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表格资料全
(完整word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元厚小学科学学科教课方案课题教课目的教课要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1、种子抽芽实验(一)执教时间8月30日第4节种子抽芽需要必定的条件。
经历设计种子抽芽实验的过程,用对照实验的方法察看、记录影响种子抽芽的条件。
养成对实验察看的兴趣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照书 3 面)实验记录表。
第1单元总8课时第8课时教学过程一、议论种子抽芽的条件:1、讲话导入:植物的一世是从种子抽芽开始的。
那么,你感觉种子抽芽需要哪些条件呢?2、学生自由议论,教师纲要板书。
(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取养料,需要浇水需要适合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
这时候教师不要赐予弃取,保存学生的各样看法)3、进一步指引二、设计种子抽芽实验:1、师:该如何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谈谈要注意什么?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并且在研究以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实时进行统计。
4、以此中一个组为典范,集体议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5、散发实验计划单,学生达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舞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相互沟通。
三、阅念书 4 面种子抽芽实验内容: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指引关注此中的注意点,比方绿豆的大小应当差不多,为何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 颗绿豆,为何要垫纸巾等。
2、教师供给表格,共同议论如何进行记录。
四、部署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
作业板书部署设计教课反省课题、种子抽芽实验(二)执教时间9月日第节2教课目的绿豆种子抽芽需要水和适合的温度。
教课要点学习整理采集到的数据,依照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认识到对照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实验信息统计表课时安排第1单元总8 课时第 2课时教学过程一、沟通实验中的发现:1、我们种下的绿豆种子都抽芽了吗?其余小组的绿豆种子呢?二、整理剖析实验信息:1、教师散发实验信息统计表,由组长负责采集相同实验小组的实验信息。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1章《生物与环境》: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 第2章《光与影》: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以及影子、凸透镜成像等。
3. 第3章《电与磁》:了解电的产生、电路、磁现象及其应用。
4. 第4章《地球与宇宙》:学习地球的运动、构造、自然资源及宇宙的探索。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科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电路的组成与作用,地球的运动与构造。
2. 教学重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光的影子现象,电与磁的应用,地球与宇宙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投影仪、凸透镜、电路实验箱、地球仪、磁铁等。
2. 学具:放大镜、手电筒、电池、导线、小磁针、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实例、故事、实验等方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内容,进行例题讲解,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3.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进行反馈。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以图示、表格、文字等形式呈现。
2. 板书布局:合理布局,清晰明了,方便学生记录和回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生物与环境:列举生活中的生物与环境实例,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案:如植物的生长与阳光、水分、土壤的关系。
(2)光与影:解释影子的形成原因,以及如何利用光和影进行物体成像。
答案: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物体成像可以利用光的反射和折射。
(3)电与磁: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并解释电路的组成和作用。
答案:电路由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组成,作用是提供电能。
(4)地球与宇宙:描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以及它们对生活的影响。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一、课程概述本教学设计是根据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的内容编制而成。
该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
2. 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学会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以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为教材,共包括以下内容:1. 单元一:实验与观察2. 单元二:物质的性质3. 单元三:物质的变化四、教学方法1. 实验教学法:通过设置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2. 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 课堂展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观察、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五、教学步骤1. 预导入:通过提问或图片展示等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研究科学的欲望。
2. 知识讲授: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本课的重点知识和实验步骤。
3. 实验探究: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并进行讨论。
4. 知识总结: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总结规律,归纳知识点。
5. 拓展延伸: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进一步探究。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梳理学生的研究成果。
六、教学评估1. 通过学生的实验记录和讨论参与情况,评估他们的实验操作和思维能力。
2. 组织小测验或作业,检查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3. 观察和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七、教学资源1.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材。
2. 实验器材和材料。
3. 多媒体设备和教学投影仪等。
以上为《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的简要内容介绍。
具体教学步骤和教学资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2024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全套
