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 叶 检 验 报 告

合集下载

出口茶叶种植基地检验检疫备案工作流程卡

出口茶叶种植基地检验检疫备案工作流程卡

出口茶叶种植基地检验检疫备案工作流程卡受理编号:注:①各有关人员应认真填写流程卡上相应栏目,不得漏填或缺填;②自受理之日起30日内作出是否备案的决定;受理部门应在7日内完成初审并作出是否到现场审核的决定;需要现场审核的,应在受理之日起15日内完成,在20个工作日内将申请材料报送省局食检处;省局食检处收到报批材料后,在5日内分别作出是否准予备案的决定;准予备案的,在10日内颁发备案证书;不予备案的,书面说明理由;③对复查换证或更改备案内容的,受理部门应向企业收回原备案证书;受理编号:出口茶叶种植基地检验检疫备案评审记录评审类型□初次评审□重新评审□换证复查□监督检查□更改评审评审方式□资料审核□现场审核申请企业名称茶叶基地名称基地地址评审日期年月日浙江检验检疫局食品检验处制2006版填写须知一、要求用钢笔填写或电子文本,文字工整、清楚;二、评审组对企业的评审按以下程序进行:1.文件申请书和资料等审核;2.见面会;3.现场评审;4.评审组内部会议;5.总结会,向企业反馈评审情况;三、文件资料审核应对照浙江检验检疫局出口茶叶种植基地备案管理细则、出口茶叶种植基地检验检疫备案条件和要求中有关要求进行,“判定”栏内根据情况选择打“√”或涂黑,在“客观描述”栏中记录审核情况;四、评审组应在本表“判定”栏内根据情况填写“是、否、有、无、不适用”等内容;在“客观描述”栏中记录观察到的具体情况或理由;五、记录也可作为日常监督检查的记录表;六、鉴于被评审基地或评审依据的特殊要求,本记录不足以满足记录需要时,应另外附上附加核查记录表;七、本记录作为登记评审过程的原始凭证,评审人员不得随意漏项、漏填;评审员签名:评审组长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评审日期:年月日不符合项报告受理编号:评审跟踪报告出口茶叶种植基地检验检疫备案评审报告出口茶叶种植基地检验检疫备案证书自动失效通知单存根…………………………………………………………………出口茶叶种植基地检验检疫备案证书自动失效通知单出口茶叶种植基地检验检疫备案评审不合格通知单存根编号:…………………………………………………………………出口茶叶种植基地检验检疫备案评审不合格通知单出口茶叶种植基地检验检疫备案证书取消批准程序表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证书吊销通知单存根编…………………………………………………………………出口茶叶种植基地卫检验检疫备案资格取消通知单出口茶叶种植基地日常监督管理记录注:本记录一式三份,检验检疫部门、茶叶种植基地、出口企业各存1份;。

铁观音伏季休茶试验报告

铁观音伏季休茶试验报告

2 Fja p oica e t f r g i l rl uh u uin 30 0 ,C ia . ui rvnil ne o A r ut a,F z o ,F ja 5 0 0 hn ) n C r c u
Ab t a t : x e me to u sr c s An e p r i n fs mme l s d t ap c i g s a o f T eg a y n wa e eo e n t a g r e n An ic u t e r co e e — i kn e s n o i - u n i s d v lp d o e a d n i x o n y t a s i n e r s a c n t u e h e u ts o d t a ,wh n u e h r c s i g mo e o ik n p i g u c e c e e rh i si t .T e r s l h we h t t e s d t e p o e s d fp c i g s r ,s mm e,a t mn ta n n n r u u e ,a d s mme a k e i g t esae o t m awa e t i cu i g t ep c i g s r a ewa mo t , ema r e i dwa y c r n u , u r e - e p n , h t t fa u n t sb s,n l d n ik n u f c ss o h t t ep r ss n h o o s t u e h h u o
h il n u l wa e rt ee o o cb n f s. teyeda dq ai sb Re,h c n mi e e t s et y t i wa b

茶叶加工技术:鲜叶表面水和含水量的测定

茶叶加工技术:鲜叶表面水和含水量的测定
在制茶坯重
100 %
四、方法与步骤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五、实验注意事项
1.所有操作必须符合行业规则,职场卫生健康条件,操作规程等要求。 2.烘盒必须预先编号,烘至质量恒定,记录质量后置于干燥器中备用。 3.秤样要迅速,以免吸湿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4.样品烘后必须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再测量。 5.每一样品重复两次,测定结果在允许误差0.2%以内的,以两次测定平 均数作为检验结果,如果两次测定结果超过允许误差时,则需重做至测 定误差小于0.2%为止。 6.含表面水的鲜叶,首先必须除去表面水后,再测定其含水量。
实验一:鲜叶表面水和含水 量的测定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鲜叶表面水和含水量的测 定方法。通过对鲜叶表面水和含水量的测定,可计 算出鲜叶的实际质量,为初制茶厂经济核算提供依 据;可计算出在制茶坯的失水率和含水量,从而了 解在制茶坯含水量与制茶品质的关系,并正确掌握 各工序适度的指标。
二、实验原理
以通电加热的方法利用热能的传导和 对流作用,提高温度、降低温度,使叶面不断 受热,再向叶内部传导,使叶内游离水和细胞 内的结合水继续蒸发,直至干燥。
三、仪器、用具与材料
1. 仪器 电热烘箱、红外线水分测定器、分析天平、 普通天平。 2. 用具 称量小铝盒、坩埚钳、干燥器、钢精盒、 剪刀、吸水纸。 3. 材料 鲜叶样茶
三、仪器、用具与材料
电热烘箱
红外线水分测定器
分析天平
三、仪器、用具与材料
普通天平

