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课》教案
初中语文中考课内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中考课内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对课内文章的复习,使学生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结构特点、写作手法等。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分析文章内容,把握作者观点。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课内学到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
4. 强化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回顾本册教材中的重点文章,包括散文、小说、诗歌等不同体裁的作品。
2. 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结构特点、写作手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3. 针对文章中的重点句子、难点词汇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语文基础知识。
4. 组织学生进行课内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本册教材中的重点文章,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题思想、结构特点、写作手法等。
2. 文章分析:针对文章中的重点句子、难点词汇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3. 阅读训练:组织学生进行课内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写作练习: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 运用实例讲解法,通过具体的文章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采用分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运用激励评价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内阅读训练,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写作能力:评估学生的写作练习成果,了解学生对课内学到的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
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本册语文教材。
初中 语文 复习课 教案

初中语文复习课教案课程名称:初中语文复习课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巩固和掌握本学期所学的语文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复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 强化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为升学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教学内容:1. 复习本学期所学的语文知识点,包括词语解释、成语运用、句子翻译、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
2. 分析学生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3. 分享复习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老师简要回顾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复习计划和目标。
二、知识点复习(15分钟)1. 老师带领学生复习本学期所学的语文知识点,包括词语解释、成语运用、句子翻译、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
2. 针对学生的弱点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复习方法和技巧分享(20分钟)1. 老师分享复习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复习经验和心得。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老师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练习。
2. 老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老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继续复习。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复习进度和遇到的问题。
二、知识点复习(15分钟)1. 老师带领学生继续复习本学期所学的语文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弱点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复习方法和技巧分享(20分钟)1. 老师继续分享复习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复习经验和心得。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老师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练习。
2. 老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1. 老师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练习和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课

(一)典题示例2: 典题示例2 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 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 与诗人。 与诗人。 【答案】出生入死的人生经历,使戍守边关的将军和 答案】出生入死的人生经历, 士兵对生活有着深刻而丰富的感触, 士兵对生活有着深刻而丰富的感触,给后人留下了哲 理和诗情。 理和诗情。
(一)典题示例1: 典题示例 : 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在去阳关古城的路上,只见沿途平沙千里、 在去阳关古城的路上,只见沿途平沙千里、荒无 人烟,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偶尔有芨芨草、 人烟,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偶尔有芨芨草、骆驼 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点缀在远处, 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点缀在远处,把广袤的戈壁滩映 衬得更为荒凉。车轮飞转,发出沙沙的声响, 衬得更为荒凉。车轮飞转,发出沙沙的声响,远方地 平线,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线锯齿形的屏障。 平线,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线锯齿形的屏障。那屏障原 是一条林带。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 是一条林带。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就好像突然闯进 了绿色的海洋。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景象, 了绿色的海洋。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景象,仿佛 就是可爱的江南水乡。 就是可爱的江南水乡。
戈壁的巨大反差,使我突然产生了惊喜之感。 戈壁的巨大反差,使我突然产生了惊喜之感。 【解析】此题属运用修辞类,要明确所运用修辞方法 解析】此题属运用修辞类, 的特征、 是比喻, 的特征、功能,分析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本题是比喻, 要问“指什么” 抓住喻体及特点,还原本体, 要问“指什么”,抓住喻体及特点,还原本体,代入句 这是写景的句子,要分析到感情。 中解释 ;这是写景的句子,要分析到感情。
全国卷Ⅰ 阳关古道苍凉美》 ( 08全国卷Ⅰ 《阳关古道苍凉美》) 全国卷
(河北专版)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编现代文阅读篇.

