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复习资料及练习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i rs ri ri
七、灵敏度分析
灵敏度分析的任务: 灵敏度分析的任务:确定各个变量使得最 优解保持不变的变化范围; 优解保持不变的变化范围;以及在最优解 改变的时候求出相应的最优解。 改变的时候求出相应的最优解。
(1)非基变量 i的价值系数 i的变化范围, )非基变量x 的价值系数C 的变化范围, 使最优解保持不变。 使最优解保持不变。
原问题(或对偶问题) 原问题(或对偶问题) 目标函数 max m个 个 约 束 条 件 ≤ ≥ = n个 个
对偶问题(或原问题) 对偶问题(或原问题) 目标函数 min m个 个 ≥0 ≤0 无约束 n个 个 变 量
变 量
≥0 ≥ ≤0 ≤ 无约束 = 约束条件右端项 目标函数变量的系数 约束条件右端项 目标函数变量的系数
三、单纯形方法
对于具有两个以上决策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 对于具有两个以上决策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 我们采用单纯形方法进行求解。具体过程是: 我们采用单纯形方法进行求解。具体过程是: (1)建立单纯形表:在单纯形表中,务必使 )建立单纯形表:在单纯形表中, 基变量的价值系数为零, 基变量的价值系数为零,则检验数行是价值系 数行的相反数; 数行的相反数;
约 束 条 件
六、对偶单纯形法
基本要求:检验数 σ ≥ 0 资源常数存在负值。 基本要求: ;资源常数存在负值。 解法: 解法: 列出对偶单纯形表; 列出对偶单纯形表; 将基变量在目标函数中系数化为零, 将基变量在目标函数中系数化为零,检验数为 新目标函数中系数的相反数; 新目标函数中系数的相反数; 0 则当前解为最优解; 判断, 判断,若 σ ≥ 0, b′ ≥ ,则当前解为最优解; 中存在负项,则进行迭代, 若 σ ≥ 0, 且b′ 中存在负项,则进行迭代,确定出 基和进基变量; 基和进基变量;
基解、基可行解、 基解、基可行解、可行基
对于某一特定的基B 非基变量取0值的解, ⊙对于某一特定的基B,非基变量取0值的解, 称为基解。 称为基解。
⊙满足非负约束条件的基解,称为基可行解。 满足非负约束条件的基解,称为基可行解。 与基可行解对应的基,称为可行基。 ⊙与基可行解对应的基,称为可行基。
考虑检验数 σj = cj -∑ ci aij j = 1,2,……,n 设 ck 变化为 ck + ∆ck σk’= ck + ∆ck -∑ ci aik = σk+ ∆ck 则最优解不变; 只要 σk’≤ 0 ,即 ∆ck ≤ - σk ,则最优解不变;
(1)若 ck 是非基变量的系数 )
某最优单纯形表如下
只要对所有非基变量 σj’≤ 0 ,即 则最优解不变; σj ≤ ∆cs asj ,则最优解不变; 否则, 否则,将最优单纯形表中的检验数 σj 用 σj’ 取代,继续单纯形法的表格计算。 取代,继续单纯形法的表格计算。
max
Z = 5 x1 + 4 x2 x 2 ≤ 90 x 2 ≤ 80 x 2 ≤ 45 ≥ 0
∆ci ≤ σ i
(2)基变量 i的价值系数 i的变化范围, )基变量x 的价值系数C 的变化范围, 使最优解保持不变。 使最优解保持不变。
: :
∆ci
−σ −σ j j max arj > 0 ≤ ∆ci ≤ min aij < 0. arj arj
则当前解为最优解( (2)若检验数 ) σ ≥ 则当前解为最优解(当 0, 前解是基变量取相应的资源常数b 前解是基变量取相应的资源常数b,非基变量 取为零);若存在检验数 σ < 0 ,则要进行 取为零);若存在检验数 ); 相应的换基, 迭代; 相应的换基,即:迭代;
