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之特征和品鉴方法_姚月明

合集下载

武夷岩茶醉墨的品种特征

武夷岩茶醉墨的品种特征

武夷岩茶醉墨的品种特征
武夷岩茶是中国福建省武夷山地区独特的一种茶叶,以其浓郁的香气、独特的
口感和独特的品种而闻名。

武夷岩茶的品种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原产地特征:武夷岩茶产自福建省武夷山地区,这个地区非常适合茶树生长,拥有适宜的气候、土壤和湿度条件。

这些特征赋予了武夷岩茶独特的风味和特点。

2. 叶型和外观:武夷岩茶的叶型较为完整,叶片肥厚,色泽墨绿。

茶叶表面散
发着一种茶园的自然气息,茶胚紧结,带有微微的曲线。

这些特点是武夷岩茶容易辨认和区分于其他茶叶的重要特征之一。

3. 香气和口感:武夷岩茶的香气独特而浓郁,常有“石香”和“岩韵”的形容。


香指的是茶叶中散发出的独特的岩石气息,这是由于茶树在武夷山的特殊生长环境中吸收土壤中的矿物质所致。

岩韵则是茶汤入口后所带来的醇厚口感和回甘之感。

这些特点使得武夷岩茶成为茶叶爱好者们的热门选择。

4. 品种丰富多样:武夷岩茶的品种非常丰富多样,包括武夷岩茶、水仙、大红
袍等。

每一种品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风味,丰富了人们对茶叶的选择和品味。

总而言之,武夷岩茶以其独特的品种特征受到茶叶爱好者的喜爱和欣赏。

它的
浓郁香气、独特口感和品种丰富多样使其成为中国茶文化中的瑰宝。

不管是对于茶叶爱好者还是了解中国茶文化的人来说,武夷岩茶都是一个值得一试的茶叶品种。

武夷岩茶的品鉴技巧

武夷岩茶的品鉴技巧

武夷岩茶的品鉴技巧武夷岩茶的品鉴技巧俗话说“尝尽天下之茶,以武夷山顶所生,冲开白色者为第一”,茶叶是武夷山的主要经济作物,武夷山茶叶生产的历史十分悠久。

下面,店铺为大家分享武夷岩茶的品鉴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三次观色分别是干茶茶色,褐绿带宝色,佳者有褐、绿、红的三节色,精者深褐油润;茶汤色,橙黄或金黄,火功高或老茶者色略深至橙红等;叶底色,软绿带红边或红点。

四种感觉茶水厚重润滑,香气清正幽远,回甘快速明显,滋味滞留长久。

五道闻香闻干茶香,闻气香,闻汤水香,闻品饮后的杯底香,闻冷汤冷叶底香。

优质茶的香气一般锐者需浓长,幽者需清远,有芳香馥郁气的天然香,香气持久而纯则佳。

六类香型清香,清花香,花香,花果香,果香,特征香。

七个品种的特征香水仙-->兰花香;肉桂-->桂皮香;乌龙-->水蜜桃香;佛水-->雪梨香;奇兰-->杏仁香;水金龟-->腊梅香;铁罗汉-->中药味。

这均指棠规而言,因植地和工艺不同,又会有所变化。

岩茶冲泡的茶水比例一般1:20左右为宜,即1克干茶20ML水,比如常用120ML的盖碗6-7克干茶即可。

无论用壶还是用盖碗,水要冲满,利于保持水温且宜于刮茶沫,水要高冲,即常言的“悬壶高冲”,以促茶叶松动出味。

出汤快慢浸泡时间的长短,因茶而异。

精茶,火功高者,一般只要10-20秒左右,火功低者可略长。

二三泡后可视个人可味轻重依次延长浸泡时间。

此外,可根据品种、条索粗细、口味浓淡灵活掌握。

品赏武夷岩茶“重在吃水”,因此要细心感悟其滋味,端起品杯之时,先观其色,再闻其香,再品其味。

老茶客品饮技巧多是茶水入口后,翘起舌尖,向口中吸气,使茶汤转动、充盈整个口腔,此为“啜”。

意在感觉茶水有无苦涩、苦涩面大小和苦涩程序轻重,是否醇厚甘活。

然后徐徐咽入喉,再体味是否顺滑润畅、清冽甘甜活。

品饮武夷岩茶,最忌粗心大意、三心二意。

茶是品出来的,优劣是比出来的。

除用心品啜之外,可将同一种茶常进行对比品饮,也可以不同种茶进行对比品饮。

茶界名人传奇:武夷岩茶泰斗姚月明

茶界名人传奇:武夷岩茶泰斗姚月明

茶界名人传奇:武夷岩茶泰斗姚月明名山出名茶。

武夷山灵秀山川孕育出的武夷岩茶,品质优异,驰名中外。

它是世界四大茶类中的中小叶种茶树之代表,又是乌龙茶类之始祖,位居中国十大名茶之前茅,备受世人之青睐。

武夷岩茶泰斗姚月明,1932年出生在江苏无锡东湖塘,2006年2月15日晚病逝于北京友谊医院,享年75岁。

武夷山崇安茶场茶叶栽培专家,“武夷岩茶”泰斗把他的一生都交给了岩茶,并成为武夷岩茶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关键人物。

1953年,年仅21岁的姚月明毕业于安徽大学茶叶专业,被分配到当时全国三大茶叶试验场之一的崇安茶叶试验场任试验组长,成为该茶场第一个科班出身的茶叶专业大学生,挑起了武夷岩茶科研带头人的担子。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成立不久,由于历经长期的战乱与动荡,曾经辉煌一时的武夷山茶业处在历史低谷期。

当时崇安全县茶叶产量不到1000担,仅是现今武夷岩茶产量的1/10左右。

年轻的姚月明一到武夷山,便投入到茶场的恢复性建设和栽培制作的科研实践中去。

他负责规划勘察设计了中国第一个有着4000余亩茶园的机械化茶场——崇安茶场。

同时,他还负责武夷岩茶的粗制加工和新品种培育,以及武夷名枞、武夷土壤、武夷耕作法、茶叶病虫害四个专题的调查。

为搞好调查,他与教授、茶师带着水壶,背着馒头,手拿罗盘针,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走,将每片茶园的地理位置、生长环境、品种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记录。