河北中考考点突破课时考点突破一读网,更要读书(2016河北中考)①这是一个网络时代,读网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习惯。
网络固然给生活带来种种方便与趣味,然而,如果将大量的时间倾注在虚拟空间,内心反而容易浮躁不安,难以沉静。
②与眼花缭乱的社交网络相比,读书不仅能够使人远离纷扰的环境,保持内心的沉静,而且可以使人感受世界,体悟人生,获得启迪。
③因此,读网,更要读书。
④一谈起读书,我们总是抱怨太忙没时间,但偏偏又能挤出时间刷微博、看视频。
读网是轻松的,可以一目十行,脑子里过一遍,不一定留下痕迹;读书是深沉的,要用心用脑去理解、体会、感悟。
所以,不是时间不够用,而是我们不愿意把时间用在“费脑子”的事情上。
⑤拒绝喧嚣的社交网络,腾出更多的时间读书,是需要勇气的。
去年,“网红”埃森娜在YouTube上发布了最后一条视频《为什么我要放弃社交媒体》,并彻底删除了自己的账号以及27.5万个订阅者。
为什么这么做?埃森娜认为,社交媒体是不真实的,制作出的形象、编辑过的生活,虽然能获得关注,但也丧失了真正的自我。
⑥我们生活在这个被屏幕统治的时代,时空被网络割裂,“碎片化”成为生活常态。
诚然,从网络获取信息很重要,彻底逃离网络几乎不可能。
但是,面对网络,我们可以做出有益的选择。
让我们放弃那些八卦消息和无聊视频,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读书吧!1. 选文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中心论点的?【思路归纳】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及概括能力。
文章第①段论述了提出“读网,更要读书”这一中心论点的背景。
根据这一段内容可归纳出本题答案。
【答案】这是一个网络时代,读网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习惯,人们将大量时间倾注在虚拟空间,内心浮躁不安,难以沉静。
(意思对即可)宀1概括中心论点(8年4篇4考)【方法指导】河北近8年所考4篇议论文中,概括中心论点是每年的必考点。
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在形式上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是一个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
涉及题型有以下两种:题型1:拟写选文标题(2015.13)此类题实质考查的是对中心论点的掌握。
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面对一篇文章,先整体快速阅读,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
是说明文,则先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是议论文,则把握中心观点;是散文,则看懂描写对象,抒情基调;是小说,则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
捷径:一看前端标题,二看文后注释。
记叙文阅读一.修辞方法及作用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6、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
7、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二.表达方式1.记叙2.议论3.抒情4.描写(环境、动作、语言、神态、心理)5.说明●类型1三、写作手法及作用?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作用分别如下: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完整版)中考语文复习计划

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计划洪泉中学潘晓梅一、复习依据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目标,以及《2017年吉林省语文中考说明》的要求,立足教材,面向全体学生,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复习方法,制定本计划。
二、复习设想1. 认真学习《中考说明》,了解考试范围,题型,考点,重点抓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点,教学中要落实.注意总结学习规律,掌握解题方法,技巧,使学习目标得以达成。
2. 抓常态课堂,发挥备课组的集体力量,使复习集大家智慧,这样尽量减少无效的劳动。
以耗时间,拼经理来提高质量的做法必须摒弃.3. 合理使用多媒体,扩大教学容量,调动学习兴趣,让学生动起来。
充分发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效能,使知识能力内化。
4。
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必须以极大的耐心,做到仁至义尽,不留遗憾.与同班级教师协调合作,把育人放在首位,其次是教好书.三、复习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了解,掌握必备的语文基础知识,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每位学生获得长足进步,力争在今年的中考中,合格率、均分和优秀率都有大的进步。
四、具体安排第一轮复习:回归课本、系统归纳、重抓基础。
(2月27日——4月15日,着重于从课本入手,依纲扣本,在字、词、句、篇中夯实基础。
复习要点:①课内古诗词过关:理解→背诵→默写。
②课内文言文过关:规定篇目的背诵、主要知识点的归纳(包括常用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等)。
③课内重点现代文过关,规定篇目的背诵、主要知识点的归纳④挖掘课内文本的写作价值.第二轮复习:专题分讲、精讲精练、提升能力。
(4月15日-—6月5日)复习要点:积累与运用(默写、语言应用题的方法指导及训练)文言文阅读(文言阅读方法的指导及训练)现代文阅读(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指导及训练)④写作(各种文体的写作指导及训练)专题复习阶段,即根据《考试说明》和中考命题规律,打破学科原有顺序,将它们分门分类地进行整理并强化训练。
