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沪教版上海科技版八年级物理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PPT课件
合作探究:
从下面事例中找出科学探究的各环节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提出重的物体下落快,轻
的下落的慢,而伽利略认为轻的物体下落不一定慢。因此, 伽利略和他的两个学生,带着两个不同重量的铅球(一个是 另一个重量的10倍)登上了比萨斜塔顶。在同一时刻,伽利 略让他的两个学生从同一高度扔下轻重不同的两个球。结果, 人们清楚地看到了两个球在同一瞬间砸向地面。这个简单的 实验用最直接的方式向人们证实了伽利略观点的正确,并且 也是亚里士多德的落体理论第一次受到的挑战。后来。波义 耳用真空容器证明了铅弹与羽毛下落一样快,进一步证明了 伽利略观
进行实验与 收集证据 分析与 论证
交流与 合作
评估
科学探究的七个基本环节:
1、提出问题——能从日常生活、实验观察中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提出原因,进行推测或假设。
3、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经历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
会选择方法和所需器材,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 4、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能用不同方法收集资料。 5、分析论证——能对信息进行比较和处理 。 6、评估——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进一步完善实验,得出正确 结论 。 7、交流与合作——有团队意识,把别人的意见、自己的 方案,准确地写下来。
看课本图1-28了解超导材料的应用。
前辈们在探索神奇现象的过程中,逐渐发 现蕴藏其中的某些物理规律,随着对这些规律 的深入探究,物理学的体系便逐渐形成了。 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 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 自然科学。 物理学研究的范围包括:力、热、声、 光、电的科学。
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物理学的知识 或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到现代通信、交通、 航天、材料及能源等领域。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的话,那是 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课件
活动4: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宽
◆试一试◆ 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与宽,并设计记录数据 的表格,将测量结果填入设计的表格中。
测量 对象 课本
刻度尺 分度值 1mm
记录 单位 cm
长度
宽度 18.37
25.96
活动5:用图表处理数据 观察课本图:某班学生身高条形统计图, 请你仔细观察条形统计图,完成下列填空: (1)这个班学生身高较多集中在 cm范围内。 cm至
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
零刻度线 量程(0-8cm)
单位(cm)
分度值(0.1cm)
请读出该物体的长度
读不出来
会选:
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尺值越小越好,
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
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直尺
三角板
皮尺
卷尺
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器
会放: 零刻度线或某一数值刻度线对齐待测物的起
始端,使刻度尺有刻度的边贴紧待测物体, 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
会看:
视线要正对刻度线 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会读: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 .7 8
cm
准确值 估计值 单位
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方法◆ 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应注意: 1、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左端,尺的位置要与被 测物体平行。
二、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思考:物理推动社会发展经历了哪 几个划时代的发展?
简单机械的发明与应用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高科技时代
三、物理学的召唤 伽利略
观察
吊灯
实验
摆的等时性原理
摆钟 1. 勤于观察和实验
(完整版)上海科技出版社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一、二章知识要点班级:_____姓名:_______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动与静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 cm mm um nm.(2)换算关系:1km=103m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2、时间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大的有h、min。
比s小的有ms、μs。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5、测量误差(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物理八年级全一册课件【精品】
伽利 略 的 介 绍
• 伽利略1564年诞生于意大利
中西部塔斯坎尼省的比萨市, 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先驱, 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有 力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伽利略的发现 •一六一零年,伽利略发现木星有环绕着它运转的行星。
在九月,他就投入观察工作。这期间,他完成了一本 名为<<星宿使者>>的书,记载伽利略在天文学方面的 发現:他发现月亮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木星有四颗 行星、金星像月亮一样有盈亏的现象,和银河系拥有 无数的星球。
当物体的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时,人们所熟悉的空间和时间等概念都 会发生变化。玻尔(N.Bohr,1885-1962)等量子力学主要莫基人, 发现微观世界的物理规律与宏观世界的物理规律有很大的差异。
• 由于爱因斯坦、玻尔等人的伟大贡献,物理学再次跨出具有划时代
意义的一大步。
• 连线
甲骨文“声”
太阳光使大地水分蒸发
• 写出“自然科学的独立宣
言”──《天体运行论》。否定 了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主张“地 心说”。
伽利略
• 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 • 第一个用望远镜观察天空的人,
• 《关于托勒玫和哥白尼两大学
说的对话》证明哥白尼的 “日 心说”
斜塔实验,证实了下落快慢与 物体的质量无关,是亚里士多 德的落体理论第一次受到的挑 家滩出 土的雕 刻玉版
• 距今约5000年的雕刻玉版,是中国古人天圆地方宇宙观
的早期展现。在这种宇宙观的基础上逐渐产生了“司南” (指南针)。
