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ppt

合集下载

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事业支出

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事业支出

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事业支出
二、教育支出
(一)教育事业产品的性质 2.具有外部收益性 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教育事业的直接结果首先是体现在受教育者身上,这是教育事业 产品的内部收益。这一内部收益表现为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学会了知识、掌握了技术,从 而提高了适应社会和获取工作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教育事业作为一种公共事业,其目标是建立在满足个性发展需求和社会发 展需求上的。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培养,在让其适应社会、获得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解决 了社会发展的需求,这就是教育事业产品的外部收益。教育事业产品的这一外部性是制定教 育事业公共政策的一个主要依据。
全部教育经费占 GDP的比例(%)
财政性教育支 出
(亿元)
3.25
728.75
3.06
867.76
3.18
1 174.76
3.21
1 411.52
3.33
1 671.70
3.40
1 862.54
3.76
2 032.45
4.08
2 287.18
4.31
2 562.61
4.77
3 507.01
财政性教育支出占 GDP的比例(%)
合计 (亿元)
2 949.06 3 349.04 3 849.08 4 637.66 5 480.03 6 208.27 7 242.60 8 418.84 9 815.31 12 148.07 14 500.74 16 502.71 19 561.85 23 869.29
国家财政性教 期中:预算内教 民办学校办学 社会捐赠经费
财政性教育支出占 GDP的比例(%)
3.32 3.28 2.79 2.82 3.01 3.12 3.33 3.59 3.65 3.93

《改革开放全面展开》课件

《改革开放全面展开》课件

03
改革开放的历程
起步阶段(1978-1984年)
总结词:初步探索,经济特区试点
01
02
详细描述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
03
04
设立经济特区,开展对外开放试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农村经济体制 改革
05
06
国企改革初步尝试
展开阶段(1985-1991年)
总结词:全面展开,多种 所有制共同发展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是中共十 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总政策。
目的与意义
通过《改革开放全面展开》ppt 课件,向广大观众介绍改革开放 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深远意
义。
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改革开放对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 用,以及改革开放对世界社会主
总结词
中国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基础设施
详细描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力发展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建 成了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基础设施网络,为经济发展提供 了有力支撑。
总结词
中国农业现代化取得显著进展
详细描述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农业科 技创新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 产品质量。
总结词
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详细描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军队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加强军事 科技创新和装备更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应对各种安 全威胁的能力。
社会建设
总结词
中国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详细描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普及九年义务 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提高了国民素质和人 力资源水平。

科教兴国PPT教学课件

科教兴国PPT教学课件

2.你了解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邓稼先等人的事迹 吗?同学们可以就他们身上所展示的爱国情操和科学精 神进行课堂交流。 提示:爱国主义精神;爱岗敬业精神;为科学献身与奉 献精神;吃苦耐劳与任劳任怨精神;不计个人得失,一 心为公精神等。
知识点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1.“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号召的提出
• “未来社会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 是不会学习的人”
终身教育
• 学习应成为我们终身的活动,“活到 老,学到老”。惟有如此,我们才能 在将来的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 探求 • 提升自我的境界 • 对人生的感悟
科教兴国战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加快发展科技
优先发展教育
科技创新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 是 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这个重要论断,反映了20世纪七 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技术 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 论概括。它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教材P94“学习思考”] 你如何看待“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论断? 提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反映了20世 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实践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 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 论概括。它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实 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知识点三 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
1.原因 (1)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广大 科技工作者
的 艰辛努力,中国火科炬学计技划术发展迅速。
(2)“863计划”和“
”等一系列重大科技规划相继
实施。

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

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

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

在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加强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对于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

一、优化科技创新政策环境1.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科技创新的回报和激励机制。

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增加研发投入,加强自主创新。

2. 改革科研项目评价机制:建立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机制,注重评价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和经济效益,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3. 加强科技金融支持:建立风险投资基金、科技创新基金等金融支持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和风险投资。

二、加强科技创新组织体系建设1. 推进科研机构改革:优化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提高科研机构的自主权和创新能力。

加强科研机构与企业、高校等的合作,形成协同创新的格局。

2. 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健全科技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

鼓励创新型人才从事科研工作,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和待遇。

3. 强化科技创新合作: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吸引国际优秀科技资源和人才。

促进科技成果的共享和交流,推动科技创新的国际化。

三、加强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的组织保障1. 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政策法规体系,明确科技创新的目标和任务。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

2. 加强科技创新监管和评估:建立科技创新项目的监管和评估机制,加强对科技创新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及时发现和解决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

