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篇有关江苏明孝陵的导游词范文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优秀范文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优秀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d687be2804d2b160b4ec0fb.png)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优秀范文明孝陵作为中国明皇陵之首,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明清两代五百余年20多座帝王陵寝的形制,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皇家陵寝,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江苏明孝陵导游词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1明孝陵坐落于钟山南麓玩珠峰下,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合葬于此。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命中军都督府佥事李新主持陵墓的营建工程,第二年八月,马皇后去世,九月葬入此陵墓,定名为“孝陵”。
孝陵之名,取意于谥中的孝字,有“以孝治天下”之意,一说是马皇后谥“孝慈”,故名。
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五月,孝陵殿建成。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病逝,与马皇后合葬于此陵。
明孝陵的附属工程一直延续到永乐三年(公元1420__年)。
明孝陵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形制参照唐宋两代的陵墓而有所增益。
陵占地长达22.5公里,围墙内享殿巍峨,楼阁壮丽,南朝七十所寺院有一半被围入禁苑之中。
陵内植松十万株,养鹿千头,每头鹿颈间挂有“盗宰者抵死”的银牌。
为了保卫孝陵,内设神宫监,外设孝陵卫,有五千到一万多军士日夜守卫。
清康熙、乾隆帝南巡时,都曾亲往谒陵,还特设守陵监二员,四十陵户,拨给司香田若干。
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孝陵地区成为太平军和清军对峙的重要战场,地面木结构建筑几乎全毁。
墓区的建筑大体分为两组:第一组神道部分,从下马坊起,到孝陵正门;第二组是主体部分,从正门到宝城、明楼、崇丘为止。
现存建筑有神烈山碑、禁约碑、下马坊、大金门、四方城及神功圣德碑、石像翁仲、御河桥、陵门、碑亭、孝陵殿、大石桥、宝城、墓及清末所建碑亭、享殿等。
下马坊即孝陵的入口处,是一座二间柱的石牌坊,额枋上刻“诸司官员下马”六个楷书大字,谒陵的文武官员,到此必须下马步行。
江苏明孝陵的导游词范文(二篇)
![江苏明孝陵的导游词范文(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a7647960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11.png)
江苏明孝陵的导游词范文各位游客,我们即将参观的景点就是位于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的明孝陵。
明孝陵始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及其皇后马氏的合葬墓。
朱元璋____年出生于安徽凤阳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 ____岁投身皇觉寺,____年参加了元末郭子兴的红巾军,____年领兵攻克南京,____年登基称帝。
明孝陵修建于____年,____年葬入皇后马氏,____年朱元璋病逝后入葬于此,工程直到____年才完工。
取名孝陵,一说是因为朱元璋主张“以孝治天下”,另一说是因为马皇后死后谥号“孝慈”。
故此陵明代称“孝陵”,到清代始称“明孝陵”,以示朝代的区别。
明孝陵依托紫金山,陵园依山就势神道蜿蜒曲折,陵寝恪守中国建筑之传统,中轴对称,首创了宝城宝顶,前朝后寝的陵墓形制开创了明清____多年帝王陵墓之先河。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____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明孝陵的第一道大门-------大金门,当年明孝陵陵区从大金门的两侧延伸出一道45华里的外墙,把整个紫金山都包括在内。
原大金门重檐歇山顶,顶覆有黄色琉璃瓦,现在屋顶和大门都荡然无存了。
只剩城座以及三拱门。
过大金门,我们就来到了四方城,这里原来是一座碑亭,由于顶部毁于清代咸丰年间的战火,只留下了四面墙壁和四个门券,每边长____米,犹如一个四四方方的古城堡,所以南京人俗称它为“四方城”,城内有一座“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碑高____米,下面的碑趺高____米,称赑屃,传说为龙生九子之一,好负重,这块碑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一块明碑。
碑文是由明成祖朱棣所撰,全文有____个字,共分为七部分,一、叙述其身世,出生句容大族;二、为民请命,发迹定远;三、平定天下,登基称帝、册中宫、立皇太子,分封同姓;四、废中书、设六部,亲掌兵权;五、重人才、建国学;六、生活简朴,嘱死后与马氏合葬孝陵;七、皇族子女____人名号及____句四言颂词一篇,碑文是对朱元璋一生的高度评价。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范文3篇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83402494a7302768f993902.png)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范文3篇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谥“孝慈”,故名孝陵。
下面是学识网为大家带来的江苏明孝陵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范文1:明孝陵坐落在南京市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它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及皇后马氏的陵寝。
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明代皇家陵墓以其墓主显赫、规模宏大、形制独特、环境优美而著称。
2003年,明孝陵申报世界遗产成功,更使得这座开创明清皇陵制度的明孝陵成为了世人瞩目的焦点。
明孝陵经过600多年的历史沧桑,许多建筑物的木结构部分已不存在,但它的所有建筑遗存都完好地保留在原地,空间布局上完整如初,文化遗存所在的自然景观未受损坏,它们足以显示明孝陵在中国帝陵发展过程中所拥有的独特的设计理念、制度格局、营造规模和艺术成就。
