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变化中的自我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二章 审美活动经验 ppt课件
![第二章 审美活动经验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338388e08a1284ac950433c.png)
五、领悟
审美感受中的领悟,内在地贯彻审美感受全过程、与其它 审美因素(感知觉、想象、情感)交融一体地对审美意蕴 本质的把握。
审美领悟的独特性质根本上取决于它所把握的对象——审 美意蕴本质独特的人文性质。
审美领悟的基本特点: 1.情感性 2.非概念化与感知性 3.趋向无限性
第三节 审美心理要素
原始人从尖石中直观到自己独特于 动物的人的本质时,会油然产生一种 快感,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那类“能 成为人的享受的感觉,即确证自己是 人的本质力量的感觉”。这种感觉就 是审美意识。
上述过程,既是审美意识的发生起源过程,也同时是审美对 象的发生起源过程。
三 、 审美经验的发生
“主客观统一说”把审美对象的产生归结为特定的主观意 识与外界相应的物质属性结合,该理论的缺陷及其与实践 论的审美关系同步起源说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
二、知觉
以右图儿童画为例,画中 人物不成比例,头大,五 官中又以眼睛和嘴巴为大。 证明“在审美知觉的选择 中恰恰突出的是审美感受 主体的主体能动性。”
三、想象
当主体不仅能够感受当时直接作用于主体的事物,并且还 能感受当时不直接作用于主体的事物,甚至能够感受不曾 作用于主体或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表象时,想象这种“人 类的高级属性”就出现了。
审美趣味、审美理想等形态。
第二节 审美心理结构与审美感受特性
一、 审美心理结构 二 、 审美积淀 三、审美感受特性
一、 审美心理结构
审美意识与审美对象以实践为母体结成审美关系,双向发 生、双向进展,又彼此促进。
实践论的审美关系起源观点中有两点需要注意: (1) 基于实践而建立的审美关系具有客观规定性,这种
客观规定性集中体现于结构性。 (2) 内、外人化自然与审美关系两方面的审美意识和审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https://img.taocdn.com/s3/m/52ab7c0bcc17552707220867.png)
第三单元、第四课《审
美变化中的自我》
会宁县第一中学· 张泰阳
说说看:你最喜欢哪一种服装?为 什么喜欢?
其实不仅仅是服装,随着 时代的变化,美术的审美标准 也会产生变化,可以说不同历 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社会审美标 准。
1.审美变化与文人画
《 果 熟 来 禽 图 》 北 宋 林 椿 ·
什么是“没骨法”?
画者 骨 以 的 法 用 花 古 。没 山 称 , 进 没 鸟 代 骨水之我行骨画山 花画为们绘法都水 鸟或没可画技有画 ,
《果熟来禽图》北宋·林椿
《枯木竹石图》北宋· 苏轼
这幅《枯木竹石图》和前一幅 《果熟来禽图》有什么不同?
进一步比较:这 四幅画和《果熟来 禽图》有什么区别?
A.《果熟来禽图》:画面细腻,工 整,几乎没有体现艺术家的个性和 情感特征; B.苏轼、吴镇和徐渭的作品则更多 的体现出了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和性 格,就是主观感受; C.金农和吴昌硕的作品也有强烈的 个人情感在画中,而且还体现出一 种世俗的气息。(如桃子)
小结: 我们通过这些不同时期 的不同艺术家所创作出来的 不同风格的画就可以看出审 美标准的变化。
2.西方审美变化与自我
·分组讨论:它们的风格和 造型特征。
我 的 素 描列柯的油画《拉奥孔》,他的风格 和造型与雕塑的《拉奥孔》有何区别?
·两组不同时期的作品,体现了 不同时期艺术家的审美标准的变化。
·比较他们自画像的变化与区别?
〃它们分别都是什么时候的 作品?按时间顺序排下来,有 什么总的倾向?
4.
1.
3.
2.
总结
美术作品具有各种不同的风 格和审美特色,它们之间没有高 下对错之分,但都受到特定时期 审美风尚的影响,不同时期的不 同作品往往体现出艺术家不同审 美标准的变化。
美变化中的自我》
会宁县第一中学· 张泰阳
说说看:你最喜欢哪一种服装?为 什么喜欢?
其实不仅仅是服装,随着 时代的变化,美术的审美标准 也会产生变化,可以说不同历 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社会审美标 准。
1.审美变化与文人画
《 果 熟 来 禽 图 》 北 宋 林 椿 ·
什么是“没骨法”?
画者 骨 以 的 法 用 花 古 。没 山 称 , 进 没 鸟 代 骨水之我行骨画山 花画为们绘法都水 鸟或没可画技有画 ,
《果熟来禽图》北宋·林椿
《枯木竹石图》北宋· 苏轼
这幅《枯木竹石图》和前一幅 《果熟来禽图》有什么不同?
进一步比较:这 四幅画和《果熟来 禽图》有什么区别?