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茶叶生产)

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茶叶生产)
符合工艺要求
1.干燥/提香过程工艺规程明确温度、时间监控频次,建议实时管控。
2.监控设备管理制度中明确检定/校准频次,建议每年进行
包装
封口完好性
产品包装封口密封不良导致水分超标、变质。
进行包装封口密封性检查。
符合工艺要求
生产工艺规程中明确封口密封性检查频次,建议每日进行
化学品管理
化学品存储
未建立化学品清单,化学品未分开贮存、无明确标识,导致交叉污染。
2.废弃物存放设施未专区存放或标识不到位,存在误用的风险。
1.配备设计合理、防止渗漏、易于清洁的废弃物专用存放设施。
2.车间内存放废弃物的设施和容器应标识清晰。
3.必要时应在适当地点设置废弃物临时存放设施,并依废弃物特性分类存放。
符合GB14881废弃物存放设施要求
设施设备管控制度中明确废弃物存放设施管控频次,建议每日检查
1.应按照GB14881的规定,制定仓库管理制度,确定专人管理库房。
2.库房内应整洁、干燥、无异味。地面应有防潮、防火、防鼠、防虫、防尘设施。
3.库房内应有通风、散热、除湿设施,必要时增加冷藏设备。定时检查仓库温度、湿度、货垛的底层和表面水分含量变化情况及包装件是否有味、串味、污染及其他感官质量问题。
个人卫生设施
1.个人卫生设施设计不合理,数量不足导致食品微生物污染。
2.卫生间设置不合理,清洁不到位,有交叉污染的风险。
1.根据需要设置卫生间,卫生间的结构、设施与内部材质应易于保持清洁;卫生间内的适当位置应设置洗手设施。
2.卫生间不得与食品生产、包装或贮存等区域直接连通,不得对生产区域产生影响。
符合GB14881个人卫生设施要求
3.供水管道采用符合要求的材料制成;储水设施采用无毒、易清洗的材料制成,定期清洗;使用自备水源应设置净化、消毒设施。

新食品原料明日叶研制报告

新食品原料明日叶研制报告

申请材料之二 : 研制报告明日叶属于我国新食品原料申请相关规定的在我国尚无传统食用习惯的植物类,不在农业部禁止进口的动植物目录内。

经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有食品检验资质)进行的成分分析、卫生检验和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等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本产品具有食品原料的特性,且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并无毒无害,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慢性或者其他潜在危害。

一研发背景、目的和依据1 研发背景明日叶(Angelica keiskei Koidz.),又名八丈芹、长寿草、日本芹等,是一种原产于日本八丈诸岛的野生芹菜,属伞形科当归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图1),因其生命力强、生长旺盛,可今日摘叶,明日即能成长出新芽,故而得“明日叶”之名﹝1﹞。

图1 明日叶照片据国内外文献报到,明日叶与普通蔬菜一样,含有蛋白质、脂类、糖类、维生素、矿物质等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国内外已对明日叶的栽培技术、食用方法、主要成分、检测分析、安全性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目前,明日叶可采用凉拌、榨汁、素炒、炖煮、油炸等方法食用,也可炒茶和干燥磨粉食用,已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居民的喜爱和广泛应用。

我国台湾及日本、韩国等国家,食用明日叶已有数十至上百年历史,并且已经批准明日叶可作为普通蔬菜和食品原料而食用(图2)和(8-1:法规文件)。

我国大陆地区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种植明日叶,现已在山东、海南、浙江、江苏、贵州、云南、广州等多个省有明日叶的种植和应用。

凉拌、炒食、榨汁、炒茶和干燥磨粉等食用方法已在民间广泛传播应用,还有省份将明日叶茶进行了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

近十多年来,明日叶在我国已有较多种植和应用,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

迄今,尚无明日叶作为食品食用而发生不良反应的报到。

国内外毒性研究资料表明,明日叶是一种无毒无害,可以安全食用的蔬菜﹝12,13﹞。

图 2 日本国立健康研究所关于明日叶的规定本公司(青岛海隆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青岛自开始从日本引种明日叶,至今已有近10年的时间,期间曾获得山东省教育厅、青岛市科技局和青岛市城阳区科技局等多级科研项目的经费支持。

提高白茶感官审评检验准确度的技术分析

提高白茶感官审评检验准确度的技术分析

2020年第11期工厂往往摊叶过厚,风力接受不同,有些茶叶根本没有吹到风,造成萎凋不均匀,还有部分焖久了发酵过度发生红变,品质下降,建议摊叶厚度不高于30cm 。

