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扩展,进入19世纪人类历史发展出现
高考历史题型讲解——工业文明的兴起和拓展(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至20世纪初)
![高考历史题型讲解——工业文明的兴起和拓展(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至20世纪初)](https://img.taocdn.com/s3/m/55cf7bdf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df.png)
阶段二工业文明的兴起和拓展(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至20世纪初)政治方面(1)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进一步完善。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君主立宪制趋向成熟;美国内战后,形成了两党对峙、交替执政的政党政治新局面,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共和政体最终在法国确立。
(2)俄国农奴制改革:为了挽救沙皇俄国统治危机,亚历山大二世实行自上而下的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但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选修1)(3)日本的明治维新:面对内外危机,明治天皇实行自上而下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使日本逐渐摆脱不平等条约,成为亚洲的强国;为邻国提供重要的启迪和经验。
但改革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后逐渐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选修1)(4)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5)拿破仑:法国大革命后,稳定统治秩序,反对外来干涉,颁布法典,确立了一些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但其恢复君主制,实行独裁统治;后期开展对欧洲的侵略战争,不值得肯定。
(选修4)经济方面(1)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操作,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革,生产结构和组织形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自然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2)19世纪70年代后,主要欧美国家再次出现了技术革新的浪潮,以电力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促成了工业结构的巨大变化,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产生垄断和垄断组织;列强加紧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思想方面(1)自由主义:工业革命后,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成为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自由主义思潮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
十九世纪六十、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改革(优秀版)
![十九世纪六十、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改革(优秀版)](https://img.taocdn.com/s3/m/0f0885c9f90f76c660371a12.png)
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输出棉花、 工业原料
输入工业品 占有大量劳动力
导火线——林肯当选美国总统。
内战初期的形势如何? 为什么会出现此局面? 为此,联邦政府采取那
些措施?
扭转战局措施——颁布《宅地法》、《解放宣言》
转折—— 葛底斯堡战 结束——1865年,李役将军放弃里士满,率部投降,北方胜利。
美国内战北方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结合教材“亚历山 二世的谈话”和
“沙皇政府报告书” 两段材料思考,亚 历山大二世进行改 革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缓和社会矛盾,挽救统治危机。
内容:
①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
②农奴可以通过赎买的办法
获得一定数量的“份地”
如何正确评价俄国1861年改革?
1,性质——由封建统治者实行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689年彼得一世改革与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改
革的主要异同点?
彼得一世 亚历山大二世
目的——巩固沙皇专制统治,实现 相 富国强兵 同 结果——有利于俄国社会进步与生
产力发展
内容——
不 同
性质——前者是封建性的,没有改 变生产关系;后者是资产阶级性质。
从根本改变生产关系。
美国领土的扩张
时间 手段
2,进步性——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 义发展的道路,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资金、国 内市场、劳动力)
3,局限性——①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主要指保留了沙皇专制 制度和封建土地所有制。②农民取得的“份地”面积小、质 量差,在取得“份地”时需要出钱赎买,赎买的价格比当时 的地价要高出几倍。俄国用牺牲农民利益的办法去换取资本 主义的发展,对俄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致 使俄国农民长期贫困,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小,影响了资 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14世界:工业革命至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含解析
![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14世界:工业革命至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42dfe0b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c0.png)
工业革命至第二次工业革命前(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后期) 【阶段特征】1.经济方面(1)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使资产阶级得以在世界范围内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和开展殖民活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端于德国、美国,核心成果是电力、内燃机、新能源的广泛应用。
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及瓜分世界狂潮的出现,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政治方面: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70年代,近代代议制民主的演变。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法国1875年宪法确立了议会制共和政体,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3.文化方面(1)生物学领域经历了由神创到生物进化的理论演变,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生命起源之谜。
(2)两次科技革命分别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改变了世界面貌和人类的生活方式。
工业革命开始后自由主义思潮、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兴起,文学艺术取得新的成就。
【主要表现】一、近代西方两种政治文明的发展1.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与扩展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资产阶级政治运动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开展起来。
