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一惯地表达爱的方式该觉醒了
中国人的双重性格含蓄内敛与开放热情

・118・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 J o u r n a l o f H a rb i n Vo c a t i o n a l & T e c h n i c a l C o l l e g e大家印象中的中国人一定是温和的,含蓄的,内敛的,勤俭的,勤劳的等等。
其中的含蓄内敛是大多数中国人性格的一大特色。
而随着近些年来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经济贸易的往来,使得中国人的性格也受到了影响,慢慢开始发生变化,变得热情开放了,不再像以前那样内敛保守。
本文通过对中国人含蓄内敛和开放热情两种性格的对比,找出了形成这两种性格的原因,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当今的中国人是含蓄内敛和开放热情双重性格的结合体,虽然由于环境所需社会所需我们需要开放热情地接受外来理念与文化,但我们仍需保留含蓄内敛的本质,这样才能将中国人的稳重的品质传承下去。
一、中国人的含蓄内敛含蓄,是指表达的委婉,耐人寻味,说话时不把情意全部表达出来。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内敛就是不善于表达自我感情,喜怒哀乐都善于隐忍。
这两者都是中国人普遍的特点,在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工作生活各方面都可以体现出来。
(一)表达上的含蓄内敛中国人由于最早之前的象形文字,一直习惯于形象思维和联想,为了使文章生动、形象,经常会使用华丽的词藻、大量的形容词副词和丰富的比喻,而且,在切入正题之前往往还要运用很多词句进行铺垫。
而对于西方人来讲,这种做法他们认为只会减弱信息传播的效果,而且往往被认为是空洞和夸大其词。
像中国一些经典的古诗律诗绝句,其中就会有很多通过描写意境的词句来表达诗人心情的句子,在从小就接受古诗词熏陶的中国人来看是较好理解的,但在西方人看来就是一头雾水,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了。
曾出任过中国驻卢森堡大使的卢秋田先生在卢森堡担任大使的时候正好国内送来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怕一些来欣赏电影的外宾看不懂,就先把故事梗概译成外文,预先发给他们看,放映前又请人做了介绍,电影结束后搞了一个招待会,问他们看懂没有,他们说,看懂了,但看得很累。
当代中国文学中的情欲与性别认同

当代中国文学中的情欲与性别认同当代中国文学作为一个多元化的文化现象,涵盖了各种各样的主题和议题。
其中,情欲和性别认同作为两个重要的话题,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文学中的热门讨论。
本文将以这两个主题为切入点,探讨当代中国文学中情欲和性别认同的表达方式和含义。
一、情欲的表达与挑战在当代中国文学中,情欲往往被视为一种禁忌的话题。
这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情欲的压抑和禁忌观念的影响。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多元化,当代中国作家开始勇敢地探索情欲的表达,挑战传统的禁忌观念。
情欲的表达在当代中国文学中常常通过描写身体的感受和欲望的冲动来实现。
作家们通过细腻的文字描写,将读者引入情欲的世界,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情欲的力量和复杂性。
同时,情欲的表达也常常与性别认同密切相关。
二、性别认同的多样性性别认同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个体对自己性别身份的认同和接受程度。
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男性和女性的角色分工明确,性别认同也往往是固定的。
然而,在当代中国文学中,性别认同的多样性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探讨。
作家们通过刻画不同性别的人物形象,展现了性别认同的多样性。
一些作品中,男性角色可能表现出女性化的特质,女性角色可能表现出男性化的特质。
这种对性别认同的挑战和突破,使得当代中国文学中的性别形象更加丰富和多元。
三、情欲与性别认同的交织在当代中国文学中,情欲和性别认同常常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和塑造。
情欲的表达往往与性别认同相关,而性别认同的多样性也会影响情欲的表达方式和主题。
一些作家通过描写情欲的故事,探讨性别认同的问题。
他们通过情欲的冲突和挣扎,展现了性别认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这些作品不仅仅是对情欲的描写,更是对性别认同的思考和探索。
四、当代中国文学中的情欲与性别认同的意义当代中国文学中的情欲与性别认同的表达方式和主题,不仅仅是对传统观念的挑战,更是对社会和文化变革的回应。
它们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中情欲和性别认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通过情欲和性别认同的探索,作家们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更加包容和多元的社会。
谈跨文化交际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谈跨文化交际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交流沟通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在社会越来越发展的今天,与人的交流与沟通成了我们处理事情中最基本的交流,尤其在国际社会交流、促进共同发展中,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如何在国际交流中,在跨文化交际中,在很大的文化背景差异下,正确地使用礼貌及礼仪成了我们最关注的问题。
中国历来有谦恭礼让的礼节,例如在别人夸奖自己时,中国人总是会贬低自己,总是会很谦虚地说,“我做的还不够好”;“我还有很多不足”,中国人总是会以这样谦虚的方式回复给予表扬夸奖自己的人;然而国外与我国不同,国外人很明确自己的价值,总会肯定别人,同时也肯定自己,国外人的回复会是“谢谢夸奖”、“谢谢”诸如此类的回答。
国外人很正视自己的价值,在这方面,外国人表现得比中国人自信,外国人不过分的谦虚,能及时地从别人的赞美中肯定自己。
在恭敬方面,我国具有五千年悠久的传统文化,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人与人之间的恭敬,尤其是晚辈对长辈的尊重更体现了这点,中国人在称谓方面总是将类别分得很细,例如从父母的亲戚方面来说,有舅舅、舅妈、阿姨、大伯、叔叔、姑妈、哥哥、弟弟、姐姐、妹妹等,如此细致的分类,也说明了中国人在交际方面对于长辈的尊重。
而外国人只有uncle 和aunt,如此之简便,这就是很大的差异。
在中国人与外国人的交流中会出现诸如下面的情况:打招呼的方式不同。
例如,在中国,两个陌生人从不认识到认识,再到成为很好的朋友,这段过程都是很矜持的,几乎不会有牵手、拥抱,但是在外国,他们只要喜欢某人,或者喜欢某物,就想要拥抱他们,在他们的观念里,他们觉得拥抱是最能表达他们内心真实的喜爱的方式,而中国的拥抱意义很多,但是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拥抱的。
下面举一个案例来分析一下:A是中国人,B是美国人,他们在路上认识,由陌生人变成了朋友,由于B刚来到中国不久,尤其是在汉语方面几乎一点都不懂,而A是一个大学生,正想着可以通过和外国人交流来提高自己的口语,于是两个人商量好定期地约地方见面,互相教对方语言,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对方的口语。
15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人格类型(20080420 青岛)