2.4关于白茶萎凋后期的渥堆工艺体会渥堆工艺,在传统白茶生产过程中是没有的,传统认为白茶品质以鲜爽为好,经过渥堆的白茶失去鲜爽味,所以萎凋到一定时间必须要及时干燥,然后要及时装袋密封保存。

如今,由于市场追宠老白茶,讲究有年份的品质。

白茶陈年后有苦涩味的内含物质会发生转化,口感变的更佳,并且能分解出更多有保健功效的物质,适当品饮一些陈年的白茶也是一种乐事。

通过渥堆(民间俗称养茶)让茶叶内含物快速的转化,达到理想的口感效果。

开始渥堆前,先控制好萎凋叶的含水率约12%,然后加高堆放上面覆盖棉布,厚度不宜超过80cm ,温度约28-30℃,渥堆时间总历时不超过3d 。

需要注意事项:萎凋叶含水率如果太高,渥堆时间如果太长,渥堆后茶褐素含量过高,茶叶色泽暗褐,滋味偏淡而酸感。

近年来市场频繁出现年份高(10年以上)的老白茶,事实上多数是通过长时间的渥堆,造成年份久的假象,需要消费者理性看待。

萎凋适度的茶叶通过适当的渥堆,以达到理想的口感效果,是可以科学的采取,一定要注意时间、温度、适度要控制好,不能长时间的渥堆。

如果过长时间的发酵,干燥后的毛茶外形色泽暗褐,看似乎有年份的老茶,冲泡后叶底偏硬、暗,品质为次。

3白茶的干燥干燥目的是固定前面做出来的茶叶品质,所以必须及时的进行,但切记不能把茶叶焙过重、过熟。

传统白茶要保存她的鲜爽味,所以干燥后要及时装袋密封保存,以免香气等物质挥发殆尽。

白茶干燥用烘干机时温度要控制尽量低些,注意叶温保持在80℃以下。

如果是以日晒干的方式,可以分时分次复晒。

高端白茶可以采取炭焙的方式,干燥后的茶叶再经过炭焙有三大优点:去除杂异味、提高茶香、突显甜醇度。

烘焙时控制温度60-70℃,一次投茶量约2.5-3.5kg ,30-40min 即可(中间翻动一次)。

茶叶检测报告哪里做,茶叶检测执行标准有哪些

茶叶检测报告哪里做,茶叶检测执行标准有哪些

茶叶检测报告哪里做,茶叶检测执行标准有哪些茶叶,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东西,也是人们接待客人的必不可少的饮品。

其中茶叶分为很多种,可以按照不同喜好进行选择。

其中就分为红茶、绿茶。

指的是茶叶泡出来的颜色色泽颜色。

那我们在选择茶叶时,除了自己喜好的茶叶时, 人们也要考虑它的质量问题。

市面上茶叶有很多,质量也是参差不齐。

商家们在这方面应该也都知道。

要让消费者认可自己产品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办理一份茶叶的检测报告。

茶叶检测报告哪里做茶叶检测报告一般是由第三方CNAS/CMA检测机构出具。

什么是CNAS/CMA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英文名称为:China National Accreditation Service for Conformity Assessment 英文缩写为:CNAS),是根据相关权威机构的规定,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并授权的国家认可机构,统一负责对认证机构、实验室和检验机构等相关机构的认可工作。

CMA :中国计量认证简称〃CMA〃,英文全称China Inspection Body and Laboratory Mandatory ApprovaL是根据国家计量法的规定,由省级以上人民zheng fu计量行政部门对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及可靠性进行的一种全面的认证及评价。

这种认证对象是所有对社会出具公正数据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及其它各类实验室;如各种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环境检测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O取得上面两个资质的机构说明此机构具备向公众出具公平、客观的报告,具备一定的falv效应的。

取得CNAS/CMA资质的报告,是可以被国内各大电商平台以及线下实体市场监督认可的。

茶叶检测报告相关执行标准简介GB/T 5009.57-2003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509.176-2003茶叶、睡过、食用植物油中三氯杀螭醇残留量的测GB/T 8302-2013 茶取样GB/T 8303-2013 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GB/T 8304-2013 茶水分测定GB/T 8305-2013 茶水浸出物测定GB/T 8306-2013 茶总灰分测定GB/T 8307-2013 茶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测定GB/T 8308-2013 茶酸不溶性灰分测定GB/T 8309-2013 茶水溶性灰分碱度测定GB/T 8310-2013 茶粗纤维测定GB/T 8311-2013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GB/T 8312-2013茶咖啡碱测定GB/T 8313-2008茶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测检方法GB/T 8314-2013茶游离氨基酸总量的测定GB/T 18625-2002茶 茶中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的简易检验方法 酶抑制法GB/T 18798.1-2008固态速溶茶一部分:取样GB/T 18798.2-2008固态速溶茶第二部分GB/T 18798.3-2008固态速溶茶第三部分 GB/T 18798.4-2008固态速溶茶第四部分:规格测定GB/T 21727-2008固态速溶茶 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GB/T 21728-2008茶砖含氟量的检测方法GB/T 21729-2008茶叶中硒含量的检测方法GB/T 23193-2008茶 茶叶中茶氨酸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23204-2008茶茶叶中519种有害药物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GB/T 23205-2008茶茶叶中448种有害药品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B/T 23376-2009茶叶中有害药物多残留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T 23379-2009水果、蔬菜及茶叶中害虫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总灰分测定 :水分测定GB/T 18798.5-2008固态速溶茶 第五部分 :自由流动和紧密堆积密度的GB/T 30376-2013茶叶中有害物质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GB/T茶叶中茶黄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茶叶入驻电商需要检测报告吗答:需要的,任何产品在入驻电商时,都是需要至少一份关于产品的检测报告的。

