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装配技术要求

合集下载

机械工程中的装配与调试规范要求

机械工程中的装配与调试规范要求

机械工程中的装配与调试规范要求在机械工程领域中,装配和调试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不仅需要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设计要求,还需要保障装配和调试过程的安全和高效。

本文将介绍机械工程中的装配与调试规范要求,并提供相应的实施指南。

一、装配规范要求1. 零部件清洁:在装配之前,必须确保所使用的零部件干净无尘,避免灰尘或污垢对机械装配的影响。

使用合适的清洗剂和工具对零部件进行彻底清洁,并在必要时进行除锈、抛光等处理。

2. 组装顺序:按照设计图纸或相关装配说明书的要求,确定合理的组装顺序,避免在后续工作中出现困难或造成装配错误。

注意控制组装时间,避免长时间放置造成零部件受损或精度损失。

3. 部件固定:在装配过程中,合理选择和使用固定装置,确保零部件在运输和装配过程中位置稳定,减少振动和松动。

对于需要使用螺栓、螺母、垫片等固定部件的情况,应确保其规格符合相关标准,并正确安装。

4. 润滑与密封:合理选择和使用润滑剂和密封剂,确保装配零部件的摩擦和密封性能。

注意对易损零部件或关键装配部位进行特殊的润滑和密封处理,延长使用寿命和提高性能。

5. 装配质量控制:装配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在装配完成后,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测试,确保装配工作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不存在漏装、错装或装配不规范的情况。

对于涉及安全的机械装配,应进行专门的测试和验证。

二、调试规范要求1. 参数设定:在进行机械设备的调试之前,需要明确设定相关参数,包括速度、压力、温度等。

根据设备的特性和设计要求,合理设定参数范围,并在调试过程中进行逐步调整,确保设备在正常运行范围内。

2. 现场安全:在进行设备调试时,必须严格执行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避免人身伤害和设备损坏。

确保调试区域的环境安全,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并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监控。

3. 系统集成:在设备调试过程中,特别是复杂机械设备的调试,需要确保各个系统之间的良好集成和协调。

在测试和调试过程中,对各个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和验证,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完善的协同工作。

机械设计图纸常用技术要求

机械设计图纸常用技术要求

机械设计图纸常用技术要求一、机械零件常用技术要求:1、锐边倒钝、去除毛刺飞边。

2、零件去除氧化皮。

3、未注圆角半径R5。

4、未注倒角均为C2°。

5、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T 1184-H级要求。

6、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0.5mm。

7、零件加工表面,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二、表面处理:1.铝件表面本色阳极氧化处理。

2.铝件表面喷砂处理。

3.零件表面喷塑处理,颜色为银灰色。

4.零件加工后,表面进行拉丝处理。

5.零件表面喷涂黑色面漆,且不得有流挂、气泡、缩孔的表面缺陷。

6. 零件表面镀铬处理。

7. 零件表面镀锌处理,颜色为银白色。

三、铸件技术要求:1、铸件不得有裂纹、气孔、缩孔等铸造缺陷。

2、铸件非加工表面上的铸字和标志应清晰可辨,位置和字体应符合图样要求。

3、铸件非加工表面的粗糙度不大于50μm。

四、热处理要求:1、调质处理HB235~277(45#)。

2、淬火HRC40~45(45# 40Cr)。

3、渗碳淬火,要求渗碳深度不小于0.3mm,HRC56~62。

(20# )4、进行时效处理(自然时效,人工时效)。

5、发黑。

五、焊接技术要求:1、焊缝均匀平滑,不得有裂纹、夹渣、气孔等焊接缺陷。

2、焊缝高度不小于焊接钢板厚度的0.6,采用断续焊时,焊缝长度及间隔应均匀一致。

六、锻件技术要求:1、锻件组织应致密,不得有折叠、裂纹等缺陷。

2、去锐边毛刺,直角处倒钝。

七、装配要求:1、一般装配技术要求:(1)、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油污、着色剂和灰尘等。

