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园林艺术的比较
东西方园林差异比较
东西方传统园林特色的差异1、园林的布局西方园林:多采用焦点透视,讲究几何对称,规则,一览无余。
以建筑物为主题,园林式建筑的延伸,是一座躺着的建筑,用植物建造的建筑,是一种开放式园林。
东方园林:采用散点透视,移步换景,景随人动。
空间上循环往复,峰回路转,无穷无尽,以含蓄的藏的境界围上为上。
模拟自然,追寻自然的封闭式园林,生态形自由式园林。
2、石头的运用西方园林:石头是被雕刻成雕塑,花坛,石雕喷泉等,均匀的散落在园路四周,或者位于花坛、水池的中央位置,体现着人的作用。
东方园林:主要欣赏石头的自然紫台,中国园林在选石上讲究:瘦、陋、透、丑、皱。
以石叠山,还原自然山川的真是面目。
很多时候一块石头就能成为一景。
3、水的作用西方园林:多采用喷泉、跌水等形式来欣赏水的动态美,也有制造一片规则、平静的水面来欣赏水的静态美。
东方园林:讲究小桥流水,欣赏水的本质,声音,力求再现真是河流的轨迹4、植物的作用西方园林:强调人的作用。
对植物的欣赏表现在植物的品种、体块、色彩与层次上。
植物被修剪成几何形状或动物形状,往往成片出现,整形对植、列植。
东方园林:主要欣赏植物的自然美,着重对植物的姿态进行培养,如中国园林中的盆景的运用。
自然式的孤植、散植。
植物在东方园林也被赋予特定的文化内涵。
5、园路的设计西方园林:往往都有一条宽大笔直的中轴线,园路都成一定的几何形状,以主体建筑物为中心,向四周发展或环绕。
东方园林:追求曲径通幽、峰回路转、豁然开朗、移步换景,园路一般都曲折、小巧隐蔽。
非常独特的廊桥的设置,不仅有交通的功能,更重要是有观赏的作用,是中国园林中最富有可塑性与灵活性的建筑。
6、社会意识形态西方园林:为体现黄泉智商,更强调人工美。
而人工美的基本原则是变化的统一。
变化,就是园林地形和布局的多样性,花草树木的品类、形状和颜色的多样性,都应该“井然有序,布置的均衡对称,并且彼此协调配合”。
直线个方角是基本形式,都要服从比例。
东方园林:中国在线自然的美学思想深受儒家和道家精神的影响,儒家哲学强调天、地、人中以人为本,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道家崇尚自然,追求自然,探求潜在自然之中的“道”与“理”,最终将天人合一的道家精神融于其中。
简述中西方园林建筑文化的异同
简述中西方园林建筑文化的异同引言:在中西方园林中,由于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不同,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着人們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意识,产生不同的社会文化形态,继而影响着园林以及园林建筑的风格。
1、中西方园林建筑相同点中西方都将美妙的园林看成是人间天堂。
中国有句名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如果说杭州是自然风光占去一半的位置的话,那么苏州则大半是人工化的园林了。
私家园林已体现了“天堂”的意味,那么皇家园林就更不用说了。
这与西方的观念是相似的。
因为在英文中“天堂”这个词来自古希腊文的Paradeisos,而这个词又来自于古波斯Pairidaeza,意为“豪华的花园”。
“豪华的花园”等于“天堂”,这种观念几乎全人类都是相同的。
同时中西方都将园林看作是权力的象征和政治的情感寄托。
中国园林起源于灵囿和园圃;西方园林的源头是圣林、园圃和乐园。
园囿是各自私家园林的原型。
灵囿和圣林则用于“通神明”或是“敬上帝”均与早期宗教活动有一定关系。
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造园活动都经历了古代的功能园艺—观赏园艺—合宜园艺三个不同的时期。
中西园林所用材料都不外乎石头、山水和花草树木等物质要素。
中西园林艺术在园林艺术的服务对象上,它主要服务于特权阶级,成为一种奢侈品。
中西方园林同属世界园林的一部分,同是人类伟大的文化遗产,是智慧和勇气的结晶。
2、中西方园林建筑的差异中国哲学讲究事物的对立统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
而西方哲学主张客观世界的独立性,主客观分离,相反而不相成。
中国园林如同中国画写意多于工笔,中国人讲究和谐,在造园中也讲究含蕴、深沉、虚幻,尤其是虚实互生,成为中国园林一大特色。
西方园林方正严谨,直道轴线,一览无遗,遵循的是柏拉图及先验哲学和形而上学的美学思想,认为只有具体的图形才是美的,更大程度上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成就,人工雕琢过的自然散发着另一种美,一种被人类理想化了的美。
这种美表现的直白,很显露。
中国哲学传统主流是人与自然和谐,例如造园的要旨就是“借景”。
5.19.1中西方古典园林对比
一、中西方园林历史传统的异同 (二)中西方园林形成过程的异同 1.中西方园林起源的相似性
2.中西方园林形成过程的差异
中国园林
西方园林
师法自然
天人相胜
二、中西方古典园林审美思想的比较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 1.中国西方古典园林审美思想的比较
一、中西方园林历史传统的异同 (一)文化背景的差异 1.哲学认识论的差异
2.实践观念的差异
西方人的实践观:秩序和谐----美
中国人的实践观:尊重自然,模仿自然 高于自然
一、中西方园林历史传统的异同 (二)中西方园林形成过程的异同 1.中西方园林起源的相似性
中国园林起源于灵囿和园圃
园林的源头是圣林、园圃和乐园
9 中西方古典园林对比 一、中西方园林历史传统的异同 二、中西方古典园林审美思想的比较 三、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形式的差异
西方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
一、中西方园林历史传统的异同 (一)文化背景的差异 1.哲学认识论的差异
中国人的哲学认识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西方人的哲学认识论-----人与自然抗争
三、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形式的差异
(一)园林景观形式的差别
独乐园
众乐园
(二)西方古典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思想上的差异
西方园林
中国园林
唯理
缘情
(三)西方古典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 视觉效果上的差异
中国园林
西方园林
赏心
悦目
(四)西方古典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 艺术风格上的差异
中国园林
西方园林
曲折、多样、精巧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 1.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与自然拟人化 2.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3.中国古典园林讲究的是含蓄、虚幻、深沉、 虚实共生
中西园林艺术的异同
中西园林艺术的异同园林艺术是对环境加以艺术处理的理论与技巧,因中西的文化和地理的不同,其园林艺术也是有异同的,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园林艺术的异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西园林艺术的异同一园林艺术是整体性的艺术,它把植物、建筑、山水和各种自然的、物质的材料按照园林的艺术原则和使用要求进行创造,将这些有机体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艺术。
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