桑叶茶(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桑叶茶(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桑叶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桑叶茶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桑叶为原料,经采叶、清洗、切叶、杀青、揉捻、速包、松块、筛渣、烘焙、包装等工序制成的茶叶。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镉的测定GB 5009.3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测定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 技术要求3.1 原料要求桑叶:适时采收,无腐烂、无劣变、无霉变、无虫蛀,不含有夹杂物的天然原料。

3.2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3.3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3.4 有害物质限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

3.5 净含量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按JJF 1070规定的方法测定。

4 食品添加剂4.1食品添加剂质量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有关规定。

4.2 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和使用量应符合GB 2760有关规定。

茶叶加工技术:鲜叶管理

茶叶加工技术:鲜叶管理

鲜叶管理
5、适当翻拌,顺序付制 生产实际中,进厂鲜叶不可能同时付制,必然有先有后,
甚至先后间隔时间较长。要掌握先进厂的先付制,顺序付制。 摊放过程中,要根据情况适当翻拌,散发热量,天热时
要勤翻,每隔1~2h翻拌一次,以不使叶温明显升高为原则。 翻叶动作要轻,尽量减少鲜叶机械损伤。
鲜叶管理
3、贮青间要阴凉、清洁、空气流通,避免阳光直射,贮 青间要保持阴凉、湿润、空气流通、清洁卫生;地面以水 磨石为好,阴凉、清洁,操作方便;高嫩度鲜叶一般摊放 在竹匾中,置于摊青架上。
鲜叶管理
鲜叶管理
4、摊叶厚度要适当 •鲜叶摊放厚度以15~20㎝为宜,即每平方米摊叶10kg左右, 不宜过厚,一般嫩叶要摊薄一些。 •名优茶鲜叶摊放更薄,一般2~3㎝,不宜超过5㎝。 •雨、露水叶要薄摊通风。 •摊叶时要抖松摊匀。
芽叶分析在生产实际中难以应用。目前生产中仍以感官 评定方法为主,芽叶组成分析法作为辅助,只是在有争议时 才应用。
此为理论方法
评定嫩度
1、看芽头多少,叶片大小,芽梢长度。芽头多、芽梢长、叶 片小即嫩度好; 2、看叶张,即第1、2叶的开展程度,叶片开展度小即嫩度好; 3、看底叶(最下面一片叶子)老化程度; 4、看叶色深浅和手触叶片的柔软度,叶色浅、叶片柔软则嫩 度好。
•鲜叶堆积得过厚或过紧,通气不良,随着时间的延长,叶子就会因 供氧不足产生酒精气味,若堆放过久,还会产生酸馊味,鲜叶变质, 造成鲜叶浪费。
•损伤、破碎的叶子最易红变,这是因为当叶细胞破坏,茶多酚酶促 氧化反应激烈,叶子迅速变红。
鲜叶管理办法
为了保持鲜叶的新鲜度,必须做到鲜叶不损伤、不发热、 不变红。一切技术措施都要围绕着保证叶子完好无损与降低 叶温而进行。鲜叶管理应该做到: 1、轻采轻放不挤压,盛叶器具透气清洁采摘和贮放鲜叶不 挤压,可避免鲜叶损伤红变,盛叶器具透气可散发热量,降 低叶温,防止鲜叶发热红变。切忌用编织袋盛装鲜叶。

茶树病虫害测报与防治

茶树病虫害测报与防治

天敌保护与利用的问题
茶树病虫害的天敌资源丰富,但常常被忽视或者破坏, 导致天敌数量减少,无法发挥自然控制作用。
天敌保护与利用对策
通过推广天敌保护技术、建立天敌种质资源库等方式来 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同时开展生物防治技术培训,提 高茶农对生物防治的认识和积极性。
06
CATALOGUE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THANKS
感谢观看
病虫害产生抗药性的问题与对策
要点一
病虫害产生抗药性的问题
要点二
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对策
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防治病虫害,容易导致病虫害产 生抗药性,降低防治效果。
采用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品种,或者使用复 配药剂等方式来克服病虫害的抗药性,同时开展综合 防治,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方法。
天敌保护与利用的问题与对策
茶树病虫害测报与防治
汇报人:
日期:
CATALOGUE
目 录
• 茶树病虫害概述 • 茶树病虫害测报 • 茶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 常见茶树病虫害及其防治 • 茶树病虫害防治中的问题与对策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01
CATALOGUE
茶树病虫害概述
茶树病虫害的定义与分类
茶树病虫害的定义
茶树病虫害是指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病害和虫害。这些病害和虫害主要由微 生物、昆虫和其他生物因素引起,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预报服务
提供预报服务,预测病虫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危害程度,为茶农提供及时的防 治指导。
03
CATALOGUE
茶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技术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对病虫害抵抗力强的茶树品种。
科学施肥
合理施肥可以改善土壤肥力,提高茶树的抗 病能力。

