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情报学国内专家学者

合集下载

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投稿方式及版面费介绍

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投稿方式及版面费介绍

(备注:国内图书情报界顶级刊物,刊登论文质量都很高,也是引用率最高的一种刊物,不过,录用论文有点看资历有成分)
2、 图书情报工作(半月刊)
主 办: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投稿地址:
电 话:(010)82623933
(备注:文章质量好,被引用率最高,学术地位高;题材独特,立意新颖,独具慧眼,有详细的审稿过程信息和认真负责的审稿意见)
(备注:封面色彩明快,内容推陈出新,在学界具有不错的影响和口碑,版面费高)
15、图书馆工作与研究(月刊)
主 办:天津市图书馆学会、天津图书馆、天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投稿地址:tsgg@
电 话: 022-23620095
(备注:审稿周期特长,要三个月左右)
图书馆学情报学刊物投稿及版面费
一、北大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版)收录的期刊
1、 中国图书馆学报(双月刊)
主 办:中国图书馆学会和国家图书馆
投稿地址: /jtlsc/ch/author/login.aspx
电 话:010-88545234
主 办:中国人民大学
投稿地址:qingbaoziliao@
电 话:010-62512296
(备注:它刊登的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收录的机率很大)
13、情报杂志(月刊)
主 办:陕西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投稿地址:/
电 话:0591-87883359
三、版面费
1.无版面费的图情期刊:《图书馆杂志》、《图书情报知识》、《国家图书馆学刊》、《山东图书馆学刊》、《四川图书馆学报》
2.收取版面费的图情期刊:《情报学报》、《图书馆学研究》(版面费很高)、《农业图书情报学刊》(版面费高)

浅议图书馆学的研究方法

浅议图书馆学的研究方法

浅议图书馆学的研究方法论文导读:国内图书馆学研究方法论发展国内关于图书馆学方法论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图书馆界才逐渐重视图书馆学研究方法问题的研讨。

1990年,沙勇忠的《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的困境与出路》一文,阐述了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的概况,并从图书馆学研究必须依赖于科学的方法体系入手,认为方法论研究的核心是专门方法的建立,以是否产生独特的应用效能,是否体现图书馆领域的特殊规定性为标准,图书馆应注意引进移植相邻学科的研究方法并建立自己的专门研究方法。

1997年,郗沭平在《浅论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方法论体系》中指出在图书情报学研究中,使用价值较大、用途较广并代表发展方向的研究方法有20多种,如观察法、调查法、归纳法、演绎法、统计法、综合法、类比法、比较法、实验法、文献内容分析法、历史研究法、哲学方法、心理学方法、管理学方法、专家咨询法、教学方法、理性思维方法、形象思维与灵感思维法、文献计量学方法、引文分析法、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信息论方法等。

关键词:于图书馆学,研究方法,方法论体系1.国外图书馆学研究方法论发展德国图书馆学家马丁.施莱廷格(M. W.Schrellinger)于1807年首次提出了“图书馆学”这一名词,并于1810年出版了《试用图书馆学教科书大全》一书。

而作为一门学科,图书馆学源于1887年,因为这一年德国哥廷根大学创办了图书馆课程讲座,同年美国图书馆学家M.杜威也在哥伦比亚大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图书馆学院,这标志着近代图书馆学的诞生。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图书馆学的研究方法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直到20世纪50、60年代,国外才开始专门讨论这个问题。

60年代中期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图书情报学院曾组织召开了以“图书馆学研究方法:检验与评价”为主题的方法论专题研讨会。

美国著名图书馆学家、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学院教授巴特勒(PierceButler)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成效取决于图书馆学理论基础的研究和确立,而获得图书馆学理论知识的手段是研究方法。

21世纪初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领军人物

21世纪初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领军人物

21世纪初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领军人物任景华【摘要】学科领军人物是学科发展的中坚力量.以共现分析、共被引分析、聚类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客观呈现图书馆学者2001-2010年CSSCI的发文情况可以发现,21世纪初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领军人物包括张晓林、马恒通、蒋永福、张智雄、盛小平、肖希明等,他们推动了包括图书馆学理论与图书馆学史、图书馆管理、知识产权法、信息资源管理等9个图书馆学研究领域的长足发展.【期刊名称】《图书馆建设》【年(卷),期】2013(000)012【总页数】6页(P63-68)【关键词】图书馆学;高产作者;高被引作者;社会网络分析;共被引分析【作者】任景华【作者单位】昌吉学院新疆昌吉 83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01 引言我国图书馆学研究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百年的变迁是由图书馆学研究者造就的,同时也给图书馆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21世纪初的图书馆学研究不再仅关注如何组织排架、如何图书分类等方面的内容,而是在电子信息技术、数据存储技术的推动下,开始探索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等新兴研究领域。

哪些图书馆学家在引领这些变化?哪些学者在哪些研究方向上改变了图书馆学研究的格局?这些问题值得一探究竟。

从文献的角度探寻一个学科的领军人物,目前常用的有信息计量学分析方法与社会网络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

事实上,自从社会网络分析法被引入图书情报学领域,就有大批学者针对图书馆学研究者做过分析。

这些研究大致可分为4类:(1)对图书情报学作者的分析,如马瑞敏等分析了图书情报学作者共被引的知识结构[1],邱均平等构建了图书情报学高影响力作者的评价方法等[2] ;(2)对图书馆学学科的分析中少量分析了作者,如赵蓉英等利用Citespace等可视化工具分析了图书馆学的学科结构和演变趋势,阐述了哪些作者是图书馆学高影响力的作者[3-5] ;(3)对图书馆学部分研究的作者分析,如高国欣等分析了数字图书馆研究领域的作者[6],杨慕莲等分析了参考咨询服务研究作者的情况[7] ;(4)对图书馆学特定期刊或特定年代发文作者的分析[8-11]。

