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数字系统设计——串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被感应传输线近端和远端看到的串扰噪声的波形可以由图 3-3 推出。数字脉冲沿传输 线传播,其上升沿和下降沿将不 断地在相邻传输线上 感应出噪声。这里,假 定上升/下降时 间远小于传输线时延。如前所述,串扰噪声的一部分向传输线近端传播,另一部分则向远端 传播。向近端传 播的分量 称为近端串 扰脉冲,向 远端传播的 分量称为 远端串扰脉 冲。如图 3-3 所示,驱动线上发送一个信号边沿时,远端串扰脉冲开始传播。与此同时,近端串扰脉 冲由该信号边沿引发,并向近端传播。然后,当信号边沿在 TD 时刻(TD 是传输线的时延) 到达驱动线的远端时,驱动信号和远端串扰到达端接电阻。但是,就在信号端接前,被感应 传输线上感应出近端串扰,这最后的串扰分量,知道 2TD 时刻才会到达近端。这是因为, 该串扰分量需要传播完传输线的全部长度,才能返回近端。因此,对于一对有端接的传输线, 近端串扰始于 0 时刻,持续时间为 2TD(对应于传输线电气长度的两倍)。此外,远端串扰 发生在 TD 时刻,持续时间约等于信号的上升/下降时间。
另外,市场上还有若干三维仿真器,亦称为全波仿真器。全波仿真 器的优点是,它可以 模拟复杂的三维几何结构,预测与频率相关的损耗、内部电感、散射以及包括辐射在内的许 多其他的电磁现象。本质上,三维仿真器对任意的几何结构直接求解麦克斯韦方程组。其缺 点是,使用起来非常困难,且仿真通常不能在几秒钟之内完成,而是要花费几个小时或几天 的时间。另外,全波仿真器通常以 S 参数的形式输出结果,对数字应用中的互连通路仿真 帮助不大。因此,本书将重点放在二维的静电场仿真器上。
信号发送到传输线起始端
驱动信号的边沿
V
近端串扰脉冲
近端
V
远端串扰脉冲
信号传播到传输线中间 (1/2)TD时刻
远端
近端
V
信号传播到传输线末端 TD时刻
远端
近端
远端串扰脉冲在 TD时刻到达
远端
图 3-3 串扰噪声示意图
串扰噪声的幅度和波形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耦合程度和端接负载。图 3-4 中的公式和图
例描绘了被感应传输线的不同端接方案中,串扰在干净传输线上感应出的最大电压值 [DeFalc o,1970]。驱动线终 端匹配, 以消除由多 次反射引起 的麻烦。 这些公式主 要用于估 计串扰噪声的幅值,并有助于了解特定端接方案的影响。对于比图 3-4 复杂的拓扑结构,则 需要使用类似于 SPICE 的仿真器来求解。
种情况下,必须在近端和远端串扰电压中对应加上近端和远端的反射。对端接匹配非理想的
情况进行计算,所得的串扰信号为:
= Vx Vcrosstalk(1 + R − Zo ) R + Zo
(3-11)
其中,Vx 为非理想端接情况下被感应传输线上近端或远端的串扰,R 为端接阻抗,Zo 为被
感应传输线的特征阻抗,Vcrosstalk 由图 3-4 中公式算得。
2 LC
2Tτ
LC
4L C
图 3-4 被感应传输线上不同端接方案对应的数字串扰噪声
注意,当与传输线时延相比,上升时间较短时(长传输线的情况),近端串扰与上升时 间无关;反之,当与传输线时延相比,上升时间较长时(短传输线的情况),近端串扰与输 入上升时间有关。对此,当传输线时延大于等于信号上升时间(或下降时间)的一半时,该 传输线定义为长线。此外,长线情况下,近端串扰幅值与传输线长 度无关。而远端串扰总是 与上升时间和传输线长度有关。
3.1 互感和互容
引起串扰的原因有两个,其中之一是互感。互感 Lm由已驱动的传输线,通过磁场在干 净的传输线上感应出的电流。本质上,如果干净的走线与已驱动的传输线足够接近,已驱动
的传输线的磁场会包围干净的走线,并在上面感应出电流。通过磁场产生的电流耦合在电路
模型中用互感表示。
互感 Lm在被感应的传输线上引入了电压噪声。该噪声与驱动器传输线上的电流变化率 成正比,其幅值可由下式算出:
第3章 串扰
串扰是不同传输线之间的能量耦合。当不同结构的电磁场相互作用时,就会发生串扰。 在数字设计中,串扰现象是非常普遍的。串扰可能出现在芯片、PCB 板、连接器、芯片封 装和连接器电缆等器件上。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客户要求的提高,产品向物理尺寸更小、 速度更快的方向发展,这使得数字系统中的串扰急剧增加。串扰将给系统设计带来很大的困 难,所以,了解引发串扰的机理并掌握解决串扰的设计方法,对工程师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在多导线系统中,若传输线间耦合(即串扰)太大,就会产生两种有害的影响、其一, 串扰会使传输线的有效特征阻抗和传播速度发射过改变,影响系统级时序和信号完整性,从 而改变总线上传输线的性能。其二,串扰会在其他传输线上引入感应噪声,进一步降低信号 完整性,并使噪声容限减小。串扰的上述影响使得系统性能严重依赖于数据模式、传输线间 距和开关噪声。本章中我们将介绍引发串扰的机理,给出建模方法,并详细阐述串扰对系统 级性能的影响。
干分量(参见图 3-2):
Inear=I(Lm)+Inear(Cm) Ifar=I far(Cm)-I(Lm)
(3-8) (3-9)
驱动器
传输线1(驱动器) 驱动器电流
互容(Cm或C12)
Inear(Cm) I(Lm)
传输线2(被感应的) Ifar(Cm)
图 3-2 互感和互容引起的串扰感应电流流向
V(far)
R=Z0 R=Z0
A
0 Tτ

