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
高考第一轮复习人文地理2人口的变化空间变化
下图为我国某市2010年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7~8题。
7.与户籍人口相比 ,该市的流入人口 A.劳动力人口比重较小 B.老龄人口比重较大 C.女性人口比重较大 D.青少年人口比重较大
8.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主要是 A.使该市人口死亡率上升 B.降低了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 C.使该市就业总人口减少 D.使该市的环境压力增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经济发展程度与人口迁移数量的关系图(曲线表示 乡村之间、城市之间、乡村到城市、城市到乡村四种 人口迁移类型),回答11~12题
11. 图中曲线表示乡村之 间、城市之间、乡村到城 市、城市到乡村的分别是
流动
工矿区
美国的人口迁移
美国的人口迁移
迁移时间
迁移原因
迁移特点
第一次 19世纪中期
南北战争
东部西部
第二次 19世纪末20世 工业化和城市化 纪初
乡村城市
第三次 20世纪20— 农业危机和
60年代
自然灾害
20世纪60年代
南部北部和西部
末—70年代初 新兴工业的兴起 东北部老工业区西
第四次
和发展
部和南部新工业区
2.人口迁移的分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来分)
(1)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 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2)国内人口迁移: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 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考点1】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 系列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因素的综合反映。
20世纪70年代 以后
老工业区的重建 新工业区老工业区
和改善
乡村城市
【对点演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人口的空间变化
城乡人口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城乡人口结构变化
城市化进程中,乡村人口比重逐渐下 降,城市人口比重逐渐上升。
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推动 、教育资源分布等。
逆城市化现象解读
逆城市化定义
逆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大城市和主要的 大都市区向小的都市区、小城镇甚至 非城市区迁移的分散化过程。
表现形式
城市人口向郊区迁移、大城市人口向 卫星城迁移、城市人口向乡村地区迁 移等。
梳理知识体系,构建知识网络
整理基础概念
对人口空间变化的相关概念进行归纳整理,如人口迁移、人口流 动、人口分布等。
构建思维导图
以人口空间变化为核心,将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清晰的知 识网络。
梳理知识联系
分析人口空间变化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因素的联系,加深对 知识的理解。
突出重点难点,强化记忆理解
对迁入地的影响
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城市商业、交通运 输业、教育、科技、文化等事业的发展;但也给迁入地的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如住房紧张 、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人口的迁移有利于人口分布与生产力布局相适应,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与发展,促进了社会 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如治安、教育、就业、交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学习发达国家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的成
功经验。
02
汲取国际人口迁移管理经验
加强国际人口迁移管理,合理引导人口流动,促进国际人口迁移有序进
行。
03
关注国际人口发展趋势与挑战
密切关注国际人口发展趋势,及时应对全球性人口问题挑战,共同推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地理新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的空间变化1.根据人口迁移相关数据判断人口迁移情况a.利用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数据判断人口迁移情况(1)(2018全国Ⅰ文综,8分)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C)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解析:户籍人口包括登记户口仍然常住在该地的人口和登记户口但外出的人口,常住人口包括登记户口仍然常住在该地的人口和外来常住人口。
读图可知,该直辖市户籍人口大于常住人口,因此可以推断登记户口但外出的人口大于外来常住人口,即外出务工人口多于外来务工人口,故A项错误。
图中只反映了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变化,没有反映该地区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因而无法判断老年人口比例的变化情况,故B项错误。
图中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总体呈减小的趋势,即外出务工人口与外来务工人口的差值呈减小趋势,说明本地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故C项正确。
该直辖市近十年来户籍人口上升趋势减缓,因此人口自然增长率没有增加,故D项错误。
2)该直辖市是(D)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解析:四个直辖市中,北京市、天津市和上海市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劳动力需求量大,可吸引大量外来人口流入,故其常住人口应大于户籍人口,故A、B、C项错误。
重庆市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因而导致外出务工人口较多,故D项正确。
此题也可以结合人口数量判断,四个直辖市中重庆市是我国人口最多的直辖市,其户籍人口超过3000万,而其他三个直辖市的户籍人口都少于3000万,故判断该直辖市是重庆市。
b.根据人口迁移比例判断所属国家或地区(2)(2019改编,8分)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 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300万。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题训练(含解析)
专题训练人口的空间变化一、选择题人口迁移率是指迁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迁入为正,迁出为负。
图甲为我国某地区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曲线图,图乙为人口增长曲线图。
读图,回答1~3题。
图甲图乙1.图乙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人口增长曲线,符合图甲所示地区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 A.①B.②C.③D.④2.图甲所示地区人口数量最多的时间大约出现在( )A.1910年B.1970年C.2005年D.2010年3.下列地区中,与图甲所示地区人口迁移特征最符合的是( )A.黑龙江B.上海C.西藏D.三峡库区答案:1.C 2.D 3.A 解析:第1题,该地区自然增长率一直大于零,2004年前人口迁移率也大于零,说明人口数量是持续上升的,只是最后几年增长速度放慢。
第2题,解析见上题。
第3题,20世纪70年代以前,华北等地人口“闯关东”使黑龙江人口迁入率增加;20世纪70年代以后,华北等地经济发展速度加快,“闯关东”人数减少,甚至出现“雁南飞”现象,最后导致黑龙江人口迁移率降低为负值。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市2005~2010年人口净迁移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布图。
读图,回答4~5题。
