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断口分析(第7-8章)

合集下载

金属材料断口分析的步骤与方法

金属材料断口分析的步骤与方法

金属材料断口分析的步骤与方法金属材料断口分析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技术分析工作,通常需要采用多种仪器联合测试检验的结果,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进行研究分析。

因此,需要严格的科学态度和有步骤的操作。

断口分析的步骤包括:选择、鉴定、保存和清洗试样;宏观检验和分析断裂表面、二次裂纹以及其他表面现象;微观检验和分析;金相剖面的检验和分析以及化学分析;断口定量分析,如断裂力学方法;模拟试验等。

在进行断裂构件的处理和断口的保存时,需要采取措施把断口保存好并尽快制定分析计划。

对于不同情况下的断口,应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

例如,对于大气中的新鲜断口,应立即放入干燥器内或真空干燥器内而不必清洗;对于带有油污的断口,应先用有机溶剂溶去油污,最后用无水乙醇清洗吹干;在腐蚀环境下发生断裂的断口,则需要进行产物分析。

通常可以采用X射线、电子探针、电子扫描显微镜或俄歇能谱仪进行产物分析,得出结论后再去掉产物观察断口形貌。

总之,断口分析是一项重要的金属材料分析技术,需要严格的科学态度和有步骤的操作。

去除腐蚀产物的方法之一是干剥法。

使用醋酸纤维纸(AC纸)进行清理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特别是在断口表面已经受到腐蚀的情况下。

将一条厚度约为1mm的AC纸放入丙酮中泡软,然后放在断口表面上。

在第一张条带的背后衬上一块未软化的AC纸,然后用夹子将复型牢牢地压在断口表面上。

干燥后,使用小镊子将干复型从断口上揭下来。

如果断口非常污染,可以重复操作,直到获得一个洁净无污染的复型为止。

这种方法的一个优点是,它可以将从断口上除去的碎屑保存下来,以供以后鉴定使用。

此外,还可以使用复型法来长期保存断口。

断口表面不能使用酸溶液清洗,因为这会影响断口分析的准确性。

对于在潮湿空气中暴露时间比较长、锈蚀比较严重的断口,以及高温下使用的有高温氧化的断口,一定要去除氧化膜后才能观察,以避免假象。

如果一般有机溶液、超声波洗涤和复型都不能洁净断口表面,可以采用化学清洗。

第8章材料的变形与断裂

第8章材料的变形与断裂

第8章材料的变形与断裂材料的变形与断裂是材料科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对于了解材料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的变形是指在外力作用下,材料的形状、尺寸或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

而断裂则是指在外力作用下,材料由于受到极限载荷或破坏源的影响,导致形成裂纹最终导致材料的破裂。

材料的变形可以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种情况。

在小应力作用下,材料会发生弹性变形,即在去除外力后能够恢复其原状。

而在大应力作用下,材料会发生塑性变形,即即使去除外力,材料也无法完全恢复其原状。

材料的弹性模量是一个衡量材料抗弹性变形能力的重要参数,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弹性模量,常见材料如金属具有较大的弹性模量,而聚合物则具有较小的弹性模量。

材料的塑性变形是材料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特性,塑性变形不仅与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关,还与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晶格缺陷等因素有关。

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会产生塑性应变和塑性应力,塑性应变是材料发生塑性变形时所引起的应变,而塑性应力则是材料发生塑性变形时所引起的应力。

常见的材料塑性变形包括屈服、流动、硬化等过程。

材料的断裂是指在外力作用下,材料发生了破裂。

材料的断裂主要分为两种形式: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

韧性断裂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具有一定韧性,在发生破裂前能够发生大量的塑性变形。

而脆性断裂则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没有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很快发生破裂。

韧性断裂常见于许多金属材料,而脆性断裂则常见于一些玻璃、陶瓷等材料。

材料的断裂形式可以通过断口分析来确定。

不同的断口形式对应着不同的材料断裂机制。

常见的断裂形式有拉断、韧窝断裂、脆窝断裂等。

拉断是指材料发生拉伸断裂,断口两侧平整光滑,常见于高强度的金属材料。

而韧窝断裂则是指材料发生韧性断裂,断口两侧有明显的韧窝。

脆窝断裂则是指材料发生脆性断裂,断口两侧有明显的断裂窝。

通过对断口形态的观察可以判断材料的断裂机制和断裂韧性。

材料的变形和断裂不仅仅涉及到力学性能的研究,还和材料的制备工艺、微观结构、晶体缺陷、应力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金属材料断口机理及分析

金属材料断口机理及分析

精心整理名词解释延性断裂:金属材料在过载负荷的作用下,局部发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后断裂。

蠕变:金属长时间在恒应力,恒温作用下,慢慢产生塑性变形的现象。

准解理断裂:断口形态与解理断口相似,但具有较大塑性变形(变形量大于解理断裂、小于延性断裂)是一种脆性穿晶断口沿晶断裂:裂纹沿着晶界扩展的方式发生的断裂。

解理断裂:在正应力作用下沿解理面发生的穿晶脆断。

应力腐蚀断裂:拉应力和腐蚀介质联合作用的低应力脆断疲劳辉纹纹。

正断韧性: 河流花样 氢脆:卵形韧窝等轴韧窝1.2.34裂纹张开型、边缘滑开型(正向滑开型)、侧向滑开型(撒开型) 裂纹尺寸与断裂强度的关系Kic :材料的断裂韧性,反映材料抗脆性断裂的物理常量(不同于应力强度因子,与K 准则相似) :断裂应力(剩余强度)a :裂纹深度(长度)Y :形状系数(与试样几何形状、载荷条件、裂纹位置有关) 脆性材料K 准则:KI 是由载荷及裂纹体的形状和尺寸决定的量,是表征裂纹尖端应力场强度的计算量; KIC 是材料固有的机械性能参量,是表示材料抵抗脆断能力的试验量第二章裂纹源位置的判别方法:T型法(脆断判别主裂纹),分差法(脆断判别主裂纹),变形法(韧断判别主裂纹),氧化法(环境断裂判别主裂纹),贝纹线法(适用于疲劳断裂判别主裂纹)。

断口的试样制备:截取,清洗,保存。

断口分析技术设备:1.宏观断口分析技术(用肉眼,放大镜,低倍率光学显微镜观察分析)2.光学显微断口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3.电镜断口分析。

第三章延性断裂:12.3.1(1约成45(2(321.2.(1)内颈缩扩展:质点大小、分布均匀,韧窝在多处形核(裂纹萌生),随变形增加,微孔壁变薄,以撕裂方式连接(2)剪切扩展:材料中具有较多夹杂物,同时具有细小析出相时,微孔之间可能以剪切方式相连接。

注意:内颈缩扩展与剪切扩展在同一韧窝断口上可能同时发生。

影响韧窝的形貌因素:夹杂物或第二相粒子,基体材料的韧性,试验温度,应力状态。

金属的断裂条件及断口

金属的断裂条件及断口

金属的断裂条件及断口金属在外加载荷的作用下,当应力达到材料的断裂强度时,发生断裂。

断裂是裂纹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1. 断裂的类型根据断裂前金属材料产生塑性变形量的大小,可分为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

韧性断裂:断裂前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断口呈暗灰色的纤维状。

脆性断裂:断裂前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断口平齐,呈光亮的结晶状。

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过程的显著区别是裂纹扩散的情况不同。

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只是相对的概念,在实际载荷下,不同的材料都有可能发生脆性断裂;同一种材料又由于温度、应力、环境等条件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断裂。

2. 断裂的方式根据断裂面的取向可分为正断和切断。

正断:断口的宏观断裂面与最大正应力方向垂直,一般为脆断,也可能韧断。

切断:断口的宏观断裂面与最大正应力方向呈45°,为韧断。

3. 断裂的形式裂纹扩散的途径可分为穿晶断裂和晶间断裂。

穿晶断裂:裂纹穿过晶粒内部,韧断也可为脆断。

晶间断裂:裂纹穿越晶粒本身,脆断。

机器零件断裂后不仅完全丧失服役能力,而且还可能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及伤亡事故。

断裂是机器零件最危险的失效形式。

按断裂前是否产生塑性变形和裂纹扩展路径做如下分类。

韧性断裂的特征是断裂前发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用肉眼或低倍显微镜观察时,断口呈暗灰色纤维状,有大量塑性变形的痕迹。