园林不单纯是一种艺术形象,还是一种物质环境,园林艺术是对环境加以艺术处理的理论与技巧,它是与功能相结合的艺术,是有生命的艺术,是与科学相结合的艺术,是融汇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园林是自然的一个空间境域,与文学、绘画有相异之处。
园林意境寄情于自然物及其综合关系之中,情生于境而又超出由之所激发的境域事物之外,给感受者以余味或遐想余地。
当客观的自然境域与人的主观情意相统一、相激发时,才产生园林意境。
中国园林艺术是自然环境、建筑、诗、画、楹联、雕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
园林意境产生于园林境域的综合艺术效果,给予游赏者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产生物外情、景外意。
不是所有园林都具备意境,更不是随时随地都具备意境,然而有意境更令人耐看寻味,引兴成趣和深刻怀念。
所以意境是中国千余年来园林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使中国园林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
园林布局要因地制宜,布局前对建园单位或园主的要求先行了解,对建园基地的情况作详细调查,不仅了解基地自身情况,还要了解四周外围的环境。
布局要顺应自然,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加以适当的改造,才能构图得体合宜。
园林布局要体现时代精神、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要不断推陈出新。
园林是一种多维空间供游人身临其境进行游赏。
组织景区、分隔空间务使全局既有分隔又有联系,各个景区互相呼应衬托。
布局要突出主体,分别主次;利用地形、植物和建筑、道路等分隔空间,有开有合,有聚有散,曲折多变,小中见大,使全园既有变化又有统一,使游人感觉有不穷之景,不尽之意。
中西方园林艺术的比较
一、中西方园林历史传统的异同(一)中国园林发源于商、周时期,最早的形式是囿,囿是将一定的天然地域加以圈围,并在其中放养动物,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之用的场所,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自然地貌,审美与实用结合在一起。
中式园林从“原始”状态脱胎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工园林,园林从生产生活走向艺术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此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阶级对抗尖锐,政局复杂多变,使得一些文人士大夫阶级的自信心遭到崩溃,理想幻火,并逐渐确立了以自然、适意、淡泊为特征的人生折学与生活情趣,追求的是一种文人所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朴实无华的气质。
他们选择了“隐居” ,在山水花鸟的大自然中获得慰籍,但又不肯放弃城市的繁华生活,所以在自己居住的深宅大院内建立自然山水花园,以实现理想的“隐居”,寄情于山水,隐身于山林,复归大自然。
正是此种崇尚自然的社会风尚,使艺术家产生了表现大自然优美的情感动力,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从而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势必在文艺作品上打上深刻的烙印,从而影响到园林艺术的创作。
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可说皆为文人,思想活跃,敏诗善文,擅画能歌,在文学和绘画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
其所造园无不出之同一意识,以雅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诗、画、书法、音律、园林等艺术形式有机融为一体。
园林意境创始时代的代表人物,如从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陶渊明、王羲之、谢灵运、孔稚圭到唐宋时期的王维、柳宗元、白居易、欧阳修等人,他们既是文学家、艺术家,又是园林创作者或风景开发者。
陶渊明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去体现恬淡的意境。
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经营的辋川别业,充满了诗情画意。
而元、明、清的园林创作大师如倪云林、计成、石涛、张涟、李渔等人都集诗、画、园林诸方面高度文艺修养于一身,发展了园林作的传统,力创新意,做出了很大贡献。
所以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布局、建筑及小品的安排,以及花木栽植,每每借用山水画论。
而风景主题的意境构思,题对楹联等又常常受到风景田园诗文的启发。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风景园林是人类构建自然与文化,美化生活与环境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文化、历史和艺术的结合体。
中西方的风景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对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进行论述。
一、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1. 设计理念中西方的风景园林设计理念存在较大的区别。
在中式园林中,注重表现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强调“山水田园”的意境,通过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的组合,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而西式园林则更注重对空间的合理利用,强调对几何形状的设计与规划,追求对称与对比,建筑与景观的协调统一,突出了秩序、对称与几何美。
2. 建筑风格中西方风景园林中的建筑风格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式园林建筑具有浓厚的古典文化气息,常常采用横卧的“凝园式”建筑,注重道、殿、廊的合理组合,尤其是重视建筑对自然景色的衬托和映衬。
而在西式园林中,建筑风格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工程性,常常采用石材、钢材等现代化材料,建筑形式更加走向简洁大气。
3. 植物配置中西方的风景园林在植物配置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植物的意境,希望通过植物的生长、颜色、形态等来寓意表达情感与情绪。
而西方的园林则更注重植物的功能性,追求对景观的布置与空间的填充。
1. 文化传统的不同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主要源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不同。
中国园林的形成与发展受到了儒家道家佛家三教合一的传统文化影响,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尊重自然之美、优美之意。
而西方的园林则受到希腊罗马文化影响,重视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与利用,追求对称、秩序、规模与壮观。
