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板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技术(最新版)

顶板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技术(最新版)
顶板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技术(最新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顶板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技术(最

新版)

顶板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技术(最新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1.顶板事故的原因

在采矿生产活动申,顶板事故是最常见的事故,引发顶板事故的原因有:

(1)采矿方法不合理和顶板管理不善。采矿方法不合理,采掘顺序、凿岩爆破、支架放顶等作业不妥当,是导致这类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2)缺乏有效支护。文护方式不当、不及时支护或缺少支架、支架的初撑力与顶板压力不相适应是造成此类事故的另一重要原因。

(3)检查不周和疏忽大意。在顶板事故中,很多事故都是由于事先缺乏认真、全面的检查,疏忽大意,没有认真执行“敲帮问顶”制度等原因造成的。

(4)地质条件不好。断层、褶曲等地质构造形成破碎带,或者由于节理、层理发育,破坏了顶板的稳定性,容易发生顶板事故。

(5)地压活动。地压活动也是顶板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6)其他原因。不遵守操作规程、发现问题不及时处理、工作面作

业循环不正规、爆破崩倒支架等都容易引起顶板事故。

顶板事故可以采用简易方法和仪器进行检查与观测,常用的简易方法有木楔法、标记法、听音判断法、震动法等。还可以采用顶板报警仪、机械测力计、钢弦测压仪、地音仪等观测顶板及地压活动。

2.顶板事故防治技术

防治顶板事故的发生,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技术规程,从多方面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1)选择合理的采矿方法。选择合理的采矿方法,制定具体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建立正常的生产和作业制度,是防治顶板事故的重要措施。

(2)搞好地质调查工作。对于采掘工作面经过区域的地质构造必须调查清楚,通过地质构造带时要采取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

(3)加强工作面顶板的支护与维护。为防止顶板事故的发生,永久支护与掘进工作面的距离不得超过规程规定要求,不在空顶下作业。在掘进工作面与永久支护之间,还应进行临时支护。发现弯曲、斜歪、折断和变形的支架,必须进行及时更换或维修。

(4)坚持正规循环作业。

(5)严格顶板监测制度。

(6)及时处理采空区。

XX设计有限公司

Your Name Design Co., Ltd.

煤矿顶板事故心得体会

煤矿顶板事故心得体会 【篇一】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安全生产,人人有责",说明了安全生产对我们的重要性,分析目前所有安全事故,绝大多数是有违章造成的,也就是一切事故的根源出现在我们的思想上。安全意识不强,现场管理不严,凡事掉以轻心,这些问题依旧是引发各类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讲,抓安全生产,其实就是抓人的思想工作,以增强人的安全意识。我公司在三八节组织的安全演讲活动,三月十八晋城苗匠x事故发生一周年的警示,宣誓活动,无不在提醒我们要不断增强安全意识,促进安全生产;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安全生产;加强制度落实,保障安全生产。 增强安全意识,促进安全生产。 增强人的安全意识,我认为首先要通过各种培训和学习来提高。现在我们xx正在不定时的集中培训学习,以及每日在餐厅的黑板上写出一道有关安全生产的题目,以供职工在吃饭的间隙也可以了解一些安全生产知识。这种方法其实都是在意示着我们要时刻增强安全意识,保持高度警觉;要居安思危,防范于未然。我不知道你们是否注意过蚂蚁窝,只要是在平地的蚂蚁窝,都会在洞口边发现一圈高高的土,你知道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吗它们就是怕下雨的时候雨水流进洞来。一只小小的蚂蚁都能做到居安思危,防范于未然,对于我们来说,更应该如此。其次,我们还要通过身边的典型和事例来警醒。这两年,我国发生的x不安全事故很多,离我们近的,比如说我们单位顶板事故,晋城苗匠x事故,还有前几天发生在孝义的安信x 主井发生炸药爆炸事故,我相信,谁听说之后心情都会沉重,都会悲痛,但是我们不能只是听听而已,当时心痛一下,更多要从中反思,总结教训,不断的警示自己,告诫自己该怎样做,从哪里做起。 增强安全意识,实际上就是要我们明白防患于未然的价值,要远远大于发生事故后的吸取教训;事前努力的意义要远远大于事后的追悔莫及和追究责任,要在安全时抓安全,不要在事故后去埋怨。因此,我们的安全意识和对员工的安全教育,一定要抓到点上,落到实处,不能盲目无序,要把“安全第一”当作首要的价值取向,只有真正让员工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才能使安全生产深入人心,才能确保我们的企业兴旺发达,长盛不衰。 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安全生产。 【篇二】 顶板事故是煤矿的五大灾害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我矿在顶板管理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也有不少教训。现就我矿预防顶板事故的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加强现场管理,重点严把“五关” 一是技术规范和方案设计关。根据小煤矿矿井地质条件,工程技术人员在采区和采面设计上下功夫,积极探索适合本矿地质条件和有利于顶板管理的设计方案,如采用底板岩石大巷开拓方式,就能减少采动影响,或尽可能把巷道布置在全岩中,并尽可能避开井巷交叉,这样掘进巷道时施工条件好,对顶板管理非常有利,在源头上减少了顶板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又如,有的顶板在表面上看来完好,执行敲帮问顶时也未发现有脱落征兆,作业规程或安全措施中也未对其作出明确的支护规定,这也是在编制设计时重大失