A.《果熟来禽图》:画面细腻,工 整,几乎没有体现艺术家的个性和 情感特征; B.苏轼、吴镇和徐渭的作品则更多 的体现出了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和性 格,就是主观感受; C.金农和吴昌硕的作品也有强烈的 个人情感在画中,而且还体现出一 种世俗的气息。(如桃子)
小结: 我们通过这些不同时期 的不同艺术家所创作出来的 不同风格的画就可以看出审 美标准的变化。
2.西方审美变化与自我
·分组讨论:它们的风格和 造型特征。
我 的 素 描列柯的油画《拉奥孔》,他的风格 和造型与雕塑的《拉奥孔》有何区别?
·两组不同时期的作品,体现了 不同时期艺术家的审美标准的变化。
·比较他们自画像的变化与区别?
〃它们分别都是什么时候的 作品?按时间顺序排下来,有 什么总的倾向?
4.
1.
3.
2.
总结
美术作品具有各种不同的风 格和审美特色,它们之间没有高 下对错之分,但都受到特定时期 审美风尚的影响,不同时期的不 同作品往往体现出艺术家不同审 美标准的变化。
初中班会 我是谁:认识自我 主题班会 课件 (18张PPT)
![初中班会 我是谁:认识自我 主题班会 课件 (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a383692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ab.png)
从多个角度全面认识自己 对自己生理特征、对外自貌己等性的格认、识兴。趣、爱对好自、己价的值身观份等、的与认他识人。的关系等的认识。
窗子中的我
自己知道
别 人
公开区
知
道
别
人 不
隐秘区
知
道
自己不知道
盲目区
未知区
自己知道
别 人
公开区
知
道别Βιβλιοθήκη 人 不隐秘区知
道
自己不知道
盲目区
未知区
通过他人认识自己
1. 自己说话时: 注意观察别人对自己话的反应,反思
No Image
如果把这首诗比做对一个人的认识,那么,我到底是谁呢?
我是谁 ——认识自己
照镜子
请闭上眼睛,想象自己从这 间教室走出去,来到一间有很多 穿衣镜的大房间。你在照镜子, 仔细打量镜子中的自己,你看见 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记住镜子 中的模样,我们回到教室。
游戏:了解自我
用“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造15个 句子。
分享感受
• 听了他的话,你有什么感受?
• 他的话符合你对自己的认识 吗?
• 为什么他对你的评价和你自 己的一样/不一样?
更了解自己
回家后,让爸爸妈妈和朋友说出你的 15个特点,无论好坏,但要问明他们这样 评价的原因。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怎样认识自我?
• 自我反省:自我对话、写日记等。 • 以他人为镜:与他人作比较,他 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 • 通过活动了解:心理测验、竞赛、
不出色的外形不一定会成为缺点。
我个子高,能吃 到树上的叶子。
我个子小,能穿 过门洞,吃到外 面的草。 优点和缺点是相对的,发扬优点、善用缺点。 有时候缺点也能被转化成优点。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104页PPT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104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a6155ede7375a417876f8f12.png)
谢谢!
104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第一章 个人形象设计概述PPT课件
![第一章 个人形象设计概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f1e64c10066f5335b8121b1.png)
编辑版pppt
49
形象设计的原则
形象设计需要根据时间、地点和场合的 变化选择形象,以使形象具有一种“现场” 感,被人所接受。
TPO原则: Time (时间) Place (地点) Ocassion (场合)
编辑版pppt
50
TPO原则
时间是线性概念,泛指早晚、季节、时代等。形象要 考虑这些因素,注重时间变化。
39
编辑版pppt
40
饰品配件
饰品、配件的种类很多,颈饰、发饰、手饰、胸针、 帽、鞋、包、袋等都是人们在穿着服装时的搭配单品
由于每一类饰配所选择的材质和色泽的不同,设计出 的造型也千姿百态,能恰到好处地点缀服饰和人物的 整体造形,充分体现人的穿着品位和艺术修养,使灰 暗变得亮丽,使平淡增添韵味。
编辑版pppt
52
第二步 整体设计构思 1. 个人气质特征分析 2. 个人色彩、风格诊断 3. 个人形体分析
编辑版pppt
53
第三步,信息反馈 第四步,逐步实践,展现魅力
编辑版pppt
54
本课程内容
导论
1. 形体分析
2. 个人色彩风格诊断
3. 服装形象设计
4. 发型设计
5. 化妆设计
6. 形象设计风格
编辑版pppt
42
编辑版pppt
43
编辑版ppLeabharlann t44心理要素人的个性有着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塑造, 而心理要素完全取决于后天的培养和完 善。
高尚的品质、健康的心理、充分的自信, 再配以服饰效果,是人们迈向事业成功 的第一步。
编辑版pppt
45
编辑版pppt
46
文化修养
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是有着相互联系的, 在社交中,谈吐、举止与外在形象同等的重要。良好 的外在形象是建立在自身的文化修养基础之上的,而 人的个性及心理素质则要靠丰富的文化修养来调节。 具备了一定的文化修养,才能使自身的形象更加丰满、 完善。
艺术功能——艺术认知教育审美功能 ppt课件
