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安排体育课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
小学体育课密度与运动负荷研究
小学体育课密度与运动负荷研究一、体育课密度和运动负荷小学生体育课密度和运动负荷,主要是根据课堂目标,来制定相应的负荷量。
负荷量是以运动目的、运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和注意事项为载体。
因此一堂体育课是否能达到锻炼身体又能让学生学到一定的运动技能,就需要制定完善的课堂教学负荷。
二、教学实践举例在通过参加不同学校教学教研活动和自己实习总结,发现现在很多小学体育教学课堂完全忽视了这一观点。
无论是公开课还是常规课这样的情况屡见不怪,例如:某小学关于立定跳远的公开课教学。
课堂常规:集合整队清点人数,基础准备活动4×8拍,时间5分钟。
基础部分: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时间15分钟。
学生分组练习然后教师指导,时间10分钟。
学生在教师带领下练习,时间5分钟。
结束部分:放松操和布置作业。
上述课程设计在结构上合理有层次时间安排也恰当,但是他仅限于运动时间、运动目的上设计完善。
在这种运动负荷小频率低的课堂上运动时间与运动负荷相结合就不能达到合理的密度与负荷量调控,学生难以造成预期的疲劳程度,因而不能出现或很少出现超量补偿,即没有取得明显的运动效果。
学生课堂频率过低,在形成教学运动技能的过程及发展就没有明显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目的。
三、总结1.体育教学课堂负荷安排在体育教学中要将负荷量融入其中必须要十分明确运动目的、运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及注意事项。
明确运动目的是需要我们体育教师明确学生水平阶段、明确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
在教学中要达到能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增强学生体质、丰富学生文化娱乐、调节学生心理状态、学习掌握运动技能和提高竞技水平的效果。
2.体育教学课堂密度的合理性体育课的密度是一节体育课中合理利用时间的一个重要标志。
体育课综合密度安排得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体育课堂的整体效果,进而影响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体育中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需要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和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运动负荷应由小到大,逐渐加大,并且大中小负荷量度合理交替。
体育课的密度与运动负荷
体育课的密度与运动负荷体育课的密度一、综合密度综合密度是指一堂课内各项活动合理地运用时间同课的总时间的比例。
一堂课有效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师指导(讲解示范、个别指导);组织措施(整队、调动队形,交换练习区);学生做练习;练习后的必要休息;相互间观察与帮助等五个方面。
综合密度的测定步骤与方法:1、准备工作:研究教案,了解课的任务、内容和组织教法;测定者明确分工,选择好测试对象(中等水平的学生)2、测定方法与记录方法:从上课开始到下课结束,以秒为单位,把课中各项活动的时间全部记录下来。
测定方法:上课开始时先按动一只总表,计算上课的总时间。
另一只表记录课中实际活动时间,报时后及时回表记录方法:记录者及时填写课上进行的教学活动内容,测定者报时后即刻记录,把每次活动的实际时间,合理、不合理使用时间,准确地记录下来。
3、统计:如学生练习时间是864秒,总上课时间是45*60=2700秒练习密度=(练习时间)/课的总时间*100/100二、练习密度:练习密度是指一堂课中,学生练习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练习密度的测定方法与综合密度的测定方法相同。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1、体育课生理负荷的概念是指在一堂体育课中,学生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量。
在一次体育课中构成生理负荷的因素有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两方面。
(1)负荷量:是指在一次课中完成有效练习的总时间、总次数、总重量、总距离。
如:50米全程跑3次;立定跳远5次。
(2)负荷强度:是指练习时对机体刺激的程度,或做练习时用力的大小或做练习时机体的紧张程度。
如:同一学生用9秒跑完50米与用11秒跑完50米,显然用9秒跑完50米的强度大。
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一般来说成反比的关系。
2、体育课生理负荷的测定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三种(1)观察法:一是观察学生做练习的表现,如:完成动作的质量、控制身体的能力及做练习的积极性等方面来判断生理负荷是否合适。
二是观察学生生理反应,如:面色、呼吸速度等来分析学生生理负荷的大小。
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
X 1 0 一3 . 所 以 力 求 一 次 课 学 生 练 习 时 间 在 百 分 之 三 测 定 一 次 时 间 为 :O米 加 速 跑 为 7秒 , O米 车 轮 跑 为 8秒 , 0 0 21 2 3 3
十 五 左 右 。 我 们 知 道 一 堂 课 中 学 生 做 练 习 总 时 间 与 课 的 总 时 米 跨 步 跑 为 8秒 ,O米 快 速 跑 为 6秒 。 3
的 问 题 。 而 这 个 问 题 在 工 作 中 往 往 是 难 以 掌 握 好 的 。 多 年 生 的练 习次 数 , 便科 学 地 安 排 课 的 练 习 密 度 。 以
来 , 过 认 真 总结 , 了一 定 收 效 , 得 体 育 课 安 排 合 理 , 生 通 有 使 学
再 次 , 师 要 有 第 一 手 教 材 , 是 说 , 师 制 定 教 学 练 习 教 就 教
间 比例 为 课 的练 习 密 度 , 那 么 在 4 ? 5分 钟 的 一 次 课 中 准 备 活 练 习 时 间 为 3分 钟 3 O秒 。
体育课堂运动强度和练习密度的提升方式
体育课堂运动强度和练习密度的提升方式体育课堂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体育课堂中的运动强度和练习密度的提升,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体育素养和身体素质。
在下文中,将就体育课堂运动强度和练习密度的提升方式进行阐述。