顶板事故类型及原因

顶板事故类型及原因 ㈠巷道顶板事故 1. 空顶引起的局部冒顶 巷道掘进中空顶后没有及时支护,而造成空顶范围内顶板危岩在自重作用下冒落。这是巷道掘进过程中常见的一类顶板事故。 2. 支架(包括锚杆支护)承载能力不足而引起的大面积冒顶事故 架棚巷道支架选择不合理,锚杆支护巷道锚杆布置方式、规格尺寸选择不合理,巷道支护质量不合格等原因而造成支护能力不足,或巷道过地质构造带、贯穿老巷、掘进下分层工作面巷道、上部冒落矸石没有压实,大范围岩层的下沉运动对巷道支护产生冲击载荷。当支护能力不能承受围岩运动的作用力时而引起冒顶事故。 3. 支架稳定性差引起的推垮型事故 在急斜煤层或倾角较大的中斜煤层内掘进巷道(特别是破顶掘进)时,巷道上部顶板岩层在自重及上覆岩层的作用下,将产生一种沿层面的下滑力。当下滑力超出某一限度后,支架将因不能承受这一侧向力而被推垮。 巷道顶板事故常发生在空顶区、地质构造带、巷道贯通、厚煤层下分层巷道掘进及大倾角煤层巷道破顶掘进等部位。 ㈡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 采煤工作面按冒顶范围大小可将顶板事故分为局部冒顶和大面积冒顶两类。 1. 局部冒顶事故 局部冒顶的原因一般有两类:一类是已破碎了的直接顶板(包括顶煤),由于失去有效的支护而局部冒落;另一类是基本顶急剧下沉,迫使直接顶破坏支护系统而造成局部冒落。后者特别容易发生在断层或裙曲构造的破坏带处。 局部冒顶事故常发生的地点有:靠工作面煤壁处及其附近的支护空间;上、下安全出口;放顶线附近。 ⑴靠近煤壁附近的局部冒顶 由于原生裂隙、构造运动及采动影响,在一些煤层的直接顶中,可能存在两组相交的裂隙而形成“游离”状态的岩块。如图3-6-1所示。另外,在成岩过程中,也有可能形成与顶板正常岩性不同的“镶嵌”型岩石。如图3-6-2所示。 图3-6-1 顶板中的游离岩层 图3-6-2 “镶嵌”型顶板 1—正常顶板;2—镶嵌顶板

煤矿顶板事故案例分析精选版

煤矿顶板事故案例分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诧城矿“3.19”重大冒顶事故案例时间:2006-11-90:00:00?编辑:煤炭网 2004年3月19日中班21时28分,城矿采煤一区3904工作面刷面初放第一次回双档料时,发生一起推垮型抽顶垮面事故,死亡4人。 一、自然情况 3904下分层工作面位于-260水平北三采区上部,顶部为3904、3906、3908工作面上分层采空区,下部为煤柱,上方为3902下分层采空区,东部为9煤辅助上山,西为老北三轨道上山;该面煤层为小湖系9煤,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爆破落煤;工作面走向长600米,里面300米已回采完,并于3月16日收作完,跳面切眼向外走向300米,可采230米,煤层厚度 0.3—3.0米,平均1.0米,煤层倾角平均29度,工作面长79米(分四段,下头第一段5米为下分层,第二段20米为煤柱,第三段25米为下分层,该区段正好位于上分层工作面止采线附近已回采的三角形区域中,第四段29米为煤柱),全面共160棚,冒顶范围为第71棚—88棚,共18棚(长10米、宽5米、高2.0—2.5米),冒顶地段正好处于第三段下分层地段。 二、事故经过 3月19日早班1230,矿有关领导召集矿安监部部长、矿技术部分管副部长等初放小组成员到该面进行了会审,认为工作

面还存在木垛、拉勾等5项特殊支护措施未落实到位,要求工区待上述5项措施落实后,再进行初放。约16时40分左右,工作面在上述5项措施未进行落实的情况下开始回料。当回到工作面第69棚时,下方有5棚原切眼梯型棚未回,此时,工区跟班书记蔡某要迎头回料人员休息,自己亲自操作,928分当使用回柱机回第二架棚腿时,顶板来压冒落,造成其上部18棚被抽空倒棚,工作面从煤帮到老塘全部冒死,当场有4人被埋在冒顶区,分别为工区跟班书记、班长、铁管员和迎头信号工。后经集团公司和矿的共同抢救,两人分别于20日1925、1939分被扒出,其余两人分别于21日325分、515分被扒出,扒出时4人均已死亡。 三、事故原因 1、工作面顶板破碎,在现场不具备初放条件的情况下,干部违章指挥,并参于违章作业,强行放顶,造成顶板大面积抽冒埋人,是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2、工作面倾角大(29°),切眼在掘进期间曾发生漏顶和冒顶,顶板不实,矿有关领导及部门、工区对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未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造成这起事故的重要原因。 3、工作面工程质量低劣,木垛及拉勾等特殊支护未架设到位,工作面支柱初撑力合格率仅50%,工作阻力全部不合格,不同规格的支柱(1.8、2.0、2.2、2.5、2.8米)混用现象严重,是造成事故的又一重要原因。

顶板事故预防措施正式版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顶板事故预防措施正式版

顶板事故预防措施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 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 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顶板事故预防措施 1.采掘工作面在采掘施工前均要认真编制作业规程,正确确定工作面支护方式,有效控制顶板,如果情况发生变化时,必须及时修改作业规程或补充安全措施。 4.因为没有端头支架,存在个别综采工作面未使用端头支架。支护采用单体柱木梁套棚加抬棚混合支护。预防端头冒顶措施:①加强端头支护,距工作面10m范围内保证一梁四柱,10—20m范围内一梁三柱,抬棚沿工作面架设,排头架要抬住小

棚。严格按规程回柱放顶打好戗柱。②进、回风巷铺顶网,控制顶板。③当顶板压力增大时,要增加单体柱,增加支护强度,再加大木梁厚度,保证顶板支护效果。④加强端头支护管理,要保证单体柱的支护效果,确保支护单体柱不漏液,失效支柱及时更换。⑤加强端头压力观察,发现压力增大或周期老顶来压,及时加强支护,确保支护效果。 5.井下所有人员必须时刻注意工作面顶板变化情况,特别是安检员要重点检查工作面的顶板状况,发现不安全隐患时,要立即汇报矿调度室和安全调度台并采取措施或下令停工撤人。 6.加强金属支护、支架和单体液压支