![艺术功能——艺术认知教育审美功能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56b4186f01dc281e43af08f.png)
鲁迅先生认为艺术可以表现文化,“凡有美术,皆足以征 表一时及一族之思维,故亦即国魂之现象”。可以说,任何真 正的艺术作品都具有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的认识作用。戈雅的 《1808年5月2日起义》和《枪杀起义者》等,都能让我们了 解到西班牙人民反抗侵略者的悲壮斗争历史。
毛泽东指出:“革命的文艺,应当根据实际生活创造 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帮助群众推动历史前进……使人民 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 实行改造自己的环境。”艺术除了能够帮助人们认识作品 中反映的社会生活,还能帮助和推动人们认识普通的实际 生活,并起到“改造”自己环境的作用,这是艺术认识作 用的最终目的。
美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重要的一环,与 德育、智育、体育并举,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 的统一体。这种联系表现在:首先,德育、智 育、体育是美育的基础。这是由于美育是综合 性的教育,涉及到生活、历史、社会、自然等 广泛的知识领域,这需要广阔的知识背景和一 定的理解能力。 其次,审美教育对于德育、智育、体育也有反作用。审美教育 对直觉能力、想象力等方面的培养,对于人的智能的发展也有促 进作用。它能培养受教育者完整、健全的人格,从而使他们能更 有效地在德智体方面得到发展。第三,审美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 中属于更高层次的教育,这是由其受到经济制约较大所引起的。
在沃林格看来,在这种艺术形态中人类能从外物巨大的 杂乱无章中摆脱出来,获得心灵的安息。事实上,正是 艺术形态的丰富性和各自的特点,使艺术在整体上能发 挥其巨大的审美功能。
艺术的三种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
艺术具有认识功能、教育 功能和审美功能,但并不是说 某一类艺术作品就是以其中一 者为主,如果这么划分艺术的 三种社会功能,就会割裂这三 者的关系。正如艺术中的真、 善、美一样,艺术的三种社会 功能是一个辨证统一的关系, 是密不可分的。
毛泽东指出:“革命的文艺,应当根据实际生活创造 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帮助群众推动历史前进……使人民 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 实行改造自己的环境。”艺术除了能够帮助人们认识作品 中反映的社会生活,还能帮助和推动人们认识普通的实际 生活,并起到“改造”自己环境的作用,这是艺术认识作 用的最终目的。
美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重要的一环,与 德育、智育、体育并举,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 的统一体。这种联系表现在:首先,德育、智 育、体育是美育的基础。这是由于美育是综合 性的教育,涉及到生活、历史、社会、自然等 广泛的知识领域,这需要广阔的知识背景和一 定的理解能力。 其次,审美教育对于德育、智育、体育也有反作用。审美教育 对直觉能力、想象力等方面的培养,对于人的智能的发展也有促 进作用。它能培养受教育者完整、健全的人格,从而使他们能更 有效地在德智体方面得到发展。第三,审美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 中属于更高层次的教育,这是由其受到经济制约较大所引起的。
在沃林格看来,在这种艺术形态中人类能从外物巨大的 杂乱无章中摆脱出来,获得心灵的安息。事实上,正是 艺术形态的丰富性和各自的特点,使艺术在整体上能发 挥其巨大的审美功能。
艺术的三种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
艺术具有认识功能、教育 功能和审美功能,但并不是说 某一类艺术作品就是以其中一 者为主,如果这么划分艺术的 三种社会功能,就会割裂这三 者的关系。正如艺术中的真、 善、美一样,艺术的三种社会 功能是一个辨证统一的关系, 是密不可分的。
审美的变迁
![审美的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6da80967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6d.png)
1930-1939 美丽标准:中西合璧名女人。
美丽人物:胡蝶。胡蝶的形象符合中国民间传统的美女标 准。脸双颊上的一对酒窝是她的招牌。那个年代,有酒窝 的女子都有被冠以美女的幸运。
1940-1949 美丽标准:政治之花
美丽人物:宋美龄。 虽然20年代她结婚时的一
袭婚纱,引发了上海滩上 的“婚纱热”。可是真正 让这个女人的美丽大扬于 天下者,还是战争和政治。
时至今日,美丽已经没有一个固定标准。美丽变得多元化。正所 谓:只要你是一个自信的人,散发着你独一无二的魅力,那么,你就 是美女!
美丽人物:杨步伟 这仁医院, 收敛的美丽、不凡的事业、惊 人的独立,让这个不媚不俗的 素朴女子光彩照人。
1920-1929 美丽标准 有身段的才女
美丽人物:林徽因 因为与浪漫诗人徐志摩的
一段扑朔迷离的恋情,80 年后美丽高雅、多才多艺 的林徽因重新被演绎成一 代新偶像。
着腰讲“我漂亮”的女 人。她张扬自我的个性 魅力对改革开放刚开始 的中国人来说确实具有 另一种启蒙作用。
1990-1999 美丽标准:多变。
美丽人物:张曼玉。 刚出道时俨然邻家傻妞,脱
去稚气,便显得僵硬。然而 她后来的沧桑都蜕变成了美 丽。猫一样善于变幻的张曼 玉,成了观众新宠,她并不 出众的容貌,却因可纯真可 妖媚的造型变化,征服了所 有人。
1900-1909 美丽标准: 会说洋文的大脚女人.