一,人格结构与人格类型
"大七"人格维度结构复杂 ,重合与交叉较 大七" 大七 多 1 每个维度反映的行为特点主要属于评价性 每个维度反映的行为特点主要属于评价性 的,而不是对现象的客观陈述 2 每一个人格维度或行为范畴中所涉及的行 有很明显的重合, 为有很明显的重合,每一个维度的意义相 对完整, 对完整,但并不全面
一,人格结构与人格类型
"大五"人格结构反映了行为或人格特征的 大五" 大五 五个相互独立的方面 1 每个维度反映的行为特点主要属于描述 每个维度反映的行为特点主要属于描述 性的, 性的,是对现象的客观陈述 2 每一个人格维度或行为范畴中所涉及的 行为很少重合,都是相互独立的, 行为很少重合,都是相互独立的,任何 一个维度都有着完整的意义 (同质性 维度) 维度)
特点:尽管包含了自我,他人,事物指向的特点, 特点:尽管包含了自我,他人,事物指向的特点, 但总体而言,主要反映的是个体的成就取向 但总体而言,主要反映的是个体的成就取向
二,中国人的人格类型
3,他人指向(体谅他人 自我关注,暖-热)特点 ,他人指向(体谅他人-自我关注 热
正向: 正向: 利他
自我特点 诚信 他人特点 重感情 事物特点
172.79 170.71
166.96
166.65
→突出强调了心理活动内部机制的"表达方式" 突出强调了心理活动内部机制的"表达方式" 突出强调了心理活动内部机制的
判断-知觉 判断 知觉
一,人格结构与人格类型
西方人格类型/结构理论的特点 西方人格类型 结构理论的特点
对所有外部刺激"一视同仁" ★对所有外部刺激"一视同仁"
《红楼梦》中的爱情观对现代青年的启示

红楼梦中的爱情观对现代青年的启示1. 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作品中展现了丰富而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感,尤其是描绘了许多不同类型的爱情。
这些爱情观念在当代青年中仍然具有重要影响,给予我们启示和反思。
2. 家族婚姻与自由选择《红楼梦》的故事背景是封建社会下家族婚姻制度盛行的时代。
作品通过宝玉、黛玉等人物,揭示了家族婚姻制度对个人自由选择造成的限制和矛盾。
现代青年面临着家庭压力和社会期待,需要从中汲取勇气和智慧,坚持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勇敢追求自己所爱。
3. 真实与虚幻之间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通过表达角色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彰显了现实生活中爱情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现代青年经常面临追逐理想化爱情的倾向,然而《红楼梦》提醒我们要看清现实,并认识到真实的爱情往往并不是完美而浪漫的,需要我们有理智和冷静对待。
4. 爱情与友谊之间的界限《红楼梦》中描绘了宝玉、黛玉以及其他角色之间错综复杂的感情关系,包括亲情、友情和爱情。
作品深入探讨了爱与亲情、友谊之间可能发生的冲突和矛盾。
现代青年在处理感情问题时应该具备明确边界和分辨能力,避免模糊和混淆关系。
5. 婚姻与婚外恋《红楼梦》中涉及了多个角色之间的婚外恋,从哥嫂之恋到表兄妹之恋等。
作品通过这些故事揭示了婚外恋带来的痛苦和困惑,并警告现代青年要珍惜身边的伴侣,婚姻的忠诚和责任是建立稳定、幸福的家庭基石。
6. 爱情与自我价值《红楼梦》中的人物塑造充满了不同程度的自卑和自大,他们对爱情有着不同的追求和价值观。
现代青年需要通过阅读《红楼梦》,审视自己对爱情的期待,并理解到真正的爱情应该建立在彼此尊重、平等和互助的基础上。
7. 总结《红楼梦》中丰富多样并展现了复杂而真实的爱情观念,这些观念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理性思考与他人讨论,《红楼梦》可以为现代青年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帮助他们在感情问题上更加明智和成熟地做出选择。
贵州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2022】9718