饿了就啃啃馒头,夜里走到哪儿睡到哪儿。

不知跑了多少山头,也不知在山上睡了多少个晚上,终于他写出了第一篇论文《论武夷耕作法》,该文后来还成为中等专科学校的教材。

几十年来,他的科研成果可谓硕果累累,上世纪60至80年代,经他一手攻关的烘青绿茶被定名为崇安茶场高级莲心,作为当时国家的主要外交礼茶,武夷水仙被评为农业部部优产品。

他先后进行武夷名枞、武夷茶区病虫害调查及武夷岩茶耕作法等多项专项调查。

1958年,他设计使用了福建省第一条萎凋槽和四锅联炒式杀青机,1959年设计了乌龙茶专用第一台“双列联动摇青机”。

武夷岩茶有什么特征?武夷岩茶的三个特征

武夷岩茶有什么特征?武夷岩茶的三个特征

武夷岩茶有什么特征?武夷岩茶的三个特征武夷岩茶产于闽北名山武夷山上,是乌龙茶中的极品,既有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甘醇,深受人们的喜爱。

武夷岩茶有着极其特别的加工工艺,其色、香、味、形都很特别,初次饮用武夷岩茶有点微苦,但是稍后就会有回甘天,有股松柴烟和桂圆汤味,那么武夷岩茶有什么特征呢?接下去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

武夷岩茶(1)品种特征:某一品种不论种在何山场、只要按乌龙茶工艺加工到位后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撇开山场因数,品种特征明显的岩茶,其加工工艺一定达中等以上,(若按绿茶工艺加工则体现不出品种特征) 因此,低档岩茶品种特征较弱。

品种特征应是共性的、其他品种所没有的特征。

如肉桂的“桂皮香”、“辛辣味”。

而“桂圆香”则不是品种特征(是工艺特征、轻微烟味)。

品种特征要*实践来总结,有些特征只可意会、不好描述,如大家熟悉的水仙特征。

(2)工艺特征:因加工工艺不同、或某加工环节处理失误而形成的特征。

如酵味(发酵过度、类似红茶的味道)、渥味(揉捻后未及时烘干、毛火走水焙的时间过长造成)、烟味、青味(做青发酵不足、杀青不足)、酸馊味、高火味、过火味、焦味(有炒焦味和焙焦味)等等。

某些消费者常把火功味、渥味、烟味、酸馊味或青味、陈味等当作“韵味”。

武夷岩茶(3)岩韵(环境特征):是指乌龙茶优良品种、生长在武夷山丹霞地貌内、经武夷岩茶传统栽培制作工艺加工而形成的茶叶香气和滋味。

以上定义说明:“岩韵”是武夷岩茶独有的特征;“岩韵”的有无取决于茶树生长环境;“岩韵”的强弱还受到茶树品种、栽培管理和制作工艺的影响。

同等条件下:不同的茶树品种,岩韵强弱不同;非岩茶制作工艺加工则体现不出岩韵;精制焙火是提升岩韵的重要工序。

武夷岩茶以上就是有关武夷岩茶的特征知识介绍。

武夷岩茶的最典型特征就是它有“岩韵”,很多人喜欢喝岩茶其实也就是喜欢那股“岩韵”。

武夷岩茶独特的岩骨花香,这是因为它的生长环境条件好以及加工工艺中自然形成的。

小编提醒,在冲泡武夷岩茶的时候,适合用干净的山泉水冲泡,这样更能品出它的韵味。

武夷岩茶的鉴别方法有哪些

武夷岩茶的鉴别方法有哪些

武夷岩茶的鉴别方法有哪些武夷岩茶的形态特征:叶端扭曲,似蜻蜓头,色泽铁青带褐油润.内质活、甘、清、香。

今天店铺就来给大家讲讲武夷岩茶的鉴别方法。

武夷岩茶的鉴别方法:感观审评使用110CL小审评杯,取茶样五克,冲入沸水,一水座杯约三分钟。

在过程中感受盖香的变化及香气的表现。

(以异杂味为劣。

花果香为优)三分钟后出水。

此法易于区分茶叶是否存在异杂味。

可根据茶水的苦涩程度判定茶质的好坏。

低档的茶叶苦涩感极强。

二水三水均座杯约三分钟,感受盖香与一水时的变化,以香气低为劣,以香气持久为优。

出水,对比茶水的浓淡及茶水的厚醇度。

以口感变化的差异为品质鉴定的标准。

以茶水浓淡变化判定茶叶品质的优劣。

通过此方鉴定可得出以下结论:香气:以幽香持久为上,以香气变弱且快为下,异杂味为劣(此方极易判定茶叶中的异杂味)茶汤:以浓度变化小为上,以浓度变化大为劣。

口感:以苦涩度的强弱区分茶叶品质。

回甘:三水回韵的变化程度感受茶叶的品质。

武夷岩茶的鉴别方法:异味判断馊味:类似于变质饭菜的味道。

焦味:类似于炒豆子的味道。

主要是杀青过程中,茶叶炒焦而产生。

反青味:茶叶保存过程中受潮产生。

水味:白开水的味道。

指茶叶焙火未到位,水份存在于茶叶之中而产生。

烟味:易判定,要出现在焙茶环节出现走烟现像。

如:焙笼焙茶里茶未掉入汤火中。

青味:非清香。

指茶叶中的青草味。

主要是因为发酵不到位产生。

扩展阅读:武夷岩茶的贮存方法武夷岩茶爱吸异味,更怕潮湿、高温和光照。

烘烤加工的武夷岩茶成品茶极为干燥,用手指轻轻一捻即碎,是茶叶的最佳保存湿度。

茶叶贮存的最佳温度为0~10℃。

气温在15℃左右保存期不能超过4个月,气温在25℃以上,保存期不宜超过2个月,否则会出现较明显的变色和变味。

光照可加速茶叶的氧化作用,不可将茶叶放于透明玻璃和塑料容器内贮存,更不宜在阳光下晾晒。

由于高级茶叶均系细尖嫩芽加工而成,极易发生氧化和老化,即使在防潮、防光和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花茶保存期也不宜超过1年,绿茶保存期则不宜超过半年。