美丽人物:赛金花。这个直到21世纪还能 为娱乐界“爆料”的奇女子,如果不是有了
早 年随夫出使西洋的资历,又怎能有日后十里 洋场上海滩的艳帜高扬。 美丽是根本,
“西 化的美丽”则是催生剂,在那个年代格外有 效。
1910-1919 美丽标准:“文明新 装”。
美丽人物:邓丽君 邓丽君的出现可以说是物极
美在我心中(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课件
![美在我心中(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eee9b39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b6.png)
04 正确审美观的重要性
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塑造健康人格
正确的审美观能够帮助个人形成 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培养良 好的道德品质,促进个人全面成
长。
提高审美素养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有助于提升个 人的审美素养,培养对美的感知 、欣赏和创造能力,使个人在生 活和工作中更加注重美感和品味
。
增强自信心
拥有正确的审美观能够让人更加 自信地展现自己的魅力和风格, 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我
审美观的形成
01
02
03
家庭影响
家庭环境、父母的审美观 念对孩子的审美观形成具 有重要影响。
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背景、教育程度 、地域差异等也会影响个 人的审美观。
个人经历
个人经历、生活经验等因 素也会影响人们对美的认 知和评价。
审美观的差异
地域差异
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美的 认知和评价存在差异。
05 案例分享
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欣赏
总结词
通过欣赏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理解。
详细描述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摄影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 感受作品的美学元素,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理解。
优秀文学作品的解读
总结词
通过解读优秀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 感和审美想象力。
科技对审美观的影响
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将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例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 技术将为我们提供全新的审美体验和创作空间。
可持续发展的审美观
在面对环境问题和社会发展的挑战时,我们应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审美观,追求人与自然 、社会的和谐共生,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
第四课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第四课审美变化中的自我](https://img.taocdn.com/s3/m/5afdb904844769eae009ed32.png)
两件作品有何差异?
1810-1815 (古典主义) 1869 (印象派)
1890 (印象派)
1908(野兽派)
这 四件作品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起来看, 有什么总的倾向?
事实上把它们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起来,就 会发现这是一个逐渐走向平面化的过程。
思考与交流
有没有曾经不喜欢后来喜欢某一件作品的 情况?谈谈个人的看法。
资料 -1
什么是没骨画: 在中国画绘画技法中,用墨线勾出轮廓线 称为骨法,所谓的“骨”指的就是墨线;不用墨 笔勾出轮廓线,而是完全用墨或色渲染成,就 称为没骨法。用没骨法画出来的画就称为没骨 画,也称为无骨画。古代山水、花鸟画都有用 没骨技法进行绘画的,我们可称之为没骨山水 画、没骨花鸟画。
结束
2.静物
《有桃 静物画子 》
《有苹果和桃子的静物》
《 玻 璃 盘 中 的 静 物 》
资料 -3
古罗马的《有桃子的静物画》是一幅壁画(当时还没有油 画),其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创造一种空间幻觉。虽然当时 创造空间幻觉的方法还不很成熟,但我们还是能够体会到画 家的这样一种努力。塞尚的《有苹果和桃子的静物》不是创 造空间幻觉,而是要体现自己的独特风格。他更关心的是平 面问题,也即画面的“结构”。《玻璃盘中的静物》画面没有 多少立体感,但可以看到直线、曲线、大小椭圆形、矩形、 三角形的组合。 这些作品所体现出来的不同“自我”,可以粗略地理解为对 绘画和世界的不同看法,甚至就是画面的独特风格。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中山装军装Fra bibliotek西装牛仔服
休闲装
中山装、军装、西服、牛仔服、休闲装
你喜欢哪一种服装?如果你穿,会选 哪一种?
