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整理复习汇总
【文言文】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常见考点整理
【文言文】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常见考点整理“及”是会意字,甲骨文上边是“人”字,下边是“又”字,象人手。
合起来指手从后面抓住人。
表示赶上。
①追赶上。
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屈原列传》)赶得上,比得上。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②到。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烛之武退秦师》)③推及,涉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梁惠王上》)④和,以及。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荆轲刺秦王》)“或”是会意字,甲骨文左边是“囗”字,表示疆域,右边是“戈”字,合起来指拿起武器保卫国土。
“或”“國”(即国)古同为一字,后“或”字借用来表示“或者”等义。
①有的(人,事物)。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②也许,或许。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梦游天姥吟留别》)③有时。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归去来兮辞》)“从”是会意字,甲骨文为一前一后两个“人”字,象两人前后相随。
表示跟从、跟随。
cónɡ①跟随,追随。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②依顺,听从。
臣从其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从事,参与。
弟走从军阿姨死。
(《琵琶行》)④依傍,紧挨着。
樊哙从良坐。
(《鸿门宴》)⑤使……跟从。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鸿门宴》)“诚”字本来写作“誠”,是形声字,小篆从“言”部(即讠),成声。
表示言语真诚。
①诚心。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愚公移山》)②确实,的确。
此诚不可与争锋。
(《隆中对》)③果真,如果。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隆中对》)“曾”是象形字,金文下边象古代一种蒸饭的器皿,上边象蒸汽冒出,指古代一种做饭用的器具,即“甑”的本字。
后借用来表示曾经。
①曾经。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②竟,竟然。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愚公移山》)①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长辈或晚辈亲属。
是高、曾时为一户者,至曾、元时不分至十户不止。
【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考点总结【名师整理】
【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考点总结【名师整理】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例: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
例:吟鞭东指即天涯“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
例:斯是陋室,惟吾德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
非天质之卑兵革非不坚利也“……,……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者,……也”。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者,……”。
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也”。
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夫战,勇气也“……也”。
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信”就是准确,即忠实于原文意义,不添、不加、不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凡是能够直译的,就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对照翻译,能够具体落实的字词就尽可能地在译文中有所落实,并保持原句的特点:“达”就是通顺,没有语病,符合表达习惯,遇到古今异义、通假字、文言句式等语言现象而无法直译时,就可以灵活地或适当地采用意译的方法:“雅”就是译文语句优美,用词造句比较讲究,而且有一定的文采。
中考语文文言文必会知识点
中考语文文言文必会知识点故1. 旧的,原来的。
例: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 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2. 特意。
例:桓侯故使人问之。
(《扁鹊见蔡桓公》)3. 原因,缘故。
例:公问其故。
(《曹刿论战》)4. 所以,因此。
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1. 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为“这样”、“如此”。
例:父利其然也。
(《伤仲永》)。
2. 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为“然而”、“但是”等。
例: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3. 助词,分两种情况:①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可译作“……的样子”、“……地”。
例:秦王怫然怒。
(《唐雎不辱使命》)②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的格式,“……的样子”“像……似的”。
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夫1. 指示代词,译为“那”。
例:予观夫巴陵胜状。
(《岳阳楼记》)2. fú,句首发语词。
例: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 丈夫。
例:夫齁声起。
(《口技》)4. 成年男子的通称,可译为“人”。
例: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哉1.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2.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
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3.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所1. 与动词结合,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情况”。
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所闻”即“所知道的事情”)(《桃花源记》)2. “所”和“以”连用。
(1)“所以”表示原因,可译为“……的原因”。
例: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出师表》)(2)“所以”表示手段或凭借,可译为“用什么方法”、“用这些来”。
例:吾知所以距子矣。
(《公输》)/ 所以动心忍性。
(“所以”:用这些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与“为”相呼应,构成“为……所……”的结构,表被动。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2021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2021 中考语文知识点细梳理文言文阅读1.文言诗文背诵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写文言诗文语句,不仅要连贯前后语句,默写时还应一字不错。
中考默写一般4句诗、2句文,特别注意背诵篇目中的名句。
记住并纠正自己以前默写中的错别字。