煤矿顶板事故防治技术

煤矿顶板事故防治技术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煤矿顶板事故防治技术在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中,顶板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大约占30%,近年来,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的大面积推广,采煤工作面的顶板事故有所下降,但是掘进工作面的顶板事故仍然多发。特别是在广大小煤矿,由于支护设施的落后,采掘工作面顶板事故仍是造成煤矿死亡事故的主要原因。约占死亡人数的40%。 一、顶板事故的分类 (一)、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分类 1、按造成冒顶的力源及施力方向分 (1)、由老顶或老顶和直接顶引起的压垮型冒顶 由于老顶的断裂来压引起的冒顶 厚层坚硬岩层大面积垮落引起的冒顶 直接顶冒落导致的冒顶。 (2)、漏顶型冒顶

采煤工作面上下出口的漏顶。 煤壁上方的漏顶。 放顶线处的漏顶。 地质破碎带处的漏顶。 (3)、推跨型冒顶 复合顶板条件下的推垮型冒顶 分层开采时金属网假顶下的推垮型冒顶大块游离顶板的推垮型冒顶。 采空区冒落矸石冲入工作面推垮型冒顶2、按冒顶的范围分

(1)、局部冒顶。冒顶范围比较小,小到几块矸石,达到几矿车矸石,经当班处理以后基本不影响正常生产,有时会造成“零打碎敲”的伤亡事故。 (2)、大冒顶。冒顶的范围很大,而且来势凶猛,由于范围大又很快,所以人员往往很难撤离,会造成三人以上的上伤亡事故,处理起来非常困难。 (二)、采煤工作面冒顶事故的防治措施 1、靠近煤壁处的局部冒 (1)、冒顶的原因:顶板裸露空顶不及时支护;地质构造的影响;爆破引起;老顶来压引起。 (2)、防止措施:及时支护;防止偏帮;爆破加强管理; 2、出口处的冒顶防治 (1)、上下出口冒顶的原因:控顶面积大;顶板应力叠加;顶板反复支撑、卸载,受破坏。

煤矿经典警示教育事故案例

煤矿警示教育事故案例 王家岭煤矿“3·28”透水事故 事故经过: 2010年3月28日14时30分左右,中煤集团公司63处碟子沟项目部施工的华晋公司王家岭矿(在省市乡宁县境,为中煤集团与焦煤集团合作组建的华晋煤业公司所属)在基建施工中北翼盘区101回风顺槽发生透水事故,为小窑老空水。事故发生时,井下共有261人作业,截至事故当晚统计,108人安全升井,153人被困井下。经过抢救,事故共造成38人死亡,11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937.29万元。 事故原因: 事故直接原因:该矿20101回风巷掘进工作面附近小煤窑老空区积水情况未探明,且在发现透水征兆后未及时采取撤出井下作业人员等果断措施,掘进作业导致老空区积水透出,造成+583.168m标高以下巷道被淹和人员伤亡。 事故间接原因: 1.地质勘探程度不够,水文地质条件不清,未查明老窑采空区位置和围、积水情况。

2.水患排查治理不力,发现透水征兆后未采取有效措施。 3.施工组织不合理,赶工期、抢进度。 4.未对职工进行全员安全培训,部分新到矿职工未经培 训就安排上岗作业,部分特殊工种人员无证上岗。 事故教训与防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防治水主体责任。 2.切实加强矿井水文地质基础工作,为防治水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严格落实“有掘必探、先探后掘”措施,有效防重特大水害事故。 4.严格落实建设、施工、监理三方安全责任。 5.全面加强全员安全培训工作,制定水患避灾演习预案,加强员工防治水措施的学习与培训,并组织员工进行水患避灾演习。 屈盛煤业公司“9·25”斜井人车跑车事故 事故经过: 2012年9月25日0时10分,省市屈盛煤业公司煤矿发 生钢丝绳断绳跑车事故。34名井下作业人员在煤矿副井筒人

顶板事故原因综合分析及防止对策的探讨通用版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325 顶板事故原因综合分析及防止对策的 探讨通用版 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顶板事故原因综合分析及防止对策 的探讨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顶板事故是煤矿多发性事故。我局十三年来共发生顶板事故28起死亡34人。占死亡人数的37.78%。故此总结教洲,针对现实采取积极措施,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对降低事故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推垮型冒顶事故一起死亡四人 一、原因分析 1、支柱失稳,该面采用HZWA一2600型金属摩擦支柱和HDJW一1000型铰接顶梁配套支护以螺旋升柱器,升柱,其初撑力只能达到800Kg,再加上留底煤O.8m左右开采,底煤强度仅为55Kg/Cm。,因此造成支柱失稳。 2、支柱失稳,造成顶板离层,由于支柱初撑力小顶板下沉,软硬岩层下沉不同步,产生离层。 3、离层后断裂呈六面体,下面由不稳定单体支架支撑,周围没有约束,出现不稳定结构。 4、支柱的迎山角不够,不能支撑六面体下推力,工作

预防顶板事故安全技术措施

预防顶板事故安全技术措施 一、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按顶板事故的围的不同,顶板事故分为局部冒顶事故和大型冒顶事故。 (1)局部冒顶事故 特点:这类顶板事故的特点是围(一般约2-3m)和冒顶高度较小,对生产的影响不是特别严重,因而容易被忽视。局部冒顶事故的另一重要特点是事故一般在有人工作的部位发生,加之预兆又不十分明显,因此极易造成人身伤亡。 (2)大冒顶事故 特点:事故的特点是垮落面积大,来势凶猛,时间持久,常导致重大人身伤亡和设备、器材遭受大量损坏,往往造成生产中断。 2、易发生顶板事故的地点 综放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及巷道翻修地点和已形成的巷道。 3、综放工作面及前后顺槽顶板事故原因 (1)综放工作面 ★支架初撑力低; ★移架不及时; ★空顶面积大、时间长; ★综放工作面放煤高度超规定要求; ★工作面过构造带; (2)前后顺槽 ★超前支护长度不够;