关于运动强度的提升。
提高体育课堂的运动强度可以增加学生的体能水平和运动技能。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增加运动量:增加体育课堂的运动时间和运动量,通过延长课时或增加每周体育课的次数来增加学生的运动强度。
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体育锻炼,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2.加大负荷:在体育课堂中,增加运动的强度和难度,例如增加跑步的速度和距离、增加力量训练的重量和次数等,从而挑战学生的身体能力,促进他们的成长和进步。
3.多样化运动方式:在体育课堂中,引入多种不同的运动项目和训练方式,例如球类运动、田径、游泳等,既可以增加学生的运动选择,也可以使他们的运动强度得到更好的提升。
1.合理安排时间:在体育课堂中,合理安排时间,科学分配练习和休息的时间,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进行更多的练习,提高练习的密度。
也要注意避免过度疲劳和过度训练的问题。
2.优化教学方法:采用高效的教学方法,例如分组比赛、小组竞技等,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训练效果,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进行更多的训练和练习。
3.增加练习机会:创造更多的练习机会,例如设立体育俱乐部、开设体育选修课程等,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练习时间和练习机会,提高他们的练习密度。
提高体育课堂的运动强度和练习密度,需要通过增加运动量、加大运动负荷、多样化运动方式等方式来提升运动强度;也需要合理安排时间、优化教学方法、增加练习机会等方式来提升练习密度。
通过这些方式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
小学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与练习密度
小学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与练习密度作者:陈喜田来源:《辽宁教育·教研版》2019年第03期体育教学有其自身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掌握技能、技巧,增强体质,教师要合理安排运动量和练习密度。
从一些学校和本地区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看,多数教师对运动量较重视,却对练习密度不太重视。
要想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教师应合理安排运动量和练习密度。
结合本地区实际,我对小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及运动负荷开展了相关研究。
(一)相关概念的再认识运动负荷简称负荷,广义是指有机体在运动(身体练习)过程中所承受的生理、心理负担,分为运动生理负荷和运动心理负荷两种。
运动生理负荷是指运动训练给予运动员机体生理上的刺激,生理负荷使运动员有机体各器官系统产生适应性变化,提高机体参与运动竞技的能力。
决定运动负荷大小的主要因素是“量”和“强度”。
“量”是指完成动作的次数、组数、时间、距离等;“强度”是指完成练习所用力量的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包括动作的速度、练习的密度、练习间歇时间的长短、负重的大小、投掷的距离、跳跃的高度和长度等。
量和强度的关系要处理适当,强度越大,则量就要相应减少;强度适中,则量可以相应加大。
教师要做到适量安排,以练习者能够承受并有一定的疲劳为度。
运动心理负荷是指运动者在运动(身体练习)过程中所承受的心理负担。
一般指运动中的情绪、注意力和意志等方面的心理变化。
其变化强度是否适宜,对运动(包括教学、训练、锻炼)的效果具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是在激烈的竞技体育比赛中,运动心理负荷则更具有决定性意义。
(二)运动负荷的影响因素心理负荷和生理负荷是一对从属于运动负荷量的相关因素。
在体育课上,心理负荷和生理负荷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共同影响学生身体的发展。
生理负荷由运动量(次数与组数、时间与距离)和强度(速度与密度、间歇时间、投掷距离和跳跃的高度远度)决定,心理负荷与外在环境(教师的授课能力和体育器材场地及天气)和运动个体的学习状态、意志品质有关。
合理调控体育课练习密度的几点思考
知识文库 第12期140合理调控体育课练习密度的几点思考马本明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衡量一节体育课质量的重要指标。
合理的练习密度可以使学生得到科学的锻炼。
练习密度是指学生参与各项练习时间和课堂总时间百分比,一节课的好坏,是不是真正使得学生得到锻炼和掌握运动技能,主要是由运动密度来监测。
一节体育课的练习密度过小,究其原因,一是分组过少,学生轮流练习时,等候时间过长;二是课前准备不充分,场地器材少,设置不合理;三是集中讲解时间过多,学生观察时间过多,影响到学生练习时间过少。
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受到课的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场地设置、器材使用等多种因素影响。
在体育课中,如何科学合理安排一节课的练习密度,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其一,对于新授课,新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讲解和示范,以及集合纠错方面花的时间相对要多一点,也是为了学生对新知识能建立一个正确的动作模像,能更好的掌握正确的动作技能,练习密度相对要小一点;而对于复习课内容,老师要突出精讲多练,为了进一步巩固已学动作技能,学生需要对已掌握动作勤加练习,不断的巩固已学知识,练习密度相对要大一些;在考核课中,教师要逐一对学生进行评分,课的密度必然较小,教师要考虑各考核项目的不同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尽可能减少学生等待考核的时间,不要让一节课的练习密度太过于小。
其二,结合专业特点,针对不同教学对象,根据他们的承受负荷能力来合理安排练习密度。
在我们中等专业学校,由于各个专业的特点,各班级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
对于男生占绝大多数的机械、建筑、机电等班级,学生的练习密度适宜安排大一点;而对于女生占绝大多数的旅游管理、服装、会计等班级,练习密度安排要小一些。
其三,根据每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性质采取适宜的练习密度。
