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数学片段教学
四年级数学片段教学优秀教案
四年级数学片段教学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数学片段的概念,能够进行数学片段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数学片段的概念、数学片段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数学片段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准备:数学片段的图形模型、数字卡片、活动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数学片段吗?有什么作用?
2.教师展示数学片段的图形模型,向学生解释其概念和作用。
二、讲解
1.讲解数学片段的概念和基本表示方法,如:1/4、3/8、5/12等。
2.讲解数学片段的加减法运算,如:1/4 + 1/4 = 2/4 = 1/2、3/8 + 1/4 = 6/16 + 4/16 = 10/16 = 5/8等。
三、练习
1.学生使用数字卡片,进行数学片段的加减法运算。
2.学生使用活动工具,练习数学片段的加减法运算。
四、巩固
1.教师出示数学片段的加减法运算题,让学生逐一回答。
2.学生自行编制数学片段的加减法运算题,互相出题,互相答题。
五、反思
1.教师与学生一起反思课堂教学,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2.教师针对学生反馈的不足,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
教学结束。
四年级数学片段教学优秀教案
四年级数学片段教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有关时间、三角形等数学概念;2.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3.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提高数学的学科素养。
二、教学重点:1.强化学生对时间的认知和学习;2.帮助学生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和判断,提高对形状的敏感度。
三、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在时间概念和三角形判断方面的能力;2.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例训练,让他们学会如何运用。
四、教学方法:1.示范式教学法2.练习式教学法3.互动式教学法五、教学内容:1.数学片段:时间1.1 时间概念教师先向学生介绍时间概念的基本含义,并引导学生表达对时间的感性认识,如一天有几小时、一周几天、一个月几周,等等。
1.2 时间判断老师可以给学生几个时间点,然后提问:“现在是上午还是下午?”、“中午了吗?”、“现在是星期几?”等等,让学生自行判断并回答。
1.3 时间的计算老师可以向学生提供几个关于时间计算的实例,比如:如果一个人从上午10点钟开始跑步,跑步60分钟,那么他什么时候跑步结束?让学生思考时间的计算方法。
2.数学片段:三角形2.1 三角形的概念老师给学生展示几幅图形,然后让学生试着总结三角形的几何特点,分析其面、边、角等特点,并从中提出三角形的概念。
2.2 三角形的判断老师给学生几个图形,让他们在其中找出三角形,并判断其种类,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2.3 三角形间的关系老师向学生提供几个图形,在其中标明三角形和成对的角度,让学生总结三角形间的关系,如:两个角度之和是吗,两边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三条边吗等等。
六、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如:趣味小游戏、作业练习等,检验学生对时间概念和三角形学习的掌握程度。
同时,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差异化,为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从而帮助每个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7篇详细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7篇详细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1. 教学案例一:加法运算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方法教学步骤:1. 引入概念:带入生活实例,如购物结账等,让学生明白加法的实际意义。
2. 讲解加法规则:介绍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方法,重点强调进位的概念。
3. 示范演示:通过示范演示具体的加法题目,让学生理解进位和不进位的情况。
4. 练巩固:让学生进行练题,提供反馈和指导。
5. 小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内容,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2. 教学案例二:减法运算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的减法运算方法教学步骤:1. 引入概念:带入生活实例,如买东西找零等,让学生明白减法的实际意义。
2. 讲解减法规则:介绍两位数的减法运算方法,重点强调借位的概念。
3. 示范演示:通过示范演示具体的减法题目,让学生理解借位和不借位的情况。
4. 练巩固:让学生进行练题,提供反馈和指导。
5. 小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内容,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3. 教学案例三:乘法表的研究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乘法表教学步骤:1. 引入概念:让学生回顾一位数的乘法表,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快速计算两位数的乘法。
2. 讲解乘法规则:介绍两位数的乘法运算方法,重点强调十位数和个位数的相乘。
3. 示范演示:通过示范演示具体的乘法题目,让学生理解乘法表的应用。
4. 练巩固:让学生进行练题,提供反馈和指导。
5. 小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内容,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4. 教学案例四:除法运算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的除法运算方法教学步骤:1. 引入概念:带入生活实例,如分享苹果等,让学生明白除法的实际意义。
2. 讲解除法规则:介绍两位数的除法运算方法,重点强调整除和余数的概念。
3. 示范演示:通过示范演示具体的除法题目,让学生理解整除和有余数的情况。
4. 练巩固:让学生进行练题,提供反馈和指导。
5. 小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内容,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5. 教学案例五:分数的引入目标: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和应用分数的概念教学步骤:1. 引入概念:通过图形和实物,让学生认识分数的概念和意义。
片段教学数学教案小学
片段教学数学教案小学
目标:让学生了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它们。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区分奇数和偶数。
2.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奇数和偶数的特点。
3. 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奇数和偶数的知识。
教学准备:
1. 奇数和偶数的卡片。
2. 黑板和粉笔。
3. 数学练习册。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拿出奇数和偶数的卡片,让学生分成两组,并让他们讨论如何区分奇数和偶数。
2. 概念引入:教师将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写在黑板上,然后通过举例说明什么是奇数,什么是偶数。
3. 实践活动:教师让学生在课桌上摆放一些物品,让他们分别数一下有多少个,然后让他们判断是奇数还是偶数。
4. 拓展训练:教师发放练习册,让学生自行完成一些有关奇数和偶数的题目,加深理解。
5. 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巩固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教学反思: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和练习巩固奇数和偶数的概念,但在引入的时候可能需要更多的例子和讨论来帮助学生理解。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的应用实例,让学生看到奇数和偶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优秀小学数学片段教学教案范文(5篇)
优秀小学数学片段教学教案范文(5篇)优秀小学数学片段教学教案【篇1】教学内容:确定位置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确定位置的必要性;2确定位置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目标:1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使学生感受丰富的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2引导学生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与活动;2训练学生能把思考的结果用语言很好地表达出来,同时要让学生很好地交流和合作。
教学重点:1在现实情境中感受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式方法;2比较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合作学习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
学具准备:直尺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多媒体展示图片)同学们还记得吗?去年也就是202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成功发射,10月16日6时28分返回舱在内蒙古大草原安全着陆,圆了几代中国人的梦想,让全中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但是你们知道在茫茫无边的大草原上,我们的科学家是怎样迅速地找到返回舱着陆的位置的吗?这全依赖于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
大家一定觉得很神奇吧!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就会明白其中的奥妙。
二引导探究:1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需要物体的位置,同学们有这样的体验吗?2如果现在有同学想去看电影,(1)如何找到电影标上所指的位置?(以6排3号为例,指名说,再用课件展示),(2)如果是3排6号,与6排3号指的是同一个座位吗?如果将6排3号记作(6,3),3排6号该怎样表示?(3)从刚才的讨论中,你知道了在电影院内确定一个位置一般需要几个数据吗?这两个数据都代表有一定的实际意义,而且在排列上有一定的顺序性,这是在平面内确定位置的最常见的方法之一,也就是用有序排列的具有实际意义的两个数据可以确定一个位置。
3指名任一同学:你能用刚才这种方法描述一下你所坐的位置吗?4刚才有同学提到了在地图上确定某城市的位置,大家想一想在地图上是利用什么来确定位置呢?请看题(P126随堂练习)(1)分组讨论:如何找到震中的位置?(2)在这张地图上你能找到位于东经1130北纬400的城市吗?你能描述大连的大致位置位置吗?哈尔滨呢?小结:地球上的任何一个位置都有经度和纬度,象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就是通过监测出神舟5号返回舱降落位置的经度和纬度,从而帮助科学家快速地找到英雄杨利伟的。
小学片段教学数学优秀教案
小学片段教学数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小学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为小学数学中的数的认识和运算。
三、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数的概念和数的分类。
2.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小学数学中的基本运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数的概念进行分类。
2.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小学数学中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好教案、教具、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2. 学生准备好课本、练习册等学习资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小游戏或者故事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物等教具,向学生介绍数的概念和分类,包括自然数、整数、有理数等,让学生明确数的概念和分类。
3. 例题讲解(20分钟)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向学生讲解小学数学中的基本运算方法,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通过讲解例题,让学生掌握运算的步骤和方法。
4. 练习(2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逐步提高。
5. 拓展(1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学生所学的知识点和方法。
并对下节课的内容进行预告。
七、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个别测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练习和拓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应用,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5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5篇)小学数学教学案例(5篇)案例一:数的比较与排序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比较和排序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比较和排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比较:介绍大小比较的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比较的基本方法。
2. 排序:介绍排序的规则,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按照大小顺序排列物品。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出示不同大小物品,引导学生发现比较和排序的必要性。
2. 讲解:讲解比较和排序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