贵州公务员考试《行测》通关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2022】:971:中国古典戏剧作品塑造了王昭君、李香君、杜丽娘和崔莺莺等经典女性形象,下列作品与上述人物对应关系正确的是:单项选择题A、《西厢记》一《汉宫秋》一《桃花扇势一《牡丹亭》B、《西厢记》《桃花扇》一《汉宫秋》一《牡丹亭》C、《汉宫秋》一《桃花扇》一《牡丹亭》一《西厢记》D、《汉宫秋》——《牡丹亭》——《桃花扇》——《西厢记》2:浅海处,一眼可见密密层层颜色斑斓的珊瑚礁,还有比珊瑚更__________的鱼群游弋其间。
海底也有峡谷,只见珊瑚礁猛地__________于海底悬崖之下,当然也滑出了我们的视线。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A、华丽、坠落B、漂亮、沉浮C、优雅、掉落D、明丽、滑落3:火车和汽车车厢基本上是个金属封闭结构,在车厢里听不清半导体收音机的广播,却可以通过手机与外界通话,缘由是()。
单项选择题A、半导体收音机的灵敏度大大低于手机B、两者电磁波频率不同,穿透车厢的力量不同C、两者电磁波的电磁场强度不同,穿透车厢的力量不同D、半导体收音机和手机接收和处理电磁波信号的机理不同4:大众传媒最基本的功能就是猎取信息和传递信息,人们借助它们,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信息快速传递到目标地点。
()是信息社会的一个标志性的信息传播手段。
单项选择题A、电影B、电视C、互联网D、报刊5:10个箱子总重100公斤,且重量排在前三位数的箱子总重不超过重量排在后三位的箱子总重的1.5倍,问最重的箱子重量最多是多少公斤()单项选择题A. 500/23C. 20D. 256:某单位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了3次义务劳动,总计有112人次参与。
在参与义务劳动的人中,只参与1次、参与2次和3次全部参与的人数之比为5:4:1。
问该单位共有多少人参与了义务劳动?()单项选择题A. 70B. 80C. 85D. 1027:通过探究儒家教育传统对现代教育造成的______、契合与冲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彰显儒家教育思想的时代意义和______的永恒价值。
2024年广西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B类)

2024年广西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B类)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为将我国建设成为面向全球的国际商事仲裁新目的地,两年来()开展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推进国际商事仲裁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A.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海南省B.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海南省C.北京市、天津市、浙江省、湖北省D.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海南省【答案】:D2.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3·15”晚会于3月15日20时在央视财经频道播出,晚会聚焦“()”主题,重点关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金融安全、数据安全等领域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A.共筑诚实共享健康B.共筑健康共享诚实C.共筑安全共享诚信D.共筑诚信共享安全【答案】:D3.2024年3月19日从全国爱卫办了解到,今年4月是第36个爱国卫生月,主题是()。
A.改善环境共享健康B.宜居靓家园健康新生活C.健康城镇健康体重D.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答案】:C4.2024年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
A.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B.水和生物多样性1/ 15C.生物多样性助推可持续发展D.岛屿生物多样性【答案】:A5.中国石化2024年1月17日发布消息,经自然资源部专家组审定,()新增探明地质储量超133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田,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A.柴达木盆地B.准噶尔盆地C.塔里木盆地D.四川盆地【答案】:D6.《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费时十三年编成,约8亿字,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而“四库”是指()。
A.金,木,水,火B.风,雅,颂,易C.礼,乐,书,诗D.经,史,子,集【答案】:D7.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在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说明人的意识具有()。
A.客观性B.对象性C.任意性D.能动性【答案】:D8.()产生于两宋时期,以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人物哲学流派,称为“程朱”。
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比较