V(far)
2X LC
=A V (input) ( Lm + Cm) 4 LC
V(near)
0 X LC
B

B = − V (input)X LC ( Lm − Cm)
2Tτ
LC
V(far)
R=Z0 V(far)
A Tτ
0 Tτ
B
2X LC
0 X LC
C
在传输线间发生严重耦合的系统中,第 2 章中介绍的单根传输线的情况不再适用,也就 是说,不能只用一个电感和一个电容来表示传输线的电气特性。多导线系统中,要完全评估 传输线的电气特性,需要考虑互容和互感。公式(3-3)和公式(3-4)描述了表示寄生效应 的典型方法,这些寄生效应决定了耦合传输线系统的电气特性。电感矩阵和电容矩阵统称为
L11 L12 电感矩阵=
L21 L22
(3-7)
其中,L11 是传输线 1 自身的电感,L12 是传输线 1 和传输线 2 之间的互感。L11 不是自感和 互感之和,这与 C11 的情况不同。
3.3 场仿真器
多导线系统中,可以使用场仿真器为传输线间的电磁场相互作用建模,并计算走线阻抗、 传播速度、传输线自身以及传输线之间的寄生效应。其输出通常是代表导线有效电感值和电 容值的矩阵。这些矩阵是所有等效电路模型的基础,用于计算特征阻抗、传播速度和串扰。 场仿真 器一 般分 为两 类: 二维 的(tw o-dimens ion a l),即 静电 场的 (e lec tros tatic ); 三维的 (three-dimensional),即全波的(full-wave)。大多数二维仿真器(亦称为静电场仿真器)给 出了电感矩阵和电容矩阵,这些矩阵是导线长度的函数,通常适于互连分析和建模。二维仿 真器的优点是使用非常方便,且一般说来完成计算所需的时间很短。其缺点是,它只能仿真 相对简单的几何结构,对电场的计算基于静态计算,且通常不计算与频率有关的效应,如内 部电感或趋肤效应电阻。但是,因为互连通路通常是简单的结构,而且计算与频率相关的电 阻和电感效应时,常可以使用其他方法,所以上述缺点通常不会给仿真带来很大的困难。
C11 C12
...
C1N
C21 C22
电容矩阵= ...
...
CN1
CNN
(3-4)
其中,CNN 为从导线 N 看过去的总电容,该电容值等于导线 N 的接地电容,再加上导线 N 对其他导线的总互容。CMN 为导线 M 与导线 N 之间的互容。
例 3-1 双导线系统中的传输线矩阵
图 3-1 对应的电容矩阵为:
器传输线上的电压变化率成正比:
Inoise, Cm = Cm dVdriver dt
(3-2)
类似地,由于感应噪声正比于电压变化率,所以,互容在速数字应用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说明的是,公式(3-1)和公式(3-2)只是简易的近似公式,用于阐释耦合噪声的
机理。完整的串扰表达式将在本章后面给出。
3.2 电感矩阵和电容矩阵
还需要注意的是,图 3-4 中的公式假定被感应传输线的端接电阻与传输线匹配,即由端 接不匹配引起的任何负面影响已被消除。现在,使用第 2 章介绍的传输线上的反射的概念,
考虑端接不匹配的情况。比如,图 3-4 方案 1 中,在被感应传输线上,端接一个与其特征阻
抗不相等的电阻 R(为方便起见,仍假定驱动线上的端接与驱动线特征阻抗完全匹配)。这
记忆要点
如果与传输线时延相比,上升/下降时间较短,则近端串扰噪声与上升时间无关。
如果与传输线时延相比,上升/下降时间较长,则近端串扰噪声与上升时间有关。
远端串扰公式则不用修改。
V(input)
输入波形