2. 地域环境的差异中西方地域环境的差异也是造成风景园林差异的重要原因。
中国位于东亚大陆,受季风气候影响,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山水风光优美。
这种地域环境的差异使得中国的园林景观更加注重山水、水墨意境的表现。
而西方地域环境大多数位于大陆与海洋相交的地带,气候多变,风景资源及形式丰富多样。
中西方景观审美异同
中西景观审美的异同随着社会全球化发展,中西思想相互交融,中西景观审美也有或者将会出现相似的地方,强调以人性美为主,注重体现传统文化,生态理念,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但中西方的景观审美也有很大的差异,例如中西方园林审美上的差异。
1、东西方园林审美差异的形式上表现:西方造园艺术追求一种纯净的、人工雕琢的盛装美,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字关系发展。
中国园林则追求一种自然美不过分人工雕琢、自然拟人化的意境。
2、东西方园林审美差异的园林布局表现:西方园林按几何图形剪裁,绝不允许自然生长形状,追求整体对称性和一览无遗。
中国古典园林则不但布局千变万化,整体和局部之间没有的严格的从属关系,结构松散,以致没有什么规律性。
3、东西方园林审美差异的园林风格表现:西方,以法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几何式园林风格。
中国,则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再现自然山水式园林风格。
4、东西方园林审美差异的哲理与思想:西方园林艺术提出“完整、和谐、鲜明”三要素,追求严谨的理性。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以人为核心。
信奉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应该顺其自然,并提倡人格精神,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以及植物,建筑融化为一体的游赏环境,注重“景”和“情”交融,把客观事物都赋予伦理道德和人性的色彩,赋予深层的精神内涵,把客观世界纳入主观世界当中,以感性认识为起点,用社会性和哲学的观点来理解自然,寻求自然界中能与人的审美心情相契合并能引起共鸣的某些方面;注重伦常之理,着重与人的主观,是一种蕴含着非常丰富和谐的内容又具有自然韵致的景观体系。
西方讲自然也讲社会,但主要是自然科学化的社会,中国人讲社会,是感性化,社会伦理化的自然。
通过对中西方园林审美上的差异,我们可以发现:这种差异是由于历史源头、文化传统、哲学观念、宗教思想、居住环境等的差异所形成的,中西景观审美的差异也是如此。
中西方园林差异比较
壮观的无忧宫是一座可可式宫殿,是普鲁士菲特烈大帝为自己建造 的夏宫。从“无忧”这个名字我们可以看出,菲特烈大帝希望能够 无忧无虑地生活在这里。无忧宫的代表性景观包括罗马皇帝的半身 像、装饰性雕像以及一间中式风格的茶室。
谢谢观赏!
创作主导思想是以人为自然界的中心。着重体现了人与自 然的抗衡和对自然地控制。 追求图案的美,人工的美,改造的美和征服的美。
表现为开朗、活泼、规则、甚至是不顾奢侈地讲究排场。
以规则式为主流,讲求的是一览无余。
法国凡尔赛宫
面积达101公顷,园内小路纵横交错,通往一个个美丽的花坛, 安静的角落矗立着古典雕并点缀着众多装饰性湖泊,湖面不时 泛起涟漪,令游客流连忘返。
西方古典园林,即便在别墅园林中,总 在用一种令人震撼的大尺度空间表现一 个庄严,气派而华丽的氛围。
哲学观点和宗教思想的差异
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哲学 思想中的“天人合一”,构成了中 国古典园林的思维模式——感性。
西方古典园林出于对神的敬畏,园林 讲究规矩格律,对称均齐,有明显的 轴线,表现一种为人所控制的有秩序 的自然,构成了西方古典园林的思维 模式——理性。
意 大 利 埃 斯 特 庄 园
埃斯特庄园是世界上最迷人的园林之一,其最吸引 人的景观莫过于喷泉。园内一条林荫大道两边建有 数百个形状各异的喷泉,其中包括兽首、百合花、 小船等等,它们似乎在用一场喷水比赛,迎接游客 的到来。
总体布局上的差异 空间手法与审美情趣的差异
历史源头的差异 哲学观点与宗教思想的差异
,
空间手法与审美情趣的差异
间构在
。图中
的国
主园
体林
,
产 生 富 有 自 然 山 水 情 调 的 园 林 艺 术 空
东西方古典园林比较有什么差异
东西方古典园林比较有什么差异我国的园林讲究自然美,而西方的园林追求线条的美感,这样一对比,两者之间有什么差异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东西方古典园林比较有什么差异,欢迎阅读!东西方古典园林比较有什么差异一、对古典园林布局的差异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在空间布局方面:以法国为代表西方古典园林,布局开敞、道路笔直、景区呈几何形分割,一览无余,给人以扩大、张扬的感受。
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特征是于曲径处通幽,看似无规则、实则有矩。
如此的空间营构,不仅拓展了有限的空间,而且富于诗性的韵律,给人含蓄、意味深长的审美感受。
二、对园林建筑的认识和使用上的差异西方古典园林设计只不过是把建筑设计那一套原则手法从室内搬到室外。
在西方园林中常以建筑为中心,而以庭园包围建筑,呈现典型的外向性格。
当然,建筑只是园林的一个组成部分,造园师并不只着眼于建筑本身,而具有卓越的全局观念,以植物、水体、地形、建筑及小品等组成一个协调的建筑式的整体,使组成园林的各局部、各景点融合于统一的构图之中。
中国园林建筑没有建筑构图所特有的那种明确性和条理性。
而回环曲折、参差、错落、忽而洞开、忽而幽闭的手法则常赋予园林建筑以无限的变化。
园林建筑为求得自然美,对于环境的选择极为重视。
再者,对于一般建筑类型来讲,建筑通常扮演构图的主要角色,建筑与山石、水池、花木巧妙地结合。
三、对水的运用在西方园林中,每处庭园都有水法的充分表现。
常设置水池、水阶梯、跌水、瀑布、壁泉、喷泉,各种各样的喷泉与雕塑结合,或以喷水的图案花纹优美取胜,还在喷水技巧上作改进,创造了水剧场、水风琴等具有音响效果的水景。
中国园林也十分注重用水,从布局上可分为集中与分散两种形式,集中水面特点是:整个园林以水池为中心,水池四周环列建筑,从而形成一种向心,内聚的格局,绝大多数均呈不规则形式。
分散用水特点是:化整为零的方法,把水面分割成了互相连通的若干小块,给人深邃清幽的感觉。
四、在植物运用方面差异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方园林,主要是通过花坛、小林园或丛林、树篱和花墙来体现,法国园林中的植物都需要经常修剪,注重人工整理。
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比较
中西园林艺术风格比较园林的起源来自于人类对天国仙境的向往与企盼,其发展则伴随着人天性中所固有的对美的追求与探索,所以说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
中、西方园林在各具特色的文化背景和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各自独有的形态。
而关于它们之间差异的比较正是当今景观园林界所关注的课题。
一、中西园林艺术风格的比较(一)东方风格东方园林以含蓄、蕴藉、恬静、淡泊、古拙为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和精神上的领悟。
哲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混沌无象、清净无为、天人合一和阴阳调和,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的、相互依存的融洽关系。
对自然物的各种客观的形式属性如线条、形状、比例、组合,在审美意识中不占主要地位,却以对自然的主观把握为主。
空间上循环往复,峰回路转,无穷无尽,是一种摹拟自然、追寻自然的封闭式园林,是一种“独乐园”。
