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05课文(四)-01寓言两则-教学反思02
《寓言两则》教学反思

《寓言两则》教学反思一、背景在本次《寓言两则》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先介绍寓言的定义和特点,再逐一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最后引导学生理解寓意。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种方法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二、教学方法的不足缺乏趣味性我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缺乏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过程中,我过于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忽视了寓教于乐的重要性。
缺乏互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我未能充分利用课堂互动环节,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
我过于注重自己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的反馈和参与。
缺乏引导性在教学过程中,我未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在解释寓意时,我直接给出了答案,而没有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和理解。
缺乏拓展性在教学过程中,我未能充分拓展课文内容,导致教学内容过于单一。
我仅仅围绕课文展开讲解,而未能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相关的知识和文化背景。
三、改进方案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我提出以下改进方案:增加趣味性通过引入有趣的寓言故事、使用生动的语言和表情等方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互动性通过提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加强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注意及时反馈学生的问题和学习情况。
注重引导性在解释寓意时,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和理解寓言的内涵。
避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启发式的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拓展教学内容结合课文内容,拓展相关的知识和文化背景。
可以引入其他相关的寓言故事、文学作品等素材,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寓言文化。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四、教学反思的意义通过本次教学反思,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方法上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方案。
这对于我自身的成长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教学反思能够帮助我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分析不足之处并改进教学方法,我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其次,教学反思能够帮助我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寓言二则—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这则寓言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勾勒出了古代一个可笑的人物形象,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
在本课的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插图,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设置了较多的问题去引导学生朗读。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最好手段,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再现了当时的场景,理解了人物。
在对情节的深刻体悟中,读出理解、读出个性,解读文本。
但是在设疑的时候忽略了一个问题,没有抓住重要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问题比较琐碎,导致没有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二,词语的理解不够到位,没有深入细致的让学生理解分析。
可以采用逐字理解或表演说话等方法让学生明白透彻。
第三,综观全堂课,教学设计不够新颖,能吸引学生的成分比较少,可以采用读完课文后,让学生对本故事进行表演,以进一步理解词语,理解课文。
同时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抓住课文的内在联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寓言两则》课后反思(四篇)

《寓言两则》课后反思1.教学中要突出以读代讲的特点。
文言文的教学和现代文一样, 仍然要坚持以读为主, 重在感悟, 尤其是课本中提供了译文, 对照译文学生学习起来并不困难。
但是, 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略有不同, 如果读句过程中停顿的地方有错误, 就会给理解句子的意思带来困难。
因此, 教学中我在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之前, 首先带领学生解决朗读问题。
2.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结合译文理解重点字的意思, 再尝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 直到将整个故事连成一段通顺的话。
特别是在教学第二则寓言时, 我基本上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的。
3.我认为教学寓言时, 总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当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讲出寓言故事的内容, 讲故事中揭示的道理, 教师会以为他们已经理解的很好了, 可是,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谈感受时, 却常常说的那么牵强。
这是因为他们不理解故事的寓意呢?还是因为他们的生活经历太少呢?而难以恰当地表述相对应的实例呢?这需要教师们进一步思考。
《寓言两则》课后反思(二)与凌云版主和三备的许多老师一同研备, 对寓言的教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同突然产生了成都大学的陈大伟教授所说想上课的愿望, 想尝试一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到底效果如何。
自己最了解自己, 也最了解我们的学生, 到底会是怎样一种情形呢?就在这样的忐忑与期待中开始了我的寓言尝试课。
