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帮助学生克服逆反心理
家庭教育如何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
家庭教育如何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逆反心理是一种常见且普遍存在的现象。
当孩子出现逆反心理时,家庭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家庭教育方法。
一、理解逆反心理的来源逆反心理通常是由孩子的自我意识增强、独立意识形成和个性发展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压力,逆反心理往往是他们对这些困扰和挑战的一种反应。
因此,了解逆反心理的来源对于正确应对孩子的逆反情绪至关重要。
二、保持良好的沟通家庭关系中的有效沟通是预防和缓解逆反心理的重要手段。
家长需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理解他们内心的矛盾和压力,并与他们进行积极的交流。
通过积极的沟通,家长可以更好地把握孩子的需求,帮助他们化解逆反情绪。
三、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情绪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可以帮助孩子增加安全感,减少逆反情绪的发生。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1.亲子活动:组织一些亲子活动,增强亲子之间的互动和感情交流。
2.家庭规则:明确家庭规则和家庭秩序,让孩子明白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是不被允许的。
3.表扬和鼓励:及时赞许孩子的进步和努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家庭成员间的尊重和尊重:示范和提倡家庭成员之间的尊重和关心,让孩子在尊重和被尊重中学会平等相处。
四、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面对逆反的孩子,家长需要树立积极、正确的教育观念。
不要将逆反行为过度解读为孩子的叛逆,而应该换位思考,理解他们成长中的困惑和挣扎。
同时,家长也应该认识到自己在孩子逆反行为中的作用,并用正确的方法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五、自我反思和学习作为家长,我们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言辞是否合理,是否容易引发孩子的逆反情绪。
通过自我反思,我们可以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方式,以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和教育。
六、尊重孩子的个性和自主权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思考方式。
小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小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小学生逆反心理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不愿意接受成人的指导和约束,表现出一种叛逆的心态。
逆反心理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是常见的,但是如果逆反心理过于严重或持续时间过长,就需要引起家长和老师的重视,并适时采取措施。
一、逆反心理成因分析1. 独立意识加强。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和意识,开始逐渐独立,希望得到更多的自由。
当他们感到受到过多的限制和约束时,就会产生逆反心理。
2.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有些家长可能会过于溺爱孩子,放任孩子的任性行为,导致孩子产生了不受制约的心态。
而有些家长则过于严厉,严苛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产生逆反情绪。
3. 学校环境的影响。
有些学校的教学环境和师生关系可能不够融洽,甚至存在一些不合理的规定和制度,导致学生产生逆反情绪。
4. 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良信息和影响,有些小学生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产生了逆反心理。
二、对策1.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家长和老师首先要与小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想法,理解孩子的诉求,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想法,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权利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2. 学会尊重孩子。
家长和老师在对待小学生的时候,要学会尊重孩子,不要一味地强调自己的权威,而是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
3. 适度的约束和教育。
适度的约束和教育是必须的,但是要避免过于严苛的方式,要善于用言传身教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让孩子从中获得正能量。
4. 提供正面榜样。
家长和老师要做好自己的榜样,不仅要言传身教,更要言行一致,做一个积极向上的正面榜样。
5. 指导孩子正确处理情绪。
人的情绪是复杂的,孩子在处理情绪上尤为脆弱,家长和老师应该指导孩子如何正确处理情绪,让孩子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来发泄情绪。
6. 营造良好的家庭和学校环境。
家庭和学校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家长和老师要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家庭和学校环境,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小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小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小学生逆反心理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它不仅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困扰,也会让家长和老师感到很棘手。
那么,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是什么呢?该如何应对呢?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一、逆反心理的成因1.自我认同不足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需要不断地了解自己和接受周围的环境,这时候自我认同感不足会造成自卑感,从而表现出逆反心理。
2.情感交流不良家长或老师对小学生的情感交流,如果过分苛刻、冷漠无情,甚至忽略孩子的感受,会产生孤独感和不信任感,进而引发逆反心理。
3.环境不适应小学生的环境不一定适应他们的成长,可能存在环境压力、家庭关系纷争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产生逆反心理。
4.教育方式不当教育方式不当,可能是由于老师给予的压力过大,或是给予的关注不够,也有可能是毒打、口出恶言等导致的,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二、应对逆反心理的策略1.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家长和老师要主动了解和关注小学生的心理需求,肯定孩子的价值,让他们感受到存在感,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并减少逆反心理产生的概率。
2.教育方式与孩子相适应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要注意教育方式的选择,要因人而异,了解小学生的性格和兴趣爱好,因情制宜地对待孩子,使孩子在教育中感受到温暖和认可。