东方的古典园林富有诗情画意,叠山要造成嵘峨如泰山雄峰的气势,造水要达到浩荡似河湖的韵致。
这是为了表现接近自然、返璞归真的隐士生活环境,同时也是为了寄托传统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理念。
仿造自然,但又不能过分矫揉造作。
在这样的园林中,可以达到“身心尘外远,岁月坐中忘”的境界,追求的是“抱琴看鹤去,枕石待云归”的生活以及“野坐苔生席,高眠竹挂衣”的趣味。
东方园林的石有情,水有意,花木也有情味意趣。
窗外露出树木一角,便是折枝尺幅,山涧古树几株,修竹一丛,乃是模拟枯木竹石图。
东方园林妙在含蓄和掩藏,所以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东方园林精在曲折幽深,小中见大,因而有“遥知杨柳是门处,似隔芙蓉无路通”。
东方园林可以中国江南文人园的造园理论和法式为例。
凡是能够体现生活美、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各种景物,都是造园的物质要素,不仅有花草树木和鸟兽虫鱼,有峰峦岩崖及溪瀑湖海,有亭台楼阁、水榭山馆等各种建筑,还包括各种有利于构成园景的皓月、朝阳、晚霞、雨露等气候气象因素,以及与园林内容和形式和谐的书法、绘画、雕塑等艺术品。
中西方园林的区别
中西方园林的区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西方的不同的文化,在许多方面和较为明显的的区别,所以在园林方面也产生了区别,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园林的区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西方园林的区别一不同的建筑和谐之美和对抗之力审美艺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色调的和谐之美。
虽然秦朝的建设也具有较高的台榭,美的宫殿,阳刚之美雄奇,壮丽辉煌,而是由儒家的影响“和”的思想,后汉,阳刚力量对这个节目逐渐美中国传统建筑的和谐与含蓄之美。
封闭的内部空间组合,俞渝委曲施工顺序级别,旋律,建筑端庄,自然的建筑设计的舒缓的节奏,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无忧无虑,舒适的审美心理感受。
大多数中国传统建筑被扩展到平面布置组,个人受整体追求和谐。
正如李泽厚先生说:“中国的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木质结构和特点的可能,在独立之初并不是基于一个单一的个体建筑的目的,但在巨大的空间,扁平材,互联并与建筑群特点它关注的是有机安排之间的整体平坦多个建筑物。
“艺术的西方古典建筑风格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美国对抗的表现。
纹理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硬邦邦,冷冰冰的,理性色彩浓,缺乏人情味的。
在大楼里,西方古典建筑与夸张的造型,真棒规模呈现永恒而崇高的架构,以反映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的物理结构方面。
这些精确的几何比例,那些充满张力的穹顶,尖拱,谁傲然屹立寺,庙坛,处处与自然显示了对抗和征服,引起人们怀疑,兴奋,恐怖的审美情感。
即使有园林建筑的主题景观的自然之美,也是一种反中国风特色天道,与天道反对战斗机主题的性能特点。
在西部园丁眼中的对象,自然风光是不是模仿的对象,而是改造,从而西方古典园林造景多以反映主楼人工伟力,而是个陪衬花卉园林建筑。
鲜花和景观,这里就不多保持状态的自然增长,并切成各种规律。
园林的布局,同时也受到了人们的意志为规则的几何形状,显示出勇气征服了古代西方人的拼搏精神本质。
中西方园林的区别二总体风格的差异由于中国园林追求的是意境美,追求“境生于象外”的艺术境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学,主张酷爱自然,提倡自然之美、朴素之美,强调自然、自由、自我的思想, 反对一切清规戒律,要在自然的无限空间中得以自我心灵的抒发和满足,所表达的是“物与神游,思与境谐”的审美意识。
中西方园林艺术比较
2018年第9期现代园艺中西方园林艺术比较许冬宁(青岛市园林环卫技术学校,山东青岛266000)摘要:通过比较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差异与审美差异,分析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随着西方科技与传统文化等新思潮不断涌入我国,深刻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对优化生活环境和园林建设等方面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中西方园林;艺术;差异;比较园林艺术是一门表达人与自然关系最直接的综合艺术,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载体。
园林的艺术设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以严谨巧妙的技术方式进行设计布局,运用精湛而高超的设计技巧,营造出诗情画意的意境,让人流连忘返,深刻见证了我国园林艺术对大自然美的见解和欣赏。
1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上的差异1.1道路中国园林道路的主要承载者是游览者,它会引导游览者观赏各处不同的景象,有的道路有宽有窄,蜿蜒曲折,路面用青砖、瓦石及鹅卵石等铺砌成美观的图案,成为园林艺术重要的审美对象。
西方园林大多是笔直的大道,组成井井有条的网络道路,有主轴线道路和副轴线道路,组成许许多多巨大的放射形状,整体给人呈现出一幅严谨的几何图案,其目的是解决景点与建筑物之间的道路交通问题。
1.2花草树木花草树木是我国园林艺术的主体所在,中国园林中的花草树木强调自然天成,同时也强调花草树木的寓意,栽种植物花草重在取其意境,不在于数量的多少。
西方园林中的花草植物一般会整齐地排列在道路的两侧,树冠被修剪得整齐划一,花园大多呈方方正正的形状。
1.3建筑风格传统的中国园林以花草树木之类的自然物为主体,使建筑物更加园林化,使其与树木山水融为一体,达到和谐的视觉效果。
大多数建筑是由轻灵小巧的木结构建筑,与周围环境相互融合,经过精心选择赏景地点,使人赏心悦目。
西方园林以建筑物为主体,周边的花草树木也被加以建筑化,目的在于使花园与建筑物融为一体,产生和谐统一的效果,西方园林的建筑物同我国园林设计的建筑物有明显的差别。
这决定于西方人的思想空间观念,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筑材料的选择,西方的建筑多砖石结构,中国古典园林则为木结构建筑,砖石结构的建筑质量较实较笨重,木质结构的建筑趋于轻巧空灵。
浅析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的对比
浅析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的对比浅析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的对比摘要: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
中、西方园林为何如此会循着不同的方向、路线发展呢?且不同的方面各又是怎么表现的呢?该文通过几个方面分别论述中西方园林风格的差异对比。
关键词:中国传统园林;西方园林;风格设计园林的概念随着社会发展的历史和人类知识的扩展而日益更新从而逐渐满足人们对物质和精神上生活的享受和要求。
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风格特点和适用范围,不同国家、地区的界定也不完全一样。
提到园林,就不得不谈到中、西两大园林流派。
中国园林艺术和西方园林艺术是世界园林艺术的两大流派,风格迥异,表现形式也迥然不同,但在某些表达方面却极其的相似。