(3)迭代计算 ) 进基:确定换入基的变量: ①进基:确定换入基的变量: σ k = max{σ j | σ j > 0} ②出基:确定换出变量,由下面的关系确定: 出基:确定换出变量,由下面的关系确定:
习题课
一、线性规划问题的标准形式
LP问题的数学模型的标准形式为 LP问题的数学模型的标准形式为: 问题的数学模型的标准形式为
max Z = c1 x1 + c2 x2 + L + cn xn
a11x1 + a12 x2 + L+ a1n xn = b1 a x + a x + L+ a x = b 2n n 2 21 1 22 2 LL s.t a x + a x + L+ a x = b mn n m m1 1 m2 2 x j ≥ 0, ( j = 1,2,L, n)
bi aik > 0 θL = min aik
③以主元进行迭代,目标:主元化为1,该列的 以主元进行迭代,目标:主元化为 , 其余元化为零。 其余元化为零。 (4)再一次判定当前解是否为最优解。 )再一次判定当前解是否为最优解。
四、人工变量法
对于约束条件中没有阶单位阵的线性规划, 对于约束条件中没有阶单位阵的线性规划,通 过引入适当的人工变量,再加以求解。 过引入适当的人工变量,再加以求解。 (1)大M法 ) 法 针对标准形约束条件的系数矩阵中不含单位矩 阵的处理方法。 阵的处理方法。 在大M法中 引入的人工变量的价值系数为-M, 法中, 在大 法中,引入的人工变量的价值系数为 , 而相应的约束条件系数向量为单位向量。 而相应的约束条件系数向量为单位向量。
基、基向量、基变量 基向量、
⊙设r(A)=m,并且B是A的m 阶非奇异的子矩阵 r(A)=m,并且B 并且 det(B)≠0),则称矩阵 则称矩阵B (det(B)≠0),则称矩阵B为线性规划问题的一 个基。 个基。 矩阵B= B=( 其列向量P ⊙矩阵B=(P1,P2…Pm) ,其列向量Pj称为对 应基B的基向量。 应基B的基向量。 与基向量P 相对应的变量x 就称为基变量, ⊙与基向量Pj相对应的变量xj就称为基变量, 其余的就称为非基变量。 其余的就称为非基变量。
, xk 出基: 为第r行对应的变量 行对应的变量; 出基:记 br′ = min{bi′ bi′ < 0}为第 行对应的变量; σ σ = min a < 0 为进基变量; 进基: 进基: a ,为进基变量; a 以 ars为主元进行迭代。目标:将主元化为1, 为主元进行迭代。目标:将主元化为 , 该列的其余元化为0。 该列的其余元化为 。
xn+i ≥ 0
称为松弛变量
∑a x
ij
∑a x
ij
j
− xn+i = bi
j
xn+i ≥ 0
称为剩余变量
3、变量无符号限制的问题
当某一个变量x 没有非负约束时, 当某一个变量xj没有非负约束时,可以令 xj = xj’- xj” 其中: 其中:xj’≥0,xj”≥0 ,
4、右端项有负值的问题
当某一个右端项系数为负b 当某一个右端项系数为负 bi<0 , 则把该等 式约束两端同时乘以得到: 式约束两端同时乘以-1,得到:
变化范围使最优基不变: bk 变化范围使最优基不变:
∆bk
b′ max − i β ik
βik
b′ > 0 ≤ ∆bk ≤ min − i β ik
βik
< 0
k = 1, 2,L, m
1、目标函数中系数C发生变化 、目标函数中系数 发生变化
其中常数项
bi ≥ 0,
(i = 1,2,L, m)
1、极小化目标函数的问题
Min Z = - Max Z’ 2、约束条件不是等式的问题 、 引进一个新的变量x 引进一个新的变量 n+i ,使它等于约 束右边与左边之差。 束右边与左边之差。
∑a x
ij
Biblioteka Baidu
j
≤ bi
≥ bi
∑a
ij
x j + xn+i = bi
cj XB x3 x1 x2
b 25 35 10
5 x1 0 1 0 0
c2 x2 0 0 1 0
0 x3 1 0 0 0
0 x4 2 1 -1 c2 - 5
0 x5 -5 -1 2 5 - 2c2
σ4 = c2-5 ≤ 0 σ5 = 5-2c2 ≤ 0 - 5/2 ≤ c2 ≤ 5 最优解X 35,10,25, 保持不变。 最优解X*=(35,10,25,0,0)保持不变。