3.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约束能力家长和老师要通过启发和引导,培养小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约束能力,帮助他们学会管理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减少孩子的逆反情绪。
4.理解和宽容孩子的情绪表达在家庭和学校中,家长和老师需要理解和宽容孩子的情绪表达方式,不可一味斥责或批评,要给予孩子情感的支持和理解,以便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总之,小学生逆反心理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它不是孩子的错,也不是家长或老师的过错,而是孩子与周围环境产生矛盾所引起的。
家长和老师要以人为本,不能用严厉的手段来压制孩子的逆反行为,而是要采取正确的策略,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方向。
沉迷游戏的学生如何进行心理疏导
沉迷游戏的学生如何进行心理疏导?1、家长要起到表率作用很多家长和孩子说的只有一句“不要玩了”,然后自己在那玩手机玩得不亦乐乎,如果想让孩子不再沉迷游戏,家长要远离游戏、远离手机,要让孩子监督,家长带头做表率,孩子即使继续玩游戏,也是心虚,你说不要玩的时候,他会很听话。
所以,家长要起表率作用。
2、根据表现适度增减游戏时间在孩子沉迷游戏的过程中,家长不要用拔网线、断电等暴力手段来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家长要通过学生的表现来规定游戏时间,例如,考试考到多少分,每周加几分钟,否则会减少几分钟,当他考不到这个成绩的时候,自然会认赌服输,为了能够多游戏,孩子下次一定会用成绩、用表现来兑换游戏时间的。
奖罚分明,效果会更好一些。
3、先梳理自己,再沟通孩子当人在情绪不稳定时,不仅无法实现有效沟通,甚至会把负面情绪投射到对方身上,加剧冲突。
如果感到明显的情绪波动,先试着自我调节,必要时求助亲友,尽量让自己在相对平静时与孩子沟通。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给孩子以示范,让他们也学会调适和克制情绪;给孩子以接纳,只有自己的问题清空了,才能装得下对方的。
4、不打骂孩子不要粗暴的用打骂的方式阻拦正在打游戏中的孩子,这样会适得其反,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而是允许孩子玩一些正能量的对抗游戏,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一玩,让孩子有了安全感他才愿意和你交流。
此时再提出要求,让他把心思放到学习上,给他指定玩的时间,但不学影响学习,要求他不能玩网络暴力游戏,相信孩子还是可以接受的。
学生沉迷游戏的原因:1、网络上有各种各样风趣的吸引人的东西,假如孩子克己才能差,很简单沉溺其中难以自拔,比方玩游戏、看动画视频等等。
家长能够让孩子上网学习,可是,关于别的不利于孩子学习和生长的东西,应当对孩子进行束缚限制教学,不让孩子把上网当成一种日子重心。
2、家长只注重书本教育,没有重视孩子的业务兴趣爱好学习固然重要,但却并非是孩子全部的生活,孩子不仅需要学习,也需要其他的兴趣爱好,而现如今的不少家长,却鲜少具有这样的认知,他们往往过度在意学习成绩,忽视兴趣爱好的培养,最终,让孩子自行找到发泄释压的渠道,也就是网络游戏中虚拟世界。
孩子逆反心理严重怎么办家长应该如何引导
孩子逆反心理严重怎么办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逆反心理是一个让许多家长感到头疼的问题。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或者某些特定阶段,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强烈的逆反情绪,对家长的教导和要求产生抵触,甚至故意做出与家长期望相反的行为。
面对孩子逆反心理严重的情况,家长们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呢?首先,家长要理解孩子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渴望独立、自主,希望能够自己做决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当家长过度干涉、限制他们的自由时,孩子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此外,家庭环境、学校压力、社会影响等也可能是导致孩子逆反心理的因素。
家长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教育方式。
当发现孩子逆反时,不要急于批评指责,而是要保持冷静和耐心。
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
比如,孩子不愿意按照家长的安排参加课外辅导班,家长不要一味地强迫,而是要倾听孩子的想法,也许孩子觉得自己已经在学校里学得很辛苦了,需要一些休息和放松的时间。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是至关重要的。
家长要创造一个宽松、平等的交流氛围,让孩子愿意与自己分享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在与孩子交流时,要尊重他们的意见,不要轻易打断或者否定。
比如,孩子对某个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即使家长不同意,也可以先表示理解,然后再慢慢引导。
同时,家长也要学会倾听孩子的烦恼和困惑,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
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也是引导逆反心理的有效方法。
家长可以在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上,让孩子自己做决定,比如选择自己喜欢的衣服、发型等。
这样可以满足孩子对独立和自主的需求,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当然,在给予自主权的同时,家长也要设定明确的界限和规则,让孩子知道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以的。
家长还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
孩子很多时候是通过观察家长的行为来学习和成长的。
如果家长自己都不能做到言行一致,那么孩子也很难听从家长的教导。
比如,家长要求孩子不要沉迷手机,自己却整天抱着手机玩,这样就没有说服力。
中学生逆反心理与应对策略
中学生逆反心理与应对策略中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随着生理、心理和社会经验的不断丰富,中学生的心理世界逐渐复杂,中学生的逆反心理也时有发生。
那么,我们应如何正确面对中学生逆反心理,运用合理的策略来应对呢?一、了解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既有家庭因素的影响,也有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家庭因素方面,父母教育方式、家庭氛围、家庭教育水平等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学校教育方面,教师的教育方式、管理方式,以及与学生的互动方式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
社会环境方面,社会风气、社会压力等都会对中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
二、正确应对中学生逆反心理1. 增强教师的理解力:教师应敏锐地观察到学生言行中的自我表现,了解学生心理变化的原因,以宽容、接纳的态度与学生交流。
2. 减轻学生的压力: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方式,减轻学生压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3. 倡导有效的沟通: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与孩子真诚地交流,尊重孩子的意愿,给孩子信任和空间。
4.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师要通过有趣的故事、成功的案例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的喜怒哀乐,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5.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帮助中学生建立自信、乐观的心态,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三、策略运用1. 以身作则: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对待师长、同学、家长都要充满尊重,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理解。
