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基础设计——中小学校
中小学建筑设计
④普通教室内单人课桌的平面尺寸应为 O.60m×0.40m。 ⑤ 中小学校普通教室课桌椅的排距不宜小于 0.90m,独立的非完全小学可为0.85m; ⑥ 最前排课桌的前沿与前方黑板的水平距离不 宜小于2.20m; ⑦ 最后排课桌的后沿与前方黑板的水平距离应 符合下列规定: 1)小学不宜大于8.OOm; 2)中学不宜大于9.OOm; ;
3.教室的层高:
取决于空气容量、采光均匀度,房间的比例及 经济等因素。一般来 说,3.6~3.9m层高才能满足 空气容量的要求;其次从房间的比例和空间的视觉 效果看,以层高为房间跨度的1/2~2/3为好;最后, 还必须考虑经济,不适当的增加层高,就会增加造 价,应予避免。
4.风雨操场
① 风雨操场应附设体育器材室,也可与操场 共用一个体育器材室,并宜附设更衣室、卫生间、 浴室。教职工与学生的更衣室、卫生间、淋浴室 应分设。 ②当风雨操场无围护墙时,应避免眩光影响。 有围护墙的风雨操场外窗无避免眩光的设施时, 窗台距室内地面高度不宜低于2.10m。窗台高度 以下的墙面宜为深色。 ③根据运动占用空间的要求,应在风雨操场 内预留各项目之间设置安全分隔的设施。 ④风雨操场内,运动场地的灯具等应设护罩。 悬吊物应有可靠的固定措施。有围护墙时,在窗 的室内一侧应设护网。
平面形状通常有矩形及方形,此外还有多边 形及扇形等。 ① 矩形教室:是当前国内大量采用的形式。 其平面轴线尺寸,中学可采用: 9000mm×6900mm、9000mm×6600mm、 9000mm×6300mm,小学可采用 8100mm×6600mm、8100mm×6300mm、 9000mm×6000mm等几种。 ② 方形教室:教室的进深与开间基本相同, 平面尺寸(轴线)可采用7200mm×7200mm、 7500mm×7500mm、7800mm×7800mm及 7500mm×7800mm等。该形式教室的有效面积 系数较矩形教室低,且不宜用于内廊式组合。
学校建筑设计方案小学建筑设计方案中小学建筑设计方案
项目背景
地点
某市核心区域
建设规模
占地面积约100亩,总建筑面积为 10万平方米
建设目标
提供优质教育环境,促进教育事业 发展
设计理念和原则
安全性
确保建筑结构安全,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 全
舒适性
创造舒适宜人的室内环境,保障师生身心 健康
功能性
满足教学、活动、休息等多元化功能需求
美观性
注重建筑美学,提升校园整体形象
建筑风格
采用现代简洁的建筑风格,体现时 代感和教育氛围。
中小学室内外空间设计
室内空间设计
室外空间设计
根据不同功能需求,设置宽敞明亮的教室、 现代化的实验室、舒适的休息区和图书阅览 区等。
注重绿化和景观设计,设置花园、草坪、雕 塑等景观元素,营造优美宜人的校园环境。
互动空间设计
安全空间设计
设置室内外交流互动区域,促进师生之间的 交流和互动。
安全性
注重校园安全,确保建筑物符合国家安全 标准。
人文性
营造以人为本的校园氛围,注重学生和教 师的需求和感受。
建筑设计方案
主体建筑
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图书馆 等组成,各建筑之间相互独立又有 机联系。
校园布局
校园分为教学区、运动区、休息区 和绿化区等,各区域互不干扰,功 能明确。
交通组织
设置合理的道路和停车场,方便学 生和教师出行。
现代与传统元素相结合,体现学校 建筑的庄重、大气和可识别性。
建筑结构
采用框架式结构,合理分区,方便 改造和扩展。
立面设计
运用简洁的线条和玻璃幕墙,营造 现代感,同时注重采光和通风。
室内设计
注重室内空间的利用和舒适度,采 用多功能教室和开放式办公空间, 提供充足的自然光线和通风。
中小学建筑设计
学不应少于一组60m直跑道。中学不应少于一组100m直跑道。
第三节 中、小学校的体育运动场地与设施
二、各类球场(插图) 三、风雨操场
包括室内活动场,体育器械室、教师办公及男、女更衣室等 小学:1-2个班学生合用,面积约360㎡,平面尺寸不小于23×14m,
考虑运动场地的尺寸,朝向及教学楼体型的要求。 3、基地应易于排水、能充分利用地形,避免大量填挖土方。 4、有足够的水源,电源和排除污水的可能。 5、学校应有安静及良好的卫生环境: 1)有充足的阳光,良好的通风条件。 2)避免交通和工业噪声干扰。 3)学校宜设在无污染的地段,避免各种污染源。
第一节 中、小学校的基地选择和总平面设计
学校用房工作面或地面上的采光系数最低值和玻地比:
房间名称 普通教室、美术教室、 语言教室、音乐教室、 合班教室、阅览室
实验室、自然教室
微型电子计算机教室
琴房
舞蹈教室、风雨操场
办公室、保健室
饮水处、厕所、淋浴
走道、楼梯间
采光系数最低值%
1.5
1.5 1.5 1.5 1.5 1.5 0.5 0.5
玻地比1:6
第二节 中、小学校的各类房间设计
一、应设银幕挂钩,透射银幕、仪器标本柜、窗帘台、挂镜线、水
池及弱电源插座等。
(四)阶梯教室: 容纳2个班以上的学生合班或作学术报告用。 座位排距一般为0.85m,第一排课桌前沿距黑板不应小于2.5m,最
第一节 中、小学校的基地选择和总平面设计 功能关系图
第一节 中、小学校的基地选择和总平面设计
三、中、小学校校址选择和总平面设计
(一)校址选择: 1、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要求,考虑到学校的服务半径及分布情况 一般小学生上学路程不超过15分种,并不跨越城市交通干道,服务
建筑设计基础——中小学校园设计
学校建筑定型化从产生、形成到逐步定型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五、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
●新型学校的理论基础及实践
① 多功能开放空间取代由长外廊连接普通教室的封闭型空间形式。 ② 学校由以满足“教育”实施为主的空间向以满足“学习”为主的空 间环境转变。 ③ 倡导学校空间环境的生活化、人情化。 ④ 重视室内外环境及空间气氛对学生身心健康及情操形成的影响作用。 ⑤ 造型、色彩及空间形式的多样化。 ⑥ 学校向社会及社区开放、融合。
•以应试教育为核心的传统教育方式,其存在问题与弊端在以计算机、网络化为背 景的信息化时代的大社会环境下越来越明显化,中小学教育如何适应新的时代要 求,培养具有创造性意识与基础的新一代,一个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体制大转 换的呼声与实践探索在全国范围积极进行着。如果说学校建筑是“教”与“学” 行为展开的场所,那么如何适应教育体制的转换,创造新的学校建筑空间及环境、 或者对大量现存学校建筑进行适应性改革与更新,是摆在建筑研究工作者面前的重 要课题。英美等在开放式教育体系的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以及与之相对应的 开放式学校建筑研究与设计实践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已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并 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品的分析借鉴