语文初中复习课教案

语文初中复习课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巩固和掌握本册书中的重点字词、古诗词、文言文、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内容:1. 重点字词复习;2. 古诗词复习;3. 文言文复习;4. 现代文阅读复习;5. 写作技巧复习;6. 口语表达训练。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回顾本册书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明确复习的目的和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二、重点字词复习(15分钟)1. 教师挑选本册书中的重点字词,引导学生回忆其意思和用法。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互相测试字词掌握情况,教师巡回指导。
3. 教师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字词进行讲解和巩固。
三、古诗词复习(15分钟)1. 教师选取本册书中的几首古诗词,引导学生回忆其作者、朝代、意境和主题。
2. 学生分组朗读古诗词,感受韵律和美感。
3. 教师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古诗词进行讲解和分析。
四、文言文复习(15分钟)1. 教师选取本册书中的几篇文言文,引导学生回忆其内容、人物、事件和主题。
2. 学生分角色朗读文言文,体会语言魅力。
3. 教师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文言文进行讲解和分析。
第二课时:五、现代文阅读复习(15分钟)1. 教师选取本册书中的几篇现代文,引导学生回忆其主旨、结构、手法和主题。
2. 学生独立阅读现代文,回答相关问题。
3. 教师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现代文进行讲解和分析。
六、写作技巧复习(15分钟)1. 教师回顾本册书中的写作技巧,如描写、抒情、议论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和感悟。
3. 教师针对学生写作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七、口语表达训练(10分钟)1. 教师提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训练。
2. 学生分组讨论,轮流发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浙江新中考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三篇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二节文言断句和翻译课件

成祖在北平发兵,姚广孝把方孝孺托付给成祖,对他 说: “城池攻克这一天,方孝孺一定不会投降,希望你不要 杀他。杀了方孝孺,天下读书风气就会断绝。 ”成祖点头答 应了他。到这时,成祖想让他起草诏书。方孝孺被召到宫 中后,悲痛的哭喊声响彻宫殿内外。成祖回头让手下人递 给他笔和纸,说: “向天下发诏书,非先生你起草不可。 ” 方孝孺把笔扔到地下,一边哭一边骂说: “死就死吧,诏书 (我 )是不可能帮你起草的! ”成祖大怒,命令在闹市将他处 死。方孝孺死时四十六岁。
需要注意的是,借助特殊词语断句,要建立在明确词 意的基础上。例如: “曰”译为“说”的时候,后面断句; 但是有些句子中的“曰”译作“叫做”的意思,就不一定 要断,甚至要在“曰”字的前面断句。 4.注意句式,辅助断句。古人行文,好用整齐的句式, 或排比,或对偶,或对称。这种形式有时候可以帮助我们 准确断句。
⑥
(1)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 时 南 北 无 行 人 左 右 曰 但 刘 景 在 后 行 二 三 里。 【答题指导】 审题:本题以断句的形式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理解。 解题:断句时,可先找到最有断句标志的文言词语。 句中的“ 曰” ,是“ 说” 的意思,其后接的多为所说话语, 要断开;同样,其前是说话者,为了清楚起见,多要断开。 答案:时南北无行人 /左右曰 /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
第二节
文言断句和翻译
文言断句和翻译要求:①用现代汉语准确、流畅地翻 译浅显的文言语句。②翻译时要特别重视对句中关键字词 的把握,初步掌握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等常见文言特 殊句式的一般规律。③在理解字词意思的基础上,学会对 简单句子进行断句。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1)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自云先世避 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 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 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课》教案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课》教案本文教学目标是通过读标题、提出疑问、回答疑问和模式答题等步骤,让学生学会读懂文章,把握文章中心。
在第一步中,学生需要读标题,提出疑问;在第二步中,学生需要回答谁忽略了什么这个问题,找出文章的中心;在第三步中,学生需要按照答题模式回答问题。
通过训练,学生可以做到准确、规范、全面的答题。
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母亲忽略了孩子坚信花盆里的小瓜苗会长成西瓜的信心。
耀武扬威”不能删掉,因为它是修饰紫罗兰的形容词,用来描述它在夕阳下的美丽景象。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上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光,美丽极了。