信息资源管理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学科一体化的发展方向

信息资源管理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学科一体化的发展方向

信息资源管理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学科一体化的发展方向(作者: 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 )1、IRM学科的发展物质、能源和信息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资源,只是在不同的时代,人们所依赖的核心资源有所不同。

在信息社会,核心资源是信息。

信息资源已成为国际竞争中极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数字化革命将使信息资源成为至关重要的国家财富,经济和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不仅有很大的经济价值,还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和战略价值,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凸显重要,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资源观念、调整资源战略、大规模开发利用信息资源、节约物质资源和能源,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发展道路。

IRM 理论产生于20 世纪70 年代后期,自产生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就IRM理论的起因而言,一则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特别是信息系统的推广;二则归因于信息资源总量急剧增长所造成的信息供求矛盾的激化,人们急需一种理论来解决信息实践中的种种问题,IRM 理论最初萌芽于工商管理和政府部门这两个领域。

20 世纪90 年代初,我国图书情报领域的学者引入了IRM 理论,并与欧洲学者有相似之处,即在引入理论的同时大量地植入了情报学等学科内容,形成有中国特色的IRM理论。

现在IRM主要应用于政府、企业、图书情报及民间信息服务等领域[1] 。

一门学科的制度化,即形成稳定的学科规则和模式,应包括以下内容:学科职业的制度化、学习和训练的制度化、研究的制度化、交流沟通的制度化及评价和奖励机制的建立[2]。

虽然IRM出现时间短,但在20 多年中,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我国不仅出现了一定数量的专业期刊,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地区IRM中心(北京和大连IRM中心等);而且成立了专门的IRM协会和研究基地(国家IRM北京和南京研究基地,国家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召开IRM 会议和论坛(如2004年人民大学IRM学院举办的“ 2004年中国IRM论坛”和武汉大学举办的第三届“信息化与IRM”学术研讨会),有了相对稳定的研究群体,发表了相当数量的论文和专著;尤其是在我国大学教育中得到了发展:最先是一些相关专业开设IRM 课程,后来一些研究生专业开设IRM 专业方向,发展到设立IRM硕士和博士专业,而本科专业的设置,在2003年浙江大学、2004年四川大学批准开设IRM专业(由档案学、图书馆学合并调整)后,2005 年河北师范大学也被获批准增设IRM 专业,在此期间也有一些院系改名为IRM学院(系)。

吉林大学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类专业推荐

吉林大学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类专业推荐

吉林大学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类专业推荐推荐理由管理学院有图书馆学、情报与档案学管理三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其中情报学为省级重点学科。

学院拥有国内一流的大型现代管理实验中心、图书资料中心。

承办着国家核心期刊《情报科学》,这一切都为教学和科研及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现代化的环境。

近两年招生人数年份专业招生人数2010 图书馆学 5 情报学14 档案学 32011 图书馆学 5 情报学12 档案学 3考试科目图书馆学:综合(信息检索、信息管理基础);图书馆学基础情报学:综合(信息检索、信息管理基础);信息经济学档案学:综合(信息检索、信息管理基础);综合(档案学概论、档案管理学)参考书目图书馆学:《信息检索》张海涛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年8 月第1 版;《信息管理概论》柯平、高洁主编,科学出版社,2007 年 6 月版;《图书馆学基础》吴慰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 5 月第1 版;《信息组织概论》冷伏海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 年7 月第1 版。

情报学:《信息检索》张海涛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年8 月第1 版;《信息管理概论》柯平、高洁主编,科学出版社,2007 年 6 月版;《信息经济学》靖继鹏、张向先、李北伟编著,科学出版社,2007年9 月第2 版;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刘永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 年9 月版。

档案学:《信息检索》张海涛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年8 月第1 版;《信息管理概论》柯平、高洁主编,科学出版社,2007 年 6 月版;《档案学概论》冯惠玲、张辑哲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档案管理学》邓绍兴、陈智为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电子档案管理基础》,王萍、宋雪雁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版。

招生导师情况毕强主要研究方向:信息资源规划与管理(学术信息、商务信息、政府信息等);企业信息化与知识管理;数字图书馆;信息咨询与服务。

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2008-07-12 16:05关键词: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发展历史趋势研究热点前沿1、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历史回顾在世界范围内,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分别诞生于19世纪和20世纪,但都在20世纪得到迅速的成长。

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这三门学科从名不见经传到逐渐为世人所了解,直到今天它们开始用与时代(信息时代)名称相同的字眼命名自己的学科群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群,其间,走过了一条非常特殊的发展道路。

(1)20世纪档案学领域的主要理论研究成就尽管档案起源于约5 000年之前,档案工作的历史也源远流长,但档案学的诞生却是近代的事情。

档案学研究最早出现在欧洲,1571年德国档案学家亚克伯•冯•拉明根在海德堡出版的《综合报告——怎样才算一个完美的登记室》和《登记室及其机构和管理》等两部著作,是目前各国档案学史料文献中所见最早的档案学专著。

17—18世纪,档案学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但是,正式把档案学作为一门科学并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却是19世纪的事情了。

德国档案学家约瑟夫•奥格在1804年出版的专著《档案学的理论思想》中第一次使用了“档案学”概念。

之后分别于1806年和1834年创办的《档案学和文书学》、《档案学、古文书学和历史学》杂志,也都使用了“档案学”这一名词。

但最早对档案学学科性质进行准确定位的则是曾任法国国家档案局局长的历史学家朗格鲁。

1885年,他在《国际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杂志上发表了著名论文《关于档案馆的科学》,第一次提出档案学是一门独立学科的见解。