2.古诗理解鉴赏要重点关注各册教材中以讲读篇目出现的古诗词曲,要注重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特别是教材中的注释;要对《篇目点击》中的赏析指导和练习相当了解,对诗句的理解、诗词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准确。
3.对一些名家名篇,还应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时代和篇名。
4.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
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5.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
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6.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
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7.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
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人教版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1)自余为僇人(同“戮”,刑辱)(2)梦亦同趣(同“趋”,往,赴)词类活用(1)日与其徒上高山(名词作状语,每天)(2)穷回溪(形容词作动词,走尽,走遍)(3)卧而梦(名词作动词,做梦)(4)始指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5)穷山之高而止(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形容词用作名词,点、顶点)(6)箕踞而遨(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7)萦青绕白(形容词用作名词,青山,白水)(8)故为之文以志(名词用作动词,写作文章)(9)自远而至(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处)古今异义(1)漫漫而游(古义:没有目的;今义:(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2)无远不到(古义:无论;今义:没有)(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古义:凡是、这(个);今义: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这样以后;今义:接着,表承接)(5)颓然就醉(古义:文中指身子倾倒、倒下的样子;今义:形容破败的样子)(6)游于是乎始(古义:从此;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后一事是由前一事引起的)一词多义穷(1)穷回溪(动词,寻求到尽头,引申为走遍)(2)穷山之高而止(动词,寻求到尽头)(3)而不知其所穷(形容词,竭,尽,引申为尽头) 梦(1)卧而梦(动词,做梦)(2)梦亦同趣(名词,梦境,梦中)始(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副词,曾经)(2)始指异之(副词,才)(3)游于是乎始(动词,开始)而(1)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连词,表修饰)(2)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连词,表承接)(3)卧而梦(连词,表承接)(4)觉而起,起而归(连词,表承接)(5)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连词,表转折)(6)穷山之高而止(连词,表条件,才)(7)攀援而登,箕踞而遨(连词,表修饰)(8)而莫得其涯(连词,表转折)(9)而不知其所穷(连词,表转折)(10)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连词,表转折)之(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助词,的)(2)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3)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助词,的)(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助词,的)(5)不知日之入(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故为之文以志(代词,它,指游西山这件事)为(1)自余为僇人(动词,成为)(2)不与培塿为类(动词,成为)(3)故为之文以志(介词,为了)字词解释(1)施施(yíyí)缓慢行走的样子(2)徒:随从(3)回溪:迂回曲折的溪涧(4)极:至(5)斫(zhuó)榛莽:砍伐丛生的草木(6)茅茷:茅草之类(7)攒蹙:聚集收缩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参考1、项为之强强(jiāng)通僵《童趣》2、不亦说乎说(yuè)通悦《〈论语〉十则》3、诲女知之乎女(rǔ)同汝《〈论语〉十则》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zhì)通智《〈论语〉十则》5、路转溪头忽见见(xiàn)通现《西江月》6、一切乌有乌(wū)同无《山市》7、裁如星点裁(cái)同才《山市》8、尊君在不不(fǒu)通否《陈太丘与友期》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bān)通攀《伤仲永》10、贤于材人远矣材(cái)通才《伤仲永》11、对镜帖花环帖(tiē)通贴《木兰诗》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yé)通耶《孙权劝学》13、孰为汝多知乎知(zhì)通智《两小儿辩日》14、满坐寂然坐(zuò)通座《口技》15、止有剩骨止(zhǐ)通只《狼》16、便要还家要(yāo)通邀《桃花源记》17、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yǒu)同又《核舟记》18、诎右臂支船诎(qū)通屈《核舟记》19、虞山王毅书远甫刻甫(fǔ)通父《核舟记》20、左手倚一衡木衡(héng)同横《核舟记》。
2021中考语文常考重点文言文14篇重点字词解释
中考语文常考重点文言文解析1、爱莲说 (1)2、河中石兽 (3)3、五柳先生传 (5)4、小石潭记 (6)5、曹刿论战 (8)6、出师表 (9)7、湖心亭看雪 (11)8、陋室铭 (12)9、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13)10、唐雎不辱使命 (15)11、鱼我所欲也 (16)12、岳阳楼记 (18)13、邹忌讽齐王纳谏 (20)14、醉翁亭记 (21)1、爱莲说一、重点字词可爱:值得喜欢。
者:……的花。
蕃:多。
独:只。
自:从。
甚:特别,十分。
濯:洗。
清涟:清波。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
蔓:生藤蔓。
枝:生枝茎。
远: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益:更加。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竖立。
亵玩:靠近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谓:认为。
鲜:少。
闻:传闻。
同:和……一样。
宜:应当。
众:很多。
二、重点句子翻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积存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洁净地挺立(在那里)。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它)。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5.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传闻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三、课文分析1.归纳主题。
通过对莲花的爱慕和赞颂,表现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同时,通过对牡丹的厌恶和鄙弃,表现出对趋附权贵、苟随时俗及其风尚的不满。
2.莲之爱(君子形象)。
(1)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前句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后句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文言文】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
