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课时练习题

合集下载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

寡人之于国也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曳.(yè)兵数罟..(cùɡǔ)洿.(wū)池B.鸡豚.(tún) 狗彘.(zhì) 庠.(yǎng)序C.孝悌.(dì) 饿莩.(piǎo) 供.(ɡōnɡ)养D.衣.(yī)帛王.(wànɡ)天下不可胜.(shēnɡ)用解析:B项“庠”应为xiánɡ,C项“悌”应为tì,D项“衣”当动词用,应破读为yì。

答案:A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谨庠序之教解析:A项中“颁”通“斑”;B项中“涂”通“途”,道路;“莩”通“殍”,饿死的人;C项中“无”通“毋”,不要。

答案:D3.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或者B.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庠序:庠、序都是学校C.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只是,不过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王道:以仁义治天下解析:或:有的人。

答案:A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义,与现代汉语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黎民..不王..不饥不寒B.养生..食肉矣D.然而..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C.七十者可以者,未之有也解析:B项“养生”,古义指供养活的人;今义指保养身体。

C项“可以”,古义“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义是表示同意认可。

D项“然而”,古义是“这样,却”;今义是转折连词。

答案:A5.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一组是()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②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⑤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⑦斯天下之民至焉⑧移其粟于河内A.⑤⑦⑧B.①③⑤C.③⑥⑧D.②④⑤解析:①项的“鼓”、②项的“王”、③项的“树”、④项的“衣”都属于活用,用排除法,选出A项。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习题(含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习题(含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习题(含答案)寡人之于国也《孟子》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申之以孝悌之义 B.空自苦亡人之地C.拜送书于庭 D.员径八尺2.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B.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C.何以伐为D.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3.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组是A.树之以桑(《寡人之于国也》)不必贤于弟子(《师说》)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C.非我也,岁也(《寡人之于国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D.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师说》)4.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求人可使报秦者/ 蔺相如者,赵人也C.师不必贤于弟子/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以勇气闻于诸侯/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5.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没有B.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规矩C.隳名城,杀豪杰高大的城墙D.吾从而师之学习6.下列各组句子的句式都相同的一项是()A.非我也,岁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五亩之宅,树之以桑C.不拘于时,学于余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为天下笑者,何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7.下列名句默写,不正确的项是(3分)A.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B.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C.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D.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诗经·氓》)8.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所守或匪亲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青雀黄龙之轴 D.数罟不入洿池9.下列词语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固:本来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痛恨,讨厌C.以手抚膺.坐长叹膺:胸口D.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相:辅佐10.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类型相同的一项是()例:未之有也A.申之以孝悌之义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C.无乃尔是过与D.又闻子规啼夜月二、语言表达11.善用比喻,可以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清楚明白,并且饶有趣味。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含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含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3小题)1.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直不百步耳 D.弃甲曳兵而走2.加点词活用情况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 B.树之以桑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谨庠序之教3.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完全相同的一组()例:养生丧死无憾A.然而不王者 B.王无罪岁C.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4.选出加点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A.或百步而后止(或许)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及,比得上)B.请以战喻(请您) 谷不可胜食也(尽,完)C.申之以孝悌(兄弟友爱)之义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官仓)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班”)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约束)5.选出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请以战喻 B.以五十步笑百步 C.斧斤以时入山林 D.申之以孝悌之义6.选出“之”字相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寡人之于国也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③树之以桑④申之以孝悌之义⑤王道之始也⑥填然鼓之⑦无如寡人之用心者⑧未之有也⑨察邻国之政⑩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A.①④⑥ B.②③⑦ C.③④⑧ D.⑤⑨⑩7. 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介词“于”字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 )①寡人之于国也②则移其民于河东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⑤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A.②④相同B. ②③⑤相同C. ①⑤相同D. ①②③④⑤各不相同8.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能归类在一起的一项()①是亦走也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③王道之始也④树之以桑⑤申之以孝悌之义⑥未之有也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①②③⑥ B.②④⑥ C.②④⑤⑦ D.③⑥⑦9.选出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A.时不我待 B.兵不血刃 C.莫衷一是 D.自愧弗如10、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请以战喻B.寡人之于国也C.王无罪岁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11.关于《孟子》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A.《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儒家“四书”。