“档案学”一词在我国出现得较晚。

1935年,滕固在其所著的《档案整理处的任务及其初步工作》一文中指出:用科学方法处理档案,有叫做档案学的学问,在欧洲也是近百年来发达的事。

这是我们目前所见文献中最早的相关记载。

在1940年出版的龙兆佛的《档案管理法》一书中,也提到了“档案学”概念。

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的变迁及学术影响力分析

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的变迁及学术影响力分析

V 、 、 、 图书馆界 / / / V V V 、 V 高 校 图 书 馆工 作 / 、 、 、 、 、/ 情报学 刊 / / / / v 、 、/ V 、 、 情报业务研究 / v / /
、 、/ 、 、 、 情 报 科 学 技 术 / v / / / V 、 、 、 、 / / / / 中 国信 息 导 报
期 与 发文 数等 因 素 。从 表 2可 以看 出 :1《 ( )中 国 图书 馆 学 报 》 即年 引 指 标 远 远 高 于 其 他 期
从 表 2 表 3可 以看 出 : 1 在 图 书情 报 核 心期 、 () 刊影 响 因子 的排名 中 ,大致 可 以分 为 3个 层 次 : 中 《 国 图书 馆学 报 》 《 报学 报 》 《 学 图 书馆 学 报 》 、情 、大 为 第 一层 次 ;图 书馆 》《 《 、 图书情 报 工作 》 到排 名第 十 的 《 报 资料 工作 》为第 二 层次 ; 图书馆 工 作与研 究 》 情 《 到《 图书馆学 研 究》 第 三层次 。 同为 核心 期刊 , 中 为 《 国 图书馆 学报 》 以平 均影 响 因子 13 8 .17分值 排 名第
V V V V
V 、 / V
பைடு நூலகம்
收 稿 日期 :0 0 0 - 3 2 1- 8 0
作者 简介: 苏坤 ( 93 ) 男 , 科 , 研 究 馆 员 , 16一 , 本 副 已发 表 论 文 1 0多篇 。
21 0 1年 4月
情 报 探 索
第 4期 ( 12期 ) 总 6
的影 响 因子 、 年 引指 标 、 献 被摘 率 等 进 行 统 即 文 计对 比分析 , 图从 新 的角度 发掘 和展 现 这些 核 试 心 期刊 的功 能与价值 。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调查与分析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调查与分析

Z HOU Yi n g , P E NG L i j u a n
ABS TRACT:No wa d a y s , T r i z t h e o r y i s w i d e l y u s e d i n f o r e i g n c o u n t ie r s a n d h a s b e c o me a p o w e r f u l t o o l i n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i n n o v a t i o n i n d e v e l o p e d c o u n t r i e s . T h i s p a p e r d e s c i r b e s t h e i f v e a r e a s a n d n i n e t o o l s o f T r i z t h e o y, r a n d t a k i n g C h i n e s e
第2 3 卷
第 l O 期
收稿 日期 : 2 0 1 2 — 1 2 — 2 5
‘ ‘ 图书馆 ・ 情报 与文献 学" 国家社 科 基金项 目的调查 与分析
雷 欢 I '
( 1 武 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 4 3 0 0 7 2 ; 2 . 湖南城市学院图 书馆, 湖南益阳, 4 1 3 0 0 0 )

要: 采 用 网络 调 查 法 与 文 献 计 量 法 , 调查了1 9 9 4 -2 0 1 0年 间 国 家社 科 基 金 项 目中
有关“ 图书馆 ・ 情报 与文献学” 的资助立项情 况 , 对这 些项 目的年度分布 、 立项者 、 立项 单位、 预期成果形式等进 行 了统计 分析 , 以此揭 示我 国图书情报 学的研 究发展 历程 , 建 议我 国图书情报 学界 、 业界需继续站在整个 国家的宏观 角度思考关 系国计 民生的 大课 题, 应将更 多的立项着力于青年项 目, 国家社科基金 在 以后的 立项 资助 中应在保证质

全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精选文摘(第43辑)

全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精选文摘(第43辑)

业 界的深度 思 考 。 ( 杨
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的判 断标 准 、增 值 利用 与 公共 部 门信 息一 般 利 用 、信 息公 共
A LS 2 9 -4 —1 () 公 共 智 慧服 务 、 知 识 自 由与 转 E IC 8 6- 3 2 9
获 取 、公益 性 开 发 利用 等 的联 系 和 区别 进 行 了分 析 与 总结 , 以期促 进 公 共部 门信 息 增 值 利用 的发 展 ,发 挥其 巨大 的经 济 价值 。 ( 陈永平 ) A LS 2 9 -4 —1 () 基 于信 息 共 享 背景 下 的数 据 和 E IC 8 9 3 2 9
而在 小 范 围仍 然存 在数 据与 信息 转 换过 程 。 “ 理解 ”是 区 分 “ 数据 ”和 “ 息” 概念 的基础 。对 “ 景 ”的把 握 是从 “ 信 背 数
信 息之概 念辨 析 , 宋立 荣(中国科 学技 术信 息研 究所) /情报 等 /
杂 志 ,2 1 ():1 . 02 1 ~5
基 于信 息共 享 背景 下 “ 据 ”和 “ 数 信息 ”的 区别 和 联 系 应从 以下方 面 认识 :从 “ 向”概 念关 系 看 ,数 据与 信 息 在 纵
●总

学科 服务 就在 哪里 ” ,而社 会关 系和组 织结 构嵌 入 则是 从社 会 网络 的角度 出发 ,强 调学 科 服 务与 用 户之 间 的联 结 ,以提 高
A LS 2 9 "4 —1 ( ) 从 国家 社 科 基 金项 目看 图 书 情 E IC 8 5 3 2 9
报 知识 生产/ 秀华 ( 张 西北 师 范大学 图书馆),靳 茜 ( 国家科技
在 分 析公 共 部 门信 息增 值 利用 内涵 的基 础 上 ,提 出了公 共 部 门信息 增值 利用 对公 共物 品属 性判 断的重 要 意 义 ,同时 , 针 对 国 内对 公共 部 门信息 增 值利 用 的公 共 部 门信 息 、增值 利 用 、公共 任 务 等重 要概 念 与 国外 进行 了分析 和 比较 ,从 而对 公 共 部 门信 息增 值 利用 的公 共部 门信 息 额 度范 围 、增 值利 用