方案1 V(input)
V
R=Z0 V(near) R=Z0
方案2 V(input)
V
R=Z0 V(near) R=Z0
方案3 V(input)
V
R=Z0 V(near)
长度=X Z0 Z0
长度=X Z0 Z0
长度=X Z0 Z0
Tτ 0
V(near)
C11 C12 电容矩阵=
C21 C22
(3-5)
其中,传输线 1 自身的电容 C11 为传输线 1 的接地电容(C1g)加上传输线 1 到传输线 2 的互
容(C12):
C11=C1g+C12
(3-6)
C12
C1g
C2g
地平面
图 3-1 用于说明寄生矩阵的简单的双导线系统
另外,图 3-1 所示系统的电感矩阵为:
Vnoise, Lm = Lm dIdriver dt
(3-1)
由于上式中感应噪声正比于电流变化率,所以互感在高速数字应用中变得非常重要。
引起串扰的另一个原因是互容。互容就是两条导线通过电场产生的耦合,在电路模型中,
由电场激发的耦合表示为互容。互容 Cm 在被感应的传输线上引入一个电流,该电流与驱动
图 3-4 中的公式假定传输线时延 TD 至少是上升时间的两倍:
TD = X LC
(3-10)
其中,X 是传输线长度,L 和 C 分别是传输线单位长度的自感和电容。注意,如果 T
Baidu Nhomakorabea
τ> 2 X LC (即边沿变化率大于传输线时延的两倍),那么近端串扰将不能达到最大幅值。
当 Tτ> 2 X LC 时,只需用 2 X LC /Tτ乘以近端串扰,就可以计算出正确的近端串扰电压。
传输线矩阵(transmission line matric),公式描述了由 N 条导线组成的系统,常应用于 场仿真器(参见 3.3 节)中。场仿真器是一种用于计算传输线系统中电感矩阵和电容矩阵的 工具。
L11 L12
...
L1N
L21 L22
电感矩阵= ...
...
LN1
LNN
(3-3)
其中,LNN 为传输线 N 自身的电感,LMN 为传输线 M 与传输线 N 之间的互感。
3.4 串扰感应噪声
如 3.1 节中所述,串扰是相邻导线之间互容 Cm和互感 Lm联合作用的结果。相邻传输线 上感应的噪声幅值取决于互感和互容的值。比如在图 3-2 中,如果信号发送到传输线 1 上,
则 Lm和 Cm 将在相邻传输线上产生电流。为方便起见,定义若干术语:定义近端串扰(near-end crosstalk)为在被感应传输线接近驱动器的一端看到的串扰(有时又称为后向串扰(backward

=A V (input) ( Lm + Cm); =B 1 C C = − V (input)X LC ( Lm − Cm)
4 LC
2

LC
V(near)
V(far)
R=Z0 R=Z0
V(far)
A
0 Tτ

2X LC
C
X LC Tτ
0

B
3X LC
A = V (input) ( Lm + Cm); B = − V (input)X LC ( Lm − Cm);C = V ( Lm − Cm)
crosstalk)),定义远端串扰(far-end crosstalk)为在被感应传输线远离驱动器的一端看到的
串扰(有时又称为前向串扰(forward crosstalk))。互容在被感应传输线上产生的电流,分别
流向被感应传输线的两端。互感在被感应传输线上产生的电流,从被感应传输线的远端流向
近端,这是因为互感会产生反方向的电流。这样,流向近端和远端的串扰电流可以分解为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