要突破的难点:因为第一课时只是侧重于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流利, 基本了解两则寓言的主要内容, 然后就是写字, 这样, 我的第二课时任务还是比较重的, 既要精读感悟, 又要理解寓意, 还要拓展延伸, 对于一项比较慢节奏的我, 是一个挑战。
要在___分钟之内, 尽可能地完成预定目标。
最大的收获:呵呵, 这个大家可能意想不到, 就是第一次独立地按照自己设计的教学环节, 设计制作课件。
因为我们学校的电脑老师是半路出家, 又忙于教学, 我们的教室也没有多媒体, 所以, 这方面我们接触的少, 上公开课基本就是从网上下课件, 然后改一改。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参考1)寓言二则——揠苗助长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阅读是学生重要的语言实践活动,只有加强阅读实践,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积累和说写表达,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
小学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
我认为自己在这节课中较为成功的是:1、注重阅读感悟。
“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活动,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读”贯穿始终。
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等,做到了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说”。
既培养了朗读的能力,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2、引导学生拓展想像。
寓言故事留有丰富的想像空间,教学课文时,我指导学生想象种田人当时的心理活动、表情、动作、语言。
教学课文结尾时,引导学生想象禾苗会对种田人说些什么?作为一个懂得科学知识的小学生,你会对种田人说些什么?在学生奇妙的想像中赋予故事新结尾,揭示故事所反映的道理。
不足之处:上完课之后,听了刘教授的话,很多我原本没有意识到的错误让我吓了一大跳,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刘教授说我没有关注所有学生,应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进步。
说实话这点可能使大多数老师在上公开课时的通病,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就专门找优秀的学生回答问题,那些差生不管不问,只要教学过程顺畅、好看就行了。
今天我明白了:不管什么课,我们都是在为学生讲,而不是其他人。
今后讲课时,一些容易理解的问题要留给差生,不能把课堂变成好学生表现的专场。
其次,在出示朗读的方法时,顺序不太合理,课文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读通,特别是文言文,暴露出自己对文言文的教材没有研究透,暴露出自己的备课有些飘,这一点是今后教学文言文时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本节课教学还有其它一些不足之处:设计不够新颖,部分学生的朗读不够入情入景,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强化浮于表面,本来应有练习背诵这一环节,但由于时间限制,没能如期完成。
今后要努力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使课堂教学亮点频现,精彩纷呈。
教学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在教育这条路上我才刚刚起步,就好象是蹒跚学路的小马,外面的世界太大太大,需要进行的磨练还有很多很多,只有不停地学习,才能够有所成长。
最新统编版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教案与教学反思

12寓言二则[教学目标]1.会认“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生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5个词语。
2.朗读课文。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3.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识记字词,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2.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意,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重点)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第一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难点)一、谈话激趣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板书:寓言二则)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
教师板书课题:亡羊补牢。
(讲解“亡、牢”)3.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4.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读故事吧!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教师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3.小组讨论: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羊?(两次。
羊圈破了个窟窿。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丢羊的?2.自由读第1-4自然段,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后,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1)羊圈破了个窟窿。
①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②齐读第1自然段第三句话。
③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④理清这三句话之间的联系。
(2)街坊劝告,他不听。
①“街坊”是指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②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引导评议,齐读)③养羊人是怎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互相讨论,指名读句子,评议。
(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④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
同桌分角色朗读。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寓言二则》教学反思

《寓言二则》教学反思
寓言常常是用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裁。