脆性断裂则相反,断裂前从宏观来看无明显塑性变形积累,断口平齐而发亮,常呈人字纹或放射花样。

宏观脆性断裂是一种危险的突然事故。

脆性断裂前无宏观塑性变形,又往往没有其他预兆,一旦开裂后,裂纹迅速扩展,造成严重的破坏及人身事故。

因而对于使用有可能产生脆断的零件,必须从脆断的角度计算其承载能力,并且应充分估计过载的可能性。

. 金属材料产生脆性断裂的条件(1)温度任何一种断裂都具有两个强度指标,屈服强度和表征裂纹失稳扩散的临界断裂强度。

温度高,原子运动热能大,位错源释放出位错,移动吸收能量;温度低反之。

(2)缺陷材料韧性裂纹尖端应力大,韧性好发生屈服,产生塑性变形,限制裂纹进一步扩散。

断口学课件

断口学课件
钟群鹏 失效分析预测预防专家, 教育家,中国失效分析学科的
断口学 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校学术委员会主任。
1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断裂力学基础
第三章:断裂物理基础
第四章:断口分析技术
第五章:断裂失效分析的思路
第六章:韧性断裂的断口及其分析
第七章:脆性断裂的断口及其分析
14
15
16
17
第六章:韧性断裂的断口 及其分析
6.1 韧性断裂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6.1.1 单晶的韧性断裂现象 6.1.2 多晶的断裂现象
18
19
20
21
6.1 韧性断裂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第六章:韧性断裂的断口 6.1.4 韧性断裂的影响因素
结构特征:fcc bcc hcp
及其分析 晶粒大小:晶粒细化,韧脆转移温度降低,韧性提高 杂质、第二相 应力状态及应变速率:拉应力、压应力 形变温度及环境
22
6.2 韧性断口的特征和诊断
第六章:韧性断裂的断口 6.2.1 韧性断口的宏观特征 及其分析
23
第六章:韧性断裂的断口 及其分析
24
6.2 韧性断口的特征和诊断
第六章:韧性断裂的断口 6.2.2 韧性断口的微观特征 滑移分离 及其分析
25
6.2 韧性断口的特征和诊断
第六章:韧性断裂的断口 6.2.2 韧性断口的微观特征 韧窝 及其分析
11
5.1 断裂失效分析思路的思想方法
第五章:断裂失效分析的 5.1.2 五个具体方法 系统方法 思路 抓主要矛盾法 比较方法 历史方法 逻辑方法
12
5.2 断裂失效分析思路
第五章5.2.1 相:关性断思路裂失效分析的 思路

材料的力学性能 断裂与断口分析

材料的力学性能 断裂与断口分析

材料的力学性能-断裂与断口分析材料的断裂断裂是工程材料的主要失效形式之一。

工程结构或机件的断裂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如何提高材料的断裂抗力,防止断裂事故发生,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课题。

任何断裂过程都是由裂纹形成和扩展两个过程组成的,而裂纹形成则是塑性变形的结果。

对断裂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断裂过程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其目的在于根据对断裂过程的认识制定合理的措施,实现有效的断裂控制。

✓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会产生微孔损伤。

✓产生的微孔会发展,即损伤形成累积,导致材料中微裂纹的形成与加大,即连续性的不断丧失。

✓损伤达到临界状态时,裂纹失稳扩展,实现最终的断裂。

按断裂前有无宏观塑性变形,工程上将断裂分为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两大类。

断裂前表现有宏观塑性变形者称为韧性断裂。

断裂前发生的宏观塑性变形,必然导致结构或零件的形状、尺寸及相对位置改变,工作出现异常,即表现有断裂的预兆,可能被及时发现,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脆性断裂断裂前,没有宏观塑性变形的断裂方式。

脆性断裂特别受到人们关注的原因:脆性断裂往往是突然的,因此很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脆性断裂断裂前不发生宏观塑性变形的脆性断裂,意味着断裂应力低于材料屈服强度。

对脆性断裂的广义理解,包括低应力脆断、环境脆断和疲劳断裂等。

脆性断裂一般所谓脆性断裂仅指低应力脆断,即在弹性应力范围内一次加载引起的脆断。

主要包括:与材料冶金质量有关的低温脆性、回火脆性和蓝脆等;与结构特点有关的如缺口敏感性;与加载速率有关的动载脆性等。

材料的断裂比较合理的分类方法是按照断裂机理对断裂进行分类。

微孔聚集型断裂、解理断裂、准解理断裂和沿晶断裂。

有助于→揭示断裂过程的本质→理解断裂过程的影响因素→寻找提高断裂抗力的方法。

材料的断裂将环境介质作用下的断裂和循环载荷作用下的疲劳断裂按其断裂过程特点单独讨论。

金属材料的断裂-静拉伸断口材料在静拉伸时的断口可呈现3种情况:(a)(b):平断口;(c)(d):杯锥状断口;(e)尖刃断口平断口:材料塑性很低、或者只有少量的均匀变形,断口齐平,垂直于最大拉应力方向。

断口分析-文档资料

断口分析-文档资料

22Cr双相不锈钢板材的冲击断口
45钢断口形貌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剪切韧窝与撕裂韧 窝形状没有什么区别,只从照片上很难区分, 必须对断口两侧作对应研究,看凸向是否相 同才能确定。
§3.2 韧窝的尺寸
§3.2.1 韧窝的尺寸
韧窝的尺寸包括它的平均直径和深度。影响韧窝尺寸 的主要因素为第二相质点的尺寸、形状、分布,材料本 身的相对塑性、变形硬化指数,外加应力、温度等。
12Cr1MoV980℃正火+720 ℃回火
GH4037钢的不同受力状态下的宏观断口
断口比较平坦,呈颗 粒状。断口主要为放 射区,有粗糙的放射 棱,为典型脆性断口。
断面平坦,断口呈颗 粒状,也是典型的脆 性断口。
“放射状”或“人字形”花样:解理断口另一宏观特 征是具有放射状条纹或人字条纹。放射条纹的收敛处和 人字纹的尖端为裂纹源。“人字纹”形态反映材料性质 与加载速度。材料机械性能相同时加载速度越大“人字 纹”愈明显。加载速度相同时,材料脆性越大“人字纹” 愈明显。
舌状花样
3.扇形花样 当解理裂纹起源于晶界附近的晶内时,河流花样
以扇形的方式向外扩展。根据扇形花样可以判断裂 纹源及裂纹局部扩展方向。
A3钢的扇形河流花样
4.鱼骨状花样
在体心立方金属材料中例如碳钢、不锈钢有时看到形状类 似鱼脊骨的花样。中间脊线是{100}[100]解理造成的,两侧 是{100}[100]和{112}[110]解理所引起的花样。
载荷作用等外部因素;焊接裂纹、焊缝夹杂、气孔严 重及焊后热处理条件不当;压力容器在低温或与有害 介质接触,环境介质与拉伸应力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应 力腐蚀断口;上述零件的断裂经常呈解理断口,氢脆 断口有时也可见到解理断裂。
解理断裂通常是在没有觉察到的塑性变形的情况下 发生的脆性断裂。体心立方晶系一般沿{100}面解理, 也可以沿{110}、 {112}、 {111}等晶面解理。密排 六方晶体常常沿{0001}发生解理。面心立方金属由于 有大量滑移系统一般情况不发生解理断裂,但是在特 殊情况,例如冬季低温、腐蚀环境或材质较差条

断口分析报告

断口分析报告

断口分析报告1. 背景断口分析是一种通过观察和研究材料的断口特征,以了解材料断裂的原因和性质的方法。

断口分析在材料科学、工程和事故调查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报告旨在对某一断口进行分析,以确定断裂原因并提供相关建议。

2. 断口特征通过对断口的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一些断口特征:2.1 断裂模式根据断裂的形态和特征,我们可以将断裂模式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韧性断裂:断口较为平整,可见一些拉伸痕迹。

•脆性断裂:断口光滑,没有明显的变形或拉伸痕迹。

•疲劳断裂:断裂面呈现出扇形状的纹理,通常伴随着细小的裂纹。

2.2 断口形貌根据断口的形貌,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一些关键信息:•断口表面的平整程度,可以判断材料的韧性。

•断口表面的颜色和气泡,可以了解材料的杂质含量和成分。

•断口表面的纹理和条纹,可以用于判断断裂过程中的应力分布和应力集中。

2.3 断口特征的意义通过对断口特征的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断裂原因、材料的性能和失效机制。

断口特征的意义如下:•韧性断口表明材料具有较好的韧性和延展性。

•脆性断口表明材料可能存在缺陷或材料本身较脆性。

•疲劳断裂表明材料长期受到了交变载荷的影响,可能需要进行疲劳寿命的评估。

3. 断裂原因分析基于对断口特征的观察和分析,我们进行进一步的断裂原因分析。

断裂原因分为以下几个方面:3.1 材料缺陷材料缺陷是引起断裂的常见原因之一。

缺陷可以存在于材料的制备、成型和使用过程中。

常见的材料缺陷包括:气孔、夹杂物、夹层等。

通过观察断口特征,我们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明显的材料缺陷。

3.2 施加载荷材料在受到外部力的作用下可能会发生断裂。

施加在材料上的载荷可能包括拉力、压力、剪切力等。

通过观察断口形貌和纹理,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受力方向和载荷大小。

3.3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可能对材料的断裂起到一定的影响。

例如,高温、湿度、腐蚀等环境条件可能导致材料的性能变化和失效。

通过分析断口的颜色、气泡等特征,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环境因素导致的断裂。

材料断口分析

材料断口分析

材料断口分析材料断口分析是一种重要的金相分析方法,通过观察金属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断口形貌,可以了解材料的性能和断裂特点。

在工程实践中,材料断口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和科研人员更好地理解材料的性能,为材料的选用、加工和改进提供重要依据。