如今,分布于北京、湖北、河北等省、市的明清皇家陵寝都是以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而建造的,从这种意义上说,明孝陵不愧是一件天才的艺术杰作,是中国文化发展到高度成熟时期的一项综合性成果,它开创了明清帝陵的一代新制,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的价值和地位。
它是明初政治思想、社会文化、审美意识、建筑技术和国家财力的结晶。
陵寝布局设计和建筑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和典范精神。
既继承了汉、唐、宋帝陵制度中的优秀成分,又创建了新的帝陵制度。
明孝陵的陵寝制度,规范着明、清两代500多年帝陵建设的总体格局和风貌,其地位崇高,影响极为深远。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范文2:明孝陵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茅山西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于此。
从洪武十四年(1381年)正式动工,至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历时25年。
先后调用军工10万,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规模巨大。
当时从朝阳门(今中山门)至孝陵卫到到陵墓西、北所筑的皇墙有45 华里长,护陵驻军有5千多人。
那时候陵园内亭阁相接;享殿中烟雾缭绕,松涛林海,养长生鹿千头。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范文3篇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c29e83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3a.png)
(一)江苏明孝陵导游词大家好,欢迎来到江苏明孝陵,这是一座明代皇陵,也是中国最大的石质构筑物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明孝陵的历史、建筑特色以及文化价值。
明孝陵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是明朝第三代皇帝朱棣和他的皇后马皇后的合葬陵墓。
整座陵墓占地面积达274.8万平方米,其主要建筑群分为三个部分:大道、前院和陵墓主体建筑。
首先我们来到大道。
大道是连接南北两门的主道,长约1.2公里,宽70米,分为五段,并设置了奇妙而庄重的石雕动物、瑞兽、文人画像等四十个景点。
其次我们来到前院。
前院是陵墓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它包括三重宝阙,四十各臣和六十四个华表。
三重宝阙建筑风格独特,细节精美,给人一种鼓舞人心的感觉。
所有的华表全部用明净石雕成,美丽的花纹和真实的动物形象令人眼前一亮。
最后我们来到陵墓主体建筑。
明孝陵主要建筑由跋涉碑、山门、宫城、碑亭、魁星阁、双松门、石阶、金水桥、大成殿、御穹殿、永陵塔、养心殿等组成。
这些建筑都具备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是中国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成殿和御穹殿。
大成殿没有雕刻和绘画,但它的文化价值在于其极高的建筑风格和气势磅礴的形象。
御穹殿的面积达到905平方米,是纯木结构,没有铁钉和螺丝。
在内部,你可以看到一系列精彩而详细的木雕和彩绘壁画。
明孝陵不仅是一座古代陵墓,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它所显现出的国家盛大的建筑风险、巧夺天工的工程技术、楚国王朝的豪华和艺术胸襟都让人叹为观止。
同时,明孝陵周围的自然景观也非常美丽,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
如果你来到南京,一定不能错过这座美丽的陵墓。
(二)江苏明孝陵导游词大家好,欢迎来到江苏明孝陵,这座陵墓是明朝第三代皇帝朱棣和他的皇后马皇后的合葬陵墓,也是中国最具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建筑之一。
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明孝陵的历史、建筑特色以及文化价值。
明孝陵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陵墓占地面积近300万平方米,主建筑包括跋涉碑、山门、宫城、碑亭、魁星阁、石阶、金水桥、御穹殿、大成殿等。
最新的江苏明孝陵导游词范文(2篇)
![最新的江苏明孝陵导游词范文(2篇)](https://img.taocdn.com/s3/m/de74f2da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cc.png)
最新的江苏明孝陵导游词范文明孝陵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茅山西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于此。
从洪武十四年(____年)正式动工,至永乐三年(____年)建成,历时____年。
先后调用军工____万,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规模巨大。
当时从朝阳门(今中山门)至孝陵卫到到陵墓西、北所筑的皇墙有45 华里长,护陵驻军有5千多人。
那时候陵园内亭阁相接;享殿中烟雾缭绕,松涛林海,养长生鹿千头。
鹿鸣其间,气势非凡。
因屡遭兵火,现仅存神烈山碑,下马牌坊,大金门,四方城及神功对德碑,神道石兽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等六种____只,神道石柱二,文臣武将各四。
陵墓的神道从四方城开始。
四方城是一座碑亭,位于卫桥与中山陵之间,是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朱元璋建的“大明孝陵神圣功德碑”。
其顶部已毁,仅存方形四壁,内有立于龟趺座上的石碑一块,碑高____米。
碑文由朱棣亲撰,计____字,详述明太祖的功德。
碑座、碑额雕琢瑰丽。
神道由此向西经外金水桥(今红桥),绕过梅花山再折向北,长约____米。
其中段为石象路,这段路上相向排列着____对石兽,分别是狮、骆驼、象和马等6 种,每种两对,姿态是一对伏,一对立。
后面是一对高大的华表,上雕云龙,气势不凡。
折向北面的神道上分别列着____对身着盔甲或蟒袍的文臣武将,可惜有些已经损坏。
石人石兽的体型都很巨大,是明代石刻的艺术珍品。
明孝陵的朱红大门坐北朝南,正对梅花山,门额上书“明孝陵”三字。
门外东侧立有一个石刻告示,系清宣统年间两江洋务总局道台、江宁知府以六国文字刻着“治隆唐宋”四个金字,是清康熙帝第三次南巡时亲笔题书。
碑亭后原建有两御亭,西边叫宰牲亭,东边的称具服殿,今均已毁坏,仅存一些石柱和石井栏等。
在原享殿的位置上尚可见到____个石柱的基础,由此可以想象当年享殿的规模是很大的。
现在享殿为清同治十二年(____年)复建,比原来的要小得多,内供奉朱元璋画像。
享殿后是一片纵深100 余米、宽数十米的空地,是当年露天祭祀的场所,中间有甬道,两边林木茂盛。
5篇介绍江苏明孝陵的导游词范文
![5篇介绍江苏明孝陵的导游词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739352558fafab069dc0277.png)