武夷岩茶的制作与品鉴方法

武夷岩茶的制作与品鉴方法

武夷岩茶的制作与品鉴方法武夷岩茶,是福建省武夷山地区特产的一种高山茶,因其茶叶生长在岩石缝隙中而得名。

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和加工工艺赋予了武夷岩茶独特的风味和品质。

本文将介绍武夷岩茶的制作方法和品鉴技巧。

一、武夷岩茶的制作方法1. 采摘:武夷岩茶采用嫩叶为原料,一般选择在清晨或晴朗的天气进行采摘。

采摘时要注意保持茶叶的完整和新鲜,避免损失其香气和营养。

2. 晾凋:采摘回来的嫩叶要经过晾凋的过程,将茶叶摊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使其含水分慢慢蒸发。

晾凋的时间根据天气和茶叶的湿度而定,一般需要3-6小时。

3. 揉捻:晾凋后的茶叶进行揉捻,目的是破坏茶叶细胞,促使茶叶内部的汁液与空气接触,激发茶叶的香气。

揉捻时要注意掌握好力度和速度,均匀地揉捻茶叶。

4. 发酵:揉捻后的茶叶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发酵。

发酵的时间视茶叶的发酵度而定,一般需要12-24小时。

在发酵过程中,要保持茶叶的湿度和温度,以促进茶叶内部的化学反应。

5. 烘焙:发酵后的茶叶要进行烘焙,以稳定茶叶的品质和香气。

烘焙的温度和时间视茶叶的类型而定,一般需要180-200°C的高温进行烘焙,时间为20-30分钟。

6. 分级:烘焙后的茶叶根据大小、形态和质量进行分级,以确保茶叶的品质。

茶叶分级可以参考国家标准或者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

二、武夷岩茶的品鉴方法1. 外观:观察武夷岩茶的外观,茶叶应呈暗绿色、扁平而匀整,整齐排列,没有破碎、杂质或腐朽的叶片存在。

2. 色泽:武夷岩茶的汤色应为橙黄色,清澈透明,不浑浊。

汤色的颜色深浅可以反映茶叶的质量和制作工艺。

3. 香气:闻茶香是品鉴茶叶的重要环节。

好的武夷岩茶香气独特、醇厚而持久,香气可以从干茶、汤底和冲泡后的茶叶中感受到。

4. 口感:品尝武夷岩茶时,要注意茶汤的滋味和口感。

茶汤应具有浓郁的口感、柔和的润泽度和舒适的回甘感。

5. 茶底:观察武夷岩茶的茶底,茶叶应展开完整,叶质鲜嫩,有细腻的毛茸存在,茶底整齐。

武夷岩茶的介绍

武夷岩茶的介绍

武夷岩茶的介绍
武夷岩茶是中国福建省武夷山市的一种传统名茶,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

武夷岩茶的特点是产地高海拔、气候凉爽、土壤肥沃,加之采摘、制作工艺独特,使得其口感独特,香气浓郁。

武夷岩茶分为大红袍、水仙、肉桂等多个品种。

其中最有名的品种是大红袍。

传说大红袍是一位明代皇帝赐给武夷山的一位道士的礼物,这位道士因为治好了皇帝的母亲而受到了皇帝的赏识和尊重。

大红袍茶叶外形紧实匀整,色泽乌润,香气高雅清幽,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长。

水仙和肉桂两个品种也都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口感。

水仙茶叶形似水仙花蕾,香气清新淡雅;肉桂则有浓郁的桂花香味。

武夷岩茶采摘时间通常在谷雨前后,即4月中旬至5月初。

采摘时要选择茶树上的嫩芽,每个嫩芽只留下一个叶子和一个芽头。

采摘完毕后,茶叶要经过晾凉、揉捻、发酵、烘干等多道工序才能制成茶叶。

武夷岩茶的产地有很高的海拔和陡峭的山路,因此采摘和制作过程都需要手工操作。

这也是武夷岩茶能够保持传统风味并且口感独特的原因之一。

武夷岩茶不仅有着独特的口感和香气,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它含
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A、B、C、E等以及钙、锌等元素。

长期饮用武夷岩茶可以起到保健养生的作用。

总之,武夷岩茶是中国传统名茶中最为著名的品种之一。

它不仅具有
浓郁的香气和独特的口感,还富含多种营养物质。

如果您想品尝正宗
的武夷岩茶,建议前往福建省武夷山市的茶园进行品尝和购买。

武夷山:优质岩茶有七个标准

武夷山:优质岩茶有七个标准

武夷山:优质岩茶有七个标准
优良之成品武夷岩茶,必须达到如下之标准:
1、形状:须质实量重,条索长短适中,紧致稍细,惟水仙香味种,因属大叶种,条索可略粗,但力求纯净,整齐美观。

2、色泽:色须呈鲜明之绿褐色,俗称之为宝色,条索之表面,且须呈有蛙皮状之小白点,此为揉捻适宜、焙火适度之特点。

3、香气:岩茶为半发醇茶,故须具有绿茶之清香与红茶之熟气,其香气愈强愈佳,且清新幽远者为上品,缺此不能称为佳品。

4、水色:岩茶水色一般呈深橙黄色,清澈鲜丽,且须冲泡至第
三、四次而水色仍不变淡者为贵。

5、滋味:岩茶之佳者,入口须有一股浓厚芬芳气味,入口过喉均感润滑活性,初虽有茶素之苦涩,过后则渐渐生津、甘甜可口。

岩茶口质之好坏,几乎全部取决于气味之优劣,韵味之醇淡厚。

6、冲次:通常以能泡冲至五次以上,茶之原有气味仍未变淡者为佳,最佳者“八泡有余香”。

7、叶底:良好之茶叶,冲开水后,叶片易展开,且极柔软。

叶缘可见银朱色;叶片中央之绿色部分,清澈淡绿,略带黄色。

即常言的“绿叶红镶边”。

在物理的因子方面,如茶梗黄片、茶末含量,其他夹杂物要达到要求,越少越妙;检验所含水分、水浸出物、香油、单宁、茶素等的含量一定不能超过要求。

武夷岩茶审品要点及审品术语

武夷岩茶审品要点及审品术语

苏教版牛津小学英语1B教案 unit5教案Unit 5 On the road1、能听懂Is this a…?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回答。