【文言文】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①诸葛亮替刘禅分析了国内外的形势,其中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为急存亡之秋也指不利形势而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是指有利条件。
②请用四字短语概括全文中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妄。
而其中亲贤远妄是全文议论的核心。
③文尾处与文首开张圣听意思一样的句子是: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④最能代表诸葛亮有赏有罚的执政理念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⑤刘备曾经给予过诸葛亮的殊遇是指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而此事可以用今天的一个成语感恩图报来概括。
⑥与今天临危受命意思一样的句子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⑦在全文第7段中呼应全文第6段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①描写桃花源外环境优美的句子是:,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夹岸数百步②写照桃花源内优美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③描绘桃花源内社会生活平静的句子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④叙写桃花源内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句子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①邹忌经过冷静理智地分析,在齐王面前巧妙地将家事与国事进行类比,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相对应的句子是: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与妾之美我者,畏我也相对应的句子是:朝廷之臣莫不畏王;与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相对应的句子是: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最后邹忌得出结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齐王听从了邹忌的建议,所下命令中受上赏的是指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中赏的是:上书谏寡人者;受下赏的是:闻寡人之耳者③在齐王勇于纳谏后最初收到的效果的描绘语言中今天留下的一个成语是:门庭若市。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2021届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2021届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初中1-6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初中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
3、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4、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5、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7、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8、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9、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0、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1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1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1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有:通“又”。
14、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衡:通“横”。
困于心,衡于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15、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核舟记》)甫:通“父”。
17、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適:通“谪”。
18、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
19、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以:通“已”。
20、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被:通“披”。
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
2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食:通“饲”,喂。
22、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材:通“才”。
23、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2021年部编版语文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梳理(WORD)
部编版语文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梳理(WORD)《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一、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
他的同乡说“吃肉的大官们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曹刿说“吃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就进宫去拜见鲁庄公。
曹刿问庄公“你凭什么条件(跟齐国)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庄公说“祭祀用的牲畜、玉帛,从来不敢虚报数量,一定对神诚信。
”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的充分)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依据实情来处理。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
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庄公要击鼓进攻。
曹刿说“不可以。
”齐军三次击鼓进攻。
曹刿说“可以擂鼓进攻了。
”齐国的军队大败。
庄公将就要驱车追击齐军。
曹刿说“不可以。
”他下车看了看齐军战车的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军败退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
”于是就追击齐国军队。
2021中考必备文言文知识(实词虚词简表及其他文言知识)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1、基本字词归纳(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基本词汇和现代汉语词义相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不少文言实词在词义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的已经不用,所以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词,有助于扫除文言文阅读上的障碍。
①古音通假即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
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有其字而不用,用另一个同音字代替。
如《愚公移山》中“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中的“厝”通“措”,放置之意。