2.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逆反心理: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逆反心理,教育学生尊重老师和家长,学会沟通和交流,找到合适的应对方式。
3.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要营造安静、和谐、有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集中精力,减少不必要的压力。
4.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竞争:竞争是中学生难以避免的一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竞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潜能。
5. 引导学生关爱他人:教师要引导学生关爱他人,关心集体,关注社会,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孩子叛逆期的心理疏导方法
孩子叛逆期的心理疏导方法第一、多和孩子沟通。
多创造和孩子沟通的机会,叛逆期的孩子不喜欢太过刻意的谈话,特别是那种教育式谈话,大道理,要多融入孩子的世界,在玩与娱乐中和孩子沟通,通过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利用这些事情和孩子交流,把你的想法融进去。
第二、观察孩子的日常。
面对孩子突如其来的叛逆,家长必须先冷静下来,好好观察孩子的日常,找出孩子变化的原因。
不要以强硬的态度去面对孩子的反叛。
这时候的孩子就像紧绷的橡皮筋,你越是用力,他们的反弹会越加厉害,因此家长首先要摆正心态,对孩子的行为不要以暴制暴,这是最不可取的。
也可以从学校老师或者孩子身边朋友那里打听一下孩子最近的反常原因,必须先找到症结所在,才可以慢慢找出化解方法。
第三、不要极力否定孩子的想法。
叛逆期孩子和父母的想法必定有差异,但不要极力否定孩子的想法,要跟孩子一起心平气和的商议解决双方差异的方法,孩子也有判断能力的。
如果双方差异大,父母也别太着急,用耐心和事实慢慢的和孩子进行解释。
减少差距,尽量避免过多的冲突。
孩子叛逆期的表现:第一、特别爱顶嘴。
不管父母说的对不对,他们总是可以用“错误的逻辑”来反击。
原则是:家长说的完全不合理,必须大声顶嘴;父母说的有些道理,说不通的部分一定要找到顶嘴;父母所说的完全有道理,必须故意曲解才能顶嘴。
第二、父母的话在他眼里变成唠叨。
叛逆期的孩子情绪控制力相对较弱。
父母的一再警告只会让他们觉得这是一种不信任,因为在他们自己眼里,他们已经长大了,会为自己的时间和事情做决定。
安排。
父母越说越抗拒。
第三、容易莫名的烦躁、发脾气。
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情绪不稳定,情绪自控能力差。
所以一件很小的事情就能点燃他们心中的怒火,他们就会发脾气。
第四、嘴里很少有赞美之词。
总有各种抱怨,老师,家长,甚至社会现象。
他们会因为一个小瑕疵而否定整个事物或性格,并抓住它发疯。
只是为了证明自己长大了,可以独立思考,有发言权。
孩子进入叛逆期的原因:第一、身体与心理成熟度的出入。
学生逆反心理的浅析与对策
学生逆反心理的浅析与对策
学生逆反心理是指学生在受到家长或老师的指导时,因为受到
抵触或不理解而产生的一种反抗或逃避的现象。
这种心理现象是由
于学生的自尊心、好奇心和求知欲等心理因素受到阻碍,从而产生
的一种心理抵触。
学生的逆反心理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各个年龄阶段和学校中。
在
小学阶段,学生缺乏独立性和自我观念,往往不能理解家长或老师
的教导,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中学阶段,学生逐渐具有独立性,但
对于家长或老师的指导仍存在抵触情绪。
在高中阶段,学生逆反心
理更加明显,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成年,应该享有更多的自由和权利。
针对学生逆反心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了解学生的情况:学校和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性
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情况,以便更好地做出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
2.尊重学生意见:在教育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应该更多地倾听
学生的意见和看法,在给予指导时尽量考虑学生的感受和需求。
在
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应该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
逆反心理。
3.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家长和老师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情况,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
支持。
4.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家长和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减少逆反情绪的产生。
学生逆反心理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心理现象,家长和老师应该理解学生的心态和需求,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和关心,建立良好的教育和指导关系,帮助他们成长和发展。
学生逆反心理调查及解决方案
学生逆反心理调查及解决方案学生的逆反心理的调查及解决方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逆反心理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原因、表现形式以及影响,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从调查问卷设计、逆反心理成因分析、逆反心理表现形式研究、逆反心理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如何减少逆反心理的发生、教师及家长在面对学生逆反心理时应采取的措施、学生自身应采取的积极措施以及评估与反馈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调查问卷设计为了深入了解学生的逆反心理,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
问卷涵盖了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交等方面,包括开放性和封闭性问题,以便更好地收集学生的反馈。
通过调查数据,我们可以分析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原因和特点,为后续解决方案提供依据。
二、逆反心理成因分析经过调查分析,学生逆反心理的主要成因包括以下几点:一是生理变化带来的不适应感;二是心理压力,如家庭、社会和学校等多方面因素;三是教育方式不当,如过于强调成绩、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等。
三、逆反心理表现形式研究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抵触情绪,如对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消极态度;二是反抗行为,如不服从老师或家长的管理;三是自我封闭,如拒绝与他人交流,逃避社交活动。
四、逆反心理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逆反心理会对学生学习生活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兴趣;二是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三是可能影响学生的人际关系。
五、如何减少逆反心理的发生为了减少学生逆反心理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避免一刀切的评价方式;二是加强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自我认知;三是提供多元化的教育环境,鼓励学生发展多元兴趣和技能。