为什么选这种?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ppt课件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2b91743f61fb7360a4c6531.png)
又有:“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
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 或涂抹久之,
他人视以为麻为芦,仆亦不能强辩为竹,真没
奈
览
Hale Waihona Puke 者何。”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达盖尔 1789年11月18日出生于法 国南部的一个有着悠久历 史的小镇——耐尔1851年7 月10日在巴黎过早地离开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了人世,享年64岁。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温馨50年代 中山装干部的象征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温馨50年代 列宁服干部的象征
列宁装:最时髦的女装
式样为双排扣西装开领, 腰中系一根布带,双排各 有三粒纽扣,这是从苏联 学来的服装款式,尽管这 种服饰呈现出中性化的特 点,但是在当时可是最时 髦的服饰。体现出劳动是 最美的本色及其时代风尚。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名称】明徐渭黄甲图轴 【类别】纸本,墨笔 【规格】纵114.6cm,横29.7cm 【年代】明代 【文物原属】明徐渭作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审宫美博变化物中馆的自我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这种款式健康活泼不做作流行了很久以至于现在许多中年妇女夏季的裙装还是这种稍加变化的布前苏联女专家给中国带来了布拉吉热精选ppt统一的60年代绿军装青年的最爱1950年代末提出的全民皆兵口号被彻底贯彻到大众着装领域色彩单调不分男女不分职业的军装盛行于中华大地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社会审美标准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听琴图》,立轴,绢本设色
147.2cmx51.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赵佶作。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美术现象---宋徽宗时代的画院体制 画院入学考试非常有意思。 常以唐人诗句命题,如“踏花归去马蹄香”,-----------? 如“嫩绿枝头红一点”,------------------------------------- ? 如“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 如” “竹锁桥边卖酒家”,----------------------------------- ?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https://img.taocdn.com/s3/m/834a092a1eb91a37f1115c4b.png)
意为:“俯首作画,也不忘质问苍天:这都是 些什么人,竟然能够到南宋来?即使没有这幅 画,但处处还是闻得到兰花(南宋)的芬香 的。”在此,兰花不仅仅是单纯的植物,而是 象征着南宋。
墨兰图
再来看看落款:“丙午正月十五日作此壹卷”。丙午是南宋的年号, 元代的郑思肖并没有写元代年号。这又说明了?
说明他拒不认为宋朝已不复存在,也不承认蒙古政权,鲜明地表达了 对元朝统治的憎恶之情。
③竹:比喻“气节”, 虚心、朴实无华。(竹子中通外直,宁折不 屈,以虚心文雅的特征,高风亮节的品格为人们所称颂,苏东坡 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
④菊:不屈不挠 ,甘于寂寞。(花形优美,色彩绚丽,自古以来 被视为高风亮节、清雅洁身的象征。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 然见南山”,一直是文人雅士所向往的那种无拘无束世外桃源的 生活。 )
画家经历:
浙江人。出身农家,自幼嗜学,白天放牛,晚至寺院 长明灯下读书,时而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他青年时 曾一度热衷于功名,但考进士屡试不中,于是他满怀 愤郁,烧毁文章,归隐九里山。
历史背景:
元朝是由蒙古人缔造的庞大的帝国。蒙古人轻视汉人, 在蒙古人眼中,汉人除了供给他们固定的田赋外,没 有别的用处。(蒙古官员贪污腐败,在历史上也属空 前。)
④为什么有这么鲜明的政治态度,我们来了解一下画家的背景。 郑思肖福州人,跟王冕一样是宋元交接时期的人物,他先历经家门之
变,又目睹亡国之惨状,三十六岁,丧母。三十八岁,丧子。三十九 岁,丧国。特别是亡国之痛,几乎摧毁了郑思肖正常思维活动,于是 愤然隐居于寺观陋巷。郑思肖其实原名少因,他悲愤于南宋灭亡,改 名为“思肖”, 意即“思赵”(繁体的“赵”字里有一“肖”); 号“所南”,亦寓意“南”乃其安身立命之所,连坐卧必面向南,以 表示怀恋南宋王朝。 郑思肖跟王冕相比,郑思肖对元朝的抵制情绪更为严重。他的心理已 经发展到了极端化的地步。他会无休止地一直沉浸在亡国之痛中,还 会自责甚至自虐。 最为可惜的是,这幅郑思肖现今存世的惟一作品,竟藏于日本大阪美 术馆。
墨兰图
再来看看落款:“丙午正月十五日作此壹卷”。丙午是南宋的年号, 元代的郑思肖并没有写元代年号。这又说明了?