工学类方法(新工艺、流程、配方、方法)——实验
建筑(新空间、环境、形象、意境)——?(在艺术与工学之间探索)
1)史料、文献、已有作品的分析借鉴 2)取代实验的方法——对已使用的建筑(使用者进行调查、分析)
三、中小学建筑空间环境及形象的现状、
形成过程
学校建筑按年代分为五个时期: ① 学校建筑从创立到调整时期; ② 从调整到定型化时期; ③ 从定型化到普遍化时期; ④ 定型化校舍大量建设时期; ⑤ 新型学校创造时期。
中小学建筑——设计要点
中小学建筑——设计要点1定义及类型1、中小学校中小学校泛指对青、少年实施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学校,包括完全小学、非完全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完全中学、九年制学校等各种学校。
完全小学: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场所,共有6个年级,属义务教育。
非完全小学:对儿童实施初等教育基础教育阶段的场所,设1年级~4年级,属义务教育。
初级中学:对青、少年实施初级中等教育的场所,共有3个年级,属义务教育。
高级中学:对青年实施高级中等教育的场所,共有3个年级。
完全中学:对青、少年实施中等教育的场所,共有6个年级,含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教育的学校。
其中,1年级~3年级属义务教育。
九年制学校:对儿童、青少年连续实施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的学校,共有9个年级,其中完全小学6个年级,初级中学3个年级。
属义务教育。
2、每班人数2总体规划1场地1、中小学校严禁建设在地震、地质塌裂、暗河、洪涝等自然灾害及人为风险高的地段和污染超标的地段。
2、城镇完全小学的服务半径宜为500m,城镇初级中学的服务半径宜为1000m。
3、学校周界外25m范围内已有邻里建筑处的噪声级不应超过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有关规定的限值。
2用地中小学校用地应包括建筑用地、体育用地、绿化用地、道路及广场、停车场用地。
有条件时宜预留发展用地。
(1)、建筑用地建筑用地应包括以下内容:1.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用房等全部建筑的用地;有住宿生学校的建筑用地应包括宿舍的用地;建筑用地应计算至台阶、坡道及散水外缘;2.自行车库及机动车停车库用地;3.设备与设施用房的用地。
(2)、体育用地体育用地应包括:体操项目及武术项目用地、田径项目用地、球类用地和场地间的专用甬路等。
设400m环形跑道时,宜设8条直跑道。
中小学校体育用地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各类运动场地应平整,在其周边的同一高程上应有相应的安全防护空间。
2 室外田径场及足球、篮球、排球等各种球类场地的长轴宜南北向布置。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
建筑基础应采取有效措施提 高抗震性能
建筑内部设施应具备抗震减 灾功能
环保节能设计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中规定,建筑应采用节能设计,如使用保温材料、优 化建筑布局等措施。
中小学建筑应遵循绿色建筑的原则,采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排水系统应考虑环保、卫生及节 能要求,确保排水通畅且无异味。
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当地水资源状 况,合理利用雨水、中水等资源。
电气系统设计
电源:根据学校规模和需求,合理配置电源,确保学校正常供电。 照明:采用节能环保的照明设备,保证足够的亮度,同时避免能源浪费。 智能化: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电气设备的远程控制和监测,提高管理效率。 安全:确保电气系统的安全可靠,采取有效的接地和防雷措施,保障学校师生的人身安全。
功能分区应明确,避免相互干扰
校园规划应考虑安全性和应急疏 散要求
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主要场所设计
教室:应具备合理的空间布局,满足不同年级和班级的教学需求。 图书馆:应设置安静的阅览区域,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源,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实验室:应具备完善的安全设施和良好的通风系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 体育馆:应具备多样化的运动设施,满足学生体育活动的需求。
暖通空调系统设计
说明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原 则和标准。
介绍暖通空调系统的基本概 念和作用。
分析暖通空调系统对中小学 建筑室内环境的影响。
探讨如何根据中小学建筑的 特点进行暖通空调系统的优
化设计。
智能化系统设计
智能化系统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安全、可靠、高效。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本文档旨在为中小学校的建筑设计提供规范,以确保学校建筑物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实用性。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设计规范:1. 建筑安全规范- 学校建筑应符合当地政府规定的安全标准和建筑法规。
- 建筑材料应符合相关的消防安全和耐久性要求。
- 建筑结构应足够坚固,以抵御自然灾害如地震、风暴等的影响。
2. 教室设计规范- 教室应具备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以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
- 教室内应有足够的座位,同时考虑到学生的行动空间和舒适感。
- 科学合理地布置教桌、板书等设施,以便学生和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
3. 实验室和图书馆设计规范- 实验室应考虑到安全性和实验需求,包括适当的通风系统、实验台和设备储存空间。
- 图书馆应提供宽敞明亮的研究环境,同时考虑到书架的合理摆放和舒适的阅读区域。
4. 办公室和会议室设计规范- 办公室和会议室应提供良好的工作和会议环境,包括舒适的座椅、充足的储物空间和配套设施。
- 对于需要保护机密信息的办公室,应考虑到保密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5. 健身和运动场所设计规范- 健身和运动场所应有适当的面积和设备,以满足学生们的体育运动需求。