(2)、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特别是过盈配合尺寸及相关精度进行复查。

(3)、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允许磕、碰、划伤。

(4)、粘接后应清除流出的多余粘接剂。

2、紧固装配技术要求:(1)、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和扳手。

紧固后螺钉槽、螺母和螺钉、螺栓头部不得损坏。

机械设计装配图及其零件图技术要求

机械设计装配图及其零件图技术要求

一般零件图技术要求:技术要求:1、零件加工表面不应有刮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2、铸件应清理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3、零件应经调质处理;4、未标注倒角为C5、圆角R3、R25、零件去除氧化皮。

齿轮参数技术要求1.调制处理后齿轮硬度=229-286;2.齿轮精度8级;3.未注明倒角C2;4.齿轮齿数35,模数6,压力角为20度;2.热处理要求:经调质处理,HRC50~55。

零件进行高频淬火,350~370℃回火,HRC40~45。

渗碳深度0.3mm。

进行高温时效处理。

3.公差要求: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80的要求。

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0.5mm。

铸件公差带对称于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

4.零件棱角:未注圆角半径R5。

未注倒角均为2×45°。

锐角倒钝。

齿轮轴技术要求:1、45号钢正火 170~217HBS2、未标注圆角为R=2mm3、锐边倒钝技术要求:1、零件加工表面不应有刮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2、铸件应清理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3、零件应经调质处理;4、未标注圆角为R1,倒角为C1;5.装配要求:技术要求1.装配前箱体与其他铸件不加工面应清理干净,除去毛刺毛边,并浸涂防锈漆。

2.零件在装配前用煤油清洗,轴承用汽油清洗干净,晾干后配合表面应涂油。

3.减速器剖分面、各接触面以及密封处均不允许漏油、渗油,箱体剖分面允许涂以密封胶或水玻璃,不允许使用其他任何涂料。

4.齿轮装配后应用涂色法检查接触斑点,圆柱齿轮沿齿高不小于30%,沿齿长不小于50%,齿间隙为0.10mm。

5.调整、固定轴承时应留有轴向有0.2-0.5mm。

6.减速器内装有50号机械润滑油,油量达到规定的深度。

7.箱体内壁涂耐油油漆,减速器外表面涂灰色油漆。

8.按试验规程进行试验。

变速箱齿轮装配技术要求:1、各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

2、装配滚动轴承允许采用机油加热进行热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100℃。

机械装配技术标准

机械装配技术标准

机械装配技术标准装配1.1.一般规定1.1.1装配前应了解设备的结构、装配技术要求。

1.1.3装配件表面除锈及污垢清除宜采用碱性清洗液和乳化除油液碱性清洗。

碱性清洗液及乳化除油液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

乳化除油液配比1.1.4清洗设备及装配件表面的防锈油脂,宜采用下列方法:b、对中小型形状较复杂的装配件,可采用相应的清洗液浸泡,浸泡时间随清洗液的性质、温度和装配件的要求确定,宜为2,20分钟,且宜采用多步清洗法或浸,刷结合清洗;采用加热浸洗时,应控制清洗液的温度;被清洗件不得接触容器壁。