说明他拒不认为宋朝已不复存在,也不承认蒙古政权,鲜明地表达了 对元朝统治的憎恶之情。
③竹:比喻“气节”, 虚心、朴实无华。(竹子中通外直,宁折不 屈,以虚心文雅的特征,高风亮节的品格为人们所称颂,苏东坡 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
④菊:不屈不挠 ,甘于寂寞。(花形优美,色彩绚丽,自古以来 被视为高风亮节、清雅洁身的象征。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 然见南山”,一直是文人雅士所向往的那种无拘无束世外桃源的 生活。 )
画家经历:
浙江人。出身农家,自幼嗜学,白天放牛,晚至寺院 长明灯下读书,时而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他青年时 曾一度热衷于功名,但考进士屡试不中,于是他满怀 愤郁,烧毁文章,归隐九里山。
历史背景:
元朝是由蒙古人缔造的庞大的帝国。蒙古人轻视汉人, 在蒙古人眼中,汉人除了供给他们固定的田赋外,没 有别的用处。(蒙古官员贪污腐败,在历史上也属空 前。)
④为什么有这么鲜明的政治态度,我们来了解一下画家的背景。 郑思肖福州人,跟王冕一样是宋元交接时期的人物,他先历经家门之
变,又目睹亡国之惨状,三十六岁,丧母。三十八岁,丧子。三十九 岁,丧国。特别是亡国之痛,几乎摧毁了郑思肖正常思维活动,于是 愤然隐居于寺观陋巷。郑思肖其实原名少因,他悲愤于南宋灭亡,改 名为“思肖”, 意即“思赵”(繁体的“赵”字里有一“肖”); 号“所南”,亦寓意“南”乃其安身立命之所,连坐卧必面向南,以 表示怀恋南宋王朝。 郑思肖跟王冕相比,郑思肖对元朝的抵制情绪更为严重。他的心理已 经发展到了极端化的地步。他会无休止地一直沉浸在亡国之痛中,还 会自责甚至自虐。 最为可惜的是,这幅郑思肖现今存世的惟一作品,竟藏于日本大阪美 术馆。
如何提高我们的审美PPT课件
![如何提高我们的审美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3b95d9763231126fdb11c3.png)
审是人们对一切事物的美丑作出评判的一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人之所以需要审美是因为世界上存在着许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取舍找到适合我们需要的那部分即美的事物
如何提高我们的审美
-----从广告的角度
1
-
课程目的
理解审美的概念 提高自己的想象力 广告给我们的启示
2
-
审美
审美的概念
美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它包括 客观存在和主观存在。 审是人们对一切事物的美丑作出评判的一个过 程。
3
-
审美的意义
人之所以需要审美,是因为世界上存在着 许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取舍,找到适合 我们需要的那部分,即美的事物。
精致、品质、舒适
4
-
提高审美的途径
真诚的、诚实、自信的心去审美。 加强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比如音乐、舞蹈、
服饰、绘画等; 平时生活中多注意观察周围的世界。 追求自身的完美。
评判标准
易于理解,简单明了,传递大量的信息。
14
-
柱状图 饼状图 曲线图 矩阵
表格的类型
15
-
表格常用技巧
颜色 大小 使用图标
图标
斑马条纹 颜色、大小
斑马条纹
16
-
自我提升的途径
温故知新
• ---孔子
人因缺乏好奇而毁灭
• ---斯顿
17
-
18
-
5
-
审美的心理机制
我们阅读文学作品,或者欣赏艺术作品。 当你阅读一部文学作品,到动情的时候, 或者怦然心动,或者潸然然泪下。我们都 有过这样的审美感受。
6
-
新西兰电信 Keep in touch
7
-
让你感动的广告
如何提高我们的审美
-----从广告的角度
1
-
课程目的
理解审美的概念 提高自己的想象力 广告给我们的启示
2
-
审美
审美的概念
美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它包括 客观存在和主观存在。 审是人们对一切事物的美丑作出评判的一个过 程。
3
-
审美的意义
人之所以需要审美,是因为世界上存在着 许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取舍,找到适合 我们需要的那部分,即美的事物。
精致、品质、舒适
4
-
提高审美的途径
真诚的、诚实、自信的心去审美。 加强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比如音乐、舞蹈、
服饰、绘画等; 平时生活中多注意观察周围的世界。 追求自身的完美。
评判标准
易于理解,简单明了,传递大量的信息。
14
-
柱状图 饼状图 曲线图 矩阵
表格的类型
15
-
表格常用技巧
颜色 大小 使用图标
图标
斑马条纹 颜色、大小
斑马条纹
16
-
自我提升的途径
温故知新
• ---孔子
人因缺乏好奇而毁灭
• ---斯顿
17
-
18
-
5
-
审美的心理机制
我们阅读文学作品,或者欣赏艺术作品。 当你阅读一部文学作品,到动情的时候, 或者怦然心动,或者潸然然泪下。我们都 有过这样的审美感受。
6
-
新西兰电信 Keep in touch
7
-
让你感动的广告
欣赏自我(主题班会课件)
![欣赏自我(主题班会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0eda371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5c.png)
自信坚定
相信自己,坚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不要轻易被他人的意见 所左右。
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感受,不要因为自己的表达而伤害或冒犯他人。
表达方式
1 2
口头表达
通过口头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可以运 用适当的语气、语调和表情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书面表达
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可以运用适 当的词汇、语法和修辞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3
肢体语言
通过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可以运 用适当的动作、表情和姿态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倾听能力
专注倾听
01
在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时,要专注倾听,不要打断或干
扰他人的发言。
理解他人
02
在倾听他人的发言时,要尽量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感受,不要用