2、 右端项 发生变化 、 右端项b发生变化
0 这就是说, 这时如还保持 B b ≥ ,这就是说,当发生 变化△ 得到的是基本可行解。 变化△br后,得到的是基本可行解。
−1
CB 0 0 ┇ 0 -z
XB xn+1 xn+2 ┇ xn+m b1 b2 ┇ bm f
c1 x1 a11 a21 ┇ am1 c1 c1 x1 a11 a21 ┇ am1 σ1
(2)二阶段法
两阶段法它是将加入人工变量后的线性规划 问题分成两阶段求解。 问题分成两阶段求解。 第一阶段:先求解一个目标函数中只含有人 第一阶段:先求解一个目标函数中只含有人 工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 的线性规划问题。 工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 第二阶段:从第一阶段的最终单纯形表出发, 第二阶段:从第一阶段的最终单纯形表出发, 去掉人工变量,按原问题的目标函数, 去掉人工变量,按原问题的目标函数,继续寻 找原问题的最优解。 找原问题的最优解。
0 X 5 1 /5 -2 /5 -1 /5
0 X5 1/5 -2/5 -1/5
b 2/5 11/5
0 -4+Δc3 X3 X4 -1/5 -2/5 7/5 -1/5 -9/5+Δc3 -8/5
CI CB -3 -2
XB X2 X1 σj
b 2/5 11/5
-2 X1 0 1 0
-3 X2 1 0 0
-ai1 x1-ai2 x2- … -ain xn = -bi
二、线性规划问题解的概念
线性规划标准型的矩阵形式: 线性规划标准型的矩阵形式:
Max Z =CX s.t. AX=b X≥0
(1) (2) (3)
解、可行解、最优解 可行解、
⊙满足约束条件(2)的X,称为线性规划问题 满足约束条件(
的解。 的解。 满足约束条件( ⊙满足约束条件(2)与(3)的X,称为线性规 划的问题可行解。 划的问题可行解。 满足目标函数( 的可行解X ⊙满足目标函数(1)的可行解X,称为线性规 划的问题最优解。 划的问题最优解。
0 -4+Δc3 X3 X4 -1/5 -2/5 7/5 -1/5 -9/5+Δc3 -8/5
0 X5 1/5 -2/5 -1/5
要保持最优解不变, 要保持最优解不变,∆ck ≤ - σk 可得到ΔC 原最优解不变。 可得到ΔC3 ≤ 9/5 时,原最优解不变。
(2)若 cs 是基变量的系数 )
4 x2 0 0 1 0 0 x3 1 0 0 0 0 x4 2 1 -1 -1 0 x5 -5 -1 2 -3
x1 + 3 2 x1 + x1 + x1 , x2
最优单纯形表 cj
CB 0 5 4 XB x3 x1 x2 b 25 35 10 5 x1 0 1 0 0
CB 0 5 c2
两阶段法的第一阶段求解的目的: 两阶段法的第一阶段求解的目的: 为判断原问题有无可行解。 一、为判断原问题有无可行解。 二、若有则可求得原问题的一个初始基本可行 再对原问题进行第二阶段的计算。 解,再对原问题进行第二阶段的计算。
五、 建立对偶规划的要点
⑴原规划是极大化,则对偶规划是极小化; 原规划是极大化,则对偶规划是极小化; 原规划的价值系数是对偶规划中的资源常数; ⑵原规划的价值系数是对偶规划中的资源常数; ⑶原规划与对偶规划的约束条件系数矩阵为矩阵 的转置关系; 的转置关系; 原规划中的第个决策变量无非负限制, ⑷原规划中的第个决策变量无非负限制,则对偶 规划中的第个约束条件为等式; 规划中的第个约束条件为等式; 原规划中的第个决策变量非正, ⑸原规划中的第个决策变量非正,则对偶规划中 的第个约束条件取反向不等式; 的第个约束条件取反向不等式;
C I CB -3 -2
CI CB -3 -2
X B X 2 X 1 σ j
XB X2 X1 σj
b 2 /5 1 1 /5
-2 X 1 0 1 0
-2 X1 0 1 0
-3 X 2 1 0 0
-3 X2 1 0 0