孩子坐在椅子里,凝视着阳台上沐浴着夕阳的花盆,夕阳的光芒洒向花盆中的紫罗兰,使得本来就很美的紫罗兰更加美丽。
但孩子的心思全不在这里,他只顾痴痴地看着花盆中紫罗兰叶下几根嫩绿色的小瓜苗。
几天前,孩子在吃西瓜时无意中把西瓜籽吐进了花盆中,没想到它们居然生长出了瓜苗。
要是瓜苗慢慢地长出小西瓜来,那该多好啊!”孩子兴奋地说着,满眼的憧憬。
母亲走过来,孩子忙把母亲拉到花盆前,开心地告诉她花盆里长了好多小苗苗,以后它们会长成大苗苗,XXX给他吃。
那些瓜苗过几天就会死的,根本长不出西瓜。
”母亲皱了皱眉头,告诉孩子这些瓜苗不可能长成西瓜。
孩子咬了咬嘴唇,但随后又笑了,眼中充满了坚定的信心:“会的,小瓜苗会长成西瓜的,我会天天照顾好它们的。
”母亲听了,笑了笑,转身离开了。
孩子则继续注视着花盆中的瓜苗,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5.请你对文章进行改写,使之更加简洁明了。
孩子回家后发现花盆里的瓜苗不见了,只剩下一株紫罗兰。
母亲解释说她拔掉了,因为瓜苗会影响紫罗兰的生长。
孩子很失望,但仍然关注着花盆里的紫罗兰。
他想过要把它拔掉,但最终没有。
几天后,孩子画了一幅画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珍视。
老师给他满分,母亲也很高兴。
故事以夕阳的美景结尾,表达了孩子的愉快心情和对生命的热爱。
初中现代文阅读复习课中思维路线的构建——以“小说”“散文”的阅读复习课为例

初中现代文阅读复习课中思维路线的构建——以“小说”“散文”的阅读复习课为例摘要:理想的现代文阅读复习课,应该是既要研究题目,更要研究文本;既要聚焦考点,更要聚焦能力;既要训练模式,更要训练思维。
关键词:固化思维模板思维高阶思维一、聚焦现状,发现问题当下现代文阅读复习课的一般做法是“题型+模板”的刷题训练。
就各个文体内,搜罗历年各地合适的课外阅读文本,针对具体考点,进行反复训练,以期做到对答题模板的熟练掌握。
在训练初期,这种复习形式无疑会取得一定的效果。
但当学生把答题模板熟练为“固化思维”后,就会进入一个高原期,再怎么练习,答题质量都难有显著提升,从而使复习效果大打折扣。
究其原因,是“文本阅读”能力这个基础工作没有做好。
二、对照课标,明确方向课程标准对阅读评价的总体要求是“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从中考命题者的角度看,检测目的并非是看学生会不会套用模板,而是看学生是否读懂了文本。
从学生的角度看,如果把文本真正读明白了,在面对题目时自然会得心应手许多。
从中考的时限性特点和答题的实用性角度出发,这里的“文本阅读”不是过度纠结阅读的深入、细腻、厚重、扎实。
而是要求学生在有限时间内,通过一两遍的阅读,梳理清楚文本的内容和形式,有一点自己的看法和心得。
比如,读议论文,能够迅速抓住中心论点,然后围绕中心论点分析论证思路、论证方证,论证语言等;读小说能很快锁定中心人物,然后围绕中心人物展开对情节、人物、主旨的分析等等。
实际上,只要学生在进行现代文阅读时有正确的思维路线,“文本阅读”能力就会提升。
三、聚焦思维,分步实施(一)类文联读,联通思维一轮复习中,我们一般都会将课内文章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但这种梳理多是静态陈述。
因此在二轮复习中,我们可以结合课外文本阅读练习的反馈,结合学情,找出学生在阅读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的薄弱之处,打破教材编排顺序,按需重组类文,在求同辨异中解疑释惑,帮助学生聚焦盲点,突破难点。
《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3篇【通用文档】

《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3篇【通用文档】《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1课型:复习策略指导课教学目标:学会理清现代文阅读复习目标:学会把代文阅读复习重点:学会设计分现代文阅读的复习方法;学会调控安排现代文阅读的训练内容。
教学重点:如何引导学生把握复习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设计合理的复习方法。
课前预习:学生提前解答近几年中考模拟试题、中考中有关文言文阅读部分的试题(印成讲义),教师借此了解学生的现有认知水*(统计分数);学生分析试题中的考查内容、考查形式,形成对现代文阅读考核的初步感知,以便在课堂上深入讨论。
教学过程:一、理清文言文阅读的复习目标教师提问:大家知道现代文阅读的复习目标是什么吗?学生回答:(略)教师提示:要理清一个知识点的复习目标,其根据有哪些?学生讨论:(略)教师小结:应该根据以下两方面——A.中考考试说明中的要求;B.近年武汉市中考试题。
结合以上两方面,我们可以分解出如下能力考核点:(幻灯投影)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筛选文中的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本环节小结:有效的复习,其前提就是要有明确的复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所以每一个同学在进行每一个知识点的复习时,都应该首先要理清复习目标。
从以上的分析操作,我们也基本了解了理清复习目标的方法。
二、把握阅读部分的复习重点教师提引:目标的确立,为我们把握复习重点提供了范围。
目标是针对所有学生的,而复习重点则应该是针对个人的。
所以我们还有必要围绕目标,确立自己的复习重点。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确立自己的复习重点?学生讨论:各抒己见,说说各自的想法及做法。
根据学生的讨论,小结如下。
根据考试命题的倾向:在预习中,我们利用调考、中考试题作了先测,大家可以针对自己答题的情况,分析自己在阅读方面掌握的程度,找出薄弱点,以此作为自己以后复习的重点。
设计合理的复习方法:1.教师导引:确立了复习重点后,我们还要设计好合理科学的复习方法,才能使复习真正有效。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课》复习教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课》复习教案一、导语设计初中阶段在我们的教材中共有45课是文言、古诗词,其中有35课是精读篇目。