中西园林艺术尽管由于各自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了两大不同的类型,但它们都是世界园林文化的一部分,都是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配景和建筑布置,它们都具有园林艺术的共同特性,那就是补偿现实生活境域的某些不足,满足人类自身心理和生理需要,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玩、居住的环境。
中外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
尽管中国园林有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之分,且呈现出诸多差异,而西方园林因历史发展不同阶段而有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园林等不同风格。
但从整体上看,中、西方园林由于在不同的哲学、美学思想支配下,其形式、风格差别还是十分鲜明的。
布局上来看,中国园林艺术风格由生态形式自由式布局,而西方园林艺术风格以几何形式规则布局。
在中国古典园林建造中,一般在进入一个较大的景区前常有曲折,狭窄,幽暗的小空间作为过渡,以收敛人们的视觉和尺度感,然后转到较大的空间,以达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这是“先藏后露”“先扬后抑”的“抑景”手法。
比如扬州何园,苏州挫政园,无锡寄畅园无不选择了这一空间布局。
中西方园林的差异
中西方园林的差异差异是由于两方或多方的不同引起的,而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很大,那么其园林的差异也就不小了,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园林的差异,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西方园林的差异一造园手法上的差异(1)西方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西方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人工美,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甚至连花草、树木、水体都方方整整,一切都纳入到严格的几何制约关系中去。
园林中所有的景物,无论是建筑物还是山水树木都有人工穿凿的明显印记,楼阁亭台排列整齐,花木修剪成形,水源理成喷泉等等。
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
西方古典园林中最典型的是图1中法国的凡尔赛宫,王宫、教堂、剧院等都是规整排列,柱廊、花坛、草坪、雕像、喷泉等秩序分明,充分体现了人工改造自然的力量。
(2)中国古典园林的处理手法中国古典园林的处理崇尚自然,“虽由人作,宛如天开”运用人力,艺术地再现自然的天地万物及其壮丽景观,布局灵活,山水喻道,潜心会意,复归自然。
古典园林艺术注重意境的创作与表达,皆以自然为比喻,采用象征、联想、比拟和隐喻等手法再现自然美,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为一体。
中西方园林的差异二世界观的差异中国人重视整体的和谐,西方人重视分析的差异。
中国哲学讲究事物的对立统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
而西方哲学主张客观世界的独立性,主客观分离,相反而不相成。
中国古代的辩证思维较西方发达得多,这种思维方式注重总体观念和对立统一观点。
儒道两家都注重从总体来观察事物,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
老子、孔子都注重观察事物时的对立面及其相互转化。
古代中国人把这种宇宙模式的观念渗透到园林活动中,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群体空间艺术。
与西方清晰客观的雄辩相比,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大多有道佛之风范,参禅悟道,却始终没有一句明确回答。
中国园林正有这种味道,如同中国画写意多于工笔,中国人讲究和谐,“乐者,天地之和也”,因此在造园中也讲究含蕴、深沉、虚幻,尤其是虚实互生,成为中国园林一大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古典园林差异的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古典园林差异的分析园林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
中国古典园林有意识的改造、调整、加工、剪裁这些造景元素,从而表现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
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式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
前者按古典园林的建筑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而控制园林全局;后者的建筑物与其他造园三要素之间往往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
但是,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园林形式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建筑美誉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
3、诗画的情趣。
4、意境的含蕴。
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静物。
江南园林;南方人口密集,所以园林地域面积小,又因为河糊、常绿树较多,所以比较细腻精美。
特点就是淡雅朴素、曲折深幽、明媚秀丽,但是究竟面积小,略感局促。
这类代表多集中在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其中尤以苏州为代表。
岭南园林:因为地处亚热带,终年常绿,又多河川,所以造园条件比较好。
其明显特征是具有亚热带风光,建筑物都比较高而宽。
著名的如广东的顺德清晖园、东莞的可园和番禺的余荫山房等。
1、天人合一的自然崇拜2、仿自然山水格局的景观类型3、诗情画意的表现手法4、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5、巧于因借的视阈扩展园林6、循序渐进的空间序列7、小中间大的视觉效果8、委婉含蓄的情感表达其构景手法有主配、层次(障景法、隔景法)、框景、借景(如杭州西湖借三面云山一面城)浅议中西方传统园林差异一、起源的差异:中国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在几千年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孕育出“中国园林”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园林体系。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筑灵台、灵沼、灵圃可以说是最早的皇家园林。
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迅速发展的园林已具雏形。
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
由于原始的自然崇拜,帝王的封禅活动,人们尚未建构完全自觉的审美意识。
中西园林的美学比较