英格兰 石头阵
• 有研究认为其功能之一是古人用
与观察天象的。
物理学的进步这之阶……
• 尼古拉·哥白尼
(NicolausCopernicus,1473~ 1543)是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 太阳中心说的创始人、近代天文 学的奠基人。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八年级物理教案范文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八年级物理教案范文积极探索物理快乐课堂,中学阶段物理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物理的自信心,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八年级物理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八年级物理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2、掌握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及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1、分析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
2、分析曲线运动的条件及分析方法。
教学手段及方法:多媒体,启发讨论式。
教学过程:一、什么是曲线运动1、现象分析:(1)演示自由落体运动。
(实际做与动画演示)提问并讨论:该运动的特征是什么?结论:轨迹是直线(2)演示平抛运动(实际做与动画演示)提问并讨论:该运动的特征是什么?结论:轨迹是曲线2、结论:(1)概念: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
(2)范围:曲线运动是普遍的运动情形。
小到微观世界(如电子绕原子核旋转);大到宏观世界(如天体运行)都存在。
生活中如投标枪、铁饼、跳高、跳远等均为曲线运动。
(说明)为什么有些物体做直线运动,有些物体做曲线运动呢?那我们必须掌握曲线运动的性质及产生的条件。
二、曲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方向1、三个演示实验(1)演示在旋转的砂轮上磨刀具。
观察并思考问题:磨出的火星如何运动?为什么?分析:磨出的火星是砂轮与刀具磨擦出的微粒,由于惯性,以脱离砂轮时的速度沿切线方向飞出,切线方向即为火星飞出时的速度方向。
(2)演示撑开带有雨滴的雨伞绕柄旋转,伞边缘上的水滴如何运动?观察并思考:水滴为什么会沿脱离时的轨迹的切线飞出?分析:同上(3)演示链球运动员运动到最快时突然松手,在脱手处小球如何飞出?观察并思考:链球为什么会沿脱手处的切线飞出?分析:同上2、理论分析:思考并讨论:(1)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如何确定某点心瞬时速度?分析:如要求直线上的某处A点的瞬时速度,可在离A不远处取一B点,求AB的平均速度来近似表示A点的瞬时速度,如果时间取得更短,这种近似更精确,如时间趋近于零,那么AB间的平均速度即为A点的瞬时速度。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上海科技版知识精讲
初二物理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某某科技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通过典型事例体会到自然界的神奇,这些来自大自然的神奇是让人惊叹的。
(2)通过生活中的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而这些神奇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的现象,说明学习了物理之后,这些神奇是可以解释的。
(4)知道古人对各种神奇现象的探究。
(5)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6)人类探索自然界神奇的历程是极其漫长而曲折的。
(7)知道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
(8)知道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9)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和伟大情怀二. 重点、难点:重点: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难点:如何进行科学探究三. 知识要点分析:1. 来自自然界的神奇:从茫茫的星空到辽阔的大地,从高耸的雪峰到澎湃的江河,神奇无处不在。
例如:(1)满天的星斗与哈雷慧星交相辉映。
(2)夕阳西下的美丽景色。
(3)电闪雷鸣的惊心动魄。
(4)火山爆发。
(5)黄河咆哮的力量之源(6)巍巍雪山。
(7)龙卷风。
自然界的神奇完全来自大自然,没有任何人工制造或利用的痕迹。
这种神奇是非凡而振憾人心的。
2. 来自生活中的神奇:在我们衣、食、用、行等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存在了神奇。
例如:(1)倒饮料的窍门。
(2)拉链的开启与闭合。
(3)被水“折断”的筷子。
(4)圆珠笔。
(5)冲浪运动。
(6)撑杆跳高。
这些神奇可能很平常,人们已经司空见惯了,然而当我们仔细地研究时,却能发现,这些并非惊心动魄的神奇中蕴含着人类非凡的智慧。
3. 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远古的先人们很早就开始思索自然界的神奇现象了,而那些能直接刺激感官的神奇现象则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从古人的文字和图画中可以看出他们的一些科学思索。
(1)甲古文中的“磬”字,好像是一块很大的斜面石头和一只拿着结实木槌的手,这只手正拿着木槌欲敲打石块。
古人很早就知道声音与碰击有关。
(2)纳西族东巴文字。
2018-2019学年上海市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三章机械运动
2018-2019学年上海市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三章机械运动一、选择题。
1. 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A.划破夜空的流星的运动B.奔驰的骏马的运动C.植物开花结果D.地球绕太阳公转2. 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已经成功实现多次载人航天飞行,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是被固定在飞船的座舱内的,在这一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C.以火箭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D.以火箭为参照物飞船是运动的3. 1999年5月深圳塞格广场工地上,有一栋高291.6m的大楼正在施工,下午3时,刮起了大风,一大片乌云飞快地飘过大楼上空,突然有人惊呼:“楼要倒了!”结果引起临近数千人在大街上惊叫狂奔,造成这种判断失误是由于这些人选用的参照物是()A.乌云B.地面C.自己D.大楼4. 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照物就是静止不动的物体B.静止的物体才能作为参照物C.运动的物体不能作为参照物D.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5. 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6. 第3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里约热内卢举办期间,全世界电视观众通过卫星传输的信号在家里收看各项赛事,这种卫星称为地球同步通信卫星,这里的“同步”是指卫星()A.相对太阳静止B.相对地球静止C.相对月球静止D.相对火星静止7. 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甲乙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甲车车厢向乙车车厢观望,如图所示,突然你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乙车的车尾你才发现,实际上甲车还停在站台上,而旁边的乙车却向相反的方向开走了.