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基本知识
保护性耕作
我国少耕、免耕的农艺试验研究开始早、成果 丰富: 1)60年代黑龙江国营农场免耕种植小麦试验, 江苏的稻茬地免耕播种小麦研究; 2)80年代陕西省农科院“旱地小麦高留茬少耕 全程覆盖技术”,山西农科院“旱地玉米免耕 整秆半覆盖技术”,河北省农科院“一年两熟 地区少免耕栽培技术”等。 通过多年的实验与验证,已进入推广阶段
3 节能
能耗大的原因:传统机械化作业工序多、能耗 大;农业机械利用率低、浪费大;大部分机器 性能差、油耗高;作业地块小、不平整,机耕 道路差。 保护性耕作减少作业工序,特别是耕作与运输, 显著减少燃油消耗。根据北方地区测算,可减 少田间作业油耗25-35%。
4 保护环境
农民为了抢农时赶季节,就地焚烧秸秆,造成 环境污染,严重时影响交通运输,实施保护性 耕作,减少秸秆焚烧以及由此产生的CO2和 N2O,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河北农民焚烧 麦秸
飞机不能正常飞行
保护性耕作的不足
地表温度降低 多数研究表明,早春地温回升较慢 播种质量不易保证 小型播种机的播种精度量不高 保护性耕作杂草与病虫害控制较困难 病害和害虫的发生提高15﹪-25﹪
保护性耕作的关键机具
1 免耕施肥播种机 免耕施肥播种机除要有传统播种机的开沟、播种、施 肥(少量)、覆土、镇压功能外,一般还必须有清草排堵、 破茬入土、种肥分施和地面仿形功能,以满足免耕覆盖 地的特殊要求。 a.清草排堵功能 b.破茬入土功能 c.种、肥分施功能 d.地面仿形功能
条带粉碎小麦 免耕播种机
条带粉碎小麦免耕 播种机播后出苗驱
哈尔滨农机化研究所 的水稻免耕插秧机
免耕插秧的水稻苗
美国的Great Plain, Case,
中国农机院现代农装公司的 2BMG-24免耕施肥播种机
保护性耕作原理与技术
可持续农业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合理轮作和土壤保护,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农业经 济效益。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保护性耕作可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确保农业的长期 可持续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提高产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保护性耕作可以为农 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02
CHAPTER
保护性耕作技术
少耕法
减少耕作次数
少耕法是一种减少土地耕作次数,保留地表 残茬的耕作方法。
政策支持与推广
政府补贴和奖励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对采用保护性耕作的农户给予补贴和奖 励,鼓励更多农民参与。
科技示范和培训
组织科技示范活动,展示保护性耕作的优势和效果,同时开展相关 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认识。
农业合作社和协会支持
鼓励和支持农业合作社和协会在保护性耕作方面的推广工作,通过 集体力量推动技术普及和应用。
深松法需要与其他保护性耕作措施相结合 ,如地表覆盖、作物残茬保留等,以充分 发挥其效果。
03
CHAPTER
保护性耕作实践
国内外实践案例
国内实践
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广保 护性耕作,成功案例包括北方旱 作农区的玉米-小麦轮作和南方稻 区的稻-稻-油轮作。
国外实践
美国、澳大利亚和巴西等国在保 护性耕作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 验,主要采用少免耕、覆盖耕作 和深松耕作等技术。
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
技术难题
保护性耕作需要适宜的配 套技术和机具支持,部分 地区缺乏相应的条件。
农民接受度
部分农民对保护性耕作原 理和技术掌握不够,需要 加强培训和技术指导。
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保护性耕作 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制定 相应的补贴和奖励政策, 提高农民积极性。
保护性耕作技术(免耕播种技术)
35
20-Jan-24
36
20-Jan-24
深松机
37
20-Jan-24
38
20-Jan-24
秸秆粉碎还田机
39
20-Jan-24
秸秆还田
40
20-Jan-24
秸秆还田机刀
41
20-Jan-24
旋耕机翻土机
42
20-Jan-24
旋耕机
43
20-Jan-24
旋耕播种机
44
20-Jan-24
保护性耕作的起源与发展
1935年美国成立了土壤保持局,组织土壤、农学、农机 等领域专家,开始研究改良传统翻耕耕作方法,研制深松铲、 凿式犁等不翻土的农机具,推广少耕、免耕和种植覆盖作物 等保护性耕作技术。
1937年美国俄亥俄州的农民试验发现,在保证播种质量和 有效除草条件下,免耕能够获得相同的作物产量。经过20多年 试验研究,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推广免耕法,80年代成为美 国主流耕作技术,1995年更名为保护性耕作法。
4 保护环境
农民为了抢农时赶季节,就地焚烧秸秆, 造成环境污染,严重时影响交通运输, 实施保护性耕作,减少秸秆焚烧以及由 此产生的CO2和N2O,减少了温室气体 的排放.
