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化常识姓名称谓

合集下载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1.基本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行”。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

【称绰号】又叫外号或诨名,绰号一般根据某人的外貌、性格、行为等特征而另起的“名字”。

绰号有褒有贬,如李白外号“诗仙”,项羽绰号“西楚霸王”等。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

【称小名】称呼对方小时候的名号,以示亲密或侮辱。

如称呼曹操为“阿瞒”。

【称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

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

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

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称尊号】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

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

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

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

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献上尊号曰“秦皇”。

【称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

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作改元。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和古代官职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和古代官职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和古代官职姓名称谓◆■※★●1.基本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行”。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蒲松龄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绰号】又叫外号或诨名,绰号一般根据某人的外貌、性格、行为等特征而另起的“名字”。

绰号有褒有贬,如李白外号“诗仙”,项羽绰号“西楚霸王”等。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小名】称呼对方小时候的名号,以示亲密或侮辱。

如称呼曹操为“阿瞒”。

【称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文化常识之人物称谓

文化常识之人物称谓

人称姓名(一)称名、字、号1.直称姓名(或名)(1)用于自称(2)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3)用于做介绍,为人作传(4)尊者对卑者称名(5)在尊者面前,卑者互称用名2.称字、号:表示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1)称字。

字,即人的表字。

在本名之外另取一个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

男子20岁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行解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的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2)称号。

号是名、字以外的称号。

名和号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

号,一般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则表示一种尊敬。

(二)其他称呼1.称官名、爵名(1)称官名:将一个人所任官职名称作为他的称谓。

(2)称爵名:以爵位名来称呼。

2.称籍贯将一个人的出生地作为他的称谓。

3.称郡望郡望即地望、郡姓,表示某一地域范围内的名门大族。

一个人的郡望也可作为他的称呼。

4.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5.几项兼称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6.称排行在姓氏后加上行第(或再加名号、官爵)来称呼。

(三)皇帝称号1.尊号微号:“尊”为尊敬,“微”为美好。

“尊号”和“徽号”都是对尊者加上的号,以表示尊崇赞美的意思。

尊号起于秦代,星帝和皇后往往在生前就有尊号。

eg: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清代同治帝曾尊生母叶赫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再加上徽号为“慈禧”。

封建时代帝后的尊号可以加几次,实际上都是臣子对他们的阿谀奉承。

2.谥号:古代帝王、诸候、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寓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

谥号按性质分为三类:(1)表扬性的经天纬地日文布义行刚曰景威强睿德日武柔质慈民日惠圣闻周达日昭圣善闻周日宣行义悦民日元安民立政日成布纲治纪日平照临四方日明辟土服远日桓聪明睿智日献温柔好乐曰康布德执义日穆(2)批判性的乱而不损日灵杀戮无辜日厉近内远礼日炀(3)表同情的恭仁短折日哀慈仁短折日怀在国遭忧日愍3.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某祖某宗的名号。

文化常识-姓名称谓(谦敬词)-称号

文化常识-姓名称谓(谦敬词)-称号

称号一、定义名和字以外的称号。

二、来历起号之风,源于何时,文献资料上没有详细记载,大概在春秋战国时就有了。

像“老聃”、“鬼谷子”等,可视为中国最早的别号。

东晋时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南北朝时代有更多的人给自己起了号,唐宋时形成普遍风气,元明清达到鼎盛,不但人人有号,而且一个人可以起许多号。

如明朝画家陈洪缓有“老莲”、“老迟”、“悔迟”、“云门僧”等四个号。

延至近代,用号风气一直不衰,如苏玄瑛号“曼殊”;齐璜号“白石”;何香凝号“双清楼主”。

现代以来文人的号逐渐被笔名所代替。

三、特征(一)时代印记东汉末年,诸葛亮号“卧龙”、庞统号“凤雏”。

唐宋时期,佛教在中国盛行,对中上层知识分子影响很深,所以许多人便以“居士”为号。

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自称‘香山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范成大自号“石湖居士”;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