茶园使用“真希”叶面肥试验报告

茶园使用“真希”叶面肥试验报告

Z h o n g f e i n o n g y a o“真希”叶面肥是桂林集琦生化有限公司产品,采用液体生物有机肥的生产工艺,以富含蛋白质的底料作为主要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将无机硒原料转化为红色生物纳米硒,能促进茶叶增产,提升茶叶品。

为验证“真希”叶面肥对茶叶硒含量的影响,我们今年在潮州市茶园夏茶生长季节开展试验,总结如下:潮州市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1688.3毫米,平均温21.4℃,年日照时数1996.6小时,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四季常青,因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培育出驰名中外的凤凰单丛茶,产品具有条索紧结润泽、香气清高悠长、滋味浓醇爽适、回甘力强、耐冲泡等品质。

近年来,凤凰单丛茶发展迅猛,已成为潮州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之一。

为探索“富硒茶”种植技术,进一步提高凤凰单丛茶的产量和品质,发展乡村产业,增加茶农收入,我们引进了桂林集琦生化有限公司生产的“真希”叶面肥,在潮安区文祠镇坪坑村山地茶园开展肥效试验。

现将试验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一、试验目的在茶园建立试验区,在茶芽萌发初期,通过连续喷施三次“真希”叶面肥,在茶芽新叶完全展开时采集茶青检测硒含量,确认“真希”叶面肥使用后对茶叶硒含量的影响,为今后茶园生产富硒茶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二、材料和方法1、试验时间:2020年4月22日-6月10日。

2、试验地点:潮安区文祠镇坪坑村山地茶园,试验田属于连片梯田,土壤质量均衡,每块梯田地势平坦,pH值5.8。

3、处理设置:本试验设置用药区和空白2个处理,每个处理2个重复,共4个小区。

每个小区面积100㎡以上。

三、试验材料本次试验材料共有三个:“真希”叶面肥、天然芸苔素(琦宝)、助剂(倍倍加)。

试验材料全部由桂林集琦生化有限公司提供。

四、试验方法1、试验配方。

用药区采用“真希”叶面肥300倍+天然芸苔素(琦宝)3000倍+助剂(倍倍加)3000倍,空白区喷清水。

2、用药方法。

采用电动喷雾器喷雾,亩用药液量60公斤。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实验报告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实验报告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及薄层色谱法对APC各组分的分离鉴定实验课程基础合成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实验项目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薄层色谱法对APC各组分的分离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开课学期至学年二学期实验时间一、实验目的1、学习索氏提取器的原理和方法,掌握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原理和操作。

2、了解咖啡因的一般性质及掌握利用升华方法纯化固体产物的原理和基本操作3、巩固复习有机化合物熔点的测定方法。

4、了解并分离鉴定解热镇痛药复方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

5、掌握薄层色谱法分离鉴定药物的原理和方法。

二、药品简介◆咖啡因分子结构式◆咖啡因的物理性质:纯的咖啡因是白色的,强烈苦味的白色粉末或六角棱柱状结晶。

化学式为C8H10N4O2 ,化学名称1,3,7-三甲基-2,6-二氧嘌呤,分子量194.19,相对密度:1.2g/cm*3,熔点:234.5℃,沸点:178℃,纯品熔点235~236℃,味苦,易溶于氯仿(12.5%),水及乙醇(2%)等。

含结晶水的咖啡因为无色针状晶体, 在100 ℃时失去结晶水, 并开始升华,120 ℃时显著升华,178℃时迅速升华◆来源食品工业中咖啡因的主要来源是咖啡豆、可可、茶叶,冬青等,但咖啡豆的咖啡因含量会因品种不同也有不同。

也存在于自然界中100种植物的叶子,根和果实中。

◆用途: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兴奋作用,对大脑皮层具有选择性兴奋作用。

②医药上可用作心脏和呼吸兴奋剂,也是一种重要的解热镇痛剂,是复方阿司匹林和氨非加的主要成分之一,还有一定的利尿作用。

③咖啡因作为兴奋剂、苦味剂、香料,主要供可乐饮料及含咖啡、饮料使用。

小剂量:振奋精神,减少疲劳。

大剂量:则有兴奋延脑生命中枢的作用,可使呼吸加深、加快,血压回升及血循环改善。

◆茶叶化学组成的一般含量:水分(75%)鲜茶叶无机化合物(3.5%--7%)干物质(25%)有机化合物(93%--96%)水溶性部分:2%--4%无机化合物(3.5%--7%)(茶叶高温灼烧、碳水不溶性部分:1.5%--3%化后剩下的灰烬)氨基酸:1--7%蛋白质:20--30%含N化合物生物碱:2--5%酶茶多酚:20--35%有机化合物(93%--96%)芳香物质:0.02%类脂:8%含C有机物糖类:20--30%有机酸:3%色素:1%维生素:0.6--1%◆茶叶中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1、氨基酸:氨基酸是构建生物机体的众多生物活性大分子之一,是构建细胞、修复组织的基础材料对纺织早衰,促进生长和智力发育,增强造血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茶叶的审评术语