01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Chapter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简介教学目标与要求010*******01本册教材安排了四个单元共28课时的教学内容,各单元主题和课时安排如下02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共7课时03第二单元《光》共8课时04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共8课时05第四单元《运动和力》共5课时06另外还有机动课时2课时,用于复习和巩固各单元教学内容。
课程安排与时间02植物的生长与变化Chapter01020304种子吸水膨胀,胚根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种子萌发根不断伸长,茎逐渐长高,叶逐渐增多,植物体逐渐长大。
幼苗生长植物长到一定阶段会开花,花经过传粉受精后结出果实。
开花结果植物体逐渐衰老,器官功能衰退,最终死亡。
衰老死亡光照温度水分土壤和营养01020304种子萌发实验植物生长记录植物生长条件实验植物生长图谱植物生长的实验与观察03动物的行为与环境Chapter多样性适应性学习性030201动物的行为特点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理适应动物通过生理机能的调整来适应环境,如调节体温、改变代谢速率等。
形态适应动物的形态结构能够适应其生活的环境,如喙的形状适应不同的食物类型。
行为适应动物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适应环境,如迁徙、寻找新的食物来源等。
动物行为的实验与观察实验设计数据记录结果分析04天气与气候Chapter天气的类型与特征天气特征天气类型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风向等天气变化地区差异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气候特点、气候影响因素等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等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地区气候变化特点、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气候的地区差异天气与气候的实验与观察实验设计模拟不同天气条件下的环境变化、观察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生物生长情况等观察记录记录天气变化数据、观察气候变化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等实验分析分析实验数据,理解天气和气候的相互关系,探究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05物质的变化与性质Chapter物质的变化过程物质的性质与特点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并解释实验结果。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
活动一:利用光进行“打地鼠”闯关游戏。
1.准备实验物品。
同学们,请你准备一个手电筒、一面小镜子。
2.小试牛刀第一关:用一面镜子将光准确的投射到地鼠身上。
经验分享:
有同学发现:手电筒发出的光从一边射到小镜子上,又从另一边射出去。
还有同学发现,光源和光斑在小镜子的两侧。
3.大显身手第二关:用一面镜子将光准确并快速的投射到地鼠身上。
经验分享:
有同学发现:镜子基本上处在光斑和光源的中间。
有的同学发现:入射光、镜子、反射光基本在同一平面上。
还有的同学发现,入射光、反射光、镜子、光斑,链接起来特别像等边三角形。
4.画一画光在镜面上的反射路线。
三幅图。
5.归纳总结光的反射规律。
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镜面两侧。
并且三者在同一平面上。
6.资料卡。
与镜面反射相同,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只不过是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
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他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活动二:挑战任务。
如何用手电筒发出的光,照亮被纸屏挡住的小盒子?请你画一画光的传播路线。
1.你能画出光在镜面上的反射路线吗?。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25《风的作用》(表格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2-5《风的作用》(表格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5.风的作用教学设计及反思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课题5.风的作用_____ 课时]核心概念10.地球系统学习内容及要求10.3岩石与土壤5〜6年级④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构成,了解化石的形成及科学价值;知道火山喷发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集中释放产生的自然现象。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科学观念通过模拟风卷起沙子磨蚀岩石的过程,结合查阅文字、图片等资料,认识到风的作用可以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知道风对地形地貌的改变是缓慢进行的。
科学思维通过对比岩石打磨前后的现象,能推测解释风蚀拱门的形成过程。
探究实践模拟风卷起沙子磨蚀岩石的过程中,能观察和记录岩石打磨前后的现象,会对“风对地形变化的作用”提出自己的看法。
态度责任通过模拟实验、图片和文字资料的阅读分析,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并对风对地形变化的作用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通过模拟实验及阅读分析图文资料,探究“风对地球表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运用探究结果推测并解释“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风蚀地貌(戈壁、沙漠)照片、雅丹地貌的资料。
学生:1.岩石(砂岩)、砂纸、放大镜;2.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思路教学备注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
大家坐好。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认识地球。
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
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课件1.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震和火山喷发可以改变地球表面的样貌。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可打印
生物技术
通过基因编辑、细胞培养等技术 手段,实现疾病治疗、农业生产
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科技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举例
智能家居
通过智能设备实现家庭自动化 ,如智能门锁、智能照明、智 能家电等,提高生活便利性和
安全性。
在线教育
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教 学和在线学习,打破了地域限 制,让更多人享受优质教育资 源。
物质性质测试及分类
3. 利用化学反应测试物质的化 学性质,如与酸、碱的反应等 。
4. 根据测试结果,将物质按照 不同的性质进行分类。
分类结果:根据物质的性质, 可以将其分为金属、非金属、 酸、碱、盐等不同类别。
实践活动:制作物质变化报告
活动目的
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物质变化的理解,并培养实验操作和报告撰写能力。
实验材料
冰块、热水、温度计、烧杯、铁 架台、酒精灯等。
物质状态变化实验
实验步骤
1. 将冰块放入烧杯中,测量并记录冰块 的初始温度。
2. 将烧杯放置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 热冰块,观察冰块状态的变化。
物质状态变化实验
3. 当冰块完全融化成水后,测量并记 录水的温度。
实验结论:物质状态变化需要一定的 条件,如温度等。冰块在加热条件下 由固态变为液态,继续加热则液态水 会变为气态。
活动成果:完成一份关于物质变 化的实验报告,加深对物质变化
的理解和认识。