3. 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让学生运用比较和排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整理书包、排列队伍等。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比较和排序知识的掌握程度。
---案例二:加减法运算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加法:介绍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加法。
2. 减法:介绍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减法。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出示实物,引导学生发现加减法的必要性。
2. 讲解:讲解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
3. 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分配物品等。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的掌握程度。
---案例三:几何图形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基本的几何图形。
2. 学生能够理解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教学内容:1. 基本几何图形:介绍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几何图形。
2. 几何图形的性质:讲解几何图形的特点,如边长、角度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几何图形的存在。
2. 讲解:讲解基本几何图形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
3. 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片段教学数学优秀教案
学校片段教学数学优秀教案学校片段教学数学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知道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依据这一变化规律,比拟娴熟地推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2、经受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发觉过程,体会观看比拟、归纳的学习方法。
3、感受数学学问中的规律之美,激发同学宠爱数学、学习数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把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教法学法:1、教法:情境激趣,引导探究。
2、学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预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生成问题激兴导入1、同学依据课题提出问题。
师:知道这节课我们要争辩哪局部内容吗师:你看了这个题目,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依据同学答复板书:向哪移变化)师:带着问题学习会让我们的学习过程更清楚,学习目的更明确。
信任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解决心中怀疑。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利用学校生对于新学问的“古怪心〞,引导同学自主发问。
这些“问题〞来自于同学本身的思考,也就是他们急于探究新知的动力,有利于调动同学乐观参与到学习和探究中去。
)2、出示孙悟空打小妖的情境动画,将情境中的数据列出,感知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及小数大小变化。
师:课前老师通过和同学们沟通知道同学们都爱看西游记,这天师徒四人正行走在西去取经的路上,突然杀出一个妖怪,想不想看当时是什么状况(放动画片)(设计意图:孩子好动,宠爱动画,这一环节设计能有效地把同学的精神集中起来,并通过动画,让同学初步感知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为探究有什么变化规律作好预备,在心理上产生猛烈的“我要探究〞的冲动。
)二、探究沟通解决问题从情境中提取数据让同学填空0.009米=(9)毫米①0.09米=(90)毫米②0.9米=(900)毫米③ 9米=(9000)毫米④1、推导右移规律。
引导同学借助整数局部,从上往下观看(1)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小数大小有什么变化(小组争辩沟通)总结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精选5篇)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精选5篇)小学数学教学教案(篇1)“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一份必须是它的12吗?”在学习12时,这个问题搅起了课堂的波澜。
每个同学经过独立思考都纷纷发表了自我的意见,有的同意,有的不一样意,无形之中就构成了两大阵营。
正方、反方分别选出两名代表站在台前,一场唇枪舌战即将开始。
吴教师顺手递给一边一张圆纸片,宣布:“同意不一样意都要提出问题,如果能问得对方心服口服,同意了你的观点,就是胜利者。
这张纸能够折,能够撕。
下头的同学两人一组,先讨论一下。
”讨论过后,同学们把目光集中到讲台前,吴教师对座位上的学生说:“我们请正方和反方的代表发表自我的意见,能够吗?我们静静的听,然后还能够发表自我的意见,看那位同学最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辩论开始。
正方同学把圆从中间对折,问:“这一半不是12既然你们都承认,为什么不给教师画勾?”大有先声夺人之势。
反方同学把圆随意撕了一小块下来,问:“这圆是不是两部分?”正方:“是。
”反方:“这两半都是圆的12吗?”正方:“不是。
”反方:“既然不是,为什么你们还认定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一份都必须是12呢?”好一个咄咄逼人的反问。
正方仍然不服气:“我们怎样就得到12呢?”坐着的同学开始按捺不住了,举手发言。
一个说:“这个圆能够折成12,也能够不折成12。
”真是一语中的。
另一个说:“如果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12,但那里说分成两份,怎样分都行。
”他在“分成两份”上异常加重了语气。
理越辩越明,几个回合下来,大家就达成了共识:这句话错就错在“必须”上,如果必须是12的话,前面应当加上“平均”这个词。
这是对分数本质意义的认识。
点评:数学是其他自然学科的皇后,良好的数学素养离不开周密、严谨的思维。
当然,这种严谨的思维习惯,不是靠教师的严厉逼出来的,而是要让学生在切身的体验中、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慢慢养成。
教师所能做的职能是引导。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篇2)分数的意义是个古老的课题,当学生学习分数的产生时,教材说: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
小学数学片段教学技巧-精选作文
小学数学片段教学技巧一、片段教学的主要形式1.单口相声式单口相声式的教学法,就是指教师身兼教师和学生两种身份,通过自问自答以及自言自语的方式将整节课完整讲授下来,充分展示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这个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表达出自己的教学流程,还要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这个过程就像单口相声一样,使教师模仿学生的语气,更有甚者需要教师模仿学生的表情和动作。