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课时练习

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课时练习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编写:一、基础达标1.下面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直不百步耳B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 .无失其时D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B .然而..不王者 C .养生..丧死无憾 D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3.下列各项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B.⎩⎨⎧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玉盘珍羞直.万钱 C.⎩⎨⎧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日出江花红胜.火 D.⎩⎨⎧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邻国之民不加.少 4.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②送孟浩然之.广陵 ③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④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5.下列各句中的活用现象和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A.谨.庠序之教B.王无罪.岁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6.下面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五亩之田,树之以桑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申之以孝悌之义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认为梁惠王虽然有“移民移粟”的小恩小惠,与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在实质上没有区别,是“五十步”与“百步”的关系。

B.孟子的“王道”理想是“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使民生有保障,能够解决老百姓的生老病死等问题。

C.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和“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对比,意在突出梁惠王把“涂有饿莩”的现状归罪于荒年,如同把杀人归罪于武器一样荒唐。

D.《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注重排比的运用,如在论述“使民加多”的道理时,通过排比的运用,使文章音节铿锵,气势充沛。

《寡人之于国也》课时练习

《寡人之于国也》课时练习

饿莩(piǎo 饿死的人)
• B.颁白(bān 通“斑”) 曳兵(yè 摇着) • C.庠序(yánɡ 学校) 衣帛(yì穿) • D.孝悌(dì尊重父母) 狗彘(zhì猪)
14、下列句中画线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 •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翻译句子
•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 生丧死无憾也。 •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 A.②④相同 B. ②③⑤相同 • C. ①⑤相同 D. ①②③④⑤各不相同
• 6、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 是 A.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时节)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 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 义(秩序) D.谷不可胜食(泛指粮食)
• 7、下列加横线的字的解释正确 的一项是 A.河内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 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 D.弃甲曳 (拖着)兵而走
1、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 时 B.数罟不入洿池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2、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两 项是 •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 兵而走 •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 E.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 3、选出加点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 项( ) • A.或百步而后止(或 许)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及,比得上) • B.请以战喻(请您) 谷不可胜食也 (尽,完) • C.申之以孝悌(兄弟友爱)之 义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 官仓) •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

寡人之于国也小练习及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小练习及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课后练习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

1.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直不百步耳D.弃甲曳兵而走2.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河内凶.,则移民于河东(年成坏,受灾) B.弃甲曳兵而走.(跑)C.养生..不王..丧死无憾(保养生命) D.然而者(这样却)3.加点词活用情况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A.填然鼓.之B.树.之以桑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谨.庠序之教4.选出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A.时不我待B.兵不血刃C.莫衷一是D.自愧弗如5.选出加点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A.或.百步而后止(或许)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及,比得上)B.请.以战喻(请您)谷不可胜.食也(尽,完)C.申之以孝悌.(兄弟友爱)之义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官仓)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班")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约束)6.选出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请以.战喻 B.以.五十步笑百步C.斧斤以.时入山林D.申之以.孝悌之义7.选出“之”字相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①寡人之.于国也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③树之.以桑④申之.以孝悌之义⑤王道之.始也⑥填然鼓之.⑦无如寡人之.用心者⑧未之.有也⑨察邻国之.政⑩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A.②④⑥B.①⑦⑩ C.③⑥⑧D.④⑤⑨8。

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介词“于”字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 )①寡人之于国也②则移其民于河东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⑤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A.②④相同 B。

②③⑤相同 C. ①⑤相同 D。

①②③④⑤各不相同9。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数.(cù)罟洿.(kuā)池弃甲曳.(yè)兵B.孝悌.(tì)饿莩.(fú) 养生丧.(sānɡ)死C.狗彘.(zhì) 鸡豚.(tún)庠.(xiánɡ)序之教D.衣帛.(bó)畜.(chù)养请以战喻.(yù)10.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孟子的“仁政"措施的是( )①养生丧死无憾②不违农时③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⑤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⑤11.选出对下列文言句子中的划线部分翻译不正确的一句()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亦然。

寡人之于国也 课时练(解析版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  课时练(解析版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课时练答案解析1.B2.D3.C4.(1)没有讲求仁义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求仁义却轻慢自己君王的。

(2)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治,却不免做出类似于驱赶野兽去吃人的事情来,那他们作为百姓父母官(的意义)在哪里呢?【解析】1.B项,“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的意思是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