河北农民焚烧 麦秸
飞机不能正常飞行
保护性耕作的不足
地表温度降低 多数研究表明,早春地温回升较慢
播种质量不易保证 小型播种机的播种精度量不高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保护性耕作
保护性耕作定义
国外定义: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 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主要用农药来控制 杂草和病虫害的耕作技术。 2002年我国农业部定义: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 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减少到种子能够 出苗即可),并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 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 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是用秸秆残茬覆盖地面,尽量减少土 壤耕作次数和对土壤的搅动量,或是创造地表微地 形,增加地面粗糙度,既达到保土保水保护农田生 态环境,又要保证农作物苗齐、苗壮和正常生长, 最终实现高产高效的一种耕作技术。
第七讲 保护性耕作
• 据不完全估计,我国目前各种保护性耕作面积已达2.8 亿亩,约占实际耕地面积的14%。其中:小麦玉米两 熟免耕直播1亿亩;一季玉米留茬免耕垄作1 500万亩; 水稻免耕直播1 500万亩;南方水稻抛秧免耕3 000万 亩;稻草覆盖马铃薯免耕种植1 000万亩;玉米、棉花 地膜覆盖少免耕种植1亿亩;农作物间作带状保护种植 2 000万亩(高旺盛,2009)。 • 另据农业部统计数据,2005年全国秸秆还田占总耕地 面积18%,其中,翻耕还田面积达到29 010万亩,约 占当年播种面积的12.9%;秸秆或根茬留在地表覆盖还 田11 130万亩,约占当年播种面积的5%。
保护性耕作的起源和定义(1)
国外相关研究表明,采用作物残茬覆盖免耕法可减轻土壤侵蚀 48%,增加土壤水分贮存40~80毫米,增加防风蚀能力20%以上, 增加地表土壤有机质含量20%~30%。采用免耕和少耕代替传统耕 作时,可分别降低燃油消耗70%和50%以上,节约劳动力30%以上。 在干旱条件下,采用保护性耕作措施可以获得较高的作物产量,比 传统方法一般增产20%以上。
Õ · ½ Ñ · ß ¶ È 30-cm Ð ² ² ç · ß ¶ È 15-cm
· · û
ë ´ Ó « Í ³ · û × ÷È ±½ Ï ½ µ µ Í Â Ê º £ ç Ë · Ù : ±Ú Ç Ô Õ ô É ¢ : 0% 0% 15% 5% 68% 30%
图3-27 加拿大圆盘式开沟器在玉米秸秆地的工作情况
“黑风暴”灾难惊醒了人们,使人们认识到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 的重要性,推动了各种保土保水耕作方法的研究。 1943年美国农民爱德华· 福克纳(Edward faulkner)出版《犁耕者的愚蠢》一书 (图3-24),否定了多年来翻耕土地、裸 露休闲的传统耕作方法,提出少、免耕的 概念,并用圆盘耙表土作业结合作物残茬 覆盖措施进行了耕作改革实践,其结果引 起人们对传统耕作措施的反思与质疑,同 时也揭开了世界各地开展保护性耕作研究 的序幕。
7保护性耕作技术1(1)
保护性耕作的理论与实践一、保护性耕作基本知识1、基本概念保护性耕作是指彻底取消铧式犁耕翻,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深松或浅耙),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升土壤肥力和抗旱水平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2、主要技术内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内容是用秸秆残茬覆盖地表,通过地表残茬处理、合理深松、免耕播种和化学除草防病虫等作业,达到减少土壤耕作次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天然降雨利用率,促动作物产量提升,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等目的。
其主要的技术内容有四项,即免耕或少耕播种施肥技术,秸秆残茬覆盖及表土处理技术,。
在这四项技术中,其中秸秆残茬覆盖技术和免耕播种技术是核心技术,深松及表土处理技术,杂草、病虫害控制和防治技术是配套技术。
(1)免耕或少耕播种施肥技术该技术是指在有残茬覆盖的地表用免耕播种机实行种子和肥料播施作业,达到简化工序,减少机械进地次数,降低作业成本的目的。
免耕技术是指对地表不做任何处理,直接用播种机播种的技术;少耕则是根据地表覆盖情况和地表平整度的不同,采取适当的处理后再实行播种的作业。