5篇介绍江苏明孝陵的导游词范文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明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先后调用军工10万,历时达25年。
承唐宋帝陵“依山为陵”旧制,又创方坟为圜丘新制。
将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成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文化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优秀典范。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篇介绍江苏明孝陵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5篇介绍江苏明孝陵的导游词范文(一)明孝陵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茅山西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于此。
从洪武十四年(1381年)正式动工,至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历时25年。
先后调用军工10万,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规模巨大。
当时从朝阳门(今中山门)至孝陵卫到到陵墓西、北所筑的皇墙有45 华里长,护陵驻军有5千多人。
那时候陵园内亭阁相接;享殿中烟雾缭绕,松涛林海,养长生鹿千头。
鹿鸣其间,气势非凡。
因屡遭兵火,现仅存神烈山碑,下马牌坊,大金门,四方城及神功对德碑,神道石兽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等六种24只,神道石柱二,文臣武将各四。
陵墓的神道从四方城开始。
四方城是一座碑亭,位于卫桥与中山陵之间,是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朱元璋建的“大明孝陵神圣功德碑”。
其顶部已毁,仅存方形四壁,内有立于龟趺座上的石碑一块,碑高8.78米。
碑文由朱棣亲撰,计2746字,详述明太祖的功德。
碑座、碑额雕琢瑰丽。
神道由此向西经外金水桥(今红桥),绕过梅花山再折向北,长约1800米。
其中段为石象路,这段路上相向排列着12对石兽,分别是狮、骆驼、象和马等6 种,每种两对,姿态是一对伏,一对立。
后面是一对高大的华表,上雕云龙,气势不凡。
折向北面的神道上分别列着4对身着盔甲或蟒袍的文臣武将,可惜有些已经损坏。
石人石兽的体型都很巨大,是明代石刻的艺术珍品。
明孝陵的朱红大门坐北朝南,正对梅花山,门额上书“明孝陵”三字。
门外东侧立有一个石刻告示,系清宣统年间两江洋务总局道台、江宁知府以六国文字刻着“治隆唐宋”四个金字,是清康熙帝第三次南巡时亲笔题书。
明孝陵导游词精选10篇
![明孝陵导游词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7c614d2d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54.png)
明孝陵导游词明孝陵导游词精选10篇作为一名专门引导游客、助人为乐的导游,可能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导游词一般是根据实际的游览景观、遵照一定的游览路线、模拟游览活动而创作的。
那么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更有条理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明孝陵导游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明孝陵导游词1各位游客,大家好。
现在,我们即将参观的是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
在即将进入明孝陵的时候,请允许我先给大家讲解一下明孝陵的历史背景和概况。
明孝陵是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墓,因马皇后早于朱元璋去世,先行葬入陵墓,她的谥号为“孝慈”,故称孝陵。
明孝陵是我国现存建筑规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xx年7月,明孝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古都南京的第一处世界遗产。
洪武十四年(1381年),孝陵开始兴建。
次年葬入马皇后。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驾崩,葬入孝陵。
直到永乐十一年(1413年),永乐皇帝朱棣为其父朱元璋建造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建陵工程才告结束,历时32年之久。
当时的皇陵规模宏大,仅陵园四周筑成的皇墙就有45华里,几乎把钟山全部包括在内。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1328年出生于安徽濠州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小时候父母双亡,他做过乞丐,也当过和尚。
1352年参加了元末农民起义军郭子兴部红巾军,1368年平定了天下,在南京称帝,国号明,年号洪武,1398年朱元璋逝世,享年71岁。
明孝陵开创了新式帝陵制度,并一直影响到后来的明十三陵以及清代皇陵。
其中,最重要的两项革新,一是它的陵宫布局呈现一种新颖的“前方后圆”和“前朝后寝”的格式,这种建筑布局反映的是礼制,突出的是政治和皇权。
二是它的神道依山势地形作蜿蜒曲折之变化,取法于天,取象于地,蕴涵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之思想。
各位游客:这儿是明孝陵的入口处,我们首先看到的这座一门两柱冲天式石牌坊,叫做“下马坊”,这是明王朝皇权的象征,文武百官至此,均得下马步行。
2024年江苏明孝陵导游词范文(三篇)
![2024年江苏明孝陵导游词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36610580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85.png)
2024年江苏明孝陵导游词范文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墓,位于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是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帝陵之一,也是南京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帝王陵墓,距今已有____多年的历史。