★有连续多棵失效单体; ★有连续多棵折梁断柱现象。 (3) 综放、综采工作面过空巷 ★过空巷时揭露空巷面积过大; ★空巷顶板破碎; ★支护强度不够。 4、开拓、掘进巷道及翻修地点顶板事故的原因: (1)岩层层理、节理裂隙发育。 (2)巷道存在超挖、超高等现象,支护失效,空顶距大。 5、已形成的巷道顶板事故的原因: (1)巷道失修。 (2)受采动影响。 6、综放工作面安装及回撤顶板事故的原因: (1)综放、综采工作面安装: ★切眼断面过大,支护失效; ★支架不接顶,造成顶板悬空; ★扩帮超前支架安装距离过长; ★支架安装完后连续多台支架初撑力不够。 (2)综放、综采工作面回撤 ★铺网质量不好; ★工作面支护强度不足; ★回撤期间支架不完好; ★网漏矸、漏煤没有及时处理。

回采工作面顶板事故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回采工作面顶板事故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回采工作面顶板事故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回采工作面是煤矿井下生产的第一线,提高工作面的单产是提高矿井原煤产量和降低原煤成本的关键。但是,在回采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经常有突然涌水、火灾、瓦斯、煤尘爆炸和大面积冒顶等灾害的侵扰。其中,顶板事故则是影响工作面生产的一大隐患。由于各种顶板事故的原因是不尽相同的,它们的显现形式也有差异。因此,正确区分各种顶板事故,掌握相应的措施,对回采工作面安全生产以及提高矿井原煤产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局部冒顶事故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在回采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局部冒顶事故时有发生,这类事故发生在破碎顶板的条件下(如页岩、煤顶、再生顶板等)。根据回采工作面的回采工艺过程和事故产生的原因不同,这类事故又可分为:采煤过程中发生的局部冒顶事故和回柱过程中发生的局部冒顶事故。 1.1事故原因分析 采煤过程中发生的局部冒顶事故,主要原因是由于采煤过程中破碎顶板没有得到及时支护,顶板大面积出露和顶板悬露的时间过长,而导

致直接顶受压变形,遭到破坏,或者,虽然对破碎顶板进行了及时支护,但由于支柱支设质量不好而造成了直接顶局部冒顶。回柱过程中发生的局部冒顶事故,主要原因是因回柱操作方式不合理,先回承压柱,引起周围破碎顶板冒落,导致大块研石推倒支柱,使邻近破碎顶板失去支护而造成的。 1.2预防措施 (1)在摸清顶板性质的基础上,认真做好破碎顶板情况的预测预报工作。采煤过程中要强化安全防范意识,认真观察顶板变形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留后患。 (2)合理选择工作面推进方向和回采工艺方式。为了防止顶板出露后因下沉量加大,破碎加剧,而导致顶板冒落,回采工作面要尽量垂直裂隙推进。在回采工艺方式上,如果采用炮采,应当采取小范围放小煤“开窗口,的方式,防止顶板大面积出露;如果是机采应选择单滚筒采煤机,尽量减少无立柱空间的宽度,减少顶板出露面积。 (3)采取合理的支护方式。在回采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实践经验证明在破碎顶板条件下,支护时,首先必须支护好刚裸露的顶板。因此,对采煤后出露的顶板要及时支护,在支护方法上,应尽量垂直裂隙挂梁,并且,合理的支护密度应保证与裂隙间距相适应。

煤矿顶板事故防治技术实用版

YF-ED-J1365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煤矿顶板事故防治技术实 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煤矿顶板事故防治技术实用版 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在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中,顶板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大约占30%,近年来,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的大面积推广,采煤工作面的顶板事故有所下降,但是掘进工作面的顶板事故仍然多发。特别是在广大小煤矿,由于支护设施的落后,采掘工作面顶板事故仍是造成煤矿死亡事故的主要原因。约占死亡人数的40% 。 一、顶板事故的分类 (一)、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分类 1、按造成冒顶的力源及施力方向分 (1)、由老顶或老顶和直接顶引起的压垮

型冒顶 由于老顶的断裂来压引起的冒顶 厚层坚硬岩层大面积垮落引起的冒顶 直接顶冒落导致的冒顶。 (2)、漏顶型冒顶 采煤工作面上下出口的漏顶。 煤壁上方的漏顶。 放顶线处的漏顶。 地质破碎带处的漏顶。 (3)、推跨型冒顶 复合顶板条件下的推垮型冒顶 分层开采时金属网假顶下的推垮型冒顶 大块游离顶板的推垮型冒顶。 采空区冒落矸石冲入工作面推垮型冒顶 2、按冒顶的范围分

顶板事故及其防治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顶板事故及其防治正式版

顶板事故及其防治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顶板事故是指在井下采掘过程中,因顶板意外冒落造成的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生产中止等事故,一般称为冒顶。顶爆事故常发生在采煤工作面或掘进巷道。 一、顶板事故的类型 1.按其发生的力学原理分类 顶板事故按其发生的力学原理分为3类: ①压垮型冒顶②漏垮型冒顶③推垮型冒顶 2.按其发生的规模分类

顶板事故按其发生的规模分为2类:① 局部冒顶,是指冒顶范围不大、伤亡人数不多的冒顶,常发生在煤壁附近、采煤工作面两端、放顶线附近、掘进工作面及年久失修的巷道等作业地点。② 大面积冒顶,是指冒顶范围大、伤亡人数多的冒顶,常发生在采煤作业面、采空区、掘进工作面等作业地点。 二、顶板事故的预兆及防治 (一)采煤工作面冒顶事故的预兆及防治 1.采煤工作面冒顶的预兆 (1)掉渣,顶板破裂严重。(2)煤体压酥,煤壁片帮增多。 (3)裂缝变大,顶板裂隙增多。