单口相声式教学法中,教师表达学生观点的时候通常情况下都是以“老师……”开始,表达教师自己观点时以“老师认为……”开始,用清晰的语言将学生话语和教师话语分开,再现教师生动逼真的教学场景。
2.重复评价式重复评价式的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重复评价学生的发言来表达师生教学活动中的互动情况,多次重复学生的发言内容,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评价是教师在片段教学中非常有效的互动首发,在重复评价式应用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配合丰富的肢体动作和手势表达、面部表情等,还要有意识地将下面坐的评委老师当成自己的学生,还要时不时地和评委之间进行眼神沟通和交流,切忌不能眼神过于呆板。
3.转述说明式转述说明式教学法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为教学工作节省时间,但是如果过多地采用转述说明法,很容易使片段教学变得形式化,甚至变成说课中的“说教学过程”这一环节,难免会使人感受到片段教学和说课混为一谈的感觉,所以说,转述说明式这一方法只适合在紧急情况下使用,以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展示出较为完整的教学过程。
二、片段教学的五大关键在片段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和日常教学有十分大的差距,片段教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五大关键点,以三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教学为例,阐述有余数除法的实际意义,使学生明白余数一定小于除数的道理,在这样的片段教学中,该如何设置呢?1.在内容选择上一定要适中一般情况下,片段教学的时间大概是在12~15分钟之间,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一定要合理把握教学内容,不能太多也不能过少,不然就不能精确地表达出教学内容,这对片段教学内容的选择有非常高的要求。
片段教学设计(优秀4篇)
片段教学设计(优秀4篇)优秀小学数学片段教学教案篇一设计说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人民币,所以对人民币并不陌生。
在教学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让学生尝试把人民币进行分类,在这一过程中明确人民币可以分为纸币和硬币两种,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然后根据教材提供的关系图,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兑换。
2、在教学时,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意识到人民币的作用,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就是爱护我们国家的教育,让学生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从小养成存款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艰苦朴素的意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1元及1元以下面值的人民币(教材使用)学生准备1元及1元以下面值的人民币若干(教材使用)教学过程出示情境,导入新课1、铺垫。
课件出示教材52页4幅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幅图,说说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
(购买文具、买票、买报纸和存零钱)他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都用到了什么?(人民币)师:同学们说得很对,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都要用到人民币。
人民币是我们国家的象征,爱护人民币也就是爱护我们的国家。
同时我们也要合理使用人民币,养成存钱的好习惯。
2、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看看它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主题图,列举出使用人民币的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人民币在商品流通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对学生进行理财教育,让学生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
师生合作,探究新知1、初步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
(课件出示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人民币,你们能认出几种?是怎样识别的?学生说出这些人民币的名称和识别的依据。
(根据人民币上的数字、汉字、颜色、图案等可以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2、对人民币进行分类,深化认识。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几种面值的人民币,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能否对它们进行分类。
小学片段教学数学优秀教案
小学片段教学数学优秀教案【教案名称】:小学片段教学数学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理解小学数学概念,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2. 掌握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提高数学运算和问题解决能力;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片段教学【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有趣的数学问题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知识讲解与示范(15分钟)1.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本节课的数学知识点和解题方法,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2. 教师通过示范解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
三、学生合作探究(20分钟)1. 学生分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巩固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2. 学生在合作中互相交流、分享思路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巩固练习(15分钟)1. 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一些巩固练习题,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
2. 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纠正他们的错误,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今后学习中的应用价值和重要性。
2. 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或讲解知识点,巩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资源】:1. 教师准备的教案和教学课件;2. 学生个人课本和练习册;3.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的纸张和笔。