一般讲,对快速跑、跳高、跳远等教材,练习密度安排要小一些;对于安全性较高的项目,像投掷实心球、单双杠、跳箱等教材,练习密度要安排小一些,重点加强保护帮助和安全措施;对耐久跑、韵律操、球类运动,练习密度可安排大一些。
教学研究:体育课运动负荷如何合理安排与控制
体育课运动负荷如何合理安排与控制1、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
教师在上课前既要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体育基础等制定合理的运动负荷计划,又必须在课中及时的调整运动负荷,以便有效的控制合适的运动负荷。
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运动负荷测量方法是脉搏测量,最方便的是询问法和观察法。
据瑞典生理学家研究,当询问学生锻炼后的自我感受,学生回答“累极了、很累、有点累、还行、很轻松、非常轻松”时都有不同的心率,而这些心率和回答之间有着极明显的对应关系。
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回答来判定学生承受运动负荷的情况。
采用观察法可以直接简便地知道学生的运动负荷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脸色、表情、喘气、出汗量、反应速度等表现来判定所承受运动负荷的大小。
比如,当学生承受较小负荷时,额头微汗、脸色稍红;承受中等负荷时,脸色绯红,脸部有汗下滴;承受过大的运动负荷时,脸色发白,满头大汗,动作失控等。
2、根据教材特点安排运动负荷。
不同的教学内容,由于运动形式不同,对学生机体引起的变化也有差异。
跑对心肺机能有明显的作用,活动过程中,脉搏的变化也很明显;而体操则对神经系统有明显的作用,脉搏变化就不那么明显。
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种类的运动项目的特点来安排练习的次数、强度和练习与间歇的时间。
例如,不能100米跑安排跑两次,鱼跃前滚翻也只做两次。
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在练习密度上加以调整,在内容搭配上多加考虑,合理安排身体不同部位及不同性质的负荷,把握身体重点部位兼顾其他部位,注重身体发展的协调性和全面性。
3、根据季节、气候、时间的变化安排运动负荷。
每学期刚开始的几节课,运动负荷要小些,以后逐渐增大。
上午第四节课,负荷量要适当降低,防止低血糖引起昏厥。
冬天天气寒冷,运动引起的消耗相对减少,学生的练习量可以适当增加;夏季炎热,能量消耗大,负荷量应相对减少,防止中暑。
4、运动负荷列入体育课评估指标。
体育教师应当树立课堂教学效果的质量观,体育课没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其有效性就会大大降低。
试论高中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
试论高中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摘要一堂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繁多的体育课准备工作之一,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说,如何准确地预计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就成了一个需要很好地加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体育课;教学效果科学预计一堂课(体育)的练习密度是一项较复杂、较细致的工作,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要准确地预计课的练习密度,就必须解决与此项工作有关的一些问题。
首先,要了解情况。
教师在预计课的密度前,深入调查研究,充分掌握学生情况,是准确预计课的练习密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另外在了解情况中还要了解同时上课的班级教学内容和所需的场地、器材情况,了解体育课前后课程的性质及其它活动。
只有这样才能制订合理的练习密度,提高预计练习密度的准确性。
其次,钻研教材。
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认真钻研教材,是教师预计课的练习密度工作的基本环节。
钻研课的项目的具体教材,首先要明确教材的目的意义,分析教材的特点,再进一步认真研究教材的关键和难点,注意前后课教材之间的联系和本次课不同教材之间的关系,然后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考虑教学重点、任务、内容、要求、步骤、教学条件以及所需要采取的组织教法等措施。
要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内容和潜力,提高课的组织水平,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措施,调动队伍迅速合理,场地布置便于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巧,讲课精练,突出重点,示范正确,练习与休息合理交替,善于运用练习法的竞赛因素,加大密度,力求增加学生的练习次数,以便科学地安排课的练习密度。
再次,教师要有第一手教材。
就是说,教师制定教学练习密度时根据自己钻研时所制定的组织教法,针对每项具体教法措施,要逐个亲自体验(或指定中等水平的学生),同时记下时间,然后结合对象特点和场地器材条件,决定每项练习的次数,将一次练习时间乘以该项教材总的练习次数,就得出该项教材的练习时间,最后将全部练习时间相加除总时间,所得的商就是该次课的练习密度。
初中体育课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问题研究
知识文库 第14期129初中体育课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问题研究梁键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只有充分认识体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体育训练密度与运动负荷对于学生体育锻炼重要性,并把握好度的大小,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学生体育训练进行合理有效的安排,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更好的积极投入到生活与学习之中,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1 全面认识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及影响因素 1.1 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体育课中的练习密度是指体育课中学生们练习的总时间与某体育课课时总时间的比例,是对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评价与掌握运动技能情况重要指标。