- 运动场地应具备良好的维护和管理条件,以确保学生的安全和运动的顺利进行。
6. 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建筑设计应考虑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包括能耗管理和废物处理等方面。
- 应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7. 无障碍设计规范- 学校建筑应提供无障碍设施,以方便残疾人士的进出和使用。
- 包括无障碍通道、坡道和升降设备等。
请根据实际需求和具体情况,采用本文档所述的建筑设计规范,以确保中小学校建筑物的质量和功能的满足。
为了维护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权益和安全,我们还建议定期对建筑物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
中小学建筑设计方案
中小学建筑设计方案1. 引言中小学建筑设计方案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质的学习环境和舒适的校园空间。
本文档将介绍中小学建筑设计方案的要点和具体方案,包括校园规划、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等方面。
2. 校园规划2.1 校园布局确保校园布局合理、统一。
校园内的建筑物和设施应当按照一定的规划和顺序布局,以便于学生的交流和活动。
2.2 绿化环境将绿化作为校园规划的重要一环,增加校园绿色空间的面积,种植各种树木和花草,提供良好的休闲和活动场所。
2.3 交通规划合理规划学生交通路线,包括道路、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确保学生的出行安全和顺畅。
3. 建筑设计3.1 教学楼教学楼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设计应考虑教室大小、布局合理性和光线充足等因素。
合理的楼层高度和走道宽度,保证教室之间的通风和自然光的充足。
3.2 实验室和图书馆为了提高科学教育和阅读环境,实验室和图书馆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储存、阅读和临时工作等需要,并提供先进的设备和舒适的环境。
3.3 礼堂和活动中心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设计一个宽敞、舒适的礼堂和多功能活动中心是必要的。
这些场所可以用于各种活动,如讲座、演出和社交活动。
4. 室内设计4.1 教室设计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应设计符合学习需求的布局,包括适当的座位数量、合适的黑板和投影设备。
此外,教室应优化照明和通风系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4.2 办公室设计教职员工的办公室应注重隐私和工作效率。
设计应考虑到办公桌的布局、存储空间和隔音等因素,以提供一个舒适和专业的工作环境。
4.3 休息室设计学生在课余时间需要一个舒适和安静的休息空间。
设计应考虑到休息室的家具布局、座椅舒适度和通风质量等因素,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5. 建筑材料选择与可持续性考虑在中小学建筑设计中,应选择耐用且环保的建筑材料,如低碳混凝土和可再生材料。
此外,建筑设计应考虑节能和资源利用效率,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6. 安全考虑中小学建筑设计应考虑到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安全。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_01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第 1. 0. 1 条为确保中小学、中等师范、幼儿师范的学校建筑设计质量,创造适合青少年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学校环境,特制定本规范。
第 1. 0. 2 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工矿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普通中小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和幼儿师范学校的建筑设计。
第 1. 0. 3 条学校建筑设计应满足教学功能要求,有利于学生安全及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学校用地。
第 1. 0. 4 条学校建筑设计应根据各地区气候和地理差异、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各民族人民生活习惯及传统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第 1. 0. 5 条学校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选址和总平面布局第一节校址选择第 2. 1. 1 条学校校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校址应选择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
校内应有布置运动场的场地和提供设置给水排水及供电设施的条件。
二、学校宜设在无污染的地段。
学校与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
1/ 3三、学校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 300m;与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 270 辆的道路同侧路边的距离不应小于80m,当小于 80m 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
四、学校不宜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太平间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五、校区内不得有架空高压输电线穿过。
六、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 1000m;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
走读小学生不应跨过城镇干道、公路及铁路。
有学生宿舍的学校,不受此限制。
第二节学校用地第 2. 2. 1 条学校用地应包括建筑用地、运动场地和绿化用地三部分。
