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唐诗五首》完美课件1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唐诗五首》PPT优秀课件1

部编人教版《唐诗五首》PPT优秀课件1
部编人教版《唐诗五首》PPT优秀课件 1
部编人教版《唐诗五首》PPT优秀课件 1
古诗炼字技巧法 炼字的本质在于炼意。抓住“字与意”的关系,从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以 及该词所蕴含的丰富内涵、高远的意境、所寄托的深邃思想等方面进行品 味。步骤:①析词义:解释字词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②找修辞:分析该字 运用的修辞手法,结合该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回答;③绘画面:描绘了怎样的 意境;④达感情: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6.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 技术的 发展, 大力推 动科学 进步和 创新。 7.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 社会主 义文化 强国的 必由之 路。
1.读准字音
东皋.( ɡāo ) 落晖.( huī ) 鹦.鹉.( yīnɡ wǔ ) 沙堤.( dī )
薄.暮( bó ) 驱犊.( dú ) 都.护( dū )
徙.倚( xǐ ) 采薇.( wēi ) 燕.然( yān )
部编人教版《唐诗五首》PPT优秀课件 1
部编人教版《唐诗五首》PPT优秀课件 1
部编人教版《唐诗五首》PPT优秀课件 1
部编人教版《唐诗五首》PPT优秀课件 1
《渡荆门送别》: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心怀壮志的青年李白,从清溪,至 三峡,下渝州(《峨眉山月歌》),之后渡荆门,向楚地进发,此即本诗所述情形。 诗歌写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又饱含着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 情。 《钱塘湖春行》:写于诗人任杭州刺史期间,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 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野望》中尾联“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有什么含意? 答案:诗人在这田园生活中,周围的一切都显得很陌生。他只好向前贤那里寻 找慰藉,放声高歌,怀念古时候的隐者伯夷叔齐。此联首尾呼应,运用典故,抒 发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情。 2.赏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诗的妙处。 答案:两句诗对仗工整,各用一个词“历历”“萋萋”,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有 节奏感、音乐美。写出登楼所见明丽之景,境界阔大,色彩鲜明。

部编版《唐诗五首》PPT优秀课件1

部编版《唐诗五首》PPT优秀课件1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 首之钱 塘湖春 行 (6)(共33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 首之钱 塘湖春 行 (6)(共33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 首之钱 塘湖春 行 (6)(共33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 首之钱 塘湖春 行 (6)(共33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 首之钱 塘湖春 行 (6)(共33张PPT)
白居易(公元772年-846
年),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1):能否将“几处”改为“处处”, “谁家”改为“家家”?
因为初春时节飞鸟不多, “几处”、 “谁家”分别对应“早莺”和“新燕”。 (逻辑)
漫步西湖,见到这些属于春天的新事 物,表达出诗人对初春的欣喜之情。 换了之后,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思想感情)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 首之钱 塘湖春 行 (6)(共33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 首之钱 塘湖春 行 (6)(共33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 首之钱 塘湖春 行 (6)(共33张PPT)
讨论:颔联好在哪里?
修辞 炼字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 首之钱 塘湖春 行 (6)(共33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 首之钱 塘湖春 行 (6)(共33张PPT)
五颜六色的野花 使人眼花缭乱 mò 淹没,盖住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人教部编版 唐诗五首PPT课件1

人教部编版 唐诗五首PPT课件1

烟波江上使人愁。
赏析:日暮后面是夜晚,鸟
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
归乡。水雾江烟,一片迷蒙, 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 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古诗词默写
文本背诵
名句理解
默写自测
愁也无由。诗作以一“愁”收篇,
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
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
金牌导学案
第12 课 唐诗五首
古诗词默写
3 4
古诗词默写
一、野望
(王绩)
古诗词默写
文本背诵
名句理解
默写 自测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古诗词默写
文本背诵
名句理解 赏析:这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
烟波江上使人愁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古诗词默写
三、使至塞上 (王维)
古诗词默写
文本背诵
名句理解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默写 自测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赏析:此句用传神的笔墨刻
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
23、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高尔基
24、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唐诗五首》精品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唐诗五首》精品课件

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 不是家家。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 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像出, 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
3.诗中为突出早春季节特点描写了哪些典型景色? 哪些词语突出了“春行”的特点?
本诗通过“水面初平”“早莺争暖树”“新燕 啄春泥”“乱花迷人眼”和“浅草没马蹄”等典型 景物描绘出钱塘湖“早春”的季节特点。运用“几 处”“谁家”“渐欲”“才能”和“行不足”等词 语突出了“春行”的特点。
唐诗五首
野望/王绩 黄鹤楼/崔颢 使至塞上/王维 渡荆门送别/李白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1.诵读诗歌,领略律诗韵律之美。 2.结合相关背景,理解诗歌主旨,体会诗人情感。 3.感受诗人谋篇布局之精巧,领会诗歌的境界。
野望/王绩
作者 王绩 字 无功 号 东皋子 朝代 唐
评价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 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
慰问边关守军 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借指诗人的使者身份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飘飞的蓬草,比喻远行之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烽烟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
译文: 轻车简从去慰问边疆的将士,途中经过居延。像蓬 草飘飞一样出了汉朝的边关,像归去的大雁飞入北 方的天空。沙漠浩瀚无边,一股烽烟笔直升起,黄 河岸边,徐徐下沉的太阳又圆又大。在萧关偶遇骑 马的侦察兵,得知我军统帅正在边防前线(镇守)。
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 浅浅的春草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欣赏得不够,就 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断桥白沙堤。
1.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人教部编版《唐诗五首》ppt-优秀版1