体育教师只有积极合理地利用时间进行上述活动,并进行科学的合理安排,保证运动时间,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老师所授予的体育技能。
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包括负荷量与运动强度,其又称为生理负荷,是指人体受身体训练的刺激而引发的生理反应。
由此而知,在体育训练之中,体育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自我身体机能指标进行安排合理有效的运动负荷才能收到积极有效的成果,将会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全面发展,实现体育教学在教学中的积极意义。
1.2 影响因素(1)对练习密度的影响因素: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影响体育课运动密度的因素有许多,因情况与背景的变化而也将会产生相应不同的结果。
在影响训练密度中最主要的两方面是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的积极配合度与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只有通过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积极学习,配合老师积极掌握体育技能,同时体育教师拥有自己的独特的教学方法与管理体制,才能增加体育教学中的运动密度,实现时间的有效合理利用。
除了这两方面之外,同时,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天气情况、训练场所、环节、器材等方面也将会影响体育运动的密度,只有充分认识其重要性,把握其发展规律,才能全面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合理有效安排训练时间。
(2)对运动负荷的影响因素:运动负荷包括运动强度与训练量,因此,影响运动负荷的因素包括运动强度与运动过程中的时间,另一方面,训练时的速度与负重量又影响着训练的强度,彼此之间相互影响,运动时间是指在某一次体育教学中的训练总时间或者是某一各训练的间歇时间,其持续的长短与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大小成正比。
如何合理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
如何合理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一.运动负荷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又称生理负荷,是指学生的机体受身体练习的刺激而引起的生理反应。
通常人们把体育课中学生做练习的数量、时间、动作质量、练习密度和强度等数值作为衡量身体练习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因素。
负荷量在恒定的情况下,负荷强度对影响生理负荷大小起决定性作用。
由于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对所承受的身体练习的刺激而引起的功能反应也不同。
因此,把学生对身体练习的负荷量和负荷大小的科学依据,教师应对不同性质身体练习的刺激,所引起的生理功能性反应信息,设计体育课生理负荷量,使之符合最佳化要求,达到增强体质的实效。
二.合理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
合理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总的来说,应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和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循序渐进,逐渐加大运动负荷。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随着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根据学生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过程和机能恢复过程的生理规律,可有节奏地逐步加大运动负荷。
1.教师在备课时,做到心中有数,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强度,适宜密度的教材,因为不同年级,不同教材,不同类型的体育课,其运动负荷是不同的。
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可以运动负荷大和运动负荷小的练习交替安排。
如:强度小的走,投与强度大的跑,跳等内容的组合。
2.合理安排的运动负荷,针对不同的教材要设计不同的运动负荷。
不同的教学内容对负荷的量和强度有着不同的要求,练习负荷的量度只有符合运动项目特点的要求,才能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例如:短跑是速度性的项目,要求学生以最快速度,最大强度完成特定的练习,所以学生要求承受很大的负荷强度和一定的负荷量,而体操教学则侧重动作难度的掌握。
因此,安排中等强度负荷比较适宜。
由于各项的运动强度,密度不一样,所以各项运动之间也有一定的差距。
体操脉搏在110~130/min之间,球类的脉搏为140~160/min之间,田径中跑类项目脉搏达170~190/min之间,投掷项目的脉搏在100~120/min之间,跳跃项目的脉搏在140~160/min之间。
中学体育课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观察计划
中学体育课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观察计划一、运动密度及其合理安排1.体育课的运动密度体育课的运动密度是指课内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同课的总时间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比例关系。
一堂课中教与学的活动包括教师的指导(讲解,示范、演示教具、纠正错误)、组织措施(整队、交换作业地点调动队伍、收发器材),学生做练习、学生间互相观察与帮助,学生休息等五种活动。
其计算公式为合理的(教师指导+组织措施+学生练习时间+观察与帮助+休息)时间/课的总时间。
从运动密度的计算公式中不难看出,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各项活动所占的时间对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而这也就提示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从各个环节上思考时间安排,从而做到统筹下的合理安排,保证运动时间和学生技能掌握和谐进行。