____年孝陵正式动工修建,第二年,马皇后病逝,先于朱元璋葬入地宫,因朱元璋以孝治天下,又因马皇后谥号“孝慈”,故将陵墓命名为“孝陵”,____年朱元璋驾崩,同年葬入孝陵。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____年出生于安徽濠州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小时候父母双亡,他做过乞丐,也当过和尚。
____年参加了元末农民起义军郭子兴部红巾军,____年平定了天下,在南京称帝,国号明,年号洪武,____年朱元璋逝世,享年____岁。
现在,明孝陵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并于____年____月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拓展项目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相比于明朝之前的一些帝王陵墓,明孝陵有它的神秘之处,一般陵寝的神道都是直的,而唯独它却是弯曲的,绕过了梅花山,体现了因地制宜,但这其中的典故我会在稍后为大家揭晓。
明孝陵另一个独特的地方在于它开创了明清陵寝的格局——前朝后寝。
这种建筑布局反映了封建礼制,突出的是政治和皇权。
现在在我们面前的呢是大金门,又称大红门,它是明孝陵的正门,也是正门进入陵区的第一道大门。
门有三券,中门较大,两侧稍矮稍低。
大金门原为单檐歇山顶,覆盖黄色琉璃瓦,用绿色琉璃椽子,朱红双扉,庄严华丽,可惜已毁于战火。
在大金门北约____米处便是碑楼,他原来为黄色琉璃瓦重檐歇山顶,红墙每边长____米,现亭顶已坍塌,碑楼建筑平面呈正方形,四面各开一券门,民间俗称“四方城。
”我们可以看到里面有一块石碑,那是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这也是南京地区最大的功德碑,这驮碑的龟趺呢叫做赑屃,传说赑屃是龙的九子之一,外形似龟喜欢负重,故常用作石碑的基座。
整块石碑高____米,这是朱棣为颂扬朱元璋功德所建,由他亲自撰写,共____个字,分为七个方面,一是叙述家平,二是为民请命,发迹定远三是定都分封,四是废中书,开六部,五是选人才,抓教育,六是生活简朴,嘱咐死后与马皇后合葬,七是刻有皇族子女____人名号以及____句四言颂词。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ea4249f1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38.png)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江苏明孝陵导游词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导游,通常需要用到导游词来辅助讲解,导游词作为一种解说的文体,它的作用是帮助游客在旅游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所旅游的景点包含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
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江苏明孝陵导游词,欢迎大家分享。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1明孝陵坐落在南京市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它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及皇后马氏的陵寝。
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明代皇家陵墓以其墓主显赫、规模宏大、形制独特、环境优美而著称。
20xx年,明孝陵申报世界遗产成功,更使得这座开创明清皇陵制度的明孝陵成为了世人瞩目的焦点。
明孝陵经过600多年的历史沧桑,许多建筑物的木结构部分已不存在,但它的所有建筑遗存都完好地保留在原地,空间布局上完整如初,文化遗存所在的自然景观未受损坏,它们足以显示明孝陵在中国帝陵发展过程中所拥有的独特的设计理念、制度格局、营造规模和艺术成就。
如今,分布于北京、湖北、河北等省、市的明清皇家陵寝都是以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而建造的,从这种意义上说,明孝陵不愧是一件天才的艺术杰作,是中国文化发展到高度成熟时期的一项综合性成果,它开创了明清帝陵的一代新制,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的价值和地位。
它是明初政治思想、社会文化、审美意识、建筑技术和国家财力的结晶。
陵寝布局设计和建筑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和典范精神。
既继承了汉、唐、宋帝陵制度中的优秀成分,又创建了新的帝陵制度。
明孝陵的陵寝制度,规范着明、清两代500多年帝陵建设的总体格局和风貌,其地位崇高,影响极为深远。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2明孝陵坐落于钟山南麓玩珠峰下,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合葬于此。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命中军都督府佥事李新主持陵墓的营建工程,第二年八月,马皇后去世,九月葬入此陵墓,定名为“孝陵”。
孝陵之名,取意于谥中的孝字,有“以孝治天下”之意,一说是马皇后谥“孝慈”,故名。
南京明孝陵导游词5篇
![南京明孝陵导游词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059ff58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d6.png)
南京明孝陵导游词南京明孝陵导游词5篇作为一名旅游从业人员,时常需要编写导游词,借助导游词可以更好地宣传景点,引导游客观光游览。
那么一遍条理清晰的导游词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南京明孝陵导游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南京明孝陵导游词1各位游客,我们即将参观的景点就是位于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的明孝陵。
明孝陵始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及其皇后马氏的合葬墓。
朱元璋1328年出生于安徽凤阳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17岁投身皇觉寺,1352年参加了元末郭子兴的红巾军,1356年领兵攻克南京,1368年登基称帝。
明孝陵修建于1381年,1382年葬入皇后马氏,1398年朱元璋病逝后入葬于此,工程直到1413年才完工。
取名孝陵,一说是因为朱元璋主张“以孝治天下”,另一说是因为马皇后死后谥号“孝慈”。
故此陵明代称“孝陵”,到清代始称“明孝陵”,以示朝代的区别。
明孝陵依托紫金山,陵园依山就势神道蜿蜒曲折,陵寝恪守中国建筑之传统,中轴对称,首创了宝城宝顶,前朝后寝的陵墓形制开创了明清600多年帝王陵墓之先河。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明孝陵的第一道大门——大金门,当年明孝陵陵区从大金门的两侧延伸出一道45华里的外墙,把整个紫金山都包括在内。
原大金门重檐歇山顶,顶覆有黄色琉璃瓦,现在屋顶和大门都荡然无存了。
只剩城座以及三拱门。
过大金门,我们就来到了四方城,这里原来是一座碑亭,由于顶部毁于清代咸丰年间的战火,只留下了四面墙壁和四个门券,每边长26.86米,犹如一个四四方方的古城堡,所以南京人俗称它为“四方城”。