(4)发出响声,岩层下沉断裂,如木支柱会发出劈裂声、金属支柱的活柱急速下缩发出的响声;或者采空区顶板断裂垮落时发出的闷雷声。 (5)顶板出现离层,用“问顶”方式试探顶板,如顶板发出“咚咚”声,说明顶板岩层之间已经离层。 (6)有淋水的采煤工作面,顶板淋水有明显增加。 (7)在含瓦斯煤层中,瓦斯涌出量会突然增大。 (8)破碎的伪顶或直接顶有时会因背顶不严或支架不牢出现漏顶现象。 2.采煤工作面冒顶的预防措施 (1)及时支护悬露顶板,加强“敲

煤矿顶板事故案例

煤矿顶板事故 1.1 构造区打眼片帮伤人 事故经过: 某综采工作面过构造,部分煤帮全断面矸石,需打眼放震动炮,就在李某、郭某一组持风钻在构造区打炮眼时,无人观山,瞬间煤壁片帮,大块矸石掉落砸到李某,使其左大腿受伤。 违反规定: A、违反《综采工作面过构造安全技术措施》中“进入煤帮打眼时,必须设专人观山,并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和找掉制度”的规定。 B、违反支护工保命条款中“严禁未对工作面顶、帮进行敲帮问顶、找掉就进行作业;进入作业地点前,必须先进行敲帮问顶并找掉危煤(矸)。”的规定。 C、违反“三违”条款顶板专业中“不进行敲帮问顶作业的责任者(一般违章)”的规定。 1.2 锚索失效掉落伤人 事故经过: 某综采工作面上下班必经巷道,时间已久,顶板锚索部分失效,又没有吊挂锚索保护套,一天下班途中,一根失效的锚索受顶板压力影响,“砰”的一声锚索断了,连托盘一起从顶板上掉下,正好掉在从此通过的王某肩部,造成王某肩部受伤。

违反规定: A、违反《晋煤集团安全管理强制性若干规定》采掘专业中“回采工作面超前支护段、巷道顶帮压力较大地段、留设巷道、人员密集地点、行人路线等地点必须对锚索加设专门的防射出锚索套。严禁进入以上无锚索套区段施工作业。” 1.3 煤壁片帮伤人 事故经过: 某综采工作面机头上坡,前溜机头大架翘起严重,出煤困难,需要进入煤壁卧底放平溜子,班长张某安排丁某、李某进入煤壁卧底作业,卧底过程中,煤壁突然劈下一块1.2m×0.6m的大碳,将丁某扑倒至溜子中,使其腰部和腿部轻微磕伤。 违反规定: A、违反作业规程中工作面综合管理安全措施“作业人员进入煤帮和溜子内作业前,必须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和找掉制度,其次支架工要将作业地点前后5m 范围内的支架护帮板打出,闭锁工作面溜子,且溜子闭锁键不少于2个处于有效闭锁状态,并要有专人看护。班长和作业人员必须进行敲帮问顶,找掉活矸、活炭。找掉前,首先清理好退路,确认无隐患后,方可进行找掉作业。在煤帮作业时,班长要设专人观山,禁止任何人乱动周围支架手把。”的规定。 B、违反“三违”条款顶板专业中“不进行敲帮问顶作业的责任者(一般违章)”的规定。

煤矿顶板事故预防技术措施

矿井顶板事故预兆与预防措施 矿井开采过程中的采掘工作面或在已掘的巷道内所发生的冒顶、片帮、掉矸等造成的人身伤亡和生产事故统称为顶板事故。顶板事故是煤矿五大灾害之一,掌握冒顶事故的预兆及其预防措施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我们必须分析掌握煤矿发生冒顶事故的原因、预兆、研究有效预防措施,以降低煤矿顶板事故的发生,保证煤矿安全生产。 一、顶板事故的分类 按冒顶范围,可将顶板事故分为局部冒顶和大型冒顶两类;按发生冒顶事故的力学原因,可将顶板事故分为压垮型冒顶、漏垮型冒顶和推垮型冒顶三类。 1、局部冒顶 局部冒顶是指冒顶范围不大,有时仅在3-5支架范围内的冒顶。但局部冒顶的次数远大于大型冒顶事故,危害比较大。 2、大型冒顶 大型冒顶是指范围较大的冒顶。 3、压垮型冒顶 因支护强度不足,顶板来压时压垮支架而造成的冒顶事故。 4、漏垮型冒顶 由于顶板破碎。支护不严而引起破碎的顶板岩石冒落的冒

顶事故。 5、推垮型冒顶 因复合型顶板水平推力作用使支架大量倾斜而造成的冒顶事故。 二、冒顶事故原因 冒顶事故发生的原因很多,其根本原因在于开采过程中矿山压力的活动所造成。顶板的矿山压力活动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先是沿着顶板节理出现裂隙,产生离层现象。此时,如果顶板管理不当,支护质量不好,压力继续增大,岩石变形超过弹性变形极限,就会出现断裂、垮落、片帮或局部冒顶。从发生冒顶事故的原因分析,有的属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足,而较多的则是现场管理不善所造成。 三、冒顶的预兆 冒顶的预兆是多方面的,有声音方面、顶板上的、支架及棚子上的及煤帮上的预兆等。 1、声音方面的预兆 采掘工作面冒顶前会发出多种声音,如:采煤工作面老顶断裂时发出的鸣炮声、直接顶受压时的破裂声、掘进工作面棚子及背顶材料受压后的劈裂声等,都是冒顶的预兆。 2、直接顶上的预兆 采煤工作面直接顶在受到老顶压力后,会更加破碎,裂缝条数会增多、加宽,出现掉渣甚至下矸雨。同时,直接顶的下沉