其中“修”:动词,学习。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

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注意主语常省略。

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比如本题,“文王之囿方七十里”的意思是文王的狩猎场方圆七十里。

句中“文王之囿”作主语,“方”作谓语“方圆”理解,“七十里”作宾语,所以这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应在“七十里”之后停顿。

排除A、C项。

“与民同之/民以为小”的意思是文王与老百姓共同享用它,老百姓认为小。

句中第二个“民”作“以为小”的主语,所以应在“民以为小”的前后停顿。

排除B项。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

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C项,张冠李戴,“让百姓生活在苦难中,必难以抵挡入侵之敌”错,原文是说秦、楚君主的行为,而非梁惠王的自身行为。

故选C。

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

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24: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24: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一、基础知识检测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直不百步耳B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 .无失其时D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答案★★ A解析 B 项和C 项“无”通“毋”,不要。

D 项“涂”通“途”,道路。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B .然而..不王者 C .养生..丧死无憾 D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答案★★ D解析 A 项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①助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②助动词,表示许可;③助动词,表示值得。

B 项古义:两个词,这样却。

今义:连词,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表示转折。

C 项古义:供养活着的人。

今义:保养身体。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填然鼓.之 B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 .树.之以桑 D .谨.庠序之教 ★★答案★★ D解析 D 项为形容词用作动词,其他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斧斤以.时入山林申之以.孝悌之义 B.⎩⎪⎨⎪⎧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填然鼓之.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答案★★ D解析 D 项均为连词,表转折。

A 项介词,按照,依照/介词,把。

B 项介词,在/介词,与。

C 项助词,的/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

5.下列句子中,句式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申之以孝悌之义B .未之有也C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答案★★ B解析 B 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6.用“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作全句的开头和叙述的主体,重组下面的句子。

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要改变原意。

孟子,性格锐利、强悍。

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的同时,爆发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

高一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时训练题《寡人之于国也》

高一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时训练题《寡人之于国也》

高一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时训练题《寡人之于国也》一、注音王好()战弃甲曳()兵谷不可胜()食也数()罟()洿()池衣()帛养生丧()死鸡豚()狗彘()之畜()庠序()孝悌()饿殍() 然而不王()者二、通假字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三、词类活用填然鼓之树之以桑七十者衣帛食肉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无罪岁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谨庠序之教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养生丧死无憾四、古今异义:1、河内凶。

古义:。

今义:常指人或运动暴躁,心肠狠。

河:古:;今义:泛指河流。

2、邻国之民不加少(古义:。

今义:常指增加)或百步而后止(古义:。

今义:选择连词,或许)3、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古义:。

今义:战士,士兵;古义:。

今义:行走)4、谷不可胜食也(古义:。

今义:胜利)5、数罟不入洿池(古义:。

今义:数字或者数数)6、树之以桑(古义:。

今义:常指较高大的林木)7、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

谷:(古义:。

今义:谷子)8、非我也,兵也。

兵:(古义:。

今义:军队中最基层人员)9、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岁:古义:。

今义:年无罪:古义:。

今义:没有罪1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古义:。

今义:没有希望11、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义:。

今义:保养身体12、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古义:。

今义:表示同意。

1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古义:。

今义:转折关系的连词五、一词多义:1、之填然鼓之()王道之始也()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树之以桑()未之有也()察邻国之政()五亩之宅()2、于寡人之于国也()则移其民于河东()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3、以请以战喻()可以无饥矣()以时入山林()申之以孝悌之义()树之以桑()4、而: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5、则:人死,则曰:“非我也,兵也”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6、焉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斯天下之民至焉()7、数数罟不入洿池()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蒙冲斗舰乃以千数()8、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9、发百发百中()先发制人()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野芳发而幽香()主人忘归客不发()10、兵非我也,兵也;弃甲曳兵而走()11、胜驴不胜怒,蹄之()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六、特殊句式(指出句式并翻译)1.是亦走也非我也,岁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树之以桑3.未之有也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八、出自本文的成语:(解释)1、五十步笑百步:2、弃甲曳兵:九、名句默写:1、填然鼓之,,,或百步而后止,。