城内有一座“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碑高6.7米,下面的碑趺高2.08米,称赑屃,传说为龙生九子之一,好负重,这块碑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一块明碑。
碑文是由明成祖朱棣所撰,全文有2746个字,共分为七部分,一、叙述其身世,出生句容大族;二、为民请命,发迹定远;三、平定天下,登基称帝、册中宫、立皇太子,分封同姓;四、废中书、设六部,亲掌兵权;五、重人才、建国学;六、生活简朴,嘱死后与马氏合葬孝陵;七、皇族子女57人名号及144句四言颂词一篇,碑文是对朱元璋一生的高度评价。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范文(二篇)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范文(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dfa0dc16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44.png)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范文明孝陵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茅山西侧。
占地面积约____公顷。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于此。
作为中国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壮观宏伟,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____多年帝王陵寝的形制。
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帝王陵寝,都是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的。
明孝陵建于明洪武十四年(____年),翌年马皇后去世,葬入此陵。
因马皇后谥“孝慈”,故陵名称“孝陵”。
洪武三十一年(____年),朱元璋病逝,启用地宫与马皇后合葬。
至明永乐十一年(____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孝陵建成,历时____余年。
明孝陵也是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皇家陵寝之一,至今已有____多年历史。
明孝陵地面木结构建筑大多毁于____年清军与太平军之战,现仅存下马坊、禁约碑、内红门、碑亭中壁、石像路、方城明楼下部等砖石建筑。
明孝陵布局宏雄,规制严谨,陵神道开了弯而且长的先例并影响了明清两代。
陵园纵深____公里,当年围绕的红墙周长____公里。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范文(二)大家好!欢迎来到江苏明孝陵!我是你们的导游小明,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探索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明孝陵。
明孝陵,位于江苏南京市玄武湖畔,是中国明朝第一个皇帝朱棣(太祖)及他的皇后孝庄文皇后的合葬陵墓,同时,这也是明朝唯一一个皇帝夫妻合葬的陵墓。
明孝陵始建于公元1405年,历时7年完工,占地面积达到了平方公里,规模宏大,建筑气势恢宏。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明孝陵的大门——建陵门。
建陵门是明孝陵的正门,也是陵墓的入口。
这座门楼高14.6米,由石砌而成,上覆黄琉璃瓦,富丽堂皇。
在门楼的正中央,镶嵌着一个龙纹石门柱,左右各是一对石狮子。
这对石狮子造型独特,形态生动,代表着皇权的威严。
在历史上,只有皇帝才能用石狮子作为门楼的装饰。
穿过建陵门,我们来到明孝陵的第一个大殿——大明宫殿。
南京紫金山明孝陵导游词(精选5篇)
![南京紫金山明孝陵导游词(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b4c9dd0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58.png)
南京紫金山明孝陵导游词(精选5篇)南京紫金山明孝陵导游词(精选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导游,就不得不需要编写导游词,借助导游词可以更好地宣传景点,引导游客观光游览。
如何把导游词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南京紫金山明孝陵导游词(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南京紫金山明孝陵导游词1各位游客,大家好。
现在,我们即将参观的是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
在即将进入明孝陵的时候,请允许我先给大家讲解一下明孝陵的历史背景和概况。
明孝陵是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墓,因马皇后早于朱元璋去世,先行葬入陵墓,她的谥号为“孝慈”,故称孝陵。
明孝陵是我国现存建筑规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7月,明孝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古都南京的第一处世界遗产。
洪武十四年(1381年),孝陵开始兴建。
次年葬入马皇后。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驾崩,葬入孝陵。
直到永乐十一年(1413年),永乐皇帝朱棣为其父朱元璋建造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建陵工程才告结束,历时32年之久。
当时的皇陵规模宏大,仅陵园四周筑成的皇墙就有45华里,几乎把钟山全部包括在内。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1328年出生于安徽濠州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小时候父母双亡,他做过乞丐,也当过和尚。
1352年参加了元末农民起义军郭子兴部红巾军,1368年平定了天下,在南京称帝,国号明,年号洪武,1398年朱元璋逝世,享年71岁。
明孝陵开创了新式帝陵制度,并一直影响到后来的明十三陵以及清代皇陵。
其中,最重要的两项革新,一是它的陵宫布局呈现一种新颖的“前方后圆”和“前朝后寝”的格式,这种建筑布局反映的是礼制,突出的是政治和皇权。
二是它的神道依山势地形作蜿蜒曲折之变化,取法于天,取象于地,蕴涵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之思想。
各位游客:这儿是明孝陵的入口处,我们首先看到的这座一门两柱冲天式石牌坊,叫做“下马坊”,这是明王朝皇权的象征,文武百官至此,均得下马步行。
关于江苏明孝陵的导游词
![关于江苏明孝陵的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ee92efb0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ce.png)
关于江苏明孝陵的导游词江苏明孝陵导游词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江苏明孝陵,我将为大家带领参观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明代皇家陵园。