4.有关我国部分省区市2005~2010年人口变化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江西省净迁入人口数增加②天津人口增长率大于四川③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④贵州人口净减少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5.图中人口数量的变化( )A.加剧了北京、上海、天津城市交通拥堵B.引起江西、贵州的人口合理容量增大C.主要增强了广东、浙江第一产业的活力D.使北京、上海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答案:4.C 5.A 解析:第4题,江西省净迁入率小于0,所以净迁入人口数减少;天津净迁入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大于0,人口增长率数值大,而四川人口净迁移率小于0,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增长率数值比天津小;广东自然增长率大于净迁入率,所以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贵州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入率之和大于0,所以人口净增加,C项正确。
2020 高考 地理 一轮复习 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梳理】一、人口的迁移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国际人口迁移(1)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 (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2)特点:①19世纪以前:由欧洲迁移到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3.国内人口迁移(1)概念: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2)古代:受脆弱的农业经济、频繁的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等影响而迁移。
(3)新中国成立以来:[温馨提示]人口迁移是指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一般具备三个条件: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重难讲解】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因素的综合反映。
从推力和拉力两个角度对比分析如表所示:(1)个人动机的变化:个人对生活和职业需求的变化。
(2)环境支撑的变化: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3.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思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1)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
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2)重具体对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它们的原因和动力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
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4.人口迁移对迁出(入)地的影响5.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
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
6.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
高考新教材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18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共48页)
[解题能力培养] (1)
少 增加
(2)
迁出
[对接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
根据图文资料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并从人口迁移的类型和社 会经济、自然环境等要素的比较中判断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区域认知
结合具体区域,分析人口迁出区和迁入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和自然环境特点的差异。
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 B.外来务工人员剧减 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 D.外出务工人员剧增 (2)2013年后,该省级行政单位( C ) A.人口出生率大幅度提高 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 C.人口回流现象逐渐明显 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
[析图能力培养]
减少
0.6%~0.7% 增多
0.7%
[对接核心素养]
(6)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从内地迁往 ___沿__海___;山区迁往__平__原____;农村迁往__城_市_____;贫困地区迁往发 达地区,并出现了大规模的“___民_工____潮”。
【疑难辨析1】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有什么区别?
提示:通过两方面来区分:第一,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但不是所 有的空间移动都是人口迁移,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和“长期”变化的 移动,才被当作人口迁移,这就是人口迁移的时间的通勤往返、外出购物、出 差等活动区分开;第二,人口迁移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即迁移发生前后, 人们的居住地不相同,而居住地的改变包含人口迁移必须超过“一定距离”,即 行政区。这就是人口迁移的空间性。
时期 20世纪80年代中
期前 20世纪80年代中
期以来
表现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人口迁移 流量增大,流向明显变
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
(2)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高新技术的发 展,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 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发生变化。
结合某地区人口统计图分析,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我国中部地区某地级市辖6县2区,代管1县级市。下图为 2010~2020年十年来该市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据此完成 1~3题。
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程标准
素养要求
1.理解人口迁移的主要原 1.结合具体人口迁移的图文材料,
因,判断影响人口迁移的 综合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及对
主要因素。
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综合思维)
2.理解人口迁移产生的影 2.辩证地认识人口迁移对迁出地、
响。
迁入地的影响。(人地协调观)
一、人口的迁移 1.何为人口迁移?如何分类? (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____国__际__或__本__国__范__围_____内发生 改变。 (2)类型: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__国__际__人口迁移和__国__内__人口迁 移。
B.培育突出的优势产业
C.建设交通枢纽城市
D.控制城市房价上涨
考点 人口迁移的影响 1.人口迁移对迁出(入)地的影响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 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 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 的发展。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 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1990~2015年以后,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下降
一轮复习人口空间的变化
读题,说出20132015我国人口流动 分布特点?
