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考试题答案

数学课程标准考试题答案
数学课程标准考试题答案

数学课程规范考试试卷与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数学教案是数学活动的教案,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案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

3、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

①要求②不要求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爱好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5、根据《数学课程规范》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案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的教案。

①概念②计算③应用题

6、“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

7、《数学课程规范》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

8、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①自我评价②相互评价③多样评价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的过程。

①单一②富有个性③被动

10、“用数学”的含义是()

①用数学学习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③了解生活数学

11、下列现象中,()是确定的。

A、后天下雪

B、明天有人走路

C、天天都有人出生

D、地球天天都在转动

12、《规范》安排了()个学习领域。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不确定

13、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案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案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阅和分析教案理论与教案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14、新课程规范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个阶段。

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规范》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

B)《规范》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C)《规范》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案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课程标

(二)多项选择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A、基础性

B、科学性C普及性D、发展性

2、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A、动手实践

B、自主探索

C、合作交流

D、适度练习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评价者

4、符号感主要表现在()。

A、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

B、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C、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D、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5、在各个学段中,课程规范都安排了()学习领域。

A、数与代数

B、空间与图形

C、统计与概率

D、实践与综合应用

二、是非题

1、内容规范是内容学习的指标。指标是内容规范的全部内涵。()

2、提倡有教育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

3、《规范》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4、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

5、《规范》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非凡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拟和练习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7、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合作者。()

8、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不需要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9、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10、数学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11、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

13、《课标》中,对于应用问题,选材强调虚拟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

14、新课程从第二学段(4——6年级)开始使学生接触丰富的几何世界。()

15、在内容的选择上,课程规范刻意追求内容的完整性和体系化。()

16、课标对教案要求有所提升的内容有:估算、算法多样化、各类知识的应用等。()

17、合理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

18、课程规范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将“量与计量”的内容并入“统计与概率”或“数与代数”等领域。()

19、课程规范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将“应用题”拆分到加、减、乘、除等基本的运算中,结合“数的运算”抽象和理解数量关系。()

20、经验既是知识构建的基础,知识是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填空题

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2、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 )、( )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3、内容规范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

4、内容规范应指关于()的指标

5、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理——()——习题”的形式不同,《规范》提倡以“()——()——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模拟和()转变为()、()与实践创新;

7、改变课程内容难、()、()的现状,建设浅、()、()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8、从“规范”的角度分析内容规范,可发现以下特点:()()()()。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和客观世界中的()。

10、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熟悉简单的()和(),感受()、()、(),建立初步的()。

11、课程规范中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的有关知识,()的有关内容(如位置与变换),(),()的初步应用等。

12、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和合作者。13、数学教案应该是从学生的()和()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把握基本的()、()。

14、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15、“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16 、课程规范抛弃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六个方面的传统做法,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充实、调整、更新、重组以后,构建了“()、()、()、()”四个学习领域。

1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 ) 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 )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8、数学教案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和已有的( ) 基础之上。

19、《规范》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20、“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 ) 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熟悉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21、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

22、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23 、“实践与综合应用”在第一学段以()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为主题。

24、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课程规范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

25、数学是人们对()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6、“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7.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

28.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29.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

30、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地发展。

四、简答题

1、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义——定理(公式)——例题——习题”的形式不同,《规范》提倡以什么样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2、数学课程规范规定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那四部分?

3、新课标设置了那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

4、“空间与图形”主要涉及哪些内容?

5、内容规范的基础性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6、第二学段(4—6年级)的空间与图形部分,将学习那些知识?

7、第一学段(1—3年级)中,学生将熟悉哪些常见的量?

8、课程规范中教案要求有所降低的内容有哪些?

9、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学习评价应怎样转变?

10、怎样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

11、从“规范”的角度分析,内容规范有哪些特点?

12、课程规范主要删减了哪些内容?

13、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学习评价应怎样转变?

14、怎样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

15、怎样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呢?

16、对于应用问题,《规范》是如何进行改革的?

17、“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哪些内容?

18、课程规范对教案要求有所提升的内容有哪些?

19、新课标理念下如何定位学生的角色?

20、新教材为什么要引入计算器的初步应用?