图书情报学的源起、发展及重要领域

图书情报学的源起、发展及重要领域
• 技术:计算机科学的强项 • 资源:社会的共同责任 • 服务:图书情报单位的优势
七、数字图书馆
4、关键技术
• 数字化技术 • 数据格式与数据标准 • 互操作协议 • 信息安全 • 数字版权 • 信息检索(含信息抽取、数据挖掘、
• 情报学报、中国图书馆学报 • 大学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工作 • 情报理论与实践、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图书馆、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图书馆 建设、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图书馆论 坛、图书馆杂志、图书情报知识、图 书与情报、情报科学、情报杂志、情 报资料工作、国家图书馆学刊
二、图书情报学的相关概念与重要领域
• 国外有“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LIS)一词,中国有“图书情报”或“图书情报学”
• 研究内容有侧重但很难完全区分 • 落脚点还在于图书馆学侧重文献,情报学可能
涉及文献、情报、信息中的任一个
二、图书情报学的相关概念与重要领域
5、重要领域归纳
文献综述、专 家综述、统计
三、信息检索
4、信息检索的研究内容
• 信息检索理论 数学模型。包括标引理论、检索模型等。
• 信息处理与组织 信息的自动标引、自动分类与聚类、自动
摘要以及数据的描述等。 • 信息检索技术与方法
保证检索系统实现高效的检索过程、准确 的检索结果的手段。目前,常用的检索技术有: 布尔检索、加权检索、全文检索、超文本检索、 多媒体检索、智能检索、跨语言跨平台检索等。 • 信息可视化技术
• 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学,一般认 为从此时开始。
一、图书馆学情报学的源起与发展
1、图书学的源起
• 1931年,印度人阮冈纳赞提出“图 书馆学五定律”: ①书是为了用的; ②每个读者有其书; ③每本书有其读者; ④节省读者的时间; ⑤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