高中语文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课时练习

高中语文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课时练习

第三单元 古代议论性散文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一、基础积累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鸡豚.(猪)狗彘之畜/君子博学而日参省.(省察)乎己 B .弃甲曳.(拖着)兵/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清楚) C .涂有饿莩..(饿死的人)/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停止) D .数罟不入洿.(深)池/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寡人之于.国也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B.⎩⎪⎨⎪⎧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C.⎩⎪⎨⎪⎧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A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D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道之始也。

(2)七十者衣帛食肉,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王无罪岁,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寡人之于国也》全文,完成5~8题。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寡人之民不加.多加:增加B.弃甲曳兵而走.走:逃跑C.数.罟不入洿池数:数量多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检讨6.文章阐发了孟子的王道思想,下面都属于行王道的具体措施的一项是()①河东凶亦然②不违农时③斧斤以时入山林④养生丧死无憾⑤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⑥七十者衣帛食肉⑦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⑧王无罪岁A.①④⑥⑦B.②④⑤⑧C.③⑤⑦⑧D.②③⑤⑦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

(完整版)寡人之于国也练习

(完整版)寡人之于国也练习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有两个错误的一项是()。

A.孝悌(dì)鸡豚(tún)养生丧死(sāng)不可胜食(shēng)B.数罟(gǔ)庠序(xù)畜牧(xù)弃甲曳兵(yè)C.饿莩(fú)狗彘(zhì)撼动(gǎn)然而不王者(wáng)D.洿池(k uā)颁白(fēn)粟米(lì)衣帛食肉(jǐn)2.下列文字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河东凶,则移其民于河内,移其粟于河东。

B.养生丧死憾也。

王道之始也。

C.不可,只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D.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木材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3.下面的分类中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②涂有饿莩而不知发③必勿使反④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⑤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⑥夜缒而出,见秦伯⑦左师触龙愿见太后。

太后盛气而揖之⑧河曲智叟亡以应⑨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⑩少益耆食,和于身也A.①③⑤⑦⑨B.②④⑥⑧⑩C.①②③④⑤D.⑥⑦⑧⑨⑩4.下列各句,都有词类活用的一组是()。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②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③养生丧死憾也。

王道之始也④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⑤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5.对下面每组句子加点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②或五十步而后止③河东凶亦然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A.两个“而”相同,两个“然”也相同B.两个“而”不同,两个“然”相同C.两个“而”不同,两个“然”也不同D.两个“而”相同,两个“然”不同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寡人:古代王侯自称的谦称。

B.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加少:更减少。

C.王好战,请以战喻。

好战:喜欢打仗。

《寡人之于国也》课后作业两课时(含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课后作业两课时(含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课后作业11.朗读课文,要正确安排节奏,注意句中停顿。

下列句子节奏安排欠妥的一项是()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斯/天下之民/至焉。

D.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孟子的谈话具有雄辩的气势,这一部分在语言上的主要特点是()A.使用比喻句式B.使用对偶句式C.使用排偶句式D.使用排比句式3. 下列“数”字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几、若干)B.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数目,数量)C. 数罟不入洿池(列举)D. 扶苏以数谏故(密、细密)4. 下列“发”字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征发、派遣)B. 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C. 主人忘归客不发(发出、发作)D. 百发百中(出发)5. 下列“兵”字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 弃甲曳兵而走(军队)B. 非我也,兵也(兵器)C.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士兵)D. 草木皆兵(战争)6. 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A.请以战喻B.寡人之于国也C.王无罪岁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7. 下面画线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春心莫共花争发B.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揭竿为旗C.或五十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D.是亦走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8. 对下列句中加粗字体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河东凶亦然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B.弃甲曳兵而走走:逃跑C.养生丧死无憾憾:遗憾D.申之以孝悌之义申:申请9.下列句子的句式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相同的一项是( )A.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B. 夫晋,何厌之有C. 树之以桑D. 申之以孝悌之义10. 对课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

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课时练史静艳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课时练史静艳