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抓住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始终记住目标明确,方法落实。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抓住重点词句,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
课后让学生看动画,加深学生的印象,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从中受到的启发。
了解故事,读懂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这既是寓言学习的主要目标,也是寓言学习的方法。
老师把学习的目标与方法清晰地教给孩子,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打好基础,从题目积极导入,培养学生探索寓言的能力,以关键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感悟寓言的道理。
创设平台,多次引导学生,读懂故事内容与感悟故事蕴含的道理,交织深化,使目标落实到位。
简单地循环训练却绝不简单训练,要让学生在反复中得到提高。
教学中多次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生字词的学习,在课文中整体认读,在具体的语句中读,探究、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反复地认知、重现,让学生积极地学习掌握生字。
在读故事中悟出道理,却没有到此为止,而是多次地相互碰撞,如,从故事中理解人物的心理、从相关语句中体会道理、创
设口语交际训练平台,把故事与道理相融合,每一次碰撞都是一次深化提升。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五单元 12 寓言二则

12 寓言二则1.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
积累新词。
教学 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要求 3.朗读课文,能在朗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能急于求成;做错了事情只 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
重点 1. 会读、会写本课生字。
难点 2.正确、流利地诵读两则故事。
诵读中体会其中的寓意。
教学 两课时。
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学习寓言《揠苗助长》。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寓言寓意。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 激趣导入,积累词语 1.同学们,你们听过《揠苗助长》的故事吗?这节课,老师就来给大家讲讲这个故 事。
希望我们能从中明白一个道理。
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通过这则寓言,我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_第五单元 12 寓言二则 教学设计及反思1们会明白一个什么道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引出题目)《揠苗助长》。
(板书题 目:揠苗助长) 2.同学们你们听过寓言故事吗?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一般是借一个虚构的小 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寓”是“寄托、包含”的意思,寓言就是指“包含着某 种意思”。
3.题目分析,“揠”的意思是什么知道吗?和“拔”一样吗?想一想拔萝卜时是怎 样做的?(从土里拔出来)那么揠苗是把禾苗从土里拔出来吗?揠的意思其实是轻轻地 往上一提。
题目的意思是什么?你能说说吗?二初读课文 1.初读思考:读了题目你想到了什么?题目中的“长”在这里读 zhǎng。
2.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本课的生字。
则 焦 筋 疲 截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书写指导 疲,的偏旁是“疒”不是“广”;“筋”按照上下结构书写,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注意部首不要写成“艹”。
5.认读词语卡片。
(做找朋友的游戏) 6.教师检查认字情况。
(开火车、指名读生字)三理解《揠苗助长》 1.默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个人觉得禾苗长得太慢? (1)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简短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2寓言二则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简短引言在教学工作中,反思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过程。
通过反思,我们可以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进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将对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进行反思,包括其中的两则寓言故事。
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是针对二年级学生的语文课程。
主要内容是教授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其中包括一些寓言故事。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寓言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流程寓言故事一:白叟鹤在教学中,我选择了一则名为《白叟鹤》的寓言故事。
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老白鹤的经历,通过老白鹤的努力,最终实现了飞得更高、更远的梦想。
我在讲解这个故事时,采用了情景模拟的方法。
我把故事中的角色分配给不同的学生,让他们扮演角色,并进行表演。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情节,并能够更好地体验到故事中的感情。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还使用了多媒体教学的手段。
我播放了一段相关的视频,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故事的内容。
反思教学中的问题在教学中,我注意到以下问题需要改进:1.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本次教学中,我发现故事的讲解时间过长,导致其他教学内容耽搁。
下次教学中,我需要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开展。
2.学生角色分配不当:在情景模拟中,我发现有几个学生的角色分配不合适,导致他们在表演中表现较差。
下次教学中,我需要更加细致地观察学生,合理安排角色,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教学中。
寓言故事二:小蜜蜂与大恶魔寓言故事二是一则名为《小蜜蜂与大恶魔》的故事。
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小蜜蜂和大恶魔之间的斗争,通过小蜜蜂的勇敢和智慧,最终战胜了大恶魔。
在讲解这个故事时,我使用了问答互动的方式。
我提出了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还进行了一些小组活动。