顶板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技术(最新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顶板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技术(最 新版)

顶板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技术(最新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1.顶板事故的原因 在采矿生产活动申,顶板事故是最常见的事故,引发顶板事故的原因有: (1)采矿方法不合理和顶板管理不善。采矿方法不合理,采掘顺序、凿岩爆破、支架放顶等作业不妥当,是导致这类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2)缺乏有效支护。文护方式不当、不及时支护或缺少支架、支架的初撑力与顶板压力不相适应是造成此类事故的另一重要原因。 (3)检查不周和疏忽大意。在顶板事故中,很多事故都是由于事先缺乏认真、全面的检查,疏忽大意,没有认真执行“敲帮问顶”制度等原因造成的。 (4)地质条件不好。断层、褶曲等地质构造形成破碎带,或者由于节理、层理发育,破坏了顶板的稳定性,容易发生顶板事故。 (5)地压活动。地压活动也是顶板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6)其他原因。不遵守操作规程、发现问题不及时处理、工作面作

近年来的煤矿典型顶板事故案例

近年来发生的煤矿典型 顶板事故案例 1、某矿某采煤工作面煤层倾角大,采用俯斜式开采,不利于支护。由于处在初采阶段,在加强支护上考虑欠周,工作面初次放顶后,顶板岩石层、节理发育,且有小断层隐伏,形成不稳定状态,同时工作面用于支护的单体液压支柱不同程度的存在漏液、卸压、失效等现象(由于日常管理不到位,对单位液压支柱的检测、维修不及时,使部分支柱不符合标准),致使对工作面顶板的支撑力不均,失去平衡,在顶板来压时,,造成支撑薄弱点局部冒落。 2、某矿某采煤工作面顶板岩性比较好,不易随时垮落,回采后采空区内悬顶面积过大,导致突然垮落,产生强大气流,顺槽内作业人员受到强烈的冲击而死亡。 3、某矿对采煤工作面形成的三角形顶板(顶板较硬不易垮落)实施强制放顶效果不好,没有发现顶板变薄的情况,也未进一步采取针对性措施,现场管理水平低;应用壁式采煤法没有先进的矿压检测手段,顶板管理技术力量和技术水平不高,未能预见复杂生产条件下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致使工作面采空区大面积悬顶,在继续推进过程中对顶板压力变化情况没有掌握,前方煤体顶板有原生裂隙,断裂的直接顶将变薄的工作面煤壁压垮,瞬间摧毁工作面支护。 4、某矿作业人员不顾采面变化带顶板破碎和支

架不稳的重大隐患,违章放炮,造成采面局部冒顶,使上部采观面采空区大量矸石沿急倾斜采面迅速冒落,导致采面上部空顶、支架受力不均被急剧下落的矸石摧垮,将采面上部躲炮的矿工全部埋住。 5、某矿作业人员进入无支护区,违章打眼放炮,造成采空区矸石下窜推垮抬棚,被堵埋在空顶下。 6、某矿采煤工作面大面积悬顶,已达到自然垮落极限,但无明显来压征兆,因支护稳定性相对较差,直接顶突然冒落横向推垮工作面支护。 7、某矿采煤工作面长时间空顶作业,顶板突然冒落,造成事故。 8、某矿与相邻煤矿同层开采,两个采面重合,上面没有事先与下面联系就起底放炮,造成上面透底,下面冒顶。 9、某矿综采工作面在松散顶板下扩帮超宽,支柱失效,翻眼来压,导致推垮型冒顶。 10、某矿采煤工作面在没有现场监督和编制安全措施的情况下进行初次放顶,且初次放顶距离超过规定,造成大面积冒顶。 11、某矿采面上部三角带悬顶面积过大,工作面处于周期压力显现状态,没有采取加强支护措施,并且机组违章超前回柱割煤,采面超过最大控顶距造成冒顶。 12、某矿采煤工作面施工组织不当,条件好的地方先采完,顶板破碎处后采完,造成断层处应力集中,加之断层支护不力,造成冒顶。 13、某矿开采面局不合理,采面严重超宽,不按

顶板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技术(通用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顶板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技术(通 用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顶板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技术(通用版) 1.顶板事故的原因 在采矿生产活动申,顶板事故是最常见的事故,引发顶板事故的原因有: (1)采矿方法不合理和顶板管理不善。采矿方法不合理,采掘顺序、凿岩爆破、支架放顶等作业不妥当,是导致这类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2)缺乏有效支护。文护方式不当、不及时支护或缺少支架、支架的初撑力与顶板压力不相适应是造成此类事故的另一重要原因。 (3)检查不周和疏忽大意。在顶板事故中,很多事故都是由于事先缺乏认真、全面的检查,疏忽大意,没有认真执行“敲帮问顶”制度等原因造成的。 (4)地质条件不好。断层、褶曲等地质构造形成破碎带,或者由

于节理、层理发育,破坏了顶板的稳定性,容易发生顶板事故。 (5)地压活动。地压活动也是顶板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6)其他原因。不遵守操作规程、发现问题不及时处理、工作面作业循环不正规、爆破崩倒支架等都容易引起顶板事故。 顶板事故可以采用简易方法和仪器进行检查与观测,常用的简易方法有木楔法、标记法、听音判断法、震动法等。还可以采用顶板报警仪、机械测力计、钢弦测压仪、地音仪等观测顶板及地压活动。 2.顶板事故防治技术 防治顶板事故的发生,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技术规程,从多方面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1)选择合理的采矿方法。选择合理的采矿方法,制定具体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建立正常的生产和作业制度,是防治顶板事故的重要措施。 (2)搞好地质调查工作。对于采掘工作面经过区域的地质构造必须调查清楚,通过地质构造带时要采取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