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命题人:史静艳审题人:李小理姓名:一、基础积累(35分,每题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纰缪./未雨绸缪间..距/间.不容发税率./为人坦率.B.下载./载.歌载舞偏裨./无裨.于事稽.首/无稽.之谈C.洁癖./穷乡僻.壤拙.劣/茁.壮成长绚.烂/徇.私舞弊D.偌.大/一诺.千金募.捐/蓦.然回首剽.悍/虚无缥.缈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B.数罟不入洿池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3.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两项是 (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E.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4.下列四句中的“请”与“请问贵姓”的“请”用法相用的两项是 ( )A.王好战,请.以战喻 B.曹刿请.见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可以一战,战则请.从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养生..衣帛矣..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C.夫颛臾,者先王以为..一战..东蒙王 D.忠之属也,可以6.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季节)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义(秩序;敬爱兄长) D.谷.不可胜食(泛指粮食)7.孟子认为:(1)“王道之始”的条件是(限6字):□□□□□□(2)使天下百姓归顺,即“为王”的条件是(限14字):□□□□□□□□□□□□□□二、阅读鉴赏(35分)阅读下文完成8—11题。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yòu天子诸候养禽兽的地方)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圃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圃方七十里,刍荛者(这里指割草打柴的人)往焉,雉兔者(这里指猎人)往焉。

课时作业31: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课时作业31: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或.百步而后止或:或者B.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C.数.罟不入洿池数:密D.谨庠.序之教庠:学校2.下面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春心莫共花争发.B.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C.或.五十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D.是.亦走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申之以孝悌之义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五十者可以....衣帛矣B.养生丧死无憾C.河.内凶D.然而..不王者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填然鼓.之B.树.之以桑C.然而不王.者D.谨.庠序之教6.对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或百步而.后止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③寡人之.于国也④无如寡人之.用心者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谷不可胜.食也胜:尽B.申之以孝悌.之义悌:孝顺父母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吃D.非我也,兵.也兵:兵器8.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B.以.五十步笑百步C.申之以.孝悌之义D.七十者可以.食肉矣9.下面对文意的表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如果想让老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就必须做到粮食与鱼鳖吃不完,材木用不尽。

(优秀经典课时作业训练及答案详解)第三单元 8 寡人之于国也

(优秀经典课时作业训练及答案详解)第三单元  8 寡人之于国也

[课时作业]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尽.心(jìn)鸡豚.(tún)饿莩.(fú) 弃甲曳.兵(yè)B.鱼鳖.(biē) 孝悌.(tì)牲畜.(xù) 庠.序之教(xiánɡ)C.寡.人(ɡuǎ) 狗彘.(zhì)数.罟(shù) 数.口之家(shù)D.米粟.(sù) 衣帛.(bó)洿.池(wū) 养生丧.死(sānɡ)解析:A项中“饿莩”的“莩”应读“piǎo”;B项中“牲畜”的“畜”应读“chù”;C项中“数罟”的“数”应读“cù”。

答案:D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B.谷与鱼鳖不可胜.食胜:尽C.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憾:遗憾,不满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谨:郑重解析: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

答案:D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C.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D.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解析:A.尽心:费尽心思。

B.夫人: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C.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D.暴露:古义,指在野外蒙受日晒雨淋的辛苦;今义,(隐蔽的事物、缺陷、矛盾、问题等)显露出来。

答案:A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①河东凶亦然.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B.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C.①邻国之.民不加少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D.①寡人之于.国也②然后解而送之于.官解析:C项“之”,①②均为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A项“然”,①代词,这样;②助词,形容词词尾。

B项“而”,①连词,表示转折关系;②连词,表示递进关系。

寡人之于国也 课时练(1)

寡人之于国也  课时练(1)

《寡人之于国也》课时练时间:45分钟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孟子见梁惠王①。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②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之也。

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梁惠王曰:“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寡人耻之,愿为死者一洗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

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孟子见齐宣王。

王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答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答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乃入。

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则是四十里为阱于国中。

民以为大,不亦宜乎?”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寡人之于国也课时练习题[基础演练]1.下面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B.属予作文以记之C.数罟不入洿池D.才美不外见解析:A.“涂”通“途”,B.“属”通“嘱”,D.“见”通“现”。

答案:C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河内凶.B.邻国之民不加.少C.勿夺.其时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解析:A.古义:庄稼收成不好。

今义:心肠狠,暴躁。

B.古义:更加。

今义:增加。

C.古义:耽误、错过。

今义:抢、强取。

答案:D3.下面各项对加点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A.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胜:尽)B.河内凶.(凶:庄稼收成不好)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打开)D.王无罪.岁,则天下之民至焉(罪:罪过)解析:罪:归罪,归咎。