下面,我将以明孝陵的规模、建筑、意义等方面为大家介绍。
一、概况篇明孝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山陵南侧,坐落在紫金山之颠,是我国明代第一位皇帝明太祖朱棣与皇后马皇后的合葬陵墓,修建于明朝建文年间,历经几百年的岁月沧桑,至今仍保存得较为完好。
明孝陵占地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是中国现存陵墓中最大的一座。
二、景点篇1. 千斤石牌坊在游览明孝陵之前,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座巍峨耸立的千斤石牌坊。
这座牌坊峡石为三座水晶石岩层的接触带,顶搭石头,是明代建筑中一种非常罕见的形式。
整个牌坊由18根巨大的花岗岩石柱组成,高约27米,宽约14米,重达850吨,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石牌坊之一。
2. 彩凤桥通过千斤石牌坊,我们来到了陵门的入口——彩凤桥。
彩凤桥是一座朱红色的悬拱桥,桥身由花岗岩砌筑,全长约60米,宽5米。
桥两侧矗立着龙凤石翁仲对和华盖、圭柔等石雕,悬拱与桥身的融洽结合,使整个彩凤桥显得庄重而又精美。
3. 千屈原祠在穿过彩凤桥后,我们来到了千屈原祠。
千屈原祠是明朝皇帝朱棣为纪念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建立的。
祠内现存着一块石碑,上刻有一个楚文尚长5.84米,宽2.16米,是当时南京官员刘穆之所书写。
4. 审问石明孝陵的重要特色之一就是审问石。
审问石是明代建筑中的一种石雕,形似一张略带刻度痕迹的大案台,被明代官员用来审问犯罪分子。
这里的审问石每年十月十五到十二月初三的黄道吉日,都会举办一场盛大的审察活动,使得明孝陵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5. 皇家墓道走过审问石,我们来到了最核心的景点——皇家墓道。
皇家墓道是明孝陵的主要组成部分,全长约1800米,由大中门、卧虎山、无想殿、坤宁宫、穿堂等构成。
这里有大量的石雕和壁画,可见明孝陵的建筑工艺之精湛。
三、文化篇明孝陵不仅仅是一座宏伟的陵墓,更是一座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
2023江苏明孝陵的导游词范文
![2023江苏明孝陵的导游词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54c2956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f7.png)
2023江苏明孝陵的导游词范文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位于江苏南京市的明代明孝陵!我将为大家讲解这座伟大的历史建筑,带领大家领略明孝陵的壮丽与神秘。
明孝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石头城山麓,因为是明朝第一位皇帝朱棣(即永乐皇帝)为了纪念他的父亲明太祖朱元璋而修建的陵墓,故名明孝陵。
整个陵墓覆盖了很大的面积,总共占地面积约为46平方公里,这里不仅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安息之地,也是他留给后人的一部生动的历史遗迹。
首先,让我们来到明孝陵的大门处。
这座维新式的大门是仿照北京故宫的午门所建,门楼上的额匾上书“明孝陵”三个大字,是朱德榜题写的。
门前两侧石狮构造饱满、栩栩如生,其中的雄狮张嘴露齿,威武不凡,景象壮观。
进入大门,便是明孝陵的中轴线——神道。
这是一条中间有青石道路,两旁是大片的松树林。
传说中松树是皇帝的象征,象征明代帝国的长寿和稳定。
神道两旁石狮、石马、石羊、石树等装饰也是非常精美,狮子是一种代表力量和威严的动物,与石马、石羊、石树相辅相成,让整个神道显得庄重肃穆。
接下来,我们来到明孝陵的最重要的建筑——大成门。
大成门建筑庄严肃穆,门楣上写着“仼大成门”四个大字,象征着朱元璋的统治是大成就的。
门内遗址保存了当年朱元璋仪仗的分柱和射书台,象征了他的英勇果断和管理国家的能力。
大成门过后,我们来到明孝陵的核心区域——大成殿。
大成殿是明孝陵的主体建筑,是朱元璋的神庙。
殿内设置了朱元璋的大理石神像和劝善碑,表达了朱元璋的治国之道和劝人为善的思想。
大殿内部以红色为主色调,金光闪闪,仿佛童话世界一般。
大殿两侧是具有明代特色的彩绘石雕,画面栩栩如生,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
从大成殿出来,我们可以看到一座雄伟的宝顶,这就是明孝陵的丰岳庙。
丰岳庙是明孝陵的主要配殿,是皇帝祭祀功德山的地方。
庙内有皇帝的神主位和文武百官的神位,供奉着礼仪肃穆,让人感受到皇帝统治的庄严氛围。
在明孝陵的南北两侧,还有两尊巨大的情侣石狮,这就是著名的“囧字狮”。
5篇有关江苏明孝陵的导游词范文.doc
![5篇有关江苏明孝陵的导游词范文.doc](https://img.taocdn.com/s3/m/713be505dd3383c4ba4cd200.png)
5篇有关江苏明孝陵的导游词范文编制:______________版本:______________修订: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5篇有关江苏明孝陵的导游词范文(一)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风景优美的南京东郊,游览著名的帝王陵墓明孝陵。
明孝陵坐落在南京紫金山南麓,是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也是我国现存的古代最大的帝王陵之一,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朱元璋,1328年生于安徽濠州(今凤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曾在皇觉寺做过和尚,1352年参加了元末农民起义军郭子兴的红巾军,1356年带兵攻下南京,1368年当他41岁时,平定了天下,登基称帝,定都南京,国号明,年号洪武。
在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就开始营造自己的陵墓,第二年葬入马氏皇后。
1398年朱元璋病死,入葬于此。
为什么称作孝陵呢?一说因为马皇后死后封谥号为孝慈,又说朱元璋主张以孝治天下,因此明代称为孝陵。
自清代起,开始称为明孝陵,一直沿用至今。
说起马皇后,还有一段趣话。
马氏原为郭子兴养女,后来朱元璋受到郭子兴信任,遂将马氏嫁给子他。
马氏自小在军营中长大,据说手脚长得特别粗大。
古代妇女着裙,风过裙起,露出了马皇后的一双大脚。
我们常说的露马脚,传说就是由此而来的。
现在来到了孝陵陵门大金门。
孝陵整体共分为前后两个部分。
前面从下马坊起到棂星门,长约1800米,是作为引导的神道设施,后面是陵墓的主体陵寝建筑。
明孝陵原有红墙围起,周长22.5公里,纵深达2.5公里。
可见孝陵规模之大。
孝陵的建筑非常壮丽,据记载,仅栽种的青松就达10万余株,饲养有梅花鹿1000余头。
可惜庞大的建筑群基本已毁于明末清初和清代镇压太平天国的两次战火。
当年所有的木构建筑均已无存,但从现存的砖石遗迹,仍然可以看出孝陵当年恢宏的规模,以及我国古代建筑精美的雕刻艺术。
这座大金门,原是单檐歇山顶,顶有琉璃瓦,朝南,共三个门洞。
南京明孝陵导游词6篇
![南京明孝陵导游词6篇](https://img.taocdn.com/s3/m/79833328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90.png)