-4 X 3 -1 /5 7 /5 -9 /5
0 X 4 -2 /5 -1 /5 -8 /5
七、灵敏度分析
灵敏度分析的任务: 灵敏度分析的任务:确定各个变量使得最 优解保持不变的变化范围; 优解保持不变的变化范围;以及在最优解 改变的时候求出相应的最优解。 改变的时候求出相应的最优解。
(1)非基变量 i的价值系数 i的变化范围, )非基变量x 的价值系数C 的变化范围, 使最优解保持不变。 使最优解保持不变。
原问题(或对偶问题) 原问题(或对偶问题) 目标函数 max m个 个 约 束 条 件 ≤ ≥ = n个 个
对偶问题(或原问题) 对偶问题(或原问题) 目标函数 min m个 个 ≥0 ≤0 无约束 n个 个 变 量
变 量
≥0 ≥ ≤0 ≤ 无约束 = 约束条件右端项 目标函数变量的系数 约束条件右端项 目标函数变量的系数
三、单纯形方法
对于具有两个以上决策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 对于具有两个以上决策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 我们采用单纯形方法进行求解。具体过程是: 我们采用单纯形方法进行求解。具体过程是: (1)建立单纯形表:在单纯形表中,务必使 )建立单纯形表:在单纯形表中, 基变量的价值系数为零, 基变量的价值系数为零,则检验数行是价值系 数行的相反数; 数行的相反数;
约 束 条 件
六、对偶单纯形法
基本要求:检验数 σ ≥ 0 资源常数存在负值。 基本要求: ;资源常数存在负值。 解法: 解法: 列出对偶单纯形表; 列出对偶单纯形表; 将基变量在目标函数中系数化为零, 将基变量在目标函数中系数化为零,检验数为 新目标函数中系数的相反数; 新目标函数中系数的相反数; 0 则当前解为最优解; 判断, 判断,若 σ ≥ 0, b′ ≥ ,则当前解为最优解; 中存在负项,则进行迭代, 若 σ ≥ 0, 且b′ 中存在负项,则进行迭代,确定出 基和进基变量; 基和进基变量;
基解、基可行解、 基解、基可行解、可行基
对于某一特定的基B 非基变量取0值的解, ⊙对于某一特定的基B,非基变量取0值的解, 称为基解。 称为基解。
⊙满足非负约束条件的基解,称为基可行解。 满足非负约束条件的基解,称为基可行解。 与基可行解对应的基,称为可行基。 ⊙与基可行解对应的基,称为可行基。
考虑检验数 σj = cj -∑ ci aij j = 1,2,……,n 设 ck 变化为 ck + ∆ck σk’= ck + ∆ck -∑ ci aik = σk+ ∆ck 则最优解不变; 只要 σk’≤ 0 ,即 ∆ck ≤ - σk ,则最优解不变;
(1)若 ck 是非基变量的系数 )
某最优单纯形表如下
只要对所有非基变量 σj’≤ 0 ,即 则最优解不变; σj ≤ ∆cs asj ,则最优解不变; 否则, 否则,将最优单纯形表中的检验数 σj 用 σj’ 取代,继续单纯形法的表格计算。 取代,继续单纯形法的表格计算。
max
Z = 5 x1 + 4 x2 x 2 ≤ 90 x 2 ≤ 80 x 2 ≤ 45 ≥ 0
∆ci ≤ σ i
(2)基变量 i的价值系数 i的变化范围, )基变量x 的价值系数C 的变化范围, 使最优解保持不变。 使最优解保持不变。
: :
∆ci
−σ −σ j j max arj > 0 ≤ ∆ci ≤ min aij < 0. arj arj
则当前解为最优解( (2)若检验数 ) σ ≥ 则当前解为最优解(当 0, 前解是基变量取相应的资源常数b 前解是基变量取相应的资源常数b,非基变量 取为零);若存在检验数 σ < 0 ,则要进行 取为零);若存在检验数 ); 相应的换基, 迭代; 相应的换基,即:迭代;
(3)迭代计算 ) 进基:确定换入基的变量: ①进基:确定换入基的变量: σ k = max{σ j | σ j > 0} ②出基:确定换出变量,由下面的关系确定: 出基:确定换出变量,由下面的关系确定:
习题课
一、线性规划问题的标准形式