c、对形状复杂、污垢粘附严重的装配件宜采用溶剂油、蒸汽、热空气、金属清洗液和三氯乙烯等清洗液进行喷洗;对精密零件、滚动轴承等不得用喷洗法。

d、e、当对装配件进行清洗时,宜采用溶剂油、清洗汽油、金属清洗剂等进行清洗。

对形状复杂、油污粘附严重、清洗要求个的装配件,采用溶剂油、清洗汽油、金属清洗剂等进行浸,,,喷联合清洗。

1.1.5设备加工表面上的防锈漆,应采用相应的稀释剂或脱漆剂等溶剂进行清洗。

1.1.6在浸油条件下的零部件及管路应进行脱脂,脱脂后应将残留的脱脂剂清洗干净。

脱脂剂宜应使用本规范标准。

1.1.7设备零部件经清洗后应立即碱进行干燥处理,并采取防腐返锈措施。

1.1.8清洗后,设备零部件的清洁度应符合下列要求:a、b、用目测法时,在室采用擦拭法时,用清洁的白布(或黑布)擦拭清洗检验部位,布的表面应无异物污染。

c、采用溶剂法时,用溶液洗涤,观察或分析溶剂中应无污物,悬浮物或沉淀物。

1.1.9设备组装时,一般固定结合面组装后,应用0.05mm的塞尺检查,插入深度应小于20mm,移动长度应小于检测长度的10,;重要的固定结合面紧固后,用0.04mm的塞尺检查,不得插入;特别重要的固定结合面,固定前后均不得插入。

1.1.10带有内腔的设备或部件在封闭前,应仔细检查和清理,其内部不得有任何异物。

1.1.11对安装后不易拆卸、检查、修理的油箱或水箱,装配前应作渗漏检查。

机械制造的技术基础--装配工艺

机械制造的技术基础--装配工艺

采用先进的装 配技术和工具, 如自动化装配、 机器人装配等
优化装配工艺 流程,减少不 必要的工序和
操作
提高装配人员 的技能和素质, 加强培训和考

采用精密测量 和检测设备, 确保装配精度
和质量
采用模块化、 标准化的设计 理念,提高装 配效率和精度
加强质量管理 和控制,确保 装配过程的稳 定性和可靠性
料浪费。
提高企业竞争力: 自动化装配技术 可以提高企业的 竞争力,使企业 在市场中占据更
有利的地位。
自动化装配系统的组成: 包括机械手、传送带、
控制系统等
自动化装配系统的分类: 根据自动化程度不同,可 以分为半自动装配系统和
全自动装配系统
半自动装配系统:需要 人工参与,但大部分工
作由机器完成
全自动装配系统:无需 人工参与,全部工作由
人性化设计:考虑操 作者的舒适度和安全 性,降低劳动强度, 提高工作效率
环保化设计:采用环保 材料和工艺,减少废弃 物和污染物的产生,降 低对环境的影响
优化装配工艺:通过 改进装配工艺,提高 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装配工艺的可靠性 和稳定性:通过优化装 配工艺,提高产品的可 靠性和稳定性,降低故 障率和维修成本
密封装置的类型:O型圈、V 型圈、垫片等
装配工艺流程:清洗、安装、 调整、检验
注意事项:避免损伤密封装置, 确保安装精度和密封性能
自动化装配技术
提高生产效率: 自动化装配技 术可以大大提 高生产效率, 减少人工操作
时间。
提高产品质量: 自动化装配技 术可以保证产 品的质量,减 少人为误差。
降低生产成本: 自动化装配技 术可以降低生 产成本,减少 人工费用和材

机械装配通用技术要求

机械装配通用技术要求

机械装配通用技术要求XXXX有限公司机械装配通用技术要求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机械产品装配过程中的基本术语及装配过程的一般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验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 11368 齿轮传动装置清洁度GB/T 10095.1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GB/T 11365 锥齿轮和锥双面齿轮精度3 术语与定义3.1 装配按规定的技术要求,将零件或部件进行配合和联接,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品的工艺过程。

3.2 总装把零件和部件装配成最终产品的过程。

3.3 清理用锉刀或油石修正零件的飞边、毛刺的工艺过程。

3.4 清洗用煤油或水质清洗剂清洗零件的工艺过程。

3.5 齿侧间隙齿轮副工作表面法线方向的距离。

3.6 配作以已知工件为基准,加工与其相配的另一工件,或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件组合在一起加工的方法。