3. 推动科技创新文化建设:营造尊重知识、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培养良好的科技创新文化。

加强科技普及教育,提高公众对科技创新的认知和参与度。

结论: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通过优化科技创新政策环境、加强科技创新组织体系建设和加强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的组织保障,可以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和质量,推动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资料课件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资料课件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资 料课件
目录
• 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原则 • 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领域和措施 • 全面深化改革的保障机制和落实措施 • 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景和展望
01
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和意 义
当前中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挑战
经济结构调整、人口老龄化、资源环 境压力等问题。
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 经济发展。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提 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服 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03
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领域和措施
经济体制改革
01
总结词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 的重点,旨在建立更加公平、 开放、高效的市场经济体制。
2 健全民主制度
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加 强民主政治建设,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加 强民主政治建设,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加 强民主政治建设,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02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原则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01
全面深化改革旨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
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02
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实现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件1(48张PPT)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件1(48张PPT)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
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 作用。
思考: 我国科技发展经过怎样的历程?
(1)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 的文化,世界领先;(举例)
(2)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 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原因?)
资产阶级学西方先进科技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但由于资产阶 级的局限性,他们没能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仍然处于半 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位。
1983年 12月22日 ,中国第一 台每秒钟运算达1亿次以上的计 算机——“银河”在长沙研制成 功。
1992年 11月19日 ,“银河— Ⅱ”10亿次巨型计算机在长沙通 过国家鉴定。当时有关当局还夸 说全部机器的焊接完全用人手操 作,但仍然准確无误。
1997年 6月19日 ,“银河— Ⅲ”并行巨型计算机在北京通过 国家鉴定。该机采用分布式共享 存储结构,面向大型科学与工程 计算和大规模数据处理,基本字 长64位,峰值性能为130亿次。
他是谁? _袁__隆__平___
猜一猜
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 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 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 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 著,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 这也正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 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 好的梦想。
1990年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1993年转基 1999年中国加入国际人类基因组计
因食品在美国正式投放市场

1997年“克隆羊”出现
1999年中国第一只克隆羊
21C完成对人类基因组的框架图和

科技体制与创新体系课件(PPT 52页)

科技体制与创新体系课件(PPT 52页)
0 中国科技快速增长
经费 人力 SCI 等等
1
1 科技体制涵义及模式
2
中国科技体制
3
科技体制的内涵
指构成要素(管理部门、资助部门、科技活动 的主体)、要素之间的关系(科技资源的流动 和联系、合作)所构成的制度框架。
科技体制在依赖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科技 体制国际环境之中。
科技体制是国家如何组织和管理科技活动的制 度框架,这一框架是同分配资源以满足个人、 集体和国家的需要有关的。它主要包括科技体 系结构(组织系统)和运行机制(规则系统) 这两个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的方面。 (方新 2007)
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2020)
8Leabharlann 科技政策的五个里程碑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讲话;科学的春天 1985年 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面
向依靠 1995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
定》:科教兴国 (又,1999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发 展高科技 实现产业化 加强技术创新的决定》) 2006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 规划纲要 加强自主创新的决定》:自主创新 2012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国 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4
科技体制
各国科技体制:从市场与政府的作用大小看 集中型:政府主导,集权决策 分散型:市场主导,分散决策 集中协调型:政府与市场并重
6
2 科技政策
7
历次国家科技规划
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纲要 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1979-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1986-2000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1991-2000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全国科技发展“ 九五”计划和到2010年长期

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

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

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21世纪是一个人类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世纪,是一个进行全球化市场竞争的世纪,这种竞争说到底,是以人力资源开发为核心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学术创新能力的竞争。

我们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为造就一代代高素质的、富于挑战与创新精神的民众创造环境和条件。

回溯从15世纪—20世纪,世界经济文化中心转移(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的过程,一个规律性的现象是,后来居上超越过强国的新兴强国,总是从重视和发展教育起步,首先提升年轻一代的文化素质与创造能力,继而在科学与人文创新方面跃居世界前列,最后升腾成为超级强国。

正视我国目前所面对的国际形势,顺应强国变迁的一般规律,从根本上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基础。

推进素质教育,改变几十年来形成的应试教育模式,是近年来教育界及全社会愈喊愈响的口号,但囿于固有体制的束缚,取得的成效有限。

至今,无论课程设置,还是教材选定,都过于单调同一,各级教育机构重智育轻德育、美育、体育,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动手技巧训练,忽视了地区差异和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弱化了对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其结果是受教育者知识结构单一,智力发育与心理发育不平衡,体质不够强健,应变能力缺乏,不能适应急速变迁中的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现实。