答案:D4.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数.罟不入洿池(读shǔ,计算)B.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仅、只,副词)C.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违抗)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没有)解析:A.读cù,密,细密;C耽误;D同“毋”,不要。

答案:B5.下列各句中,对“于”字的意义和用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在)[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9.与“谷不可胜食也”一句中“胜”字意思、用法相同的一句是()A.予观夫巴陵胜.状B.驴不胜.怒,蹄之C.日出江花红胜.火D.不胜.枚举解析:D项和例句的“胜”都是“尽”的意思。

答案:D10.选出与“谷不可胜食也”的“也”用法相同的一项()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B.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解析:例句和C项表示肯定语气。

A项表停顿,B项表疑问,D项判断句标志。

答案:C11.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寡人之.民不加多B.谨庠序之.教C.是寡人之.过也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解析:D项的“之”是代词,其余是助词。

答案:D12.翻译下面的句子。

(1)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耕种时节,数口之家就可以不挨饿了。

(2)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教导老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3)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课外迁移](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14题。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

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则必悦其亲悦亲有道自身不诚不悦于亲矣。

是故,诚者,天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离娄上·第十二章》13.用(/)为上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

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则必悦其亲悦亲有道自身不诚不悦于亲矣答案: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则必悦其亲/悦亲有道/自身不诚/不悦于亲矣1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未之有也”是宾语前置句,即“未有之也”。

答案:(1)身处下位的人(臣子)如果得不到在上位的人的信任,也就不可能治理好平民百姓。

(2)极端真诚而不能使人感动的人,是没有过这样的事的,不真诚是不能感动人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15~18题。

天下轻于身,而士以身为人。

以身为人者,如此其重也,而人不知,以奚道相得?贤主必自知士,故士尽力竭智,直言交争,而不辞其患。

豫让①、公孙弘②是矣。

当是时也,智伯、孟尝君知之矣。

世之人主,得地百里则喜,四境皆贺;得士则不喜,不知相贺:不通乎轻重也。

汤、武,千乘也,而士皆归.之。

桀、纣,天子也,而士皆去之。

孔、墨,布衣之士也;万乘之主、千乘之君,不能与之争士也。

自此观之,尊贵富大不足以来士矣,必自知之然后可。

豫让之友谓豫让曰:“子之行何其惑也?子尝事范氏、中行氏,诸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至於智氏,而子必为之报.,何故?”豫让曰:“我将告子其故。

范氏、中行氏,我寒而不我衣,我饥而不我食,而时使我与千人共其养,是众人畜我也。

夫众人畜我者,我亦众人事之。

至於智氏则不然,出则乘我以车,入则足我以养,众人广朝,而必加礼於吾所,是国士畜我也。

夫国士畜我者,我亦国士事之。

”豫让,国士也,而犹以人之于己也为念,又况于中人乎?孟尝君为从③,公孙弘谓孟尝君曰:“君不若使人西观秦王。

意者秦王帝王之主也,君恐不得为臣,何暇从以难之?意者秦王不肖主也,君从以难之未晚也。

”孟尝君曰:“善。

愿因请公往矣。

”公孙弘敬诺,以车十乘之秦。

秦昭王闻之,而欲丑之以辞,以观公孙弘。

公孙弘见昭王,昭王曰:“薛之地小大几何?”公孙弘对曰:“百里。

”昭王笑曰:“寡人之国,地数千里,犹未敢以有难也。

今孟尝君之地方百里,而因欲以难.寡人犹可乎?”公孙弘对曰:“孟尝君好士,大王不好士。

”昭王曰:“孟尝君之好士何如?”公孙弘对曰:“义不臣乎天子,不友乎诸侯,得意则不惭为人君,不得意则不肯为人臣,如此者三人。

能治可为管、商之师,说义听行,其能致主霸王,如此者五人。

万乘之严主,辱其使者,退而自刎也,必以其血污其衣,有如臣者七人。

”昭王笑而谢焉,曰:“客胡为若此?寡人善孟尝君,欲客之必谨谕寡人之意也。

”公孙弘敬诺。

公孙弘可谓不侵④矣。

昭王,大王也。

孟尝君,千乘也。

立千乘之义而不可凌.,可谓士矣。

(选自《吕氏春秋·不侵》)注:①豫让:春秋时晋国贵族智伯的家臣。

②公孙弘:齐国孟尝君的家臣。

③从:通“纵”,即合纵,六国联合对抗秦国的策略。

④不侵:即士义不可侵侮。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汤、武,千乘也,而士皆归.之归:归附B.至於智氏,而子必为之报.报:报答C.立千乘之义而不可凌.凌:凌辱D.而因欲以难.寡人犹可乎?难:与……作对)解析:报,报仇。