2.体育课运动密度安排与调节策略影响体育课密度的因素较多,其中,教师的教学组织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态度是主要因素,运动环节、运动气候、场地、器材等也是相关的影响因素,安排和调节体育课的运动密度就需要从这些影响因素来考虑。
首先,教师备课时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运动环节等来确定各项运动所需的时间安排,做到事先预计。
在预计练习时间内,要加入相关运动的总运动时间,如在跑中,从准备到预备姿势到终点缓冲直至归队都应算在运动总时间内,如果是交替练习,其中还应包括交替中所耗的时间。
其次,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组织和队形调整。
在体育教学中,各个环节的组织时间占据了整个课堂教学时间,那么,从计算公式中就可看出,组织时间将极大地影响密度安排。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优化教学组织来节约时间,要尽量采用连续教法、循环练习来保证运动的多样性,促进器材的有效利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度。
在不同的运动练习中,教师还应把握密度的均衡性,如跳远、跳高、投掷等,因强度大,练习时间短,故整体上不宜超过30%。
密度的安排既要做到符合学生身体特点,又要和教学目标相适应,不能盲目增加练习密度。
如何合理安排体育课练习密度与运动...
如何合理安排体育课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体育课的密度是指课内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同课的总时间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比例关系。
课间各项活动占多少时间没有固定的比例,但从体育教学过程特点和任务出发,学生的实际练习和教师指导活动应占主要成分,体育教师应力求用最少时间进行组织教学并减少其它不必要休息等时间。
所谓运动负荷,又称运动量或生理负荷,它是指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刺激。
合理的运动负荷,它必须遵守人体的活动规律,是随着身体练习而逐渐加大的。
根据专家们的有关研究“通常把正常学生取得最佳健身效果的心率区间确定为120—140次/分之间,而一节课上,将此心率的保持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上,并以中等强度和中等量结合的运动负荷为主,兼顾学生的课后恢复。
”这等于给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定了个标准。
这个120—140次/分之间是怎样得来的呢?当然,是通过测量后,计算出来的。
目前对于运动负荷的测量,方法很多。
用得最多的无疑是对平均心率和练习密度的测量。
对于一节课的平均心率来说,它的最高峰应达到多少,要视其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生理特点以及气候而定。
体育课密度和负荷的限定质,根据科学鉴定和学生体质情况一般为,13-16岁(初中)平均心率130-150次/分,平均练习密度25-30%,16-18岁(高中)平均心率,140-160次/分,平均练习密度30-40%。
实践证明,按照这些数据组织教学,学生的身心就会得到健康发展,反之,低了就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身健康。
体育与健康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在体育课中让学生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每节体育课,如果没有达到一定的练习密度,没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学生就无法掌握运动技能,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也无法得到发展,达不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因此,合理地安排和调节中小学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对教师体育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对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完成体育课的基本任务,具有积极的意义。
中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
由小变大 , 如课 的前半部分为新授教材—— 投掷 , 后半部分为复 习教材——连续立定跳
远 。任不管采取哪种模式 ,运动负荷总的调
秒 ,3 0 米快速跑为 6 秒。
安排课 的运动负荷 ,总的来说 ,应根据
人体 生理机 能活动能力 变化 的规律和人体
机能适应性规律,循序渐进 ,逐渐加大运动
练习密度工作的基本环节 。深入挖掘教材 的
照新课程理念上好体育课的标准之一 , 而合 理安排运动负荷又是一个非常复杂 、 科学性 很强 的问题。因此 , 在我们 的课堂教学 中,
一
思想 内容和潜力 , 提高课的组织水平 ,尽量 减少不必要的措施 , 调动队伍迅速合理 , 场
定要根据教学对象 、 教学任务 、 教材 内容
7秒 ,3 O米车轮跑为 8秒 ,3 O米跨步跑为 8
练习。前高后低型主要指课 的基本部分 的前 半部分运动负荷较大,后半部分较小。前低
后高型则与前高后低型正好 相反 ,运动 负荷
教 师在 预计课 的密 度前 ,深入调查 研 究 。充分掌握学生情况 , 是准确预计课 的练 习密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 另外在了解情 况中 还要 了解 同时上 课的班级 教学 内容 和所需 的场地 、 器材情况 ,了解体育课前后课程的 性质及其它活动。只有这样 才能制订合理的
强度则相对较小 。 总之 ,让学生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是按
练习密度 ,提高预计练习密度 的准确性。
中学体育课一般为 4 5分钟 , 合理运用 时间的 4 0 分钟 , 那就是 :课的密度 : 4 0 / 4 5 ×1 0 0 %= 8 9 %。我们 可分为教师指导 、学 生练习、组织措施 、观察与帮助等 。课间各 项活动 占多少时间没有 固定 的比例 , 但从体
我国中小学体育课运动负荷强度 练习密度研究
2、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使其 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体育课的教学内容,科学地控制运动负荷强度 和练习密度。