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核心期刊名录

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核心期刊名录

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核心期刊名录:《中国图书馆学报》中国图书馆学最高学术期刊双月刊图书馆学综合刊物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刊北京图书馆主办主编:刘湘生通讯地址:北京市文津街7号邮政编码:100034电话:(010)66126180《大学图书馆学报》双月刊图书馆学综合刊物全国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主办主编:李晓明网址:/chtml/xuebao E-mail:jal@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图书馆邮政编码:100871电话:(010)62759056《图书馆杂志》双月刊图书馆学综合刊物上海市图书馆学会上海图书馆主办主编:王鹤鸣网址:/tsgzz/tsgzzie.htm E-mail:tsgzz@通讯地址:上海市淮海中路1555号邮政编码:200031电话:(021)64455503 (021)64455502《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双月刊图书馆学综合刊物天津市图书馆天津市图书馆学会主办主编:刘久昌通讯地址:天津市复康路天津市图书馆邮政编码:300191电话:(022)23368221《四川图书馆学报》双月刊图书馆学综合刊物四川省图书馆学会主办主编:汪恩来通讯地址:成都市蜀都大道总府街6号邮政编码:610016电话:(028)6659544《图书馆》双月刊图书馆学综合刊物湖南省图书馆学会湖南图书馆湖南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主办主编:常书智通讯地址:长沙市韶山路38号邮政编码:410011电话:(0731)4119412《图书馆建设》双月刊图书馆学综合刊物黑龙江省图书馆学会黑龙江省图书馆主办主编:王科正通讯地址:哈尔滨市文昌街22号邮政编码:150001电话:(0451)2624755《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季刊图书馆学综合刊物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协作委员会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学会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主办主编:高树榆网址:通讯地址:银川市新市区同心北路邮政编码:750021电话:(0951)2021540 (0951)2021414《图书馆论坛》双月刊图书馆学综合刊物广东省图书馆学会广东省中山图书馆主办主编:黄俊贵通讯地址:广州市文明路211号之一:广东省中山图书馆邮政编码:510110电话:(020)83825705《图书馆学研究》双月刊图书馆学综合刊物吉林省图书馆学会吉林省图书馆主办主编:金恩辉通讯地址:长春市新民大街10号邮政编码:130021电话:(0431)5642935-3015《图书情报知识》季刊图书馆学情报学综合刊物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主办主编:马费成E-mail:tqy12@通讯地址:武汉市珞珈山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邮政编码:430072电话:(027)87682657《图书与情报》季刊图书馆学情报学综合刊物甘肃省图书馆甘肃省科技情报研究所主办主编:潘寅生通讯地址:兰州市滨河东路250号邮政编码:730000电话:(0931)8828982-292《情报学报》中国情报学最高学术期刊双月刊情报学综合刊物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主办主编:孙月湘网址:/periodical/qbxb/index.htm E-mail:injo@通讯地址:北京市复兴路15号邮政编码:100038电话:(010)68515544-2118《中国信息导报》月刊情报学指导性刊物国家科委科技信息司主办主编:李文云网址:E-mail:cir@通讯地址:北京市复兴路15号邮政编码:100038电话:(010)68514086 (010)68515544-2531《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双月刊图书馆学情报学综合刊物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主编:阎立中E-mail:lichy@通讯地址:北京市中关村科学院南路8号邮政编码:100080电话:(010)62553167《情报科学技术》双月刊情报学综合刊物中国国防科技情报学会国防科技信息中心主办主编:孙志坚通讯地址:北京市阜成路26号邮政编码:100036电话:(010)66757270《情报理论与实践》双月刊情报学综合刊物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站中国兵器工业部第210研究所主办主编:张力治网址:/hqingbao/qb.htm E-mail:ita@通讯地址:北京市2413信箱10分箱邮政编码:100081电话:(010)68961793 (010)68963306《情报资料工作》双月刊图书馆学情报学综合刊物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会刊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办主编:谢自立通讯地址:北京市张自路3号邮政编码:100007电话:(010)64057499《情报杂志》双月刊情报学综合刊物陕西省科技情报学会主办主编:贺克毅通讯地址:西安市雁塔路南段11号邮政编码:710054电话:(029)5529749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普通期刊名录:《图书情报工作》双月刊图书馆学情报学综合刊物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主编:孟广均网址:/lisE-mail:journal@通讯地址:北京市中关村科学院南路8号邮政编码:100080电话:(010)62641169 (010)62553191-5413 《国家图书馆学刊》季刊国家图书馆主办网址:/zxxx/guankan.htm 通讯地址:北京白石桥39号邮政编码:100081电话:68415566-5737《当代图书馆》季刊陕西图书馆学会主办通讯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大街146号邮政编码:710002《山东图书馆季刊》季刊山东省图书馆学会等主办通讯地址:济南市大明湖路275号邮政编码:250011电话:6092338-8001《福建图书馆学刊》季刊福建省图书馆学会主办通讯地址:福建省福州湖东路227号邮政编码:410082《贵图学刊》季刊贵州省图书馆学会等主办通讯地址:贵阳市北京路31号邮政编码:550001《云南图书馆》季刊云南省图书馆等主办通讯地址:昆明市翠湖南路2号邮政编码:650031《河南图书馆学刊》季刊河南省图书馆学会等主办通讯地址:郑州嵩山南路150号河南省图书馆5楼邮政编码:450052电话:(0371)7971393《江苏图书馆学报》Bulletin of fhe Jiangsu society of Library Science 双月刊江苏省图书馆学会等主办E-mail:lujunw@通讯地址:江苏省南京成贤街66号邮政编码:210018电话;(025)6521030《江西图书馆学刊》季刊通讯地址:南昌市洪都北大道20号邮政编码:330006电话:(0791)8521034-310《津图学刊》季刊天津市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通讯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六里台天津师范大学北院图书馆?邮政编码:300073《晋图学刊》山西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谡通讯地址:太原市山西大学图书馆内邮政编码:030006电子邮件:zhxy@电话:(0351)7011655《青海图书馆》季刊青海省图书馆学研究会主办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解放路44号邮政编码:810000《春城图书馆》昆明市图书馆学会等主办通讯地址:昆明市东华小区知春街37号邮政编码:650041电话:(0871)3313960 (0871)3313357季刊安徽省图书馆学会等主办通讯地址:合肥市芜湖路76号邮政编码:230001电话:2886781《图书馆界》季刊广西图书馆学会等主办通讯地址:南宁市民族大道61号邮政编码:530022《图书馆学刊》季刊辽宁省图书馆学会等主办通讯地址:沈阳市东陵区万柳塘路111号邮政编码:110015电话:24822482《图书馆研究与工作》季刊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等主办通讯地址:杭州市大学路102号浙江图书馆邮政编码:310009《图书情报工作动态》季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E-mail:rd@?通讯地址:北京中关村科学院南路8号邮政编码:100080电话:(010)62564353《图书情报论坛》季刊湖北省图书馆学会主办通讯地址:武汉市武珞路45号邮政编码:430060《图书情报通讯》季刊河北省图书馆学会等主办通讯地址:石家庄市东大街1号河北省图书馆内邮政编码:050011电话:(0311)6043033《图书与情报工作》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季刊辽宁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主办通讯地址:大连市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内邮政编码:116024电话:(0411)4708629《图书馆论丛》季刊出版者武汉:该刊编辑部通讯地址:武汉市汉口南京路86号邮政编码:430014电话:(027)82838185《儿童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双月刊天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主办通讯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承德道10号邮政编码:300041《少年儿童图书馆》季刊湖南省少儿图书馆主办通讯地址:长沙市中山路50号邮政编码:410005《河南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季刊河南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主办通讯地址:郑州文化路95号河南农业大学图书馆内邮政编码:450002《大学图书情报学刊》季刊通讯地址:安徽大学图书馆内该刊编辑部邮政编码:230039《西北高校图书馆》季刊西北高校图书馆主办西北五省(自治区)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主办通讯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太白北路1号西北大学图书馆内邮政编码:710069《冶金高校图书馆》季刊全国冶金高校图书馆协作委员会主办通讯地址: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内该刊编辑部邮政编码:100083《高校图书馆工作》季刊湖南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主办通讯地址:长沙市岳麓山湖南大学图书馆内邮政编码:410082《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学刊》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of shanghai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季刊上海市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主办通讯地址:上海市邯郸路220号邮政编码:200433《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 of Zhejiang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季刊浙江省高校图情委主办通讯地址:杭州市朝晖6区淅江工学院图书馆内邮政编码:310014《高校文献信息研究》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y and information季刊广东省高校图书工作委员会主办通讯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邮政编码:510275《高校信息学刊》Journal of college information 季刊东北大学科技信息中心主办通讯地址:邮政编码:《文献信息论坛》季刊福建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主办通讯地址:福州市仓山区福建师大图书馆邮政编码:350007《江苏省高等学校图书馆学报》季刊江苏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主办通讯地址: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邮政编码:210097《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双月刊国家教委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主办出版频率网址:http://202.119.108.114/zxxtsqbsj.html 通讯地址: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内邮政编码:210097《河北科技图苑》Hebei Sci-Tech library journal 季刊河北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通讯地址:河北省保定市合作路2号邮政编码:071002电话:(0312)5012070《林业图书情报工作》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of foresery季刊全国林业院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等主办通讯地址: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内邮政编码:100083电话:(010)62338259《农业图书情报学刊》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 in agricalture 双月刊中国农科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主办通讯地址:北京白石桥路30号邮政编码:100081电话:(010)62174433-2232《冶金信息工作》双月刊冶金部信息标准研究院主办通讯地址:北京灯市口大街74号邮政编码:100730《医学情报工作》双月刊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主办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雅宝路3号邮政编码:100020《医院图书馆杂志》Journal of hospital library季刊中国图书馆学会医院图书馆委员会主办通讯地址:北京海淀区羊坊店北京铁路总医院内邮政编码:100038《中华医学图书馆杂志》季刊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主办通讯地址:北京39支局丰台路5号《情报工作通讯》双月刊机械电子工业部机械科学技术情报所主办通讯地址:北京阜外百万庄南街1号邮政编码:100037《情报科学》Information science双月刊该刊编辑部通讯地址:长春市人民大街142号邮政编码:130022电话:(0431)5705200《情报探索》季刊福建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等主办网址:/periodical/qbts/index.htm 通讯地址:福州市湖东路11号《现代情报》双月刊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等主办通讯地址:长春市斯大林街108号邮政编码:130021《中国国防科技信息》China defe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双月刊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等主办通讯地址:北京122信箱3分箱北京海淀区阜成路26号邮政编码:100036《甘肃科技情报》Gansu S.&.T. information双月刊甘肃省科技情报研究所主办通讯地址:兰州市平凉路421号邮政编码:730000《图书发行研究》季刊22个省(市、自治区)新华书店联办通讯地址:合肥市长江路97号省新华书店院内邮政编码:230061《文献工作研究》双月刊空军政治学院信息管理系主办通讯地址:上海市江湾五角场空军政治学院信息管理系《文献》季刊该刊编辑部主办通讯地址:北京文津街7号邮政编码:100034《中国社会科学文献题录》双月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通讯地址:北京该刊编辑部《中文馆藏文献目录通报》双月刊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主办通讯地址:该刊编辑部邮政编码:100036《中国图书评论》=China book review季刊沈阳:该刊编辑部主办通讯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北一马路108号邮政编码:110001《中文信息学报》Journal of Chines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季刊出版者北京: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等通讯地址:邮政编码:《信息世界》China information world月刊出版者北京:该杂志社通讯地址:邮政编码:《信息专刊》Information magazine出版者深圳(广东):该杂志社出版频率半月刊通讯地址:邮政编码:-------------------------------------------------------------------------------- Copyright?2002 五邑大学图书馆信息技术部All Right Reserved。