茶叶的审评术语

叶的审评术语一.外形细嫩:多为一芯,一至二叶,鲜叶制成,条索细圆浑,毫尖或锋苗显露。

紧细:鲜叶嫩度好,条紧圆直,多芽毫,有锋苗。

紧秀:鲜叶嫩度好,条细而紧且秀长,锋苗显露。

紧结:鲜叶嫩度稍差,较多成熟茶条索紧而圆直,身骨重实,有芽毫有锋苗。

紧实:鲜叶嫩度稍差,但揉捻技术良好,条索松紧适中,有重实感,少锋苗。

粗实:原料较老,已无嫩感,多为三,四叶制成。

粗松:原料粗老,叶质老硬,不易卷紧,条空散,孔隙大,表面粗糙,身骨轻飘。

壮结:条索壮大而紧结。

壮实:条索卷紧,饱满而结实。

显毫:芽叶上的白色戎毛。

身骨:指叶质老嫩,叶肉厚薄,茶身轻重,一般芽叶嫩,叶肉厚,茶身重的,身骨好。

重实:指条索或颗粒紧结,以手权衡有重实感。

匀整(匀齐,匀称):指茶叶形状,大小,粗细,长短,轻重相近,并配适当。

脱档:茶叶并配不当,形状粗细不整。

破口:茶叶精制,切断不当,茶条两端的断口,粗糙而不光滑。

团块(圆块,圆头):指茶叶结成块状或圆块,因揉捻后,解块不完全所致。

短碎:条形短碎,面松散,缺乏整齐,匀称,之感。

露筋:叶柄及叶脉因揉捻不当,叶肉脱落,露出木质部。

黄头:粗老叶,经揉捻成块状,色泽黄者。

碎片:茶叶破碎后,形成的轻薄片。

末:指茶叶被压碎后,形成的粉末。

块片:由单片粗老叶,揉成的粗松,轻飘的块状物。

单片:未揉捻成形的粗老单片叶子。

红梗:茶梗红变二.色泽墨绿:深绿泛黑而匀称光润。

翠绿:翠玉色而带光泽。

灰绿:绿中带灰。

铁锈色:深红而暗无光泽。

草绿:叶质粗老,炒菁控制不当,过干,呈现绿草之色泽。

砂绿:如蛙皮绿而油润,优质青茶类的色泽。

青褐:色泽青褐带灰光。

鳝皮色:砂绿蜜黄,似鳝鱼皮色,又称鳝皮黄。

蛤蟆背色:叶背起蛙皮状砂粒白点。

枯暗:叶质老,色泽枯燥且暗无光泽。

花杂:指叶色不一,老嫩不一,色泽杂乱三.香气清香:香气清纯不杂。

幽雅:香气文秀,类似淡雅花香。

纯和:香气正常纯净,但不高扬。

甜香:带类似蜂蜜,糖浆,或龙眼干之香气。

甜和:香气不高,但有甜感。

含茶制品和代用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

含茶制品和代用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

含茶制品和代用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1适用范围适用于含茶制品和代用茶食品安全抽检监测产品范围包括含茶制品、代用茶。

本细则内容包括适用范围、产品种类、企业规模划分、检验依据、抽样、检验要求、判定原则、异议处理复检。

2产品种类2.1含茶制品包括以茶叶为原料加工的速溶茶类和以茶叶为原料配以各种可食用物质或食用香料等制成的调味茶类。

2.2代用茶是指选用可食用植物的叶、花、果(实)、根茎等为原料加工制作的、采用类似茶叶冲泡(浸泡)方式供人们饮用的产品。

叶类产品有苦丁茶、绞股兰、银杏茶、桑叶茶、薄荷茶、罗布麻茶、枸杞叶茶等;花类产品有菊花、茉莉花、桂花、玫瑰花、金银花、玳玳花等;果(实)类(含根茎)产品有大麦茶、枸杞、苦瓜片、胖大海、罗汉果等;混合类是指以植物的叶、花、果(实)、根茎等为原料,按一定比例拼配加工而成的产品。

3企业规模划分根据含茶制品和代用茶行业的实际情况,生产企业规模以企业含茶制品和代用茶产品年销售额作为标准划分为大、中、小型企业。

见表1。

表1含茶制品和代用茶企业规模划分4检验依据下列文件凡是注明日期的,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细则。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细则。

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4789.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T4789.3-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GB478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478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4789.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GB4789.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T5009.19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GB/T5009.20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GB/T5009.34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GB/T5009.35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GB/T5009.103植物性食品中甲胺磷和乙酰甲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GB/T5009.110植物性食品中氯氟菊酯、鼠戊菊酯和溟鼠菊酯残留量的测定GB/T5009.145植物性食品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GB/T5009.176茶叶、水果、食用植物油中三氯杀蛾醇残留量的测定GB/T14553粮食、水果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测定气相色谱法GB/T19648水果和蔬菜中500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T20769水果和蔬菜中450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B/T23204茶叶中519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T23376茶叶中农药多残留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NY/T761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的测定SN/T1117进出口食品中多种菊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方法经备案现行有效的企业标准及产品明示质量要求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定。