首先,材料断口分析需要对断口形貌进行详细的观察和描述。

通常情况下,金属材料的断口形貌可以分为韧性断口、脆性断口和疲劳断口三种类型。

韧性断口表现为比较光滑的断口,通常发生在具有良好塑性的金属材料上,表明材料具有较好的韧性和延展性。

脆性断口则表现为比较粗糙的断口,常见于强度较高但塑性较差的金属材料上,表明材料的抗拉强度较高但延展性较差。

疲劳断口则表现为呈现出一定的条纹状和海浪状的形貌,通常发生在金属材料长期受到交变载荷作用下,表明材料具有较好的耐疲劳性能。

其次,材料断口分析需要结合金相显微镜等仪器进行金相组织的观察和分析。

金相组织的观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材料的内部结构和性能。

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金属材料的晶粒结构、夹杂物分布和相变组织等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分析材料的性能和断裂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材料断口分析还需要进行断口形貌和金相组织的综合分析。

通过综合分析,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材料的性能和断裂特点,为材料的选用、加工和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在实际工程中,材料断口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材料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综上所述,材料断口分析是一种重要的金相分析方法,通过观察金属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断口形貌和金相组织,可以全面地了解材料的性能和断裂特点。

在工程实践中,材料断口分析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为工程设计和科研实验提供重要依据,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断口分析报告

断口分析报告

断口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断口分析进行详细的说明和解释。

通过针对断口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材料性能、工艺参数和破裂机制的重要信息。

断口分析是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中常见的实验技术,它对于材料的质量控制、故障分析和产品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2. 断口形貌观察断口形貌观察是断口分析的第一步。

通过使用光学显微镜或扫描电子显微镜,我们可以对断口的形貌进行详细观察和分析。

断口形貌可以提供有关断裂过程和破坏模式的重要线索。

2.1 层状断口层状断口是一种常见的断口形貌,它表现为明显的层状结构。

这种断口形貌通常与延性材料的断裂机制相关,如拉伸载荷下的金属断裂。

2.2 河流状断口河流状断口是另一种常见的断口形貌,它表现为河流状的纹理。

这种断口形貌通常与脆性材料的断裂机制相关,如在低温条件下的金属断裂。

2.3 颗粒状断口颗粒状断口是一种由细小颗粒组成的断口形貌。

这种断口形貌通常与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断裂机制相关,如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

3. 断口分析方法3.1 化学分析化学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断口分析方法,它可以通过对断裂面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来确定材料的成分。

通过比较断口区域和未破裂区域的化学成分差异,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材料制备和加工过程中的变化信息。

3.2 热分析热分析是一种通过对断裂样品进行热处理和热解来研究其热性能的方法。

热分析技术包括热重分析、差热分析和热失重分析等。

通过热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材料的热稳定性、熔点、热分解温度等重要参数。

3.3 X射线衍射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是一种通过对断裂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来研究其晶体结构的方法。

通过分析断口区域和未破裂区域的晶体结构差异,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材料晶体结构和晶格畸变的信息。

4. 断口分析的应用断口分析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4.1 产品质量控制通过对断口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通过分析断口形貌和断口特征,我们可以判断制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产品质量。

材料失效分析(第八章-材料工艺)

材料失效分析(第八章-材料工艺)
34
光亮晶粒:在宏观组织中存在的色泽明亮的树枝状组织。 (a)光亮晶粒的宏观组织特征。铸锭试片经碱水溶液浸蚀后,光亮 晶粒色泽光亮,对光线无选择性。仔细观察,光亮晶粒呈树枝状。 (b)光亮晶粒的显微组织特征。与正常组织相比,枝晶网络大。该 组织发亮发白,是合金组元素贫乏的固溶体,显微硬度低。
22
金属夹杂:在组织中存在的外来金属。 ①金属夹杂的组织特征。金属夹杂的宏观和微观组织特征,都
为有棱角的金属块。颜色与基体金属有明显的差别,并有清楚的 分界线。多数为不规则的多边形界线,硬度与基体金属相差很大。
②金属夹杂的形成原因。由于铸造操作不当,或由于外来金属 掉入液态金属中,铸造后外来的没有被熔化的金属块保留在铸锭 中。
28
粗大金属化合物:在低倍试片上呈针状、块状的凸起物。 (a)粗大金属化合物的宏观组织特征。在铸锭低倍试片上为分散或聚 集的针状或块状凸起,边界清晰,有金属光泽,对光有选择性。 断口组织特征为针状或块状晶体,有闪亮的金属光泽。
低倍化合物偏析
化合物偏析断口组织1‫׃‬1
29
(b)粗大金属化合物的显微组织特征。尺寸粗大有棱角,形貌有相应 每种化合物的特定形状和颜色。
5
铝合金铸锭内部缺陷及失效分析
偏析:铸锭中化学元素成分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在变形铝合金中,偏析主要有晶内偏析和逆偏析。 晶内偏析:显微组织中同一个晶粒内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 ①晶内偏析的组织特征。只能从显微组织中看到,在铸锭试样 侵蚀后晶内呈年轮状波纹或花瓣状。 合金成分由晶界或枝晶边界向晶粒中心下降。 晶界或枝晶边界附近显微硬度比晶粒中心显微硬度高。
缩孔内壁的枝晶结构
19
夹杂:非金属夹杂、金属夹杂、氧化膜
非金属夹杂:在宏观组织中,与基体界限不清的黑色凹坑。 ①非金属夹杂组织特征。宏观组织特征为没有固定形状、黑 色凹坑、与基体没有清晰界限。 断口组织特征为黑色条状、块状或片状,基体色彩反差很大, 很容易辨认。 显微组织特征多为絮状的黑色紊乱组织,紊乱组织由黑色线 条组成,与白色基体色差明显。