在这些篇目里有岳阳楼的壮美,有小石潭的幽静,有桃花源的迷人,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更有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的执着。
每一课都令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独特的美。
今天着眼于中考,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文言文。
二、中考文言文的分量文言文在中考中占多大的分值呢?09、10年中考,文言文、古诗词单独设题,即试卷的第一大题,分别为14分和16分。
而11年中考试卷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满眼尽是文言、古诗词!你们原来的语文老师刘芳老师是一个工作的有心人,听说她在去年中考刚一结束时就让大家做了11年的中考试卷,大家应该还有印象吧,11年的中考试卷带给每一个考生的是一次别开生面的经典文化的学习之旅。
我统计了一下,11年在54分的阅读题中,考查同学们文言、古诗词记诵积累的有12分,直接或间接考查文言、古诗词的题目共38分。
那么,在国人日益重视传统文化的XX年中考中,文言、古诗词会占多大的分值呢?我不是命题者,我没有能力给大家一个数据精确的回答!但是我敢肯定的说:分值一定不会少!三、研试题析考点明题型在中考语文命题说明中,考查文言、古诗词的共有这样4个考点:1、运用准确的停顿、重音、语调朗读。
2、根据语言环境调动记诵积累。
3、文言词语的积累和理解。
4、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这4个考点会以什么样的题型出现在我们的试卷当中呢?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透过以往的中考试题自己来分析分析。
昨天老师发给大家的资料,是老师将09、10、11年商洛市中考语文试题中的文言、古诗词试题集合在一块儿,供大家给排队来了。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读题,思考一下:中考中文言、古诗词部分老师会出什么题?老师会考我们什么?四、文言文复习专题一:文言文的翻译明白了中考中文言、古诗词考什么出什么题,下一步我们就要有的放矢,逐个击破。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专题——记叙文阅读》专题 复习教学设计 (一)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专题——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一)中考即将到来,各科的复习工作也进入了最后阶段,其中语文是很重要的一门科目。
提高语文成绩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阅读,而记叙文阅读则是其中的重头戏。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记叙文阅读,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下我的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基本情境和事件情节。
2. 熟悉文中人物的性格、行为和心理活动。
3. 了解作者运用描写、对话等手法营造的文本意境和语言特色。
二、教学过程1. 学生预习在课前布置阅读作业,要求学生在阅读记叙文时先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基本情境和事件情节;其次,阅读时要重点关注人物的性格、行为和心理活动。
同时,学生还要注意作者运用描写、对话等手法营造的文本意境和语言特色。
2. 教师讲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安排,选择一个篇目展开讲解。
首先,要介绍文章的基本情境和事件情节,让学生了解整个故事的过程;然后,分别讲解文章中的重要人物,加深学生对这些人物的理解;最后,重点分析作者运用描写、对话等手法如何营造出文本意境和语言特色,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
3. 学生互动在教师介绍完毕后,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一下篇目,并分析其中的人物性格、行为和心理活动,感受作者运用描写、对话等手法营造的文本意境和语言特色。
然后再与同桌或整个班级进行交流,分享各自的阅读体验和理解。
4. 练习评估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可以选择一些相关的题型进行训练和评估。
例如,选择题,填空题,以及写作题等等。
同时,还可以采用小组比赛,分角色扮演等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效果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记叙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更能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了解人物性格和心理,提高语文素养。
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为中考做好语文复习铺垫。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教案5篇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教案5篇在基础教育中,语文是最重要的一门学科。
它不仅具有工具性,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是学习其他所有学科的基础。
下面为大家整理的初三语文中考复习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教案1在结束新课之后,即将进入紧张的初三总复习。
面对六本教科书,如何在短暂的时间内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行之有效的复习规划是成功的一半。
为此,通过反复思量之后,我拟定一下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了解,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原则1、明确目标,立足教材。