元代崇尚道教,则文人以“道人”为号者尤其多。

像冯子振号“怪怪道人”;乔吉号“惺惺道人”;任仁发号‘明山道人”;吴镇号“梅花道人”;赵孟頫号“雪松道人”。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侵略宰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造成国家苦难,民族危机。

反对侵略,爱国图强成了当时的主旋律,所以不少人就按这个调子给自己起号。

像谭嗣同号“北飞”;黄少配号“黄帝嫡裔”;陈天华号“思黄”;秋瑾号“竞雄”等。

(二)抒情色彩宋人郑思肖,宋亡后隐居苏州,自号“所南”,以示不忘宋室;词人辛弃疾,重视农业,做官时提倡力田,奖励耕战,晚年退居农村,“更从老农以学稼”,自号“稼轩”;爱国诗人陆游,忧世愤俗,被权贵讥为不守礼法,他就自号“放翁”,以抒发对他们的蔑视;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是以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再加上他本人一老翁来取号,表达了典型的文人情趣;明朝风流才子唐伯虎,自号“六如居士”。

“六如”,按他自己的说法即人生如幻、如梦、如泡、如影、如露、如电。

正好是失意文人消极情绪的抒发;南宋诗人杨万里号“诚斋”,因为抗金名将张浚曾以“正心诚意”勉励过他,光宗皇帝又亲书“诚斋”二字赐之。

文化常识-姓名称谓(谦敬词)-称谓

文化常识-姓名称谓(谦敬词)-称谓

称谓一、称人(一)称姓名1.称姓:临川王某记。

称名的:长子迈将赴。

称姓名的:庐陵文天祥自叙其诗;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

2.称字: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3.称号: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4.称斋号:如称蒲松林为聊斋先生。

5.称谥号:记王忠肃公翱事;左忠毅公逸事。

(二)称官名爵名1.杜工部、杜拾遗(杜甫)王右丞(王维)2.蔡中郎(蔡邕)三闾大夫(屈原)3.贾太傅(贾谊)张燕公(张悦)4.高常侍(高适)张祠部(张继)5.钱考功(钱起)张司业(张籍)(三)称籍贯1.杜少陵(杜甫)韩昌黎(韩愈)2.柳河东(柳宗元)孔北海(孔融)3.岑嘉州(岑参)白香山(白居易)4.王江宁(王昌龄)贾长江(贾谊)5.韦苏州(韦应物)刘随州(刘长卿)(四)称官名籍贯姓、名、字号庐陵萧君圭君玉;余在馆中,闻翰标天台陶先生(五)贱称1.竖子:指的是童仆。

2.小子:对人的蔑称。

3.尔、汝(1)古代尊长对卑幼者以尔汝相称。

引申为轻贱之称。

(2)彼此以尔汝相称,表示亲昵。

二、称年龄(一)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二)孩提:指2——3岁的儿童(三)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四)豆蔻:指女子十三岁(五)及笄jī:指女子十五岁(六)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七)而立之年:指三十岁(八)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九)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十)花甲之年:指六十岁(十一)古稀之年:指七十岁(十二)耄耋:[mào dié]之年:指八、九十岁(十三)期颐之年:一百岁三、讳称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一)崩(驾崩):帝王、太后去世;(二)山陵崩:天子去世;(三)薨:诸侯、有权位的大臣去世;(四)卒:大夫及以上官员去世;(五)不禄:士之死;(六)死:庶人,平明百姓之死;(七)没(殁):嫔妃之死;(八)殇:未成年人死亡;(九)殒:泛指死亡;(十)涅槃、圆寂、示寂:僧人之死;(十一)坐化:佛教用语,谓修行有素的人,端坐安然而命终。

文化常识一(称谓)

文化常识一(称谓)