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故事中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寓言二则教学反思

12 《寓言二则》教学反思(两篇)(一)本课由《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则寓言组成。
这两则寓言都是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分别勾勒出了古代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
一个做错了事能及时改正;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探究故事背后的寓意。
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1.教学中多次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生字词的学习。
在课文中整体认读。
在具体的语句中读准确。
在探究中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反复的认知重现,对孩子学习掌握生字是有效的。
2.读故事,悟出道理。
读故事,体会人物的心理,懂道理,找语句体会。
创设口语交际训练平台,把故事与道理相融合,每一次的碰撞都是一次深化提升。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在《揠苗助长》教学中:如“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喘气、一大截”等,联系上下文来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通过分析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让学生做做动作,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说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例如:说说“巴望”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什么叫“自言自语”?做做“喘气”的样子……在理解“筋疲力尽”的时候,我让学生来做做揠苗人拔苗的动作,说说自己的感受,周围同学说说他拔完苗会有什么感觉,什么样子,这样在形象的展示同时通过说话练习就可以非常自然而贴切地理解“筋疲力尽”了。
二、成功之处寓言常常是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体裁。
教学中我抓住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插图,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
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三、不足之处我也感觉有些欠缺:在转移话题时过渡衔接不太恰当,略微有些生硬,这点也是我日后需要着重研究的地方。
联系实际谈体会环节,学生谈得还较肤浅,没有做到进一步指导,使同学更深刻的联系实际。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揠苗助长》教学反思共三篇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1阅读是学生重要的语言实践活动,只有加强阅读实践,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积累和说写表达,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
小学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
我认为自己在这节课中较为成功的是:1、注重阅读感悟。
“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活动,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读”贯穿始终。
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等,做到了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说”。
既培养了朗读的能力,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2、引导学生拓展想像。
寓言故事留有丰富的想像空间,教学课文时,我指导学生想象种田人当时的心理活动、表情、动作、语言。
教学课文结尾时,引导学生想象禾苗会对种田人说些什么?作为一个懂得科学知识的小学生,你会对种田人说些什么?在学生奇妙的想像中赋予故事新结尾,揭示故事所反映的道理。
不足之处:上完课之后,听了刘教授的话,很多我原本没有意识到的错误让我吓了一大跳,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刘教授说我没有关注所有学生,应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进步。
说实话这点可能使大多数老师在上公开课时的通病,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就专门找优秀的学生回答问题,那些差生不管不问,只要教学过程顺畅、好看就行了。
今天我明白了:不管什么课,我们都是在为学生讲,而不是其他人。
今后讲课时,一些容易理解的问题要留给差生,不能把课堂变成好学生表现的专场。
其次,在出示朗读的方法时,顺序不太合理,课文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读通,特别是文言文,暴露出自己对文言文的教材没有研究透,暴露出自己的备课有些飘,这一点是今后教学文言文时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本节课教学还有其它一些不足之处:设计不够新颖,部分学生的朗读不够入情入景,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强化浮于表面,本来应有练习背诵这一环节,但由于时间限制,没能如期完成。
今后要努力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使课堂教学亮点频现,精彩纷呈。
教学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在教育这条路上我才刚刚起步,就好象是蹒跚学路的小马,外面的世界太大太大,需要进行的磨练还有很多很多,只有不停地学习,才能够有所成长。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5单元12 寓言二则word版教学反思

12 《寓言二则》教学反思(一)在课堂上,我努力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1.读一读,读出感情,读出收获。
(1)初读课文。
老师在导入课文之后,再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感知文本,使阅读不再盲目,提高了阅读的质量。
(2)自读课文。
如果说初读课文是为了感知故事梗概,那么自读就是对阅读的更进一步了解。
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之上,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2.做游戏,利用游戏提高兴趣,提高质量。
游戏一直是孩子们所期盼的。
我就利用做气球游戏这个环节来引导学生完成对生字的把握,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又使学习变得开心、快乐。
3.创设情境,深入引导。
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由此及彼,深入思考。
我就用具体的问题,创设出相应的情境,让同学们在想象中理解课文,把握课文的中心意思,从而获得体验。
从而体现出育人的目的。
我们的教学往往会有一些遗憾。