五、论述题

1、论述课堂教案改革的方向。(10分)

2、请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谈谈新课程对教师素质发展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20分)

3、结合实际说明教师能力培养与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方式。(15分)

4、数学课程的总目标被细化为哪四个方面?(8分)

5、数学课程规范与教案大纲相比,在基本理念上有哪些新的特点?(8分)

6、李老师在讲37+48时,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学生说出了很多不同的计算方法。这体现了《数学课程规范》中所倡导的什么教案理念?(10分)

7、《数学课程规范》特殊地提出“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性目标,还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依据新课程的理念,以“9加几”或“圆的熟悉”为例,写出你的教案设计(教案目标、重点、教案环节及意图)。(14分)

8、结合教育教案实际谈谈下面的漫画对你的启示是什么。青蛙老师在教案生们《怎样捕捉蚊蝇》

9、请你谈谈对下列情况的处理对策。

课堂教案会碰到许多难以预料的偶发事件,一般说来,教案中的偶发事件和意外情况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属于课堂纪律方面的问题;第二类属于学习方面的意外情况。学生会进行质疑问难,发表种种看法,或有时教师不慎造成板书别字、口误等引起学生哄笑、骚动……第三类属于外来干扰,分散了学生的留意力

10、新课程增加“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学习领域的作用是什么?(10分)

11、如何做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0分)

12、请分析如下案例:(15分)

在新课程课堂上,出现了一种新情况。教师普遍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因此对同一个问题往往出现多种解法。对于各种解法的优劣,教师很少

重视,甚至有人提出了“方法本无优劣之分,学生自己想出的方法,对他来说就是最好的方法”的观点

13、请分析如下案例:(15分)

经常听到教师抱怨:这道题是课本上的例题,课上反复强调过,甚至做过很多遍,还是有这么多学生不会做!某某同学真是太笨了,那么多同学考了满分,他却考得如此糟糕!真拿他没办法……

15、小王乘出租车从A站出发到D站,途中要经过B、C两站(各站点之间距离相等)。到达B站时,又有小张、小李搭车。到C站时,小张下车办事。小王和小李一起到D站下车。三人车费共付54元。问三人各应付多少元车费?(15分)

联系现实,你认为这道题能有几种不同的答案?结合教育理论谈一谈对这一事例的理解。

16、举例说明,课程规范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作了哪些分与合的调整?有什么必要性?(10分)

17、谈一谈经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10分)

18、举例说明,在内容的教案要求上,课程规范作出了哪些必要的升、降调整?(10分)

19、从“规范”的角度分析内容规范,有哪些特点。(10分)

20、教案片断设计“购物——买文具”(一年级)(15分)

21、结合教育教案实际谈谈下面的漫画对你的启示是什么?

22、新课标对数与代数部分特殊提倡算法多样化,以“百以内退位减法”(24—6)为例,写出你的教案设计。(教案目标、重点、教案环节及意图)。(20分)

23、例题:每条船最多可坐8人,50名同学需租几条船?

新课标对数与代数部分特殊提倡算法多样化,以上面例题为例,写出你的教案片断设计。(20分)

24、请自己选择教案内容设计一个教案片断。要体现以下理念:(20分)(1)要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25、试分析下面案例:

在教案“圆柱体体积计算”时,教师设计了如下一系列矛盾冲突:要求圆柱体容器里水的体积该怎么办?(生: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再测量计算。)要求圆柱体橡皮泥的体积呢,该怎么办?(生:把它捏成长方体再求。)要求圆柱体铁块的体积呢?(生:把它浸入水中,求出排出水的体积。)要求商场门口圆柱体柱子的体积呢?(生面面相觑,不知所措)。(10)

26、一位教师在教授统计与概率时,要求学生根据中国在最近几届奥运会上获得的金牌数猜测2008年奥运会可能获几枚金牌。

88年 92年96年2000年

5 1

6 16 28

你认为这样设计如何?(15分

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 ③

2. ②

3. ②

4. ③

5. ①

6. ②

7. ①

8. ③

9. ②10. ②11. D 12. B 13. D 14. B 15 . D

(二)、多项选择 1.A C D 2. A B C 3. A B C 4.A B C D 5.A B C D二、是非题1. × 2. √ 3. √ 4. × 5. √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16. √17. √18. ×19. √20. ×

三、填空题

1.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 (基础性) (态度)、(价值观)

3. (具体化)。

4. (内容学习) 5 “(定义)——定理——(例题)——习题”“(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 6. (记忆)、(练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7. (窄)、(旧)(浅)、(宽)、(新)8. (基础性)

(层次性)(发展性)(开放性)9. (数据)(随机现象)

10. (几何体)(平面图形)(平移)、(旋转)、(对称现象)(空间观念)

11. (统计与概率)(空间与图形)(负数),(计算器)12. (组织者)、(引导者)13. (生活经验)(已有知识背景)(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14. (学习结果)(变化与发展)

15. (方程与不等式)、(函数)16. (数与计算)、(量与计量)、(几何初步知识)、(应用题)、(代数初步知识)、(统计初步知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17. ( 有价值) ( 良好)

18. ( 认知发展水平) ( 知识经验) 19. (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20. (外形)(大小)(位置关系)

21. (图形的熟悉)、(图形的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的位置)22.(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23.(实践活动)(综合应用)24.(有增有删)(有升有降(有分有合)(有隐有显).