免耕或少耕播种技术通常采取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播种施肥处理作业方式:即用免耕播种机一次完成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作业。
二是带状旋耕播种施肥处理作业方式:即用带状旋耕播种施肥机一次完成带状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作业。
前者主要适用于前茬作物为小麦等低秆作物的播种作业;而后者主要实用于前茬为玉米等高秆作物或根茬较大的作物的播种作业。
其技术关键为选用适合该区的免耕播种机,同时选择与播种机相配套的施肥装置,确保化肥科学使用。
(2)秸秆残茬覆盖技术秸秆残茬覆盖是指将一定量(保护性耕作规范要求30%以上)的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在培肥地力的同时,用秸秆盖土,根茬固土,达到保护土壤,减少风蚀、水蚀和水分无效蒸发,提升天然降雨利用率的目的。
是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核心。
秸秆残茬处理通常采用以下四种处理方式。
保护性耕作技术知识问答
保护性耕作技术知识问答1、什么是保护性耕作?是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用农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地表,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
2、保护性耕作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免耕播种施肥技术、秸秆残茬处理技术、杂草及病虫害控制技术、深松技术等技术内容。
3、保护性耕作技术流程玉米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的技术关键是:利用免耕播种机一次性完成播种、施肥、镇压,改垄作为平作,改清理、焚烧地表秸秆为秸秆覆盖还田;改多次对土壤进行耕作为少耕或免耕。
其技术流程为:第一年:旋耕→播种施肥→喷施除草剂→免耕追肥→防虫防病→收获(秸秆全部覆盖还田);第二年:免耕播种→喷施除草剂→防虫防病→收获(秸秆覆盖还田)。
以后每年都采用免耕播种,机械收获。
4、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方式有何区别?答:传统耕作要求采用铧式犁翻耕,保护性耕作禁止铧式犁翻耕;传统耕作农田休闲期为耕翻过的土地,要求地表清洁整齐,形成“卫生田”,不利于水土保持和土壤蓄水保墒;保护性耕作农田免耕或者少耕,地表要有秸秆覆盖,而且覆盖率至少达到30%,可有效保持水土,有利于土壤畜水保墒,培肥地力。
5、保护性耕作实施效果(1)蓄水保墒、提高抗旱能力,由于玉米秸秆和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和阻止了耕层水分的蒸发;)提高了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和抗旱能力。
(2)培肥地力,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土壤肥力。
(3)降低作业成本,节本增效,增加农民收入。
作业环节少,作业费用低,生产成本大大节约,劳动强度也明显降低。
每公顷可节约成本1100元。
(4)改善土壤的可耕作性连续免耕能够增强土壤微粒的聚合(成为团粒结构),这样可以使作物根系更容易发展。
土壤耕作性能的提高也可以减少土壤压实。
(5)减少侵蚀,保护耕地。
风蚀和水蚀不仅恶化环境,而且带走大量肥沃的表土,是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实施保护性耕作平均可减少径流量60%、减少土壤流失80%左右,具有明显的防止水土流失效果。
保护性耕作技术知识
保护性耕作技术知识一、保护性耕作技术技术概述:保护性耕作又称保护性农业,是在地表有作物秸秆或根茬覆盖情况下,采用免耕或少耕方式播种,并通过轮作减少杂草病虫害的一项先进农业技术。
主要目的:一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增强土壤抗旱能力,提高粮食产量;二是增强土壤抗侵蚀能力,减少作业环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
基本特征:不翻耕土地,地表有秸秆或根茬覆盖,采用轮作等方式防控杂草病虫害。
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区域特点,在遵循本技术要点的前提下,与其他技术进行集成,创新适合本区域的保护性技术模式。
西北黄土高原区主要问题:水土流失严重;干旱缺水;有机质下降等。
1、关键环节的技术要点(1)休闲期①夏休闲:免耕或少耕,秸秆或根茬覆盖。