各部分用地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建筑用地、运动场地、绿化用地之间有绿化带隔离者,应划至绿化带边缘;无绿化带隔离者,应以道路中心线为界。
二、学校建筑用地应包括建筑占地面积、建筑物周围通道、房前屋后的零星绿地、小片课间活动场地。
(完整版)中小学校建筑设计
化学实验室
化学实验室平面布置示例
第二节 各类教学用房设计
二、实验室设计
物理实验室
物理实验室实验桌布置形式及尺寸与化学实验室基本相同,但一般不在实验 桌旁设水盆。当需要做光学实验时,实验室应有遮光通风窗,并设暗室,内 墙面宜用深色,实验桌应有局部照明。 实验室的附属用房有仪器准备室、实验员室等。
第一节 概 述
三、中小学校建筑构成
教学用房:——包括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实验室、音乐教室、
美术教室等)、公用教室(合班教室、视听教室、微机室等)、图书 阅览室、科技活动室及体育活动室(风雨操场)等
办公用房:分教学办公和行政办公两部分 教学办公——教师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课间休息等
行政办公——包括党务、行政、教务、总务等办公室、会议室
座位的良好视角
第二节 各类教学用房设计
一、普通教室设计
普通教室使用面积:小学为55~65 m2;中学为60~70 m2 普通教室的形状:矩形、多边形、方形
矩形教室
第二节 各类教学用房设计
一、普通教室设计
多边形教室
第二节 各类教学用房设计
一、普通教室设计
方形教室
第二节 各类教学用房设计
一、普通教室设计
辅助用房:——包括交通系统、厕所、取水点、贮藏室等
生活服务用房:——包括传达、收发、教职工宿舍、食堂、
浴室、烧水间等
第二节 各类教学用房设计
…
第二节 各类教学用房设计
一、普通教室设计
家具布置——
a>2000mm; b小学>850mm,中学>900mm; c>600mm; d小学<8000mm,中学<8500mm e>120mm; f>550mm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第1.0.1条为确保中小学、中等师范、幼儿师范的学校建筑设计质量,创造适合青少年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学校环境,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工矿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普通中小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和幼儿师范学校的建筑设计。
第1.0.3条学校建筑设计应满足教学功能要求,有利于学生安全及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学校用地。
第1.0.4条学校建筑设计应根据各地区气候和地理差异、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各民族人民生活习惯及传统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第1.0.5条学校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选址和总平面布局第一节校址选择第2.1.1条学校校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校址应选择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
校内应有布置运动场的场地和提供设置给水排水及供电设施的条件。
二、学校宜设在无污染的地段。
学校与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
三、学校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的道路同侧路边的距离不应小于80m,当小于80m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
四、学校不宜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太平间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五、校区内不得有架空高压输电线穿过。
六、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
走读小学生不应跨过城镇干道、公路及铁路。
有学生宿舍的学校,不受此限制。
第二节学校用地第2.2.1条学校用地应包括建筑用地、运动场地和绿化用地三部分。
各部分用地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建筑用地、运动场地、绿化用地之间有绿化带隔离者,应划至绿化带边缘;无绿化带隔离者,应以道路中心线为界。
二、学校建筑用地应包括建筑占地面积、建筑物周围通道、房前屋后的零星绿地、小片课间活动场地。
三、学校运动场地应包括体育课、课间操及课外体育活动的整片运动场地。
学校建筑设计中小学
交通空间
• 中内廊 • 单侧内廊 • 外廊 • 走廊宽度:内廊净宽不小于2100mm,外廊净宽
不小于1800mm。行政办公不小于1500mm,较 长中廊可为3000mm,暖廊可为2400mm。 • 走廊长度:不宜过长,不宜设踏步。坡道坡度不 陡于1:10。
门厅
• 中小学办公用房分为教学办公与行政办公两个部 分。教学办公是指教师备课、批改作业、小组会 议、课间休息等,要求与教师联系方便,环境安 静。行政办公要求对内对外联系间用走 廊相连。这种方式可以将层高适当降低,必要时 也可以在连廊上设少量踏步。
办公用房
• 办公用房如设在教学楼内可集中布置在一段,也 可混合布置。这种做法一般吧行政办公设在楼下 ,教学办公设在上层。
• 楼梯不应采用易于攀登的花格栏杆。
教学楼空间组合设计
4
各类用房组合原则
• 满足教学活动的基本功能要求 • 有利于内部交通流线的组织 • 避免不利因素的相互干扰,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 合理利用地形、地势 • 有利于创造适合中小学特点的建筑形象
教学用房的平面构成
• 内廊:教室集中,面积比较紧凑,内部交通线较 短,房屋的进深较大,外墙较少冬季散热和夏季 受热面积较小,结构比较简单,管道也较为集中。 但内廊使用时间集中,人流拥挤,教室间干扰大, 一部分教室朝向较差,教室为单面采光,采光条 件较差,同时内走廊的采光一般不足,卫生间往 往通风不好。这种组合形式在北方寒冷地区采用 较多。其教室安排在走廊南面,走廊北侧辅助用 房或交通空间
教学用房的平面构成
• 外廊:这种组合方式由于采光、通风条件较好, 外廊视野开阔,与庭院空间联系紧密,教室干扰 小等优点,被广为采用。
• 南外廊居多。 • 暖廊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首先,学校建筑的安全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建筑结构必须能够抵御自然灾害和外部威胁,并符合当地的建筑安全标准。