用h指数对我国图书情报学界作者进行评价

用h指数对我国图书情报学界作者进行评价

用h指数对我国图书情报学界作者进行评价用h指数对我国图书情报学界作者进行评价1 引言在决定人员的聘任、晋升以及奖金和科研经费等的归属时,往往需要对候选人进行评价和比较,科学研究领域的评价更是随处可见,于是就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评价标准。

传统评价科学工作者个人影响力的指标主要有:作品(包括论文和专著)总数、总被引次数、平均被引率等,每种方法均有着独特优势,但也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

为克服这些评价标准的缺陷,Hirsch提出一种新标准,即h指数,其定义为:一位科学家的h指数为h,若他的Np篇论文中有h篇论文,其中每一篇论文的被引次数至少为h,其他(Np-h)篇论文中每一篇的被引次数都≤h[1]。

Hirsch认为,两个有着相似h指数的人,即使他们的作品总数或是总被引次数相差悬殊,他们在整体科学影响力方面也是可比的。

Hirsch还用h指数对物理学和生物医学领域的专家们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得到较理想的结果。

h指数引起许多学者的兴趣,但我国使用这种标准来评价科学工作者的尝试还非常罕见。

本文采用h指数方法,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标准,对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的研究人员进行评价,并将结果同几种主要的传统评价标准之异同加以分析比较。

2 数据来源3 数据分析3.1h指数与总被引次数作者发表作品的总被引次数(Nc,tot)能够衡量其总的影响力,但缺点是难于计算出其精确值,并且可能因为一篇或几篇作品得到了特别多的引用而过分扩大这个数值,而且如果论文中有很多合著者,这个数字将不具有代表性。

另外,相对于普通研究性作品来说,Nc,tot给一些被高度引用的评论性文章过高的评价。

总被引次数Nc,tot与h指数之间的关系取决于方程Nc,tot=ah2从统计数据看,h指数越大,相应的a值越满足属于(3,5)区间,反之,h指数越小,a值变化的范围也越大,越不稳定。

说明h指数高的作者的作品总体被引情况比h指数低的作者的被引情况更稳定。

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发展图书情报档案教育_纪念南开大学图书馆学系建系20周年

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发展图书情报档案教育_纪念南开大学图书馆学系建系20周年

文章编号:1003 - 7136 (2004) 02 - 0002 - 06 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发展图书情报档案教育———纪念南开大学图书馆学系建系20 周年柯平,闫慧(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图书馆学系,天津300071)摘要:介绍了南开大学图书馆学系20 年的发展,总结了该系在学科建设和图书情报档案教育等方面的成就与经验。

关键词:学科建设;专业教育;图书馆学系中图分类号: G25816 文献标识码: E2003 年,在全国“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博士点评审中,我系申报的图书馆学博士点获得了通讯评审的第一名并最终获得博士点授予单位。

在不久前教育部进行的一级学科评估中,我系申报的“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被评为全国第四。

恰逢今年是我系建系20 周年,回顾20 年的发展历程,总结经验,我们深深感到:学科建设是立系之本。

1 以图书馆学学科建设为基础,形成一级学科教育模式案学硕士学位的授予权以及图书馆学博士学位的授予权,形成了以图书馆学学科建设为基础的一级学科教育模式。

1. 1 图书馆学学科建设与图书馆学教育1984 年9 月,我系图书馆学专业开始招收图书馆学本科生,首次招生33 人。

建系初,我系主要进行图书馆学学科建设,最初以培养图书馆学专业人才为主要目标。

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根据社会发展形势以及专业发展方向,我系图书馆学专业把培养目标调整到: 面对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的新上个世纪80 年代初“,文革”后百废待新,全国形势,以“文献信息管理”为方向,培养符合社会需求上下掀起了读书学习进取之风。

作为文献的收集、加工、保管、传递和知识或信息组织、整理、交流机构,图书馆一时受到人们的青睐。

图书馆学是专门为图书馆职业培养人才,并承担着图书馆职业学科建设的重要责任的一门学科。

而我国当时只有武汉大学、北京大学能够提供图书馆学教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我系创始人是我国著名目录学家来新夏先生。