可选择行进行深松,以增加蓄纳雨水的能力,深松的同时应合墒。
根据土壤肥力、水分、秸秆留存量等条件,选择性采用少免耕方式种植覆盖作物,收获后;覆盖地表,不得进行翻耕掩埋。
②冬休闲:免耕或少耕,秸秆土壤肥力、水分、秸秆留存量等条件,选择性采用少免耕方式种植覆盖作物,收获后,覆盖地表,不得进行翻耕掩埋。
(2)播种期①冬前播种:少耕或免耕播种。
播种前,根据地表状况,可采用机械或化学方式灭除杂草或次生麦等。
②春季播种:免耕播种。
如果秸秆覆盖量较大,在播种前可适当采用少耕方式,减少地表秸秆覆盖率,以提高播种质量;在极其干旱情况下,可配合采用坐水播种等措施。
(3)田间管理期:根据当地生产实际,进行间苗、追肥、病虫草害防治等。
为了打破犁底层、减少土壤板结、蓄纳雨水,在不影响作物生长的情况下,可进行深松。
(4)收获期:可在收获的同时进行秸秆粉碎还田作业,粉碎后的秸秆应抛撒均匀。
在风大区域,可采用适当方式,固定粉碎后的秸秆。
2、推荐技术模式(1)免耕覆盖播种:休闲期秸秆或根茬覆盖,免耕方式播种。
(2)少耕覆盖播种:根据地表秸秆覆盖量和土壤状况,选择性进行深松、耙地等少耕作业后,方可播种。
保护性耕作技术 ppt课件
2-Mar-21
15
5、旋耕技术 旋耕对平整地表、粉碎并将秸秆与土壤混合、除草等有很
好的效果。 旋耕处理存在的问题: ①旋耕后地表秸秆覆盖率减少过多,降低了保水、保土、
保肥的效果; ②旋耕深度为10cm左右时,旋耕后会出现地表过于松软,
播种时深度不易控制等问题; ③旋耕动土量大,消耗的功率也大,不利于降低作业成本; ④旋耕对土壤的扰动大,散失土壤水分多,不利于保墒; ⑤旋耕会打死表土中的蚯蚓,不利于利用生物恢复地力。 旋耕技术应尽量减少使用,一般在无其他地表处理手段时
保护性耕作--播后地面覆盖率大于30%,免耕或播前一 次表土作业,除草剂除草。
(2)澳大利亚的保性耕作技术,并在全国各地 建立了大批保护性耕作试验站;
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规模示范推广覆盖耕作(深松、表土耕 作、机械除草),少耕(深松、表土耕作、化学除草),免耕(免耕、 化学除草)三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1)由以研制少免耕机具为主向农艺、农机结 合并突出农艺措施的方向发展;
2)保护性耕作技术由在生态脆弱的半干旱区 应用为主向更广大农区应用发展;
3)保护性耕作技术由不规范逐步向规范化、 标准化方向发展;
4)由单纯的土壤耕作技术向综合性保护性农 作制、保护性农业发展。
2-Mar-21
11
二、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2-Mar-21
9
(5)我国保护性耕作的发展
我国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大约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还是80年代以 后;
1992年,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需要大力发展旱作农业的国情,在山 西黄土高原部分地区引入澳大利亚保护性耕作技术;
农业部1999年成立了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把保护性耕作技术列入国 家科技攻关等项目计划;
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旨在提高农田生产力、减少土壤侵蚀和提升农作物的适应性的方法。
通过合理的土壤管理和农业实践,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和改善土壤质量,从而实现可持续农业生产。
一、保护性耕作的原理和目标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原理是通过保持和改善土壤的性质和结构,减少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从而保护农田的生态系统。
其主要目标包括:1. 保持土壤结构稳定:通过减少或避免翻耕,保持土壤颗粒的结合力,使土壤能够更好地储存水分和养分。
此外,避免使用重机械或过度压实土壤,以保持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
2. 减少土壤侵蚀:采用覆盖和保持植被的方法,减少或避免暴露的土壤表面受到风蚀和水蚀的侵害。
通过保护土壤表面的植被覆盖,减缓雨水的冲击和流失速度。
3. 降低灌溉需求: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抗旱能力,减少对灌溉水的需求。
通过有效的灌溉管理和合理的作物选择,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降水,减少对地下水和水资源的依赖。
二、常见的保护性耕作技术1. 覆盖作物和植被:在农田中种植覆盖作物,如秸秆、不适合食用的谷物或特定的植物品种。