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处在封建统治下的国家结束专制,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如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二是既要摆脱封建专制,又要为民族统一、独立振兴而斗争,如德意志统一、意大利统一运动等;三是已经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要进一步调整上层建筑,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如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法国七月革命、美国内战等。
2.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1)工人运动兴起: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法、德相继发生工人运动,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兴起。
(2)巴黎公社: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这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二、第一次工业革命1.主要发明: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广泛应用于生产,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蒸汽轮船和蒸汽机车缩短了世界各地的距离。
人类历史回顾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人类历史回顾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539b326c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4f.png)
人类历史回顾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人类历史是记录着人类文明起源和发展历程的宏大史诗。
从最早的原始社会开始,人类经历了漫长且曲折的进化之路,逐渐摆脱了动物状态,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明。
以下将以时间线的方式回顾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1. 起源:旧石器时代(300万年前-1万年前)人类的起源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
在这个时期,人类还处于低级的社会组织形式,主要以狩猎采集为生。
旧石器时代的代表物品是打制的石器,它们展示了人类早期智慧和技术的发展。
2. 文明的萌芽:新石器时代(1万年前-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是人类文明的萌芽期。
在这个时期,人类逐渐开始农耕和定居,发展出了农业和畜牧业。
农业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使人类社会进入了农业文明阶段。
此时,人类开始建立部落、村落和城邦,人与人之间的分工合作也逐渐增多。
3. 古代文明的兴起:古代国家文明(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500年)古代国家文明标志着人类文明的新阶段。
诸如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等古代文明国家相继兴起。
这些国家拥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政治、宗教、艺术等领域也有着丰富的成果。
例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帕台农神庙等建筑,以及世界上最早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都是古代文明的杰作。
4. 中世纪的转变:封建社会(公元500年-1500年)中世纪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见证了由古代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过渡。
封建社会的出现削弱了中央集权,使得社会的权力由国家和君主逐渐转移到地方领主手中。
同时,农业生产的提高使得欧洲开始迈入城市化时代,商业和手工业的兴起也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5. 进入现代社会:工业革命(18世纪末-19世纪末)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变革之一。
它以机器代替人力、蒸汽动力代替人力和水力、大规模的工业生产等为特征。
这场变革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交通方式和生活方式。
工业革命的中心地带是英国,随后又迅速扩散到欧洲大陆和美洲。
2020年重庆历史中考世界近代史3.主题三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2020年重庆历史中考世界近代史3.主题三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https://img.taocdn.com/s3/m/c4f90ae8af1ffc4fff47ac41.png)
返回目录
背景(英国 率先进行工 业革命)
(4)自由劳动力:圈地运动和农业经营商业化,提供了大量自 由劳动力 (5)技术条件:发达的工场手工业提供了劳动分工,积累了丰 富的生产技术知识
第
英国:18世纪60年代(英国哈格里夫斯发明纺纱机)
一
其他国家:18世纪后期起向欧洲大陆和北美传播。后来又
(1)开始时间
主题概况
目
双线模式学考点
录
核心素养提升
重庆中考5年真题精选
主题三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返回目录
主题概况
历
周年 255年
235年
195年
史
时
哈格里夫
瓦特改进的蒸 富尔顿发明以 斯蒂芬森发明
序
斯发明
汽机投入生产 蒸汽机作为动 的“旅行者号”
“珍妮机”
部门使用
力的轮船
机车试车成功
《共产党宣言》 正式出版
(1)《共产党宣言》指出,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
马 克 思 主 义
主
要 标志:④ 内 __《__共__产___ 容 __党__宣__言_ 》
的发表
斗争的历史。人类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 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⑤无__产__阶__级__。资本主义社会必将 被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 (2)肯定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 (3)工人阶级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他们相对日益贫困 (4)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即 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主题三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返回目录
重庆2015~2019中考5年真题精选
14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
![14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https://img.taocdn.com/s3/m/1d61a2b0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9b.png)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阶段特征】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使世界历史的发展进入到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
资本主义代议制在欧美进一步确立和完善,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进行了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人类社会进入到蒸汽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三大思潮盛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主要表现】(1)政治上: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确立。
1775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以美国的胜利而宣告结束,崇尚个人自由和地方自主性的美国建立了邦联制,但邦联制却很快成为美国资本主义给发展的障碍,1787年制宪会议诞生了民主共和政体。