25.客观世界( 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26.(整理)、(描述)27.(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28.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29.(知识)(生活经验)30.(全面)(持续)(和谐)

四、简答题

1. 答:“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

2. 答: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3. 答:“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4. 答:“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外形、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熟悉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5.答:一是内容的基础性,二是“标高”的基础性。这种基础性的“规

范”,是对“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注解,也正是教案中面向全体的“标高”。

6. 答:学生将了解一些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7. 答:(1)熟悉元角分。(2)熟悉钟表,了解24时计时法。(3)熟悉年、月、日。

(4)熟悉克、千克、吨等重量单位。

8. 答:较大数目的整数、多位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整除、约数和倍数、素数和合数等。

9. 答: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10. 答:

(1)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2)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3)空间观念需要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

11. 答: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开放性。

12. 答:带分数的四则运算,一些繁杂的大数目计算,类型化的应用题解答知识等。

13. 答: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14. 答:(1)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2)学生亲自动手操作(3)空间观念需要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15. 答:(1)使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

(2)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影响。

(3)了解统计的多种功能。

16. 答:选材强调现实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题材呈现形式多样化(表格、图形、漫画、对话、文字等);强调对信息材料的选择与判定(信息多余、信息不足……);解决的策略多样化;问题答案可以不唯一;淡化人为编制的应用题类型及其解题分析。

17. 答:“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18. 答:有估算、算法多样化、各类知识的应用等。

19. 答:学生要从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20. 答:引入计算器用来处理复杂的计算,解决一些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探索有关的数学规律,可以免除学生做大量重复的运算,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五、论述题

1. (一)坚持“一个为本”

(1)学生的全面发展,即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

(2)学生的个性发展,即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发展其特长,同时根据学生基础和程度等不同,使其分层发展;

(3)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即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堂教案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课堂教案改革的根本。

(二)搞好“四个调整”

(1)、调整课堂教案的目标。

(2)调整课堂教案中的师生关系。

(3)调整课堂教案的教案方式和学习方式。

(4)调整课堂教案内容的呈现方式。

2. 1、(1)关注专业化理论发展;

(2)关注教师的情意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发展;

(3)关注教师的人文知识素养和多元知识结构的发展;

(4)关注教师专业技能和研究能力的发展;

(5)关注教师心理素质的发展;

(6)关注教师学习意识的提高和自主发展能力的提高。

3. (1)各种形式的培训、交流与研讨;(2)多渠道获取信息;(3)行动研究;(4)建立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

4. 答: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5. 答:①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②改变了过去数学以知识的积累为取向的课程体系,建立以构建学生身心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目标的课程体系

③重组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

④分学段规定了数学课程的具体规范

⑤注重了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变

⑥提出了数学活动应留意的策略

⑦改变了评价的方式和应达到的目的

⑧强调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和影响作用

6. 答:①算法多样化②数学学习是学生探索的过程

7. 教案目标(4分)

教案重点(2分)

教案环节及意图(环节4分、意图4分)

8. ①师生关系应是平等、民主的。

②知识的获得不应单纯由教师传授,应充分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在自主探究重学习。

③课程内容应体现生活性、实践性。

9. ①面对现状,不惊异,不慌乱,不追究,不批评,而是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让焦点从恶作剧的身上发散开来,尽量避免这一学生再成为焦点,从而使学生的留意中心再回到教师所安排的方向。

②对于学习方面的意外情况,由学生发难引起的偶发事件,教师可以抓住这种教案的难点或有创见的部分,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从而提高教案质量;若由于教师自身疏忽造成的不良影响,一般态度温和的承认事实,并改正过来,就能顺其自然的过渡到原教案的轨道上来。③对于第三类偶发事件,一般都采用“热处理”。即教师针对某一突发事件,趁热打铁,正面教育。再巧妙地转入正题。但应留意不要因此浪费太多的时间,更不得言辞激烈,因为这与教室内同学无关,

点到为止。

10. 答:“实践与综合应用”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11. 首先,答应学生经过一定的过程,随着知识与技能的不断积累而逐步达到“规范”。每个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任何进步,都是学生的一种发展,应予以承认。不能再搞“一刀切”。对学生发展或提高过程的关注,就是对内容规范的重视。

其次,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内容规范绝不是限制学生发展的锁链,而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催化剂。

12. 分析要点:

1、这种解题策略多样化,是新课程对教案提出的新要求。答应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是正确的。