二是本无其字,有音无字,用同音字表示。
通假的方式包括同音通假(“说”通“悦”,高兴之意),双声通假(“亡”通“无”,没有之意),和迭韵通假(“徧”通“遍”之意)。
通假现象在文言中普遍存在,在复习时要进行系统的汇总,便于掌握。
②古今异义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义有别的双音词,在现代为双音词而在古代为偏义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
例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为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
《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古义是两个词,可以凭借之意,今义是一个词,表示许可或可能。
③古今词义变化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三个途径:一是词义的扩大。
例如“江”和“河”在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可以指任何的江河,词义扩大了;二是词义的缩小。
例如“臭”在古代是“气味”的意思,现在专指不好闻的气味,词义缩小了;三是词义的转移。
例如“涕”在古代指“眼泪”,而现在却指鼻涕了,词义发生了转移。
④一词多义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意义。
例如: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醉翁亭记》(命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陋室铭》(出名,著名)不能名其一处也。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鱼我所欲也一、重点字音患有所不辟(bì) 一箪(dān)食死亦我所恶(wù) 乞人不屑(xiè) 蹴(cù)尔而与之一豆羹(gēng)二、通假字故患有所不辟也(同“避”,躲避)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同“辨”,辨别)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激,感恩;同“软”,语气词)乡为身死而不受(同“向”,先前,从前)三、一字多义行行道之人弗受(行走)行拂乱其所为(做事)得故不为苟得也(取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激,感恩)为故不为荷得也/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可以辞患而有不为也(做)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做,这里指接受)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为了)而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舍生而取义者也(并列连词)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乡为身死而不受(转折连词)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修饰连词)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顺承连词)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则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连词,那么)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得之则生/弗得则死(连词,就)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连词,如果)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此之谓失其本心(助词,不译)行道之人弗受/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的)人皆有之(代词,代这种思想)得之则生(代词,代一箪食,一豆羹)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代词,代过路的饥民、乞丐)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代“万钟”)六、重点字词解释不为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如使人之所欲(如果,假使)有甚(超过,胜过)于生者则凡可以得生者(这里指办法)何不用也由是(代某种方法)则生而有不用也非独(不但,不仅)贤者有是(这种)心也贤者能勿丧(丧失)耳(罢了)一豆(古代盛食物的器具)羹蹴(践踏)尔(助词)而与之乞人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万钟(优厚的俸禄。
2021年中考文言文基础过关10.《岳阳楼记》
中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九年级上册10.岳阳楼记一、通假字1.百废具.兴 (同“俱”,全、皆) 2.属.予作文以记之 (同“嘱”,嘱咐) 二、古今异义1.越.明年 ⎩⎪⎨⎪⎧ 古义:到今义:越过或优越2.越明年..⎩⎪⎨⎪⎧ 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3.增其旧制.⎩⎪⎨⎪⎧ 古义:规模今义:制度4.属予作文..以记之⎩⎪⎨⎪⎧ 古义:写文章今义:学生作为练习所写的文章5.气象..万千 ⎩⎨⎧ 古义:景象,景色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6.则有去国.怀乡⎩⎪⎨⎪⎧ 古义:国都今义:国家7.去.国怀乡⎩⎪⎨⎪⎧ 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8.至若春和景.明 ⎩⎪⎨⎪⎧ 古义:日光今义:景致,风景9.沙鸥翔集.⎩⎪⎨⎪⎧ 古义:停息今义:集会,聚集10.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古义:曾经今义:品尝11.微.斯人⎩⎪⎨⎪⎧ 古义:如果没有今义:细小三、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指做州郡的太守) 2.名词作状语(1)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向北;向南) (2)先.天下之忧而忧(在……之前) (3)后.天下之乐而乐(在……之后) 3.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百废.具兴(各种废弃的事) 4.动词活用为名词或异二者之为.(情感、行为) 四、一词多义1.一(1)而或长烟一.空 全 (2)一.碧万顷 一片 2.观(1)予观.夫巴陵盛状 看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景象 3.极(1)感极.而悲者矣 极点 (2)此乐何极.尽头 (3)南极.潇湘 至、到达 4.空(1)浊浪排空.天空 (2)长烟一空.消散 5.通(1)政通.人和 顺利 (2)北通.巫峡 通向 6.和(1)政通人和.和 (2)至若春和.景明 和煦 7.或(1)而或.长烟一空 有时 (2)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五、重点实词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贬官)2.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景,美景)3.浩浩汤汤 (水势浩大的样子)4.朝晖.夕阴 (日光)5.日星隐曜. (光芒)6.薄.暮冥冥 (迫近)7.把.酒临风(持、执)8.锦鳞..游泳(美丽的鱼)9.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探求;品德高尚的人)1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指朝廷)11.微斯.人,吾谁与归. (此,这;归依)六、虚词意义及用法1.以(1)属予作文以.记之连词,来(2)不以.物喜介词,因为2.则(1)然则.何时而乐耶那么(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就是(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于是,就七、特殊句式1.省略句(1)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前省略主语“滕子京”)(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两个“不”前都省略主语“古仁人”)(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和“后”之后省略介词“于”) 2.倒装句(1)微斯人,吾谁与归(疑问代词作前置宾语,即“微斯人,吾与谁归”)(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介宾短语后置,即“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八、重点句子翻译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中考文言文必考重点知识点