人教部编版《唐诗五首》ppt-优秀版1

课后作业布置
作业: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习题。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3课《唐诗五 首》之 《渡荆 门送别 》 课件(共26张PPT)
谢谢
归纳总结
意境高远,风格雄健,极具画面感。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
真如画,犹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 画。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3课《唐诗五 首》之 《渡荆 门送别 》 课件(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3课《唐诗五 首》之 《渡荆 门送别 》 课件(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3课《唐诗五 首》之 《渡荆 门送别 》 课件(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3课《唐诗五 首》之 《渡荆 门送别 》 课件(共26张PPT)
精读品味
1. 颔联中“随”字用的好,谈谈好在何处。 【答案】“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 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写活了,给 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3课《唐诗五 首》之 《渡荆 门送别 》 课件(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3课《唐诗五 首》之 《渡荆 门送别 》 课件(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3课《唐诗五 首》之 《渡荆 门送别 》 课件(共26张PPT)
研读探究
【手法探究】 《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诗人是怎样做到情景 交融的?
【答案】诗歌从乘舟远游写起,第一、二句点题:诗人 远离蜀地,乘船沿江游览楚地。中间四句描写景物,描 绘长江之水出山之后的壮阔气象:长江出山,水面宽广, 景象雄奇,使人顿感前程开阔。山峦追随原野,渐渐消 失,长江奔赴旷野,滔滔不绝。月亮倒映在江水中,就 像天上飞来一面镜子,云气簇拥,就像海上结成了海市 蜃楼般的奇景。这四句写景层次分明,且景中寓情,反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优秀ppt课件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优秀ppt课件
东皋:地名,在今山西万荣,作者弃官后隐居于此。皋, 水边高地。 薄暮:傍晚。薄,接近。 徙倚:徘徊。 依:归依。 落晖:落日。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译文: 黄昏伫立在东皋怅望,徘徊着不知归依何处。
每棵树都披上枯黄的秋色,每一座山峰都涂上余晖。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我!
自然之美
导思1.你从这首诗 里读到了怎样的自 然美景?
意向
导思3:诗中选取了哪 些意向?意向与感情 之间有何关系?
情感
导思2.从诗歌中你 读出了怎样的情感?
关键词: 孤独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导思4:诗人是如何将 景与情有机地结合在 一起的?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难点探究】这首诗是如何体现动静结合、光影相映 的?试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是诗人对眼前景 观的粗线条的描绘,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层层树林已染 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惟见落日的余晖,这是 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纵使在淡淡的暮霭之中, 人们还是能够感觉到山野间秋林、落晖的光与色的强烈辉 映。接着,诗人的笔锋又转向动的叙写:"牧人驱犊返。猎 马带禽归。"着力刻划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王维
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放牧的人赶着牛 群回家。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1.首联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有何作用?首联写傍 晚诗人在东皋伫望山野秋景及感受。这两句诗以平平 淡淡的叙述,写在暮色之中,诗人伫立在东皋之上, 举目四望,一种莫可名状的孤寂无依的愁绪涌上心 头,且无法平静下来,以此观景自然会涂上一层心理 上的不平静色彩,表现了孤寂无依的彷徨心情。同时 为中间四句写景提供巧妙的铺垫。