05
地球运动与天文现象观察
地球自转和公转原理讲解
01
02
03
地球自转
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 的运动,周期为24小时, 导致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公转
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的运 动,周期为365.25天,形 成四季变化。
五年级上册科学表格教案-2.2阳光下的影子|教科版
学生准备:塑料直尺、摘下手表(看能不能通过观察太阳判断时间)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同学们,我们早上起床上学的时候看到太阳从哪边升起啊?下午放学回家的时候看到太阳从哪边落下啊?是不是每天都这样呢?下面我们一起通过一个视频来观看一下太阳的东升西落。(播放太阳和群星视频,ppt 2)
我们已经知道了太阳的东升西落,那么怎么利用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呢?你能从图形中可以看出一天中太阳光照射下物体影子是怎样变化的吗?什么时候影子最长?什么时候影子最短?(ppt 3)
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手表。那么,古代的人们没有手表,怎么知道时间呢?(学生可能会回答日晷、沙漏等)对,现代的钟表就是仿照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日晷做成的。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种古代的计时器-日晷吧!制作日晷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日晷。
我们先来观看一段日晷制作教程。
现在每个人都拿到一套制作日晷的材料,和一份制作说明,请大家开始制作日晷。我们来比一比谁的日晷做的又快又好,谁先做完举手告诉老师。(来回巡视,看到大部分同学完成即可击掌停止实验)好的,我看到大部分同学已经完成了日晷制作,下面带上我们自己制作的日晷,到实验室前面的空地来测一测现在的时间吧。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表格式)
2019—2020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科学科学上册科学
教学计划
2019年8月 29 日
第一单元第一课
第一单元第二课
第一单元第三课
第一单元第四课
第一单元第五课
第一单元第六课
第一单元第七课
第二单元第一课
第二单元第二课
第二单元第三课
第二单元第四课
第二单元第五课
第二单元第六课
第二单元第七课
第二单元第八课
第三单元第一课
第三单元第二课
第三单元第三课
第三单元第四课
第三单元第五课
第三单元第六课
第三单元第七课
第三单元第八课
第四单元第一课
第四单元第二课
第四单元第三课
第四单元第四课
第四单元第五课
第四单元第六课
第四单元第七课
第四单元第八课。
小学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题目:小学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五年级上册共有六个单元,分别是《新的一天》、《细胞和组织》、《固体与液体》、《力与机械》、《电》、《风与天气》。
针对每个单元,我们来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
一、《新的一天》本单元主要内容是介绍时间、季节、天象及仪器的使用。
学生需要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掌握一年四季的变化以及日常使用的计时工具。
教学设计:1. 利用观察图片和实物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2. 通过观察和讨论四季的特点、草木的生长变化以及不同季节的天气等来帮助学生理解一年四季的变化。
3. 制作简易的太阳钟,让学生亲自体验时间的变化,并进行观察和记录。
二、《细胞和组织》本单元主要内容是介绍生物的基本单位——细胞和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学生需要了解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掌握不同细胞的形态及其功能。
教学设计:1. 通过展示显微镜图片和实物细胞模型,学生能够认识到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并了解细胞的形态与大小。
2. 利用实例向学生介绍不同细胞的特点和功能,例如植物细胞的纹理和动物细胞的活动性。
3. 进行细胞模型的制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模型,深入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三、《固体与液体》本单元主要内容是介绍固体与液体的性质及其变化。
学生需要了解物质的不同状态、固体与液体的特点以及常见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教学设计:1. 通过观察物体的形态、触摸物体的表面感受等方式,学生能够认识到物质存在的不同状态。
2. 利用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眼观察和记录物质状态的变化。
3. 进行常见物质的变化实验,例如冰的熔化、水的汽化等,加深学生对固体与液体性质及其变化的理解。
四、《力与机械》本单元主要内容是介绍力的作用及机械的原理。
学生需要了解力的分类、大小和方向,以及简单的机械原理。
教学设计:1. 利用拉、push等动作引导学生了解力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力的方向和大小的变化。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2024)
2024/1/29
36
家庭实验项目建议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 一些简单易行的家庭实验项目 。
2024/1/29
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动手完成 实验,促进亲子互动,培养学 生的实践能力。
要求学生在完成实验后,记录 实验过程和结果,并提交实验 报告。
37
线上线下辅导答疑渠道提供
在课堂上公布教师的联系方式, 方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及时寻求
进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制作展示
鼓励学生动手制作与本课内容相 关的作品或展示板,展示自己的
学习成果和创意。
2024/1/29
10
技术应用和资源整合
2024/1/29
信息技术应用
01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教学内容,如图片、视频等,增强教学的
直观性和趣味性。
课程资源整合
02
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网络资源等,为学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布置作业 ,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 到提升。
2024/1/29
35
拓展阅读资料推荐
推荐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科普读 物,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知
识和科技发展。
提供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视频或 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
奇心。
鼓励学生自主搜索和阅读相关资 料,培养其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
17
实验器材准备及使用方法说明
实验器材
铁架台
酒精灯
2024/1/29
18
实验器材准备及使用方法说明
试管
火柴
烧杯
2024/1/29
19
实验器材准备及使用方法说明
玻璃棒
蒸发皿
石棉网
2024/1/29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细目表(教学目标分解、教学设计建议、教案及教学效果检测)一、教学目标分解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光》(8课时)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教学目标分解、教学设计建议、教案及教学效果检测)一、分解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光》(8课时)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说明:1.“学习水平”中,识记、理解、运用为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其他“操作、比较、兴趣”课根据学科特点来设计。