4 一般要求4.1 凡待装配的零件和部件(包括外购件和外协件),必须具有检验部门的合格证明方能进行装配。

4.2 凡已涂漆的零部件,在油漆干透之前不得进行装配;4.3 零部件在装配前,必须检验砂型、铁屑、飞边、毛刺、油污、灰尘、泥沙等杂物是否清除干净。

其配合面及摩擦面,不允许锈蚀、划痕、碰伤及检验时所划的标记。

配合面应用清洗剂或油(煤油、柴油、汽油)清洗,干后根据情况涂适量的润滑油(脂)。

零件的油孔、油槽应清洁畅通。

4.4 对于装油嘴的螺纹孔,在装配前必须提前攻出,油路在装配前必须用压缩空气吹净。

然后用油枪注入润滑油、脂,看是否畅通,直至见清洁润滑油、脂为止。

4.5 各种密封装置装配前,接触面必须涂以润滑油,毛毡圈需浸油后方可装入,装配后注入适量机油。

4.6 用虎钳夹工件时,凡对有粗糙度要求的表面必须用配钳口,或其他软金属代替钳口,以免工件夹出伤痕。

机械工艺设计中的装配规范要求解析

机械工艺设计中的装配规范要求解析

机械工艺设计中的装配规范要求解析机械工艺设计中的装配规范是确保机械产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具备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装配规范旨在规范装配过程中的步骤、要求和标准,以确保装配的部件安全、准确地组装在一起。

本文将对机械工艺设计中的装配规范要求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了解其重要性和应用。

一、装配过程的步骤机械工艺设计中的装配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零件准备:在开始装配之前,需要准备和检查所需的零部件。

确保所有零部件的数量、规格和质量符合要求。

2. 零件清洁:在装配之前,需要对零部件进行清洁处理。

清洁零件可以去除灰尘、污垢和其它杂质,以确保装配的质量。

3. 装配顺序:根据设计要求和装配图纸,确定装配的顺序。

通常情况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以及从外部到内部的顺序进行装配。

4. 定位与配对:在装配过程中,要确保零部件的位置准确、配对正确。

任何定位错位或配对失误都可能会导致装配的失败。

5. 检测与调整:装配后,应进行各项检测和调整。

例如,检查装配后零部件的间隙、配合度和松紧度等。

6. 固定和紧固:在完成装配后,需要进行固定和紧固操作。

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技术,确保零部件之间的紧密连接和稳定性。

二、装配规范的要求机械工艺设计中的装配规范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尺寸精度:装配的零部件应符合设计要求的尺寸精度。

即使有一些允许的偏差,也必须确保装配后的产品能够正常运行。

2. 表面质量:装配后的产品表面应光滑、无明显划痕、凹陷等表面质量问题。

因为表面问题可能会引起产品的漏气、渗漏或其他故障。

3. 质量检测:装配过程中需要进行质量检测,确保装配的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常见的检测手段包括尺寸测量、外观检查和功能测试等。

4. 工具与设备:装配过程中需要使用适当的工具和设备。

确保这些工具和设备的质量和性能可以满足装配要求,并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

5. 标识与记录:装配过程中要进行标识和记录,以便追踪和管理产品的装配过程。

包括零部件的标识、装配工序的记录等。

机械设计装配图及零件图技术要求定稿版

机械设计装配图及零件图技术要求定稿版

机械设计装配图及零件图技术要求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一般零件图技术要求:1.一般技术要求:零件去除氧化皮。

零件加工表面上,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去除毛刺飞边。

2.热处理要求:经调质处理,HRC50~55。

零件进行高频淬火,350~370℃回火,HRC40~45。

渗碳深度0.3mm。

进行高温时效处理。

3.公差要求: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80的要求。

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0.5mm。

铸件公差带对称于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

4.零件棱角:未注圆角半径R5。

未注倒角均为2×45°。

锐角倒钝。

5.装配要求:各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

装配滚动轴承允许采用机油加热进行热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100℃。

齿轮箱装配后应设计和工艺规定进行空载试验。

试验时不应有冲击、噪声,温升和渗漏不得超过有关标准规定。

齿轮装配后,齿面的接触斑点和侧隙应符合GB10095和GB11365的规定。

装配液压系统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或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