3、家长应孩子的身体素质发展,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 质。同时,家长也应支持学校和教师的工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内容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体育课密度整体水平较高,但仍有提升空间。在20节实地观察的体育课 中,教师讲解示范时间约占25%,学生练习时间约占50%,课堂休息时间约占25%。 其中,学生练习时间相对较少,部分原因是教师过多讲解或课堂管理时间过长。
2、运动负荷相对较低,难以达到预期锻炼效果。在实地观察的20节课中, 学生平均心率低于120次/分钟的课程占55%,低于130次/分钟的课程占80%。这表 明大部分体育课的运动负荷相对较低,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和体能水平。
然而,过高的运动负荷强度可能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运动负荷强度,确保学 生在适宜的生理范围内进行锻炼。
四、结论与建议
初中体育课运动负荷强度特征及其与体质的相关性表明,适宜的运动负荷强 度对提高学生的体质状况和健康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方案,确保学生在适宜的生理范围内进 行锻炼。学校应该加强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力度,提 高体育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感谢观看
1、运动强度:初中体育课程中的运动强度主要由学生的心率、呼吸频率等 生理指标来衡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运动强度, 确保学生在适宜的生理范围内进行锻炼。
2、运动密度:初中体育课中的运动密度主要指学生在一节课中参与锻炼的 时间比例。在合理的教学安排下,学生应该能够达到每节课30分钟以上的运动时 间。
浅谈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有效调节
浅谈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有效调节在新课改下,体育教学一定要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
有些教师过分地注重学生的心理效应,上体育课只重视学生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只要学生玩得开心高兴就行了,不重视运动负荷的安排,在教案中连练习时间和次数都没有了,把体育课上成了“休闲课”、“娱乐课”。
然而,合理的运动负荷是增强学生体能的有效途径。
有关研究表明,只有使体育锻炼的运动负荷达到极限的压力下,体力、心理和智力的自然潜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因此,对于生长发育期的中小学生,合理安排、有效调节运动负荷是体育教学中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正确树立合理运动负荷的理念所谓运动负荷,就是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刺激。
按运动负荷对人体产生刺激的性质,可以把它相应地分为负荷强度和负荷量两方面。
这种划分的意义在于:一方面便于我们了解、认识并研究运动负荷,而更重要的是便于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
一般一节课的运动负荷模式有标准型、双峰型、前高后低型、前低后高型等模式。
但不管采取哪种模式,通常把正常学生取得最佳健身效果的心率区间确定为120~140次/分之间,而每节课中,将心率保持在120~140次/分的时间占到10分钟以上为佳,并以中等强度和中等量的运动负荷为主,兼顾学生的课后恢复。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体现了体育学科和体育课的特点,说明了体育课是以学习运动技术和体育锻炼为主要内容和主要形态的课程,说明了体育课要有适宜的运动负荷和必要的练习密度,也说明了体育课是具有健身、锻炼程序和效果的课程。
由此可见,体育课程与教学坚持合理的运动负荷,不但是新课程实施体育教学的必备因素,也是评价一节体育课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二、调节运动负荷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体育课的教学中,要保证合理的运动负荷,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并采用脉搏测量、询问和观察等方法测量运动负荷,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准确地了解学生所承受的运动负荷的大小,以便适时调整。
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与运动 负荷
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运动负荷会直接影响:一是,技术学习的熟练程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提升;二是,生理机能的负荷承载的锻炼程度,即:体质健康;三是,意志力磨练程度,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由此可见,运动负荷与三维目标的达成是密切相关的。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必须科学安排学生的运动负荷。
一、体育运动负荷的概念界定及影响因素1.相关的概念再认识运动负荷简称负荷。
广义是指有机体在运动(身体练习)过程中所承受的生理、心理负担。
分运动生理负荷和运动心理负荷两种。
生理负荷是指运动训练负荷给予运动员机体生理上的刺激。
通过生理负荷使运动员有机体各器官系统产生适应性变化,提高机体参与运动竞技的能力。
决定运动负荷大小的主要因素是:“量”和“强度”。
“量”是指完成动作的次数、组数、时间、距离等;“强度”是指完成练习所用力量的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包括动作的速度、练习的密度、练习间歇时间的长短、负重的大小、投掷的距离、跳跃的高度和长度等。
量和强度要处理适当。
强度越大,则量就要相应减少,强度适中,则量可以相应加大,要做到适量,以练习者承受得了并有一定的疲劳为度(学术文献数据库)。
运动心理负荷的简称。
指运动者在运动(身体练习)过程中所承受的心理负担。
一般指运动中的情绪、注意和意志等方面的心理变化。
其变化强度是否适宜,对运动(包括教学、训练、锻炼)的效果具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是在水平接近,争夺激烈的竞技体育比赛中,则更具有决定性意义(新时期新名词大辞典)。