你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前进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站台B.甲车C.乙车D.自己8. 观察如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甲车可能静止,乙车一定向左运动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一定向右运动D.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9. 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山B.船C.流水D.河岸10. 平直公路上并排停放着两辆汽车,一段时间后,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关于两辆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B.以甲车为参照物,地面一定是静止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D.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一定向北运动11. 如图所示的情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帆船相对于大地是静止的B.空中的雨滴相对于帆船是静止的C.空中的雨滴相对于牛是静止的D.地面上的人相对于大地是静止的二、填空题。
4.3+神奇的“眼睛”(课件)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沪科版2024)
四、透镜的应用
3. 投影仪
(1)投影仪的主要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①镜头:凸透镜,起成像作用。
②螺纹透镜:相当于凸透镜,起作用是会聚
光,增加投影片的亮度。
③反光镜:使光集中向一个方向射出,使屏
幕上像较亮。
④屏幕:相当于光屏,承接像。
⑤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反光镜
四、透镜的应用
(2)投影仪成像原理
当于光屏,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小于二倍
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约为25 cm。
所以选项ACD都正确,错误的是B。
跟踪练习
【例题2】新冠疫情期间,不少学生用手机上网课,长时间盯着
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患上近视眼。图中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
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B )
A.②① B.③①
①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②物距(投影片到透镜的距离)小于像距(像到透镜的距离) ;
③像和物体在透镜两侧;
④物体离镜头近,像变大,像离镜头远;物体离镜头远,像变小,像离镜头近。
四、透镜的应用
4. 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造
显微镜有两组位于镜筒两端的透镜——目镜、物镜组
成,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综合分析知道,近视眼成因的原
理图是③,其矫正的原理图是①,故
B正确,ACD错误。故选B。
跟踪练习
【例题3】 戴近视镜的小强发现其眼镜与爷爷的老花镜外观相同,
为了区分它们,他把其中一副眼镜靠近物理课本,发现课本上的文字变
大了,则说明这副眼镜是________(选填“近视镜”或“老花镜”)。
老花镜
0.5
限点叫做远点。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处。
上海科技出版社 八年级物理 全一册(上学期) 课时教案(含单元复习)
上海科技出版社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上学期)课时教案目录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第一节走进神奇 ------------------------------------------------------------------ 1第二节探索之路 ------------------------------------------------------------------ 4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7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 11 第一节动与静------------------------------------------------------------------- 11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 ----------------------------------------- 16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第2课时) ----------------------------------------- 19 第三节快与慢(第1课时)----------------------------------------------------- 23 第三节快与慢(第2课时)----------------------------------------------------- 28 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31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单元复习 ------------------------------------------------- 36 第三章声的世界 ---------------------------------------------------------------- 44 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44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第1课时) ------------------------------------------------ 51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第2课时) ------------------------------------------------ 55 第三节超声与次声 -------------------------------------------------------------- 58 《第三章声的世界》单元复习---------------------------------------------------- 63 第四章多彩的光 ---------------------------------------------------------------- 68 第一节光的反射(第1课时) -------------------------------------------------- 68 第一节光的反射(第2课时) -------------------------------------------------- 73 第二节平面镜成像 -------------------------------------------------------------- 79 第三节光的折射(第1课时) -------------------------------------------------- 85 第三节光的折射(第2课时) -------------------------------------------------- 90 第四节光的色散 ---------------------------------------------------------------- 94 