中西园林的美学比较美是一种虚幻的东西,是让我们唤起某种美好回忆、或身处其中让我们身心愉悦的一种切实感叹。
而园林美学就是指园林美的哲学。
它是指人们对园林艺术作哲学的、社会学的研究,一般来说园林美学是从造园技法、自然哲学观、美学法则等方面综合性地分析和研究。
中国和西方的园林美学由于人们的文化差异、起源、所处环境的不同,两者之间的有不同也有相同之处。
翻开世界园林史,我们可以看到面貌各不相同的古典园林,其中最具个性和特色的就是中、西古典园林。
接下来就其异同点进行分析。
一:中西园林美学的相同之处1:二者都是真、善、美三位一体的“自然的王国”。
虽然两者风格迥异,但依旧在不同程度和方式上尊重自然、模仿自然。
都在人性的最深处追求真、善、美。
二者在表达园林的功能用途上是一致的:以人的心灵的解放为本。
2:都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的产物。
中西方园林都是历经几千年美学的沉淀与积累,往往集中了当时最时兴的思想和建筑艺术,正如中方的归隐文化嵌入中方园林与西方的文艺复兴影响西方园林一样。
而园林的主人大多耗尽千金,将美好的石材、雕塑、珍惜的树木、珍奇宝贝收归于一园中,美的合理堆砌。
正是如此,中西方的园林都是都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的产物。
3:都是为社会上少数人提供了游乐赏玩的艺术空间。
古典园林都是封建官商仕人的特有产物,全体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往往只有少数人能享受到。
二:中西方园林美学的不同之处然而,因为具有各自民族风格的艺术,以及几千年来两个半球的经济、政治、文化上的各自发展,中西古典园林在整体形象、风景内涵以及风格情调上均呈现出较大的不同,而这种不同,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看,受自然条件、时代、社会存在的影响;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来看更多是受到哲学基础、审美思想、历史文化和艺术的渗透,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造园思想,并且鲜明地折射出不同民族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
1、中西传统文化自然观存在差异:中国园林讲究自由生动而西方园林讲究规整谨严。
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比较
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比较张文洁B110301230世界上古典园林造园方式由于中西文化的结构、形态,或是文化形成的哲学基础、思想观念的不同大致分为中国古典园林跟西方古典园林两大类。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哲学追求纯粹的自然之美,融入诗画之美,感悟深厚意境。
西方古典园林造园哲学则强调“秩序和控制”,注重人工改造,追求几何规则之美。
一.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共性由于客观历史条件、文化传统、民族审美心理等方面的差异,致使中西方不仅在园林艺术和园林美学思想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其表现形式上也各不相同,但是就其本质而言却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
虽然中西园林属于不同的园林体系,但它们同属于与建筑和绘画艺术相关联的艺术门类,因此,在它们之间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中西方古典园林都是通过典型形象来反映现实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并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影响人们的情绪、陶冶人们的情操。
因而,中西方园林都具有世界园林文化之共性。
1.中西方园林艺术都是人们精神文化的具体体现。
将人类的哲学思想、精神情趣、情感意识融入园林的各个方面。
2.中西方园林艺术都是有生命的物质空间,从园林的构成来看,中西园林艺术均通过建筑、山水、花草、树木等物质要素来表现。
3.中西方园林文化都是与功能相结合的科学文化。
中西方园林在考虑文化艺术性的同时,均将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甚至是实用价值等多方面的要求放在重要的位置,做到文化艺术性与功能性的高度统一。
4.中西方园林文化都具有综合性。
一方面体现在具有空间的多维性,另一方面又体现在具有极强的兼容性。
各门艺术彼此渗透、融会贯通形成一个能够统辖全局的综合艺术。
二.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差异比较园林艺术与其它艺术一样,中西方亦具有各自的特征和风格。
中国园林是再现自然的“山水式”园林,崇尚自然、追求意境和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是一种既摹绘自然又超越自然的园林文化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来源于道家学说,强调“师法自然”,讲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中西方古典园林对比
03
中西方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对比
布局与空间对比
总结词
中西方古典园林在布局和空间处理上存在显著差异。
详细描述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自然布局,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通过山、水、植物、建筑等元素的组合,创 造出层次丰富、变化多端的园林空间。西方古典园林则强调几何布局,以轴线对称和秩序感为核心,通过直线、 对称和几何形状的构图,营造出规整、有序的园林空间。
02
中西方古典园林概述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园林起源
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于商周时期, 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
的园林艺术风格。
园林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自然美与人文美 的结合,强调“天人合一”的哲学 思想,追求诗情画意的境界。
园林构成要素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由山、水、植物、 建筑等要素构成,通过精心布局和 造景手法,创造出幽静、雅致的景 观氛围。
中西方古典园林在植物配置、水景处 理、建筑与园林的关系等方面也存在 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 取向和价值观念。
中式古典园林强调自然美与人文精神 的融合,注重意境的营造;而西式古 典园林则注重规则对称与几何构图, 展现出严谨的秩序感。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进一步深化中西方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与历史背景研究,探究其背后的社会、政治、 经济等因素。
总结词
水景在中西方古典园林中扮演着重要的 角色,但处理手法有所不同。
VS
详细描述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水景多采用自然形态, 模仿自然界中的溪流、瀑布、池塘等水景 ,注重水景与山石、植物的结合,创造出 静谧、雅致的氛围。西方古典园林中的水 景则多采用规则的几何形态,如喷泉、水 池、水道等,强调水景的装饰性和动态美 ,给人以明快、生动的感受。