2.检测方法主要题型:a填空,b判断,c选择,d操作,e解决问题)二、教学设计建议(请大家参照教师教学用书)(一)关于教材分析与处理光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
光究竟是什么呢?光是一种电磁波。
按波长电磁波可以分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等几个波谱区。
其中可见光区又可细分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光既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
光是一种物质,光也是一种能量。
由于学生的理解水平所限,小学科学中不可能指导学生从光的本质上去认识光。
本单元只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它的传播特点——直线传播和反射现象,另外认识太阳光具有热能,探究阳光强弱和温度的关系。
学生天天和光接触,对于光的传播特点和光可以转化为热,他们有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生活中他们也接触了一些利用光的原理制作的玩具和仪器。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是具有一定基础的。
这一单元中内容是这样安排的。
第1~4课研究光的传播特点(路径、反射),第5~7课研究阳光强弱和温度的关系。
研究光的传播特点从观察光和影的关系开始,包括第1课“光和影”、第2课“阳光下的影子”。
因为影子的产生和其特点正好反映了光直线传播的规律。
所不同的是,第一课时在教室里进行,后一课时在室外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
第3课“光是怎样传播的”,是在前面观察的基础上,推测和验证光的传播特点,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然后回过头去解释影子的成因。
第4课“光的反射”,是第3课的延续。
光的传播特点还包括光遇到物体会反射,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本课通过三个逐渐增加难度、层层递进的活动,让学生理解光的反射,并知道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部编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有关光的思考》教案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光是怎样传播的》教案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教案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教案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认识棱镜》教案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各种不同颜色的光。
太阳光用肉眼看上去几乎是白色的,但它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其他物体发出的光也具有不同的混合颜色。
借助科普视频讲解彩虹形成的奥秘,雨后空气中有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相当于我们实验中的三棱镜,当太阳光照到小水珠时发生了折射,就分散出不同颜色的光,于是便形成了美丽、奇特的彩虹。
可见,雨后出现彩虹,与太阳光的组成以及空气中的小水珠有关,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出现不同颜色的光是一样的道理。
(二)制作一个彩色轮第一部分,提出问题与思考。
我们通过三棱镜对白光的折射,发现了白光可以分散出不同颜色的色光,那么色光是不是可以混合成白光呢?第二部分,通过制作一个彩色轮研究色光混合成白光的现象。
1.介绍制作材料与制作方法2.学生制作并测试,让彩色轮快速旋转,观察彩色轮快速旋转时发生的变化。
3.教师提示,扎孔或用剪刀时要注意操作安全。
4.学生汇报展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小结。
白色,这说明不同颜色的色光混合在一起后会变成白色光,但必须是等量的红、蓝、绿三色光才能混合成白光。
三、研讨1.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白光通过三棱镜时会变成有规律的、不同颜色的色光组合——红、橙、黄、绿、蓝、靛、紫,所以三棱镜对光的作用是,让光发生折射,而且可以把白光分散出不同的色光。
2.彩色轮或是彩色陀螺,在快速旋转时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变成接近白色的颜色,这说明不同的颜色光可以混合成白光,也证明了白光是由不同色光组成的。
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一定是等量的三原色光,即红、蓝、绿三种光才能混合成白光。
教师小结:当陀螺或旋转轮快速旋转时会看到彩色轮慢慢接近.板5.认识棱镜书设计教学反思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光的反射现象》教案④不改变手电筒和“纸屏”的距离,在同一平面水平移动手电筒或“纸屏”,使光线照不到标记处;⑤利用平面镜,调节角度,照亮“纸屏”上的标记;⑥记录手电筒、“纸屏”及平面镜的位置;⑦重复实验,总结规律。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3-3《我们的水钟》(表格式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3-3《我们的水钟》(表格式教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计量时间》单元 3. 我们的水钟教学设计及反思单元《计量时间》课题3.我们的水钟课时1核心概念12.技术工程与社会学习内容及要求12.1技术与工程创造了人造物,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
5~6年级②知道工程以科学和技术为基础,知道工程通常由多个系统组成;知道中国主要的大科学工程。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科学观念通过滴漏实验,知道水位高低、孔径大小等因素会影响水流速度,认识到“同一装置中,控制水位不变,水流速度不变”这一特点可用于计时。
科学思维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能判断水流速度与水位高低的关系。
探究实践在实验过程中,能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水流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态度责任在观察古代水钟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古人的聪明才智,体会到社会的发展会带动计时工具的进步。
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能通过实验发现影响水流速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表达制作水钟的方案,并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制作。
能通过观察古人利用流水计时的装置,结合自己的实验探究,理解这些装置计时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课前搜集各种水钟的资料与图片。
学生:1.每组提供直筒矿泉水瓶、200毫升量筒、透明水杯、铁架台、计时器;2.观察记录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思路教学备注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 好,我们开始上课了。
大家坐好。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认识时间。
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
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激发兴趣、聚焦问题(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课前搜集各种水钟的资料与图片、课件 1.回顾古代计时工具。
2.出示教科书中的古代水钟图。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表格)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个性化 修改1、谈话导入: 植物的一辈子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那末,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