认真研究《成都市20__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暨高中招生语文科考试说明》,明确考试内容与要求,认真研究《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和近三年成都市初中语文中考试题,对出题动向和题目类型做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便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增强复习备考的针对性。
语文复习应以课本为主,按《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辅之以适当的练习;考查内容不受教材内容的限制,课内外兼顾,着重考查学生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能力。
复习中,要精选有代表性的训练题和模拟题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强化基础,突出重点。
针对中考评估的要求,立足于A卷。
对于《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梳理,建立语文中考所需的知识网络,只有理清了头绪,学生才能思路清晰,复习才有更佳的效果。
阅读理解与作文是语文复习的“重头戏”,应加强指导。
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应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并结合具体的试题,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训练学生与命题者对话的意识,注意总结梳理规范答题格式,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并结合有针对性的训练,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作文复习应重点放在“快速作文”的指导上,从立意、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进行训练,注意文体要求,提倡创新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课
教学目标:
1.学会读懂文章,把握文章中心。
2.训练答题模式,准确、规范答题。
教学重难点:
学会读懂文章,把握文章中心。
课时安排:
1课时分为三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读标题,提出疑问
第二步:读文章,回答疑问
第三步:读文章,模式答题
教学过程:
第一步:读标题,提出疑问(5分钟)
(一)课堂导入
现在,同学们都进入了紧张的中考备考阶段。
根据历年的中考试卷分析,现代文阅读,特别是记叙文的阅读是同学们丢分比较多的题目之一。
丢分的原因是读不懂文章。
读不懂文章,做题就答非所问。
什么叫读懂文章呢?读懂文章就是把握文章的中心,只有理解了文章的中心,才算读懂了文章。
那么,怎样读懂一篇文章呢?
(二)方法指导
告诉同学们一个方法:读标题,提出疑问。
请同学们读标题:“忽略”。
读了这个标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教学预设:
生1:忽略了什么?
生2:他忽略了什么?
老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阅读文章,思考作答,弄清楚这个问题,就基本把握了文章的中心。
第二步:读文章,回答疑问(10分钟)
(一)学生读文章《忽略》。
(二)学生思考:谁忽略了什么?
(三)学生回答疑问。
教学预测:
生①:母亲忽略了孩子的信心。
生②:母亲忽略了孩子的情感。
生③:母亲忽略了孩子的教育。
生④:母亲忽略了孩子表现出的坚定的信心
生⑤:母亲忽略了孩子坚信花盆里的小瓜苗会长成西瓜的信心。
教师指导:谁忽略了什么?文中第(8)段有一句话很重要:“母亲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就到厨房去了,忽略了孩子表现出的坚定的信心。
”孩子的信心是什么?花盆里的小瓜苗会长成西瓜。
谁忽略了什么?请大家把这个答案完整地说一遍。
学生:母亲忽略了孩子坚信花盆里的小瓜苗会长成西瓜的信心。
这就是文章的中心。
把握了这个中心,就基本读懂了文章,再按照答题模式做题,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经过不断训练,答题就能够做到准确、规范、全面了。
下面,我们就按照答题模式来训练答题。
第三步:读文章,模式答题(30分钟)
(一)学生按答题模式答题(15分钟)
(二)师生共同订正答案(10分钟)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模式:谁+ 做什么
答案:母亲忽略了孩子坚信花盆里的小瓜苗会长成西瓜的信心。
2.“花盆中只有那株紫罗兰在夕阳下耀武扬威着地炫耀着”一句中的“耀武扬威”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模式:不能删掉+ 说出效果(形象地写出了……)
答案:不能删掉。
“耀武扬威”形象地写出了花盆里母亲精心呵护的紫罗兰长得非常好,反衬出孩子此时失望的心情。
3.文章是怎样刻画母亲这个形象的?试举一例作简要分析。
模式:写法+ 例子+ 效果
答案:(写法)运用语言描写刻画母亲形象,
(例子)如:“被我拔了,这有什么哭的,那些瓜苗长在花盆里,影响紫罗兰的生长,那些个小东西,别管了。
你也是,就知道哭。
乖,别哭了。
”
(效果)表现了她对孩子热爱生命的情感的忽略。
4.文章结尾处的景物描写与开头相同,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模式:写法+ 效果
答案:(写法)首尾呼应,(效果)烘托孩子愉快的心情。
(三)总结、拓展(5分钟)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完成)
①读懂文章就是要把握中心。
②读懂文章要思考标题。
③读懂文章要抓住重点句子。
④做阅读题要按答题模式训练。
2.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以现代文中的记叙文为例来和大家一起学习,其实说明文、议论文也可以运用类似的阅读方法和答题模式,希望同学们多读、多思考、多总结,这样才能提高解题能力,提高阅读能力。
祝愿同学们中考取得优导的成绩!