防火和疏散系统也必须得到特别关注,以确保学生和教职员工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
另外,学校建筑还必须有良好的功能布局。
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食堂、体育馆等各个功能区域应具备合理的空间划分和布局,以满足师生的需求。
教室要符合教学需求,设备齐全,光线充足,通风良好。
食堂要卫生安全,能够满足师生的用餐需求。
此外,学校建筑设计还应注重节能和环保。
建筑要考虑采光、通风和冷暖调节,以减少对能源的依赖。
水电设施要符合节能标准,废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要规范,并保证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建筑材料的选择也要尽量环保,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损耗。
一个良好的学校建筑设计还应包括合理的户外活动空间和绿化。
学校应该有宽敞的操场和运动场地,供学生进行各类体育和户外活动。
此外,校园内应有适量的绿地和植被,以提供舒适的环境和空气质量。
最后,学校建筑设计也要注重无障碍设施的设置。
学校必须为残疾学生提供便利的进出通道和设施,以确保他们能够平等地接受教育。
综上所述,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包括建筑的安全、功能布局、节能环保、户外活动空间和绿化以及无障碍设施等方面,这些规范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高效和环保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只有按照这些规范进行设计和建设,才能够确保学校建筑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
首先,中小学建筑布局应考虑校园整体结构和功能分区的合理性。
根
据学校规模和地形条件,合理划分不同功能区域,如教学区、运动区、食
堂区、图书馆等。
不同区域之间应有良好的连接通道,并有足够的绿化带
和活动空间。
其次,教学区的建筑设计应注重教室的布置和功能划分。
教室应符合
防火、防震、采光等安全和舒适要求,应有合适的大小和高度,能满足不
同年级和课程的需要。
同时,教室应设有黑板、投影仪、空调、音响等基
础设施,并具备良好的声学和照明条件。
第三,学校的公共空间设计应满足师生的各种需求。
例如,图书馆应
设有阅览区和借阅区,配备足够的图书、报刊和电子资源;食堂应具备合
理的餐厅布局和设施设备,提供营养均衡的餐食;操场应满足学生体育运
动和集会活动的需求,包括足球场、篮球场、跑道等。
此外,中小学建筑设计还应考虑特殊区域的设置和规范。
例如,实验
室应根据不同学科的需求设有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等,
同时要保证安全性和通风条件;艺术室应设置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等,满足不同艺术课程的需要。
最后,中小学建筑设计应注重可持续发展和节能环保。
建筑材料和设
备应符合环保要求,尽量减少资源消耗和能源浪费。
学校应具备合理的排
污和垃圾处理设施,关注室内空气质量和水质安全。
总而言之,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是为了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在建筑布局、空间设计、设施设备等方面给予明确的要求。
通过合理的布
局和设计,可以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培养优秀的学生成才。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要点[5篇范例]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要点[5篇范例]第一篇: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要点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要点一、学校总平面设计(一)学校总平面设计的基本要求1.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行政管理用房、服务用房、运动场地、自然科学园地、生活区应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2.风雨操场应离开教学区,靠近室外运动场。
3.音乐教室、琴房和舞蹈教室应设在不干扰其它教学用房的位置。
4.学校的门不应开向城市主干道,门外应留有一定缓冲距离。
5.建筑间距:2h日照;两边教室的长边相对时,其间距≥25m;教室的长边与运动场地的的距离≥25m。
(二)学校总平面各组成部分1.建筑用地:2.运动用地:距教学楼厕所超过90m时应设室外厕所,其面积为15%×总学生数。
3.绿化用地:包括实验园地、发展用地以及道路、园林绿地(三)学校总平面布置方式:二、教学楼设计1.普通教室:分班教室,排距900,纵走道600,第一排距黑板≥2000。
最后一排距黑板≤85002.专用教室:实验室和准备室、语言教室和准备室、音乐教室和乐器间、练琴房、舞蹈教室、微机室、美术教室、史地、书法和自然教室等。
23.公共教室:多功能厅、阶梯教室、合班教室、图书阅览室;≥50人或≥50m的房间要开设相距≥5m的两个门。
4.行政及教师办公用房:行政办公楼应靠近校区大门,方便对外联系;教师办公室与教师休息室的区别。
教师办公室与教师休息室应设洗手盆和挂衣钩等。
三、辅助用房和水平垂直交通设计1.卫生间:小学:女生每20人设一个大便器,男生每40人设一个大便器和2个小便器;中学:女生每25人设一个大便器,男生每50人设一个大便器和2个小便器;厕所内应设污水池和地漏;教学楼内厕所每90人应设一个洗手盆。
教学楼内宜分层设饮水处,每50人设一个饮水器,饮水处不应占用走道的宽度。
2.走廊:外廊栏杆高1100(中学),1000(小学),宽2400~30003.门厅:公共集散地4.楼梯和出口:两个出口间的距离≤30m(至防烟或封闭楼梯间+5m),袋形走道≤20m(至防烟或封闭楼梯间+2m);踏步尺寸150×300,楼梯栏杆高:900(室内),1100(室外);楼梯间开间3000~3900,多为平行双跑。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中小学校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优良的建筑设计能够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和适宜学习的环境。
因此,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必不可少。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小学校建筑设计的规范。