北美独立战争及其民主政治对大西洋两岸产生了重大影响,法国的民主政治建立历经近百年的曲折、反复、动荡和流血冲突,于1875年以一票微弱优势通过了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议会制民主共和政体,独特的责任内阁制使总统权力受到一定限制。
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进行了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得以进入议会,渐进式改革成为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特征。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俄国农奴制的腐朽性落后性,直接促成了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尽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很多封建残余,但却是俄国历史上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
佩里叩关及列强的接踵而至,使日本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倒幕运动成功后,1868年开始了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快速干道,迅速摆脱了民族危机,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日益形成两大对立的阶层——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这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工人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19世纪的欧洲兴起了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巴黎公社成为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工业文明的来临扩张——世界近代史后期(从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
![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工业文明的来临扩张——世界近代史后期(从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https://img.taocdn.com/s3/m/3af37211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bc.png)
18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历了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的重大转变。
这一阶段不仅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和近代化发展与成熟的时期,还是近代化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时期。
政治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民族解放——殖民体系与独立运动。
资本主义民主化进程进一步加速,英国议会改革、美国南北战争使资产阶级代议制进一步完善,俄、德、法、日、意等纷纷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文官制度在欧美各国逐渐形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统治地位。
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蓬勃发展,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随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爆发。
经济上:工业狂飙——蒸汽时代与电气时代;整体世界——商品倾销与资本输出。
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工厂制度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文化上:科技创新——技术革命与重大发明;交流传播——人口迁徙与移民文化。
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三大社会思潮相互交织,推动19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民族国家、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等高涨。
物理和生物等自然科学领域产生许多重大科学发现。
自由主义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科学共产主义、民族主义等社会学说也应运而生。
中外历史纲要选择性必修一、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西方文官制度是近代西方历史发展的产物,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要求,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对西方政府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2)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与历史文化传统有关,体现了不同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基层治理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反映了特定的经济基础的要求(3)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这是稳定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经济与社会生活】(1)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18世纪60年代以来的技术革命引二、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发了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的变革,带来了劳作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2)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①城市化加快: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工业革命与环境变迁
![工业革命与环境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63d83a38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c7.png)
工业革命与环境变迁随着人类智慧的不断提升,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工业革命自然地出现在人类历史中。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欧美地区经历了一场空前盛大的工业化浪潮,而这场浪潮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工业革命所引发的生产方式变革,从以手工制作为主的小规模生产转变为机械化生产的大规模生产,这种趋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生产周期,推动了工业行业的纵深发展,是人类的一次伟大的飞跃。
但随之而来的便是前所未有的环境问题。
工业化进程带来的污染量逐年增加,工厂废气、废水、工业垃圾等污染物的排放让原来清澈的湖水变为黄色,纯净的空气变得沉闷且有刺激性,飘着硫烟的城市犹如一座灰黑色的城。
19世纪末的伦敦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随着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的兴起,每天灰尘和有害物质的排放量越来越多,整个城市都笼罩在灰蒙蒙的烟雾中。
这些烟雾被称作“雾霾”,导致多次大规模死亡事件,比如“雾都惨案”,这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公认的环境问题。
本来应该是清新自然的河流变得黑色毒瘤,树木、草地变得黯淡无光,那些曾蓬勃昌盛、活力四射的自然景象,化为灰暗,饱受污染。
环境问题早已是人类需要面对的严峻考验,但工业革命却将环境问题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在工业革命的发展过程中,工人和居民所处的垃圾堆也变得臭气熏天,一些无法重生的生态环境和物种也因此不可逆转地被破坏。
长期以往,环境问题只是一个缓慢的演变过程,而在工业革命时期,它却呈现出了空前的轰轰烈烈。
工业革命文化成为一种历史的标志,同时也是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它推动了人类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化,但同时也需要我们细心权衡其中的代价。