六、教师及家长在面对学生逆反心理时应采取的措施教师和家长在面对学生逆反心理时,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二是保持开放和平等的沟通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选择;三是提供支持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家长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
家长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孩子逆反,孩子的叛逆行为由逆反心理所致,主要是因为孩子为了保护自己的尊严,而对家长训导采用反对、叛逆态度或言行的心理状态,那家长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呢?如何让儿童自我克服逆反心理呢?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正确对待孩子逆反心理的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正确对待孩子逆反心理的方法1.尊重孩子孩子也需要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当孩子叛逆时,父母不能一味的责罚孩子,甚至是执行家庭暴力,第一要务是了解孩子叛逆的原因。
并且向孩子表示,愿意倾听他们的想法,尊重他们的选择,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父母就占了上风。
但倘若父母直接否决孩子的观点,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又或者,父母一副不以为意、了如指掌的样子,并且轻视孩子的意见,这些都会使孩子觉得愤怒,继而更加叛逆。
父母应该鼓励并引导孩子勇敢说出自己的意见,让他知道到爸爸妈妈也重视并尊重他们的想法。
2.注意语言和孩子交流时,应尽量采用征求同意的语气。
处于叛逆期的孩子都不愿意被命令、被强迫的做事。
父母在对孩子做出要求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强硬的字眼,比如“必须、一定”等等,这些会引起孩子的反抗情绪。
相对的,最好采用商量的口气,与孩子意见不统一时,应该告诉他们:为什么应该这样而不是那样,告诉他们你的见解,减少与孩子摩擦,才能控制住孩子的逆反心理。
3.委婉的纠正孩子的错误不要直接批评孩子所犯的错误,而是间接的、委婉的提出问题,摆出他们犯错的原因,如此才不会让孩子产生叛逆的情绪。
在生活中,父母都会下意识的直接纠正孩子的错误,挑剔孩子所做的任何一件事,过分的苛责孩子,以此来树立自身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但是,这样的做法只会产生反作用,增强孩子的逆反心理。
4.学会聆听每当遇到问题时,父母应当首先表示,愿意倾听孩子的看法。
减缓孩子叛逆情绪的最佳方式,就是首先提出问题,然后仔细耐心的倾听。
当孩子的意见与父母相反时,父母不要急不可耐的打断孩子的话语、反驳他们的观点,但是处于这种情况时,大多数的父母都会这么做。
如何缓解学生逆反心理
如何缓解学生的逆反心理每个学生,都有一颗水晶般的心。
但在从教十几年的过程中,我总感觉到有些东西困扰着他们的发展和进步,最让我头痛的就是学生的逆反心理,有时学生的逆反让我爱恨交加,火冒三丈,乃至无所适从。
我爱学生,更想让他们个个都优秀、成才,但这很难,特别是自己做了母亲后,更让我体会到教育孩子成才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个需要耗尽心力而又漫长的巨大工程。
对此,我难以面面俱到地阐述,只在如何缓解学生的逆反心理上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和做法。
一、逆反心理的定义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在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面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态度。
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会发现,有些学生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师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学生的“逆反心理”。
二、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1.生理原因初中生正是身体发育的特定时期,如第二性征的出现会在学生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影响,让他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对事情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和认识了。
这种变化常常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2.社会原因由于初中生自我意识膨胀,又存在知识和经验的不足,是非观模糊,容易受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东西的影响。
有时候,他们对教师的千言万语无动于衷,反而认为教师是虚情假意,吹毛求疵。
3.家庭原因家庭原因也是形成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
针对这一原因,笔者利用学校家长会、家长学校的机会做了一次问卷调查。
问卷如下:家庭教育问卷(在选项中打√)■■其中,生活、学习部分为60分,家庭事务、思想交流为40分,得分高者发生逆反心理的可能性大些。
我校共有1500多名学生,我发放了1500份问卷,收回1000份。
统计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得分在70分以上的家庭占80%,而逆反心理较重的10%的学生的家庭得分都在80分以上。
三、缓解学生逆反心理的措施1.做演讲,定方法利用家长学校的机会,我做了《改变我们的心态和方法,让我们的孩子更优秀》的演讲,内容大致如下:尊敬的家长们:我们的孩子在家里是否不听话,时常和你“顶牛”,对你苦口婆心的教育是不是只当耳旁风?如果是这样,我要祝贺你、恭喜你,因为这标志着我们的孩子长大了,要成人了。
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因与对策
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因与对策两年的毕业班下来,让我对青春期的孩子有了一定的了解,当听到有的家长抱怨,孩子刚到高年级就“变”了,变得不听话了并且有的时候和你唱起了“对台戏”要他干这他偏干那,孩子这是怎么了?熟不知,这是孩子成人必然要经历的关键并且叛逆时期。
这个时期,心理学上称之为“叛逆心理”,也称为“心理断乳”期。
(一)主体自身的调节逆反心理会导致学生形成对人对事多以偏执、冷漠等病态性格,进一步发展还有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变。
特别注意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心和爱护。
1、主观上的努力。
学生要提高自我意识水平,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形势,是人心理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因此要防止和消除逆反心理,首先要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我意识水平。
学会全面客观、辨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正确认识社会认识人生。
这是防止和消除逆反心理的根本途径。
2、理解。
学会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父母的啰嗦、老师的批评,理解他们的用心,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原谅他们的错误做法,就可以避免逆反心理的产生。
3、把握自我,学会适应。
学会从不同的侧面把握自我,看到自己优点的同时不能刻意的回避缺点。
并努力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多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兴趣,实现自我价值,这样逆反心理就很容易克服了。
(二)教育者自身修养的提高成年人和学生之间由于年龄差别,有着处世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差距,这就要求学生转变自己的态度,转变自己对学生的认识,具体包括:1、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真心爱护学生。