顶板事故预防、防治

巷道顶板事故及防治 巷道顶板事故的类型 1?顶板冒落的基本形式 按事故地点顶板的冒落形状与冒落规律来划分,顶板冒落的主要形式为:顶板规则冒落。这类顶板冒落的特点是:顶板冒落后冒落面比较规整、 圆滑如图所示,冒落形状一般呈扁椭圆或竖椭圆状。冒落高度变化于0.4 - 4m 之间。巷道两帮围岩的破坏角为60°?70°。 这类事故一般发生在泥岩、砂岩页岩或含有泥质夹层等的松软岩层。当巷道掘进通过这类顶板岩层时,由于这类岩层强度低、分层厚度小,自持能力弱,往往在巷道端头空顶面积大或爆破震动时引起冒落。 层状顶板裂断冒落。这类顶板冒落的特点是:当巷道宽度较大,顶板岩 层分层厚度较小时,在自重作用下,层状顶板岩层端部产生裂断引起冒落, 如图4—25所示。冒落线基本上是在巷道两帮上部。如果巷道两侧煤体塑 性破坏比较严重,且承载能力很低时,层状顶板岩层端部裂断线也有可能进入到两侧煤帮内部。 这类顶板事故一般发生在强度比较低,分层厚度小于0.5?0.8m的页岩、砂质页岩或砂质泥岩等顶板岩层条件下。 顶板不规则冒落。这类顶板冒落发生的特点是:冒落空洞形状很不规则,有三角形冒落、梯形冒落等,如图4—26所示。尤其是当巷道穿越断层等构造破碎带、或巷道顶板岩层受到交错裂隙切割时,会出现危岩抽冒现象 (图4—26中a和b)。冒落空洞大小取决于巷道顶板岩层强度,以及受节 理裂隙切割情况。

这类冒落多发生在断层等地质构造带。当巷道掘进至该地段时,由于断层带已破碎,顶板平衡状态遇到破坏,稳定性很差。一旦暴露出来,如不及时支护或支护不得力,则破碎顶板很快会发展到冒落。另外,在巷道交岔点处如果节理裂隙比较发育,特别是当节理裂隙斜面指向交岔点时,很容易形成危岩冒落区。 2.巷道顶板事故的基本类型 按造成顶板事故的地质因素划分,主要有以下 5 种类型:巷道围岩松软或极易风化,稳定性差。 巷道通过断层、褶曲等构造变动剧烈地带。由于该地带煤岩层受到强大构造应力的作用,岩层内产生大量剪切裂隙,比较破碎。 巷道穿过岩性突变地带时,在其交界处容易出现岩棱、伞檐等,掘进过程中引起塌冒。 由于采深大,巷道围岩受到高应力作用,巷道掘进过程中产生煤、瓦斯突出以及岩爆现象等。 地下水侵入,巷道围岩的强度明显削弱,稳定性大幅度降低。 按造成事故的岩石冒落形式划分,有以下 3 种类型:无支护坠落。巷道掘进中空顶后没有及时支护,造成空顶范围内顶板危岩在自重作用下冒落。 压垮型。压垮型冒顶是因巷道顶板或围岩施加给支架的压力过大,损坏了支架,导致巷道顶部的岩块冒落,从而形成事故。当巷道过陷落柱,或者贯穿老巷,或者掘进中下分层顺槽时,巷道位于上部冒落矸石没有压实,成松散块粒状的部位时,大范围岩层的下沉动力给支架产生冲击载荷。由于一般支架的承

关于煤矿顶板事故的分析

摘要:顶板事故对矿井安全生产危害极大,据统计,冒顶事故所占的比例占其他事故的60%以上,伤亡人数占40%左右。因此,我们必须分析掌握煤矿发生冒顶事故的原因、预兆、研究有效预防措施,以降低煤矿顶板事故的发生,保证煤矿安全生产。 关键词:顶板顶板事故顶板压力 一、顶板类型 煤层顶板由伪顶、直接顶和老顶构成。伪顶是指紧贴在煤层之上,极易垮落的薄岩层;直接顶是位于伪顶或煤层(无伪顶时)之上,一般由一层或几层厚度不定的泥岩、页岩、粉砂岩等比较容易垮落的岩层所组成,直接顶按稳定性可分为:不稳定顶板,中等稳定顶板,稳定顶板,坚硬顶板;老顶又叫基本顶,顶板分为坚硬难冒顶板、破碎顶板和复合型顶板。坚硬难冒顶板是指直接顶岩层比较完整、回柱后不能立即垮落的顶板。破碎顶板指的岩层的强度低、节理裂隙十分发育、整体性差,自稳能力低,并在工作面控顶区范围内维护困难的顶板。 二、顶板事故的分类 按发生冒顶事故的力学原因,可将顶板事故分为压垮型冒顶、漏垮型冒顶和推垮型冒顶三类。 1、局部冒顶,局部冒顶是指冒顶范围不大,有时仅在3-5支架范围内,伤亡人数不多(1-2人)的冒顶。实际生产中局部冒顶的次数远大于大型冒顶事故,约占采场冒顶事故的70%,危害比较大。 2、大型冒顶;大型冒顶是指范围较大,伤亡人数较多(每次死亡三人以上)的冒顶。 3、压垮型冒顶,因支护强度不足,顶板来压时压垮支架而造成的冒顶事故。 二、冒顶事故原因 冒顶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开采过程中矿山压力的活动所造成。顶板的矿山压力活动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先是沿着顶板节理出现裂隙,产生离层现象。此时,如果顶板管理不当,支护质量不好,压力继续增大,岩石变形超过弹性变形极限,就会出现断裂、垮落、片帮或局部冒顶。从发生冒顶事故的原因分析,有的属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足,而较多的则是现场管理不善所造成。 三、冒顶的预兆 冒顶的预兆是多方面的,有声音方面、顶板上的、支架及棚子上的及煤帮上的预兆等。 1、声音方面的预兆 采掘工作面冒顶前会发出多种声音,如:采煤工作面老顶断裂时发出的鸣炮声、直接顶受压时的破裂声、掘进工作面棚子及背顶材料受压后的劈裂声等,都是冒顶的预兆。 2、直接顶上的预兆 采煤工作面直接顶在受到老顶压力后,会更加破碎,裂缝条数会增多、加宽,出现掉渣甚至下矸雨。同时,直接顶的下沉量也会增大,下沉速度加快。在掘进工作面,顶板同样会出现裂缝、掉渣、离层等,所有这些现象的出现都表明冒顶事故即将来临。 3、支架及棚子上的预兆 采煤工作面冒顶前反映在支架上的预兆有活柱下缩速度加快,下缩量加大,支柱被折断、压弯或整体向一方倾斜推到。在掘进工作面,棚子及前探支架被压弯、压劈。 4、煤壁上的预兆 顶板来压时,工作面煤壁会因受压而片帮,且片帮速度比平时快,片帮程度严重。同时,由于煤壁片帮,导致顶板裸露,破碎的直接顶失去支撑也会发生冒顶。 四、顶板事故的防治措施 1.老顶来压时的压垮型冒顶预防