环境变迁呈现的是一种循环式的劣化过程,它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生态危机大有可为。
它也召唤着我们要有责任、有意识地去对待自然,通过经济和技术手段来降低环境和生态危机的造成的伤害。
有时我们可能会忽略,但现实是,环境的问题困扰并影响着每一个人。
今天,我们的地球已经面临着破坏,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涨、大面积荒漠化以及动物物种消失,这些都是由于贪婪的发展模式和过快的工业革命进程所导致的。
工业革命的兴起的原因_工业革命的开始的背景
![工业革命的兴起的原因_工业革命的开始的背景](https://img.taocdn.com/s3/m/6e201da3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70.png)
工业革命的兴起的原因_工业革命的开始的背景工业革命既是生产技术的巨大革命,又是生产关系的深刻改革。
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经济带来一系列的变化,也给发展中的世界旅游带来很大影响。
今天店铺给大家找来了工业革命的兴起的原因,供大家参考和阅读。
工业革命的兴起的原因工业革命有时又称产业革命(近年来一些学者认为这两个概念之间有区别1),或者称为第一次科技革命,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
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
有人认为工业革命在1750年左右已经开始,但直到1830年,它还没有真正蓬勃地展开。
大多数观点认为,工业革命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
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气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
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
一般认为,蒸汽机、焦炭、铁和钢是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四项主要因素。
在瓦特发明蒸气机之前,整个生产所需动力依靠人力和畜力。
伴随蒸气机的发明和改进,工厂不再依河或溪流而建,很多以前依赖人力与手工完成的工作自蒸气机发明后被机械化生产取代。
工业革命是一般政治革命不可比拟的巨大变革,其影响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对人类的现代化进程推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把人类推向了崭新的蒸汽时代。
工业革命对19世纪科学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以前的科学研究很少用于工业生产,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长大,工程师与科学家的界限越来越小,更多的工程师埋头做科学研究。
以前的科学家多是贵族或富人的子弟,现在则有许多来自工业发达地区和工人阶级的子弟成为了科学家。
他们更加对化学和电学感兴趣,这也促进了这些学科的发展。
工业革命前后的一些重要发明时间发明人发明1764年詹姆士·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1778年约瑟夫·勃拉姆抽水马桶1796年塞尼菲尔德平版印刷术1797年亨利·莫兹莱螺丝切削机床 1781年詹姆斯·瓦特蒸汽机 1812年特列维雪克科尔尼锅炉 1815年汉·戴维矿工灯 1844年成廉·费阿柏恩兰开夏锅炉工业革命的历史进程第一次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人类开始进入蒸汽时代)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123119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08.png)
第十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➊教学目标一、了解两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历程和特点二、了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过程,认识影响其形成的因素三、认识两次工业革命带给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➋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爆发的原因二、教学难点: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➌教学过程设计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时间:18世纪60年代兴起于英国,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2、含义:工业革命是由一系列技术变革引发的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3、原因/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1)政治上①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确立,国内政局稳定②英国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奖出限入·仅作了解)(2)经济上①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原料、劳动力和国内市场注·圈地运动(仅作了解):15世纪开始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强行圈占公有土地和农民份地,将其变为私有的大牧场养羊,获取高额利润(英国制呢业发达,对羊毛需求量大);大部分农民离开土地来到城市成为雇佣劳动力的同时扩大了国内市场,一部分农民则选择移民海外殖民地,这种现象被比喻为羊吃人;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②英国殖民扩张(日不落帝国),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原料和广阔海外市场③英国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劳动分工细致,生产工具专门化,工人技术纯熟,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④17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欧洲科学技术中心之一,科学家热心于对生产技术的改进,生产技术进步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补充知识·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经济原因2.0版(仅作了解)A、市场因素:圈地运动提供国内市场,殖民扩张提供海外市场B、劳动力因素:圈地运动使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C、资金因素:圈地运动和殖民扩张提供资本原始积累D、技术因素:手工工场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进步E、资源因素:英国本土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4、进程(1)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棉纺织业①原因:英国公众对棉纺织品的喜爱,促使其价格上涨,棉纺织业获利丰厚;市场的需要刺激了棉纺织业的发展,为进一步提高产量节省成本,催生了新的技术发明②进程A、飞梭:18世纪30年代出现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B、珍妮纺纱机: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C、机械化生产:此后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相继出现D、工厂制度:为提高效益和管理,资本家将机器和工人集中起来进行生产,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制度诞生并取代了传统的手工工场注: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制度的开端(2)蒸汽机的改良与应用①改良:1782年徒工出身的瓦特改良蒸汽机(试制出复动式蒸汽机)②应用A、棉纺织业: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B、交通运输业:19世纪初汽船和火车相继问世注: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仅作了解)C、机器制造业:19世纪中期英国机器制造业(机床)实现了机械化③历史影响: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伟大发明和主要标志,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是这是动力技术