自己的标准来评判他人。
反馈意见
03
在倾听他人的发言时,可以给予适当的反馈意见,以帮助他人
独特之处
个性魅力
我有着独特的个性魅力,能够吸 引他人的关注和喜爱。
创造力
我具备较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能 够产生新的想法和创意。
领导能力
我具备较强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 ,能够组织和指导团队完成任务。
CHAPTER 03
自我提升
学习与成长
持续学习
通过阅读、课程、实践等方式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 知识水平和技能。
自我反思
定期回顾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分析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以便不断改进。
接受反馈
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从中汲取有益的反馈,促进 个人成长。
挑战与突破
设定目标
突破自我
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激发自己的 潜力和动力。
不断突破自己的限制和障碍,实现自 我超越和进步。
相信自己,坚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不要轻易被他人的意见 所左右。
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感受,不要因为自己的表达而伤害或冒犯他人。
表达方式
1 2
口头表达
通过口头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可以运 用适当的语气、语调和表情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书面表达
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可以运用适 当的词汇、语法和修辞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3
肢体语言
通过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可以运 用适当的动作、表情和姿态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倾听能力
专注倾听
01
在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时,要专注倾听,不要打断或干
扰他人的发言。
理解他人
02
在倾听他人的发言时,要尽量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感受,不要用
自己的标准来评判他人。
反馈意见
03
在倾听他人的发言时,可以给予适当的反馈意见,以帮助他人
独特之处
个性魅力
我有着独特的个性魅力,能够吸 引他人的关注和喜爱。
创造力
我具备较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能 够产生新的想法和创意。
领导能力
我具备较强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 ,能够组织和指导团队完成任务。
CHAPTER 03
自我提升
学习与成长
持续学习
通过阅读、课程、实践等方式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 知识水平和技能。
自我反思
定期回顾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分析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以便不断改进。
接受反馈
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从中汲取有益的反馈,促进 个人成长。
挑战与突破
设定目标
突破自我
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激发自己的 潜力和动力。
不断突破自己的限制和障碍,实现自 我超越和进步。
青春期审美观主题班会课件
![青春期审美观主题班会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28da266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c2.png)
青春期审美观主题班会课件
I. 介绍青春期审美观的重要性
- 图片:一副美丽的艺术画作,代表着丰富多样的审美观念- 青春期是人生中审美观发展的关键时期
- 青春期审美观对于个人的成长和世界观的形成至关重要II. 探索青春期审美观的影响因素
- 家庭环境:图片代表了不同家庭中的审美观念差异
- 社交圈子:图片展示了不同朋友群体的不同审美偏好
- 媒体影响:图片呈现了媒体对青少年审美观的影响
III. 分析青春期审美观的变化趋势
- 图片:展示了青春期前后审美观的变化示意图
- 青春期前,个体审美观倾向于家庭和社交圈子的影响
- 青春期后,个体开始独立思考和发展自己的独立审美观IV. 引导青春期审美观的培养
- 图片:展示了培养积极审美观的方式和方法
- 培养个体独立思考和挑战审美偏见的能力
- 鼓励多元文化的接触和认知,扩展审美观的广度
V. 总结青春期审美观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 图片:一幅鸟儿展翅飞翔的画作,代表个体拥抱多元审美观的自由
- 青春期审美观的形成对于塑造个体独特性格和世界观至关重要
- 鼓励青少年积极表达和尊重他人的审美观,创造一个包容多样的社会环境
(注意:文中不能出现与标题相同的文字)。
变化中的审美——社会审美标准与艺术创作的关系课件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变化中的审美——社会审美标准与艺术创作的关系课件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b41224b5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3b.png)
多变的“维纳斯”
旧石器时代。在欧洲出土的一大批 圆雕和浮雕女裸体雕像中,威伦道 夫的维纳斯是最著名的代表作,因 出土于维也纳的威伦道夫而得名。
《维纳斯的诞生》波提切利 15世纪佛罗伦萨画派
经典女神像 现代街头风 多元化
「I'M YOUR VENUS」 2019 长场雄(日本艺术家)
相同点 不同点
镜子 丘比特 背对 保守 发色 曲线美
《镜前的维纳斯》委拉斯贵支 1656年
相同点 不同点 时代背景
审美特征
《沉睡的维纳斯》 《镜前的维纳斯》
两幅作品的维纳斯都是“斜倚”的姿态
1、维纳斯裸露的人体正对观众 1、维纳斯背对我们
2、作品的背景是乡野间
2、作品的背景是一个房间里的床上
文艺复兴早期,资本主义盛行, 17世纪的西班牙禁欲主义盛行, 画家高举人文主义旗帜,与教 宗教统治皇权干涉,相对保守。 会神权文化斗争。