【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业和练习情况,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解题能力。
3. 教师可以采用口头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在课后进行更多的练习和拓展,提高数学运算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学生可以参加数学竞赛或活动,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优质教学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片段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优质教学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片段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教案设计是怎么样的呢?想了解教师是怎么辛苦设计教案的吗?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小学数学教学教案设计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小学数学教学教案设计一、乘法运算律数学教案【教学内容】四年级(下)第17~18页例1~2,练习四第1题。
【教学目标】1.经历在计算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能用这两个运算律解释计算的理由。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探索新知1.教学例1出示例1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板书:9×4=36(个),4×9=36(个)。
学生观察板书,思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板书:9×4=4×9。
教师:你还能写出几个有这样规律的算式吗?板书学生举出的算式。
如:15×2=2×158×5=5×8教师: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1: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学生2:这就叫乘法交换律。
教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吗?(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教师:如果用a、b表示两个数,这个规律可怎样表示呢?(a×b=b×a) 2.教学例2出示例2情景图,口述数学信息和解决的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
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全班汇报,教师板书。
(8×24)×68×(24×6)=192×6=8×144=1152 (户)=1152 (户)学生对这两种算法进行观察、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8×24)×6=8×(24×6)。
片段教学教案 片段教学设计稿(优秀13篇)
片段教学教案片段教学设计稿(优秀13篇)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这里是细心的小编演员帮助大家整理的13篇片段教学设计稿,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秀小学数学片段教学教案篇一教学主题:小数除法教学目标:通过探索小组活动,学生将理解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可以正确口算和笔算小数除以小数。
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学生将进一步加强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一、引入情境出示例5的情境图,引导学生分析。
询问学生,他们了解了什么信息?他们能想到哪些问题?举例:妈妈用元买鸡蛋,问买了多少千克。
学生思考列式的方法,询问他们如何使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小数除法算式进行计算,探究其与普通除法的差异。
二、教学新课展示例5.小组讨论:学生自由讨论他们如何计算小数除法。
教师巡视指导。
分组汇报:将被除数与除数转化为角,再计算。
将被除数和除数乘以10,然后转化为整数除法。
解析学生的解决方法,重点是将除数转换为整数。
出示竖式,并对竖式进行解释。
三、总结和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内容,强调小数除法需要将除数转化为整数。
此外,学生需要通过探索和思考来理解和掌握新的数学概念。
指出:如果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一位,则商不变。
7、独自完成计算并进行集体核对。
请解释一下如何确定商中小数点的位置?(需要将被除数的小数点和商中的小数点对齐)8、总结方法。
在小组中,请解释如何将除数是小数的。
除法转换成除数是整数的乘法?(首先移除除数中的小数点,将除数转换成整数,移动除数小数点的位数并将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然后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9、验证结果。
如何验证结果的准确性?(可以用乘法检查)请学生验证此方法的正确性。
10、完成练习一题。
独自填写。
当小数点移动到3位时,它会右移几位?被除数会移动到哪里?11、完成练习第二题。
片段教学小学数学教案
片段教学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加法运算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加法的概念。
2. 能够熟练掌握加法的运算方法。
3. 能够在生活中运用加法做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
1. 加法的概念理解。
2. 加法的运算方法掌握。
教学难点:
1. 多位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足够数量的教具和练习题。
2. 学生需要准备好纸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比如:小明有3个苹果,再买了2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二、讲解(10分钟)
1. 讲解加法的基本概念,即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的运算。
2. 讲解加法的运算方法,从个位开始逐位相加。
三、示范演练(15分钟)
1.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简单的加法运算,让学生观察并跟随操作。
2. 带领学生一起做一些简单的加法练习题。
四、小组合作(15分钟)
1. 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加法题目,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完成。
2. 学生互相帮助,解决困难问题。
五、总结(5分钟)
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
2. 引导学生总结加法运算的规律和方法。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一些加法运算的练习题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教学反思:
1. 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不仅停留在计算的层面上。