南京明孝陵导游词南京明孝陵导游词6篇作为一名旅游从业人员,时常需要用到导游词,导游词的主要特点是口语化,此外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礼节性等特点。
优秀的导游词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南京明孝陵导游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南京明孝陵导游词1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墓,位于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是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帝陵之一,也是南京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帝王陵墓,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1381年孝陵正式动工修建,第二年,马皇后病逝,先于朱元璋葬入地宫,因朱元璋以孝治天下,又因马皇后谥号“孝慈”,故将陵墓命名为“孝陵”,1398年朱元璋驾崩,同年葬入孝陵。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1328年出生于安徽濠州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小时候父母双亡,他做过乞丐,也当过和尚。
1352年参加了元末农民起义军郭子兴部红巾军,1368年平定了天下,在南京称帝,国号明,年号洪武,1398年朱元璋逝世,享年71岁。
现在,明孝陵是国家5A 级风景名胜区,并于20xx年7月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拓展项目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相比于明朝之前的一些帝王陵墓,明孝陵有它的神秘之处,一般陵寝的神道都是直的,而唯独它却是弯曲的,绕过了梅花山,体现了因地制宜,但这其中的典故我会在稍后为大家揭晓。
明孝陵另一个独特的地方在于它开创了明清陵寝的格局——前朝后寝。
这种建筑布局反映了封建礼制,突出的是政治和皇权。
(449)现在在我们面前的呢是大金门,又称大红门,它是明孝陵的正门,也是正门进入陵区的第一道大门。
门有三券,中门较大,两侧稍矮稍低。
大金门原为单檐歇山顶,覆盖黄色琉璃瓦,用绿色琉璃椽子,朱红双扉,庄严华丽,可惜已毁于战火。
在大金门北约70米处便是碑楼,他原来为黄色琉璃瓦重檐歇山顶,红墙每边长26.86米,现亭顶已坍塌,碑楼建筑平面呈正方形,四面各开一券门,民间俗称“四方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导游词,欢迎参使用5篇有关江苏明孝陵的导游词范文明孝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位于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墓。
因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
其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
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明永乐三年(1420xx年)建成,先后调用军工10万,历时达20xx年。
承唐宋帝陵“依山为陵”旧制,又创方坟为圜丘新制。
将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成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文化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优秀典范。
明孝陵作为中国明皇陵之首,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明清两代五百余年20多座帝王陵寝的形制,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皇家陵寝,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
下面收集整理的5篇有关江苏明孝陵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5篇有关江苏明孝陵的导游词范文(一)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风景优美的南京东郊,游览著名的帝王陵墓明孝陵。
明孝陵坐落在南京紫金山南麓,是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也是我国现存的古代最大的帝王陵之一,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朱元璋,1320xx年生于安徽濠州(今凤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曾在皇觉寺做过和尚,1352年参加了元末农民起义军郭子兴的红巾军,1356年带兵攻下南京,1368年当他41岁时,平定了天下,登基称帝,定都南京,国号明,年号洪武。
在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就开始营造自己的陵墓,第二年葬入马氏皇后。
1398年朱元璋病死,入葬于此。
为什么称作孝陵呢一说因为马皇后死后封谥号为“孝慈”,又说朱元璋主张以孝治天下,因此明代称为孝陵。
自清代起,开始称为“明孝陵”,一直沿用至今。
说起马皇后,还有一段趣话。
马氏原为郭子兴养女,后来朱元璋受到郭子兴信任,遂将马氏嫁给子他。
马氏自小在军营中长大,据说手脚长得特别粗大。
古代妇女着裙,风过裙起,露出了马皇后的一双大脚。
我们常说的“露马脚”,传说就是由此而来的。
现在来到了孝陵陵门—大金门。
孝陵整体共分为前后两个部分。
前面从下马坊起到棂星门,长约1800米,是作为引导的神道设施,后面是陵墓的主体陵寝建筑。
明孝陵原有红墙围起,周长22.5公里,纵深达2.5公里。
可见孝陵规模之大。
孝陵的建筑非常壮丽,据记载,仅栽种的青松就达10万余株,饲养有梅花鹿1000余头。
可惜庞大的建筑群基本已毁于明末清初和清代镇压太平天国的两次战火。
当年所有的木构建筑均已无存,但从现存的砖石遗迹,仍然可以看出孝陵当年恢宏的规模,以及我国古代建筑精美的雕刻艺术。
这座大金门,原是单檐歇山顶,顶有琉璃瓦,朝南,共三个门洞。
原门的顶部及东西两侧的陵园红墙早已不存,但仔细辨认,还能从大门侧面墙上看到与红墙连接的痕迹。
在大门正面底部,石造须弥座上,可见束腰处有浅雕的石刻碗花。
从这里向南约750米处,即现在的宁杭公路北侧路边有“下马坊”、“神烈山碑”和“禁约碑”,是孝陵大建筑群的入口处。
“下马坊”上刻“诸司官员下马”,以示对孝陵的尊重;“神烈山”石碑,明代嘉靖十年(1531年)立;“禁约碑”,明代崇祯十四年立,内容是护陵禁约十条,均为明代遗物。
明朝一代,孝陵重地,驻兵守卫,设置了孝陵卫,属禁区卫,是明代军事基层组织,孝陵卫辖士兵5600人,长官为指挥使,官阶为正三品。
今孝陵卫一带,即是当年守陵部队驻地,因此得名。
到了清代,这里曾是清军江南大营所在地。
从大金门穿棱园路,我们来到了四方城。
我们看到的这个建筑,称为碑亭。
今亭顶已毁,仅存四壁和四个门洞,犹如一个古城堡,所以俗称为四方城。