表现技法 审美特征
《维纳斯的诞生》 《I'M YOUR VENUS》
后者采用了前者作品中维纳斯的动态
作品反映了作者迷茫、淡漠 的心情
是对波提切利的致敬,加入了现代元 素,将文艺复兴时期审美与现代审美 相结合
写实,色彩丰富
色彩单一,线条简洁
精神美、人体美
多元美、潮流美、个性美
《沉睡的维纳斯》 乔尔乔涅 文艺复兴早期
高贵、神圣、欲望、人体美 和精神美的统一
保守、欲
审美变化
首先,每个艺术家所处的时代不同,政治背景和社会气氛 不同,艺术家的取材来源于生活,所以不同的艺术家用作品 反映出的生活现象有所不同;其次,艺术家有着超前的审美 探索力,对审美变化趋势的捕捉会更敏锐,相对于公众的审 美习惯,会显得有些超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又有:“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
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 或涂抹久之,
他人视以为麻为芦,仆亦不能强辩为竹,真没
奈
览
者
何
。
”
精品
17
达盖尔
1789年11月18日出生于法
国南部的一个有着悠久历
史的小镇——耐尔1851年7
月10日在巴黎过早地离开
精品
了人世,享年64岁。
18
《阿卡迪亚的牧人》
解放初期,苏式列宁装是
最时髦的女装,是50年代
精品
干部们的标志性服饰。
3
工装背带裤是新时尚
人人参加劳动,建设新
中国。需要耐磨耐脏的
日常服装。工装与军装
的灰蓝绿自然成了最实
际的流行色。
精品
4
前苏联女专家给中国带来了布拉吉热
50年代末,前苏联某领导人
到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的
服装不符合社会主义大国的
形象,号召穿花衣,体现社
精品
31
辨
精品
32
朱耷
精品
33
石涛
“青藤笔墨人间宝 数十年来无此道”
精品
34
郑板桥
精品
35
黄宾虹
《江行图》
精品
36
齐白石
“恨不生三百年前 或为诸君磨墨理纸 哪怕是诸君不纳 余于门之外饿而不去 亦快事也”
精品
37
半生落魄已成瓮, 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置野藤中。
精品
38
精品
19
精品
20
精品
21
美术作品的评价不是像不像,而 应该是好不好,好的标准是绘画 作品牵系着绘者的情感和心愿, 绘者的神游阻断了创作时的犹豫 和彷徨,揭示着不灭的梦想,这 些都为绘者的心神、未来开启着 无限的可能性。
精品
22
一、“绘画与形似 见于儿童邻” 二、“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精品
23
汉江临眺① 作者: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②。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③。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④。
尺幅:横幅?竖轴? 画者视线: 描绘内容: 色彩: 材料: 构图创举:
精品
24
“吟征调商灶下桐,松间 疑有入松风。仰窥低审含 情客,似听无弦一弄中。”
《听琴图》,立轴,绢本设色
精品
39
【名称】明徐渭黄甲图轴
【类别】纸本,墨笔
【规格】纵114.6cm,横29.7cm
【年代】明代
【文物原属】明徐渭作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精物品馆
40
精品
41
精品
42
精品
43
精品
44
147.2cmx51.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赵佶作。
精品
25
美术现象---宋徽宗时代的画院体制
画院入学考试非常有意思。 常以唐人诗句命题,如“踏花归去马蹄香”,-----------? 如“嫩绿枝头红一点”,------------------------------------- ? 如“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 如” “竹锁桥边卖酒家”,----------------------------------- ?
精品
26
精品
27
【名称】明徐渭黄甲图轴
【类别】纸本,墨笔
【规格】纵114.6cm,横29.7cm
【年代】明代
【文物原属】明徐渭作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精物品馆
28
精品
29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精品
30
人物画的代表人物—吴道子、 阎立本 山水画的代表人物—元四家 工笔花鸟画代表人物—宋徽 宗 写意花鸟画鼻祖—徐渭
男女,不分职
业的军装盛行
于中华大地。
“十亿人民十
亿兵”的十年
“文革”时期,
洗得发白的绿 军装就是时尚。
6
精品
7
走出灰暗的70年代
精品
8
精品
9
追求洋气的80年代
精品
10
精品
11
精品
12
精品
13
精品Leabharlann 秋裤外穿:今秋Legg1i4ng
审美趣味定义:
审美主体欣赏、鉴别、评判美丑的特殊能力。是审美知觉力、感 受力、想像力、判断力、创造力的综合。在人的实践经验、思维能 力、艺术素养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是以主观爱好的形式表现出来 的对客观的美的认识和评价。既有个性特征,又具社会性、时代性 和民族性。
精品
15
精品
16
文人画以“士气”标举,以“逸” 为宗旨,多
取材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崇尚品藻,
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意韵,重视画
中意境的构造等等。以元代倪瓒为代表发展出
“逸笔草草”与“写胸中逸气”。前者出自
《答张仲藻书》:“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
草草,聊以自娱耳。”而在《题自画墨竹》中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社会审美标准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精品
1
温馨50年代 中山装干部的象征
精品
2
温馨50年代 列宁服干部的象征
列宁装:最时髦的女装
式样为双排扣西装开领, 腰中系一根布带,双排各 有三粒纽扣,这是从苏联 学来的服装款式,尽管这 种服饰呈现出中性化的特 点,但是在当时可是最时 髦的服饰。体现出劳动是 最美的本色及其时代风尚。
会主义欣欣向荣的面貌。一
时间,布拉吉成为时尚。
“布拉吉”是俄语音译,即
连衣裙。这种款式健康活泼,
不做作,流行了很久,以至
于现在许多中年妇女夏季的
裙装还是这种稍加变化的布
精品
拉吉。
5
统一的60年代 绿军装青年的最爱
精品
1950 年 代 末 提
出的“全民皆
兵”口号被彻
底贯彻到大众
着装领域,色
彩单调,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