这些作物能够保持土壤表面的植被覆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风蚀,保护土壤质量和结构。
2. 渐进式翻耕:与传统的全面翻耕相比,渐进式翻耕是一种更加保护土壤的耕作方式。
它只将土壤的顶层翻动,保持下层土壤的完整性。
这样可以减少土壤结构和有机质的损失,并减少土壤流失的风险。
3. 合理的施肥管理:通过合理施肥和肥料的选择,避免养分的浪费和土壤的污染。
使用有机肥料和精确施肥技术,可以提高养分利用率,减少对化学肥料的依赖。
4. 轮作和间作:合理的轮作和间作有助于增加农田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通过轮作和间作不同的作物,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改善土壤质量,并增加农作物的生产力。
5. 保护林带和植树造林:在农田附近种植树木和林带,能够有效地减少风蚀和水蚀的风险。
树木的根系能够稳定土壤,防止土壤流失,同时提供栖息地和生态系统服务。
保护性耕作
• ③ 以改变土壤物理性状为主: 包括少耕(含少 耕深松、少耕覆盖)、 免耕等。
保土作用
• 保护性耕作减少了土壤的翻动, 加上秸秆覆盖作用, 可以有 效地控制土壤侵蚀, 减少水土流失。众多研究表明, 免耕可 大大减少土壤侵蚀甚至为零。Blevins长期试验结果表明, 与传统翻耕相比, 免耕土壤侵蚀量减少94.15%;由于地 表覆盖秸秆或作物残茬, 增加了地表的粗糙度, 阻挡了雨水 在地表的流动, 增加了雨水向土体的入渗, 从我国北方多点 试验示范结果看,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地表径流50%~ 60% , 减少土壤流失80% 左右, 减少田间大风扬尘 50%~60% 。
保护耕作的理论依据
(1)生物耕作 (2)土壤自调作用 (3)减少了机械作业的副作用
常规耕作与保护性耕作的比较
常规耕作的优缺点 优点: (1)创造适宜的一定深度的耕层
(2)控制杂草,防治病虫害 (3)根茬肥料的翻埋 缺点: (1)风蚀、水蚀严重 (2)水分损失 (3)不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4)破坏土壤耕层构造 (5)能耗与成本增加
水稻根系能否在土壤中自由伸展, 和土壤的理 化性状与耕层有密切关系, 耕作层浅的容水肥量少, 根系集中在土壤表层, 吸肥体积减少, 易引起倒代, 严重影响产量, 因而一定深度的耕层是水稻高产的 基础。
水田土壤耕作
2.松软的耕层
有了一定的耕层并不足以说明已具备了根系 生长的一切条件, 良好的三相比例关系, 也是根系 充分生长所具备的肥力条件。
六、水田土壤耕作
• 水稻对耕层土壤的要求 • 1.一定深度而松软的耕层 • 2.保持一定的水层 • 3.地面平整 • 南方以秋耕、冬耕、春耕、夏耕和插秧后土壤耕
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从专业的角度讲,就是保护性耕作种植方法,是不使用铧式犁翻耕土壤,且地面有秸秆覆盖物。
基本要求是在秸秆覆盖地表面上,尽可能少搅动土壤直接进行播种,以保持土壤原有的结构和层次。
2020年计划推广4万亩。
一、保护性耕作技术方式:1、高留根茬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技术:上茬作物收获时,采取高留根茬秸杆40cm左右,仅中上部秸秆覆盖地表,高留的秸秆根茬形成了“防风带”,重点解决风蚀水蚀严重和有效积温不足等问题。
2、秸秆粉碎覆盖还田免耕播种技术:上茬作物收获时,秸杆直接粉碎还田覆盖地表,秸杆覆盖减少了地表裸露面积,防止大风带走水分和表土,重点解决春季风沙大、墒情不足等问题。
3、秸秆集行覆盖还田免耕播种技术:上茬作物收获时,秸杆覆盖地表,春季播种前秸杆归行,集中在播种行之间。
重点解决春季地温提升慢和秸杆量大易拖堆、架种等问题。
4、秸秆整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技术:上茬作物收获后,秸杆整秆覆盖垄沟,重点解决地温低、不便操作等问题。
5、秸秆集行覆盖还田条带旋耕播种技术(少耕):上茬作物收获时,秸杆覆盖地表,春季播种前秸杆归行,集中在播种行之间,在播种行上旋耕后进行免耕播种作业;旋耕建立了良好种床,重点解决地温低、土壤粘重等问题。
二、保护性耕作技术内容:1、秸秆残茬覆盖地表。
一般采用秸秆表面覆盖和高留根茬覆盖。
2、免耕播种施肥。
要求免耕播种机具有良好的防堵通过性能、破茬入土性能、深施肥底肥和大量口肥及良好的覆土镇压能力。
3、病虫草害控制。
喷除草剂、机械或人工除灭杂草,依靠农药伴种预防,发现虫害后喷杀虫剂。
4、深松与表土作业。
是在地表有秸秆覆盖的情况下,进行深松作业,要求深松机有较强的防堵能力。
三、保护性耕作技术流程:当年机械化收获与保留根茬秋季机械化深松(三年一次)机械化平整土床(少耕需要,免耕不需要)秸秆覆盖翌年机械化免耕播种施肥机械化喷施除草剂机械化施药防治病虫害机械化收获秸秆还田覆盖。
保护性耕作技术知识