2、能运用Is this a…?向他人询问和确认某件物品,并获得运用所学进行交际的能力, 要求读音正确,语调自然。

3、低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引导。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运用Is this a…?向他人询问确认某件物品。

2、培养学生的观察、辨别能力。

课件、词语卡片、小黑板Drills.Read words five times.Unit 5 On the road ——Is that a taxi?——No,it isn‘t。

/ Yes,it is。

A. greeting继续巩固用英语组织教学让学生初步听懂课堂基本用语,例如Class begins, Stand up, Sit down, please. Hello , boys and girls.并且做出相应的反应。

B. Free talk T:Class begings. S1: Stand up.T: Hello, boys and girls. Ss: Hello, Miss and girls. T: Hi, What’s your name S: Hello, my name is …. T:How are youS1:I’m fine, thank you. T: Nice to meet you. S1: Nice to meet you, too.开起小火车,一个接一个和后面的小朋友打招呼。

C、Presentation (1)复习句式:——That’s a ruler. It’s very new.(带领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和本课有联系的单词、句型。

)(2) T: (课前准备一只书包,并在里面放一支钢笔)Look at this school bag. What’s in it Please touch and guess. You can say “Is this a …” S: (学生用手摸摸书包中的东西,然后猜)Is this a … T: Yes, it is. It’s a pen. / No, it isn’t.(如果第一位学生没有猜对,就请下一位)T:Now what’s in my school bag Please touch and guess. S: Is this a …T: No, it isn’t. It’s a taxi. (学生没学过taxi, 所以猜错的几率辉比较高。

武夷岩茶的历史及鉴别方法介绍

武夷岩茶的历史及鉴别方法介绍

武夷岩茶的历史及鉴别方法介绍武夷岩茶是著名乌龙茶品种,产于福建北部“秀甲东南”的名山武夷山,武夷岩茶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

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

武夷岩茶属“绿叶红镶边”的半发酵茶,它的特点以清人梁章锯概括得最为简练,即“活、甘、清、香”四字(见《归田琐记》)。

其条形壮结、匀整,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茶汤呈深橙黄色,清澈艳丽;叶底软亮,叶缘朱红,叶心淡绿带黄;兼有红茶的甘醇、绿茶的清香;茶性和而不寒,久藏不坏,香久益清,味久益醇。

泡饮时常用小壶小杯,因其香味浓郁,冲泡五六次后余韵犹存。

这种茶最适宜泡工夫茶,因而十分走俏,其品质独特,18世纪传入欧洲后,倍受当地群从的喜爱,还曾有“百病之药”美誉。

武夷岩茶驰名中外,与优异的自然环境是分不开的。

武夷山位于北纬27°35′-27°43′,东经117°55′-118°01′。

方圆120华里,平均海拔650余米。

四周皆溪壑,与外山不相连接,由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及九曲溪所组成,自成一体。

岩峰耸立,秀拔奇伟,群峰连绵,翘首向东,势如万马奔腾,堪为奇观。

澄碧清澈的九曲溪,萦绕其间,折为九曲十八湾。

山回溪折,真有"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之貌。

而沿溪两岸,群峰倒影,尽收碧波之中,山光水色,交相辉映,实为"碧水丹山"人间仙境。

前人题"武夷山水天下奇,三十六峰连逶迤,溪流九曲泻云液,山光倒浸清涟漪",概括了武夷山的轮廓。

名山胜境,陶冶出岩茶的天然灵气。

武夷岩茶区,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年平均温度在18~18.5度之间;雨量充沛,年雨量2000毫米左右。

山峰岩壑之间,有幽涧流泉,山间常年云雾弥漫,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左右。

正如沈涵《谢王适庵惠武夷茶诗》云:“香含玉女峰头露,润滞珠帘洞口云”。

茶园大部分在岩壑幽涧之中,四周皆有山峦为屏障,日照较短,更无风害。

如何品鉴一款岩茶,试试这几个角度

如何品鉴一款岩茶,试试这几个角度

如何品鉴一款岩茶,试试这几个角度现在的你,是否正在喝岩茶?不如试试这样喝岩茶。

调动自己的五感,全面品鉴一泡好茶!【赏茶】冲泡前鉴赏武夷岩茶的干茶外形。

参考标准:武夷岩茶的外形条索紧结,壮实,稍扭曲;色泽乌褐油润或灰褐,稍带宝色,匀整洁净。

【闻香】闻香涵盖四个方面:干香、盖香、水香、底香。

闻香时宜深吸气,每闻一次后都要离开茶叶(或杯盖)呼气。

参考标准:武夷岩茶的香气似天然的花果香,锐则浓长,清则幽远;似兰花香、蜜桃香、桂花香、栀子花香、腊梅花香;或带乳香、蜜香、火功香等。

香型丰富幽雅,富于变化。

干香:指茶叶的干茶香。

将茶叶倒入温杯后的盖杯或壶内,盖上后摇动几下,再细闻干茶的香气。

盖香:指茶叶冲泡时杯盖上的香气。

细闻盖香是鉴赏武夷岩茶香气的纯正、特征、香型、高低、持久等的重要方式。

水香:指茶汤中的香气,也称水中香。

茶汤入口充分接触后,口腔中的气息从鼻孔呼出,细细感觉和体会武夷岩茶的香气。

所以,想要喝懂水香,一定要学会啜茶哦!底香:底香包括杯底香和叶底香。

杯底香指品茗杯或茶海饮尽或倒出后余留的香气,也称挂杯香。

叶底香指茶叶冲泡多次后底叶的香气。

【观汤色】茶汤出水后,鉴赏汤色,汤色以金黄、橙黄至深橙黄、或带琥珀色,清澈明亮为佳。

【品味】品茶时,宜用啜茶法,让茶汤充分与口腔接触,细细感受茶汤的纯正度、醇厚度、回甘度和持久性,区分武夷岩茶的品种特征、地域特征和工艺特征,领略岩茶特有的“岩韵”。