忽略
⑴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上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的光芒,很美,很好。
⑵孩子跪坐在椅子里,痴痴的望着阳台上沐浴着夕阳的花盆,无限美好的夕阳毫不吝啬地把光芒洒向花盆中的紫罗兰,使得本来就很美的紫罗兰更添几分美好。
但孩子的心思全不在这里,他只顾痴痴的看着花盆中紫罗兰叶下几根嫩嫩绿绿的小瓜苗。
这是孩子几天前吃西瓜时好玩似的随意吐进花盆中的,没想到竟会长出瓜苗来。
⑶孩子满心欢喜地看着,不禁叫出了声:“要是瓜苗慢慢地长出小西瓜来,那该多好啊!”接着孩子咯咯地笑了,满眼的憧憬。
⑷孩子的母亲见了,走过来,“看什么呢?”
⑸孩子忙把母亲拉到花盆前,开心的说:“妈妈,看,花盆里长了好多小苗苗!以后它们会长成大苗苗,结小西瓜给我吃。
”
⑹母亲皱了皱眉头,笑了笑,“傻瓜,那些瓜苗过几天就会死的,根本长不出西瓜。
”
⑺孩子咬了咬嘴唇,接着笑了,睁大着明亮的眼睛,“会的,小瓜苗会长成西瓜的,我会天天照顾好它们的。
”
⑻母亲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就到厨房去了,忽略了孩子表现出的坚定的信心。
⑼一天下午,孩子从学前班回来后,照例跑向阳台,奔向花盆。
顿时,孩子傻了眼,花盆中只有那株紫罗兰在夕阳下耀武扬威着地炫耀着。
孩子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已看错了,但事实如此,嫩嫩绿绿的小瓜苗不见了。
孩子哇一声哭了。
⑽随后,孩子哽咽着问母亲,“妈妈,小瓜苗怎么没了?”
⑾“被我拔了,这有什么哭的,那些瓜苗长在花盆里,影响紫罗兰的生长,那些个小东西,别管了。
你也是,就知道哭。
乖,别哭了。
”母亲笑着责备孩子的淘气,拿出手帕擦擦孩子的眼睛。
⑿此后,孩子的眼睛总爱往花盆里瞟,并且想过把那株讨厌的紫罗兰给拔了,孩子也几次用手捏住它,但终究没拔。
这也是一个生命呀,孩子想。
⒀几天后,孩子画了一张画,画中是一个大大的花盆,花盆里有一颗小小的瓜苗,嫩嫩的,绿绿的,旁边写了一行小字:我虽小,但我也是一个生命。
老师惊讶于他的想法,给了他满分。
孩子把画拿给母亲看,母亲看了看分数,笑道:不错啊,真厉害,得了个满分。
妈妈待会儿带你去上街,给你买冰淇淋。
⒁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很好。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模式】谁+ 做什么
答:母亲忽略了孩子坚信花盆里的小瓜苗会长成西瓜的信心。
2.“花盆中只有那株紫罗兰在夕阳下耀武扬威着地炫耀着”一句中的“耀武扬威”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删掉+ 说出效果(形象地写出了……)
答:不能删掉。
“耀武扬威”形象地写出了花盆里的紫罗兰长得非常好,反衬出孩子热爱生命的情感被忽略的失望心情。
3.文章是怎样刻画母亲这个形象的?试举一例作简要分析。
【答题模式】写法+ 例子+效果
答:(写法)运用语言描写刻画母亲的形象。
(例子)如:“被我拔了,这有什么哭的,那些瓜苗长在花盆里,影响紫罗兰的生长,
那些个小东西,别管了。
你也是,就知道哭。
乖,别哭了。
”
(效果)表现了她对孩子热爱生命的情感的忽略。
4.文章结尾处的景物描写与开头相同,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写法+ 效果
答:(写法)首尾呼应,(效果)烘托孩子愉快的心情,赞扬他热爱生命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