材料类书籍名

材料类书籍名

材料 (0 folders, 52 files, 493.41 MB, 493.41 MB in total.)Damage Mechanics with Finite Elements.pdf 7.61 MBFinite Elements for Nonlinear Continua and Structures - T. Belytschko (1996).pdf 2.13 MBFracture--做失效分析和断口的有用含图片.pdf 10.56 MBMetallic Materials Physical Mechanical and Corrosion Properties.pdf 3.03 MBThumbs.db 192.50 KB变形铝合金的细化处理.pdf 6.26 MB材料断口分析(第2-4章).pdf 5.62 MB材料断口分析(第5-6章).pdf 8.96 MB材料断口分析(第7-8章).pdf 8.12 MB材料分析方法手册.pdf 5.46 MB材料科学基础-余永宁.pdf 24.41 MB典型断口照片.pdf 1.46 MB电厂金属材料.pdf 6.23 MB高温金属材料的性能、强度设计及工程应用.pdf 9.09 MB格子间女人.txt 468.34 KB固体材料界面基础.pdf 15.82 MB贵金属合金相图及化合物结构参数.pdf 13.64 MB金属半固态成形理论与技术.pdf 6.70 MB金属的超塑性变形理论.pdf 8.86 MB金属的高温腐蚀.pdf 7.54 MB金属的晶界与强度.pdf 2.04 MB金属的再结晶与晶粒长大.PDF 10.40 MB金属低温变形理论与技术.pdf 2.91 MB金属断口分析.pdf 17.98 MB金属功能材料.pdf 14.51 MB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技术.pdf 35.86 MB金属凝固过程中的晶体生长与控制.pdf 6.63 MB金属凝固原理-胡汉起.pdf 6.10 MB金属塑性成形的有限元模拟技术及应用.pdf 5.64 MB金属物理学(第二卷-相变).pdf 9.46 MB金属物理学(第三卷-金属力学性质).pdf 9.77 MB金属物理学(第四卷-超导电性和磁性).pdf 12.98 MB金属物理学(第一卷-结构与缺陷).pdf 2.61 MB金属学原理--侯增寿.pdf 31.23 MB金属中的扩散.pdf 1.91 MB金属注射成形原理与应用.pdf 4.44 MB晶体的高温塑性变形.pdf 5.91 MB晶体生长技术.pdf 14.05 MB美国铸造协会-缺陷图谱及分析.pdf 29.83 MB模具热处理讲稿2004.pdf 1.16 MB凝固技术.pdf 11.15 MB泡沫金属设计指南.pdf 4.60 MB十种常用有色金属材料手册.rar 11.26 MB特殊钢丛书-高温合金.pdf 9.43 MB特殊钢金相图谱.pdf 24.53 MB微合金钢━物理和力学冶金.pdf 14.29 MB微合金化钢.pdf 6.03 MB位错理论基础.pdf 10.12 MB相变和临界现象.pdf 3.80 MB相图与相变-陆学善.pdf 10.26 MB新型耐热钢焊接.pdf 6.32 MB铸造合金熔炼原理.pdf 4.01 MB目录高等学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教材纳米电子材料与器件_11533950.pdf 36.22MB高等学校理工科规划教材量子力学_11394928.pdf 4.03MB高温合金/高温合金:宇航和工业动力用的高温材料_11567333.pdf 46.09MB高温合金/高温合金晶界间隙相_11163972.pdf 25.55MB高温合金/高温合金断口分析图谱_11751265.pdf 161.77MB高温合金/高温合金手册_11402675.pdf 3.05MB高温合金/高温合金与钢的彩色金相研究_10192180.pdf 40.93MB高温合金/高强度微合金管线钢显微组织分析与鉴别图谱_10835046.pdf 28.36MB高温合金/金属耐热性计算_10130138.pdf 5.40MB高温合金/金属熔体结构.pdf 3.36MB高温合金/金属材料的高温强度理论·设计_10128235.pdf 7.32MB高温合金/火力发电厂高温金属运行_10194268.pdf 17.83MB高温合金/变形高温合金GH4169_11808063.pdf 9.69MB高分子材料/高聚物材料的自组装和相分离_11686673.pdf 7.45MB高分子材料/高级液晶聚合物材料工程_10664382.pdf 12.27MB高分子材料/高分辨电子显微学在固体科学中的应用_10127808.pdf 16.00MB高分子材料/高分子界面科学_10310898.pdf 8.63MB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热分析曲线集_10105418.pdf 6.85MB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强度学(变形和断裂行为)_10342968.pdf 5.52MB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导论_11685353.pdf 5.05MB高分子材料/聚合物表面分析:X射线光电子谱(XPS)和静态次级离子质谱(SSIMS)_10421001.pdf 3.12MB高分子材料/聚合物合金_10346662.pdf 4.21MB高分子材料/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的表界面_11110997.pdf 5.53MB高分子材料/耐盐型高分子材料_11722883.pdf 4.02MB高分子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制造技术_10346435.pdf 3.89MB高分子材料/徐僖院士文集_10900711.pdf 7.39MB高分子材料/导电高分子材料_10800484.pdf 5.44MB高分子材料/可降解与吸收材料_11196856.pdf 8.35MB高分子材料/分子模拟与高分子材料_10929811.pdf 6.54MB非晶态金属合金_10131430.pdf 20.36MB非晶态固体物理学_10186677.pdf 5.74MB非均匀材料多场耦合行为的宏细观理论_11697084.pdf 7.20MB金属的弹性各向异性_10192153.pdf 2.93MB金属材料/镍基及铁镍基耐蚀合金_10346361.pdf 3.89MB金属材料/镁基轻质合金理论基础及其应用_10884886.pdf 5.00MB金属材料/铝电解炭阳极生产与应用_11620523.pdf 10.95MB金属材料/铝和镁的表面处理_11647755.pdf 6.60MB金属材料/铝合金材料的应用与技术开发_11179445.pdf 7.18MB金属材料/铝及铝合金焊接指南_11273555.pdf 4.31MB金属材料/铌钢和铌合金:中国——巴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_11057580.pdf 4.77MB金属材料/铌·高温应用_11398793.pdf 34.23MB金属材料/钛铝基金属间化合物_10900833.pdf 13.10MB金属材料/钛科学与工程2_10250956.pdf 8.83MB金属材料/钛科学与工程1_10250957.pdf 7.34MB金属材料/钛合金金相学_10132453.pdf 30.13MB金属材料/钛合金及其表面处理_11155073.pdf 16.40MB金属材料/金属钛及其应用_10250910.pdf 4.28MB金属材料/稀土镁球墨铸铁生产技术及应用_10786042.pdf 10.69MB金属材料/相界溶解扩散层Zn-Al共晶合金的超塑性_11717674.pdf 13.09MB金属材料/球墨铸铁的强度评价_11020215.pdf 5.80MB金属材料/现代球墨铸铁_10250764.pdf 6.12MB金属材料/原位合成钛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微结构及力学性能_11571220.pdf 32.79MB 金属材料/不锈钢的金属学问题_11708162.pdf 7.62MB金属材料/不锈钢焊接冶金_11390832.pdf 9.68MB金属化合物/铁铝金属间化合物——合金化与成分设计_10131228.pdf 2.57MB金属化合物/金属间化合物_陶瓷基复合材料_10977081.pdf 8.16MB金属化合物/结构陶瓷材料及其应用_11344553.pdf 4.89MB金属化合物/有序金属间化合物结构材料物理金属学基础_10346425.pdf 5.82MB计算材料学/非线性半群与Banach空间中的微分方程_10072336.pdf 3.80MB计算材料学/计算材料学_11111799.pdf 6.70MB计算材料学/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及热场模拟_10907080.pdf 2.37MB计算材料学/材料和热加工领域的物理模拟技术_10191147.pdf 4.02MB计算材料学/数值模拟方法和运动界面追踪_10924467.pdf 3.50MB计算材料学/嵌入原子方法理论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原子尺度材料设计理论_11299883.pdf 8.21MB计算材料学/实用热处理模拟技术_10900904.pdf 3.74MB计算材料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冶金和材料计算物理化学_10232888.pdf 8.03MB计算材料学/分子模拟基础.pdf 25.28MB表面界面/高等学校规划教材光学薄膜技术_11647567.pdf 4.52MB表面界面/高等学校教材表面与界面物理_10188406.pdf 4.78MB表面界面/高等学校教材薄膜物理与技术_10188408.pdf 5.12MB表面界面/铝阳极氧化膜电解着色及其功能膜的应用_11513295.pdf 4.32MB表面界面/铁电体和反铁电体中的软模_10072354.pdf 3.36MB表面界面/金属铜腐蚀的防护分子自组装膜的缓蚀作用_11709258.pdf 3.39MB表面界面/金属表面上的相互作用_10310767.pdf 5.10MB表面界面/金刚石薄膜的制备与应用_11277181.pdf 19.23MB表面界面/金刚石薄膜沉积制备工艺与应用_10900809.pdf 4.15MB表面界面/表面科学中的电子隧道效应_10476866.pdf 2.61MB表面界面/表面物理学_10098303.pdf 4.11MB表面界面/表面物理_11024406.pdf 4.58MB表面界面/表面化学与多相催化_10073988.pdf 4.30MB表面界面/薄膜生长中科院研究生教材.pdf 9.59MB表面界面/薄膜物理_10819925.pdf 5.39MB表面界面/薄膜物理_10072381.pdf 6.32MB表面界面/薄膜材料与薄膜技术_0.pdf 8.92MB表面界面/薄膜制品设计生产加工新工艺与应用新技术实务全书(第二卷)_11325290.pdf 18.84MB表面界面/薄膜制品设计生产加工新工艺与应用新技术实务全书(第一卷)_11325289.pdf 23.87MB表面界面/自组装膜电化学_11185841.pdf 2.60MB表面界面/膜结构工程设计_11369002.pdf 23.88MB表面界面/膜材料及其制备_11074984.pdf 7.81MB表面界面/膜化学与技术教程_11223091.pdf 11.13MB表面界面/磷光体和半导体的表面物理_10072297.pdf 9.86MB表面界面/硅-二氧化硅界面物理_10072298.pdf 4.03MB表面界面/真空镀膜:光学材料的选择与应用_11739156.pdf 8.00MB表面界面/界面电现象——原理、测量和应用_10192779.pdf 5.31MB表面界面/界面电子结构与界面性能_10900923.pdf 6.03MB表面界面/电镀磁性镀层_11132358.pdf 2.83MB表面界面/电解和化学转化膜_10249091.pdf 7.06MB表面界面/氢在金属上的吸附_11540343.pdf 12.72MB表面界面/材料表面与界面_10149345.pdf 12.55MB表面界面/材料表界面_10663971.pdf 7.59MB表面界面/材料界面结构与特性_10900793.pdf 9.24MB表面界面/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膜_10907820.pdf 2.78MB表面界面/应用薄膜光学_10072375.pdf 5.38MB表面界面/尖端材料的膜模拟_10343275.pdf 4.24MB表面界面/多孔硅与全硅基纳米薄膜发光理论及应用_11114760.pdf 4.84MB表面界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59392800 几种新型薄膜材料_10171270.pdf 4.17MB表面界面/吸附与凝聚固体的表面与孔_10112472.pdf 2.61MB表面界面/光学薄膜原理_10072378.pdf 5.94MB表面界面/中国科学院博士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囊泡体系中单重态氧的跨膜迁移和烯烃的光敏氧_10149623.pdf 1.91MB表面界面/中国科学院博士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光助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钛光功能薄膜的研_10149622.pdf 2.33MB表面界面/LB膜原理与应用_10307426.pdf 4.35MB脆性材料力学性能评价与设计_10191138.pdf 