LP问题的数学模型的标准形式为 LP问题的数学模型的标准形式为: 问题的数学模型的标准形式为
max Z = c1 x1 + c2 x2 + L + cn xn
a11x1 + a12 x2 + L+ a1n xn = b1 a x + a x + L+ a x = b 2n n 2 21 1 22 2 LL s.t a x + a x + L+ a x = b mn n m m1 1 m2 2 x j ≥ 0, ( j = 1,2,L, n)
bi aik > 0 θL = min aik
③以主元进行迭代,目标:主元化为1,该列的 以主元进行迭代,目标:主元化为 , 其余元化为零。 其余元化为零。 (4)再一次判定当前解是否为最优解。 )再一次判定当前解是否为最优解。
四、人工变量法
对于约束条件中没有阶单位阵的线性规划, 对于约束条件中没有阶单位阵的线性规划,通 过引入适当的人工变量,再加以求解。 过引入适当的人工变量,再加以求解。 (1)大M法 ) 法 针对标准形约束条件的系数矩阵中不含单位矩 阵的处理方法。 阵的处理方法。 在大M法中 引入的人工变量的价值系数为-M, 法中, 在大 法中,引入的人工变量的价值系数为 , 而相应的约束条件系数向量为单位向量。 而相应的约束条件系数向量为单位向量。
基、基向量、基变量 基向量、
⊙设r(A)=m,并且B是A的m 阶非奇异的子矩阵 r(A)=m,并且B 并且 det(B)≠0),则称矩阵 则称矩阵B (det(B)≠0),则称矩阵B为线性规划问题的一 个基。 个基。 矩阵B= B=( 其列向量P ⊙矩阵B=(P1,P2…Pm) ,其列向量Pj称为对 应基B的基向量。 应基B的基向量。 与基向量P 相对应的变量x 就称为基变量, ⊙与基向量Pj相对应的变量xj就称为基变量, 其余的就称为非基变量。 其余的就称为非基变量。
, xk 出基: 为第r行对应的变量 行对应的变量; 出基:记 br′ = min{bi′ bi′ < 0}为第 行对应的变量; σ σ = min a < 0 为进基变量; 进基: 进基: a ,为进基变量; a 以 ars为主元进行迭代。目标:将主元化为1, 为主元进行迭代。目标:将主元化为 , 该列的其余元化为0。 该列的其余元化为 。
xn+i ≥ 0
称为松弛变量
∑a x
ij
∑a x
ij
j
− xn+i = bi
j
xn+i ≥ 0
称为剩余变量
3、变量无符号限制的问题
当某一个变量x 没有非负约束时, 当某一个变量xj没有非负约束时,可以令 xj = xj’- xj” 其中: 其中:xj’≥0,xj”≥0 ,
4、右端项有负值的问题
当某一个右端项系数为负b 当某一个右端项系数为负 bi<0 , 则把该等 式约束两端同时乘以得到: 式约束两端同时乘以-1,得到:
变化范围使最优基不变: bk 变化范围使最优基不变:
∆bk
b′ max − i β ik
βik
b′ > 0 ≤ ∆bk ≤ min − i β ik
βik
< 0
k = 1, 2,L, m
1、目标函数中系数C发生变化 、目标函数中系数 发生变化
其中常数项
bi ≥ 0,
(i = 1,2,L, m)
1、极小化目标函数的问题
Min Z = - Max Z’ 2、约束条件不是等式的问题 、 引进一个新的变量x 引进一个新的变量 n+i ,使它等于约 束右边与左边之差。 束右边与左边之差。
∑a x
ij
Biblioteka Baidu
j
≤ bi
≥ bi
∑a
ij
x j + xn+i = bi
cj XB x3 x1 x2
b 25 35 10
5 x1 0 1 0 0
c2 x2 0 0 1 0
0 x3 1 0 0 0
0 x4 2 1 -1 c2 - 5
0 x5 -5 -1 2 5 - 2c2
σ4 = c2-5 ≤ 0 σ5 = 5-2c2 ≤ 0 - 5/2 ≤ c2 ≤ 5 最优解X 35,10,25, 保持不变。 最优解X*=(35,10,25,0,0)保持不变。
2、 右端项 发生变化 、 右端项b发生变化
0 这就是说, 这时如还保持 B b ≥ ,这就是说,当发生 变化△ 得到的是基本可行解。 变化△br后,得到的是基本可行解。