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比较作者:唐健吾由于历史及文化发展的关系,东西方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有的方面这种差异甚至是巨大的。
在多方面的差异中,思维差异是最根本的。
思维方式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形成的带有一定普遍性和稳定性的思维结构模式和思维程式,它是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统一结合形式。
本文试图从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分析中提炼出予以我们有启迪性的东西,使大家在全球化过程中能够彼此了解。
1 东方人好曲线,西方人好直线西方人直线思维,喜欢开门见山;中国人曲线思维,习惯迂回。
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1]。
寻求世界的对立,“非此即彼”的推理判断是西方理论家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
由此引发的“线性推理”的观念,好像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而探寻世界的统一性,是中国哲学思维的本色,如“天人合一”、“亦此亦彼”就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思维习惯。
如果说西方的思维方式可以用直线来譬喻的话,那么中国以“辨证”为主的思维途径,即使要以线条来表示也不能只采取直线形的方法。
螺旋或波浪式的曲线,似乎较能反映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
我们中国人的“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一传统思维导致的做事风格或处事方式,至今未尝有根本改变!西方人喜欢更简单的抽象符号,对汉字的图形符号识别法感到非常头痛,因为这不是他们认识事物的方式,所以他们认为汉字是世界是最深奥难懂的文字。
那么,他们认定使用这种难懂文字的中国人,其思维方式更是不可捉摸的。
东西方文化在逻辑观念上也存在着基本的差异。
比如,面对同本身想法有悖的观点时,美国人会进一步增强自己的观点,驳斥他认为不太正确的观点。
相反的,亚洲人则更加容易改变自己的立场,承认即使不太正确的观点也有可取之处。
东方人因“整体思维”更容易注意到重要的环境因素,并认识到它们也会产生影响,因此犯下“基本归因错误”的几率较低[2]。
所以,东方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在处理各种事情大的如国际事务小的如夫妻关系,都有可取之处,不可片面否定;但在很多事情诸如有关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上则可以向西方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学习。
高中政治 第3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1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师用书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1.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
2.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3.把握当今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难点: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爱国主义是具体的。
[基础·初探]一、中华民族之魂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1)地位:中华民族之魂。
(2)作用①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②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3.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它形成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也熔炼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1.核心:爱国主义。
2.内容: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3.意义:体现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三、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1.地位: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2.作用: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3.特点:是具体的。
(1)与爱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2)新时期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预习·提升]1.判断(1)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
( )(3)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践之中。
( )(4)中华民族精神是爱国主义的核心。
( )(5)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 )(6)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答案】(1)×(2)×(3)×(4)×(5)√(6)×2.思考: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为什么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提示】一个重要原因是,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中外戏剧创作方法的异同——以《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

041[摘 要] 随着戏剧的发展,越来越多优秀的戏剧作品呈现在大众的视野。
当今社会正处于戏剧发展的繁荣阶段,大众对戏剧作品的要求越来越高。
欣赏戏剧不仅是对生活的消遣与解压,而且能给大众带来更多对人生的思考。
《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为两部经典的戏剧作品,受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时代背景的影响,角色的生存环境与人物性格有许多不同之处,所体现出的表达事物的语言方式、做事方法、观点也有许多不同,所以两部作品呈现出的创作方法也截然不同。
通过对两部作品组织事件方式、塑造人物手段和营造情境方式的对比,探索研究两部作品创作方法的不同,提高对剧本文学性进行分析的能力。
[关 键 词] 《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创作方法中外戏剧创作方法的异同——以《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李泇黎一、组织事件方式不同《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部优秀的戏剧作品,故事都发生在封建社会,戏剧作品以爱情开始,以殉情结尾,让人们对封建制度压迫下的爱情有了更深刻的沉思,也为他们的结局而感到惋惜。
《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作品,属于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被称为爱情的千古绝唱。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英国著名的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作品。
西方文艺理论家认为,悲剧完美的结局应是单一的结局,剧情的转变 “不应由逆境转入顺境,而应由顺境转入逆境 ”。
西方悲剧作家在揭露悲剧的社会现实时往往习惯按事物的本来面目来处理结局,有时甚至不惜让主人公惨死或失败以表明他们所代表的新生力量同敌对腐朽势力之间矛盾的不可调和性[1]。
东方娓娓道来,由逆境最终转为顺境,变成一个完美和谐的结局。
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二人虽一开始就知道他们的家族有世仇,两家不予交往,但他们相爱,一起共同面对,使这对相爱的恋人从永生不可相见的处境转为可以相伴一生。
大家都在与传统礼教抗争,与命运抗争,在一切大方向都是顺利的时候,因为罗密欧得知的假消息比神父的真实情报早了一步,导致所有的事情极速转向逆境,最终酿成悲剧。
中国情人节传统与现代爱情观的对比