茶馆儿51品茶验茶报告

茶馆儿51品茶验茶报告

茶馆儿51品茶验茶报告茶馆儿51品茶验茶报告一、引言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

茶馆儿51是一家专注于茶叶品鉴和提供高品质茶叶的茶馆。

本次报告旨在对茶馆儿51的51种不同品类的茶叶进行评估和鉴定。

二、目的1. 评估每种茶叶的外观、香气、口感等特点。

2. 分析每种茶叶的产地、采摘季节等信息。

3. 提供客观而详细的评价,为消费者选择合适的茶叶提供参考。

三、方法1. 对每种茶叶进行外观评估:包括形状、颜色、大小等。

2. 对每种茶叶进行香气评估:包括干茶香气和冲泡后的香气。

3. 对每种茶叶进行口感评估:包括滋味、口感和回甘等方面。

4. 考虑到个人口味偏好,对每种茶叶进行整体评价。

四、结果与讨论以下是对每种茶叶进行的评估和鉴定:1. 绿茶外观:细长的扁平形状,绿色。

香气:清新、花香。

口感:清淡、滑爽。

评价:适合清爽口感的人。

2. 黄茶外观:扁平形状,黄绿色。

香气:花香、果香。

口感:柔和、甜润。

评价:适合喜欢柔和口感的人。

3. 白茶外观:松散的叶片,白银色。

香气:淡雅、花香。

口感:醇厚、回甘。

评价:适合追求高质量茶叶的人。

4. 乌龙茶外观:卷曲形状,深绿色。

香气:浓郁的花香和果香。

口感:醇厚、回甘。

评价:适合喜欢复杂口感的人。

5. 红茶外观:细小扁平形状,红褐色。

香气:浓郁的焦糖香气。

口感:浓厚、饱满。

评价:适合喜欢浓郁口感的人。

6. 黑茶外观:紧实的茶砖,深褐色。

香气:陈香、湿木味。

口感:厚重、滑润。

评价:适合喜欢独特口感的人。

7. 普洱茶外观:散碎的茶叶,深褐色。

香气:陈香、湿木味。

口感:醇厚、回甘。

评价:适合喜欢陈年茶叶口感的人。

8. 花茶外观:花朵与茶叶混合。

香气:花香浓郁。

口感:清淡、花香飘溢。

评价:适合喜欢花香和清淡口感的人。

9. 龙井茶外观:扁平形状,嫩绿色。

香气:清新、豆香味。

口感:鲜爽、回甘。

评价:适合追求高质量绿茶的人。

10. 高山茶外观:细长形状,青绿色。

茶叶检验规范 (恢复)

茶叶检验规范 (恢复)
所有用于产品包装的材料皆应在合格供方处采购,必须确认供方
具备生产食品包装材料的资质。
4.1 纸箱、包装盒 4.1.1 纸箱规格及验收方法
a) 大一号箱: 长 580mm、 宽 350mm、 高 370mm,误差 范围±5mm;
b) 大二号箱: 长 460mm、 宽 260mm、 高 400mm,误差 范围±5mm;
录;出厂检验项目为感官品质、水分≤7.0%、碎末茶≤6.0%和净含量。 感官品质,审评如下五项因子:
详见 GB/T23776-2009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和 GB/T14456.1-2008 绿茶 第一部分:基本要求。
5质管科对各项检验记录、报告进行分析,确认规定的检验项目 均已完成,且结果符合要求后,出具成品检验报告。
领料出库
清仓盘点
3.2 物资验收入库 3.2.1 凭证验收。核对采购计划(或采购合同)、发货票、入库 单、合格证等。 3.2.2 数量验收。大件物品应拆包进行实物清点,需检斤、检尺 的应复验。 3.2.3 质量验收。检验包装物有无破损,外观有否损伤,物品与 发货票、合格证是否相符等。 3.2.4 在上述过程中应做好记录,对验收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应 及时通知采购部门,按有关规定予以妥善处理。 3.2.5 物资验收应做到“四不入库”,即手续不符、质量不好、 数量不对、规格不清不入库。 3.2.6 对于特殊购入物资因不便入库而直接送到现场的,可凭领 料单办理入库手续。 3.3 物资入库保管 3.3.1 物资分类
问题反馈给各车间乃至车间(班组),作为改进的依据。 2.3.3 审评室复评必要时可聘请有关专家共同参加,以便使审评 结果更具有公正性和权威性。 2.3.4 争议处置 2.3.4.1 各车间(班组)如对审评结果有异议,可向审评室提 出申诉,并要求复评。 2.3.4.2 必要时,可向厂长提出申诉,并要求重评。 3 标准样制定 3.1 标准样等级确定

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转发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

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转发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