保护性耕作技术知识一、保护性耕作技术技术概述:保护性耕作又称保护性农业,是在地表有作物秸秆或根茬覆盖情况下,采用免耕或少耕方式播种,并通过轮作减少杂草病虫害的一项先进农业技术。
主要目的:一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增强土壤抗旱能力,提高粮食产量;二是增强土壤抗侵蚀能力,减少作业环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
基本特征:不翻耕土地,地表有秸秆或根茬覆盖,采用轮作等方式防控杂草病虫害。
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区域特点,在遵循本技术要点的前提下,与其他技术进行集成,创新适合本区域的保护性技术模式。
西北黄土高原区主要问题:水土流失严重;干旱缺水;有机质下降等。
1、关键环节的技术要点(1)休闲期①夏休闲:免耕或少耕,秸秆或根茬覆盖。
可选择行进行深松,以增加蓄纳雨水的能力,深松的同时应合墒。
根据土壤肥力、水分、秸秆留存量等条件,选择性采用少免耕方式种植覆盖作物,收获后;覆盖地表,不得进行翻耕掩埋。
②冬休闲:免耕或少耕,秸秆土壤肥力、水分、秸秆留存量等条件,选择性采用少免耕方式种植覆盖作物,收获后,覆盖地表,不得进行翻耕掩埋。
(2)播种期①冬前播种:少耕或免耕播种。
播种前,根据地表状况,可采用机械或化学方式灭除杂草或次生麦等。
②春季播种:免耕播种。
如果秸秆覆盖量较大,在播种前可适当采用少耕方式,减少地表秸秆覆盖率,以提高播种质量;在极其干旱情况下,可配合采用坐水播种等措施。
(3)田间管理期:根据当地生产实际,进行间苗、追肥、病虫草害防治等。
为了打破犁底层、减少土壤板结、蓄纳雨水,在不影响作物生长的情况下,可进行深松。
(4)收获期:可在收获的同时进行秸秆粉碎还田作业,粉碎后的秸秆应抛撒均匀。
在风大区域,可采用适当方式,固定粉碎后的秸秆。
2、推荐技术模式(1)免耕覆盖播种:休闲期秸秆或根茬覆盖,免耕方式播种。
(2)少耕覆盖播种:根据地表秸秆覆盖量和土壤状况,选择性进行深松、耙地等少耕作业后,方可播种。
保护性耕作
2、几种主要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及应用(均以一年一作的玉米保护性耕作为例加以说明) (1)免耕播种模式
作业工艺为:秋季收获,秸秆还田—春季施肥、播种、药剂除草(3次作业可一次完成)—秋季收 获,秸秆还田。这种耕作模式将土壤耕作减少到最低程度,需要较高的管理水平,某一环节出了 问题都不好弥补,免耕有利于抢种下茬作物!,一次作业成本低。
(2)垄作中耕模式
作业工艺为:秋季收获,秸秆还田—春季施肥、播种、药剂除草(3次作业可一次完成)—中耕施 肥(下年垄形在最后一次中耕中形成)—秋季收获,秸秆还田。如果前茬作物无垄,应在秸秆还 田之前起垄,防止垄上秸秆集堆,美国采用免耕法耕作初期多数采用这种模式,垄作与平作相比, 春季苗床升温快,可早播7-8天.因为有中耕,对药剂除草要求较低。
秸秆还田和土壤 层次对土壤动物 总数均有极显著 影响,但耕作方 式表现不显著。 耕作方式和秸秆 还田对土壤动物 的影响存在极显 著的交互作用, 表明了相同秸秆 还田量在不同耕 作方式下所体现 的作用不尽相同, 耕作方式也引起 了一些土壤动物 类群在土壤层次 分布上的极显著 变化(如鞘翅目 和小蚓类)。
保护性耕作
农学12-1班 张瑾晖 1201101011
一、保护性耕作基本概念 二、保护性耕作的由来 三、保护性耕作在我国的发展
四、保护性耕作的技术及常见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及应用
五、保护性耕作的效益 六、保护性耕作存在的问题
基本概念
保护性耕作是指通过少耕、免耕、地表微地形改造技术及地 表覆盖、合理种植等综合配套措施, 从而减少农田土壤侵蚀, 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并获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协 调发展的可持续农业技术。 其核心技术包括少耕、免耕、缓坡地等高耕作、沟垄耕作、 残茬覆盖耕作、秸秆覆盖等农田土壤表面耕作技术及其配套 的专用机具等, 配套技术包括绿色覆盖种植、作物轮作、带状 种植、多作种植、合理密植、沙化草地恢复以及农田防护林 建设等。
保护性耕作
“黑风暴”灾难惊醒了人们,使人们认识到人类与环 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自然而然地提出了保护性耕作 这一命题,推动了各种保土保水耕作方法的研究。在 这种情况下,1935 年美国成立了土壤保持局,开始研 究改良传统的翻耕方法,研制深松铲、凿式犁等不翻 土的农机具。1967 年,“保护耕作”一词在美国的伊 利诺伊州为取得政府对减少耕作形式的支持而首先启 用。
第二次: 刀耕火种→铧式铁犁的发明