中国情人节传统与现代爱情观的对比中国的情人节,也被称为“七夕节”,是一个古老而浪漫的节日。
它源自一个美丽的传说,讲述了一对天上的牛郎和织女因受到玛丽增一年一度的天河分隔而无法相见,只有在每年的七月初七,他们才能在鹊桥相会。
这个传说渗透了中国人对爱情的执着与坚持。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变迁和观念的改变,中国的情人节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而现代爱情观也与传统相比有了很大的差异。
传统的中国情人节强调爱情的忠诚与奉献。
按照传统习俗,年轻的男女在这一天会给彼此写情诗、赏月、祈福,表达他们对爱情的坚守和追求。
女性一般会在这一天用彩线、纸牌等手工制品,在庭院或阳台上穿线编织七夕人物,以期许自己能得到真正的爱情。
男性则会赠送巧克力、花束等礼物,以表达他们的爱意和珍视之意。
然而,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情人节的庆祝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人们的爱情观念逐渐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许多年轻人更加倾向于选择现代化的方式来庆祝情人节。
他们会相约在浪漫的餐厅用餐,互赠高价礼物,或者选择一起去看电影、旅行等。
与传统的奉献与守望相比,现代人更加追求浪漫的感觉和求新求异的消费主义观念。
他们更加注重个人的感受和享受,更加主张平等和自由的爱情观。
这种变化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密切相关。
随着经济的繁荣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开放,情人节成为了商家推销的工具之一,商家们以浓重的商业气息,通过各种广告和活动来吸引顾客。
人们被广告和社交媒体上充斥着的浪漫爱情形象所影响,认为真正的爱情必须通过物质来证明。
这使得现代中国人对爱情的理解趋向于表面的浪漫与消费,而不是传统的情感与奉献。
然而,虽然现代爱情观在某种程度上带来了更加多元和自由的爱情选择,但也引发了一些问题。
首先,现代爱情观的崛起加剧了商业化和消费主义,使得爱情变得功利和肤浅。
许多人相信只有通过昂贵的礼物和浪漫的活动才能证明爱情的真诚,而忽视了爱情的内涵与真实感受。
其次,现代爱情观将爱情理解为个人满足和情感消费,忽视了爱情的关联和奉献。
情人节中国人对爱情的态度与追求

情人节中国人对爱情的态度与追求情人节是一个专门表达爱意和浪漫情感的日子,源自于西方传统,但在中国也逐渐流行起来。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中国人对于爱情的态度和追求有着独特的观点和方式。
首先,说到中国人对于爱情的态度,传统价值观念对于影响非常大。
在中国,爱情被视为一种美好而神圣的情感,往往被以“两情相悦,百年好合”来形容。
中国人认为爱情应该是一种稳定和持久的感情,并将其视为婚姻的基石。
因此,他们更注重的是两个人的默契和相互理解,而不仅仅是短暂的情感冲动。
这种态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家庭观念和责任感的特点。
其次,中国人对于追求爱情也有着独特的方式。
与西方人注重个人表达和浪漫氛围不同,中国人更加注重传统的方式和尊重他人的感受。
例如,在情人节这一天,中国人倾向于通过送礼物、共进晚餐等方式来表达爱意。
更重要的是,他们注重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关心和照顾,认为这才是真正体现关爱的方式。
对于追求者来说,持续的关怀和真挚的表达比一时的浪漫更能打动中国人的心。
此外,现代社会的影响也在改变中国人对于爱情的态度和追求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个人价值观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注重自我实现和个人的感受。
他们更加追求与伴侣的平等、尊重和共同的兴趣爱好,重视个体的情感表达和独立思考。
这种变化使得中国人在爱情中更加注重个人的主动性和自由选择,而不是单纯遵循传统的期待。
综上所述,情人节是一个展现中国人对于爱情态度和追求方式的特殊时刻。
中国人关注爱情的稳定和持久,注重默契和相互理解。
他们通过传统的方式和持续的关怀来表达爱意,同时也逐渐关注个体的主动性和自由选择。
爱情在中国不仅是个人情感的追求,更是家庭观念和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使得中国人对待爱情的态度和追求方式独具特色。
大学生爱国理性的培养途径选择