2.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小学数学片段课教案
小学数学片段课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小学数学概念片段的含义和特点。
2. 掌握通过数学片段教学法进行数学教学的基本步骤。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片段教学法三、教学准备1.《小学数学片段教学法》教材。
2. 数学教具和实物,如计算器、几何体模型、图形卡片等。
3. 小学数学作业。
4. 教学幻灯片。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前几堂数学课的内容,复习已学的知识。
2. 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步骤二:讲解1. 通过教学幻灯片向学生介绍数学片段的概念和特点。
2. 举例说明数学片段教学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步骤三:示范1. 分组进行示范演示,教师给出一个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 整理学生的思路和解题方法,总结出数学片段的一般步骤。
步骤四:练习1. 给学生发放相关的数学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回辅导,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片段教学法解决问题。
步骤五:总结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并讨论数学片段教学法的优缺点。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体验,提出改进建议。
五、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设计更复杂的数学片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数学片段教学法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进行应用。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数学片段课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入,他们能够运用数学片段教学法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思考,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然而,部分学生在独立完成作业时仍然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个别辅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更多的数学片段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小学数学教学片段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片段设计
一、概述
本片段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小学生学习和掌握关于分数的基础知识。
在本次教学中,我们将以有趣的放映和活动的方式,对小学生进行无压力的数学教学。
二、教学内容
1、什么是分数?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分数:它是由一个数字决定的关系,表示一个总数中一部分和总数的比例。
分数可以用横线分隔线表示。
2、深入分析
通过放映有关分数的动画,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分数,特别是如何一分之一、一分之二、一分之三及其它一分之几。
以及通过把真实的情况转换成分数的表达方式,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3、游戏活动
组织学生玩有关分数的运算游戏,挑战他们的运算能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分数的基本知识和运算技巧。
4、拓展性
学生掌握基础后,可组织学生参与更深入的课堂活动,比如学习分数的比较、运算等,将分数知识应用到学生有关的课堂知识中,增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三、期望效果
经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能够熟练掌握分数的基础知识,更好的理解分数的表达方式,以及分数的比较及其运算。
小学数学片段课教案
小学数学片段课教案【篇一:小学数学教学片段设计】高斯方法(求连续自然数之和)——小学数学教学片段设计【篇二:任小丽十分钟片段数学教学设计】“解决问题”教学设计长沙市雨花区天华寄宿制学校任小丽教学内容:人教社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例11教学目的:认知目标:掌握含有小数连除问题的解决方法,进一步巩固小数除法,同时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技能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数量关系,引导学生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今天我们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二、探究方法1、提出问题(出示“张燕家养的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一名学生读题,其余学生思考)教师:同学们,从这句话里能知道什么样的数学信息?“上周”是指什么?教师:那么也就是告诉我们:“张燕家养的3头奶牛7天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
教师:根据这句话我们能解决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相应板书如下:张燕家养的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1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1头奶牛上周产奶多少千克?3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2、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依次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一:教师:要求“1头奶牛上周产奶多少千克?”怎样列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张燕家养的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1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1头奶牛上周产奶多少千克?3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解决问题二:教师:要求“3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又能怎样列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张燕家养的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1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1头奶牛上周产奶多少千克?3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小结: 要求“1头奶牛上周产奶多少千克?”就用总产奶量除以奶牛的头数;要求“3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就用总产奶量除以产奶的天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