东部地区人口流动规模一直很大,主要是跨省流动,向 超大城市、大城市集中;中西部地区主要是省内流动, 流动规模小,但西部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在增加。
((20地1理6·海位南置卷)一临)近阅省读份图;文人材口料大,省完(成河下南列、要四求川。、(湖20北分) 等)改;革中开东放部后地,区由省于份外比来例人高口。大(量6涌分入),北京、上海、广 州3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下图是2010年3个 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1.与2013年相比,2015年全国 流动人口 ( ) B A.东部对流动人口已失去吸引力 B.西部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在增加 C.中部和东北的人口数量在减少 D.西部的人口数量大幅增加
命题视角一 人口迁移的 考点一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人口迁移知识。从材料中看,“十三五”时期, “我十国三人五口”继时续期向,沿我江国、人沿口海继等续地向区沿流江动、,沿因海此、跨沿省主流要动交人通口线数地量区仍聚 集然,庞超大大,城C项市正和确特;大超城大市城人市口和继特续大增城长市,数中量部将和继西续部增地加区,省A项内错流误动;农地 民区工间比经重济明发显展增水加平,差未异来是一吸二引十人年口,我流国动仍的将主处要于因城素镇,B化项快错速误发;中展西阶 段部。地下区图省为内我常国住流人动口人仍口是分主布流区,D域项图错。误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高);生活水平高(服务设施完善)。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影响一个地区人口迁入的 社会经济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 保障程度高、文化基础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等。结合材料中“义 乌市是著名的国际商贸之都”回答两条社会经济原因即可。
人口迁移
人口流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更学问点
高考很重要,有很多考友都劳碌的复习备考,查字典地理网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人口的空间变更学问点一文,供大家参考!
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变更。
[记忆] 人口迁移的推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变更);是否有居住地的变更;时间的变更(通常为一年)
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4、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
调整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沟通,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5、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
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削减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供应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
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6、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记忆]
(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更(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
的变更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小编为大家供应的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更学问点就
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好好努力,丰富自己,熬炼自己。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人口的空间变化
19世纪以前
欧洲 、非洲 ―集―大―团―批性―→ 美洲、_大__洋__洲__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发展中国家 ―_―短_―_期_―定_―流_居―_动_―移_―_民―_人―减―口少―增――多→ 发达国家
3.国内人口迁移 (1)古代人口迁移:受脆弱的农业经济、频繁的 战争 、自然灾害等影响而迁移。
(2)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
√D.劳动力需求数量显著增加
√ C.交通条件恶化 D.台风灾害增多
考向2 通过“人口迁移的影响”考查“综合思维” 如图示意2000~2016年我国某地区迁移人口数量变化。据此完成3~5题。
3.图中表示的地区是 A.青藏地区
√B.川渝地区
C.两广地区 D.江浙地区
如图示意2000~2016年我国某地区迁移人口数量变化。据此完成3~5题。
低的人群迁移,迁入地一般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多 产业结构 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
调整 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发生变化
2.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 (1)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的影响。 (3)从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
影响 有利
不利
迁入地 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商 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第三 产业发展 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 管理的难度,增大了生态环境 的压力
迁出地 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 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保 护环境;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 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由经济落后地区迁入经济发达地区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青壮年人口迁移主要是经济因素或婚姻因素;老年人口迁移可能是家 庭因素或环境因素;青少年人口迁移最可能是家庭因素或教育因素 男性人口迁移,迁入地可能重工业发达,以第二产业为主;女性人口 迁移,迁入地可能轻工业发达,以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为主
2023届高考人文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人口的空间变化
【思维导图】
改革开放后,农村流向城镇; 内地流向沿海
二战后,从发展中国家流向 发达国家;外籍工人逐渐成 为主要形式
方向:欠发达地区→→发达地区。
主要影响因素:经济因素。 原因:发达地区经济发达;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 高;生活条件好(服务设施完善)……(拉力因素)
合作探究:
深圳小张老师的家庭故事
2000年春,我们全家在“三峡移民潮”中被安置到江苏盐政城策—,—开社始会了因他素乡 的新生活。第二年秋天,我如愿以偿地考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