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也是心理发展的剧变时期,出现了求异思维,好胜心、好奇心不断增强,如果我们能悉心爱护正确引导,就有利于他们创造性、进取心等良好品质的发展。
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身处地地为他们想想,经常做到“心理换位”,真正理解学生的心,体会学生的苦,更深刻地了解学生的需要。
另外,在教育中增加师生互动的频次,和学生建立深厚的情感,在教学中讲究教学艺术,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不同的时间、条件和环境,因人因时地运用说服、榜样、道德评价、班会、课外活动等丰富多彩而又贴近学生心灵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认识,使之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
对品行不端、逆反心理严重等特殊学生的关爱帮扶机制方案
对品行不端、逆反心理严重等特殊学生的关爱帮扶机制方案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品行不端、逆反心理严重的特殊学生。
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健康成长,本文将提出一套关爱帮扶机制方案。
一、背景分析品行不端、逆反心理严重的特殊学生,往往在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扰和问题。
这些问题若得不到及时解决,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关爱帮扶机制,对这类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具有重要意义。
二、关爱帮扶机制方案1.心理健康教育(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会自我调适和缓解压力。
(2)开展个体心理咨询,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提供专业、个性化的心理辅导。
(3)组织心理健康活动,如心理沙龙、心理剧等,帮助学生提升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2.家庭教育指导(1)加强家校沟通,定期开展家长学校活动,提高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2)针对家庭问题,提供家庭咨询服务,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的困扰。
(3)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增进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了解和支持。
3.行为规范教育(1)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允许的,哪些行为是不允许的。
(2)开展行为规范教育主题活动,如法制教育、礼仪教育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强化纪律教育,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及时批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纪律意识。
4.成长关爱(1)成立特殊学生关爱小组,对特殊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关爱和帮扶。
(2)关注学生特长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发展指导,帮助学生找到自信和成就感。
(3)定期开展关爱活动,如生日会、座谈会等,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爱。
5.社会实践(1)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2)加强与社区、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拓宽学生社会实践渠道。
(3)鼓励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同情心。
三、总结通过以上关爱帮扶机制的实施,我们相信品行不端、逆反心理严重的特殊学生能够在关爱中成长,逐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小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小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小学生是一个处于人生成长阶段的群体,他们的身心发育还不成熟,主要以模仿和学习为主。
在成长过程中,有些孩子会表现出一定的逆反心理,即对成年人的规则和指导产生抵触情绪,表现出不愿意服从、不愿意合作的态度。
了解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对策,有利于家庭和学校更好地引导孩子,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和行为习惯。
1. 自我意识的觉醒:小学生逐渐获得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始形成自己独立的个性和意见。
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可能表现出一些对成人的指导和规则产生抵触的行为,试图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态度。
2. 物质丰富的社会环境:当代小学生生活在物质丰富的社会环境中,他们可能受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影响,导致他们产生对成人制定规则的抵触和不愿意服从的心理。
3.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可能出现过于严厉或者过于溺爱的情况,导致小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过于严厉的家庭教育方式容易让孩子感到压抑和受到伤害,而过于溺爱的家庭教育方式则容易让孩子产生自私自利的态度。
4. 学业和社交压力:随着小学生升入不同的学习阶段,他们会面临越来越大的学业和社交压力,这种压力可能使一些小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表现为不愿意听从教师的安排和规定,甚至表现出挑衅和抗拒的行为。
二、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对策1. 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
避免过于严厉或者过于溺爱的教育方式,建立民主、平等、理性的家庭教育氛围,让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爱和尊重,理解并接受家长的教育。
2. 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家长应该指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他们懂得如何自己调节情绪、解决问题,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3. 注重教育的方式方法: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和老师应该注重教育的方式方法,采取耐心、理解、尊重的态度,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情绪,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儿童叛逆心理的原因与解决方法
关于孩子叛逆心理的成因与对策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孩子与父母之间在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和兴趣爱好上存在很大的差距。
因而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
这不完全是坏事。
最起码说明孩子已经长大了,有自己的主见了,主体意识增强了。
然而,很多家长面对这种情况,却变得非常的着急和不知所措。
的确,这些矛盾的存在,不仅困扰着孩子自己,也给家长带来了不少的烦恼。
我们每个人都总在矛盾中生活,谁也摆脱不掉矛盾。