中考文言文必考重点知识点一、实词。
1. 通假字。
- 识别方法:当一个字在句子中的意义解释不通时,可能是通假字。
需要根据上下文和平时的积累来判断其通假的字。
2. 古今异义。
- 词义扩大:如“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现在泛指一切江河。
3. 一词多义。
- 以:- 之:4. 词类活用。
二、虚词。
1. 之。
- 作助词:- 作代词:2. 而。
3. 其。
- 代词:- 语气词:4. 以。
- 介词:- 连词:三、特殊句式。
1. 判断句。
2. 省略句。
3. 倒装句。
-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四、文言文翻译技巧。
1. 留。
2. 删。
3. 换。
- 把古汉语中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如“虽”换成“虽然”,“吾”换成“我”等。
4. 补。
5. 调。
五、重点篇目重点内容。
- 主要思想: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强调“仁”“礼”“义”等道德观念。
- 重点句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体现了学习方法、交友和个人修养等方面的思想。
- 思想内容:孟子主张“仁政”,认为“民贵君轻”。
- 背景:诸葛亮出师北伐前给后主刘禅的表文。
- 内容:表达了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对后主的劝诫,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提出了治国的建议。
- 主题: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反映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 重点描写:对桃花源中环境、人物生活的描写,如“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描写内容:按季节描写了三峡的山高、水急、景色秀丽等特点。
如夏季“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写出了水势浩大;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了清幽的景色。
- 主题:借千里马不遇伯乐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批判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现象。
【文言文】2021年中考文言文常考知识点集锦
【文言文】2021年中考文言文常考知识点集锦文言文的知识点是很多的,下面是一些常考的知识点汇总。
“除”是形声字,小篆从“阜”部[即阝(在左)],余声(韵母相同)。
表示台阶。
①台阶。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朱子家训》)②去掉,清除。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荆轲刺秦王》)③修治。
即除逆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五人墓碑记》)④拜官授职。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陈情表》)⑤流逝,过去。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元日》)从“从”是会意字,甲骨文为一前一后两个“人”字,象两人前后相随。
表示跟从、跟随。
①跟随,追随。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②依顺,听从。
臣从其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从事,参与。
弟走从军阿姨死。
(《琵琶行》)④依傍,紧挨着。
樊哙从良坐。
(《鸿门宴》)⑤使……跟从。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鸿门宴》)⑥随从的人。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项羽之死》)⑦指堂房亲属。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zònɡ通“纵”,合纵的盟约。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过秦论》)“辞”字本来写作“辭”,是形声字,金文从“ ”(表示治理),司声(声母相近,韵母相同)。
表示打官司时双方的诉讼,后引申为言辞。
①借口,托辞。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季氏将伐颛臾》)②言辞,文辞。
辞达而已矣。
(《卫灵公》)③一种文体。
《归去来兮辞》④告别,辞别。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⑤推辞,不接受。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⑥计较。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鸿门宴》)⑦审讯,口供。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苏武传》)“殆”是形声字,小篆从“歹”部,台声(声母相近,韵母相同)。
表示危险。
①危险。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谋攻篇》)②有害。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③懈怠。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游褒禅山记》)④大概,恐怕。
【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总结第一册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第二册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3.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读作wéi时动词)做,干为宫室、器皿、人物。
——《核舟记》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醉翁亭记》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出师表》读作wèi时(动词)被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童趣》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观潮》山峦为晴雪所洗。
——《满井游记》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2021届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知识梳理
(4)无案牍之劳.形 活用类型:___形__容_词__的___使__动_用___法___ 含义:__使__…__…__劳__累__。____ (5)不蔓.不枝. 活用类型:__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 含义:___生__出__藤__蔓__;__长__出__枝__节__。___ (6)香远.益清 活用类型:___形__容__词__作__动__词___ 含义:___远__播__。___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卖油翁)看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点点头。 • (2)尔安敢轻吾射! • 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第 26 页
• 3.这个故事使我们明白了“_熟__能__生_巧______”(用一个四字成语 概括)的道理。
• 4.卖油翁和陈尧咨两人对待自己长处的态度截然不同。那么 你呢?请谈谈你应如何对待自己及别人的长处。
第4页
2.一词多义。 见.往事耳 动词,了解
(1)见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动词,知晓 卿今当.涂掌事 动词,掌管
(2)当 但当.涉猎 副词,应当
第5页
3.其他重点实词。