2.运动负荷的影响因素心理负荷和生理负荷是一对从属于运动负荷量的相关因素。
在体育课上,心理负荷和生理负荷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共同影响着学生身体的发展[1]。
生理负荷由运动量(次数与组数、时间与距离)和强度(速度与密度、间歇时间、投掷距离和跳跃的高度远度)决定,心理负荷又与外在环境(教师的授课能力和体育器材场地及天气)和运动个体学习状态、意志品质有关(如图1)。
如何安排体育课的练习密度
如何安排体育课的练习密度[转载]摘要: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指体育课中学生练习的总时间与体育课课时总时间的比值。
课程改革之后,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评价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和掌握运动技能情况的重要指标。
本文从教师的讲解、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组长的带头作用等方面来阐述怎样在体育课中合理的安排练习密度。
关键词:练习密度;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指体育课中学生练习的总时间与体育课课时总时间的比值。
新课程改革之前,评价一节体育课的重要指标就是练习密度和平均心率。
课程改革之后,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评价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和掌握运动技能情况的重要指标。
一、练习密度的特点(一)课的种类体育课可以分为新授课、复习课、综合课和考核课。
新授课和考核课的练习密度要小点,复习课和综合课的密度要大点。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不同运动项目,练习密度不同,同一运动项目,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同,练习密度也不同。
新授课中,教师的讲解示范比较多,学生的练习时间比较少,练习密度随之减少;在复习课中,教师组织学生练习的时间比较多,练习密度也随之增加。
同一运动项目,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同,练习的密度也不同,重复练习法和循环练习法可以比较多的增加练习密度,而观察法和对比法练习密度就小了。
(三)组织形式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练习密度也会不同,例如,水平一的走的教学中,一定距离的集体练习比分组练习的密度大很多;在投掷新授课的教学中,借用纸球的器材,围成圆圈向内投掷,比两列横队对投的密度大些,教学的组织形式,应根据课的类型,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安排。
(四)场地器材体育课的练习密度还与场地的大小,器材的多少密切相关。
同一运动项目在比较大的场地上,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其练习密度也不同,例如水平二的跳跃课中,可以采用循环练习的方法,即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增加学生的练习密度;器材多,每人一个器材肯定比两人及两人以上的练习密度大。
二、建议(一)教师的讲解要言简意赅体育课中,教师的讲解要简洁明了,在教技术动作的时候,尽量通过顺口溜、口诀和单个字来表示各个单个动作,讲解语言言简意赅,由易到难,可以利用几个同学做示范、挂图等方法使学生形象直观的了解,避免长时间的讲解,致使学生的练习时间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合理安排体育课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体育课的密度是指课内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同课的总时间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比例关系。
课间各项活动占多少时间没有固定的比例,但从体育教学过程特点和任务出发,学生的实际练习和教师指导活动应占主要成分,体育教师应力求用最少时间进行组织教学并减少其它不必要休息等时间。
所谓运动负荷,又称运动量或生理负荷,它是指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刺激。
合理的运动负荷,它必须遵守人体的活动规律,是随着身体练习而逐渐加大的。
根据专家们的有关研究“通常把正常学生取得最佳健身效果的心率区间确定为120—140次/分之间,而一节课上,将此心率的保持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上,并以中等强度和中等量结合的运动负荷为主,兼顾学生的课后恢复。
”这等于给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定了个标准。
这个120—140次/分之间是怎样得来的呢?当然,是通过测量后,计算出来的。
目前对于运动负荷的测量,方法很多。
用得最多的无疑是对平均心率和练习密度的测量。
对于一节课的平均心率来说,它的最高峰应达到多少,要视其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生理特点以及气候而定。
体育课密度和负荷的限定质,根据科学鉴定和学生体质情况一般为,13-16岁(初中)平均心率130-150次/分,平均练习密度25-30%。
体育与健康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在体育课中让学生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每节体育课,如果没有达到一定的练习密度,没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学生就无法掌握运动技能,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
活动能力也无法得到发展,达不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因此,合理地安排和调节中小学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对教师体育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对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完成体育课的基本任务,具有积极的意义。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做到合理安排和调节呢?