2、从科学的角度看,各种不同的解题方法都有优点和局限性。

3、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获得适合自己的最佳解题策略,实现方法的最优化。

13. 分析要点:这是由教师错误的学生观所导致的。

1、学生不是容器,不可以由教师向其任意灌输知识。

2、不同的学生在每一科的学习上存在着差异,用同一标尺去衡量是不科学的。

3、教师应该把这种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尝试用新的教育教案观去分析,寻找合理的解释。

14. 要点:第一幅图体现的是传统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案,第二幅图体现的是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才是学生自主习得的知识,这样的知识对于学生才是终身受用的。

15. (分析要点: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问题答案不唯一)

16. 答:将“量与计量”的内容并入“空间与图形”或“数与代数”等领域。

将“应用题”拆分到加、减、乘、除等基本的运算中,结合“数的运算”抽象和理解数量关系。类似这样的分分合合,扩展了具有实践特点的相关概念的内涵,去掉了脱离实际、机械模拟的有关内容,突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教育观念。

17. 答:经验既是知识构建的基础,又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教案内容中,经验是被忽略的、不受重视的。而课程规范不仅明确承认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和数学活动经验”,而且还特殊强调“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积累经验。

18. 答:教案要求有所提升的内容有:估算、算法多样化、各类知识的应用等。课程规范中教案要求有所降低的内容有:较大数目的整数、多位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整除、约数和倍数、素数和合数等。

19. 答: 其一是基础性:内容规范的基础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的基础性,二是“标高”的基础性。其二是层次性:内容规范的层次性,是指“规范”的实施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分阶段、有层次、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其三是发展性:内容规范的发展性,是对“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注解。

其四是开放性:任何人在实践中的创造、发明,都是丰富和发展内容规范的必要素材;任何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和重大的科技进步,都将被内容规范及时地吸收。

20. 要求:体现“实践与应用”的思想。

21. 要点:教师要扩展学生学习的空间,给与他们探索知识的自由

22. 教案目标(4分)

教案重点(2分)

教案环节及意图(环节8分、意图2分)

23. 答:体现算法多样化.

24. 要点: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25. 要点:在这里,教师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引出新知识,使学生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这样设计,既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同时引发了学生的

认知冲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

26. 答题思路:统计可以对相关事件做出决策、对随机事件做出猜测,但是要留意不出现误导。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设计的这个事件本身不具有前瞻性和可猜测性。因此失去了探索的价值。

27. 提要: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教师应带领学生走进教材,并为他们打开一扇窗,去领略书本之外的出色生活。实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28.要点:学习的结果固然很重要,但是给予学生探索的空间,让他们经历学习的过程更重要。

29. 要点:整洁划一,一刀切,无疑会抹杀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与“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可以有不同的发展”相违反。

30. 要点:只看到学生的短处而看不到学生优点,看不到学生的个性特长,以教师“成功”的规范去衡量一个学生的发展趋势,很显然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

数学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说明:考试时间为60分钟,满分为100分。 姓名 _ 分数_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等 四个方面的内容。 2、教师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3、《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数学()的思想、数学() 的思想、数学()的思想。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4、“三维目标”是指()、()、()。 5、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6、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和(),主动探索知 识的发生与发展。 7、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引导者与( )。 8、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和( ),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9、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 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0、“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解决实际问 题,培养学生的()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1、《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 2、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 3、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 4、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不需要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5、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要求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 7、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 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8、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9、《课标》中,对于应用问题,选材强调虚拟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 10、在内容的选择上,课程标准刻意追求内容的完整性和体系化。() 三、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到括号里)(每小题4分,共40分) 1、在第二学段情感态度目标中要求学生初步养成()、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A、克服困难 B、解决问题 C、相信自己 D、乐于思考 2、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阶段。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过程。 A. 交往互动 B. 共同发展 C. 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5、各科新教材中最一致、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 A. 强调探究性学习 B. 强调合作学习 C. 内容密切联系生活 D. 强调STS课程设计思想 6、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 联系生活学数学 B.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C.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7、在第一学段计算技能评价要求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速度要求()。 A、3-4 题/分 B、1-2 题/分 C、2-3 题/分 D、8-10 题/分 8、在第二学段知识技能方面要求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的意义。 A、分数 B、小数 C、负数 D、万以上的数 9、在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 A. 认知内驱力 B. 学习动机 C. 自我提高内驱力 D. 附属内驱力 10、上好一节课的基本要求是()。(多项选择) A、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B、恰当地组织教材。 C、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D、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程序。

2018新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2018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模仿和()转变为()、()与实践创新; 2、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 3、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 4、内容标准应指关于()的指标 5、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理——()——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6、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7、改变课程内容难、()、()的现状,建设浅、()、()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8、“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9、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