纯正度:武夷岩茶的茶汤滋味应表现出其自有的品质特征,以无异味、杂味为上品。

纯正度以第一泡表现最为明显。

醇厚度:武夷岩茶的茶汤滋味在口腔中表现出的厚重感、润滑性和饱满度。

以浓而不涩,回甘持久,内质丰富为佳,宜综合多次冲泡的滋味来判断。

持久度:武夷岩茶的持久性表现为香气、回甘的持久程度和茶叶的耐泡程度。

风味特点:鉴赏武夷岩茶的品种特征、地域特征和工艺特征以及不同的品质风格,风格特征以第2~4泡表现最为明显。

【看叶底】冲泡后观看叶底。

五大顶级岩茶:水仙、肉桂、大红袍、名丛和奇种

五大顶级岩茶:水仙、肉桂、大红袍、名丛和奇种

五⼤顶级岩茶:⽔仙、⾁桂、⼤红袍、名丛和奇种 武夷岩茶产品分为五个品种系列:⽔仙、⾁桂、⼤红袍、名丛和奇种,这也算得上是五⼤顶级岩茶了。

下⾯具体来看看吧! 岩茶五⼤产品 ⼀、⼤红袍 ⼤红袍,本⾝是武夷五⼤名丛系列中的⼀种,但由于其知名度最⾼,因⽽单独将其列出⼀个类别。

⼤红袍,根据市场上的分类,⼜可分类以下3种: 北⽃⼀号⼤红袍:岩茶泰⽃姚⽉明通过母树⼤红袍的枝条扦插培育出的种植在北⽃峰的⼤红袍直系后代。

奇丹⼤红袍:陈德华⽼师从⼤红袍母树上剪下了枝,扦插培育成功,他给这些茶树命名为“奇丹”,也就有了后⾯的奇丹⼤红袍。

拼配⼤红袍:武夷茶⼈为推⼴武夷岩茶,将不同品种的岩茶取长补短拼配出来的茶品,在市场上也被称作“商品⼤红袍”,因拼配⽽实现商品化。

⼆、⽔仙 武夷岩茶⽔仙是武夷⼭茶树品种的⼀个名称,⽔仙是武夷岩茶著名当家花旦之⼀,品质别具⼀格,素有“醇不过⽔仙”说法。

⽔仙茶,⼜可分为普通⽔仙、⾼枞⽔仙和⽼枞⽔仙。

⽬前市场上⽐较受热捧的是以⾼枞⽔仙及⽼枞⽔仙。

树龄在30岁以下的,被称作为普通⽔仙; 树龄在30--60岁之间的,被称之⾼丛⽔仙; 树龄在60岁以上的,被称之为⽼丛⽔仙; 树龄超过100年的,被称之为百年⽼丛⽔仙。

根据种植地不同,⽔仙也被分为正岩⽔仙,半岩⽔仙,外⼭⽔仙等。

三、⾁桂 提到⾁桂茶,它最响的名号便是“⾹不过⾁桂”,早在清朝⾁桂茶已负盛名。

许多⼈初次喝到正岩⾁桂茶,就被它霸⽓的茶⾹所征服。

其⾼锐的⾹⽓。

明显的品种特征,的确让⼈回味不已。

根据⼭场不同,⾁桂茶⼜可分为: ⽜⾁:⽜栏坑所出产的⾁桂茶。

马⾁:马头岩所出产的⾁桂茶。

慧⾁:慧苑坑所出产的⾁桂茶。

等等。

四、名枞 武夷名枞是福建武夷⼭选育成的茶树优良单株的总称。

武夷四⼤名枞有半⼭妖、⽩鸡冠、铁罗汉、⽔⾦龟: 半天腰:原产于九龙窠三花峰的半⼭腰。

原名半天鹞,其名来源于明朝永乐年间。

据说天⼼永乐禅寺⽅丈,⼀⽇偶得⼀梦,梦见⼀只洁⽩的鹞,嘴⾥含着⼀颗闪光的宝⽯被⼀只巨鹰紧追不舍后将宝⽯落在三花峰的半⼭腰上,⽅丈派了⼀位⼩和尚登峰寻找。

转载姚月明《武夷岩茶四大名丛》

转载姚月明《武夷岩茶四大名丛》

转载姚月明《武夷岩茶四大名丛》小编语:现在关于武夷四大名丛的说法挺乱的,度娘说是“半山妖、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也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某些公众号还有“肉桂、水仙、大红袍、铁罗汉”……究竟这四大是哪四大?让我们且看看武夷岩茶界的泰斗姚月明老先生怎么样说?《武夷岩茶四大名丛》武夷岩茶品类繁多,各具特色。