在上海度过了改变我人生轨迹的四教年育。——20社05会年因,素我又在广东深圳,开始
了全新的教学生涯,伴随我的还有与我风雨同行的女友,一位来自云南 丽江的纳西族女孩。经济差异——经济因素
土地——自然环境因素
我家祖籍是福建闽东山区,清代康熙年间来到台南开垦田地。甲午战争
后,台湾被日本强占,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于是我爷爷的爷爷就带着 全家来到长江三峡一个尚未开垦的战山争区—。—社听会妈因妈素说,她和爸爸相遇在
1贫9寒68,年我,却当度时过她了是一来段自难上忘海的的童“年上时山光下。乡”知青,政后策来—便—社有会了因我素。虽家境
CD
【督查】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 ”的空心化现象。完成1~2题。
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C )
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 A)
A.土地资源浪费 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第29课时 人口的空间变化
学习目标:
1.运用资料,世界及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原因 2.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含解析
第2讲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及类型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1改变居住地;2跨越一定的行政界线(县级以上);3时间要达一年以上。
2.迁移的类型:(1)国际人口迁移:1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由旧大陆迁向新大陆。
2二战后:发展中国家迁向发达国家;定居减少。
(2)国内人口迁移:1建国到改革开放之前: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知识背景:在建国后实行城乡二元制管理,严格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知青的上山下乡主要是为了解决城市就业以及商品粮供应的压力。
人口由城市向农村的逆向流动,造成劳动力浪费以及城市化发展的滞后。
2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自发性,流量增大,流向发生明显变化。
知识背景:在改革以后,人口流动加强,为了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实行暂住证制度。
目前暂住证改为了居住证。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因素:气候、水源、矿产资源、土壤如:美国人由东北部迁向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气候)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讯社会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人口迁移受经济因素影响主要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区域协调发展(目前的中西部开发),使得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从而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扩展:1.我国“民工潮”的特点及成因项目内容迁移规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人口迁移活跃,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并有逐年上升趋势方向总特点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的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主要迁出地四川、广西、安徽等省区主要迁入地广东、上海、北京等主要方式及目的以自发流动为主;务工和经商主要原因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2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别;3国家推出允许农民进城的一系列政策扩展:2.我国“民工荒”的原因及影响民工荒时间初开始迁移方向“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加工制造业聚集地区迁回中西部主要原因工资待遇低、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产业转入,农业比较效益提升利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子女教育,赡养老人,农业发展弊劳动力不足,影响局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农民的非农化受阻、推迟,不利于“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新课改省份课件模块二人口的空间变化
未来趋势:智能化、绿色化、共享化发展方向
01
02
03
智能化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技术手段,提高人口流动 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绿色化
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等理念,推动人口流动与 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
共享化
发展共享经济、共享服务 等新模式,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人口流动的效率和 效益。
THANKS
推进土地和住房制度改革,建立长效机制
深化土地和住房制度改革,推动形成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调 控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承载能力
加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01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完善城市路网结构,提高道路通
行能力,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推进城市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扩散
分析城市化进程中人口从城市中心向郊区、小城镇和农村扩散的原 因、过程及影响,探讨人口扩散对城乡发展的作用。
人口聚集和扩散的调控与管理
探讨政府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调控人口聚集和扩散,促进 城乡协调发展。
地域文化交融和传承在人口迁移中体现
人口迁移与地域文化交融
人口迁移与地域文化传承
人口空间变化概述
人口迁移与流动概念
人口迁移
指人口在地区之间永久或半永久 的居住地变动,通常涉及居住地 、居住时间、户籍等方面的改变 。
人口流动
指人口在短期内离开原居住地, 到另一地区居住、工作、学习等 ,但不改变户籍的一种现象。
人口空间变化类型
城市化
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 程,表现为城市人口增加、城 市规模扩大、城市数量增多等
不同尺度下人口空间变化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新时期“民工潮”的特点、成因及影响 项目 迁移规模 总特点 方 内 容
日趋活跃,并有逐年上升趋势 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 海城市和工矿区
向 主要迁出地 四川、广西、山东、安徽、浙江等省区 主要迁入地 广东、上海、北京、新疆等
项目 主要方式 类型 主要目的
内
容
自发流动为主 务工和经商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出现大量的剩