大学生爱国理性的培养途径选择摘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把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得生动活泼,富有成效,必须思考如何使爱国情感的表达更富有理性和建设性,必须注重爱国理性的培养。
关键词:理性非理性爱国途径一、大学生爱国情感非理性表现探析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
而情感不论其表现形式如何,历来都有两种不同的基础,一种是基于理性的,另一种则是脱离或基本脱离理性的。
非理性爱国源于对所处地域和血缘关系的本能留恋,缺少客观理性的分析,虽然可贵但实际上仅表现为一种情绪。
而基于理性认识的爱国主义情感,对个人与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刻理解和深切体验,这样的情感具有一贯性和持久性特征,在表达方式上主要不是情感,而是理性。
就我国而言,大学生非理性爱国主要表现为不能从屈辱的近代史阴影中走出来,无法以一种现实的态度理性地看待历史和历史恩怨,通常表现为几种不良的心态:一是盲目的历史成就感和优越感。
表现为对传统不加分析,不区分精华与糟粕。
二是过于敏感的心态,表现为在参与世界经济体系和多边合作时特别敏感,总有一种防止被西方列强包围和控制的心态。
三是报复心态,作为对中国苦难历史的回忆,中国社会还存在报复心态。
[1]历史证明,不加分析地对待爱国主义,让非理性的因素占了上风,不可避免会给国家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首先,不利于我国树立“讲法治、负责任、有正义感”的国家形象。
而且,某些过激的言行正好为反华人上提供了“遏制中国”的口实,也让周边国家更倾向于接受“中国威胁论”,不利于我国形成发展需要的“和平”国际环境。
因此我们必须善于区别两种不同的爱国主义,对非理性爱国主义保持警惕。
二、大学生爱国理性的培养途径选择大学生非理性的爱国言行虽然其出发点是爱国之心,但由于缺少客观、理性的分析,不但不能指导人们正确的行动,甚至会产生与主观愿望相背的效果。
因而,对此既不能堵,也不能听之任之,必须对这种朴索的爱国情感加以理性的规范,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理性。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镜子》纪录片观后感1影片以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以情感教育缺失这一新视角,重新审视当今时代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纪录片在充分呈现社会生态复杂性的基础上,给观众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心灵回家!让爱不再变成伤害。
央视网消息:"我告诉你们,最好不要抓着我,你们抓着我是控制不了我的","你让他跳,你看他敢吗,他每次说完这句话,我就想我要是再回家我就是孙子",这些"狠话"都是出自几个花季少年的口中,为什么父母对孩子满满的爱有时却造成了满满的伤害?这是一个关于心灵回家的故事。
由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十年策划、两年摄制的中国首部深度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实电影《镜子》讲述了一个关于心灵回家的故事。
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
影片以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以情感教育缺失这一新视角,重新审视当今时代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纪录片在充分呈现社会生态复杂性的基础上,给观众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心灵回家!让爱不再变成伤害。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2篇一:镜子纪录片观后感在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召开之际,由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出品,卢钊凯、范永东执导的纪录电影《镜子》在提名的200多部纪录片作品中脱颖而出,入围终审环节,角逐纪录单元最佳中国长片奖。
此前,《镜子》的主创团队还参加了一系列进校园活动,家庭情感教育、孩子的自我成长等话题瞬间引发广大师生和家长们的热烈讨论。
浅谈对中国哲学的理解

浅谈对中国哲学的理解中国人的哲学理念与西方人的哲学理念有很大的不同。
西方哲学从对自然、宇宙的思考认识开始,自苏格拉底、柏拉图始转移到对人的理念、精神的研究,但着眼点还是外向的。
并且使用的方法也是以数理逻辑为基础,来思辨人的精神之于宇宙,乃至宇宙之外的本质性问题。
中国哲学的出发点高度关注的就是人本身,哲学就是为了提升人的心智,哲学的思索和最终崇尚都就是为了最终达至“天人合一”。
做一个不太恰当的对比,或许更容易理解这一点。
印度佛教的释迦牟尼认为人生是苦难的根源,佛教修行的真谛最终要脱去今世的皮囊。
西方哲学的鼻祖柏拉图则说过,身体是灵魂的监狱。
基督徒也往往为今世忏悔以求来生。
而中国的儒家通常把人生境界分成四类:最高一类相似原始社会的自然人,按照本能回去存活。
第二类就是芸芸众生的普通人。
第三类就是的能舍利取意的“贤人”,达至了道德境界。
最后一类则就是达至了“天人合一”境界的“圣人”。
但是特别须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儒家的“圣人”并不像是西方的上帝经常可以表明神迹。
“圣人”所搞的事与常人并并无相同,只是常人就是在蒙昧状态下处事,而“圣人”对自己所搞的事存有深刻的重新认识和认知。
在这一点上,中国哲学表明了浓郁的入世的味道。
所以说道中国主流哲学就是倡导和崇尚“天人合一、内圣外王”的人生哲学。
中国人的哲学理念和文化几千年来也出现过很多流派,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争执、相互继承。
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儒、释、道,下面简单论述各家的特点。
道家哲学的出发点就是全性命。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学存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躲避,比如说隐士的遁迹山林。
至了老子的第二阶段还是全系列性命,但是我们念五千言《道德经》真的富于哲理,很多理论在今天都可以做为我们的行动指南,是因为老子谈的直面宇宙变化的万千法则,应当以“无为”的方式回去迎合自然法则,从而达至全系列性命的目的。
至了庄子的第三阶段依然就是全性命,只不过《逍遥游》中展现出的空灵、妩媚,就是庄子崇尚在精神王国的飞翔,因而可以看空尘世的命运,实质也就是一种引疾归,只不过不是遁迹山林,而是从现实世界步入至精神世界。
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表达方式的转变