一、人物称谓(一)人物姓名称谓1.直称姓名①用于自称②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③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④尊者对卑者称名⑤在尊者面前,卑者互称用名2.称字、号、谥号、斋名是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3.称官爵①称官名②称爵名4.称籍贯5.兼称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6.特殊称谓①在姓氏后加上行第(或再加名号、官爵)②职业+人名③姓+之+人名④封地+人名(二)谦、敬及贱称1.谦称①王侯自称:孤②臣子自称:臣③一般人自称:愚、某、鄙人④女子自称:妾2.敬称①称君王:陛下②称庙号,多称已死的皇帝:高祖、太宗③称师长:夫子④称朋友、尊长:公3.上对下或平称:尔4.贱称:竖子5.表特定关系①加“从”表示叔伯关系②加“太”表示长一辈:③加“先”表示已经去世的尊长。

(三)“号”称1.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

谥号按性质分为三类:①表扬性的②批判性的③表同情的2.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

从汉代起,每个朝代一般第一个皇帝的谥号太长,不便称呼,所以唐宋以来的皇帝都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

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

3.年号:是纪年的名称,也是帝王用的。

4.改元: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

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如汉武帝改了十一次年号,唐高宗用过十四个年号。

到了明代以后,才规定一帝一元,才有可能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5.尊号、徽号。

“尊”为尊敬,“徽”为美好。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专项复习之姓名和称谓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专项复习之姓名和称谓

(一)人称姓名1.直称姓名(或名)(1)用于自称。

例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指南录后序》)(2)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例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指南录后序》)(3)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

例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柳敬亭传》)(4)尊者对卑者称名。

例如:求,尔何如?(《论语》)(5)在尊者面前,卑者自称用名。

例如:勃三尺微命。

(《滕王阁》)2.称字、号、谥号、斋名这种情况是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1)称字。

例如: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送东阳马生序》)(2)称号。

例如: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人墓碑记》)(3)称谥号。

例如: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左忠毅公逸事》)(4)称斋名。

例如: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3.称官名、爵名(1)称官名。

例如:后人称杜甫为“杜工部”,称韩愈为“韩吏部”。

(2)称爵名。

例如: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

(《柳敬亭传》)4.称籍贯例如: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

(“南海”代指康有为)(《谭嗣同传》)5.称郡望例如:唐代诗人韩愈系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自谓郡望昌黎,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6.几项兼称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例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7.唐代还有种特殊称呼,即以曾祖兄弟的长幼排行来称呼在姓氏后加上行第(或再加名号、官爵)。

例如:韩愈《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8.特殊称谓(1)职业+人名。

例如: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庄子•养生主》)(2)姓+之+人名。

例如: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左传•僖公三十年》)(二)谦称、敬称、贱称1.谦称(1)王侯自称①朕本为古人自称之词,意为“我”“我的”,后为自称专用。

从秦始皇时专为皇帝自称,他人不得擅用。

例如:朕为始皇帝。

姓名称谓之基本称谓

姓名称谓之基本称谓

姓名称谓之基本称谓【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蒲松龄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 自称姓名或名。

如“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 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行”。

(3) 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绰号】又叫外号或诨名,绰号一般根据某人的外貌、性格、行为等特征而另起的“名字”。

绰号有褒有贬,如李白外号“诗仙”,项羽绰号“西楚霸王”等。

【称小名】称呼对方小时候的名号,以示亲密或侮辱。

如称呼曹操为“阿瞒”。

【称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

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

清朝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

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文化常识之姓名称谓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文化常识之姓名称谓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 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称谥号】古代帝王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 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的事迹行为和品德评定一个称 号以褒善贬恶,这个称号叫谥号。
如称苏轼为文忠,而称奸臣秦桧为“缪miù丑” 则是一种“恶谥”。
(4)年龄的称谓。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 出某人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 的称谓来代替。
垂髫(tiáo: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 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 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 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C.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分为三等:一等称进
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前三甲分别是 状元、榜眼、探花。 D.书是对帝王的呈文,有不同的称呼,如章、奏、表、疏、 封事等,封事是预防沿漏的意思,是一种秘密的奏议。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称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 往称名。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 明习经学。 C.擢,一般表示升官,“左迁”是降职的委婉说法, “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 D.谥号是人死之后给予的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 有褒有贬。
(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 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
(5)对平辈、朋友称“足下”
(6)对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令 堂、令阃kǔn(对方妻子)、令兄、令郎、令嫒(令爱)。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 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 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 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分类判断题:姓名称谓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分类判断题:姓名称谓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分类判断题:姓名称谓1.古代有姓和氏之分,三代(夏、商、周)以前女子称姓,男子称氏。