所用鲜叶原料,有采自无性系茶树品种的,也有采自有性繁殖的茶树群体。

无性系茶树品种有水仙、肉桂、奇兰等等;有性繁殖茶树群体俗称“菜茶”,其成品称为奇种,产于正岩的称“正岩奇种”。

在正岩奇种中专选一、二株品质特优的茶树,单独采制称为“名丛”。

这些名丛茶树多植于环境优美地位奇特之处,成品香味超群,被视为真正优质武夷岩茶的标志,历来是经营乌龙茶所不可缺少的品类。

名丛数以百计,但其中佼佼者当首推“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等四大名丛。

一、大红袍武夷名丛中数大红袍声望最高,传说颇多。

有谓“茶生绝壁,人莫能登,寺僧以果为饵,驯山猴采之”。

此说曾传至海外,英国不但有此传说,而且有猴子采茶的画卷。

有谓“树高十丈,叶大如掌,风吹叶坠,寺僧拾制为茶,能治百病”。

产地还传说大红袍为神人所栽,寺僧每于元旦日泡茶少许供佛前,茶可自顾,无人管理。

有窃者立致腹痛,非弃去不愈。

至于大红袍命名之由来,传说亦多。

一说,此茶为元代某皇帝所赏识,认为是贡茶中之上品,赐名大红袍。

另说是明永乐皇帝游武夷,患病卧床不起,饮此茶树所制之茶,其病顿愈,乃命人将大红袍披盖茶树上,以示恩宠而得名。

还有一种传说,说是大红袍茶树当春芽萌发时,嫩梢芽叶紫红色,远望满树红艳,有如一团火焰,因而得名。

大红袍之名传闻远在铁罗汉之后,元明之际均未见诸交献,若按大红袍的命名应为清代,诸种传说当以最后一种可信。

不少武夷名丛均依其茶树形态加以命名,所以大红袍美名之由来,也当以最后一说较为可信。

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编写的《茶树品种志》载:用大红袍繁殖的植株为灌木状。

岩茶烘培,不是一把火那么简单

岩茶烘培,不是一把火那么简单

岩茶烘培,不是一把火那么简单南方的七月、八月,空气中有茉莉和木槿的清香,却是一年中最溽湿燥热的节气。

对于岩茶,也正是浴火新生的焙茶季。

“岩韵包括香韵和味韵。

香韵以做青为主导而形成其风格,味韵为复炒所诱发以烘焙来充实为其特征。

”在《武夷岩茶论文集》中,作者姚月明这样讲。

关于烘焙,不是一把火那么简单。

为了更直观的观察烘焙对茶的影响,特别选取了同一款茶(5月5号初制的牛栏坑肉桂)不同焙火阶段(走水焙、中火、足火)的茶样做对比品鉴。

干茶毛茶:仅在初制阶段烘干的毛茶,自然存放三月有余。

现观察干茶,红褐、绿褐色夹杂,少许未转色的叶片呈绿褐色,较明显;条索欠紧结,不匀整。

中火:呈红褐色,条索尚紧结、匀整;足火:色泽红褐乌润,条索紧结、匀整。

香气毛茶:退却了刚制作完成时的青味,花香干净、馥郁幽长,稍带乳香;杯盖香和杯底香都较为明显。

中火:干茶香为果香带焦糖香;杯盖香为花蜜香,第三道后花香稍馥郁幽长,五道后,茶叶经过沸水熟化后,香气转化为极馥郁幽长的花果香。

足火:干茶桂皮香明显,杯盖香前味火味明显,中味蜜香显,以花香收尾。

滋味毛茶:自然存放三个月的毛茶,此时已达到最佳的口感表现。

前三道,茶汤稍带青味、涩感,但入口顺滑、醇和鲜爽;第四道后,茶汤口感以清醇为主,口腔饱满,喉韵佳。

中火:茶汤入口,辛辣感明显,前三道,稍有火味和青涩感,第四道后,青涩等味道褪去,口感鲜爽,清纯顺滑,回甘生津快。

足火:茶汤入口,火感和辛辣感都明显,口腔收敛性极强,茶汤稠厚、尚顺滑,舌面稍有涩感,两颊生津迅速持久,口腔饱满,喉韵佳;七道后,茶汤转为带着鲜爽的甘甜味。

从左至右,“毛茶”—“中火”—“足火”第一、三、五道汤色叶底毛茶:在第三道时,叶底就完全舒展,典型的“三红七绿”,柔软富活性。

中火:叶底舒展完全,青褐色的叶底红边明显,柔软有活性。

足火:叶底舒展,青褐偏红,柔软富活性。

不同烘焙阶段的茶,干茶的色泽有较明显的不同,条索、香气和滋味方面,则随着焙火时间的增长,越来越紧结,品种特征越发的明显;只是在选定茶样时已经确定的茶叶做青品质,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之后的焙火方式,也在极大的限度上决定着在烘焙阶段所能达到的茶叶等级水平。

武夷岩茶的正确品鉴方法

武夷岩茶的正确品鉴方法

武夷岩茶的正确品鉴方法武夷岩茶的正确品鉴方法武夷岩茶作为乌龙茶的代表之一,近年来随着功夫茶风气的传播,一度引发了市场上的热销,在强劲的市场销售带动下武夷岩茶名气也越来越大了,很多消费者第一次购买武夷岩茶以后再加发现这个茶跟一般的茶叶有所不同,冲泡出来的茶口感都不太好,那么怎么品岩茶呢,下面小编跟大家详细介绍下正确品鉴武夷岩茶方法,让大家品味一些武夷岩茶独具一别的韵味吧。

武夷岩茶为皇家御品,保存好的陈茶年数越长,药用价值也更高。

古人云:“陈年岩茶贵似金”。

品饮武夷岩茶的心得体会以清代大才子袁枚写得最深刻、最具体。

他写到:“余向不喜武夷茶,嫌其浓苦如饮药。

然丙午秋,余秋武夷,到曼亭峰天游寺诸处,僧道争以茶献。

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香扑鼻,舌有余甘。

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

”(《中国茶经》)袁枚是浙江人,他原本最喜欢饮家乡的`龙井茶而不喜武夷茶。

上述这段话不仅描述了他从不爱饮武夷岩茶,到饮后怡情悦性的过程,同时也反映出了品饮武夷岩茶的要领。

只有武夷山产的乌龙茶才叫武夷岩茶。

产地是岩茶珍贵的最初始因素。

如果说每片茶产地均有独特的土壤、气候、温度、湿度、环境和周边植被来决定其山场,那多变的地形和垂直海拔丰富的植被使得武夷山拥有多种山场,而这些山场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各有优劣。

岩茶外形条索扭曲紧结,色泽青褐鲜润,具岩骨花香之韵,叶底鲜亮柔软,绿叶红镶边。

分析岩茶品质风格形成的三个主要因素是:一为武夷山优良的菜茶品系;二是武夷山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生态环境;三为岩茶独特精良的采制技术。

岩茶的品质特点,大红袍香气馥郁,有锐、浓长、清、幽远之感,杯底余香持久,滋味浓而醇厚、鲜滑回甘,岩韵明显;奇种香气清高细长,滋味清醇甘爽,喉韵较显;水仙香气浓郁清长,兰花香显,滋味厚、甘滑清爽,喉韵明显;肉桂香气浓郁持久,以辛锐见长,有蜜桃香或桂皮香,滋味浓厚鲜爽、刺激性强、回甘快而持久,岩韵明显。

武夷岩茶品饮欣赏内质要素探讨

武夷岩茶品饮欣赏内质要素探讨

武夷岩茶品饮欣赏内质要素探讨姚月明武夷岩茶虽是我国历史名茶,在历史上大红袍(武夷名枞)有中国茶王之称号,解放后历届中国名茶评比中都名列前茅。

但因正宗武夷岩茶由于生产量较其他类型乌龙茶少,在国内市场没有很大拓宽的数量,故能品饮到真正武夷岩茶的茶友并不多,近年武夷山景区开发后,特别获得“双世遗”金牌后,来武夷山的游人大量增多,武夷地区茶叶商店和茶艺馆遍地皆是。