我们只能正视它,解决它。
我今天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和看法。
或许对需要帮助的家长有所帮助和启示。
一.叛逆心理的成因分析叛逆心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逆反心理。
它是孩子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所提要求产生反抗的心理。
也就是与父母唱反调,对着干。
你要我这样,我偏那样;你说这个好,我偏说那个好;你让我信这,我偏信那;叛逆心理的显著标志就是对所有的问题回答都是否定回答,其本质就是要摆脱一切干扰甚至帮助,来寻求人格的自我独立,是强烈要求成熟的心理能量的增长,是一件好的事情,无须恐慌,正确的引导会造就一个人才,错误的压迫会毁灭一个人。
那么叛逆心理是怎样形成的呢?其实,叛逆心理在儿童时期就已存在。
只是我们父母没有发现并及时进行引导罢了。
直到孩子发展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
方感事情的严重,弄得家长们是措手不及。
如果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主要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和自尊,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有了他们自己不同于父母的兴趣和追求。
如果从家长的角度来看逆反心理的形成,与青春期家长与学校教育方式的不当有直接的关系。
如好奇心、求知欲得不到满足,某些事物被禁止,轻则行动被限制,重则受到训斥、处罚,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不尊重、不顾及他们的心理感受与体验,讽刺、挖苦、体罚等,都会在心理上造成压力,当青少年找不到良策去排解这种不断积蓄的压力时便产生逆反心理。
由于他们正处于性格形成和自我的独立意识增强的时期,常通过否定权威和标新立异求得自我肯定。
家长应理性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
5 0・
园心理 2 0 1 4年 2 月第 l 2 卷第 l 期
J o u ma l o f C a m p u s L i f e &M e n t a l H e a l t h , F e b r u a r y 2 0 1 4 o 1 . 1 2 ,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1 0 — 0 8 )
作 者 简介 : 徐丽娟 , 女, 1 9 8 0年 9月 生 , 中教 一级 , 南 京 市 大 厂
家长应理性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
河 北 省 任 丘 市第 二 中学 ( 0 6 2 5 5 0 ) 刘 红 杰
孩子在成长时 , 有两个特殊时期有逆反心理 , 2 ~ 5岁是第
一
反心理” 的人常具有 明显的“ 对抗 ” 和“ 反控制” 情绪 , 它不 同于
一
反抗期 。 1 2 1 5岁进入第 二反抗期 , 这个 年龄段 的孩子一般
般的抵触情绪 , 它是一种稳定的情绪 体验 和行 为倾 向。
压力。
些课外 活动 , 丰富他们 的业余 生活 , 培 养他们 广泛 的兴趣爱
好, 促使他 们多参加体育锻炼让 他们在快乐 的运动 中缓解压 力, 从而提高生活和学习的质量。
2 预 防措 施
2 . 1 对少年 中学生进行性教育 : 针对少年 中学生对性心理的
自我认识缺乏准备 的情况 , 家 长及 教师应及时对它 们进行性 教育 , 使 中学 生正确认 识人类性 发育 的 自然规 律 , 克服 在性 问题上存在 的神秘感 和模 糊观念 , 引导 中学生正确认 识 自身 性心理 变化 , 性意识 的各种不 同表现 , 促 进他们 心里平 衡和 社会成熟。总之 , 对他们 进行性教育 , 一定要慎重 、 讲科学 、 求
小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小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小学生逆反心理是指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表现出不服从、反抗或挑战他人权威的行为。
这种心理状态常见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成因复杂多样,需要采取正确的对策进行干预。
家庭环境是小学生逆反心理的重要成因之一。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如过于溺爱或过于严厉,都容易使小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家长应注意在教育孩子时切忌纵容孩子的一切需求,要建立适当的家庭规矩和家法,让孩子明白有哪些行为是不可接受的。
家长应当尽量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在合理范围内有权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决定,以培养其独立性和责任感。
学校环境也可能导致小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
如果学校教育过于严格或者存在过多的不公平现象,会引发学生的不满和反抗情绪。
学校应当关注学生的感受,采取公正公平的教育措施,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们应当尊重学生,给予他们适当的话语权,尽量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并积极解决问题。
社交环境与小学生逆反心理有关。
如果孩子在同伴中遭受排斥或受到欺凌,会导致他们产生愤怒和逆反心理。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和自尊心。
家长和老师要在孩子面临困难时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们应当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良好的交往技巧,增强适应能力。
为了处理小学生逆反心理,教育者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
要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与小学生进行坦诚而理性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和困惑,并尽量给予帮助和指导。
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在某些事情上做出决定,并为错误承担后果,逐渐提高他们的责任感。
要进行适当的情绪管理教育。
教育孩子正确表达和调控情绪的能力,让他们学会用合适的方式发泄情绪,而不是通过逆反行为来表达。
要关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理需求,给予他们适当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长的快乐和成就感。
解决小学生逆反心理需要综合考虑家庭、学校和社交环境等多个因素。
小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策略研究小学生逆反心理是指在面对教育、学习、家庭生活等方面出现的一种反抗和抵触心态。
这种心理表现在小学生中较为常见,特别是青春期前后的孩子更加容易出现逆反行为。
逆反心理的表现形式包括不服从教师和家长的安排、抗拒学习、自卑自负、故意与人对着干等。
对于小学生逆反心理,家长和教师应该采取适当的疏导策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下面将提供一些疏导策略供参考。
与小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积极主动与孩子交流,关心他们的想法和感受,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关注和尊重,从而增强他们的安全感。
避免过度批评和指责,要耐心倾听他们的问题和烦恼,并合理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
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
逆反心理往往源于对自我能力的低估或过高期望,家长和教师要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并鼓励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在教育中注重赞扬和鼓励,通过及时表扬、奖励积极行为和进步,逐渐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动力。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创造适宜的学习氛围,让学习变得有趣和有挑战性。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兴趣,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使他们能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第四,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约束。