综合以上影响学生体育课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因素,可根据上课的时间负荷的大小,以及出现的高峰来合理进行安排。
并且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教材和确定课的任务
要求教师课前的备课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负荷、适宜数量的教材。
运动量大和运动量小的练习交替安排,比如,特别是上午第四节课要避免安排强度大、持续时间又长的练习和中长跑的测验等,以防出现低血糖而发生昏厥。
可安排如强度较小的走平衡木或窄道、投掷、钻宜与强度较大的跑、跳跃、攀登、爬、滚翻等内容组合。
教师要合理安排学生体育课的密度,尤其是练习密度。
确定任务时新教的知识、技能不宜太多太难,且必须富有趣味性。
对于不同类型的课,其运动负荷应该是不同的,如新授课,一般练习密度和强度中等;复习课练习密度和强度为中等以上;展示课、总结课一般练习密度中等强度较大;测验课一般练习密度较小而练习强度较大。
2、合理调节负荷节奏
在课堂中最常用到检测方法是询问法和观察法。
通过询问,利用学生的回答来判断学生承受运动负荷的情况,教师还可以观察学生的
脸色、表情、喘气、出汗量和反应速度来判断学生承受运动负荷的大、小。
如果学生呼吸急促,面色灰白,排汗量很大,就说明运动负荷过大。
合理的运动负荷是上好体育课的重要一环。
教师要根据人体生理机能能力活动变化规律和心理变化规律、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以及器械、气候等合理确定课的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曲线。
对运动负荷总的要求是从逐步上升到一定程度,保持一段相对平稳,然后再逐步下降到相对安静。
但由于影响生理负荷的各种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因而每节课的运动负荷曲线就要视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而合理确定。
不管哪一种模式,运动负荷总的调节策略是高低结合、动静交替。
3、灵活运用教法、教学措施
以课堂学习目标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体育课时,教师应精讲多练,合理组织调动队伍,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巧妙把讲解、示范、布置任务、学生观察、评价时间作为休息的时间。
要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教师注意合理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快乐运动。
为了加大学生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根据实际情况,教师还可增加学生练习的次数,扩大其活动范围,增加障碍物,提高练习难度。
4.充分利用场地、器械
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最大限度地提高场地利用率,多采用分组活动和分散活动。
如器械不够,则可采用分组轮换型或循环练习型等形式,以加大学生的练习密度。
此外,安排运动负荷时还应考虑季
节和气温因素。
在炎热的夏季,可适当降低学生的运动负荷;而在寒冷的冬季,则应适当增加学生的练习密度(但运动强度仍不应太高)和运动负荷。
5、运动负荷的安排要有一个合适的“度”
我们在安排运动负荷时,既要考虑因人、因时而异,针对每一个学生个体还要注意一个“度”,要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技能或锻炼身体,如果负荷小,则不会起到练习或锻炼的效果,如果负荷过度,则会造成学生疲惫不堪甚至出现运动损伤,过大的运动负荷会对他们的身体带来不良影响。
这样的练习或锻炼同样也没有效果,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应把每节课的运动负荷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但也不需要每课都过分要求。
总之,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安排,应随着年级的升高、年龄的增长、发育的成熟、生理功能的完善、体质的增强、体育水平的提高、根据人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过程和机能恢复过程的生理规律有节奏的、波浪式的、不等速的、快慢交替进行增长变化的。
单纯地依靠体育课上的这些运动负荷是远远达不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目标的。
总之,如果只强调课的密度而忽略运动负荷,或光强调运动负荷又忽视密度,都达不到好的锻炼效果。
只有两者统盘考虑,搭配得当,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引导,使学生在培养兴趣爱好、建立良好运动习惯、获取终身体育的本领诸方面都得到受益。
同时要强调关注运动负荷和尊重生理规律是必须坚持的教学理念和行为,我们应在继承的基础上把新课改的理念融入现实的体育教
学之中,让体育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