史的一次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3)工业革命的传播扩散①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②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府通过税收、立法、直接投资等方式推动工业革命发展5、历史影响(1)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极大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2)推动了商业、交通运输业和农业发展(3)使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工厂制度和科学化管理)(4)造成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巨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①工业资产阶级通过政治改革获得了更多的政治权利,巩固了统治地位,也推动了民主化进程补充知识: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仅作了解)②工人阶级开始迅速崛起,为争取自身权利展开积极斗争,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阶级基础③中间阶层力量也开始发展(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5)使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①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和人口增长;人民生活有所改善②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兴起③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与女性教育发展,使人民文化素养得到提高④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社会问题;政府通过社会立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也推动了法制化进程(6)极大改变了世界面貌①世界各地联系日益紧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提供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力量,继续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时间:19世纪60、70年代——20世纪初(以美国和德国为中心)2、原因(1)政治上:19世纪后半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扩展,欧美主要国家社会相对稳定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至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1870年意大利统一、1871年德意志统一、1875年法兰西第三国和国宪法(2)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自然科学取得突破①市场因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②劳动力因素: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提供了大量劳动力③资金因素: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继续的殖民扩张积累了充足的资金④技术因素: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新技术和新发明层出不穷⑤资源因素:石油、天然气等新能源发现使用3、进程(1)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注:具体发明应用(仅作了解)①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拉开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序幕)②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③美国人爱迪生和他的团队发明电灯、电影放映机、留声机④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美国人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2)内燃机的发明应用,带来新一轮动力技术革命,汽车与飞机应运而生注:1885德国人戴姆勒和本茨发明了汽车;1903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仅作了解)(3)石油化工业兴起,石油成为重要能源,化学材料不断出现注:1867年瑞典人诺贝尔发明炸药;塑料、人造纤维相继问世(仅作了解)(4)钢铁工业为代表的重工业获得发展;农业也在向现代农业转变注:机械设备、化肥农药大量应用于大农场(仅作了解)4、影响(1)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2)英国丧失世界工厂地位,美德经济实力超过英法(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4)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①原因:随着技术日益复杂,投资不断扩大,竞争日趋激烈,生产更加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②内容(仅作了解)A、特征: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工业与金融业高度融合B、方式:兼并或联合③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④影响A、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改善企业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率·仅作了解)B、垄断组织控制国家经济命脉,不利于经济长期建康发展(阻碍竞争、导致停滞腐败)C、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5、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两次工业革命各自的特征)(1)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创造主要来自于工匠经验;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与生产真正结合(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以英国为核心;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以美德为核心的几个先进资本主义中同时发生(3)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轻工业部门;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重工业(4)第二次工业革命传播速度更快、影响范围更广、经济规模更大(5)第一次工业革命经济组织形式为自由主义;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组织形式为垄断主义注: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对第一次工业革命更加深入的发展;同时由于各国自然和社会条件不同,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也各具特色➍当堂练习1.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工业革命》一课之后,有四人分别写出了历史小论文,他们立论的题目是甲:《工业革命是从蒸汽机的投入使用开始的》乙:《美国人在交通运输领域率先取得新突破》丙:《工业革命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丁:《工业革命使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其中,符合史实,说法正确的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2. “在 1850至1913年间,在美国,取代马匹的拖拉机一天能拉旋转式犁翻耕多达50英亩的土地。
2023中考历史世界近代史小论文练习
![2023中考历史世界近代史小论文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2374bbcb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26.png)
根据材料及相关史实,提炼一个观点,并进行论述。(6分。要求 :观点明确,阐述要有史实依据)(新考法)
观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分)