但能买到和品饮到真正武夷岩茶的人并不多,介绍武夷岩茶特点的都随市场消费者的心理而一变再变,弄的面目皆非,以次充好,以伪乱真,主要关键在目前品饮武夷岩茶(或其他乌龙茶)往往没有规范,忽略了关键性要素,故对品质的优劣,无所适从,人云亦云,随意性很大,其他乌龙茶亦有类似情况,故需进行一些必要的探讨,以正视听。

一、历史上对武夷岩茶如何品评内质梁章钜(1845)在《归田锁记》中对武夷岩茶称:“至茶品之四等,一曰香,茶香小种(指一般乌龙茶)之类皆有之,今之品茶者以此为无上妙谛矣,不知等而上之,则曰清,香而不清犹凡品也,再等而上之,则曰甘,香而不甘,则苦茗也,再等而上之,则曰活,甘而不活,亦不过好茶而已,活之一字,须从舌本辨之,微乎其微,也必深山中之水,方能悟此消息。

”这活、甘、清、香四字,比较确切地概括了对武夷岩茶内质的。

二、近代人对武夷岩茶内质之评述“武夷岩茶首重岩韵”,“臻山川英精秀气所锺,品具岩骨花香之胜”。

岩韵与岩骨实际上是同义词。

指滋味而言,是内质上更深一层的表述,只能意会,很难口述,但亦说明“韵”、“骨”、重于“香”。

在评茶用语上称茶底厚而有岩骨则韵显,相反则底薄无骨则韵不显,以及杯底香是否持久,若仅有浓度而无底,则非武夷岩茶,而是洲茶或外山茶而已。

或称滋味中有无骨头(即有岩石味的特殊韵味),同时亦有“活色生香、舌本常留甘尽日、齿颊留芳、沁人心脾、香味两绝”等形容。

三、现代人对武夷岩茶内质评语除外形、色泽、整碎、净度外,一般以香、味、汤色、叶底四因素的综合,以前二者为主,后二者参考。

武夷岩茶如何鉴别?

武夷岩茶如何鉴别?

武夷岩茶如何鉴别?
大家都知道,岩茶一般在福建武夷山地区,所以我们大多数将其称之为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是乌龙茶中最开始的茶品,基本上是在17世纪选用独特的制作工艺才制造出来的一款茶类,可是身为顾客而言,合理的掌握武夷岩茶十分的关键,所以,下面华祥苑茗茶小编就给大伙儿详细的介绍一下武夷岩茶怎样鉴别吧!
怎样鉴别高品质的武夷岩茶
1、外形
品质出色的岩茶长度适度,索条紧结而又稍细。

茶质给人觉得较为有重量。

整体较为纯净美观。

2、颜色
鲜明的绿褐色是岩茶最明显的色泽。

高品质的岩茶有展现蛙皮状的小白点。

这是因为揉捻情况下培火的特色之一。

3、茶香
岩茶的香气以清新幽远为最上佳,而且其香气越发强就表达越好。

4、茶汤
高品质岩茶冲泡后以深橙黄色为佳,清亮的鲜美即便冲泡三次之后会茶汤色依旧不会变淡。

5、茶味
高品质岩茶入口之后会觉得深厚的芬芳味。

刚开始会有些苦涩,然后慢慢生津,回甘断且爽口。

想要了解武夷岩茶怎样鉴别,大伙儿必须要保证掌握武夷岩茶,而且在选购武夷岩茶的情况下必须要注意喔!想要了解更多茶叶知识,欢迎访问华祥苑。

武夷岩茶“山场”之说(纯干货)

武夷岩茶“山场”之说(纯干货)

武夷岩茶“山场”之说(纯干货)所谓山场,主要表现在土壤和微域小气候两个方面,事实上任何一种茶都受山场的影响,只是相比之下武夷岩茶所受影响最大。

武夷岩茶因岩而得名,撇开来谈岩茶是不现实的。

武夷岩茶的土壤特征:姚月明分别对竹窠、企山、赤石茶园代表“正岩(紫色砂砾岩)”、“半岩(红色硅铝质土)”、“洲茶(河流冲积黄土)”茶园土壤调查表明,三地茶园的氮磷钾三要素含量相互比例相距甚大,竹窠茶园磷钾高而氮低,赤石茶园氮高而磷钾低,企山茶园位于二者之间;据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调查,凡是“正岩”生长的土壤,含砾量高,质地以轻壤为主,土层较厚,土壤疏松,孔隙度在50%左右,土壤通风透气适中;而质地较粗粘,含砾量较小的黄土所制出的茶叶的品质则较差。

土壤对武夷岩茶茶叶品质的影响:正岩、外山土壤中氮、磷、锰和有机质含量差异不大,但PH值、钾、锌、镁等微量元素及土壤的疏松差异显著,直接导致了茶叶的品质差异。

滋味方面,以水仙为例。

正岩、外山水仙品质主要生化指标差异显著,茶多酚、咖啡碱、可溶性总糖、儿茶素总量差异不大,水浸出物差异显著(表现为茶汤厚度),氨基酸、酚氨比(表现为茶汤浓度、茶味的轻重)差异极显著。

香气方面,茶青中的香气成分以醇类物质为主,不同品种茶青主要香气物质(品种香)不同,水仙以乙醇含量高,肉桂以橙花叔醇含量最高;在香气总量上,成正岩大于半岩大于外山趋势,不同品种香气总量相关较大,肉桂香气总量是水仙的2倍左右,种类更多,因此做出的茶香气(工艺香)更加馥郁清长;不同产地茶青中香气成分中有相同物质,也有独有的香气物质,且同一香气成分含量及比例不同,从而表现出不同土壤香。

传统的武夷岩茶山场划分:正岩(紫色砂砾岩),以著名的“三坑两涧——慧苑坑、大坑口、牛栏坑、流香涧、悟源涧”为代表,还有慧苑岩、天心岩、马头岩、竹窠、九龙窠、三仰峰、水帘洞等。

正岩土壤含砂砾量较多,土层较厚、土壤疏松,土壤通气性好,有利于排水,且岩谷陡崖,夏季日照短,冬挡冷风,谷底渗水细流,周围植被条件好,形成独特的正岩茶的“茶土”,这些地方出产的岩茶素来是武夷岩茶里公认的最优品种。