答案:B16.文中“而欲丑之以辞”的“以”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申之以.孝悌之义B.以.钱覆其口C.可以.无饥矣D.斧斤以.时入山林解析:A介词,把。

B介词,用。

C介词,凭借。

D介词,按。

答案:B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当时的君主,只重视得到物质方面的利益,一旦得到土地就高兴,但他们却轻视人才,即使得到了士人,也并不因此高兴,不知道互相庆贺,究其原因主要是不知道孰轻孰重。

B.孟尝君主张合纵,公孙弘建议先去观察秦王是否是个能称帝的君王,如果是个庸君,再合纵也不迟,孟尝君就采纳了他的建议。

C.范氏、中行氏被灭掉以后,作为其门下的豫让并没有采取行动,他的朋友不解,豫让解释说是众人养活他的。

D.公孙弘出使秦国,秦王准备用话来羞辱他,以观察公孙弘的反应。

公孙弘义正词严,树立千乘之国的威严,可以称得上一个士人。

解析:“众人养活他的”,理解错误。

答案:C18.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士尽力竭智,直言交争,而不辞其患。

豫让、公孙弘是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寒而不我衣,我饥而不我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寡人善孟尝君,欲客之必谨谕寡人之意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争”,进谏;“辞”,避免;“是”,这样。

(2)“衣”“食”作动词;“不我衣”“不我食”宾语前置。

(3)“善”作动词,与……友好,“谕”,表明;补充出“向孟尝君”。

答案:(1)所以士人才会竭力尽智,用直言相谏,而不避祸患。

豫让、公孙弘就是这样的。

(2)我寒冷的时候他却不给我衣服穿,我饥饿的时候他也不给我食物吃。

(3)我同孟尝君很友好,希望您一定小心地向孟尝君表明我的心意。

【参考译文】虽然天下比不上人的生命宝贵,然而士人愿为别人而献身。

为他人而献身的人,是这样的可贵啊,但不被他人了解,用什么方法使他们彼此融洽呢?贤君定要了解士人,士人因此才会竭力尽智,用直言相谏,而不避祸患。

豫让、公孙弘就是这样的。

在那时,智伯、孟尝君能了解他们。

世上的君主,得到方圆百里的土地就高兴,四方的人都来庆贺,但他们得到了士人,却不因此高兴,不知道互相庆贺,这是不知道孰轻孰重啊。

商汤、周武,是拥有千辆战车的国君,然而士人都归附于他。

夏桀、商纣,是大国天子,然而士人都离他而去。

孔子、墨子,都是平民百姓;万辆战车的国君、千辆战车的君王,不能同他们争士人。

由此可以看出,尊贵、富有、力量强大不足以招徕士人,君王一定要自己知道这个道理然后才可以招徕士人。

豫让的朋友对豫让说:“你的行为是多么让人迷惑啊,你曾经侍奉范氏、中行氏,诸侯灭掉他们后,然而你并不为他报仇;轮到智氏,你却要为他报仇,什么原因?”豫让说:“我将告诉你其中的缘故。

范氏、中行氏,我寒冷的时候他却不给我衣服穿,我饥饿的时候他也不给我食物吃。

而且当时让我与众人一起供养。

(他们)像对待一般人一样畜养我,我也就像一般人一样侍奉他。

到了智氏那里却不是这样,要出去就把车给我乘,在家里就丰厚地供养我,广众之下,一定要对我施加礼遇,这是对待国士一样的礼遇来畜养我,我也要像国士一样侍奉他。

”豫让,确实是个国士啊,而且还有把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作为自己行为准则的想法,又何况是对于中等的人呢?孟尝君倡导合纵,公孙弘对孟尝君说:“您不如派人去秦国观察秦王,如果秦王是个能称帝的君王,您也许要成为他的臣子都还不可能,哪里顾得上用合纵的策略和他对抗呢?如果秦王是个平庸的君主,您用合纵策略跟他对抗也还不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