为了维护学校和家庭的秩序,对于小学生的逆反行为,要及时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约束,并严格执行。
在制定规则时要与小学生沟通,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意识到这些规则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第五,加强心理辅导和个性发展。
家长和教师可以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小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内心的矛盾和问题。
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兴趣班和活动,培养他们的特长和才能,增强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正确处理家庭教育关系。
家庭教育是小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家长应该认识到自己在教育中的影响力和责任。
家长应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
与家长沟通,共同制定规则和约束,并保持家庭成员之间的良好关系和情感交流。
小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小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小学生逆反心理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主要表现为孩子们有意无意地与父母或老师进行对抗,表现出一定的不服从和反叛行为。
逆反心理的成因复杂多样,但与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学校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面对逆反心理时,家长和老师应采取合理的对策,帮助孩子摆脱逆反情绪,发展健康的成长态度。
逆反心理的成因: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如果家庭中存在过度管制、过度保护、过度干涉或压抑孩子个性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压力,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学校环境的影响:小学生在学校的环境也会影响到他们的思维和行为。
如果学校教育行为过于僵化、无法满足孩子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孩子也可能表现出逆反心理。
自我认知不足:小学生在自我认知上还不够成熟,对自己、对环境的认定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如果孩子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也会表现出逆反心理。
兴趣爱好难以满足: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如果父母和老师不能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孩子也会产生逆反心理。
对策:了解孩子:家长和老师应该了解孩子,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优势和劣势。
通过了解孩子,可以更好地沟通和交流,避免产生逆反情绪。
尊重孩子:家长和老师应该尊重孩子,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让孩子感到被尊重和被理解。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家长和老师可以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通过多种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增强互信,理解孩子的需要,并主动向孩子传递正能量。
设置明确的规矩:家长和老师应该为孩子设置明确的规矩和要求,使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同时,应该根据孩子的情况和特征设计不同的规矩和要求。
总之,在对待小学生逆反心理的问题上,家长和老师应该采取正确的方法和对策。
既要尊重孩子,又要坚持原则和规矩,让孩子发展健康的成长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长如何帮助学生克服逆反心理上海市格致初级中学吴晓芬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也是社会的细胞,但是,家庭的变化往往落后于社会,面对社会上的新生事物,青少年接受得最快,家庭中的反叛行为也非常多见。
学生的逆反心理多见与这三种家庭状态中:第一种,在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的溺爱,使孩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自私自利,做事不考虑别人的想法,以至于一旦到了学校就容易于别人发生矛盾和冲突,而且,不能接受老师的批评和教育。
张宇,一位十六岁的中学生,父亲办厂,资产几百万,父亲为他盖了一栋楼,名下有十几万的财产继承权。
而父亲对他的要求仅仅是:成绩不好不要紧,只要拿到高中毕业证书,别惹事就行了。
由于张宇没有任何压力,任何事情都不用操心,加上父母不良的生活习惯的影响,小小年纪,除了学习不行,样样在行,后来因为打架斗殴被劳教两年。
现在,许多父母虽然可能不是老板,但是家庭条件相对来说比较优越,再加上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家长总是把家里一切最好的东西都给子女,在物质上过于关心,在精神上疏于教育和督促,很容易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变得自私自利,凡事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以至于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
这样的孩子一旦进入学校群体中,就不再是众人注目的焦点,他必须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取知识,必须有宽广的胸襟才能获得他人的友谊。
而且,初中阶段的学生自制力比较差,经常会犯错误,这时候,老师或家长为了帮助他批评或找他谈话时,在家庭中过分被保护或溺爱的孩子就会忍受不了,排斥老师,排斥学校,当家长意识到问题严重性时也会排斥家长。
另外,过分溺爱的孩子意志力薄弱,做事被动,自理能力差,做作业困难、动作慢,容易出现多动症、学习障碍,导致无心学习,误入歧途,甚至因为在学校没有成就感,而出现自杀或自残行为。
所以,过分溺爱的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
但是,有些家长把孩子限制得太紧,这也不准,那也不行,只管不教,缺乏双方互动的理解、交流,也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与抗拒行为,甚至出现恶性循环。
有这样一个事例:陈利是某城市重点高中的学生,父亲是颇负盛名的律师,母亲是职校的老师。
照例说,他的教育应该没什么问题,但是陈利自从进入高中以后,就经常旷课,还与同学发生冲突,对老师抗拒。
其实,他在学校的反常表现是他家庭冲突的反应。
在家里,陈利和父亲的关系处于彻底分裂的边缘,陈利的母亲是个文雅而被动的人。
当儿子与父亲争吵时,她总是护着儿子。
而陈利的父亲恰恰相反,可能由于他是律师的缘故,他对任何错误都疾恶如仇,他认为,对孩子的约束、限制和惩罚越多,孩子就会变得越好。
他限制陈利和所有同学交往,不准他和同学打电话或者出去玩。
在与陈利冲突时,有好几次大打出手,说要“给他上一课”。
陈利也是个火暴脾气,他把在家中的约束而导致的挫折和愤怒发泄到学校中。
虽然,陈利知道自己在家里和学校的行为是不对的,但他说,如果他不反抗父亲过分的要求,他会失去所有的个性,仅仅成为父亲的玩偶。
很显然,陈利的抗拒行为是由于父亲不适当的管教方式和父母在教育态度上的不一致引起的。
抗拒行为在家庭中并不少见。
还有一位女生成绩一向不错,性格活泼开朗,在老师心目中是一个值得放心的学生。
但有一天早上,她突然离校出走,不知去向。