这节课也是。
在对生字词的理解过程中,我总结的方法不够全面,同时,我对这节课掌握得太多,没有把更多阅读的权利留给同学们。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让学生人人参与,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本课由《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则寓言组成。
这两则寓言都是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分别勾勒出了古代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
一个做错了事能及时改正;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探究故事背后的寓意。
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1.教学中多次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生字词的学习。
在课文中整体认读。
在具体的语句中读准确。
在探究中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反复的认知重现,对孩子学习掌握生字是有效的。
2.读故事,悟出道理。
读故事,体会人物的心理,懂道理,找语句体会。
创设口语交际训练平台,把故事与道理相融合,每一次的碰撞都是一次深化提升。
《寓言两则》教学反思

《寓言两则》教学反思篇一:《寓言两则》教学反思本课是由《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两篇寓言组成。
课文分不勾勒出了古代两个可笑的人物形象。
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情况弄得更糟;一个是对意外的收获心存侥幸,不认真做事,结果一事无成。
这两则寓言差不多上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味。
寓言常常是以一个小故事来讲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载。
教学中应抓住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味的特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插图,抓住理解重点词句,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明白课文内容。
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抓住课文的内在联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阻碍。
如:《揠苗助长》,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事物有它自身的进展规律,假如违反自然进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情况弄糟。
这则寓言情节简单,学生一读就能了解故事内容,但寓意比较抽象,这关于二年级的小孩来讲是比较难以理解的。
为此,我认真研读了文本,寻找到了本课教学的关键所在,较好地引导学生悟出了深刻的寓意。
《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故事共4个自然段,按情况进展顺序讲明了故事的起因、通过和结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用填空的形式:宋国有的农夫,因为巴望禾苗___________,就把禾苗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
关心学生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并自然地概括了各部分的意思。
《守株待兔》这篇寓言故事对小孩非常有教育意义,这是古人做的一件蠢事,对什么情况都存有侥幸心理,可不能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夺。
从古到今如此的人依然存在,学习本篇课文时,课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学生续编《守株待兔》学生写的非常形象非常生动,有的学生写到:"种田人对自己的行为非常是后悔,因此他就振奋起来,不再等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了,而是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工作,最终在秋季得到了大丰收,同时家庭逐渐富裕起来,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教案及反思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教案及反思第五单元单元妙解导航本单元的教材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同时安排了一个《口语交际》和一个《语文园地》。
课文有流传千古的寓言故事,有常见的生活小事,也有给人以启迪的童话故事。
《寓言二则》由《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个寓言故事组成,阐明了亡羊补牢,犹未晚也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画杨桃》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告诉我们做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小马过河》通过小马想知道河水深浅的故事,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这些课文融知识与智慧、意志、品格教育于一体,凸显了语文学科知识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口语交际》安排的话题是制定图书借阅公约,《语文园地》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我爱阅读5个板块。
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50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会写25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词语及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懂得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4.能读背《弟子规》中节选的部分内容,能主动发表意见,会讲故事。
单元重、难点重点1.认识50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会写2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词语及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难点1.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词语。
2.领悟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单元课时分配《寓言二则》2课时《画杨桃》2课时《小马过河》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语文园地五》2课时12寓言二则妙析教材本课由《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则寓言组成。
课文分别勾勒出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