来先生于1979 年在原南开大学分校创办图书馆学专业,并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

《中图法》(第5版)图书馆学、情报学类目设置浅析

《中图法》(第5版)图书馆学、情报学类目设置浅析

《中图法》(第5版)图书馆学、情报学类目设置浅析作者:殷子来源:《河南图书馆学刊》2011年第06期关键词:《中图法》;图书馆学;情报学;类目设置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图法》(第5版)图书馆学、情报学类目修订的背景、原则和要点的分析,对图书馆学、情报学类目设置提出疑义并提出修改意见。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1)06-0025-021 《中图法》(第5版)图情类目修订的背景随着信息全球化、网络化进程的加快,计算机、因特网等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图书馆学和情报学在这一发展趋势中,呈现出大量的交叉融合并产生许多共同面对的问题以及共同研究的新领域。

事实上,“分编一体化”、“分类主题一体化”、“图书情报一体化”等专题的研究也证实了“图书馆学、情报学列类与分类一体化”的必要性。

在《中图法》(第4版)使用过程中,多位专家学者提出了《中图法》(第4版)图书馆学、情报学类目设置上存在的问题。

黄建年、侯汉清、何琳在“《中图法》图书馆学情报学大类修订构想”一文中提出了第4版的现状:学科割裂、交叉重复列类、新主题无法归类、类目深度控制不当、类名涵盖度不足等;覃华兵在“《中图法》(第4版)图书馆学情、报学类目设置浅议”一文中统计了武汉大学图书馆所藏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统计日期为2004年11月25日),用G25和G35所列出的类号逐一进行检索,统计出G25类下文献数量为“0”的类号有27个,G35类下文献数量为“0”的也有20个。

分析原因为类目设置冲突、类目陈旧过时、类目划分过于细密、类目归类不当等;李青、季水娟在“论G25和G35类目列类与分类的一体化”一文中提出了G25、G35类目的修订要点,增补类目的新学科、新概念;删去设置过细、相冲突的类目;修订类目的类名和类目注释;整合G25和G35的相关类目。

因此,整合G25和G35两大类既能适应实际分类标引工作的需要,也符合图情一体化的趋势。

袁可心图书情报

袁可心图书情报

袁可心图书情报
袁可心是一位著名的图书情报学家,他的著作涉及图书情报学、图书馆学、文
献学、信息管理学等多个领域。

他的著作深受国内外读者的喜爱,被誉为“图书情报学之父”。

袁可心出生于1917年,1937年考入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1941年毕业后,他
被调任上海图书馆,任职于图书馆学系,并于1943年获得图书馆学硕士学位。

1946年,袁可心被调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任教于此,并于1948年获得图书馆
学博士学位。

袁可心的著作涉及图书情报学、图书馆学、文献学、信息管理学等多个领域,
其中最著名的著作有《图书情报学》、《图书馆学》、《文献学》、《信息管理学》等。

他的著作深受国内外读者的喜爱,被誉为“图书情报学之父”。

袁可心的著作不仅在国内备受赞誉,而且在国外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他的著
作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多种语言,被世界各地的图书馆、大学、研究机构广泛使用。

袁可心的著作不仅为国内外的图书情报学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而且
也为图书馆、大学、研究机构提供了实践指导。

他的著作不仅深受国内外读者的喜爱,而且也为图书情报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档案管理)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

(档案管理)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

图书馆学图书馆学(library science) 是研究图书馆事业的发生发展、组织管理以及图书馆工作规律的科学。

其目的是总结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事业的实践经验,建立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以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高图书馆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

图书馆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科学。

现代图书馆学融入了多种属性的科学内容。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人类对信息、文献交流的需要日益增强,图书馆学的研究和应用的前景更加广阔。

图书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它植根于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实践,探讨其学术渊源,离不开对图书馆活动演变的考察。

人类文明历史进程中的图书馆图书馆的起源文字的产生和文献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

恩格斯在研究人类通过劳动使自己脱离蒙昧野蛮状态而进入文明时代的问题时,指出:“从铁矿的冶炼开始,并由于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

”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1页)当人类意识到需要将经验和知识用文字记录下来以供利用时,最古老的文献便产生了。

当人们认识到需要对已产生的文献进行连续不断的收集,并将收集到的、有一定数量的文献有序地存放在一起以便长久保存和利用时,最早的图书馆便诞生了。

考古发现,约公元前3000年在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朝的一座寺庙废墟附近,就有大批泥板文献被集中在一起,成为已知最早的图书馆。

公元前7世纪亚述巴尼拔国王在尼尼微建立了藏有大约2.5万块泥板文献的皇宫图书馆。

古埃及至迟在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8~前23世纪) 就有了王室图书馆和寺院图书馆。

古代希腊、罗马时期也都有为奴隶主阶级及其贵族知识分子保存资料的图书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希腊化时代(公元前4~前1世纪)托勒密王朝曾建立了规模宏大的亚历山大图书馆(见西方图书馆史)。

中国最早的文献形态,据目前所知,是公元前14~前11世纪商代后期的甲骨文献和金文文献。

我国“双一流”高校图书馆(2015-2019)科研状况分析

我国“双一流”高校图书馆(2015-2019)科研状况分析

169“双一流”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继985工程和211工程后的又一个国家战略,按照目前公布的名单,我国首批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共有42所,其中A 类36所,B 类6所,其目标是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

为此笔者对42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2015-2019)通过CNKI 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对馆名进行查抄(被引次数也来自该数据库的资料),统计时间为2020年3月,分别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从而揭示了“双一流”高校图书馆(2015-2019)这5年来学术研究的实际现状。