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1课时) ----------------------------------- 100 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2课时) ----------------------------------- 105 第六节神奇的眼镜 ------------------------------------------------------------- 108 《第四章多彩的光》单元复习--------------------------------------------------- 115 第五章质量与密度 ------------------------------------------------------------- 123 第一节质量 -------------------------------------------------------------------- 124 第二节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129 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134 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 139 《第五章质量与密度》单元复习 ------------------------------------------------ 143 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149 第一节力 ---------------------------------------------------------------------- 149 第二节怎样描述力 ------------------------------------------------------------- 154 第三节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 158 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 161 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 ------------------------------------------------------ 166 《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单元复习-------------------------------------------- 173介绍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⑴测多求少法(累积法)如:测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教案
活动:学生分组实验,测量铅笔的长度、圆柱体的高、木块的长度、物理课本的长和宽等,教师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要求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归纳总结: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
(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4)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空间探测技术以及我国发射“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录像资料等。
2.举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有关物理学与人类社会关系的实例,进一步使学生体会物理学是有用的。
(三)物理学的召唤
介绍几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物,如观察和实验、归纳和数学分析、理性思维以及建立物理概念、探究物理规律等,从而使学生领悟怎样学好物理学。
(2)用细线系住物体。轻轻沉入量简内液体下,正确读出上升后水的总体积V2。
(3)算出被测量物体体积数为V=V2-V1。
(学生练习读出图中的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
3.你身上的“尺”和“表”
提问:如果我们手边没有刻度尺,又需要粗略地知道物体(如物理课本、课桌、教室……)的长度时,你有什么办法吗?
回答:用人体的指距、跨步距离……进行粗测。
4.会根据日常经验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常见的工具测量时间。
5.了解什么是误差,知道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教学重点】
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和测量。
【教学难点】
从理性的角度来认识单位;测量的规范要求。
【教学准备】
没有刻度的直尺、常见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自制的橡皮尺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演示2:利用感应起电机模拟闪电和雷声。
“世界物理年”:展示世界物理年徽标,介绍“世界物理年”来历。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初二全册优质PPT课件(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
一、物理学就在你的身边
1、日出奇观----- 光的折射现象
1988年6月,我国山东 省的“蓬莱仙境”,曾 经出现过一次奇特的日 出景象.凌晨,旭日自 海面冉冉升起,先出现 的是一扁平的太阳,随 后在它的上方又出现了 一个太阳,双日重叠, 蔚为壮观.
海市蜃楼
海市蜃楼
筷 子 变 • 弯 了
2、日食----- 光的直线传播
问:什么叫测量? 将一个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
问:什么叫单位?
这个公认的标准量。
【结论】
要测量长度,就要先定出长度的单位(公认的标准量)。 要测量时间,就要先定出时间的单位(公认的标准量)。
•测量长度
【长度的单位】 :米,符号:m。
问:光有“米”这个长度单位,行不行?
【辅助单位】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微米 纳米
二、 物理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三、物理学的召唤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 方法,也是通向正确认识的重要途径
伽利略
(意大利 1564-1642)
• 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 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 验科学的先驱者。 • 其成就包括改进望远镜 和其所带来的天文观测, 以及支持哥白尼的日心 说。
牛顿(英国
1643-1727)
5、蒙眼飞行:
• 科学家做过实 验,蒙住蝙蝠 的双眼,它仍然 能避碍物自如的 飞行.蝙蝠是靠 什么本领“导航” 的呢?
6、地热喷泉:
地球内部储藏 着大量的热, 它能使地下水 变成蒸汽.如 果它喷发出来 的地方架个锅, 还还能煮熟食 物,你相信么?
7、钱江涌潮:
钱江潮是我国著名的自然景观.每年农历8月 中旬,浙江钱塘江口都会出现大潮.宋代杨诚 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海水 像千军万马,以排倒海之势,汹涌而来.
4.2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沪科版2024)
(5)u=2f 是成像大小的分界点,当物距大于透镜的2倍焦距 时,物体成缩小的像,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时,物体成放大的像。
一、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6)像的正倒: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 倒立的像?