1两者的一致性 。建设爱 国的外延及其广 阔,涵 盖了社 .
( )爱 国主 义 的 内 涵 一
会 生活的方方面 面,从政治到经济 ,从文化 到科技 。例如神
舟七号、嫦娥一号等科技项 目是爱国 , 隆平研制 出杂交水 袁 稻 是爱国,抗震救灾是爱 国,大学 生志愿服务也是爱 国。 从 中我们可以得出建设爱 国有范 围广 、 续性 和不 间断性等特 连 点。 维权爱 国是在遭 受别人侵犯后 的反应 , 例如抗击外 国反
爱 国主义表达是社会 发展的声音 ,不同的 时代有不 同的声 音 , 国主义表达 的历史也是一个与时俱进 的过程。爱 国主 爱 义作为一种公 民的基本情感 , 它反映 了公 民对特定时期个人 与 国家 关系 的基本态度和认知 。 ( )爱国主义的类型 二
一
般认为 , 从爱 国主义 的类型来看可分为建设爱国 ( 围
作者简介 :周帆 (9 2 ) 1 8 - ,男 ,重 庆万州人 ,重庆师 范大学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 发展
史、思想政治教育 。
9 0
二 当代 大学生 爱 国主义 表达方 式 所 发生 的 变化
( ) 一 从历史发展 的角度对 比爱国主义表 达方式的变化
新 中国在 困境 中 自立 , 在没有经验 的道路 上摸索 。不论 是抗美援朝还是 后来 的大 跃进 , 都贯穿着一个主题 ,即巩固
识 ,国 家 的 发 展 路 线 调 整 到 经 济 建 设 上 了 , 们 的精 力 也放 人
一
经济 政治文化环境 中的社会成员基于 一定 的认识而 产生的
一
个共 同中心就是 中国的根本利益 , 国家利益体现在很 多 而
种为 国家独立 、富强、文明、和谐而奋斗的情 感和 行为 。
2024年高三语文写作练《“流行语”的情绪价值》引语式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

2024年高三语文写作练《“流行语”的情绪价值》引语式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流行语是集体感受的风向标、大众情绪的喷涌口。
“情绪价值”是《咬文嚼字》评选出来的2023年流行语之一,指的是“一个人影响他人情绪的能力”,反映了“现代社会人们对美好生活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
当我们选择流行语的时候,不仅在投射自己的情绪,也在塑造自己的情绪。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解】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先介绍了流行语的价值,流行语是社会现象的一种反映,它们往往能够迅速捕捉到人们共同关注的话题和情绪。
因此,流行语可以被视为集体感受的风向标,通过它们可以窥见社会的热点和人们的普遍心态。
其次,流行语也是大众情绪的喷涌口。
当某种情绪在社会中普遍存在并达到一定的强度时,这种情绪就会通过流行语的形式表达出来。
接着提到2023年的流行语之一“情绪价值”,它指的是一个人影响他人情绪的能力,这反映了现代社会人们对美好生活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
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情感交流和情绪管理,因此情绪价值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
最后,材料指出,当我们选择使用流行语的时候,我们不仅通过流行语投射自己的情绪,也在借助流行语塑造自己的情绪。
这意味着流行语不仅是一种表达工具,还能够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和心态。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流行语背后的深层含义,以便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综上,这段材料强调了流行语与大众情绪之间的密切联系,提醒我们在使用流行语的同时,也要关注其背后的社会现象和心理需求。
流行语不仅反映了人们的情绪状态,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塑造人们的情绪。
根据材料的核心信息,可以提取出两个关键词:“流行语”和“情绪价值”。
材料提供的第一个关键信息是“流行语是集体感受的风向标、大众情绪的喷涌口”,它可以“投射自己的情绪,也在塑造自己的情绪”。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短文三篇》同步训练题

②科学技术事业的繁荣____________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但从根本上说,它是一定经济和社会关系的产物。
③我们明确规定:工程造价由承包单位一次包死,位亲戚在上海算是有门有路的,可我写信求他在上海给我谋份差事,他却在回信中叫苦不迭,百般______________。
①它以“中国红”为底色
②同时又富有新意地运用中国笔墨写出古朴与现代气息相融合的“Beijing2022”
③同时配以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和奧运五环图
④它采用中国传统的印章形式
⑤融合了中国传统的书法、绘画、篆刻等古老艺术
A.①⑤④③②B.④③①⑤②C.①⑤②④③D.⑤④③①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
A.何况 虽然 结余 推脱B.况且 当然 节余 推托
C.况且 虽然 节余 推脱D.何况 当然 结余 推托
3.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的音质很好,可惜师出无名,如果能有名师指点,他在音乐上肯定会有光明的前途。
B.平儿明知是谁偷了茯苓霜,但投鼠忌器,怕伤了那主人探春的体面,所以不愿去起赃。
“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语)
不过,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这倒不是因生之艰辛或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我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
2023年《童年》读书笔记_28