论述: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包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 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一方面,三次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 本原因都是一些因素阻碍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革命后阻 碍因素被清除,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 境;另一方面,在革命过程中,都颁布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法 律文献,这些法律文献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思想,为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综上所述,早期资产 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4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章节
部分对话内容
第十章 “伦敦东部现在的情形怎么样了? ”“伦敦东边的一些公社每年总要举行一次庄严
的盛会,来纪念所谓‘扫除贫困运动’。在这个盛会上,我们的习俗是:在那些一天
又一天地长期进行着阶级屠杀的滔天罪行的遗址上,由一些最漂亮的姑娘唱旧日的
革命歌曲,并表达那些身临绝境的不平者的呻吟”
法国、荷兰和西班牙也涌现一些专利
1561— 1590年
英王批准了有关肥皂、纸张、皮革等物品制造方法的50项专利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第1、2组中任选一组,指出与该阶段专利发展相关的重大史实并加 以说明。(6分)(新考法) 示例组: 史实:新航路开辟。说明: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大西洋沿岸和西欧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一些国家 开始对工业产品实行专利保护。
(其他观点如科技可以强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 推动社会进步等,只要符合题目要求即可)(4分)
4、材料一 世界近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a6b943af1ffc4ffe47acc2.png)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爱迪生:①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放映机等②在纽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火力发电机和输电网时代:“电气时代”内燃机:①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②1883年,德国戴姆勒研制成汽油内燃机③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汽车:①19世纪89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汽油发动机的汽车②1913年,美国人福特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汽车制造业革命化学:①19世纪60—80年代,人们使用新方法生产产品,成本低,性能好②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现代炸药③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现代塑料工业诞生④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次日凌晨2点20分沉没。
下列对于当时情况的场景设置中,符合史实的是( B )A.船上装有以核能为动力的发动机B.嘹望员抓起话筒高喊“正前方有冰山”C.船长拿起手机拨打报警电话求救D.游客纷纷通过互联网向家人发送电子邮件5.[2016·湖南永州] 拜伦(1788年—1824年)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他生活的时代,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是( B )A.他在报纸上看到有关黑人奴隶买卖的广告B.他与欧洲大陆的朋友用电话交流写作心情C.他听说拿破仑当上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D.他乘坐轮船到欧洲大陆各国旅游了解国情1.英国学者安德鲁·波特说:“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
那将是世界大国命运的又一次兴衰消长。
”引起“又一次兴衰消长”的主要原因是( D )A.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B.经济危机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市场的争夺C.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D.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2.马克思曾预言:“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
从经济角度看世界资本主义发展规律
![从经济角度看世界资本主义发展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1d52b979daef5ef7bb0d3c89.png)
从经济角度看世界资本主义发展规律从经济角度看世界资本主义发展规律从经济上看,资本主义发展是在生产力阶段性跃进基础上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生产关系日趋完善、世界市场逐步形成、经济格局不断演变以及与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借鉴的历史过程。
一、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资本主义发展是通过一浪高过一浪的工业革命浪潮使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不断飞跃的历程:工场手工业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14、15世纪,伴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商品经济的活跃,在意大利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国家,出现了本文由收集整理以雇佣关系为标志的资本主义萌芽。
资本主义的萌芽,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从16世纪到18世纪,是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代,其基本特点是生产者使用简单工具,进行手工生产,生产力水平较低。
从18世纪60年代起,为了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以获取更多的利润,英国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逐步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用蒸汽动力取代人力、风力、畜力,用蒸汽机车等新式交通工具取代马车等旧式交通工具。
18世纪末19世纪初,工业革命逐渐扩展到欧美地区,使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进入到蒸汽时代,生产力水平实现了一次历史性飞跃。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从美、德等国开始,又出现了以电力技术、内燃机和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为重要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使人类逐渐进入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生产力水平实现了又一次历史性飞跃。
20世纪四五十年代起,在自然科学研究实现重大突破的基础上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刺激下,从美国起源的以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迅速发展,将人类又带入信息时代,实现了生产力水平的新飞跃。
一浪高于一浪的工业革命浪潮,对资本主义来说,不仅极大地释放了资本主义生产潜力,增强了其物质技术基础,而且也增强了资本主义征服和改造世界的欲望和能力。
2024年秋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1新人教版
![2024年秋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1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1aad488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d7.png)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工业革命对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发明与创造。