跟踪练习
(1)实验前,调整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与凸透镜的光心在同一高度,使像 成在光屏的正中央。
(2)当小海将蜡烛和光屏移至图乙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的中心 成清晰的像,物距大于两倍的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两个焦距之间,此时光 屏上所成像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
(3)小海将蜡烛移至35刻度线处时,物距等于15cm,此时物距在一倍焦 距和两倍焦距之间,则像距会大于两倍焦距,此时应该向右移动光屏,而且光 屏上成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
一、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太空授课中航天员成像时,物距与水球的焦距存在怎样的关系? (4)像的虚实: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虚像? (5)像的大小: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像?
(3)太空授课中航天员成像时,物距与水球的焦距的关系是: 因为图中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物距在水球的两倍 焦距之外。
2f >v >f v = 2f v>2f
跟踪练习
【例题1】如图所示,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
、b、c、d、e各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 ①把烛焰放在___c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②把烛焰放在___a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③把烛焰放在__c___点,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屏距透镜最远。
八年级物理小粒子和大宇宙上海科技版知识精讲
初二物理小粒子和大宇宙上海科技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小粒子和大宇宙基本要求: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 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3. 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并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4. 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5. 能从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推测分子的热运动。
初步认识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
6. 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二. 重点、难点重点内容: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的大致数量级概念;人类对微观世界和宇宙的探索将永无止境。
难点内容:对微观世界概念的建立,人类探索微观和探索宇宙过程中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形成,以及从中感受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操的过程。
重点内容讲解:我们可观察一下我们周围的一切,我们生活的自然界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同学们会说是各种各样的东西,这些东西我们称其为物质,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物质的,人们呼吸的空气、喝的水、盖房的木料、织布的棉花、制造汽车的钢铁、农田施用的化肥等都是物质。
从无垠的宇宙到微小的粒子,物质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展现着。
(一)自然的尺度浩瀚的星空,群星闪烁,距我们最近的恒星也有4.21光年。
宇宙到底有多大呢?人们还在探索着。
在我们的周围,有潺潺的流水,美丽的鲜花,飞翔的小鸟,嬉闹的人群。
这便是人们所熟悉的世界。
在人们不能直接看到的世界里,同样奥秘无穷,那里有细胞、病毒、分子、原子……,目前科学家的研究已进入到了这样的微观领域。
下图就是另人类感到措手不及的SARS病毒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二)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从古到今,人们一直在探索着这个问题的答案。
1. 四元素说四元素说是古希腊关于世界的物质组成的学说。
这四种元素是土、气、水、火。
这种观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影响着人类科学的发展。
2018-2019学年上海市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12声音的特征
2018-2019学年上海市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1.2声音的特征一、选择题。
1. 吉他表演时,演奏者用较大的力拨动琴弦是为了调节琴声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2. 为了让后排的同学也能听清楚,老师常用“小蜜蜂”上课,是增大了声音的()A.音调B.频率C.响度D.音色3. 成语“窃窃私语”是形容声音的()A.速度慢B.音调低C.响度小D.音色好4. 两次用不同大小的力分别拨动如图所示的锯条,它能用来研究乐音特征中的()A.响度B.音色C.音调D.音速5. 机械手表和耳朵的距离逐渐变大时,人耳听到的声音会越来越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响度越来越小B.分贝数越来越小C.手表内机械的振动幅度越来越小D.声音的能量越来越分散6. 我们通常说的男高音的“高”是指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振幅7. 如图所示,用一把塑料尺分别接触转动中的齿轮,塑料尺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一实验可以研究()A.响度与振幅的关系B.音调与振幅的关系C.声波传播的速度D.音调与频率的关系8. 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上的手指,是为了改变所发乐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振幅9. 地震产生的次声波常对人类和建筑物造成巨大危害,这种波的特点是()A.频率低,人耳听不到B.频率低,人耳能听到C.频率高,人耳听不到D.频率高,人耳能听到10. 如图所示,将薄木片从木梳的梳齿上以不同速度滑过,可以用来研究乐音特征()A.响度B.音调C.音色D.以上都可以11. 如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主要是研究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振幅12. 我们听不到蝴蝶飞行发出的声音,而能听到蜜蜂飞行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A.频率不同B.振幅不同C.音色不同D.响度不同13. 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不能用来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是()A.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B.塑料尺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C.敲动盆子泡沫屑跳动D.将吸管的另一端逐渐剪短14. 我们能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有不同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15. 同学间非常熟悉,甚至可以“闻其声,知其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音调B.音色C.响度D.声速16. 能区分不同歌手声音的主要依据是()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17. 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18. 下列关于噪声的说法错误的是()A.工厂里机器的轰鸣声会损害听力是噪声B.当前控制噪声的措施主要是消声、吸声和隔声C.“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噪声的声波是杂乱无章的19. 如图所示,是我们经常看到的禁鸣标志,上海市中心城区分步实行禁鸣喇叭,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A.在道路旁设置隔音屏B.在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D.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二、填空题。
第四章 神奇的透镜(单元复习课件)-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沪科版2024)
第2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知识一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设计】
在光具座上,将点燃的蜡烛从离透镜较远的位置(2倍焦距外)
逐渐靠近凸透镜。
调整光屏位置使烛焰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在光屏上成清晰
的像;光屏上不能成像时,透过凸透镜观察烛焰的像。通过观察分析
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距u
像距v
F
物体
O
f
2f
凸透镜
光屏
知识一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步骤】
1. 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
注意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2. 点燃蜡烛,调整光屏、凸透镜、烛焰的高度,
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知识一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 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2倍焦距外),调整光屏
位置,使烛焰经凸透镜折射后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将观察到的像
1. 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1)焦点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作
凸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凸透镜有两个焦点,关于光心对称。
(2)焦距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作焦距,用 f 表示。凸透镜的焦距越短,