80年代下半期我国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性的,迁移和流 动人口外出的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但是,这一时期 因学习、培训和分配工作的迁移人数也逐步增多。
始终是迁出地:山西 、安徽、四川。
主要由中部、西部迁往东部沿海的省区和城市,以 及工矿区。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气候 土壤 水 矿产资源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 交通通信 家庭婚姻 文化教育 经济 因素
和国际难民迁移三种,其迁移人口类型、迁移原因、方向及 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形式 迁移人 口类型
科技移民 高素质人才
劳务输出 外国廉价劳 动力 发达国家劳 动力不足, 寻找更多的 就业机会
国际难民迁移 战争难民、政 治难民
迁移的 原因
寻找更好的 学习、工作 和生活条件
战乱、种族冲 突、政治迫害
形式
科技移民
• ⑧“三峡” 移民
案例1“美国的人口迁移”
2.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大量人口迁入,增加 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 城市管理的难度。尤 其在住房、交通、卫 生、教育、城市环境
①为迁入地提供大量
廉价劳动力;②促进 迁入地 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 济的发展;③促进迁 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计划经济的影 响、国家政策
流向 迁往自然条件 较好的地区
当 成立到20 代 世纪80代 中期
有计划、有 组织的迁移
由东部迁往 西北和东北
20世纪80 代中期以 改革开放政策、 迁移的流量增 由西部迁往东 来 地区发展不平衡 大,自发流动 部沿海城市和
工矿区
P9 读图思考题 从东部沿海省区向东北和西北以及海南,是以开发 边疆、支援边疆建设为目的。
• ③90年代后期向西部迁移人口增多 (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
( • ④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白人大量移向美洲 掠夺资源占用土地)
• ⑤南宋时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
(首都变迁) ⑥2001年阿富汗大量难民流入巴基斯坦等国 (美国反恐战争 (大型工程建设)
• ⑦撒哈拉沙漠边缘地区人口分别向南北迁移 (沙漠化加剧)
考点一: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1.概念:人的居住地在 国际或本国 范围内发生改变 判断人口迁移的条件: 1、空间移动 2、居住地的变更 通常以是否跨越某种特定的行政区域界线作为判 断标准。 3、时间限度 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 化的人口移动才能构成人口迁移。
看看2006年的春运
旅客背着回家的行李从检票口赶往火车
项目
内
容
增加了城市公交、卫生、教育、环保、 影响 消极影响 工商、税务、计划生育等方面压力 给城市的治安管理带来一些问题
人口流动:人口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后又返 回的现象。
判断下列人口的移动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
1、外出旅游、度假、疗养、探亲; 2、我国大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3、读书或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 4、居住在叙利亚难民营中的伊拉克难民; 5、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 6、农闲季节到城市或外地打工,农忙季节回本乡务 工的农工。 7、国家有计划的抽调人员支援西部建设。
方面产生巨大压力
有利影响 ①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 迁 出
不利影响
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
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
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 才外流,劳动力不足, 发展;②人口迁出可缓解 当地人地矛盾;③可以更 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 的进一步发展
地
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形式主要有科技移民、劳务输出
1月19日,由于京广铁路郑州段大雪,造成由北京西站开 出的20多列客车延误、10多万旅客滞留车站。
左图:农民工兴高采烈地踏上了回家路途 右上图:爬窗上火车 。沈阳市铁路局预 计,将有2万余名农民工乘坐专列从沈阳 回家
北京首趟春运临客昨晚发车超员20%
春运是中国社会最复杂、意义最丰富的生态现象之一 讨论:农民工离开家乡出外打工算不算人口迁移?
巨大的收入差距 国家推出了允许农民进城的一系列政策
项目
内 行业劳动力的供求矛盾
容
给城市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缓解了城市部分 改变了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深化经济体制改 积 革做出了贡献 影响
极 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了城市的收入
影 促进了城市周边地区的农、牧、渔和副业的发展 响 为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方便了城市 居民的生活 为城乡思想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城市文 化向多元化发展
迁出 迁入
欧洲 拉丁美洲
无论是19世纪以前,还是二战之后,始终都是 人口迁出地的大洲: ;始终都是人 亚洲、非洲 口迁入地的大洲是: 北美洲 ;
大洋洲
拉丁美洲由人口 欧洲则相反。
迁入地
变为人口
迁出地
;
4.国内人口迁移
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外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古代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农业经济的脆 大批迁移 弱、战争、自 然灾害
劳务输出 发展中(贫穷)国家
国际难民迁移
迁移的 发展中国家流 方向 向发达国家
流向发达(富裕)国 流向和平国家、
家,人口稠密国 家流向人口稀疏 国家 能对其提供避难 需要的国家
产生的 影响
发展中国家在 使发展中国家缓 人才和经济上 解就业压力,赚
给迁入国的政治、 经济和社会带来
蒙受双重损失 取外汇
许多问题
2、分类
按照是否跨越国界
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 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国际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 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 向另外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填出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出和迁入情况
大洲 非洲 北美洲 大洋洲
19世纪前 迁出
二战后 迁出 迁入 迁入 迁入 迁出
迁入 迁入
影响 人口迁移的 主要因素
社会文化 因素
政治 因素
政策 政治变革 战争
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分析:下列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 ①大庆、攀枝花吸引大量工人、技术人员和家属迁入 (矿产资源开发 • ②80年代以来我国中西部人口大量迁向东南沿海城市(政策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