首先,中小学校的建筑设计应当符合教育教学的特点和需求。
校舍应当根据学校的规模和类型进行合理布局和规划,包括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多媒体教室、体育馆等。
每个区域应有明确的功能定位和规划,以便满足学生们的教育需要。
其次,中小学校的建筑设计应关注学生的安全。
校舍应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定,如消防安全、逃生通道和疏散标识的设置、紧急照明等。
此外,校舍的结构和材料应具备良好的耐火性能,以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第三,中小学校的建筑设计应注意环境友好。
校舍的设计应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和通风,降低对能源的消耗。
校园内的植被和绿化应得到重视,以提供一个美丽、宜人的学习环境。
此外,校舍周围的交通和停车设施也应合理规划,以确保学生和家长的出行安全和便利。
第四,中小学校的建筑设计应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
教室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舒适度和学习效果,如合理的座位布局、适宜的照明和通风设备、噪音控制等。
此外,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场所,如自习室、阅览室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五,中小学校的建筑设计应注重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学校的公共场所应充分利用,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活动空间。
例如,公共图书馆、多功能厅和艺术展示区域等。
此外,学校的教育设施和设备也应具备可持续性和便利性,以便学生和教师的使用。
最后,中小学校的建筑设计应关注无障碍设施和特殊教育需求。
学校应为残疾学生提供无障碍设施,如无障碍坡道、卫生间和电梯等。
此外,学校的建筑设计还应考虑到特殊教育需求,如空间布局、辅助设备和资源等。
总之,中小学校的建筑设计规范是确保学生们能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获得优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规划、关注安全和舒适性、注重环境友好和学习体验,以及共享教育资源和考虑特殊需求,我们可以打造一个理想的中小学校校舍。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第1.0.1条为确保中小学、中等师范、幼儿师范的学校建筑设计质量,创造适合青少年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学校环境,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工矿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普通中小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和幼儿师范学校的建筑设计。
第1.0.3条学校建筑设计应满足教学功能要求,有利于学生安全及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学校用地。
第1.0.4条学校建筑设计应根据各地区气候和地理差异、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各民族人民生活习惯及传统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第1.0.5条学校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选址和总平面布局第一节校址选择第2.1.1条学校校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校址应选择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
校内应有布置运动场的场地和提供设置给水排水及供电设施的条件。
二、学校宜设在无污染的地段。
学校与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
三、学校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的道路同侧路边的距离不应小于80m,当小于80m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
四、学校不宜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太平间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五、校区内不得有架空高压输电线穿过。
六、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
走读小学生不应跨过城镇干道、公路及铁路。
有学生宿舍的学校,不受此限制。
第二节学校用地第2.2.1条学校用地应包括建筑用地、运动场地和绿化用地三部分。
各部分用地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建筑用地、运动场地、绿化用地之间有绿化带隔离者,应划至绿化带边缘;无绿化带隔离者,应以道路中心线为界。
二、学校建筑用地应包括建筑占地面积、建筑物周围通道、房前屋后的零星绿地、小片课间活动场地。
三、学校运动场地应包括体育课、课间操及课外体育活动的整片运动场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建筑功能全面,环境、单体等内容全面,且功能为学生 熟悉。
进展分析 建筑设计基础Ⅱ (中小学设计) 目前(同学们)方 案进展及困惑分析
•学科基础平台:由建筑原理系列、建筑设计系列、相关技术系列等环节构 成, 以加强基本学科知识和建筑设计能力。
重点重复 建筑设计基础Ⅱ
●建筑设计课程系列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在建筑学教学计划中的定位分析
重点重复 建筑设计基础Ⅱ
●两个培养阶段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在建筑学教学计划中的定位分析
•第一培养阶段
•在我国,建国初期就有从事中小学建筑的研究活动,而大量取得研究成果是在80 年代之后,在此基础上,近年来学校建筑的研究工件还向特殊教育学校方向扩展。 由于我国素质教育起步较晚,适应素质教育的新型中小学校的研究工作尚未形成 系统成果,目前能读到的仅限于一些介绍国外设计实例的文章。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定型化校舍大量建设?