3.02MB纳米材料/纳米薄膜技术与应用_11179436.pdf 4.69MB纳米材料/纳米科技现在与未来_11113499.pdf 8.60MB纳米材料/纳米科学与技术_10935372.pdf 7.63MB纳米材料/纳米科学与技术_10341576.pdf 2.76MB纳米材料/纳米相和纳米结构材料——应用(Ⅱ)手册_11007136.pdf 24.09MB纳米材料/纳米相和纳米结构材料——应用(Ⅰ)手册_11007135.pdf 18.94MB纳米材料/纳米氧化钛光催化材料及应用_10977149.pdf 5.33MB纳米材料/纳米材料技术_11092594.pdf 12.24MB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学_10964968.pdf 5.93MB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和器件_11116322.pdf 10.59MB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化学_11297654.pdf 22.47MB纳米材料/纳米技术与纳米塑料_10875233.pdf 7.04MB纳米材料/纳微粉体制备与应用进展_10905518.pdf 8.17MB纳米材料/激光表面改性与纳米材料制备_11129341.pdf 4.64MB纳米材料/有序纳米结构薄膜材料_11566846.pdf 44.76MB纳米材料/扫描隧道显微技术及其应用_10179244.pdf 8.55MB纳米材料/扫描力显微术_10479202.pdf 4.56MB纳米材料/微纳米技术的潜在应用前景_11322346.pdf 16.52MB纳米材料/微纳米加工技术及其应用_11551212.pdf 36.60MB纳米材料/图解纳米技术_11183004.pdf 17.88MB纳米材料/原子结构理论_11570969.pdf 4.25MB纳米材料/原子和分子的观察与操纵_11105155.pdf 4.16MB纳米材料/中国中青年院士文集白春礼院士文集_10868322.pdf 3.70MB粉末烧结/高等学校教学用书粉末冶金模具设计_10286356.pdf 3.46MB粉末烧结/超细粉碎分级技术理论研究·工艺设计·生产应用_10109171.pdf 10.17MB粉末烧结/超硬材料科学与技术上卷_10191132.pdf 12.69MB粉末烧结/超微颗粒制备科学与技术_10149462.pdf 3.21MB粉末烧结/薄膜制品设计生产加工新工艺与应用新技术实务全书(第四卷)_11325292.pdf 10.41MB粉末烧结/薄膜制品设计生产加工新工艺与应用新技术实务全书(第二卷)_11325290.pdf 12.17MB粉末烧结/薄膜制品设计生产加工新工艺与应用新技术实务全书(第三卷)_11325291.pdf 9.43MB粉末烧结/薄膜制品设计生产加工新工艺与应用新技术实务全书(第一卷)_11325289.pdf 23.67MB粉末烧结/粉末注射成形_11128495_1-278.pdf 8.44MB粉末烧结/粉末注射成形_11128495.pdf 6.95MB粉末烧结/粉末冶金结构材料学_11128504.pdf 8.98MB粉末烧结/粉末冶金电炉及设计_10694977.pdf 4.04MB粉末烧结/粉末冶金模具设计手册(第2版)_10977082.pdf 8.79MB粉末烧结/粉末冶金模具模架实用手册_10286495.pdf 6.83MB粉末烧结/粉末冶金标准手册(上册)产品标准_11127198.pdf 9.08MB粉末烧结/粉末冶金标准手册下册检验标准_11186486.pdf 7.87MB粉末烧结/粉末冶金材料及其制品生产新技术新工艺及质量检验新标准实用手册.pdf 25.23MB粉末烧结/粉末冶金基础理论与新技术_11128503.pdf 2.90MB粉末烧结/粉末冶金基础教程基本原理与应用_11700282.pdf 32.84MB粉末烧结/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技术原理及应用_11094178.pdf 4.13MB粉末烧结/硬质材料工具技术进展_10131433.pdf 15.18MB粉末烧结/硬质合金的使用_10129235.pdf 5.69MB粉末烧结/液相烧结粉末冶金材料_10949636.pdf 9.58MB粉末烧结/合金热力学理论及其应用_10192170.pdf 2.38MB等离子体在材料中的应用_11356229.pdf 13.42MB等离体中的输运过程(第二卷)新经典输运理论_10072426.pdf 5.26MB稀土/钢的稀土化学热处理_10189900.pdf 3.33MB稀土/稀土金属文集(性能与应用)_10525253.pdf 6.08MB稀土/稀土的溶剂萃取_10525750.pdf 3.40MB稀土/稀土技术及其应用_10539648.pdf 7.61MB稀土/稀土在铝合金中的行为_10130283.pdf 4.23MB稀土/稀土在催化中的应用_10073042.pdf 4.17MB稀土/稀土固体材料学_10148969.pdf 4.41MB稀土/稀土发光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应用_11766324.pdf 8.72MB稀土/稀土化学论文集_10073041.pdf 2.86MB稀土/稀土化学_10073036.pdf 3.71MB稀土/稀土冶金学_11020723.pdf 3.32MB稀土/稀土光谱理论_10073043.pdf 2.29MB稀土/稀土元素ICP——AES光谱图说明_10962064.pdf 1.47MB稀土/神奇之土——稀土科学基础研究_10072935.pdf 2.07MB稀土/新型材料及表面技术第一分册:新型轻金属材料、稀土元素在材料中应用_10947515.pdf 24.37MB稀土/基础稀土化学_10962063.pdf 3.93MB稀土/国外稀土文选_11004272.pdf 2.44MB稀土/国外稀土文选(二)_11003901.pdf 2.80MB稀土/国外稀土文选(一)_11003903.pdf 2.94MB稀土/含稀土的铸铁(英文)_11056618.pdf 5.11MB稀土/变价稀土元素化学与物理_11497346.pdf 3.25MB稀土/内蒙古卷包头钢铁稀土公司_10795958.pdf 2.88MB稀土/中国稀土理论与应用研究_10073045.pdf 6.59MB磁性材料/高等学校教材电磁干扰与兼容_10791895.pdf 20.00KB磁性材料/高等学校教材电磁场与微波技术_10740500.pdf 1.36MB磁性材料/高Tc氧化物超导体系的相关系和晶体结构_10198925.pdf 3.21MB磁性材料/非晶态磁性物理与材料_10738833.pdf 3.97MB磁性材料/铁磁性理论导论_10975532.pdf 7.40MB磁性材料/铁磁性物理_10977162.pdf 100.58MB磁性材料/铁磁性材料早期损伤无损检测新技术_11700995.pdf 35.98MB磁性材料/铁磁学(中册)_10072360.pdf 6.54MB磁性材料/铁磁学(下册)_10072361.pdf 3.89MB磁性材料/铁磁学(上册)_10072359.pdf 4.13MB磁性材料/铁磁学_10072358.pdf 6.25MB磁性材料/铁氧体物理学(修订本)_10529922.pdf 7.96MB磁性材料/金属软磁材料及其应用_10185024.pdf 5.33MB磁性材料/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_10921192.pdf 1.90MB磁性材料/金属电子论和游移电子磁性理论译文集_10537670.pdf 4.86MB磁性材料/超强永磁体-稀土铁系永磁材料.pdf 43.35MB磁性材料/超导磁体_10179708.pdf 7.58MB磁性材料/第九届全国磁学磁性材料会议论文集(一)_10129634.pdf 6.87MB磁性材料/稀土永磁材料及其应用_10129048.pdf 9.57MB磁性材料/稀土永磁材料及其应用_1012904.pdf 6.30MB磁性材料/稀土永磁材料制备技术_11808113.pdf 8.84MB磁性材料/稀土永磁文选(译文集)_11003813.pdf 1.59MB磁性材料/稀土永磁合金高温相变及其应用_11375907.pdf 17.14MB磁性材料/神奇的驻极体_11131817.pdf 4.55MB磁性材料/磁路设计原理_10185019.pdf 6.44MB磁性材料/磁路与磁场_10074965.pdf 2.37MB磁性材料/磁滞数学模型及考虑磁滞时磁场数值计算_11363016.pdf 2.24MB磁性材料/磁性薄膜与磁性粉体_10952549.pdf 4.84MB磁性材料/磁性液体理论及应用_11118918.pdf 13.99MB磁性材料/磁性测量_11004056.pdf 2.94MB磁性材料/磁性流体密封原理与设计_10346140.pdf 2.32MB磁性材料/磁性材料基础_10198952.pdf 9.27MB磁性材料/磁性材料及其应用_10153010.pdf 5.28MB磁性材料/磁性材料关键工艺技术分析研究_11086217.pdf 4.25MB磁性材料/磁性材料_10443335.pdf 11.32MB磁性材料/磁性元器件分册_10843740.pdf 9.27MB磁性材料/磁力应用工程——用途广泛富有强大生命力的技术领域_10198916.pdf 5.53MB磁性材料/磁光材料和磁光器件_10188473.pdf 3.20MB磁性材料/电磁干扰测量与控制1000问_11179465.pdf 402.80KB磁性材料/电磁场的数值方法_10952582.pdf 3.62MB磁性材料/电磁场的工程数学_10831323.pdf 1.50MB磁性材料/电子工业工人技术等级培训教材(磁性材料专业教材)微波铁氧体材料与器件_10185021.pdf 2.27MB磁性材料/现代磁性材料原理和应用_10959623.pdf 10.41MB磁性材料/永磁材料及其应用_10261203.pdf 3.98MB磁性材料/永磁机构与真空断路器_11060979.pdf 3.00MB磁性材料/永磁机构_10307757.pdf 4.77MB磁性材料/材料磁性的冲击法和电桥法测量_10186676.pdf 12.98MB磁性材料/有限元法在电磁计算中的应用_10198924.pdf 4.36MB磁性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第一分册:智能(机敏)材料、梯度材料、储氢材料_10947508.pdf 16.43MB磁性材料/新功能磁性材料及其应用_10095385.pdf 2.68MB磁性材料/常用钢材磁特性曲线速查手册.pdf 8.51MB磁性材料/工程电磁问题详解_10188476.pdf 3.14MB磁性材料/实用磁路设计_10198911.pdf 2.08MB磁性材料/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开环磁流体发电_10199818.pdf 6.90MB磁性材料/分子基磁性材料研究_11789852.pdf 8.03MB磁性材料/全国纳米磁性材料和物理学术讨论会会议文集_11086216.pdf 3.86MB磁性材料/全国第五届全国钕铁硼会议论文集_11086213.pdf 4.82MB磁性材料/三维涡流场的有限元分析_10474786.pdf 2.90MB磁性材料/R3(Fe,Mo)29金属间化合物的成相、结构和内禀磁性_10977141.pdf 2.29MB 磁性材料/Nd-Fe-B永磁体技术(下册)_11086555.pdf 6.53MB磁性材料/Nd-Fe-B永磁体技术(上册)_11086554.pdf 12.97MB磁性材料/Fundamentals of Magnetism.pdf 13.69MB磁性材料/20世纪中国的磁学和磁性材料纪念册_10987129.pdf 4.90MB磁性材料/2002年《磁学与磁性材料》文集(1)_11086549.pdf 4.20MB研究金属和整理实验数据的方法_10128571.pdf 6.25MB相变理论/钢中微量元素的偏析与晶界脆化_10130498.pdf 5.75MB相变理论/金属固态相变教程_11151119.pdf 20.73MB相变理论/贝氏体相变_10192184.pdf 30.89MB相变理论/贝氏体的转变机制和高强度贝氏体钢设计_10194255.pdf 8.39MB相变理论/相图原理与冶金相图_11057562.pdf 3.25MB相变理论/相图与相变_10346535.pdf 10.26MB相变理论/相变和临界现象_10288517.pdf 3.80MB相变理论/材料组织结构转变原理_11751277.pdf 27.09MB相变理论/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重点教材合金相与相变(第二版)_11273747.pdf 13.97MB相变理论/多体系相图_11239531.pdf 3.34MB相变理论/合金相理论与非晶态合金材料:张邦维论文集_10953094.pdf 7.78MB相变理论/二元合金状态图集_11407937.pdf 3.27MB相变理论/三元合金相图_11085219.pdf 4.60MB电池电源/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_11027984.pdf 3.83MB电池电源/锂离子电池_11060984.pdf 5.61MB电池电源/锂离子二次电池_10942809.pdf 2.94MB电池电源/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研究开发与应用_10666408.pdf 9.28MB电池电源/燃料电池:原理·技术·应用_11118954.pdf 8.88MB电池电源/燃料电池及其应用_11454618.pdf 63.77MB电池电源/新材料与新能源_10682193.pdf 8.27MB电池电源/废电池与材料的回收利用_11281275.pdf 