这两则寓言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而且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多多少少都读过一些寓言故事,再加上课文选编的两则寓言故事内容较浅显,所以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教案三篇

【导语】课⽂由《亡⽺补牢》和《揠苗助长》两篇我国古代寓⾔组成,分别说明了⼀个深刻的道理。
《亡⽺补牢》讲的是⼀位养⽺⼈修⽺圈的故事,说明了做了错事,认真改正,为时不晚;《揠苗助长》讲的是有个⼈为了让秧苗长得快⼀点,⽽把秧苗拔⾼的故事,说明了做事不顾规律,急于求成,会把事情办坏。
故事短⼩,语⾔浅⽩,道理易懂,适合⼆年级学⽣阅读学习。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知识技能】 1.认识10个⽣字,会写8个字。
2.能分⾓⾊朗读课⽂,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过程与⽅法】 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内容,体会寓⾔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教育学⽣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理,做事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2.懂得应该听取他⼈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为。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语⾔故事,体会其中的寓意。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揭⽰的含义 第⼀课时 (⼀)导⼊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起来学习第12课《寓⾔两则》。
板书,提醒 谁想展⽰⼀下你的预习作业,教⼀教⼤伙你昨天已学到的东西。
1.记字形,学写⽣字:疲筋 2.认读⽣字词,理解词义. yù zé jiāo jīn pí mèn 寓⾔两则 焦急 筋疲⼒尽 纳闷 3.读通课⽂ 4.按课⽂内容填空 古时候有个⼈,因为想让⾃⼰的⽲苗就把⽲苗结果。
告诉我们。
⽣:寓⾔就是⽤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个道理。
(⼆)⾃读⾃悟,理解课⽂内容 1.⾃学要求: (1)轻声朗读课⽂,读准⽣字新词。
标出⾃然段序号。
(2)理解⽂中的词语,可以同桌互相讨论。
2.⾃读⾃悟: (1)这篇课⽂很有意思,咱们试着演⼀演,怎么样?想要演好这篇寓⾔,⾸先咱们就要揣摩⼀下⽂中这个⼈的动作语⽓,把⾃⼰当作这个⼈,来,⾃⼰试着读读课⽂。
(2)把你认为读的的⼀段读给⼩组的⼈听听,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3.指名读⽂ (1)第⼀⾃然段: A、你读得挺着急的,这个⼈为什么这样着急?(巴望⽲苗快点长⾼)巴望刚刚咱们了解了它的意思,是很希望,希望的不得了,这⼀段中还有那些地⽅表现出他很希望?再读读看。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寓言二则——亡羊补牢 (2)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
寓言故事学生虽然有所接触,但还理解不深。
从读懂寓言内容到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是阅读理解的提升,也是寓言教学的难点。
于是我先引导学生了解寓言本身的内容,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加深对寓言的理解,同时剖析寓意,让学生理解寓言的本质,最后将它的寓意延伸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来,引导学生对实例中人物的行为作出正确判断。
比如:学习了《亡羊补牢》后,你觉得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亡羊补牢还不晚?有的说“当我们犯了错误时,我们亡羊补牢还不晚。
”还有的说“当我们现在学习成绩不太好时,我们亡羊补牢,努力学习现在还来得及。
”也有的说“当我们得了一些小病时,我们要赶紧引起重视,免得小病引起大病。
”看来学生对寓意已经理解透彻并能运用了。
寓言是用一个浅显的故事蕴含一个深刻的道理。
目的就是让学生从这个深刻的道理中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做事。
教学反思——《寓言两则》

教学反思——《寓言两则》教学反思——《寓言两则》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反思——《寓言两则》,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反思——《寓言两则》1寓言,是通过一个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给人以启示。
寓言像一座独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纷繁复杂的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中,去感悟生活的内在意义。
我们本课的教学目的,就是在理解寓言故事的前提下,品味寓言的语言,感受寓言的简洁美、内涵美和语言美。
本课的三则寓言,表面上看浅显易懂,我采用了短课文长教,浅课文深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咬文嚼字”品出内涵,品出味道。
1、体会语言文字的美。
比如,经过“垂”和“挂”的比较,反复推敲,细细品味,精心筛选,觉得只有“垂”字最为恰当地表现了沉甸甸的成熟了的葡萄缀满了葡萄藤的景象。
小学生通过品词品句,领悟了语言文字的优美。
其次通过语言文字的品味,归纳出伊索寓言的特点。
更进一步要求,根据其特点,开动脑筋自如地运用语言文字来改写、续写、编写寓言。
那就惟有老老实实、扎实实地做到“读书为本”。
所以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得到道理的领悟通过品读语言,提高学生语言的表现力。
这样更感性一些,能上得更有语文味。
在课堂评价语言上,我更注重了倾听和及时评价,更注重抓住细节,不同角度地评价。
评价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减少了平日里比较随意的评价2、充分发挥想象。
寓言故事的短小,也就常常会有一些可供学生进行想象的空间存在。
如《狐狸和葡萄》一课,狐狸会想尽办法吃葡萄,于是我就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想象,学生兴趣来了,尽情地交流:有的学生说:它先助跑一段路,然后猛地跳起来,但却失败了。
有的学生说:它拿来一根棍子去敲葡萄,可葡萄架太高,还是不能够着。
有的学生说:它用向葡萄扔小石子,可它的瞄准水平实在太差,一个也没有砸下来。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参考1)寓言二则——揠苗助长.doc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阅读是学生重要的语言实践活动,只有加强阅读实践,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积累和说写表达,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
小学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
我认为自己在这节课中较为成功的是:1、注重阅读感悟。
“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活动,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读”贯穿始终。