老师和家长到处去找她,下午,终于在新华书店找到了她,问她原因她怎么也不肯说。
后来,在和心理老师谈话时,她才说,近来觉得很烦躁,想好好学习,却不能集中注意力,觉得学习成绩不断下降。
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值又很高,要求成绩必须名列前茅,否则不是打就是骂。
而生活上又很关心,满足她所有的要求,使她的压力很大,出走的动机只是想出去散散心。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基本环境,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意,父母亲如果在教育时不考虑他们的想法,完全按照大人的意图行事,把孩子当作木偶来支配,就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和抗拒行为。
有位女孩哭诉说:“父亲只关心我的分数,不断督促我学习,从来不问我心里有哪些感受,我是一个成长中的少女,我有好多心事和疑惑,可他们从来不听我说,只要我一开口,他们就学习这、学习那的讲个没完,好像我不是他们的女儿,而是学习的机器,我简直烦死他们了。
”在这里,父母的好心非但没有被女儿接受,反而引起了她的逆反心理。
所以,家长除了要关心孩子的学习,还要关心孩子成长中的心事。
在对浙江省400多名职高生进行的调查中发现,有44.7%的职高生认为“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是教训、批评”,72.3%的职高生认为“很少得到父母的鼓励和表扬”,25.5%的职高生认为“经常受到父母的批评和指责”,34.8%的职高生认为“学生的逆反心理是父母行为不当引起的”,76%的职高生说“不会向父母告知内心的秘密”。
此外,对孩子漠不关心也会引起逆反心理。
有些家长把孩子放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里,平时对他们不闻不问,这种做法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亲的人,可以说孩子的命运操纵在父母手中,祖辈通常都是溺爱孩子的,他们的精力也有限,教育方法明显滞后。
遇到问题也不知道如何面对,往往又求助于父母,父母一气之下往往是打骂或索性听之任之,孩子慢慢就会变得怨恨父母或者胆大妄为,如果老师对家长反映情况,他就恨老师。
大量事实证明,很少有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能把孩子教育成材的。
而且,没有在正常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孩子通常较自卑,心理上有阴影,没有安全感,遇到困难容易退缩或推卸责任。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生理上已基本成熟,心理上正处于断奶期,独立意识不断增强,思维的发展开始从单一的顺向思维增加并形成了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这是逆反心理产生的基础,他们似懂非懂,认识片面、思维偏激、固执极端,对不良倾向(染发、化妆、打耳洞、离家出走、自残行为等)和违纪行为(破坏纪律、打架斗殴、辱骂师长、作弊等行为)很容易产生认同感,把老师、家长的教育、督促、学校的制度看成是“管”、“卡”、“压”,是与自己过不去,进而把自己放在老师和家长的对立面,产生逆反心理和行为。
一次,一位家长对我说出了教育孩子的苦衷,她的儿子一向很听话,谁知初一时,她觉得孩子有些反常了:什么事情都不愿和父母说,而且在家里经常表现出一副懒得搭理的样子,父母跟他说话时,他往往低着头,不爱多说,如果家长多说他几句,他就会很不耐烦地抱怨:“你们好烦!”父母进他的房间稍微多呆一段时间,他就会嘀咕:“做啥?你好出去了”。
有一次,孩子晚回家,不仅不打招呼,回来时还一副不紧不慢的样子,父亲怒不可遏,当即就打了儿子一记耳光,于是,儿子好几天都没和父母讲一句话……这位家长说,宁愿孩子没长大。
其实,这是步入青春期的孩子身上常见的现象。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在心理和行为上都会出现一系列较大的变化,有的表现为和父母之间的交流明显减少,在父母面前变得沉默寡言,想拥有自己的空间和心理世界,孩子和父母产生距离是正常的,说明孩子正在长大。
在心理咨询中,有很多学生也提到了对父母的教育方式表示反感。
面对长大的孩子,家长的教育方式也要随之作相应的调整,以下提供一些建议,供家长参考:1.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主要的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初中生正处在容易变化的年龄阶段,他们的个性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会使孩子的变得乐观、积极、开朗,善于理解他人;貌合神离的父母或破碎的家庭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沉痛的打击,孩子就会愤事嫉俗,充满怨恨心理。
完整的家庭成员对孩子心理健康也很重要,孩子应该和父母住在一起。
父母的教育态度要一致,如果父亲特别严厉,母亲过于保护,孩子就会偏爱母亲,而对父亲怀恨在心。
2.以真正的民主来对待孩子。
在家里,一般在大事上都是父母“独揽大权”,刻意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意愿行事。
其实,孩子也有他自己的想法,尤其,随着孩子年龄的日益增长,平等意识越来越强烈。
所以,在决定一件事情之前,可以先听听他们的想法,要经常与孩子对话和沟通,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意愿,了解他们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对孩子要严格,但不要专制,宽容但不要放纵,一些对孩子很重要的事应该由父母和孩子共同商量决定。
在这种家庭民主气氛中长大的孩子,往往比较独立、直率、有主见,能够勇敢的面对困难。
更重要的是,双方都可以了解到对方的想法。
另外,当发生问题时,不要总是看到孩子哪里错了,也要思考做父母的自己身上出现了哪些问题,想想如果你是孩子,你会有什么感受,反思一下自己说话的方式合理不合理,是否态度不好,所以孩子不愿意和你讲心里话。
前面例子中的孩子之所以经常低着头和父母讲话,就是因为父母平时总是用训斥的口吻和他讲话,所以,在潜意识中他随时准备接受父母的批评和指责。
3.随时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
很多父母抱怨自己用心良苦,为什么孩子就是不能理解呢?好意怎样表达才能让孩子接受呢?就拿前面那位家长说孩子晚归的例子来说,当孩子回家时,父母应该心平气和地把你的想法告诉孩子,并询问孩子晚归的原因,不要等他一回家就劈头盖脸地一阵痛骂,孩子知道父母会牵挂他,以后他就会注意自己的行为产生的影响了。
在孩子做错事时,注重引导教育。
训斥,在孩子看来,他是在挨骂,他不一定能接受你的批评。
因而发怒前要考虑孩子的忍受力。
希望父母在发怒的时候及时熄火。
负面情绪对相互的友好感情极有破坏力,积蓄到一定时间矛盾当然会爆发,这样彼此在处理问题时不再冷静,最终导致恶性循环。
父母努力做到把自己本来要表达的意思传递给孩子,让孩子理解,同时,也让他学会从父母的角度考虑问题,学会关心别人。
4.给予孩子信任感,平时以鼓励、引导为主。
除了个别有不良习气的学生之外,家长对孩子要有基本的信任。
孩子本来就觉得和父母的话题很少了,父母对他持一副怀疑的态度,那孩子更会越走越远了。
一旦孩子觉得你时刻在监督他,孩子就会浑身不舒服,顿时就变成了一个刺猬。
建议父母不要进孩子的房间就一副巡视的样子,动不动就问:“在干什么?作业做好了伐?”或者经常顺理成章地翻起孩子的作业本,孩子就会觉得那是一种侵犯、监视。
你可以趁给孩子送去他喜欢吃的糕点和水果时,提醒他注意学习的效率。
这样,孩子一方面注意检查作业,不会松懈,另一方面也获得了一种信任感。
有这么几句话,讲得非常精妙:“如果一个孩子在充满批评挑剔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吹毛求疵谴责他人;如果一个孩子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争论反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在充满肯定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立定志向。
”5.父母自身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孩子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
父母如果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与坚强,在很多问题上有主见,孩子也会坚强和独立。
特别是母亲,她们自身勇敢、独立等个性,往往会使孩子受益终生。
如有的家庭虽然经济条件很差,但是父母仍然想尽一切办法,靠自己的双手努力创造财富,尽管条件艰苦,但是家庭和睦,孩子也不会形成自卑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