部编人教版-唐诗五首PPT公开课课件1

部编人教版-唐诗五首PPT公开课课件1
部编人教版-唐诗五首PPT公开课课件1
部编人教版-唐诗五首PPT公开课课件1
注释 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 薄暮:傍晚。 徙倚(xǐyǐ):徘徊,来回的走。 依:归依。 落晖:落日。 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 ,伯夷、叔齐不愿做周
部编人教版-唐诗五首PPT公开课课件1
部编人教版-唐诗五首PPT公开课课件1
品悟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自从南朝齐永
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
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到初唐
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
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
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
对仗的意思:
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对仗
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
面。 词语对仗的要求是:词义必须同属一类,如
以山川对山川,以草木对草木等;词性必须基本相
同,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平仄必须相对,
即以平对仄或以仄对平;结构必须对称,即以单纯
词对单纯词,以合成词对合成词;另外,要避免同
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后汉
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
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
事过典故。典故是诗文中经常引用的、有
来历出处又为人们所公认的故事或词语。
它的历史可以追Biblioteka 到文字产生前,它源于社会生活实践,早于文字就在民间口头流
传了。
部编人教版-唐诗五首PPT公开课课件1
部编人教版-唐诗五首PPT公开课课件1
部编人教版-唐诗五首PPT公开课课件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这次出使塞上,本已心境不佳,并不同于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3课《唐诗五 首—使 至塞上 》课件( 共21张 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3课《唐诗五 首—使 至塞上 》课件( 共21张 PPT)
精读品味
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 样的威风、气派。诗人以“蓬”、“雁”自比, 这两句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 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 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3课《唐诗五 首—使 至塞上 》课件( 共21张 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3课《唐诗五 首—使 至塞上 》课件( 共21张 PPT)
一、读一读字音
征蓬( pénɡ) 候骑( jì )
萧关(xiāo ) 燕然( yān )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3课《唐诗五 首—使 至塞上 》课件( 共21张 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3课《唐诗五 首—使 至塞上 》课件( 共21张 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3课《唐诗五 首—使 至塞上 》课件( 共21张 PPT)
2.请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 颈联形象地描写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一
“直”一“圆”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 而且融情于景,寓悲凉之情于壮美景色之中,从 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士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 反映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 神。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充分体现 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是被王国维赞叹为 “千古壮观”的名句。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3课《唐诗五 首—使 至塞上 》课件( 共21张 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3课《唐诗五 首—使 至塞上 》课件( 共21张 PPT)
精读品味
3.最后两句诗蕴含了作者什么情感? 诗人到达目的地以后,从兵士那
里得知都护正在边防前线准备战事, 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边关将士的敬 慕之情。
原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单车:单车独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慰问边关守军。 属国:汉代时称那些已归附的少数民族地区。 居延:古县名,在今甘肃张掖北。
译文:我轻车简从到边疆去察看,经过了属国 居延。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3课《唐诗五 首—使 至塞上 》课件( 共21张 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3课《唐诗五 首—使 至塞上 》课件( 共21张 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3课《唐诗五 首—使 至塞上 》课件( 共21张 PPT)
精读品味
1. 怎样的感情?
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
飘卷,诗人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
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
是像本诗中所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大约诗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
之画,画中有诗”。与孟浩然齐名,
并称为“王孟”。代表作有:
《 鸟鸣涧》《使至塞上》《送元
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3课《唐诗五 首—使 至塞上 》课件( 共21张 PPT)
写作背景: 唐开元二十五年,河西节度副
使崔希逸战胜吐蕃(bō),唐玄宗 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前往边塞宣 慰,察访军情。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 挤出朝廷。这首诗即是途中所写。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3课《唐诗五 首—使 至塞上 》课件( 共21张 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3课《唐诗五 首—使 至塞上 》课件( 共21张 PPT)
抒发作者某种情感,或具有某种深刻 的人生哲理等等。答题模式:运 用……手法,形象生动(委婉含蓄) 地描绘了……,抒发(揭示)了…… 情感(哲理)。此题主要从表现手法 的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及其所表现的 人物的精神或情感。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3课《唐诗五 首—使 至塞上 》课件( 共21张 PPT)
二、写一写字形 归yàn( 雁 ) dū( 都 )护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3课《唐诗五 首—使 至塞上 》课件( 共21张 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3课《唐诗五 首—使 至塞上 》课件( 共21张 PPT)
翻译课文
使至塞上
王维
题目意思
“使”,出使;“至”,到。 题目的意思是“奉命出使,到达塞 上。”这首诗作于诗人赴边塞途中。
作者简介
王维(约701—761),字摩
诘,唐代著名诗人。进士出身,官
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有《王右丞集》。王维是个多才多
艺的艺术家,在诗、画、音乐等方
面均有很高的成就。苏轼盛赞他
原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注释: 孤烟:远处独起的炊烟。 长河:黄河。
译文:茫茫沙漠中远处独起的炊烟直上云霄, 滔滔黄河边落日又大又圆。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3课《唐诗五 首—使 至塞上 》课件( 共21张 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3课《唐诗五 首—使 至塞上 》课件( 共21张 PPT)
原文: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释:
萧关:古关名,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担任侦察、通讯的骑兵。 都护:官名。 都护是都护府的最高长官,这里借指河 西节度使。 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
译文:在萧关遇到了侦察的骑兵,得知都护还 在前线。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3课《唐诗五 首—使 至塞上 》课件( 共21张 PPT)
原文: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注释:
征蓬:飘飞的蓬草,比喻飘泊的旅人。泛
指远行的人。
归雁:向北飞的大雁。
胡天:这里指西北地区。
译文:像随风而去的蓬草飘出汉塞,似北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3课《唐诗五 首—使 至塞上 》课件( 共21张 PPT)
飞的大雁,飞入了胡地的天空。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3课《唐诗五 首—使 至塞上 》课件( 共21张 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3课《唐诗五 首—使 至塞上 》课件( 共21张 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3课《唐诗五 首—使 至塞上 》课件( 共21张 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3课《唐诗五 首—使 至塞上 》课件( 共21张 PPT)
精读品味
赏析古诗词名句法: 诗词中要赏析的句子多为名句,赏析时要
考虑三点:一是内容,采用意译法理解诗(词) 句,明确含义;二是赏析角度,修辞或表现手 法或意象,明确情感或哲理;三是句子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