8.22MB电池电源/图说燃料电池原理与应用_11029576.pdf 20.19MB电池电源/含能材料损伤理论及应用_11636523.pdf 22.54MB电池电源/分子材料·分子材料:光电功能化合物_10926671.pdf 7.09MB电池电源/免维护蓄电池(第2版)_11132264.pdf 8.30MB电池电源/储氢材料及其载能系统_11239528.pdf 3.67MB电池电源/二次电池的原理与制造技术_11778078.pdf 6.86MB电工材料/绝缘材料的结构分析_10832438.pdf 4.13MB电工材料/绝缘材料工艺原理_10952560.pdf 8.09MB电工材料/绝缘子_10442359.pdf 6.24MB电工材料/绝缘与润滑材料化学_11375920.pdf 4.27MB电工材料/电路分析基础与模拟电子技术_10057302.pdf 4.77MB电工材料/电绝缘诊断技术_10901005.pdf 3.24MB电工材料/电气设备绝缘试验_10095896.pdf 2.74MB电工材料/电气绝缘材料科学与工程_10095380.pdf 14.40MB电工材料/电气材料的物理基础电气材料物性工学_10450405.pdf 3.41MB电工材料/电工电子学(第2版)_11522454.pdf 7.80MB电工材料/电工学(第6版)(下册)电子技术_11522456.pdf 14.33MB电工材料/电工学(第6版)(上册)电工技术_11522455.pdf 9.63MB电子材料导论_10895390.pdf 9.18MB电子材料/高等院校试用教材电工电子材料物性理论_10198913.pdf 3.64MB电子材料/高温超导体的光电子谱研究_11132260.pdf 8.09MB电子材料/铁电体及有关材料的原理和应用.pdf 14.50MB电子材料/铁电与压电材料_10179443.pdf 7.13MB电子材料/超导电性——第二类超导体和弱连接超导体_10072404.pdf 4.65MB电子材料/超导材料冶金学_10741594.pdf 6.66MB电子材料/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衬底材料性能及加工测试技术工程_11110092.pdf 12.50MB电子材料/蓄光型发光材料及其制品_10942811.pdf 3.40MB电子材料/第四次浪潮——纳米冲南击波_10994808.pdf 3.61MB电子材料/神奇的超导体_10098899.pdf 1.53MB电子材料/碳化硅宽带隙半导体技术_10171641.pdf 7.03MB电子材料/电致发光_10072350.pdf 3.76MB电子材料/电离气体发光动力学_10072351.pdf 4.41MB电子材料/电沉积多功能复合材料的理论与实践_11049383.pdf 3.68MB电子材料/电子陶瓷材料物理_11033324.pdf 4.47MB电子材料/电子陶瓷材料物化基础_10149422.pdf 5.55MB电子材料/电子陶瓷材料_11491216.pdf 21.35MB电子材料/电子陶瓷材料_10946382.pdf 6.98MB电子材料/电子陶瓷材料·性能·应用_10831543.pdf 7.99MB电子材料/电介质物理导论_10072320.pdf 5.55MB电子材料/电介质材料及其介电性能_10149386.pdf 2.41MB电子材料/现代半导体物理_10306697.pdf 3.86MB电子材料/现代半导体器件物理_10653531.pdf 8.71MB电子材料/氧化锌压敏瓷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_10833911.pdf 2.78MB电子材料/无机电介质_10868190.pdf 5.06MB电子材料/新编电气与电子信息类本科规划教材电工电子学_11467003.pdf 17.61MB 电子材料/新型半导体器件及其应用实例_11032657.pdf 6.75MB电子材料/新型光催化材料纳米二氧化钛_11726295.pdf 2.72MB电子材料/快离子导体物理_10812618.pdf 4.18MB电子材料/微特电机常用金属磁性弹性材料手册(内部资料注意保存)_10736804.pdf 3.58MB电子材料/工程电介质的最新进展_10868176.pdf 2.89MB电子材料/实用场致发光学_10072348.pdf 5.36MB电子材料/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半导体激光器_10184250.pdf 12.80MB电子材料/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光全息存储_10205283.pdf 5.30MB电子材料/压电材料及其结构的断裂力学_11092108.pdf 4.14MB电子材料/半导体输运的平衡方程方法_10393500.pdf 7.96MB电子材料/半导体缺陷电子学_10099065.pdf 17.10MB电子材料/半导体纳米晶体的光学性质_11238079.pdf 5.51MB电子材料/半导体物理学(第6版)_11125806.pdf 7.76MB电子材料/半导体物理基础(供非半导体专业使用)_10868186.pdf 4.56MB电子材料/半导体物理基础_10072289.pdf 4.77MB电子材料/半导体材料的辐射效应_10187548.pdf 4.15MB电子材料/半导体工程学_10357171.pdf 2.17MB电子材料/半导体器件电子学(英文版)_10884820.pdf 19.03MB电子材料/半导体器件——电力、敏感、光子、微波器件_10830898.pdf 8.94MB电子材料/半导体光电子技术_11118036.pdf 6.48MB电子材料/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与器件_10443345.pdf 7.28MB电子材料/光电子物理基础_10443365.pdf 4.39MB电子材料/光电子学_10495048.pdf 4.02MB电子材料/光电功能超薄膜_10350515.pdf 9.18MB电子材料/光化学基本原理与光子学材料科学.pdf 11.00MB电子材料/人造石英晶体技术_11126988.pdf 5.14MB电化学/锌锰合金电沉积和电极溶液界面作用模型_11188775.pdf 4.63MB电化学/金属腐蚀理论及应用_10343084.pdf 9.22MB电化学/金属腐蚀学原理_10201843.pdf 10.28MB电化学/金属电化学保护.pdf 4.14MB电化学/腐蚀破坏事故100例_10346188.pdf 3.79MB电化学/腐蚀和腐蚀控制原理_11808118.pdf 10.37MB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全书腐蚀总论——材料的腐蚀及其控制方法_10198494.pdf 5.21MB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全书现代物理研究方法及其在腐蚀科学中的应用_10201838.pdf 6.25MB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全书应力作用下的金属腐蚀——应力腐蚀·氢致开裂·腐蚀疲劳·摩耗_10198496.pdf 6.23MB电化学/电极过程动力学导论第二版_10100345.pdf 17.01MB电化学/电化学基础_11310358.pdf 6.63MB电化学/电化学原理(修订版)_10192784.pdf 6.43MB电化学/现代表面工程设计手册_10326202.pdf 36.92MB电化学/现代材料表面技术科学_11192700.pdf 21.87MB电化学/涂装金属的腐蚀_11180141.pdf 5.61MB电化学/材料腐蚀学原理_11068155.pdf 20.27MB电化学/材料腐蚀与防护_10350841.pdf 5.56MB电化学/合金相电化学_10247887.pdf 8.47MB电化学/半导体与金属氧化膜的电化学_10531588.pdf 6.63MB电化学/北京大学试用教材电化学基础_10073968.pdf 4.08MB电力电子技术_10307833.pdf 12.36MB欧美工业设计五大材料顶尖创意金属_11395272.pdf 65.07MB极性介质及其应用_10072314.pdf 6.61MB来自微观世界的新概念:单分子科学与技术_10350369.pdf 3.80MB材料表征/高等学校教材金属X射线衍射学(修订本)_10192607.pdf 3.45MB材料表征/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现代仪器分析(第二版)_11736099.pdf 6.02MB材料表征/钢的电子显微金相学_11691102.pdf 31.98MB材料表征/金属的结构分析_10346276.pdf 5.42MB材料表征/金属材料化学分析300问_11179401.pdf 6.96MB材料表征/金属中气体元素的测定_10128546.pdf 13.70MB材料表征/红外光谱基础与应用Infrared_Spectroscopy_-_Fundamentals_and_Applications.pdf 2.54MB材料表征/研究生教材材料电子显微_10202410.pdf 5.98MB材料表征/电子衍衬分析原理与图谱_10445738.pdf 84.43MB材料表征/物相分析_10946661.pdf 8.38MB材料表征/材料评价的分析电子显微方法_10883600.pdf 11.95MB材料表征/材料的概率疲劳操作特性及现代结构分析原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_10201498.pdf 4.24MB材料表征/材料现代分析方法_10443566.pdf 30.06MB材料表征/材料物理性能检验_11616318.pdf 7.50MB材料表征/材料分析方法_11696694.pdf 32.71MB材料表征/材料中残余应力的X射线衍射分析和作用_10191110.pdf 4.23MB材料表征/晶体结构测定.pdf 15.63MB材料表征/晶体材料织构定量分析_10952131.pdf 3.58MB材料表征/晶体学导论_11028665.pdf 6.61MB材料表征/多晶二维X射线衍射.pdf 5.06MB材料表征/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名牌课程建设教材仪器分析(第2版)_11539372.pdf 6.30MB材料表征/光学显微分析_10190535.pdf 7.08MB材料表征/体视学组织定量分析的原理和应用_10346131.pdf 6.80MB材料表征/X射线衍射技术.pdf 3.03MB材料表征/X光衍射技术基础第二版_10946303.pdf 6.78MB材料科学导论——融贯的论述_10842330.pdf 27.84MB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前沿_11189360.pdf 21.37MB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计算机技术.pdf 4.20MB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专业英语.pdf 7.28MB材料的宏微观力学与强韧化设计_11137091.pdf 6.30MB材料物理学概论_10469534.pdf 6.40MB材料和结构的不稳定性_10942926.pdf 4.01MB材料中的氦及氚渗透_11111483.pdf 3.06MB无机材料/非金属材料手册_11752347.pdf 7.32MB无机材料/陶瓷材料断裂力学·陶瓷材料断裂力学=Fracture mechanics o_10919968.pdf 4.36MB无机材料/铁电物理学导论_10529059.pdf 4.18MB无机材料/铁电与压电材料_10179443.pdf 6.94MB无机材料/聚合物_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理论与实践_10896828.pdf 6.39MB无机材料/耐火材料显微结构文集_10653630.pdf 46.03MB无机材料/耐火材料显微结构_11072310.pdf 30.32MB无机材料/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显微图象_10105422.pdf 46.99MB无机材料/现代无机材料组成与结构表征_11783480.pdf 36.11MB无机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显微结构图册_10131243.pdf 70.06MB无机材料/无机材料物理化学_10946650.pdf 7.99MB方法论/黄昆:声子物理第一人_11118053.pdf 6.68MB方法论/材料能量学·材料能量学:能量的关系、计算和应用_10663694.pdf 13.54MB方法论/材料科学探索.pdf 10.38MB方法论/材料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_10933886.pdf 5.90MB方法论/材料学的方法论_10131790.pdf 10.26MB方法论/材料合成与制备方法_11107512.pdf 6.98MB方法论/材料创造发明学_10149383.pdf 2.19MB方法论/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材料学方法论的应用——拾贝与贝_10134343.pdf 6.12MB方法论/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材料学方法论的应用——拾贝与贝雕_10191133.pdf 4.27MB改性/辐射固化材料及其应用_11146846.pdf 10.71MB改性/辐射固体物理学导论_11550089.pdf 11.42MB。