(1)卿今当.涂.掌事( 当道,当权 ) (2)蒙辞.以军中多务.( 推托 )( 事务 ) (3)及.鲁肃过.寻阳( 到,等到 )( 经过 ) (4)非.复.吴下阿蒙( 不再是 ) (5)但.当涉.猎.( 只,只是 )( 粗略地阅读 ) (6)见.往事耳( 了解 )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知晓事情 )
• (4)(2018·四川乐山中考,1分)__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____专__掌__经__学__传__授__的__学__官__。______ 今义:____指__博__士__学__位__。______
考试语文文言文知识点2021
考试语文文言文知识点2021学习必须与实干相结合。
语文要想成绩提高,多记多看多做题是错不了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况且勤能补拙。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考试语文文言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考点解析一、常用实词知识点总结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及意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积累卡片常见文言实词例释1.安(1)安逸。
例: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养,奉养。
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3)怎么。
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4)安稳,安定。
例: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曾(1)同“增”,增加。
例: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副词,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不……”。
例: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曾不盈寸(《核舟记》)(3)曾经。
例: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4)同“层”,重叠。
例:荡胸生曾云(《望岳》)3.从(1)跟,随。
例:战则请从(《曹刿论战》)/隶而从者(《小石潭记》)(2)学习。
例: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
述而》)(3)追寻。
例:溯洄从之(《蒹葭》)(4)依从。
例:民弗从也(《曹刿论战》)(5)自,由。
例:从口入,初极狭(《桃花源记》)(6)在。
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公输》)(7)堂房亲属。
例:赠从弟(《赠从弟》)(8)向。
例: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4.得(1)能够。
例: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2)领会。
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3)同“德”,恩惠,感激。
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4)实施。
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得意。
例:怡然自得(《童趣》)(6)得到,获得。
例:优劣得所(《出师表》)5.道(1)(正确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整理复习汇总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高频考点之多音字知识点总结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
多音字有以下几种用法读音1.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
这种类型的多音字在文言文中叫做破音异读,约占到全部多音字的80%.对这类多音字,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读音加以辨析、记忆。
如将:jiāng(可作动词或副词等),动词可作带领解,副词可作将要解;jiàng(名词),作将帅或大将解;qiāng(动词),作愿请求讲,如将子无怒(请你别生气)。
2.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
如薄:báo,不厚的意思,一般单用,薄饼、薄纸;bó,一般用于合成词,薄礼、厚古薄今;bò,薄荷(专有名词)。
3.语体不同,读音不同,读音有区别语体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等。
如给:口语读gěi;书面语读jǐ,给予、给养。
4.方言词汇的存在造成多音。
这类多音字比较少,仅限于部分地区。
如忒:tè,差忒(差错之意);tuī(方言),风忒大、房子忒小(忒:太)等。
5.文言文中的一些通假字延续使用到现在而形成了多音字,普通用法和人名地名等用法不同而造成多音等。
(此部分详见第二节异读字。
)积累卡片常见多音字例释行xíng①行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述而》)②运动天行有常(《荀子。
天论》)háng①路遵彼微行(《诗经。
七月》)②行列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汉乐府。
鸡鸣》)③古代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一行陈胜、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难nán困难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nàn患难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数shǔ①动词,计算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②数落,列举罪状晏子请数其罪(《贞观政要。
纳谏第五》)shù作数词用,译为几骑千余,卒数万(《陈涉世家》)shuò副词,屡次,多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为wéi①制,造,做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公输》)②充当,当作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③担任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④是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⑤称为,叫做号为张楚(《陈涉世家》)⑥著,写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⑦以为,认为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⑧焉与为合用,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夫子何命焉为(《公输》)wèi①介词,为,给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②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③为此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诗》)④连词,因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骑qí动词,骑马其子好骑(《塞翁失马》)jì名词,一人一马叫一骑翩翩两骑来是谁(《卖炭翁》) 