−1
CB 0 0 ┇ 0 -z
XB xn+1 xn+2 ┇ xn+m b1 b2 ┇ bm f
c1 x1 a11 a21 ┇ am1 c1 c1 x1 a11 a21 ┇ am1 σ1
(2)二阶段法
两阶段法它是将加入人工变量后的线性规划 问题分成两阶段求解。 问题分成两阶段求解。 第一阶段:先求解一个目标函数中只含有人 第一阶段:先求解一个目标函数中只含有人 工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 的线性规划问题。 工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 第二阶段:从第一阶段的最终单纯形表出发, 第二阶段:从第一阶段的最终单纯形表出发, 去掉人工变量,按原问题的目标函数, 去掉人工变量,按原问题的目标函数,继续寻 找原问题的最优解。 找原问题的最优解。
0 X 5 1 /5 -2 /5 -1 /5
0 X5 1/5 -2/5 -1/5
b 2/5 11/5
0 -4+Δc3 X3 X4 -1/5 -2/5 7/5 -1/5 -9/5+Δc3 -8/5
CI CB -3 -2
XB X2 X1 σj
b 2/5 11/5
-2 X1 0 1 0
-3 X2 1 0 0
-ai1 x1-ai2 x2- … -ain xn = -bi
二、线性规划问题解的概念
线性规划标准型的矩阵形式: 线性规划标准型的矩阵形式:
Max Z =CX s.t. AX=b X≥0
(1) (2) (3)
解、可行解、最优解 可行解、
⊙满足约束条件(2)的X,称为线性规划问题 满足约束条件(
的解。 的解。 满足约束条件( ⊙满足约束条件(2)与(3)的X,称为线性规 划的问题可行解。 划的问题可行解。 满足目标函数( 的可行解X ⊙满足目标函数(1)的可行解X,称为线性规 划的问题最优解。 划的问题最优解。
0 -4+Δc3 X3 X4 -1/5 -2/5 7/5 -1/5 -9/5+Δc3 -8/5
0 X5 1/5 -2/5 -1/5
要保持最优解不变, 要保持最优解不变,∆ck ≤ - σk 可得到ΔC 原最优解不变。 可得到ΔC3 ≤ 9/5 时,原最优解不变。
(2)若 cs 是基变量的系数 )
4 x2 0 0 1 0 0 x3 1 0 0 0 0 x4 2 1 -1 -1 0 x5 -5 -1 2 -3
x1 + 3 2 x1 + x1 + x1 , x2
最优单纯形表 cj
CB 0 5 4 XB x3 x1 x2 b 25 35 10 5 x1 0 1 0 0
CB 0 5 c2
两阶段法的第一阶段求解的目的: 两阶段法的第一阶段求解的目的: 为判断原问题有无可行解。 一、为判断原问题有无可行解。 二、若有则可求得原问题的一个初始基本可行 再对原问题进行第二阶段的计算。 解,再对原问题进行第二阶段的计算。
五、 建立对偶规划的要点
⑴原规划是极大化,则对偶规划是极小化; 原规划是极大化,则对偶规划是极小化; 原规划的价值系数是对偶规划中的资源常数; ⑵原规划的价值系数是对偶规划中的资源常数; ⑶原规划与对偶规划的约束条件系数矩阵为矩阵 的转置关系; 的转置关系; 原规划中的第个决策变量无非负限制, ⑷原规划中的第个决策变量无非负限制,则对偶 规划中的第个约束条件为等式; 规划中的第个约束条件为等式; 原规划中的第个决策变量非正, ⑸原规划中的第个决策变量非正,则对偶规划中 的第个约束条件取反向不等式; 的第个约束条件取反向不等式;
C I CB -3 -2
CI CB -3 -2
X B X 2 X 1 σ j
XB X2 X1 σj
b 2 /5 1 1 /5
-2 X 1 0 1 0
-2 X1 0 1 0
-3 X 2 1 0 0
-3 X2 1 0 0
-4 X 3 -1 /5 7 /5 -9 /5
0 X 4 -2 /5 -1 /5 -8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