2. 使学生认识到工业革命对生产力、城市化、劳动者生活及环境的影响。
七、内容逻辑关系
① 工业革命的背景
- 重点知识点:英国农业革命、手工业生产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
- 关键词:农业革命、手工业、资本主义
- 重点句:英国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步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经济条件。
②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与影响
③ 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 重点知识点:工业革命对英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影响,科技进步对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
- 关键词:英国、世界、科技进步、历史进程
- 重点句:工业革命不仅改变了英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面貌,也对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现代化时代。
板书设计:
```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思维深度。
- 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习惯,促进自我成长和提升。
六、拓展与延伸
1. 拓展阅读材料
-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发展》
-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制度》
- 《工业革命对英国城市化的影响》
-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环境保护》
- 《工业革命时期的科技发明家》
2. 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f5f95ee9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38.png)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角度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以及给社会带来的深刻的变化,培养学生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加深对工业革命的背景、影响的认识,培养从正确的角度来对工业革命这一事件进行分析与解释,提高历史解释的能力。
3、充分利用史料信息分析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4、通过时间轴、展示时间的方式,向同学们展示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与发明等基本史实,从而深刻理解工业革命深入发展的特点,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能力。
5、创设历史情境,思考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培养学生树立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提高家国情怀。
【教材分析】从单元整体看,本课是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第一课;承接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促使了工业革命的发生,而工业革命又促进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经过两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确立其统治地位。
第三、第四、第五单元的内容就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发展和确立统治地位的过程。
从本课内容来看,本课共分三个子目,即“工业革命的背景”、“工业革命的进程”、“工业革命的影响”,三个子目围绕两次工业革命展开叙述,知识点较多且连贯性较强。
学生在初中学习过两次工业革命中有关工业革命中有重大贡献的人、工业革命的伟大成就及影响。
学习本课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本课将两次工业革命的过程和和特点、成就进行联合教学,对学生的能力基础和素养要求要求更高。
教师应有效引导学生梳理两次工业革命的知识点,知道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和影响。
在第三、第四单元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形成连贯的知识体系。
【教学重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两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历史条件;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师生问答法、学生自主学习法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单元导入】教师:出示书本的珍妮纺纱机的模型图,提问学生这个机器是在什么时候发明的,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01c49f39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da.png)
材料 如同一个世纪以前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一样,19世纪下半叶的新工业革命也是人 类社会科学、技术、经济、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兴起有着深刻的历史 根源。19世纪50、60年代欧美主要国家民族民主运动的完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 顺利开展提供了政治前提…… 科学的突破,技术的创新,新发明的涌现,对于工业革 命的形成至关重要,第二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直接推动下兴起 的……层出不穷的技术发明同样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工业革命的兴起离不 开现有的物质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所达到的规模、水平和程度制约看产业的更新升 级,这一点可视为新工业革命开展的经济前提 。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意义:
提供了动力,减少了对自然的依赖,进入了蒸汽时代; 促进了交通工具的革命;
促进了城市化;
产生了环境污染。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C60S—19C中期)
1、棉纺织业:
1814年英国工人出身的工程师史蒂芬孙发
陆2、工厂的出现:
明了火车机车。
路 1771 年,阿克莱特开办了1第83一8家年水英力国纺拥纱有厂50,0英成里为铁近路代,工到厂1的8开50端;
⑥市场需求: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手工生产的产 品已不能满足需求,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
一、工业革命 1.背景
例题1:《世界全史》中提到:英国18世纪初期,制铝、制盐 等行业已成为资本集中的工业;1750年,在煤、铁工业中雇用 数百人的大规模生产比比皆是。英国当时所存在的经济和 技术的平衡,已经达到在市场推动下工业能够不断自行扩展
③殖民: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 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材料四 到18世纪,手工工场内部已经有了比较精细的分工,生产过程被划分 为一系列简单的操作,生产工具也实行了专门化,使手工生产过渡到机器生 产成为可能。通过分工和工具专门化培养出来的掌握某一专门技艺的人,成 为工业革命中的重要技术力量。——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2025高中历史教案】第27讲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2025高中历史教案】第27讲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8472439f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f7.png)