中西园林艺术比较
2、秀美韵致的园林审美风格 中日比较
其共同点是: 首先,空间上同在世界东方。 其次,在文化背景上同属于东方文化类群。 第三是生理上同属于一个人类来源。这是审美主体的生 理比较。洪积世时中日存在陆桥,此时产生的北京周口 店山顶洞人和广西柳江人,与日本港川人相近。种种迹 象表明,中日两国人有共同的祖先。
富丽典雅的园林审美风格
法国古典园林
17世纪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天下。以商迪府邸、孚-勒-维 贡府邸和凡尔赛宫为代表的法国古典园林,是规则的几何式园 林的登峰造极之作。 崇尚开放,流行整齐、对称的几何图形格局,通过人工美以表 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人为的力量。它一般呈具有中 轴线的几何格局:地毯式的花圃草地、笔直的林阴路、整齐的 水池、华丽的喷泉和雕像、排成行的树木(或修剪成一定造型 的绿篱)、壮丽的建筑物等,通过这些布局反映了当时的封建 统治意识,满足其追求排场或举行盛大宴会、舞会的需要。其 最有代表性的是巴黎的凡尔赛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中国的自然式花园大都认为受老庄哲学 影响。 西方园林深受西方哲学基础、美学思想 和政治的影响。 16-17世纪,全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孕育 了以培根、霍布士为代表的唯物主义经 验论和笛卡尔为代表的唯理论。笛卡尔 的唯理论在当时起到了广泛的影响。 他们都认为: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都强调理性在认识世界中的作用。
5.封建时代,意识形态领域大都受宗教观 念统治,不同宗教思想影响形成不同风 格园林。
三、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同一性
1.中西方园林艺术的人类同一性 人类园林文化中所体现的人类一致具有 的、彼此相通的、内在同一的人性。 比如:世界各民族虽然空间距离遥远, 文化背景迥异,园林形式千姿百态,但 是造园的目的一致,补偿了现实生活境 域的某些不足,满足人类自身心理和生 理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西方园林历史传统的异同(一)中国园林发源于商、周时期,最早的形式是囿,囿是将一定的天然地域加以圈围,并在其中放养动物,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之用的场所,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自然地貌,审美与实用结合在一起。
中式园林从“原始”状态脱胎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工园林,园林从生产生活走向艺术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此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阶级对抗尖锐,政局复杂多变,使得一些文人士大夫阶级的自信心遭到崩溃,理想幻火,并逐渐确立了以自然、适意、淡泊为特征的人生折学与生活情趣,追求的是一种文人所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朴实无华的气质。
他们选择了“隐居”,在山水花鸟的大自然中获得慰籍,但又不肯放弃城市的繁华生活,所以在自己居住的深宅大院内建立自然山水花园,以实现理想的“隐居”,寄情于山水,隐身于山林,复归大自然。
正是此种崇尚自然的社会风尚,使艺术家产生了表现大自然优美的情感动力,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从而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势必在文艺作品上打上深刻的烙印,从而影响到园林艺术的创作。
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可说皆为文人,思想活跃,敏诗善文,擅画能歌,在文学和绘画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
其所造园无不出之同一意识,以雅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诗、画、书法、音律、园林等艺术形式有机融为一体。
园林意境创始时代的代表人物,如从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陶渊明、王羲之、谢灵运、孔稚圭到唐宋时期的王维、柳宗元、白居易、欧阳修等人,他们既是文学家、艺术家,又是园林创作者或风景开发者。
陶渊明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去体现恬淡的意境。
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经营的辋川别业,充满了诗情画意。
而元、明、清的园林创作大师如倪云林、计成、石涛、张涟、李渔等人都集诗、画、园林诸方面高度文艺修养于一身,发展了园林作的传统,力创新意,做出了很大贡献。
所以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布局、建筑及小品的安排,以及花木栽植,每每借用山水画论。
而风景主题的意境构思,题对楹联等又常常受到风景田园诗文的启发。
使园林景观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意境和感情色彩,这也是我国历代造园家共同追求的境界。
是中国千余年来园林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使中国园林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二)西方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和布置圆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人们习惯于将古希腊、罗马为代表的欧洲建筑体系视为西方建筑,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称为西方园林。
世界上最早的园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的埃及,从古代墓画中可以看到祭司大臣的宅园采取方直的规划,规则的水槽和整齐的栽植。
西亚的亚述确猎苑,后演变成游乐的林园。
西方园林作规则式布置,最初大都出于农事耕作实用的需要,如法国的花园就是起源于果园菜地,在一块长方形的平地上,由灌溉水渠划成的方格,果树、疏菜、花卉、药草整整齐齐地种在这些格子形的畦里,在此基础上,种上灌木和绿篱,形成简单朴素的花园,便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雏形。
巴比伦、波斯气候干旱,重视水的利用。
波斯庭园的布局多以位于十字形道路交叉点上的水池为中心,这一手法为阿拉伯人继承下来,成为伊斯兰园林的传统,流布于北非、西班牙、印度,传入意大利后,演变成各种水法,成为欧洲园林的重要内容。
古希腊通过波斯学到西亚的造园艺术,发展成为住宅内布局规则方整的柱廊园。
古罗马继承希腊庭园艺术和亚述林园的布局特点,发展成为山庄园林。
欧洲中世纪时期,封建领主的城堡和教会的修道院中建有庭园。
修道院中的园地同建筑功能相结合,如在教士住宅的柱廊环绕的方庭中种植花卉,在医院前辟设药圃,在食堂厨房前辟设菜圃,此外还有果园、鱼池和游憩的园地等。
在今天,英国等欧洲国家的一些校园中还保存这种传统。
13世纪末,罗马出版了克里申吉着的《田园考》,书中有关于王侯贵族庭园和花木布置的描写。
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等地建造了许多别墅园林。