氏为姓之本,姓由氏所出。

( × )解析 “氏为姓之本,姓由氏所出”错,应是“姓为氏之本,氏由姓所出”。

2.在古代,姓用以区别贵贱,贵者有姓,而贱者有名无姓。

氏同而姓不同,可通婚姻;姓同而氏不同,不可通婚姻。

( × )解析 在古代,用以区别贵贱的是“氏”,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3.古人常自称姓名或名,如“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有时也直称所厌恶的人的名,而不称其字。

( √ )4.字,也叫表字,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

古代男女皆为20岁取字。

( × )解析 古代男子20岁成人,要举行冠礼,要另取一个字。

女子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

5.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呼,对平辈或者尊辈一般称字,如“苏东坡”。

( × )解析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东坡居士”是他的号。

6.字和名在意义上往往有一定的联系,往往用字来解释名。

有些人的字广为人知,本名反而隐没于世,称为“以字行”,如孟浩然,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

( √ )7.小名也叫小字,乳名,如曹操小名阿瞒,刘裕小名寄奴。

( √ )8.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古人的名和字由父亲或尊长取写;号由自己取定,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

( × )解析 “号由自己取定”错,号多为自己所起,亦有由他人所起的。

“只用于自称”错,对他人也可称号,以示尊敬。

9.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人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赞美性的称号叫谥号。

如明崇祯帝谥号为“庄烈”,陶渊明谥号为“靖节”。

( × )解析 “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赞美性的称号”错,谥号可褒可贬可中性,并非只是“赞美性的”。

10.谥号可分为官谥和私谥两大类,有美谥、平谥和恶谥之分。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大汇编——姓名称谓篇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大汇编——姓名称谓篇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大汇编——姓名称谓篇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大汇编一、姓名称谓1.基本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行”。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蒲松龄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绰号】又叫外号或诨名,绰号一般根据某人的外貌、性格、行为等特征而另起的“名字”。

绰号有褒有贬,如李白外号“诗仙”,项羽绰号“西楚霸王”等。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小名】称呼对方小时候的名号,以示亲密或侮辱。

如称呼曹操为“阿瞒”。

【称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古代姓名称谓

古代姓名称谓

古代姓名称谓基本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行”。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蒲松龄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绰号】又叫外号或诨名,绰号一般根据某人的外貌、性格、行为等特征而另起的“名字”。

绰号有褒有贬,如李白外号“诗仙”,项羽绰号“西楚霸王”等。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小名】称呼对方小时候的名号,以示亲密或侮辱。

如称呼曹操为“阿瞒”。

【称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

2020高考一轮复习: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分类3(姓名称谓)

2020高考一轮复习: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分类3(姓名称谓)

2020高考一轮复习: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分类3(姓名称谓)三、姓名、称谓(一)人物姓名称谓1.直称姓名。

①用于自称: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指南录>后序》)②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指南录>后序》)③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柳敬亭传》)④尊者对卑者称名:求,尔何如?(《论语》)⑤在尊者面前,卑者互称用名:夫子何哂由也?(《论语》)2.称字、号、谥号、斋名。

这种情况是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①称字: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送东阳马生序》)②称号: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人墓碑记》)③称谥号: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左忠毅公逸事》)④称斋号: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3.称官爵。

①称官名:后人称杜甫为“杜工部”,称韩愈为“韩吏部”。

②称爵名: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

(《柳敬亭传》)4.称籍贯。

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

(“南海”代指康有为)(《谭嗣同传》)5.兼称。

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6.特殊称谓。

①在姓氏后加上行第(或再加上名号、官爵):韩愈《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②职业+人名: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庄子·养生主》)③姓+之+人名: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左传·僖公三十年》)④封地+人名:商鞅姓卫,商为其封地。