10、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信息技术 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11、“实践与综合应用”在第一学段以()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为主题。 12、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和客观世界中的()。 13、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认识简单的()和(),感受()、()、(),建立初步的()。 14、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 15、“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 ( )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16、数学是人们对()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17、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 ( )、( )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18、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

经济数学试卷及答案

成人教育学院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课程名称 经济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部分) 一.填空题(本题满分15分,共有5道小题,每道小题3分),请将合适的答案填在空中 [][]( ). ,5-,3,,,,B ,,,,4.143214321=+====B A B A A 则且阶方阵设αααβαααα ) (41*,2.2* 1 =+?? ? ??=-A A A A A A 的伴随矩阵,则是为三阶方阵,行列式设 ()()()( ). a 28,4,2,1,1,2,1-,1,5,3,1,1.3321=+=+==,则秩是的已知向量组a a ααα 4.n 个不同的球随机地放入n 个盒中,有空盒的概率为p = 5.同一寝室的6名同学中,至少有两人的生日在同一个月中的概率为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 )()()()()()()()(). 3,32,2 D ;,, ;-,, B ;-,-,- A . 3,2,1,,.1133221321211133221133221321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C A A i A A i 则的三个列向量,为,其中为三阶方阵,设 (). .2等价,则 与阶方阵若B A n () ()() ().D ..B .A 1-有相同的特征向量、有相同的特征值、有相同的秩、,使得存在可逆矩阵B A B A C B A B AP P P = 3.X 与Y 独立,且均在(0,)θ均匀分布,则[min(,)]E x y = [ ] .2A θ; .B θ; .3C θ; . 4D θ

()() ()()()()4 a 4- D -4;a C 4;a B 8;a 282,,.4212 32221321<<<><+++=A a x ax x x x x x x f 的取值范围是 是正定的,则实数设二次型 5.0DX ≠,0DY ≠,则()D X Y DX DY +≠+是X 和Y 的 ( ) A .不相关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B.不相关的充分必要条件; C .独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 D.独立的充分必要条件。 三、计算题:(4×12分=48分) 1313 21132333 2312 .1------计算行列式 .111111111111,.2A B X XX A AB T ,求,其中设????? ?????----=??????????-=+=

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教师课程标准知识能力检测 数学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数学是研究和的科学。 2、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3、《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四方面具体阐述。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与。 5、《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数学 的思想、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思想。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6、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是创新的基础;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7、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和客观世界中

的。 8、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质量。 二、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 10 分) 1、教师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A、探究式 B、自主式 C、启发式 D、合作式 2、《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A、空间图形 B、图形与几何 C、几何与直观 D、图形与直观 3、推理一般包括()。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D、合情推理和逻辑推理 4、“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次。 A、一 B、二 C、三 D、四 5、()的含义是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A、理解 B、了解 C、掌握 D、经历 三、判断(每题2分,共10分) 1、内容标准是内容学习的指标。指标是内容标准的全部内涵。() 2、提倡有教育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

《数学课程标准》测试卷(答案)

《数学课程标准》测试卷 姓名: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数学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4.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路)、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5.《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6.《标准》中所提出的“四能”是指: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 8.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 9.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来数据分析观念,了解随机现象。 10. 《数学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11.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12.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1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二、选择题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C)。 A. 联系生活学数学 B.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C.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教师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C),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A、探究式 B、自主式 C、启发式 D、合作式 3.推理一般包括( C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D、合情推理和逻辑推理 4.在第一学段计算技能评价要求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速度要求(B) A、3-4 题/分 B、1-2 题/分 C、2-3 题/分 D、8-10 题/分 5.(B)的含义是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39717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学校姓名总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26分) 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 )的、( )的、( )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 )与( )。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地发展。 6、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与()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7、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和()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8、《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 ()等四个学习领域。 二、选择(1-10题为单选题,每小题1.5分,11-15题为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5分)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 联系生活学数学 B.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C.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 ) A. 知识与技能 B. 过程与方法 C. 教师成长 D. 情感、态度、价值观 3、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 B. 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 C.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 1 D.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 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过程。 A. 交往互动 B. 共同发展 C. 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5、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A. 教教材 B. 用教材教