高度统一的教育体系促使学校建筑的定型化
•近代形式的教育制度及教育方式在欧美定型并取得成效后,开始影响世界范围内 的其他国家,我国从民国初年,全面接受西方式的教育体系,以城市为中心的近 代教育体系开始扎根,并逐步向农村扩展延伸,学校建筑从无到有并逐渐形成一 定格式。建国后,教育作为基本国策,国家统一组织并加以实施,其结果与世界 其他国家和地区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这种统一不仅表现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统一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甚至统一了教材, 统一了教学进度,还表现在教育体系的高度统一。这种高度统一的教育体系经过 工业化时代的发展,曾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按照工业化大生产精神,使 学校教育实现人人有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在大量培养同等水平的人材方面起到了 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背景的变迁,应试教育方式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也逐渐被 认识。
第六讲:教学楼的组合 设 计
●教学用房的组合原则 组合设计的基本要求 组合设计的分区 ●教学用房的平面构成 教学用房的平面构成原则 内廊组合 外廊组合 组团式组合 ●各种用房的组合关系
重点重复 建筑设计基础Ⅱ
三个开发平台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在建筑学教学计划中的定位分析
◆ :有的为与众不同而走向极端
提出问题:
甲
方
为什么要进行(中小学)建筑方案设计
为什么要进行(中小学)建筑方案设计
我们(学生)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一、为什么要进行中小学建筑方案设计(建筑设计的目的意义)
可供选用的方案图集及资料很多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当然,学校建筑的发展变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无法严格划分的, 人为的区分其时代是为了便于展开研究工作,而且由于各国的具体情 况不同,与各个时期所对应的年代也有很大的差别,就建筑物呈现的 形象而言,
从建筑形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校建筑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① 没有特定形象的学校建筑阶段;
② 具有明显特征的学校建筑阶段; ③ 不象“学校”的学校建筑创造阶段
这些措施及做法的实施为解决校舍的严重不足、减少办学条件的差距等起到了
不可低估的作用。与此同时,在建筑形象创造上,千篇一律,缺
乏地方特色、艺术性及文化性内涵的学校建筑必将出现。
学校建筑定型化从产生、形成到逐步定型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五、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
建筑设 计基础 系列
•强调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 养; •重视基本表达及动手能力 的训练; •加强技术课与建筑设计的 结合;
重点重复 建筑设计基础Ⅱ 空间构成特点分析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了解最基本的空间组合方式(廊式空间组合、厅式空间组合、
穿套式空间组合、大空间式空间组合),掌握学校建筑单元式、 重复性空间构成的方法与手段。
1)史料、文献、已有作品的分析借鉴 2)取代实验的方法——对已使用的建筑(使用者进行调查、分析)
三、中小学建筑空间环境及形象的现状、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形成过程
学校建筑按年代分为五个时期: ① 学校建筑从创立到调整时期; ② 从调整到定型化时期; ③ 从定型化到普遍化时期; ④ 定型化校舍大量建设时期; ⑤ 新型学校创造时期。
学制 学校规模与班级人数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设计文件的内容及编制深度 设计的程序 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回顾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第三讲:普通教室 设计
普通教室设计的一般要求 ●普通教室的平面设计 普通教室平面的决定因素 普通教室形状、尺寸及结 构布置 普通教室平面布置实例 ●教室室内净高的确定 ●教室内部设施与装修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教育内容的变革是引发学校建筑空间、形式变化的主要因素
★
英国中小学 校近百年发 展变化
(a):BJ(1872年)(b):PP小学( 1949年) ( C):LK小学( 1952年)(d):EL小学( 1964年)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四、定型前期(具有个性化特征时期)的中小学建筑空间环境及形象特征
创新
(中小学)建筑方案设计
二、如何进行中小学建筑空间环境与建筑形象的创造 (创造的方法与途径)
建筑观的形成学科定位?