疲劳与断裂力学 第8章 疲劳裂纹扩展

疲劳与断裂力学    第8章 疲劳裂纹扩展

da + a 2 da + a L da )/ =( (a ) a 1 (a ) a 2 (a ) a0
a1
a (a) =1
0
a L da
此即Miner理论。若不计加载次序影响,Miner理论也可 用于裂纹扩展阶段。 若a0=0.5, aL=30mm, 每年载荷谱如表。 先 算 各 Si 下 的 裂 纹 扩 展 寿 命 Ni , 再 算 ni/Ni。
应力强度因子:
中心裂纹宽板 f=1; 单边裂纹宽板 f=1.12
K f a
临界裂纹尺寸aC:有线弹性断裂判据:
K max f max aC K C
疲劳裂纹扩展公式: 得到裂纹扩展方程:

aC
1

(
KC f max
)2
da (K , R) ( f , , a, R,) dN
max
2、检查期间的循环次数: N=0.1×3600×1000=3.6×105 次
3、尺寸ai的裂纹, 在下一检查期内不应扩展至ac。 本题 m=4, 由裂纹扩展方程有:
NC
1
m
C ( f ) (0.5m - 1) a
[
1
0.5 m -1 0
a
1
0 .5 m -1 C
]
注意 =max-min=180Mpa,
Si(MPa) ni(103) Ni(103) ni/Ni
150 200 250 300 30 20 10 5 426.6 180.0 92.1 53.3 0.0703 0.1111 0.1086 0.0938
设寿命为年,则有: n/N=1, =1/n/N=2.6年
例2 中心裂纹宽板,作用应力max=200MPa, min=20MPa。Kc=104MPa, 工作频率0.1Hz。 为保证安全,每1000小时进行一次无损检验。 试确定检查时所能允许的最大裂纹尺寸ai。 [ da/dN=4×10-14(K)4 m/c] 解:1、计算临界裂纹尺寸ac: 对于中心裂纹宽板 f=1.0, 有: 1 Kc 2 ( ) =0.086 m ac=

断口学

断口学

断口学内容简介内容简介作为失效学体系的理论论著之一,本书是作者集30多年来在断口学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撰写而成的一本专著。

作者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断口学研究的意义、方法和内容。

本书简要介绍了断口学的理论基础——断裂力学基础和断裂物理基础,详细说明了断口分析所用的技术和分析思路,从断裂机理、断口特征、断口诊断和断口定量分析等方面着重介绍了韧性断裂形成的断口、脆性断裂形成的断口(包括环境促使脆性断裂形成的断口)和疲劳断裂形成的断口等三大类断口,同时还列举了一些实际例子来说明断口学在断裂失效分析中的应用。

本书是近20年来断口学领域的第一本专著,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从原因诊断到机理研究,阐述了断口学的形成和发展。

书中加入了一些作者的研究成果,如以断裂事故宏微观断口的定性和定量诊断判据为依据的断口分析诊断技术、金属疲劳断口宏微观断口物理数学模型和定量反推分析、冷脆断裂机理和韧脆转移的工程应用等。

另外,书中附有大量的断口图片,形象地说明断口的特征,便于读者对断口的理解。

本书对工程金属材料、机械、失效分析预测预防等领域的科技人员有较高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目录第一章绪论1.1 断口分析的重要性1.2 历史、现状和展望1.3 断口的分类参考文献第二章断裂力学基础2.1 断裂力学的起源和发展2.2 断裂力学准则判据及相互之间的关系2.3 材料的断裂韧度参考文献第三章断裂物理基础3.1 断裂宏观理论3.2 断裂微观理论参考文献第四章断口分析的技术断口分析断口分析是研究金属断裂面的学科,是断裂学科的组成部分。