教育的主体是教师,筛选合格的教师,激励教师的教学热情、鼓励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是办好教育的首要条件。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的问题是,教师资格认定与职称晋升制度不够健全,评价标准弊端不少,评价机制不尽合理。

教师的职称与能力名不副实,教师专业、职称结构与教学研究任务不相匹配的情况比较突出,对教学质量提高与学术成果的生产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

教师评价与聘任制度亟待改进和完善。

教育规模的扩大,教育层次的提升,教育质量的提高,都离不开财力的支持。

当前,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主要依赖政府财政,一方面民间办学的积极性未能充分发挥,另一方面政府又感到压力过于沉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 营造实施人才强国战
略的体制环境。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培养、吸引和用好各类 人才。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主 体,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多层 次、多渠道、大规模地开展人才培训,重点培养一批高层次 和高技能人才。加强西部和民族地区人才开发,建立促进优 秀人才到西部、基层和艰苦地方工作的机制。尊重知识,鼓 励创新,实行公平竞争,完善激励制度,形成优秀人才脱颖 而出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进 一步促进人才流动。积极引进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各类人才。
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特别 是培养造就大批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优秀领导人才,是党和国 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
2、我国各类人才在一、二、三产业上的分布比例趋向合理,人 才分布比例分别为4.2%、24.3%和71.5%,比过去趋向合 理。但人才资源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金融、信息、国际贸 易、高新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初级人才、长线人才相对富余, 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仅严重影响现代化进程,也难以应付入世 后更加开放的新形势。据研究表明,在工业社会中,一个最好 的最有效率的工人比一个一般的工人可能多生产20%-30%的 产品,而在信息社会中,一个最好的软件开发人员能够比一般 的人员多做500%-100%。
7、从财政的作用说明人才强国和科教兴国等战略的实施,需要大力发挥财政的支持 力度。
[经济学分析] 1、从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作用说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我国 商品的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
2、从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说明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实现优化合理配置,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必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3、劳动者的素质高低,既影响科技发展的进程,又影响科学技术的推广。实施科 教兴国战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按照“五项统筹”的要求,加快人才结构调整, 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促进人才合理分布,发挥人才队伍的整体功能。
4、从企业、产业的发展需要人才,要维护经营者和劳动者的权益,要全面提高经营 者和劳动者的素质。
5、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更多更好的人才,谁就能 在竞争中取得主动,赢得未来。在国际竞争中,要用好国际国内两种人才。
6、发展是第一要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充分开发人才 资源,把人才资源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去认识、去开发、去管理,我们才能使我 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才优势。人才与经济建设 联系密切。
[经济学分析] 1、从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作用说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我国 商品的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
2、从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说明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实现优化合理配置,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必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3、劳动者的素质高低,既影响科技发展的进程,又影响科学技术的推广。实施科 教兴国战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按照“五项统筹”的要求,加快人才结构调整, 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促进人才合理分布,发挥人才队伍的整体功能。
7、从财政的作用说明人才强国和科教兴国等战略的实施,需要大力发挥财政的支持 力度。
[哲学分析] 1.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 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分析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是从国情、国际竞争和全面建 设小康大业的实际出发。另一方面,正确的思想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人才强 国战略”必将激发我国人才事业的大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 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尊重人才成长规律,要尊重人 才成长规律,就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打破选人用人中论 资排辈的观念和做法,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积极营造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 好环境。 3.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之间、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都存在着相 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联系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要认清人才成长与环境的 联系,人才与单位和国家兴衰发展的联系,国际国内人才的联系,现实与未来的联 系。 4.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是革命和建设实践的伟大结晶,是正确的决策,她的实施必将 促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的成就。
4、从企业、产业的发展需要人才,要维护经营者和劳动者的权益,要全面提高经营 者和劳动者的素质。
5、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更多更好的人才,谁就能 在竞争中取得主动,赢得未来。在国际竞争中,要用好国际国内两种人才。
6、发展是第一要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充分开发人才 资源,把人才资源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去认识、去开发、去管理,我们才能使我 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才优势。人才与经济建设 联系密切。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实践出真知,实践出才干,实践出能力。实践,尤其是创造 性的实践,是提高能力的最佳途径。要成才,就要勤于实践,勇于创新,遇到的难 题就多,接触的知识就广,锻炼、充实、完善、提高自己的机会就胜于常人。
十、深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 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国民整体素质
(31)营造实施人才强国 Fra bibliotek略的体制环境。
一、[背景材料] 1、十六大报告指出: 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 彻。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 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 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 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 才。 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建设一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