(二)谦称、敬称、贱称、特定称1.谦称。

①王侯自称:孤不度德量力。

(《隆中对》)②臣子自称: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③一般人自称: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某自幼熟读兵书。

(《失街亭》)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

(《中山狼传》)④女子自称: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孔雀东南飞>并序》)2.敬称。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总1-2:姓名称谓、古代官职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总1-2:姓名称谓、古代官职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总1-2:姓名称谓、古代官职一、姓名称谓◆■※★●1.基本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行”。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

【称绰号】又叫外号或诨名,绰号一般根据某人的外貌、性格、行为等特征而另起的“名字”。

绰号有褒有贬,如李白外号“诗仙”,项羽绰号“西楚霸王”等。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

【称小名】称呼对方小时候的名号,以示亲密或侮辱。

如称呼曹操为“阿瞒”。

【称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

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

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

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称尊号】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

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

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

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

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政上尊号曰“秦皇”。

【称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

高考语文8类文化常识

高考语文8类文化常识

高考语文8类文化常识高考语文必备8类文化常识高考6月7日开考,为帮助大家在高考语文中取得高分,店铺为大家带来最新的高考语文必备八大文化常识,希望对大家高考语文考试有帮助!高考语文8类文化常识一、称谓系列1.人物姓名称谓(1)直称姓名①用于自称: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指南录〉后序》)②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指南录〉后序》)③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柳敬亭传》)④尊者对卑者称名:求,尔何如?(《论语》)⑤在尊者面前,卑者互称用名:夫子何哂由也?(《论语》)(2)称字、号、谥号、斋名这种情况是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①称字: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送东阳马生序》)②称号: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人墓碑记》)③称谥号: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左忠毅公逸事》)④称斋名: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3)称官爵①称官名:后人称杜甫为“杜工部”,称韩愈为“韩吏部”。

②称爵名: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

(《柳敬亭传》)(4)称籍贯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

(“南海”代指康有为)(《谭嗣同传》)(5)兼称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6)特殊称谓①在姓氏后加上行第(或再加名号、官爵):韩愈《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②职业+人名: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庄子·养生主》)③姓+之+人名: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左传·僖公三十年》)④封地+人名:商鞅姓卫,商为其封地。

2.谦、敬及贱称(1)谦称①王侯自称:孤不度德量力。

(《隆中对》)②臣子自称: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③一般人自称: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某自幼熟读兵书。

(《失街亭》)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

高中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大全

高中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大全

高中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大全一、人的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2)用于介绍或作传。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司马迁为司马子长。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他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称范仲淹为范文正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

【称爵名】《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如称刘备为刘豫州。

【谦称】1、自称:愚、敝、卑、臣、仆;2、帝王自称:孤、寡、朕;3、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4、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敬称】1、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