经济数学基础试题B及答案

[试卷信息]: 试卷名称:经济数学基础 [试题分类]:经济数学基础 [试卷大题信息]: 试卷大题名称:单选题 [题型]:单选题 [分数]:5 1、{ ()()f x g x 与不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 ] 2 2 ()()0()()0 011()()1(1)()arcsin ()arccos 2A f x x g x x x B f x x g x x x C f x g x x x D f x x g x x π==≠?==??+-==--==-、与、与、与、与 } A.考生请选择正确选项 B.考生请选择正确选项 C.考生请选择正确选项 D.考生请选择正确选项 答案:B 2.{ []2(),()2,()x f x x x f x ??=== 设函数则[ ]22x A 、2x x B 、 2 x x C 、22x D 、 } A.考生请选择正确选项 B.考生请选择正确选项 C.考生请选择正确选项 D.考生请选择正确选项 答案:D 3.{ 下列函数既是奇函数又是减函数的是[ ](),(11)A f x x x =--≤≤、2 3 ()f x x =-B 、()sin ,(,)22C f x x ππ=- 、3()D f x x =、 } A.考生请选择正确选项 B.考生请选择正确选项 C.考生请选择正确选项 D.考生请选择正确选项

答案:A 4.{ y x 函数=cos2的最小正周期是[ ]πA 、22π B 、 C π、4 D π、 } A.考生请选择正确选项 B.考生请选择正确选项 C.考生请选择正确选项 D.考生请选择正确选项 答案:C 5.{ 下列极限存在的有[ ]1 0lim x x →A 、e 01 lim 21x x →-B 、 01limsin x x →C 、2(1) lim x x x D x →∞+、 } A.考生请选择正确选项 B.考生请选择正确选项 C.考生请选择正确选项 D.考生请选择正确选项 答案:D 6.{ 0tan 2lim x x x →=[ ]0A 、1B 、 1 2C 、 2D 、 } A.考生请选择正确选项 B.考生请选择正确选项 C.考生请选择正确选项 D.考生请选择正确选项 答案:D 7.{ 232lim 4,3x x x k k x →-+== -若则[ ]3-A 、3B 、 1C 、1D -、 } A.考生请选择正确选项 B.考生请选择正确选项 C.考生请选择正确选项 D.考生请选择正确选项 答案:A 8.{ ()()y f x x a f x x a ===函数在点连续是在点有极限的[ ]A 、必要条件B 、充要条件

最新版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复习资料 一、填空。 1、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势)和(数量)的科学。 2、(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作为促进学生会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4、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6、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7、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8、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主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9、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念)。 10、评价学生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接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 11、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2、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学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13、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

---------------------------------------------------------------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 3、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4、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使得: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5、《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方面具体阐述。 力求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 1 / 14

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 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 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8、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10、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数学课程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质量。 11、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在实施评价时,可以对部分学生采取(延迟评价)的方式,提供再次评价的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二学段可以采用(描述性)评价和(等级评价)评价相结合

经济数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经济数学基础(05)春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函数对中,( )中的两个函数是相等的. A .1 1)(2--=x x x f ,1)(+=x x g B .2)(x x f =,x x g =)( C .2ln )(x x f =,x x g ln 2)(= D .x x x f 22cos sin )(+=,1)(=x g 2.设函数?????=≠+=0, 10,2sin )(x x k x x x f 在x = 0处连续,则k = ( ). A .-2 B .-1 C .1 D .2 3. 函数x x f ln )(=在1=x 处的切线方程是( ). A .1=-y x B . 1-=-y x C . 1=+y x D . 1-=+y x 4.下列函数在区间(,)-∞+∞上单调减少的是( ). A .x sin B .2 x C .x 2 D .3 - x 5.若 c x F x x f +=?)( d )(,则x x xf d )1(2?-=( ). A. c x F +-)1(212 B. c x F +--)1(2 12 C. c x F +-)1(22 D. c x F +--)1(22 6.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是( ). A . )cos d(d sin x x x = B. )1d(d ln x x x = C. )d(ln 1d x x a a x a = D. )d(d 1x x x =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7.若函数54)2(2++=+x x x f ,则=)(x f . 8.设需求量q 对价格p 的函数为2e 100)(p p q -=,则需求弹性为E p = . 9.=?x x c d os d .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新课标测试题 一、选择题(1-5题单选,6-10题多选,每题3分,共30分)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C ) A.联系生活学数学 B.培养学习数学的爱好 C.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C)的教学。 A.概念 B.计算 C.应用题】 3.下列现象中(D)是确定的。 A.后天下雪 B.明天有人走路 C.天天都有人出生 D.地球天天都在转动 4.《标准》安排了(B)个学习领域。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不确定 5.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D)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阅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6.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ACD)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A.基础性 B.科学性 C.普及性 D.发展性 7.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ABC)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A.动手实践 B.自主探索 C.合作交流 D.适度练习 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ABC)。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评价者 9.符号感主要表现在(ABCD)。 A.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 B.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C.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D.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10.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都安排了(ABCD)学习领域。 A.数与代数 B.空间与图形 C.统计与概率 D.实践与综合应用 二、是非题(每题2分,共20分) 1.内容标准是内容学习的指标。指标是内容标准的全部内涵。(X)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题 (1)