武夷岩茶品质特征及审评方法

武夷岩茶品质特征及审评方法

武夷岩茶品质特征及审评方法
修明
【期刊名称】《中国茶叶加工》
【年(卷),期】2004(000)001
【摘要】武夷山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乌龙茶之名品——武夷岩茶,这里生产的岩茶,因其特有的岩骨花香之岩韵品质特征而名扬海内外。

武夷岩茶优异的品质风格,除得益于优良的茶树品种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还取决于产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条件。

【总页数】2页(P39-40)
【作者】修明
【作者单位】武夷山市茶管局,武夷山,354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72
【相关文献】
1.武夷岩茶良种丹桂的品质特征及形成因子 [J], 吴怀庆
2.形成武夷岩茶品质特征的相关因子 [J], 姚月明
3.武夷岩茶老枞水仙的品质特征 [J], 徐茂兴
4.武夷岩茶制作工艺及感官品质审评 [J], 蔡景雯
5.武夷岩茶感官品质的审评 [J], 蔡景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夷岩茶之特征和品鉴方法
武夷山市政协 姚月明
武夷岩茶是乌龙茶的始祖,发源于明末清初。

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和适宜的品种前提下,用一种特殊制作加工工艺形成的茶类。

鲜叶采摘时要求新梢生长均臻完熟,俗称开面采,杀青时经过酶性氧化,杀青后又经非酶性氧化,而形成半发酵的茶类。

一、武夷岩茶之品质特征
武夷岩茶为乌龙茶之上品,外形紧结(不是细嫩)具有部份蜻蜓头状,呈宝色光泽,长短适中,茶身重实。

冲泡后其味甘泽而气馥郁,去绿茶之苦,无红茶之涩,性和不寒,久藏不坏,香久益清,味久益醇。

叶底软亮,具有绿叶红镶边的特征。

茶汤金黄或橙黄(精茶为深橙黄),清沏艳丽。

优质武夷岩茶着重“岩韵”,亦就是岩茶品具“岩骨花香”之胜中所指的“岩骨”,俗称“岩石味”。

是一种味感特别醇而厚、能长留舌本(口腔)、回味持久深长的感觉。

这是由于茶树立地条件好而所致的。

岩骨花香中的“花香”并不是像花茶那样,或以加花窨制而成的香,而是生长在武夷山的鲜茶在独有的加工工艺中自然形成的花香。

不同品种有各种特有的品种香。

香气锐则浓长、清则幽远、馥郁具幽兰之胜。

二、武夷岩茶的鉴评和品尝方法
品尝武夷岩茶最好有一个比较雅静的环境,有一套常用的小壶小杯等茶具,如能用上洁净的山泉水更佳。

品茶时人的身心要放松,避免急燥,更能领略武夷岩茶的内涵意景。

1、品尝方法:通常有壶泡法和杯泡法两种。

人多时宜用壶泡,人少宜杯泡。

依照饮者的习惯和爱好,应适当调节茶量、水量、浸泡时间。

用高温度水冲泡和适宜品饮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茶量:以容器(壶或盖杯)大小而定,一般为容器量的半数量。

水量:以茶量为准,一般一克茶叶20-25毫升水。

水温:应达初沸摄氏98℃以上,特别是第一次冲泡。

浸泡时间:第一次以1.5分钟,第二次2分钟,第三次3分钟较适宜。

优质武夷岩茶可冲泡六次以上。

冲泡方法:沸水高冲到略高于容器面,刮去壶、杯表面泡沫,淋净盖扣盖好壶杯。

分杯宜低斟,可减少茶香飘逸。

品饮方法:品茶应先看水色是否清沏艳丽,是否橙黄或深橙黄色,是否三层分明。

以表面
309
有“金圈”者为优;再闻其香,香要清纯无杂气而幽香为佳,三品其味,徐徐入口,领略水香与闻香是否一致。

二泡:应重点放在茶味上。

茶味是否醇厚,有否有较明显的苦涩味或杂味。

茶汤吞下喉后,口腔似有物留下,较原来有沉的感觉。

三泡:重点放在体味韵字上下功夫。

茶汤在口腔中是否有鲜爽感,是否有一种天然韵味,是否在喉头有润滑爽口之快感,将茶汤吞下时有滑溜而下之感。

武夷岩茶十分讲究“岩骨”,表现为喉韵口感、杯底香(杯中水饮完后闻杯底香等)。

品饮岩茶是一种精神感应,高层次的文化享受。

2、鉴评内容和方法:
鉴评武夷之优劣,清代梁章钜早已提出“活、甘、清、香”四字。

因武夷岩茶在乌龙茶系列中是“重味以求香”的品类,不同于安溪茶的“以香而取味”,这是鉴别武夷岩茶的最重要的原则。

香有纯与不纯、锐短与幽长、青与熟、重与飘等区别,味有浓淡厚薄、韵的显露程度和持久性长短之分。

鉴评武夷岩茶是个细致、多种因素交叉相关而复杂的工作,仅能作一简要解说。

活:系指润滑、爽口,有快感而无滞涩感,喉韵清洌。

甘:系指回甘时间短而快捷,清爽甘润。

清:系指清纯不杂,清快舒适,清丽明亮(指茶汤、叶底)
香:系指口含茶汤有芬芳馥郁之气,冲鼻而出,饮后有齿颊留芳之感。

浓:系指浓而厚醇,无明显苦涩感。

厚:系指茶底厚薄,啜之有骨,持久不变,可谓“舌本常留甘尽日”之感。

韵:即指“岩骨花香”中的岩骨而言。

持久性:系指口腔舒适快感的持久性,而不是苦涩及杂味的持久性。

优质茶饭前饮之,饭后尚感有余味。

以上所言不是一下就能学会的,必须经长期实践体会深化。

有些还很难用言语表达清楚,如“韵”字等,本人仅能作概略介绍,供岩茶爱好者认识和品饮鉴评时参考。

加工制做一泡好茶不易。

有了一泡好茶,还需要一套科学的冲泡方法,又要有一套品饮鉴赏的技艺,才能真正领略茶趣。

3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