少shǎo①名词,少数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②不多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五柳先生传》)③稍微宾客意少舒(《口技》)④少时,一会儿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shào①年轻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②小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陈涉世家》)好hǎo①容貌美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陌上桑》)②相善,交好外结好孙权(《隆中对》)hào爱好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舍shě舍弃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shè房屋又渐如高舍(《山市》)号háo大声喊叫八月秋高风怒号(《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大声哭号呼而转徙(《捕蛇者说》)hào①国号号为张楚(《陈涉世家》)②称号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③命令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间jiān①中间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晏子春秋》)②表房屋的量词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jiàn①暗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②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③夹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④离间赵王信秦之间(《廉颇蔺相如列传》)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高频考点复习之异读字知识点总结异读字是一种特有的读音现象,它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而表示的意义相同的字。
文言文异读字有三种情况:破音异读、通假异读和古音异读。
破音异读,又叫读破。
它是采用改变汉字通常读音的方法来表示该字词性和意义的改变。
如:天雨墙坏。
(《智子疑邻》)句中没有谓语动词,因此雨转化为动词。
所以,在习惯上把它读作yù,以表示和作名词的雨(yǔ)的区别。
所谓通假异读,是指在通假现象中,通假字要按本字的读音去读。
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学而》)这里的说是悦的通假字,因此,就应该读成它的本字悦(yuè),而不能再读shuō音了。
所谓古音异读,是指古代的一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民族称呼、器物名、姓氏等,因其专有,就有了固定性,从而保留发古音。
如: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木兰诗》)此句中可汗是对我国古代北方部族首领的称呼,应读为kèhán,而不能读为kěhàn。
积累卡片异读字例释信本义是表示诚实信任的确任意使者等意,读xìn.例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出师表》)有时假借为伸展伸张之意,即与伸同义,读为shēn.例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食其在用于人名时,食读yì,其读jī。
例信引兵东,未渡平原,闻汉王使郦食其已说下齐,韩信欲止。
(《史记。
淮阴侯列传》)房古同旁,读páng,用于阿房宫。
例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王作名词,表示帝王诸侯王等意时,读wáng.例胡不见我于王?(《公输》)当其用作动词,表示成就王业等意时,读wàng.例大楚兴,陈胜王。
(《陈涉世家》)度作名词,表示计量长短的标准限度法制气度度过等意时,读dù。
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在作动词,并表示计量揣测考虑等意思时,读duó。
例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臭作形容词,表示与香相对的意思时,读chòu.例三牲之肉,臭而不可食。
(《昌言。
理乱》)作名词,表示气味时,读xiù。
例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送东阳马生序》)乘作动词,在表示驾坐趁等意时,读chéng.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赠汪伦》)在表示车辆或作四的代称时,读shèng.例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
学而》)读表示诵读等意时,读dú。
例:好读书,不求甚解。
(《五柳先生传》)表示句读(即不足一句,读时须稍有停顿)的意思时,读dòu.例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 泛在表示漂浮广泛浮行等意思时,读fàn.例:盖大苏泛赤壁云。
(《核舟记》)而在表示覆翻等意时,读fěng.例: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论积贮疏》) 创当表示始造首创的意思时,读作chuàng.例: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出师表》)在表示创伤的意思时,读chuāng.例:夫身中大创十余,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
(《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罢表示停止罢免等意思时,读bà。
例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论语。
子罕》) 当表示疲劳困乏之意时,同疲,读作pí。
例今天下三分,益州罢敝。
(《出师表》)(注:教材中罢敝写作疲弊)女表示女性女儿的意思时,读nǚ。
例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木兰诗》)作人称代词时,则同汝,读作rǔ。
例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为政》) 降动词,在表示降落降临降给下达等意时,读jiàng.例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表示欢悦平和的意思时,读xiáng.例:未尝稍降辞色。
(《送东阳马生序》)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高频考点复习之通假字知识点总结通假字,汉字的通用和假借的简称。
所谓通假,就是两个字通用,或者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它们之间语音相同或相近,并没有意义上的联系,所以又称同音通假或同音假借。
(1)通假字的形式①本无其字的假借字。
古代文字少而所记事物多,文字常常不够用,想记一事而无其字,只有借一同音字来代替。
②本有其字的通假字。
古人写作时,不用原字或仓促间想不起原字,而写成了另外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这就是本有其字的通假字。
(2)通假字的种类①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座)②形声字代替声旁字。
例: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庭廷)③同声旁的字互相代替。
例: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陇垄)④音同或音近的字相互代替。
例: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慧)积累卡片常见通假字例释以下内容按照通假字、本字、释义、例句及出处顺序整理说悦愉快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学而》)女汝你子曰:由,诲女知之乎?(《论语。
为政》)知智智慧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还旋回转,掉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汤烫用热水焐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剂汤药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止只仅仅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阴荫树荫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屏摒舍去屏弃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帖贴粘对镜帖花黄(《木兰诗》)火伙同伴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木兰诗》)竦耸高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争怎怎样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见现出现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 要邀邀请便要还家(《桃花源记》)指直一直指通豫南(《愚公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