煤矿“三违”导致的典型顶板事故案例分析

煤矿“三违”导致的典型顶板事故案例分析 一、由于支护不合格导致的顶板事故 【案例1】1990年12月7日8时5分,省双鸭山矿务局四方台煤矿一井15层±0右翼残采队工作面输送机头处发生局部冒顶事故,造成4人死亡,1人受伤。 1.事故经过 1990年12月7日一班,残采队出勤7人,接班后先处理刮板输送机,2时40分左右进入工作面。这时,井口安检员检查现场,发现刮板输送机头处只有两架钢梁,便告诉值班段长某把钢梁补上,某答应一会来人补打。到7时35分,工作面刮板输送机链断了,此时已近下班时间,工作面不能干活,某留下5人在刮板输送机头处接链子,其余2人升井。8时05分,刮板输送机头处4. 7 m ×3. 85 m×0. 6 m的顶板突然冒落,造成4人死亡,1人受伤。 2.事故原因 一是由于端头支护不好,只架两根钢梁,其中一架为一梁二柱,另一架又在冒顶的上部边缘,未起支护作用。二是支柱稀少,在冒顶区域下边只发现有四根支柱。三是空顶时间过长,刮板输送机端头处缺钢梁少支柱,这还是12月6日二班造成的,三班接班后未生产,一直处理输送机事故,到发生冒顶为止,空顶时间长达20 h,使顶板逐渐下沉,以致冒落。客观上看,冒落岩石中间厚,且冒茬比较光滑,近似蘑菇顶状,这是该处顶板易于冒落的自然条件。 3.事故教训 这起事故表面看是支护质量问题,但暴露出来两个深层次且带普遍性的问题。①各级干部对安全生产是喊在嘴上,还是落实在行动上;是真抓实干,还是假抓虚抓;是真严真狠,还是名严实松。对该工作的钢梁数量不足、支护不合理、空顶作业等问题,副井长、副段长、安检员都曾先后发现,但都没有严肃对待,既没停工处理好再生产,也没有帮助解决钢梁弯曲、数量不足问题。起码是作风不实,责任心不强。严格说,是渎职。如果我们的干部中哪怕一个人,发现问题后能盯住不放,认真负责地帮助解决具体问题,盯在现场,问题不解决不走,像这类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②工人在现场作业,规程观念和自我保安意识很重要。每一根柱子的质量好坏既是执行规程,也是对自己的保护。不按规程作业,端头不用四对八根一梁三柱的钢梁支护,只用两根二柱,工作面支柱稀少,这本身既是对工作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要搞好安全生产,领导干部重视,真抓严管固然十分重要,职工树立牢固的规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样重要。只有严格按规程作业,把实行自我保护变成职工的自觉行动,才能真正搞好安全生产。

煤矿顶板事故预防措施

煤矿顶板事故预防措施 1.采掘工作面在采掘施工前均要认真编制作业规程,正确确 定工作面支护方式,有效控制顶板,如果情况发生变化时,必须及 时修改作业规程或补充安全措施。 2.因为没有端头支架,存在个别综采工作面未使用 端头支架。支护采用单体柱木梁套棚加抬棚混合支护。预防端头冒 顶措施:①加强端头支护,距工作面10m范围内保证一梁四柱, 10-20m范围内一梁三柱,抬棚沿工作面架设,排头架要抬住小棚。 严格按规程回柱放顶打好戗柱。②进、回风巷铺顶网,控制顶板。 ③当顶板压力增大时,要增加单体柱,增加支护强度,再加大木梁 厚度,保证顶板支护效果。④加强端头支护管理,要保证单体柱的 支护效果,确保支护单体柱不漏液,失效支柱及时更换。⑤加强端 头压力观察,发现压力增大或周期老顶来压,及时加强支护,确保 支护效果。 3.井下所有人员必须时刻注意工作面顶板变化情况,特别是安检员要重点检查工作面的顶板状况,发现不安全隐患时, 要立即汇报矿调度室和安全调度台并采取措施或下令停工撤人。

4.加强金属支护、支架和单体液压支柱的检修、试压,日常监控及时检查更换失效的梁柱,保证每根都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5.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搞好质量标准化,提高优良品率。 6.坚持矿压观测与顶板监控、分析,掌握顶板活动规律,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7.各采煤队在开采上分层时,要研究并掌握初次来压步距与周期来压规律,密切注意初次来压与周期来压预兆,提前采取得力措施,防止工作面大面积冒顶,避免发生重大伤亡事故。 8.回采工作面的初次开采,过老窑、空巷、局部破碎带、断层、冲刷带、陷落柱,过煤柱、冒顶区或托伪顶开采时,都必须制定专门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