大家所见中间立的石碑称“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是永乐十一年(1420xx年)明成祖朱棣所立。
从1376年明孝陵筹建起,至立碑,前后经历了38年之久,孝陵工程算是划上了一个句号。
这块碑身高6.7米,碑趺2.08米,是目前南京地区最大的一块古碑。
碑文长达2746个字,内容主要是朱棣颂扬其父功德之词。
有心的朋友会问,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要立这块“功德碑”呢这话说来就与朱棣如何夺取皇位的一段历史有关了。
朱元璋太子朱标,早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就病死了,只好册立只有16岁的皇太孙朱允炆为皇位继承人。
朱元璋死后,朱允炆继位。
他就是历史上的建文皇帝。
其时身在北京的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兵南下。
经历了四年的“靖难之役”,攻下南京,夺取了政权,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永乐大帝。
所以朱棣大书特书朱元璋功德的背后,实在是大树特树自己的权威。
为此,朱棣原先曾在南京东郊的阳山派了万民工开凿了一块巨碑,其碑帽、碑身、碑座加起来高达72米,但因为实在太大无力搬运,加之民心已顺,天下太平,于是也就弃之不用了。
后来另找了一块,这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块功德碑。
可是,阳山碑材,至今犹在,堪称“吉尼斯世界纪录”,已成为明代遗迹一大景观。
请看碑下石刻。
它像是一只乌龟,传说“一龙生九子,九子不一样”,这是龙的九子之一,名***屃(bixī),它能驮重,因此常放在皇帝的碑刻下。
在古代,又是怎样把这样高大的石碑立到“龟”背上的呢据《文沙披海》记载,树立这块碑时,因龟趺太高,石碑怎么也立不上去,可把管这项工程的人急坏了!一天,他梦见神人对他说:“想立此碑,必须使‘龟’看不见碑,碑看不见‘龟’”。
醒后,他想了一想就明白了。
到了工地后,他叫人运土把“龟”埋起来,然后顺土坡将碑拉上去,待碑立起来后,再把土去掉。
这说法,虽有迷信色彩,但“堆土法”看来还是合乎科学道理的。
好,出了四方城,过了御河桥,我们走上了神道石像路。
请看路中间,从东向西依次排列着的石兽,它们分别是狮子、獬豸、骆驼、大象、麒麟和马。
每种石兽4只,共24只,分为两组,一立一蹲,南北相对。
狮子是百兽之王;獬豸称为法兽;骆驼俗称沙漠之舟;大象是周边国家奉献的贡物;麒麟是祥瑞之物,可以上天;而马比较驯良,可供主人在地上行走。
神道上安置这些石兽,意图有这样几点:为了纪念朱元璋的功德;使谒陵的人感到死者的威严和国家的太平富强;祈望镇妖避邪,以保护陵墓。
古代帝王陵墓的神道形式,往往是主人生前宫城御道的再现,就像皇帝出行的仪仗一样,威武雄壮。
石兽设置有蹲有立,体现了建陵者匠心独具。
有的朋友说,这些石兽是给皇陵站岗的,站累了蹲着休息,这样好轮流替换。
这也许算是一种猜想吧。
但是,从景观的美学角度看,石兽有蹲有立,姿态各异,衬以苍山远树,越显出肃穆而庄严。
石兽的排列,随地势的转折起伏,错落有致,体现出空间分布的节奏和韵律感,成为一种无声的音乐。
再看,石兽虽然形体高大,艺术表现手法写实简练,但又有精雕细刻的局部。
请看石象的耳朵:耳廓鼓起,筋脉突露,近于夸张。
这些正是孝陵石刻艺术巨大的成功之处。
观赏这一组造型生动逼真、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的石兽,令人对我国古代工匠的鬼斧神工叹为观止。
据推算,石兽中的骆驼,高3.68米,以及立象,都需80吨重的整块巨石才能雕成。
如此庞大的石材是用什么方法运输到神道来的呢都是在严冬季节,民工在运输线路上,先泼水成冰,然后用前拉后推的方法,从一、二十公里以外一路运来。
可见,这些石兽,无不洒满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凝聚着他们的才能和智慧。
石像路尽头,我们看到神道拐向东北,进入石翁仲路。
拐弯处立一对望柱,也就是常说的华表,高6.25米,上刻云龙纹饰,它在这里作为指示道路的标志。
路右侧有座小山,称梅花山。
梅花山,原名孙陵岗,又称吴王坟,最早是三国东吴大帝孙权墓所在,立有一碑:“孙权墓”,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山上,1920xx年始植梅花,每逢初春季节,繁花似锦,暗香袭人,游人如织,已成为全国著名赏梅胜地之一。
神道在这里绕梅花山成弓背形。
相传当年筹建孝陵时,有人建议将孙权墓迁走,朱元璋却说:孙权也是一条好汉,就留着他给我守门吧!但是,神道弯曲的真正原因有传说是朱元璋为了加大神道的长度,以增加陵墓的气势,并且笃信从入口处不能一眼望到陵寝的“风水”。
所以,孝陵神道的平面布局不取统一的南北中轴线,完全依山势的回旋变化,任其自然,弯曲布置。
这确实是朱元璋突破传统的一个创新。
明代南京城墙的建造,同样是这样:依山就水,注重军事实用,没有拘泥传统古制的正方或长方形,而成为一个不规则的平面布局形状。
它周长33.67公里,堪称“世界第一大城”。
在石翁仲路中间有四对各高3米的石翁仲(陵墓神道的石人像);两对武将,身披甲胄,手执金吾,雄壮威武;两对文臣,身着朝服,手捧笏板,形象生动。
对此,清人有诗写道:“石马嘶风翁仲立,犹疑子夜点朝班”,真是十分传神地描述了主人生前宫城御道的情形。
请看这些文臣、武将石刻的面部均庄重、严肃,这是有它的历史背景的。
明初,朱元璋实行廷杖制度,凡有大臣惹怒皇帝即要被体罚,受到廷杖,“使天下莫不骇然”。
这些翁仲们凝固的表情不正是明代等级森严的封建朝廷和皇威专制的写照吗!岁月悠悠,600多年过去了,人世沧桑,而文物依旧,它们都成了历史的见证和研究工作的宝贵实物。
下面请大家跟随我,过棂星门遗迹,在御河桥处越桥向北,游览孝陵的主体陵寝建筑。
孝陵后部的主体建筑包括文武方门,御碑亭、享殿、方城、明楼、宝城、宝顶等,都是按照中轴线配制,体现了我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座北朝南、中轴对称。
首先看到的文武方门,这是孝陵的正门。
原有五门,三大两小,圮毁后于同治年间改为一道门。
门额青石上刻“明孝陵”阴文,为曾国藩手书。
现在我们看到的大门是1999年初重新修复的,恢复了大门原貌,五门、黄瓦、朱门、红墙,相互映衬,流光溢彩,雄浑庄严。
在大门东墙南面,立有一块“特别告示碑”。
碑是宣统元年(1920xx年)所立,当时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后,到处搜掠和破坏我国名胜古迹,鉴于此,地方官员用日、德、意、英、法、俄六国文字刻成碑文,用来重申保护孝陵的注意事项。
进门不远,可见一歇山顶建筑,这就是御碑亭。
因为亭中树立有康熙、乾隆皇帝题字的碑刻,因此得名。
御碑亭原为孝陵享殿前的中门,即孝陵门。
在它的左边和右边原有御厨、宰牲亭、具服殿等建筑。
门已毁,清代在原石须弥座上建了现在这个亭。
亭中陈列着五块碑。
正中一块刻“治隆唐宋”四字,为康熙皇帝手书。
碑高3.85米,宽1.42米。
“治隆唐宋”的意思是颂扬明太祖治国方略超过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
作为满清皇帝的康熙如此诏示天下,一方面表示了他对朱元璋的尊重和钦佩之意,另一方面也是有其良苦用心的。
康熙执政之初,汉人不服满人统治。
康熙深知,光靠满人高压政策治国是不行的,必须依靠汉人。
他一生中六次南巡,五次拜谒明孝陵,行三跪九叩大礼;“治隆唐宋”就是他1699年第三次下江南谒陵时所题,并由曹雪芹的祖父,当时的“江南织造”郎中曹寅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