秦、汉,特别是两汉以来,由于冶铁业的大发展,不 但铁制农具更加普及,成为“民之大用”,而且随着 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农具的种类增加,质量也大为 提高。西汉中期以后,木心铁刃农具已被全铁农具所 代替。随着牛耕的推广,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 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加有利于深耕和碎土。 东汉时开沟用的巨型铧,重达15 千克、长达40 厘米 左右。
20 世纪初,瑞典、德国、匈牙利
和英国等国几乎同时制造出以柴
孪生工程师兄 弟哈特和帕尔
油内燃机为动力的拖拉机,第一
亨特·福特
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争的原 因,劳动力不足和农产品价格上
涨,促进了农田拖拉机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广为发展新式畜力农具, 如步犁、耘锄、播种机、 收割机和水车等。 50年代 后期,中国开始建立拖拉 机及其配套农机具制造工 业。洛阳第一拖拉机厂于 1959 年建成投产。
保护性耕作起源于美国。19世纪初美国开始大规模 使用拖拉机翻耕土地,数千万公顷干旱、半干旱草 原被开垦成为粮田,获得了几十年不错的收成。但 到了20世纪30年代,持续耕作使裸露疏松的农田无 法抵挡大风的袭击,成千上万吨表土被刮走,沙尘 遮天蔽日,形成了震惊世界的“黑风暴”(我国称为 “沙尘暴”)。1934年5月的一场沙尘暴,从土地植 被破坏严重的西部刮起,连续3天,横扫美国2/3的 国土,把3亿多吨土壤卷进大西洋,使16万农民倾 家荡产,逃离西部,不少人死于由沙尘暴引起的肺 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护性耕作基本知识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经济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但是,人们不难发现,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猛烈。
人们不禁要问,沙尘暴是怎样形成的?与农业生产有什么关系呢?
保护性耕作与生态保护
先看看我国的耕地状况。
我国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偏旱地区的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0%以上,分布在昆仑山,秦岭,淮河以北的16个省、市、自治区。
旱作农业的面积约3300万公顷。
许多年以来,人们习惯了在旱地采用火烧秸杆,铧式犁翻耕土地,耕翻后耙压碎土,来保证播种质量,以及土地裸露休闲等传统耕作方式。
但是人们没有重视,干旱、裸露、疏松的农田,难以抵挡大风的袭击,地表土流失和风蚀沙化造成的严重后果。
成千上万吨的地表土被风刮走,既造成了农田的荒漠化,也加剧了沙尘暴的形成。
可见,除了大量开荒、草原退化以外,不恰当的土地耕作方式,也是沙尘暴猖撅的原因之一。
为了控制沙尘暴,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大力推行退耕、还林、还草的同时,还需要大力发展,能保护农田、减少农田扬沙的保护性耕作法,使旱区农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那么,什么是保护性耕作法呢?
什么是保护性耕作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
简单地说,就是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
由于采用这种技术有利于保水保土,所以称为保护性耕作。
目前,国际上一般认为,采用保护性耕作的地表,秸秆覆盖量应超过30%。
保护性耕作,主要包括四项技术:秸秆残茬处理技术免耕或少耕播种施肥技术化学药剂控制杂草和病虫害技术土壤深松技术下面,让我们看看保护性耕作的技术内容。
保护性耕作的技术内容
秸秆残茬处理技术农作物秸秆经机械作业处理后,留在地表做覆盖物,是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核心。
秸秆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玉米收获机粉碎秸秆处理粉碎前茬作物秸秆后抛撒,使秸秆均匀的覆盖在地表。
直立秸秆处理在风沙大的地区,收获后对秸秆不做处理,秸秆直立在地里,播种时将秸秆按播种机行走方向撞压,使其倒伏在地表。
留根茬处理在使用作物秸秆的地区,作物收获时,留根茬高度到20-30cm。
秸秆覆盖有两个有利因素。
一,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
二,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我们知道,旱作农业没有灌溉,土壤水分基本来自天上降雨。
雨水消耗分三部分。
一是径流消耗。