金属破断后获得的一对相互匹配的断裂表面及其外观形貌,称断口。

简介断口总是发生在金属组织中最薄弱的地方,记录着有关断裂全过程断口分析(一)的许多珍贵资料,所以在研究断裂时,对断口的观察和研究一直受到重视。

通过断口的形态分析去研究一些断裂的基本问题:如断裂起因、断裂性质、断裂方式、断裂机制、断裂韧性、断裂过程的应力状态以及裂纹扩展速率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面体
八面体
十二面体
十四面体
十八面体
二十六面体
17
4、腐蚀坑分析技术 就是利用腐蚀坑溶解体积的几何参数与晶面指数之间的 关系,来分析研究晶体取向的一种简单测试技术 具体应用:◆解理面的确定 ◆应力腐蚀断裂开裂面的确定 ◆解理断裂中裂纹扩展方向 ◆疲劳断裂中疲劳裂纹扩展方向 局限性:适用于结晶学断裂,而非结晶学断裂(塑性变形较 大的断裂),不能应用腐蚀坑技术来分析研究其位 向关系
锻造温度过高
锻造温度过低
33
预防措施
◆采用高效润滑剂,以减少工件与工具间的接触摩擦 ◆采用凹型模:锻造时由于模壁对工件的横向压缩,使周 向拉应力减少 ◆采用软垫 ◆采用包套或活动套环
34
§2
实际构件的失效分析
一、引言 失效:材料或机械构件由于尺寸、形状或材料的组织与性 能发生变化而引起机械构件不能完成指定的功能。 也有人叫事故或故障。 判断失效的条件: 完全不能工作 虽能工作,但不能完成指定的任务 当发现有严重损伤,不能再继续安全使用,应及时拆 下调换或修补
32
三、锻造时的断裂
锻造时表面裂纹
1、锻造温度过高时,由于晶间结合力大大减弱,常出现晶间断裂,且裂 纹方向与周向拉应力垂直 2、锻造温度过低时,晶间强度常高于晶内强度,便出现穿晶断裂。由剪 应力引起,其裂纹方向与最大主应力呈45°角 3、自由镦粗塑性较低的金属饼材时,由于锤头端面对镦粗件表面摩擦力 的影响,形成单鼓形,使其侧面周向承受拉应力而产生裂纹
预防措施:
增加L/h值,即道次压下量。随L/h增加,变形逐渐向内部深入,当达到 一定值后,轧件中间部位便由原来的纵向拉应力变为压应力
30
二、挤压(拉拔)时的断裂 挤压表面裂纹
由于挤压筒和模壁摩擦力的阻碍作用,使边部金属流动滞后中心部金 属,造成了边部受拉,中心受压的附加应力分布。摩擦阻力越大,此 种现象就越严重,当摩擦力很大时,就会造成金属挤压制品的表面裂 纹,严重时会出现竹节状或棘棒状。 拉拔与挤压类似,但基本应力为拉应力,这就加剧了边部裂纹。
27
一、轧制时的断裂
板材端部呈圆形 轧件通过辊缝时,沿宽向各点均有横向流动的趋势, 由于受到摩擦阻力的影响,中心部分宽展远小于边 部,此时中心部分厚度的减少将转化为长度的增加 而边部厚度的减少则有部分转化为宽展,所以板材 端部呈圆形。
28
边裂:
◆ 由于轧件为一整体,边部受附加拉应力作用,产生边部周期性裂纹 ◆轧辊控制不当(凸辊型) ◆坯料形状不良(凸形横截面) 劈裂:板材两侧强烈的附加拉应力所引起 防止措施:◆适宜的良好辊型和坯料尺寸形状 ◆合理的轧制工艺规程(控制压下量、润滑、调整张力) ◆包覆侧边
18
解理台阶的蚀坑
河流花样的蚀坑
19
二、断口的定量分析技术
1、定量分析内容 断口电子图象中特征花样的定量分析 如:韧窝大小、解理程度、第二相分布等 断口形貌参数与断裂力学参量之间关系的定量分析 如:疲劳辉纹间距与△K之间的关系
20
2、定量分析方法 点截法(网格法)
特征形貌的定量测量值n% = 断口形貌特征点数÷总的点数
{100}、{110} 、{111} {112}等
各向异性:腐蚀溶解是各向同性,则其腐蚀溶解体积将呈一个圆锥体
若腐蚀溶解是各向异性,则其腐蚀溶解体积将呈一个角锥 体(多面体)
3、几何形状 依赖于材料的晶体结构,即晶体结构不同,腐蚀坑的几 何形状也不相同
16
如:立方晶系的金属或合金,优先被腐蚀溶解的晶面通常是100、110、111等, 腐蚀坑实质上就是由这些低指数晶面所围成的多面体, 若腐蚀坑都是由{100}晶面所围成,则这个多面体为正六面体 若腐蚀坑都是由{111}晶面所围成,则这个多面体为正八面体 若腐蚀坑都是由{110}晶面所围成,则这个多面体为十二面体 有时出现不同晶面为界面的多面体,如100+110、100+111、100+110+111, 则腐蚀坑的几何形状各异
8
2、疲劳断口:裂源位于平滑区 疲劳前沿线曲率半径最小处
3、环境断裂:裂源位于氧化或腐蚀最严重的表面或次表面
9
显微裂纹局部扩展方向的判别 1、韧窝裂纹 撕裂韧窝的抛物线方向 2、解理裂纹 河流花样的合并方向 扇形花样的发散方向 台阶高度增加方向
10
11
3、疲劳裂纹 与疲劳辉纹相垂直的方向 轮胎压痕间距增大的方向
对断口形貌有一全面了解,用于分析断裂原因, 但不能判明断口的精细结构 可确定裂纹起点及扩展途径,为微观分析确定最 重要途径 除上述功能外,利用其焦深浅和易调动焦距可测 定凹凸高度差,疲劳条纹间距,裂纹形态,但对 断口形貌难作详细观察。分辨率>0.2μ
透射电子显微镜
1千-几十万 焦深大,能观察其一次复型或二次复型凹凸不平 的表面,分辨率高,成象质量好,不必破坏断口。 但不能在低倍下作扫描观察 5-20万 可直接扫描断口,也可以用复型法观察,放大倍 数可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变化,高低倍比较具有方 便、直接快速的优点。但分辨率不如TEM,样 品尺寸受限制,有时要破坏
2
2、分叉法 一般情况下,裂纹分叉的方向为裂纹扩展方向, 其反方向指向裂纹源O点处。即分叉裂纹为二次裂 纹(B、C、D),汇合裂纹为主裂纹A。
3
3、变形法 根据变形量的大小来判别。变形量大的部位为主 裂纹A,其它部位为二次裂纹,裂源在主裂纹所 形成的断口上。
4
4、氧化法 根据材料在环境介质中发生氧化或腐蚀的现象 确定。氧化或腐蚀严重的部位是主裂纹部位, 较轻的部位是二次裂纹部位,裂源在主裂纹的 表面处。
第七章 断口分析技术
§1 断口试样的选取 §2 断口的一般分析技术 §3 断口的特殊分析技术
1
§1
断口试样的选取
一、主裂纹与二次裂纹的判别 1、T型法 若一个构件上产生两条裂纹或几个碎片合拢起来,其 裂纹构成“T”型,通常情况下,横穿裂纹A为首先开裂 的,这时可以认为A裂纹阻碍了裂纹B的扩展,A为主 裂纹,B为二次裂纹,裂源位置可能O在O’或处
14
扫描电子显微镜
§3
断口特殊分析技术
一、断口的腐蚀坑分析技术 1、腐蚀坑的类型 位错腐蚀坑 位向腐蚀坑
锗中形成小角度晶界的位错腐蚀坑
电子束熔炼钨的解理面腐蚀坑
15
2、产生原因 晶体材料在一定的腐蚀介质中腐蚀溶解具有选择性和 各向异性 选择性: 一般情况下,均选择在晶体材料的低指数平面,如立方系的
线截法
特征平均尺寸(面积、体积、大小) = 直线总长度÷直线所截取特征花样的总个数
点截法
线截法
21
3、疲劳断口的定量分析 疲劳辉纹间距S与应力强度因子变化△K及 疲劳裂纹扩 展速率da/dN的关系
S = C(△K )n da/dN = A (△K )n S ~ △K ~ da/dN22Fra bibliotek 其它分析方法
12
§2 断口的一般分析技术
一、宏观断口分析技术 指用肉眼、放大镜、体视显微镜等来观察分析断 口的宏观形貌特征的一种方法。 二、微观断口分析技术 扫描电子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 透射电子显微镜
13
断口分析的主要技术手段
分析手段 肉眼检查 放大镜 体视显微镜 金相显微镜 放大倍数 功 能
1-10 1-100 50-500
37
失效分析报告的内容
① 失效构件的描述 ② 失效时的服役条件 ③ 失效前的历史 ④ 构件制造及处理过程 ⑤ 构件材质及冶金质量的评定 ⑥ 各种物理、化学、力学试验 ⑦ 失效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⑧ 预防措施及改进意见
要求:简洁、清晰、合乎逻辑
38
三、失效的主要原因
设计不当 加工不当 环境介质的影响 材质缺陷或选材不当 其它:包括操作、装配、运输、使用等
39
四、失效分析实例
自学教材的第十章
40
典型断口形貌特征总结
宏观断口形貌特征 微观断口形貌特征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二次曲线解理阶
铸态铌
再结晶态钼
59
谢谢大家!
60
断口浮突测量技术:解理台阶的高度 滑移台阶的高度 断口的分形(fractal)分析技术
23
24
第八章
断裂失效分析
§1 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的断裂 §2 实际构件的失效分析
25
§1 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的断裂 加工过程中材料开裂的现象
26
断裂形式: 按金属制品裂纹产生的部位:表面开裂 内部开裂 按塑性加工方式:轧制开裂 挤压(拉拔)开裂 锻造开裂 断裂原因: ◆塑性变形不均匀 ◆铸锭质量差,如铸造时产生的疏松、偏析等 ◆加工工艺不合理,如温度过高造成过热、过烧
预防措施:加强润滑、降低摩擦阻力
改进工艺方法:反向挤压,反张力拉伸
31
挤压内部裂纹 挤压比较小时,由于产生表面变形会使压缩变形深入 不到轴心层,结果导致中心层产生附加拉应力,此拉 应力与纵向基本应力相迭加,使轴心层工作应力大于 材料的断裂应力,产生内裂。 预防措施:增大挤压比 拉拔时增大变形程度,减小模孔锥角
5
5、贝纹线法: 适用于疲劳断裂
一般来说,脆断用T型法、分叉法来判别主裂纹 韧断用变形法来判别主裂纹 环境断裂用氧化法来判别主裂纹 疲劳断裂用贝纹线法来判别主裂纹
6
7
二、裂纹源及裂纹扩展方向的判别 裂源位置的判别 裂源位置:材料表面 材料次表面 材料内部:夹渣、气孔等地 应力集中处:尖角、油孔、凹槽及划痕等 裂源的判别方法: 利用断口宏观形貌特征来判别 1、断口三要素: 纤维区中心 放射线或人字纹收敛处 无剪切唇处
29
轧制时内部裂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