小学数学新课标考试试题 一、填空 1、数学是研究( 数量关系)和( 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将更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2、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 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将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将数学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与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大方面。 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7、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两能”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教学中应当注意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9、新课程改革的心理学依据是(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 10、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经济数学基础试卷及答案

电大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经济数学基础期末试卷 2013.1 导数基本公式 积分基本公式: 0)('=C ?=c dx 1 ' )(-=αααx x c x dx x ++= +?1 1 ααα )1且,0(ln )(' ≠>=a a a a a x x c a a dx a x x += ?ln x x e e =')( c e dx e x x +=? )1,0(ln 1 )(log '≠>= a a a x x a x x 1 )(ln '= c x dx x +=?ln 1 x x cos )(sin '= ?+=c x xdx sin cos x x sin )(cos '-= ?+-=c x xdx cos sin x x 2 'cos 1 )(tan = ?+=c x dx x tan cos 1 2 x x 2 'sin 1 )(cot - = c x dx x +-=? cot sin 1 2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函数对中,( )中的两个函数相等. x x g x x f A ==)(,)()(.2 1)(,1 1)(.2+=--=x x g x x x f B x x g x x f C ln 2)(,ln )(.2== 1)(,cos sin )(.22=+=x g x x x f D 2.?? ? ??=≠=0,0,sin )(函数x k x x x x f 在x=0处连续,则k=( ) A. -2 B. -1 C. 1 D. 2 3.下列定积分中积分值为0的是( )

dx e e A x x ? ---1 1 2 . ? --+1 1 2 .dx e e B x x dx x x C )cos (.3+?-ππ dx x x D )sin (.2 +?-π π 4.,3-1-4231-003-021设??? ? ? ?????=A 则r(A)=( ) A. 1 B. 2 C. 3 D. 4 5.若线性方程组的增广矩阵为=??? ???--=λλλ则当,421021A ( )时,该 线性方程组无解. 21 .A B. 0 C. 1 D. 2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的定义域是2 4 函数.62--= x x y 7.设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2 10)(p e p q - =,则需求弹性E p = 8.=+=??--dx e f e C x F dx x f x x )(则,)()(若 9.当a 时,矩阵A=?? ????-a 131可逆. 10.已知齐次线性方程组AX=O 中A 为3x5矩阵,则r(A)≤ 三、微积分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dy x x y 求,ln cos 设.112+= dx e e x x 23ln 0 )1(计算定积分.12+? 四、线性代数计算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计算21-1-001,211010设矩阵.13-??? ? ? ?????=??????????=B A B A T .的一般解5 532322求线性方程组.144321 4321421??? ??=++-=++-=+-x x x x x x x x x x x 五、应用题(本题20分) 15.设生产某种产品q 个单位时的成本函数为:C(q)=100+0.25q 2+6q (万元),求: (1)当q=10时的总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数学课程标准考试题答案

数学课程规范考试试卷与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数学教案是数学活动的教案,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案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 3、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 ①要求②不要求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爱好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5、根据《数学课程规范》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案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的教案。 ①概念②计算③应用题 6、“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 7、《数学课程规范》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 8、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①自我评价②相互评价③多样评价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的过程。 ①单一②富有个性③被动 10、“用数学”的含义是() ①用数学学习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③了解生活数学 11、下列现象中,()是确定的。

A、后天下雪 B、明天有人走路 C、天天都有人出生 D、地球天天都在转动 12、《规范》安排了()个学习领域。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不确定 13、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案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案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阅和分析教案理论与教案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14、新课程规范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个阶段。 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规范》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 B)《规范》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C)《规范》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案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课程标 (二)多项选择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A、基础性 B、科学性C普及性D、发展性 2、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A、动手实践 B、自主探索 C、合作交流 D、适度练习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评价者 4、符号感主要表现在()。

经济数学试题及答案

经济数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函数对中,( )中的两个函数是相等的. A .1 1)(2--=x x x f ,1)(+=x x g B .2)(x x f =,x x g =)( C .2ln )(x x f =,x x g ln 2)(= D .x x x f 22cos sin )(+=,1)(=x g 2.设函数????? =≠+=0,10 ,2sin )(x x k x x x f 在x = 0处连续,则k = ( ). A .-2 B .-1 C .1 D .2 3. 函数x x f ln )(=在1=x 处的切线方程是( ). A.1=-y x B. 1-=-y x C. 1=+y x D. 1-=+y x 4.下列函数在区间(,)-∞+∞上单调减少的是( ). A .x sin B .2 x C .x 2 D .3 - x 5.若c x F x x f +=?)(d )(,则x x xf d )1(2?-=( ). A. c x F +-)1(212 B. c x F +--)1(21 2 C. c x F +-)1(22 D. c x F +--)1(22 6.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是( ). A . )cos d(d sin x x x = B. )1 d(d ln x x x = C. )d(ln 1 d x x a a x a = D. )d(d 1x x x = 7.设23,25,22,35,20,24是一组数据,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 5.23 B. 23 C. 5.22 D. 22 8.设随机变量X 的期望1)(-=X E ,方差D (X ) = 3,则=-)]2(3[2X E = ( ) . A. 36 B. 30 C. 6 D. 9 9.设B A ,为同阶可逆矩阵,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2017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精华版