以别墅为主体,利用意大利的丘陵地形,开辟成整齐的台地,逐层配置灌木,并把它修剪成图案形的植坛,顺山势运用各种水法,如流泉、瀑布、喷泉等,外围是树木茂密的林园。
这种园林通称为意大利台地园。
法国继承和发展了意大利的造园艺术。
1638年,法国布阿依索写成西方最早的园林专著《论造园艺术》。
他认为“如果不加以条理化和安排整齐,那么人们所能找到的最完美的东西都是有缺陷的”。
17世纪下半叶,法国造园家勒诺特尔提出要“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
他主持设计凡尔赛宫苑,根据法国这一地区地势平坦的特点,开辟大片草坪、花坛、河渠,创造了宏伟华丽的园林风格,被称为勒诺特尔风格,各国竞相仿效。
17世纪的法国逐渐成为欧洲最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颂扬至高无上的君认赞美绝对君权和专制政体,随之成为时代文化的新趋向和艺术创作的新主题,推崇唯理主义,以几何和数学为基础的理性判断完全代替直接的感性市美经验,不信任眼睛的市美能力,代之以两脚规和数字来计算美,力图从中找出最美的线烈比例。
此种数学的或说儿何的市美思想,一直顽固地统治着欧洲的文化艺术界,不仅左右着建筑、雕刻、绘画,同时深刻地影响到园林,西方儿何形园林风格正是在这种“唯理”美学思想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18世纪欧洲文学艺术领域中兴起浪漫主义运动。
在这种思潮影响下,英国开始欣赏纯自然之美,重新恢复传统的草地、树丛,于是产生了自然风景园。
英国申斯诵的《造园艺术断想》,首次使用风景造园学一词,倡导营建自然风景园。
初期的自然风景园创作者中较著名的有布里奇曼、肯特、布朗等,但当时对自然美的特点还缺乏完整的认识。
18世纪中叶,钱伯斯从中国回英国后撰文介绍中国园林,他主张引入中国的建筑小品。
他的著作在欧洲,尤其在法国颇有影响。
18世纪末英国造园家雷普顿认为自然风景园不应任其自然,而要加工,以充分显示自然的美而隐藏它的缺陷。
他并不完全排斥规则布局形式,在建筑与庭园相接地带也使用行列栽植的树木,并利用当时从美洲、东亚等地引进的花卉丰富园林色彩,把英国自然风景园推进了一步。
从17世纪开始,英国把贵族的私园开放为公园。
18世纪以后,欧洲其他国家也纷纷仿效。
自此西方园林学开始了对公园的研究。
19世纪下半叶,美国风景建筑师奥姆斯特德于1858年主持建设纽约中央公园时,创造了“风景建筑师”一词,开创了“风景建筑学”。
他把传统园林学的范围扩大了,从庭园设计扩大到城市公园系统的设计,以至区域范围的景物规划。
他认为城市户外空间系统以及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是人类生存的需要,而不是奢侈品。
此后出版的克里夫兰的《风景建筑学》也是一本重要专著。
1901年美国哈佛大学创立风景建筑学系,第一次有了较完备的专业培训课程表,其他一些国家也相继开办这一专业。
1948年成立国际风景建筑师联合会。
二、中西方对园林审美及空间理解的差异(一)中国园林的主要特点是: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相结合;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含蕴。
这四大特点所衍生的四大美学范畴——园林的自然美、建筑美、诗画美、意境美。
从老庄哲学开始, 理想失落的士大夫阶层不是顺应外界的变化而积极地调整心理结构, 而是无视外界变化, 在内心里顽强地保持着感情与心理平衡的稳定状态。
与这种人生哲学相关的审美情趣, 则是追求一种文人所特有的恬静淡雅。
不能时时遨游名山大川, 藏身山林, 便在市井中辟园林, 理水叠石, 作山林之想。
园林的创作原则即山水画论中的“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所谓外师造化, 即以自然山水作为创作的楷模; 而中得心源, 则是指并非刻板地照搬照抄自然山水, 而是要经过艺术加工使自然升华。
艺术处理上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 进而达到情感、精神的超脱。
中国古典造园艺术的基本指导思想“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而西方那种“几何审美”“人工美”观在中国古代绘画和园林中几乎是全然不见的, 与之恰成对比的则是倾心于自然美的追求。
(三)西方园林创作主导思想是以人为自然界的中心,西方园林着重体现了人与自然的抗衡和对自然地控制,追求图案的美、人工的美、改造的美和征服的美。
16 ,17 世纪全欧洲自然科学的进展, 使计算成为理性方法的实质, 几何学是主要的科学。
艺术中重要的是: 结构要像数学一样清晰和明确, 要合乎逻辑。
此时的封建君权也在各艺术领域内建立了严格的规范, 以便于控制艺术, 颂扬强大的专制政体。
他们所制定的绝对的艺术规则和标准就是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 以代替直接的感性的审美经验, 用数字来计算美, 力图从中找出最美的线型和比例, 并且企图用数学公式表现出来。
在这种“唯理”美学思想的影响下, 西方园林追求传达一种秩序和控制的意识, 有时与园林之外自然界那明显的“杂乱无序”或“难以驾驭”形成对照; 时与园林之外城镇或都市的骚乱相关联; 有时则与同花园相接的住宅生活的繁忙和紧张有关。
这就是规则式花园的由来。
通常, 这类园林可包含花木、喷泉、精心制作的雕塑等要素, 以传述一种快乐、华美或奢侈的附加意识, 与环境特征——自然界、城市或家庭形成对照。
路易十四的园林中有一种对规整性的极度要求, 20 世纪的“波兰次曼”园林中则有对华美的强求。
西方园林表现为开朗、活泼、规则、甚至是不顾奢侈地讲究排场;以规则式为主流,讲求的是一览无余。
用规则的几何图形表现人工的自然,以中轴对称形式体现出超越自然的人类征服力量,将水池、喷泉、雕塑、花坛、道路、广场、树木等要素按照建筑的法则来设计安排。
西方园林以规则式为主流,人造的几何规则景观超越于一切自然。
造园中的建筑、草坪、树木无不讲究完整性和逻辑性,以几何形的组合达到数的和谐和完美,西方园林讲求的是一览无余,追求图案的美,人工的美,改造的美和征服的美,是一种开放式的园林,一种供多数人享乐的“众乐园”。
(三)西方园林采用的是焦点透视,讲究几何对称,规则,一览无余。
以建筑物为主体,园林是建筑的延伸,是一座躺着的建筑,用植物建造的建筑。
是一种开放式园林。
东方园林采用散点透视,移步换景,景随人动。
空间上循环往复,峰回路转,无穷无尽,以含蓄的藏的境界为上。
摹拟自然,追寻自然的封闭式园林,生态形自由式园林。
三、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形式的差异在漫长的文化发展过程中,东西方的园林因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文化传统而形成迥异的风格。
园林作为文化的体现,在东方,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在西方,则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典型。
伏尔泰说:“美往往是相对的”。
其实,很难分出中法园林孰高孰低,但通过对他们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他们各自的风格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和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
在西方,对形式美的追求又来已久,造园遵循的是形式美的法则。
早在罗马时期,维特鲁为即在他的《建筑十书》中提到了比例、尺度、均衡等问题,提出了“比例是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的协调,均衡是由建筑细部本身产生的协调”形式美的法则,支配着建筑、绘画、雕刻等视觉艺术,同时也影响着音乐和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