3、进一步引导 〔拿起一颗绿豆种子: 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2、师点拨: 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 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2 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3 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4 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5 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6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 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 为什么要在每一个盒子分别放入 2-3 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1、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大家准备好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将对认 真完成实验的同学加星评价。
3、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还拍摄绿豆种子发芽各个变化的照片,尝试撰写研究报告。
反思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照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 3 面,实验记录表〔参 考书 4 面。
课题活动 目标 重点 难点 授课 时间活动 过 程 教学资源、教具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我们只能改变哪些条改变了条件是不是对绿豆芽生长产生了影响,我们怎样才能知道?
3、学生完成实验方案,交流。
4、提供实验记录表,引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采用图画和文字记录下绿豆芽的高度、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等)
三、实验二: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
授课时间
教学资源、教具
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面),实验记录表(参考书4面)。
个性化修改
活
动
过
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4、以其中一个组为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课题
1、种子发芽实验(一)
总序:第 1 个教案
活动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个性化修改
活动过程
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说说自己种下的绿豆芽生长的怎样了。
2、为什么大家的绿豆芽生长的不一样呢,怎样才能让绿豆芽生长的更好呢?
3、讨论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因素,教师随机板书。
二、实验一:绿豆芽生长需要吗?
1、讨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那么绿豆芽的生长需要吗?
2、该怎样来设计对比实验呢?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教学难点】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授课时间
教学资源、教具
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实验信息统计表(参考书5面)
个性化修改
活
动
过
程
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我们种下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吗?其他小组的绿豆种子呢?
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
1、教师分发实验信息统计表,由组长负责收集相同实验小组的实验信息。
2、分析实验信息:
(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
(2)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吗?
(3)实验结论和我们实验前的猜测一致吗?
三、交流实验信息:
1、认真听取其他不同实验小组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
2、和其他的小组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听听他们怎样用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的。
3、汇集全班同学的实验,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对大家有异议的容进行辨析。
4、小结: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温度、水分和空气。
四、种植绿豆芽:
1、引导: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
2、确定任务:把绿豆芽种植在花盆中,放到适合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
3、预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
4、建议对绿豆芽的生长做观察日记或者记录。
3、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还拍摄绿豆种子发芽各个变化的照片,尝试撰写研究报告。
反思
课题
2、种子发芽实验(二)
总序:第 2 个教案
活动目标
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过程与方法: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四、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容提示:
1、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大家准备好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将对认真完成实验的同学加星评价。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过程与方法: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思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授课时间
教学资源、教具
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参考书7面),三四天前做好的绿豆芽对水的需要的实验。
参考资料: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是:
一是温度。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6-7℃,12-14℃能正常发芽,最适温度为20-25℃,最高为35℃。
二是水分。一般需吸收相当于种子自身风干重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发。
三是充足的氧气。
反思
课题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总序:第 3 个教案
活动目标
科学概念: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当环境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容。)
1、拿出事前做的绿豆芽对水需求的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教师介绍实验: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终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讨论:这5粒绿豆种子的生存的环境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环境对绿豆种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我们这样推测?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