1论文年代分析通过统计得知,(2015-2019)我国42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共发表了3126篇学术论文,其论文的年代分布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1)2015年的发文量是这期间最多的,共有735篇,占总发文量的23.51%,2019年发文量最少,有559篇,占总发文量的17.88%,最多表1论文年代分布与最少相差176篇;(2)我国42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2015-2019)这5年时间共发表论文3126篇,平均每年发表625.2篇,超过平均发文的年份和未达到平均发文的年份分别为2年和3年,分别占5年发文总量的40%和60%;(3)总的看来,我国42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2015-2019)这5年时间的发文量较稳定,没有出现大的波动,从而表明其学术研究在稳步向前发展。

2图情核心期刊分析据统计,北京大学图书馆2017年12月认定的收稿日期:2020-09-13作者简介:胡军,男,江西宜春人,遵义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研究馆员。

我国“双一流”高校图书馆(2015-2019)科研状况分析胡军,赵楠,敖可(遵义师范学院图书馆,贵州遵义563006)摘要: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42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2015-2019)年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分别从六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从而揭示了“双一流”高校图书馆(2015-2019)这5年学术研究的实际现状。

近五年来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论文的计量研究

近五年来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论文的计量研究

近五年来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论文的计量研究摘要:通过对近五年来(2002~2006)SCI和SSCI收录的国外图书情报学的12种期刊发表的2628篇论文进行计量研究发现:近五年来,国际范围内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信息检索、信息计量和网络研究方面。

其中,欧美国家在图书情报学领域的研究占有明显优势,其相关研究机构、作者群体均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而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在图书情报学领域的研究水平相对于大陆地区也是相对较高的,大陆地区应加强与欧美国家以及台港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计量研究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ISI)出版的《科学引文索引》(简称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简称SSCI)已为国内许多科技工作者所熟悉,被不少机构视为一项重要的信息资源,并被作为信息检索和科研计量评价的重要工具之一。

它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科学研究文献检索和引文分析所必需的大量数据,成为国际公认的反映基础学科研究水准的代表性工具。

鉴于此,本文对近五年来(2002~2006)SCI和SSCI收录的图书情报学的源期刊文献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1.研究对象的选取与分析科学计量学专家、2005年普赖斯奖的获得者Howard D. White教授曾在他的一篇经典论文Visualizing a Discipline:An Author Co-Citation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Science,1972~1995中用12种重要期刊来界定“图书馆学与情报学”,这些期刊均被SCI或SSCI收录,享有公认的学术声誉,多次被用作样本来研究国外图书情报学的进展,基本上反映了国外图书情报学研究的整体状况和最新水平。

这些期刊在2002~2006年共收录文献4034篇,其中包含了Article、Review、Letter、Meeting Abstract等多种文献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书馆学情报学国内专家学者
陈传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副院长,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大学知识产权高级研究中心主任
陈光祚:武汉大学大众传播与知识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是信息检索和电子出版物研究。

目前正主持国家自然学科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重大课题子课题、教育部及武汉大学社科重大课题等四项科研项目。

主讲课程:《计算机情报检索》、《电子出版物研究》。

程焕文: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山大学图书馆与资讯科学研究所所长,信息与网络中心主任。

博士,教授
胡昌平: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胡昌平教授曾从事电力工程技术工作,1981年以来,从事情报学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任教于武汉大学。

目前的博士生招生方向为:信息管理理论与应用;高科技产业管理与信息保障。

马费成: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情报学理论方法,信息经济与信息资源管理。

孟连生:孟连生一直从事文献计量学、科技情报处理与检索的研究与教学,中国科学院科学文献数据库建设和检索性期刊编辑出版的管理工作,目前主要从事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管理工作。

彭斐章:1953年7月毕业于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长期致力于目录学、图书馆学教育、科研与教育管理。

邱均平:武汉大学图书馆情报学研究所所长、《图书情报知识》杂志副主编/教授/教授。

主要从事图书馆学、情报学和信息管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专业方向为信息管理与知识产权、文献计量学与科学计量学和经济信息管理,指导和培养这些专业方向的博士生和硕士生。

图书馆学家名录:包括顾廷龙、来新夏、周文俊、吴建中、鲍振西、张琪玉、辛希孟、黄俊贵、黄宗忠、陈誉、程焕文、潘寅生、金恩辉、白国应、王世伟、卢子博、李明华、倪波、彭斐章等人的简介。

吴慰慈: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兼任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学术研究委员会主任;国家教育部高等院校图书馆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图书馆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情报学报》、《情报科学》等核心期刊的编委、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他还被聘任为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兼职教授。

一、吴慰慈著作目录(1991年担任教授职务以来)
1、图书馆藏书.第一作者,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2月
2、图书馆学情报学词典.编委,主要执笔人之一,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12月
3、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卷.图书馆学综合分支副主编,主要撰稿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1月
4、当代中国的图书馆事业.编委,编辑部副主任,主要执笔人之一,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年5月
5、图书馆学基础教学大纲.受国家教育部高教司委托编写,主持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3月
6、蓬勃发展的中国图书馆事业.受国家文化部委托编写,主持人,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年8月
7、走向21世纪的中国图书馆事业.主编之一,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年8月
8、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源.主要执笔人,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年10月
9、图书馆学考试参考书(修订版).受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委托编写,主持人,中央电大出
版社,1997年10月
10、中国图书馆和图书馆事业.主编,韩国图书馆协会出版,汉城,2001年9月
11、图书馆学概论(修订本).第一作者,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5月
12、当代图书馆学情报学前沿探寻.第一作者,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4月
13、图书馆学基础.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
14、图书馆学理论与方法.独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10月
15、图书馆学书目举要.主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10月
吴建中:2002年1月任上海图书馆馆长和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所长。

张琪玉:1954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开拓了情报语言学学科新领域。

周文骏: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研究方向为图书馆情报学理论、图书馆网络。

冯惠玲:管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主要研究方向档案管理、文献检索、电子文件管理。

曹树金: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教授,系主任(2007年7月起)。

罗春荣:女,研究馆员、硕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研究方向:电子馆藏发展与管理、数字图书馆建设、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政府信息公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