理学类方法(新公式、定律)——推理、计算
文化艺术类方法(新思想、观点、概念、形象等)——史料、文献、已有作
品的分析借鉴
工学类方法(新工艺、流程、配方、方法)——实验
建筑(新空间、环境、形象、意境)——?(在艺术与工学之间探索)
建于1894年小学校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山梨小学(1903年)
开智小学(1889年)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建于1913年的一小学校
●定型期中小学建筑空间环境及形象特征
(1) 由于学校由国家或地方政府投资兴建,出台了与之相对应的统一建设标准, 甚至出现了推广标准设计图的做法; (2) 教育制度作为国家的国策从形式到内容实现了高度的统一; (3) 现代建筑理论及方法推广应用、造价及建筑材料的制约等。
●新型学校的理论基础及实践
① 多功能开放空间取代由长外廊连接普通教室的封闭型空间形式。 ② 学校由以满足“教育”实施为主的空间向以满足“学习”为主的空 间环境转变。 ③ 倡导学校空间环境的生活化、人情化。 ④ 重视室内外环境及空间气氛对学生身心健康及情操形成的影响作用。 ⑤ 造型、色彩及空间形式的多样化。 ⑥ 学校向社会及社区开放、融合。
建筑设计基础Ⅱ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建筑学院 李志民
2003年6月8日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第七讲:中小学校
建筑空间环境及形象创造
本讲主要内容
●为什么要进行中小学建筑方案设计(建筑设计的目的意义) ●如何进行中小学建筑空间环境与建筑形象的创造(创造的方法与途径) ●中小学建筑空间、环境、形象的现状与形成过程 ●定型前期(具有个性化特征时期)的中小学建筑空间环境及形象特征 ●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 ●新型中小学建筑空间环境特征 ●新型中小学建筑形象创造 ●本讲总结
3 19 7 4
3 4
进展分析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进展分析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进展分析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进展分析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方案设计过程中的困惑及原因
◆ :功能空间单一,组合缺乏灵活性,源于对 现有教育体系的认识缺
乏,对功能空间的理解单向性;
◆ :造型单调,缺少特性; ◆ :意欲创造新的建筑形象、苦于无法;
时代的变化促使进行素质教育的探讨
•以应试教育为核心的传统教育方式,其存在问题与弊端在以计算机、网络化为背 景的信息化时代的大社会环境下越来越明显化,中小学教育如何适应新的时代要 求,培养具有创造性意识与基础的新一代,一个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体制大转 换的呼声与实践探索在全国范围积极进行着。如果说学校建筑是“教”与“学” 行为展开的场所,那么如何适应教育体制的转换,创造新的学校建筑空间及环境、 或者对大量现存学校建筑进行适应性改革与更新,是摆在建筑研究工作者面前的重 要课题。英美等在开放式教育体系的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以及与之相对应的 开放式学校建筑研究与设计实践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已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并 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为了充分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又不盲目的照搬,有必要就包括我国在内的中小学 建筑的发展脉络及发展动态进行分析探索,特别是对目前国外普遍关注的开放式 中小学校建筑,对其空间、室内外环境及建筑形态特征与新型教育方式及其理念 之间的关系等进行分析,从而冷静地构思适应我国素质教育体制下的新型学校建 筑。 •学校建筑在形式上发生的这些变化只是教育思想、教育体制及教学方式产生深刻 变化的表现形式,这与建筑师为了形式的变化而追求形式改观的现象有着本质的 不同。
方案设计进展情况
教 学 日 历 (部 分 )
任 课 教
建筑设计基础Ⅱ第七讲
2002— 2003 学 年 第 二 学 期 专 业 班 级 : 建 筑 学 2001 级 课 程 名 称:十八班小学校建筑设计 课 程 学 时 : 72+K 教学阶 段 周 次 周 学 时 学 时 讲课 内容 做 一 草 设 计 ( 1/500 平 面 、 剖 面 、 立 体 一草快 速设计 ( 10 学 时) 14 7 3 4 3 大体型及总平面,徒手表达) 完 成 一 草 设 计 ; 一 草 讲 评 并 布 置 二 草 内 容 及 要 求 ( 1/200 各 层 平 面 ; 立 面 2 个 , 剖 面 2 个,徒手表达) 修 改 、 完 善 一 草 ; 4 3 4 3 做 二 草 设 计 讲 解 立 、剖 面 设 计 要 点 及 有 关 结 构 知 识 讲 解 学 校 建 筑 造 型 设 计 继 续 做 二 草 设 计 继 续 做 二 草 设 计 ( 课 后 交 图 ) 二 草 讲 评 并 布 置 三 草 内 容 及 要 求 ( 1/200 各 层 平 面 ; 立 面 2 个 , 剖 面 2 个,工具草图表达) 做 三 草 设 计 完 成 三 草 设 计 ( 课 后 交 图 ) 4 3 做二草设计 做透视图 4 3 做二草设计 继续做二草设计 3 修改、完善一草 3 做一草快速设计 学 时 师 : 01 班 : 李 志 民 、 王 芙 蓉 、 赵 宇 02 班 : 赵 秀 兰 、 周 文 霞 、 丁 卫 东 03 班 : 叶 飞 、 李 立 民 、 陈 静 备注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