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语言活动中实习生提问存在的问题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语言活动中实习生提问存在的问题分析

语言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习得实践教学能力

的重要途径。在语言活动中教师的提问作为引领幼儿学习、思考的一种重要方法,贯穿幼儿园语言活动的始终,其教师提问的水平直接关系到语言活动的质量,所以教师的提问也是近些年幼儿园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梳理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相关研究,支娜[1]、王春燕[2]、孙倩[3]、刘晶[4]等研究普遍集中于探索幼儿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梳理语言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相关研究,毕月花[5]、冯淑霞[6]主要围绕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策略展开探讨。

本研究从教学实习工作的视角出发,观察了20名大四

实习生在幼儿园组织的语言活动,观察时限为6周,并对部分实习生做了必要的访谈、观察,访谈结束后,对所得数据资料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整理。为清晰地了解实习教师在语言活动中的提问,本文结合案例,从实习教师在幼儿园组织语言活动过程中的提问出发,深入分析了实习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

一、问题易偏离语言领域的教育要求

幼儿的语言学习表现在想说、敢说、喜欢说及丰富表达能力等方面[7],《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语言领域的教育要求也指出应发展幼儿的

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并借助文学作品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8]。教师组织语言活动理应首先关照语言发展的核心价值,提出的问题与提问的方式也应遵循语言教育的基本要求,应具有引导幼儿语言发展的明确价值导向。梳理研究数据资料,实习教师的提问表现出两方面的问题:第一,问题易偏离语言领域的基本要求,尤其难以关注到引导幼儿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第二,提问的语言组织不利于促进幼儿理解与表达能力的发展。例如小班诗歌《太阳和月亮》,师幼问答案

例节选如下:

师:这首儿歌叫什么呀?

幼:太阳和月亮。

师:我请晶晶说。

幼:太阳和月亮。

师:谁再来说说这首儿歌的题目是什么?请诺诺说。

幼:太阳和月亮。

师:太阳和月亮,太阳出来了,谁醒来了?

幼:小花、小鸟……

师:谁来告诉我小花醒来了是怎样的?请可维来说。

幼:做花开的动作。

师:哦,是这样子的啊(做花开的动作),那小鸟醒来了呢?(做小鸟飞的动作)那白天我们还可以干嘛?

幼:可以去玩。

幼:去公园玩……

就上述案例而言,其目标在于感受体验诗歌的语言美(出来了、醒来了、真热闹、睡着了、静悄悄),形象美(太阳、小鸟、小树、小朋友与月亮、小花、小草的生动形象美)与意境美(太阳出来与月亮出来所带来的大自然美妙变换的意境美),引发美感享受与发展审美心理。实习教师在未引导幼儿完整欣赏诗歌前,对每一个画面进行了较多的提问,这干扰了幼儿对诗歌的整体审美体验;同时其问题也未关注到语言之“美”与意境之“美”;至于相对重复的语言组织与带有催促情绪的表达方式,导致诗歌的意境美荡然无存。而教师“XXX出来了/醒来了/睡着了”等语言组织并未强调幼儿应学习的词汇,进而完成丰富幼儿表达能力的目标。

二、问题的结构化程度较高

提问的本质在于激发幼儿思考、引导幼儿主动学习,所以教师要关注问题的结构化程度,充分发挥提问的价值。调查显示,实习教师设计的问题结构化程度高,问题的“预设性”较强。从访谈得知,就实习教师自身而言,预设性问题越多、越严密,越有助于降低组织活动前的焦虑程度。而这看似有帮助的策略,不仅不能帮助实习教师有效地引导幼儿

习得听、说等能力,而且也忽视了幼儿作为独立、独特的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幼儿园语言活动易出现“预设性”之外的“生成性”,而作为教学经验积累尚少的实习教师,习惯性地将“自我”和“幼儿”限定于预设性的怪圈中,预设教学活动问题的顺序、问题的层次,甚至预设了幼儿对于问题的回答,这都是问题高度结构化的表现。而预设的问题极其高结构化,不仅忽视了幼儿发散思维的培养,也导致了实习教师组织语言活动的僵硬。例如小班谈话活动“我爸爸”,师幼问答节选如下:

师:你们猜这个是谁啊?

幼:爸爸。

师: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爸爸,对不对?今天呢,你们的爸爸和这个爸爸有什么不一样?说说你们的爸爸都有些什么本领啊?

幼:我爸爸最高……

师:我们已经学会举手回答问题了,对不对?好,请瑞瑞来说,你的爸爸是什么样的?

幼(瑞瑞):我的爸爸是Hello Kitty。

师:为什么你的爸爸是Hello Kitty啊?因为爸爸很可爱是吗?哦,爸爸是一个很可爱的人。好,琪琪你来说一说你的爸爸!

幼(琪琪):我的爸爸是赚钱的。

师:哦,爸爸赚钱很厉害,所以他觉得爸爸会赚钱。好,浩浩你说说你的爸爸是什么样子的?

幼(浩浩):我爸爸年轻就是一个解放军(做机枪扫射的动作并配枪响的声音)。

师:爸爸很勇敢,对不对?像解放军一样,好,还有呢?彪彪,你来说一下。

幼(彪彪):我爸爸是警察。

师:爸爸是警察,是吗?抓坏人对不对?

小班谈话活动的目标不仅指向于鼓励幼儿想说、敢说,也强调引导幼儿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感兴趣的事[9]。案例“我爸爸”亦应遵循此目标,幼儿各自的爸爸在职业、特长等方面各不相同,所以在介绍爸爸有什么本领时,幼儿的思维便显得异常活跃,幼儿已经表现出了想说与敢说,教师需要抓住机会引导幼儿会说。上述案例中,实习教师鼓励多数幼儿去介绍爸爸的本领是可取的,但是当瑞瑞回答“爸爸是Hello Kitty”时,实习教师同时问道:“为什么你的爸爸是Hello Kitty啊?因为爸爸很可爱是吗?”随后实习教师并没有让瑞瑞深入地回答“为什么爸爸叫Hello Kitty”,而是自己回答:“哦,爸爸是一个很可爱的人。”诸如此类的问题在针对其他幼儿回答的反馈中都有体现。这样自问问答,尽管遵循了预设问题,使活动结构严密、井然有序,达到了预定的答案,但却没有充分地尊重幼儿语言活动中的主动权,没有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