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等,做到了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说”。
既培养了朗读的能力,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2、引导学生拓展想像。
寓言故事留有丰富的想像空间,教学课文时,我指导学生想象种田人当时的心理活动、表情、动作、语言。
教学课文结尾时,引导学生想象禾苗会对种田人说些什么?作为一个懂得科学知识的小学生,你会对种田人说些什么?在学生奇妙的想像中赋予故事新结尾,揭示故事所反映的道理。
不足之处:上完课之后,听了刘教授的话,很多我原本没有意识到的错误让我吓了一大跳,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刘教授说我没有关注所有学生,应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进步。
说实话这点可能使大多数老师在上公开课时的通病,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就专门找优秀的学生回答问题,那些差生不管不问,只要教学过程顺畅、好看就行了。
今天我明白了:不管什么课,我们都是在为学生讲,而不是其他人。
今后讲课时,一些容易理解的问题要留给差生,不能把课堂变成好学生表现的专场。
其次,在出示朗读的方法时,顺序不太合理,课文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读通,特别是文言文,暴露出自己对文言文的教材没有研究透,暴露出自己的备课有些飘,这一点是今后教学文言文时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本节课教学还有其它一些不足之处:设计不够新颖,部分学生的朗读不够入情入景,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强化浮于表面,本来应有练习背诵这一环节,但由于时间限制,没能如期完成。
今后要努力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使课堂教学亮点频现,精彩纷呈。
教学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在教育这条路上我才刚刚起步,就好象是蹒跚学路的小马,外面的世界太大太大,需要进行的磨练还有很多很多,只有不停地学习,才能够有所成长。
【人教部编版】2019年春二年级下册语文:配套教案设计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参考2)寓言二则——亡羊补牢

.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
寓言故事学生虽然有所接触,但还理解不深。
从读懂寓言内容到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是阅读理解的提升,也是寓言教学的难点。
于是我先引导学生了解寓言本身的内容,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加深对寓言的理解,同时剖析寓意,让学生理解寓言的本质,最后将它的寓意延伸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来,引导学生对实例中人物的行为作出正确判断。
比如:学习了《亡羊补牢》后,你觉得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亡羊补牢还不晚?有的说“当我们犯了错误时,我们亡羊补牢还不晚。
”还有的说“当我们现在学习成绩不太好时,我们亡羊补牢,努力学习现在还来得及。
”也有的说“当我们得了一些小病时,我们要赶紧引起重视,免得小病引起大病。
”看来学生对寓意已经理解透彻并能运用了。
寓言是用一个浅显的故事蕴含一个深刻的道理。
目的就是让学生从这个深刻的道理中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做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亡羊补牢》是一个成语故事。
讲的是一个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感紧动手把窟窿补上,把羊圈修好。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掉。
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全文有5个自然段。
第1至3自然段写的是从前有一个人养了许多羊,丢羊后,不听邻居劝告。
第4自然段写第二天又丢了一只羊。
第5自然段写他后悔不听邻居的话,立刻把羊圈修好,从此再没有丢过羊。
这个成语故事的难点在于体会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因此在教学时,我抓住养羊人两次态度的变化,通过各种形式的不同的反复阅读,让学生体会故事所说明的道理。
在设计教学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识字是中低年级段的教学重点,为了让学生掌握生字,我多次在课堂上多次出现难读的词句,并且注意了学习的层次,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如,这篇课文里有一个多音字“圈”,在课文里的“羊圈”一词中念juan(第四声),孩子们经常会受“圆圈”中的“圈”的影响,容易读错。
我首先让学生带着拼音读,然后再去掉拼音读;先让学生读词,然后再读句,最后再读全文。
有了这个层次,学生在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成就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文章题目为突破口,直奔重点。
“亡羊补牢”这个题目是对文章的高度概括,抓住了课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重要脉络。
因此在教学中,我就以选择“亡、补、牢”这三个字意思,让学生读课文。
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要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字意,又为对下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三、重视读的训练。
朗读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大帮助,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使用自由读,引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法的读、多层次的读让学生体会感悟,从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如临其境。
四、注意了对学生的引导。
在理解课文时,采用了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
例如:在理解“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这句话时,就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此句的意思。
接着引出养羊人的这种态度对不对?你作为他的朋友快劝劝他吧。
让学生发挥合理想象,自由表达。
在最后总结全文时,我没有直接让学生说读了课文的感受,而是让学生读读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的言语,说说你对他的印象,再找他第二次丢羊后的行为,再读你又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在对这个人的评价中,自然就总结了寓言的教育意义。
这节课虽然在教学设计上有很多考虑,但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在
一些环节的处理上不够灵活,以后要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