进入装配的零件及部件(包括外购件、外协件),均必须具有检验部门的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

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油污、着色剂和灰尘等。

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特别是过盈配合尺寸及相关精度进行复查。

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允许磕、碰、划伤和锈蚀。

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和扳手。

紧固后螺钉槽、螺母和螺钉、螺栓头部不得损坏。

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必须采用力矩扳手,并按规定的拧紧力矩紧固。

同一零件用多件螺钉(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交叉、对称、逐步、均匀拧紧。

圆锥销装配时应与孔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率不应小于配合长度的60%,并应均匀分布。

平键与轴上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不得有间隙。

机械零件装配基本要求

机械零件装配基本要求

机械零件装配基本要求一、概述机械零件的装配是指将各个零件按照设计要求组装成一个完整的机械装置的过程。

为了确保装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以下是机械零件装配的基本要求。

二、清洁要求在开始装配之前,应对零件进行清洁处理。

清洁要求包括以下方面:1. 检查零件表面是否有油污、灰尘或其他杂质;2. 使用合适的清洁剂对零件进行清洗,确保零件表面干净无污染;3. 对于有润滑要求的零件,应在清洗后进行适当的润滑处理。

三、尺寸要求在装配过程中,必须按照设计图纸或规范的要求进行尺寸检查和控制。

尺寸要求包括以下方面:1. 检查零件的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2. 对于配合零件,确保其配合尺寸满足要求,避免过紧或松动;3. 对于有标准要求的零件,应参照标准进行检查。

四、装配顺序装配顺序是指按照一定的次序将零件组装在一起的过程。

正确的装配顺序能够提高装配效率和质量。

装配顺序要求包括以下方面:1. 根据设计图纸或规范的要求确定装配顺序;2. 对于复杂的装配工作,可以使用预装配、分组装配等方法,提高装配效率;3. 注意装配顺序中的依赖关系,确保组装过程中的零件能够顺利配合。

五、紧固要求在机械零件的装配过程中,必须注意紧固件的使用和紧固力的控制。

紧固要求包括以下方面:1. 使用正确的型号和规格的螺栓、螺母、垫片等紧固件;2. 根据设计要求控制紧固力,避免过紧或过松;3. 对于有防松要求的紧固件,应使用防松装置或锁紧剂。

六、质量检查在零件装配完成后,必须进行质量检查,确保装配的质量符合要求。

质量检查要求包括以下方面:1. 检查零件是否装配正确、位置准确;2. 使用检测工具对装配结果进行尺寸和配合的检测;3. 对关键部位进行功能性能和可靠性测试。

综上所述,了解和遵守机械零件装配的基本要求对于保证装配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非常重要。

机械设计制造常用技术要求汇总

机械设计制造常用技术要求汇总

机械设计制造常用技术要求汇总1. 尺寸精度要求:机械产品的尺寸精度要求是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的重要因素。

尺寸精度包括线度、平度、圆度、直线度、圆柱度等要求,根据具体产品的功能和工作条件来确定。

2. 装配精度要求:机械产品的装配精度要求是指在组装过程中各个零件之间的配合精度。

装配精度直接影响产品的功能和使用寿命,需要通过设计合理的配合尺寸和加工工艺来保证。

3. 表面质量要求:机械产品的表面质量要求是指产品表面的光洁度、平整度、防腐性等要求。

表面质量的要求可以通过加工工艺的选择和表面处理来实现,如抛光、喷涂、镀层等。

4. 材料要求:机械产品的材料要求是指产品所使用的材料的强度、韧性、耐磨性等物理机械性能要求。

根据不同产品的使用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并进行必要的材料检测和认证。

5. 制造工艺要求:机械产品的制造工艺要求是指产品的加工工艺和制造过程中需要遵循的技术要求。

包括加工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工艺设备、工艺控制等方面。

6. 产品可靠性要求:机械产品的可靠性要求是指产品在预定的使用寿命内能够满足工作要求的概率。

产品的可靠性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如设计的可靠性、材料的可靠性、加工的可靠性等。