一、判断题 新课标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X) 2、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V) 不管这法那法只要能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就是好法。(X)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V) 5、《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要,不仅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培养,在数学课上也应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V) 6、教师即课程。(X) 7、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V) 8、教学过程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当对课程做出任何变革。(X) 9、教师无权更动课程,也无须思考问题,教师的任务是教学。(X) 10、从横向角度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要素具有层次递进性。(V) 11、从纵向角度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要素具有相对贸易独立性。(V) 12、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说,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V) 13、课程改革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V) 14、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X) 15..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间的关系. (V) 16.素质教育就是把灌输式与启发式的教学策略相辅相成. (X) 17.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X) 18.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使师生致力于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有更多的精力投入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V) 19.新课程评价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V)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教学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3、初中数学课程为课标中规定的第几学段【第三】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本次课程改革明确了方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共强调了几个改变【6个】 5、课标中要求“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这里要求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 6、对“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概念和性质”,课标中知识技能的目标要求是【掌握】 7、七年级上册第七章《可能性》属于下面哪一部分内容【统计与概率】 8、课标中要求“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这里的运算步骤要【以三步为主】 9、《新课程标准》对“基本理念”进行了很大的修改,过去的基本理念说:“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现在的《新课标》改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教育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10、什么叫良好的数学教育? 就是不仅懂得了知识,还懂得了基本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磨练。 11.旧的标准理念中,为了突破过去的东西,写的时候有一些偏重,非常强调学生的独立学习,强调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测试题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测试题 一、选择题(1-10单项选择,11-15多项选择)(30分) 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的过程。 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A、教教材 B、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 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 A、成绩 B、目的 C、过程 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次。 A、一 B、二 C、三 D、四 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A 组织者合作者B组织者引导者 C 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 B、主动和被动的生动活泼的 C、生动活泼的被动的富于个性 10、推理一般包括()。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 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C、兴趣 13、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 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创新性 14、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 A、建立数感 B、符号意识 C、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D、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15、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关系。 A、过程与结果 B、直观与抽象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二、填空题。(45%) 1、数学是研究和的科学。 2、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与的统一,应体现“”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4、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 、、。 5、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与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等活动过程。 6、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注重培养学生的与。 7、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来观念,了解。 8、“综合实践”是一类以为载体、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培养学生与的重要途径。

经济数学基础试题及答案1

经济数学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函数中为偶函数的是( ). A .x x y -=2 B .11 ln +-=x x y C .2 e e x x y -+= D .x x y sin 2= 2.设需求量q 对价格p 的函数为p p q 23)(-=,则需求弹性为E p =( ). A . p p 32- B . 32-p p C .- -32p p D . - -p p 32 3.下列无穷积分中收敛的是( ). A .?∞ +0d e x x B . ?∞+13d 1x x C .?∞+12d 1x x D .?∞ +1d sin x x 4.设A 为43?矩阵,B 为25?矩阵,且T T B AC 有意义,则C 是 ( )矩阵. A .24? B .42? C .53? D .35? 5.线性方程组???=+=+3 21 22121x x x x 的解得情况是( ). A . 无解 B . 只有O 解 C . 有唯一解 D . 有无穷多解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6.函数)5ln(21 )(++-=x x x f 的定义域是 . 7.函数1 ()1e x f x =-的间断点是 . 8.若c x x x f x ++=?222d )(,则=)(x f . 9.设?? ?? ??????---=333222111 A ,则=)(A r .

10.设齐次线性方程组O X A =??1553,且r (A ) = 2,则方程组一般解中的自由未知量个数为 . 三、微积分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1.设x y x cos ln e -=,求y d . 12.计算定积分 ? e 1 d ln x x x . 四、代数计算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3.设矩阵??????????-=143102010A ,???? ? ?????=100010001I ,求1 )(-+A I . 14.求齐次线性方程组??? ??=-++=+--=-++0 3520230 24321 431 4321x x x x x x x x x x x 的一般解. 五、应用题(本题20分) 15.某厂生产某种产品q 件时的总成本函数为C (q ) = 20+4q +(元),单位销售价格为p = (元/件),问产量为多少时可使利润达到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 参考解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