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
知识三
焦点和焦距
2. 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1)焦点
平行于主轴的光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
少有一个是球面的一部分。
(2)凹透镜:凹透镜的中央较薄、边缘较厚,两个表面中至
少有一个是球面的一部分。
(3)薄透镜:如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
就叫作薄透镜。
(a)凸透镜中央厚、边缘薄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沪科版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和探索能力。
八年级物理教师制定了教学工作计划,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关于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篇一一、基本情况分析:本人所任教的班级,通过上期期末统考成绩和上课情况来看,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较多,两级分化较突出。
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工作核心,以扎实开展课程改革为教学工作重点;不断更新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教师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管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真正做到学生在玩中学,找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三、教改措施: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的养成,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相联系的教学,将学习内容与学习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初具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物理知识,而且还包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B.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C.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和方法:A.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
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B.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八年级物理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参照物: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3、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并记下单位;4、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长度的单位:长度基本单位为米(m);比米大的有千米(km),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等。
长度换算:1m =10dm=10²cm=10³mm=106um=109nm时间单位:时间基本单位为秒(s),比秒大的时间单位有时(h)、分(min);比秒小的时间单位有毫秒(ms)、微秒(us)等。
时间换算: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us。
误差:①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②产生原因: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
③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④误差与错误区别: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第三节快与慢在物理学中,用速度,即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与慢。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⑵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⑶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计算公式:v=s/t ,变形得:s=vt,t=s/v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参照物: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3、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并记下单位;4、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长度的单位:长度基本单位为米(m);比米大的有千米(km),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等。
长度换算:1m =10dm=102cm=103mm=106um=109nm时间单位:时间基本单位为秒(s),比秒大的时间单位有时(h)、分(min);比秒小的时间单位有毫秒(ms)、微秒(us)等。
时间换算: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us。
误差:①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②产生原因: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
③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④误差与错误区别: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第三节快与慢在物理学中,用速度,即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与慢。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⑵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⑶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计算公式: v=s/t ,变形得:s=vt,t=s/v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匀速直线运动:我们把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第三章声的世界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发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声速: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在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在钢铁中传播速度是5200m/s。
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第二节乐音与噪音乐音和噪音:人们将有规律的、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
无规律的、难听刺耳的声音叫做噪声。
乐音的三特性:响度、音调、音色响度: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
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声音响度与生源振动的幅度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声音强若常用分贝(dB)来表示。
音调: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
频率: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快慢(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
音色也叫音品,反应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噪声: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声间等级的划分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第三节超声于次声超声:通常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
如:蝙蝠;超声雷达次声: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
火山爆发、地震、风暴;核爆炸、导弹发射第四章多彩的光第一节光的传播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因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2、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应用及现象: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光的速度: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第二节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
即: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投射到物体的光滑表面,如镜面或平静的水面,其反射光束仍然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漫反射:物体表面比较粗糙,平行光经反射后,反射光不在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第三节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练习: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
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第四节光的色散太阳光可分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三基色:红,绿,蓝。
三原色:红,黄,蓝第五节凸透镜成像凸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光学器件,其形状中央较厚,边缘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⑷成实像时:物距减像距增大像变大⑷成虚像时:物距减像距减小像变小第六节眼睛与视力矫正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第七节神奇的“眼睛”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
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一节力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