径流消耗是指在降雨的时候,雨水还没有入渗到地里,就从地表流走了,是无效的消耗,约占降雨的10%左右,坡地可以达到30%以上。
二是地表蒸发,也是无效的消耗。
约占降雨的60~80%,是主要消耗。
第三才是供给作物生长的有效耗水。
根据测定,有效耗水仅占降雨的10~20%。
所以,要想增加有效水分,只能减少径流、减少蒸发。
传统耕作,地面没有秸秆保护,在雨水直接拍击下,表面很容易结壳,产生径流。
而保护性耕作强调秸秆覆盖效果,能减少水蚀,减少地表径流。
另一方面,因秸秆覆盖明显减轻了阳光直射地面,降低了风力直接吹拂地面,土壤里的水分蒸发因地表的秸秆覆盖,增加了阻隔层,降低了蒸发散失的速度,使蒸发减少。
其次,把大量秸秆还田,直接增加了土壤里的有机质和氮素含量。
注意:秸秆残茬处理技术适合在年降雨量达到250~800mm的地区应用。
麦茬地播种玉米
免耕或少耕播种施肥技术
是在保证种子能够发芽的前提下,不耕翻或者少耕翻土地,将种子和肥料播施到有秸秆覆盖的地里。
主要方式有:
免耕播种是使用免耕播种机,一次完成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作业。
我们可以看到,免耕基本不扰动地表,保持了一个持久的作物残体覆盖层,使土壤免受太阳、雨水和风的破坏,保持了土壤的营养平衡。
转而由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动物来承担"耕作"任务,使土壤保持疏松和透气。
带状旋耕播种是一种少耕方式,适合在少风多雨的季节和地区应用。
带状旋耕播种施肥机一次完成带状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作业。
注意:免耕播种技术适合在地表平整、覆盖物分布均匀的地块应用。
使用时一定要避免深浅不一,缺苗断垄现象。
化学药剂控制杂草和病虫害技术
杂草和病虫害控制是保护性耕作中的一项关键技术。
历来,我们都是用土地深翻根除、斩断和深埋杂草的方法,消灭杂草和病虫害。
实施免耕了,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其实,耕作对除草有利也有弊,有时可能还促进了杂草的扩散。
例如,农具可以将杂草的根或茎斩成断节,使每节都有可能长成新的植株。
再例如,耕作可能将杂草的种子扩散到整个地块,加剧了多年生杂草的发生。
那么,我们用什么办法控制杂草和病虫害呢?
种子处理
播种时,我们可以选用防病、抗病的种子。
也可以采用药物拌种消毒的方法,防止病虫害发生。
喷洒化学药剂
是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有效方法。
通常在播种前,向前茬作物的根茬喷杀虫剂,可避免病虫害危害后茬作物。
播种后的一周左右,喷洒除草剂,可全面封闭地表,有效防止杂草出苗。
地表秸秆覆盖多的地块,喷药时应加大剂量。
当作物的苗出齐后,再喷施一次除草剂,抑制杂草生长,可基本解决杂草问题。
两次喷施除草剂,次数增加了,使用的剂量可以适当减少。
轮作
防治病虫害不能不提到轮作。
我们知道,连作种植时,昆虫和病源会聚集在土壤中,危害下一茬作物。
轮作则打破了许多病原菌的寄生周期,使新生昆虫更难找到它们偏好的食物,因而控制了昆虫和土壤传播的病害。
另外,在一块地里轮流种植多种作物,增加了使用药剂的种类,有利于防止杂草和病虫的耐药性。
例如,采用谷类、豆类、油料作物轮作,在免耕条件下,杂草和病虫害明显减少。
注意:喷施除草剂和杀虫剂时,不能中途停车,避免药剂过量,导致药害。
土壤深松技术
是使用深松机械,在不扰动耕作层土壤的情况下,疏松耕作层以下5-15cm的犁底隔离硬层,加厚了耕作层,使降水渗入的速度和数量大幅度增强,避免地表径流造成的水土流失。
同时减少了由于翻耕裸露造成的水份蒸发,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适宜的土壤条件。
常用的深松机械有多种,我们可根据土壤、作物、气候等条件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深松机。
V型深松器的特点是,可以将耕作层全面疏松,使耕作层有利于接纳雨水。
下部深处有鼠道,洪涝时可成为排水的通道。
V型深松器适合密植作物,例如小麦等。
单柱式深松器的特点是,只松动作物根部正下方的土层,属于间隔深松。
单柱式深松器适合于宽行作物,例如玉米等。
翼铲式深松器比单柱式深松器松土面积大,比V型深松器节省动力,所以应用比较广泛。
土壤深松是一个选择性项目,可2~4年进行一次。
由于深松的成本与耕地的成本相当,所以,从多年种植的角度看,成本还是降低了。
以上,我们介绍了保护性耕作的基本知识,可见保护性耕作是一个保护农田水土资源,增加农田有机质含量,减少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增产增收的综合技术体系。
我们应根据各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作物种类,选择性地、科学地应用这些技术,精确地进行生产投入和管理,从而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