第十一单元 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第27讲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背景、进程、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课程标准命题点 考题取样 核心素养解读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工业革命的背景2022河北T171.运用唯物史观认识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
2.从时空观念角度梳理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3.从史料实证角度探究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4.对工业革命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多方面影响作出历史解释。
工业革命的进程2023辽宁T13; 2022全国卷乙T34; 2021湖南T14工业革命的影响 2023海南T12; 2023湖北T13; 2023广东T20; 2022广东T13; 2022重庆T14; 2022江苏T18; 2021江苏T15命题分析预测1.分析:本讲知识是高考高频考点,选择题与非选择题都有涉及,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背景、成就、特点及影响等。
2.预测:高考有可能会结合选择性必修中政治制度、文官制度、世界市场和商业贸易、城市化及交通变迁等知识点,综合考查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全方位的影响。
知识点一 工业革命的背景1.内涵:由一系列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
2.兴起 国家 英国条件 政治条件 “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
经济条件①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1]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②通过[2]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技术条件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工人生产技术日益纯熟;科学家关心社会对技术的需求。
圈地运动的意义(1)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圈地运动摧毁了小农经济,使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大农业;大部分领主采用先进的耕作方式,提高了产量,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专题03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2023年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夯实基础靶向示范课件(部编版)
![专题03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2023年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夯实基础靶向示范课件(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34419239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a0.png)
考点 归纳
考点1 工业革命 考点2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单元 重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演进过程、成就、工业化时代来临的意义 《共产党宣言》及意9世纪中期 时间 (2)其他国家:从18世纪后期开始
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主要是指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从工场手工业向 概念
真题演练
4.(2022·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
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这揭示了( )
A.光荣革命的影响 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工业革命的背景 D.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
C
【详解】根据“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 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可得出材料强调了因市场的不断扩大面导致技术领域的革新,从 而引发了工业革命,因此提示的是背景,C项正确;综合以上分析,AB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B D项。故选C项。
机器大工业转变的过程,它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
首先 (1)政治前提: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
在英 (2)经济根源(根本原因):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
国开
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 (3)劳动力条件: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始的 (4)资本原始积累:海外殖民和奴隶贸易成为原始资本积累的主要手段
原因 (5)技术条件:发达的工场手工业提供了劳动分工与技术条件
考点一: 工业革命
标志性成就 蒸汽机的改进和广泛应用
进程 新能源
扩展 实质 特点
轻工业:棉纺织业(飞梭、珍妮机)→动力缺陷(水车等传统动力受到自然条件制约, 限制工厂选址)→新动力设备运用(改进蒸汽机)→重工业:采矿、冶金等生产部门( 使用蒸汽机)→交通运输业(汽船、蒸汽机车)
教学设计3: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3: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ebc3a748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0a.png)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目标】1.依据材料分析工业革命影响,引导学生通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分析问题,培养唯物史观的历史核心素养。
2.通过文本解读,了解工业革命的内容,培养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
3.学生分析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国家间的贫富差距,由工业革命发展产生了市场、原材料、财富的需求,是近代英国敲开中国国门的原因,从国家的角度去思考工业革命的利弊,培养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难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材料: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革命。
——恩格斯《反杜林论》前一个“革命”是什么?后一个“革命”又是什么?两个革命的性质一样吗?(设计意图)通过材料中的第一个“革命”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同时利用第二个“革命”引导学生思考“革命”的性质,进入本课的学习。
教师也可使用“第一次工业革命”情境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概况后再讲解新课。
讲授新课一、工业革命的背景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工业革命含义,简单地讲是由机器的发明和运用引起的由机器取代手工劳动,由工厂取代作坊和手工工场的过程。
18世纪后半期,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到了19世纪,工业革命又从英国扩散到法国、美国、德国、俄国等国。
工业革命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工厂制度代替手工工场。
教师出示材料,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的统治,王权逐渐虚设,成了立宪君主。
“民选”的代表通过议会治理国家,并掌管财政。
通过这样一个改造,英国政府似乎成了一个公司董事会,有产者管理国家,执行自己的意志。
也就是说,财产权和政权相互吻合,不再脱节,一种与资本主义制度之本质相适应的政治形式被创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