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转发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17.05.02•【字号】皖食药监食生秘〔2017〕197号•【施行日期】2017.05.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食品安全正文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转发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皖食药监食生秘〔2017〕197号各市、直管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现将《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食药监食监一〔2017〕29号)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地要结合《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17年食品生产经营监管工作计划的通知》(皖食药监食生秘〔2017〕49号)要求,统筹做好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茶叶生产集中的地区应当结合实际制定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案,确保监管工作落实到位。

工作总结和统计表请于2017年11月15日前报省局食品生产监管处。

联系电话:*************信箱:**********************附件: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情况统计表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7年5月2日(公开属性:主动公开)附件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情况统计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食药监食监一〔2017〕2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茶叶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也是广大人民群众重要的日常消费食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一直高度重视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严格生产许可,强化日常监管,加大抽检监测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督促茶叶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质量安全水平稳定向好。

但是,我国茶叶种植规模化程度较低,分布“小散远”,茶叶加工整体水平不高、管理相对粗放,茶叶仍存在一定的质量安全隐患与问题。

为保障茶叶质量安全,现将进一步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企业要切实依法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茶叶生产企业应当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文件的规定,切实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茶鲜叶销售合同范本

茶鲜叶销售合同范本

茶鲜叶销售合同范本甲方(卖方):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合同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签订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签订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鉴于甲方为茶叶种植及销售的专业企业,乙方为茶叶加工及销售的企业,双方基于平等互利的原则,经友好协商,就乙方购买甲方茶鲜叶事宜达成如下合同条款:第一条产品信息1.1 产品名称:茶鲜叶1.2 品种规格:_____________________1.3 质量标准:符合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1.4 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斤1.5 包装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条价格条款2.1 单价: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公斤2.2 总价: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2.3 价格条款:FOB(离岸价)2.4 价格包含: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条交付条款3.1 交货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3.2 交货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3.3 运输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3.4 运输费用:由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承担第四条质量检验4.1 乙方应在收货后_____________________日内对茶鲜叶进行质量检验。

4.2 如发现质量问题,乙方应在检验后_____________________日内书面通知甲方,并提供相关证据。

4.3 甲方应在收到通知后_____________________日内对问题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更换、退货等。

第五条付款方式5.1 付款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5.2 付款时间:乙方应在合同签订后_____________________日内支付定金_____________________元,余款在交货后_____________________日内支付完毕。

茶叶大田试验方案

茶叶大田试验方案

实验方案一、实验地点:二、实验材料:1、实验作物:茶叶。

2、实验产品:标优美农用有机肥。

三、实验设计:根据茶叶的生长特性,以施用等量氮为基础,设3个常规处理及一个选择处理,每种处理设3个重复。

每个小区面积根据茶园实际至少在30平米以上。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尽量保持每个小区的原始条件一致。

1、常规处理一:根据茶园原有的种植习惯进行常规基肥施用。

2、常规处理二:以标优美农用有机肥替换茶园原来所用的有机质肥料。

3、常规处理三:以(N、P、K)总肥效为基础,以标优美农用有机肥为唯一基肥。

4、选择处理:以常规处理二的基肥施用为基础,在后期追肥过程中减少一至二次。

四、试验方法:1、常规处理一:茶园常规施肥,茶叶专用肥75—100kg/hm,菜籽饼肥100—150kg/hm,复合肥25kg/hm。

2、常规处理二:标优美农用有机肥200—300kg/hm,复合肥25kg/hm。

3、常规处理三:标优美农用有机肥300—400kg。

4、选择处理:基肥施用同常规处理二,追肥采用复合肥。

各处理、各小区的肥料均统一于2013年11月日作为茶树基肥一次性施入茶树根际附近的土壤中。

2014年4月日,进行春茶采摘,同时进行茶叶农艺性状(如梢长、着叶数、叶面积、芽头密度、百芽重)、感观品质(如叶色和叶质)观测记载和测产。

五、方案制定依据:1、对于实验茶园肥料使用情况的具体调查及茶园现场勘查。

2、参考文献:俞燎远,丁磊,黄婺,等.茶树专用生物性有机肥的施用效果刘雯,周理飞.几种有机液肥在茶树上应用试验初报韦静峰,文兆明.满园春生物系列肥在有机茶园上的应用效果任红楼,肖斌,余有本,王飞权,姚丽娟,李冬花.生物有机肥对春茶的肥效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叶检验报告
发布时间:2013-4-3
样品名称
规格型号
条码
抽样地点
生产日期
年 月 红碎茶:GB/T13738.4
抽样
基数
样品
数量
检验项目
检验依据
检验结果
单项
判定
成 品 茶
净 含 量
按国家质检总局75号令
大于允许短缺量的样品数:;
平均实际净含量:

□合格
□不合格
感官品质
无劣变及异味,外形与内质均符合各类各等级要求
□合格
□不合格
水 分
①绿茶:≤7.0%;
②红碎茶:≤6.0%。
□合格
□不合格
碎末茶
①长炒青≤6.0%;
②烘青≤5.0%。
□合格
□不合格
粉末
红碎茶(碎茶、片茶)≤2.5%;红碎茶(末茶)≤1.0%。
□合格
□不合格
检验结论
检验员: 报告日期: 年 月 日
附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