2023年《童年》读书笔记2023年《童年》读书笔记1我在寒假时读了《童年》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前苏联的高尔基。
高尔基是苏联伟大的文学家,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出生于下诺夫哥罗德城。
这本书从阿廖沙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写到阿廖沙到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沙皇时期七八十年代俄国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状况。
《童年》这本书主要写了作者阿廖沙的父亲早早的过世了,三岁的他跟外祖母和外祖父和母亲生活在一起。
外祖母是他一生中最珍贵的人,她的爱丰富了作者的心灵,可外祖父脾气暴躁,这给了阿廖沙一个沉重的打击。
阿辽沙的童年有酸,苦和辣,微微泛着一点点的甜,可他的母亲却把她自己儿子的这一点点甜一同带进了坟墓。
阿廖沙读完三年级,就永远离开了他心爱的学校课堂,不久就走向人间,到人间去谋生。
在文中阿廖沙是一个善于观察和非常敏感的孩子,可以辨别好坏,他在外祖母的影响下,虽然生活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但是逐渐成为了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阿廖沙的外祖母勤劳、乐观、善良、慈祥、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
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孤独而敏感的心;照亮了阿廖沙的童年。
阿廖沙的外祖父的内心有着善良的一面,但对金钱的贪婪腐蚀了他的灵魂。
他专横、残暴、吝啬、贪婪。
这些缺点把他的优点都掩盖了起来,不容易被人发现。
我们每个人都有童年。
大部分的孩子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他们有着幸福美满的家,在家中就像父母的掌上明珠,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但是,还有少数的孩子没有幸福的家庭,失去了父母过着灰暗寒冷的童年。
他们没有父母的爱,过着艰苦的生活。
如果我们现在有一个美好开心的童年,我们就要好好地珍惜它;如果我们的童年中有许许多多的挫折,我们就要勇敢地面对,并努力地去克服,向幸福的彼岸前进。
不管怎样,我们都要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做一个快乐而且完美的自己!2023年《童年》读书笔记2“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长大后世界就没有童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一惯地表达爱的方式该觉醒了—
不然我们既“渴望爱、又曲解爱”,悲哀呀!
一直,拖着未写这篇文章,不是不勤,只是,我想表达的这个题,太……,都不知道用什么词来表达最为恰当,因为它在咱中国埋藏得太深太深,也太久远太久远……
爱有很多种,且人人都需要爱,对吧。
今天,我们可以这样自如地从口中说出“爱”这个字,还了解,爱不是狭隘的,是宽泛的。
在十、二十年前,我记忆中,人们对这个字还是“敬而远之”的,
就算到了今天,人们敢表达“爱”了,也基本知晓“爱”应该是宽泛的,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还是分析不清此刻地“爱”到底属于哪一种。
我觉得,这与中国人文化、知识结构不全面有关。
欠得太深了,这哪是十、二十年就能根本性恢复的?
以前的中国相对封闭,讲究含蓄美,坚持“我夸你,你会翘尾巴”的观念,所以,与我们切身攸关的,也是根深蒂固影响我们一生的,如家庭、学校、婚姻、朋友关系中,家长、老师、爱人、朋友从不会夸奖我们的一点点、小小的进步,好像发现不了一样,只会不断地埋怨、责备,以要求的方式,还美其名曰:这都是为了你好!就这一句“为了你好”,我们语塞!郁闷的同时还在反省自己哪做错了;偶尔,得到单位领导的夸奖,还是带着要利用你的心态来的,简直感受不到人间的真善美。
结果,终有一天,人性的需求抬头,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啥?深讨活着的意义,茫然、困惑等等心理反应涌上心头,以为是压力太大,去寻求不恰当方式解压释放,结果,压力还未解决,新的问题又出现,整个恶性循环!殊不知,这根源的罪魁祸首就是:缺失恰当的关爱方式。
“一个拥抱、一个微笑、一些温柔、一句夸奖”对我们每个人的心理来讲,很重要!在亲人间、同学间、朋友间、师生间、同事间、爱人间……在一切社会、家庭关系间,就应像空气一样充斥在我们的呼吸中,什么时候这些行为让我们觉得就像人要吃三餐一样的习惯,大概中国人曲解爱的概率会少些了。
对于创建和谐社会,我觉得,这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必修行为。
有人预言,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二十一世纪是女性管理的世纪(因为她具柔性),二十一世纪是心理学的世纪,对于这些,我们不得而知,只有等待时间去检验,但有一点,中国人在解决温饱问题后的第二大需解决的问题即是:心理问题,是已被认识的。
让我们直面、正视人性的心理问题,它是一切的基础,就像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样。
避免,我们把关爱的渴望,当作是XING爱的需求,异性间也就少些暧昧发生了!
你们说呢?
----这是我三年前的提笔,今天依然这样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