2、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

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卷Ⅱ)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 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 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 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解析】“京师”两个字分开,“师”没有“国都”的意思。
能追无尽景,始是登高人
高考指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017•卷Ⅱ)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解析】“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错误。考通“拷”,是“拷问” 之意。
高考指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016•卷Ⅲ)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解析】礼部掌管礼仪、祭祀、宴飨、科举等,掌管土地、户籍的是户部。
高考指津
试卷
2015
卷Ⅰ 卷Ⅱ
卷Ⅰ
2016 卷Ⅱ
卷Ⅲ
卷Ⅰ
2017 卷Ⅱ
卷Ⅲ
2018 2019
卷Ⅰ
卷Ⅱ 卷Ⅲ 卷Ⅰ 卷Ⅱ 卷Ⅲ
A 登进士第
名、字 首相 中宫 礼部 以字行 下车 状元
《三坟》 《五典》
豪右 陵寝 诸子百家 缪公 殷纣
B 兵部 谥号 建储 陛下 教坊司 姻亲、血亲 收考 上元
※阙
顿首 株(连)
能追无尽景,始是登高人
高考指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018•卷Ⅲ)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
B.“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
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
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
【解析】“尹”会意字,左边一撇表示笔,右边是“又”(手),象手拿笔,以表示
治事;本义为治理,是官的通称。“令尹”春秋战国时楚国执政官名,相当于宰相。
“京兆尹”为古代京师的地方长官。都不是“知府”的简称。
(2019•卷I)下列对文中划横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非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解析】“诸子百家是对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而且汉代董仲舒倡导“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可知影响最深远的三家应该是“儒、法、道”而非“农”。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解析】D.“太子”专指已确定继承皇位或帝位的帝王的儿子。
(2015•卷Ⅱ)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解析】C项错在“长子继承”,应为“嫡长子继承”。
下车
收考
状元
上元
《三坟》 《五典》
※阙
豪右
顿首
陵寝
株(连)
诸子百家
诏令
缪公
汤武
殷纣
武王
红色为设误选项 ※为多次(2次及以上)考查内容
C 庙号 嗣位 有司 吏部 致仕 母忧 车驾 近侍
践阼
茂才 前尹 礼乐 变法 三晋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D 太子 ※阙 契丹 移疾 ※两京 私禄 ※京师 告老
逊位
※京师 御名 就国 黥 令尹
(2016•卷Ⅱ)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以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解析】移疾是指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不一定是受到权臣诋 毁。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
——古代)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 初衣: 作官以前所穿的衣服。古人作官有官服,辞官则需脱去官服,穿上初 衣。因以初衣表示辞官退职。
• 返初服: 辞官退职。曹植《七启》:"愿返初服,从子而归。" • 投冠: 古代作官必戴冠,投冠表示辞去官职。 • 挂冠: 挂冠而去,表示辞官。挂绶: 挂绥带而去,表示辞官。 • 释绂: 绂(FÚ ),古代系印章的丝绳。犹言弃印。 • 释冕: 冕,古代官吏所戴的礼帽。 • 告老:官员年老。如:时年已七十,遂隐上山,悬车告老。 • 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如:祁溪请老,晋侯问嗣焉。 • 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 • 谢病:托病引退或谢绝宾客。
【解析】三晋指春秋末韩、赵、魏三家分晋。故选C。
能追无尽景,始是登高人
高考指津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试卷 卷Ⅰ 卷Ⅱ 卷Ⅰ 卷Ⅱ 卷Ⅲ 卷Ⅰ 卷Ⅱ 卷Ⅲ
卷Ⅰ
卷Ⅱ 卷Ⅲ 卷Ⅰ 卷Ⅱ 卷Ⅲ
能追无尽景,始是登高人
A
B
登进士第
兵部
名、字
谥号
首相 中宫
建储 陛下
礼部
教坊司
以字行
姻亲、血亲
能追无尽景,始是登高人
高考指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018•卷Ⅰ)下列对文中划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作为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入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解析】践祚:走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无“用武力打 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之意。
能追无尽景,始是登高人
• 致仕、致事、古致代政、官致吏位"、辞致官禄退: 表休示"辞有官许退休多。别致称:。"交出""交还"之意。
汉代何休注:致仕,还禄位于君。 • 乞身: 封建时代作官则以身许国,因此退职需乞身以还。 • 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 • 解印: 印是为官之依据,解印就是退休回家。 • 解佩: 佩,古代文官朝服上的饰物。解佩,犹 言脱去朝服,表示辞官。 • 解冠: 脱去官帽,表示辞官。 • 解官:辞去官职。如: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 解组: 组,印绶。解下印绶,表示辞官。 • 解绶: 解去印绶,表示辞官。 • 解龟: 古代印章的纽一般为龟形,因以龟表示印。解去龟印,即解去官印。
能追无尽景,始是登高人
高考指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019•卷Ⅱ)下列对文中划横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B )
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2017•卷Ⅰ)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解析】姻亲是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血亲是基于血统关系的亲属。二者 性质完全不同。
(2017•卷Ⅲ)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解析】“近侍”的官职未必就高,对帝王的影响也不一定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