7. 安全性要求:机械产品的安全性要求是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对操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保障。

安全性要求包括使用时的安全措施、紧急情况下的安全保障、防护设备等。

8. 环境适应性要求:机械产品的环境适应性要求是指产品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能够正常工作和保持稳定性能的能力。

环境适应性要求考虑到温度、湿度、振动、腐蚀等因素。

9. 可维护性要求:机械产品的可维护性要求是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进行维修和保养的能力。

产品的可维护性包括易拆装、易维修、易更换零部件等要求。

10. 经济性要求:机械产品的经济性要求是指在满足以上各项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和资源消耗。

经济性要求需要考虑到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成本。

以上是机械设计制造常用的技术要求汇总。

机械结构基本设计准则之装配的设计准则

机械结构基本设计准则之装配的设计准则

机械结构基本设计准则之装配的设计准则
装配是产品制造过程中的重要工序,零部件的结构对装配的质量、成本有直接的影响。

有关装配的结构设计准则简述如下:
(1)合理划分装配单元
整机应能分解成若干可单独装配的单元(部件或组件),以实现平行且专业化的装配作业,缩短装配周期,并且便于逐级技术检验和维修。

(2)使零部件得到正确安装
保证零件准确的定位。

图1所示的两法兰盘用普通螺栓连接。

图(a)所示的结构无径向定位基准,装配时不能保证两孔的同轴度;图(b)以相配的圆柱面作为定位基准,结构合理。

避免双重配合。

图1(a)中的零件A有两个端面与零件B配合,由于制造误差,不能保证零件A的正确位置。

图1(b)结构合理。

防止装配错误。

图1所示轴承座用两个销钉定位。

图1中两销钉反向布置,到螺栓的距离相等,装配时很可能将支座旋转180°安装,导致座孔中心线与轴的中心线位置偏差增大。

因此,应将两定位销布置在同一侧,或使两定位销到螺栓的距离不等。

机械设计装配图及零件图技术要求

机械设计装配图及零件图技术要求

机械设计装配图及零件图技术要求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一般零件图技术要求:技术要求:1、零件加工表面不应有刮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2、铸件应清理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3、零件应经调质处理;4、未标注倒角为C5、圆角R3、R25、零件去除氧化皮。

齿轮参数技术要求1.调制处理后齿轮硬度=229-286;2.齿轮精度8级;3.未注明倒角C2;4.齿轮齿数35,模数6,压力角为20度;2.热处理要求:经调质处理,HRC50~55。

零件进行高频淬火,350~370℃回火,HRC40~45。

渗碳深度。

进行高温时效处理。

3.公差要求: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80的要求。

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

铸件公差带对称于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

4.零件棱角:未注圆角半径R5。

未注倒角均为2×45°。

锐角倒钝。

齿轮轴技术要求:1、45号钢正火170~217HBS2、未标注圆角为R=2mm3、锐边倒钝技术要求:1、零件加工表面不应有刮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2、铸件应清理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3、零件应经调质处理;4、未标注圆角为R1,倒角为C1;5.装配要求:技术要求1.装配前箱体与其他铸件不加工面应清理干净,除去毛刺毛边,并浸涂防锈漆。

2.零件在装配前用煤油清洗,轴承用汽油清洗干净,晾干后配合表面应涂油。

3.减速器剖分面、各接触面以及密封处均不允许漏油、渗油,箱体剖分面允许涂以密封胶或水玻璃,不允许使用其他任何涂料。

4.齿轮装配后应用涂色法检查接触斑点,圆柱齿轮沿齿高不小于30%,沿齿长不小于50%,齿间隙为。

5.调整、固定轴承时应留有轴向有。

6.减速器内装有50号机械润滑油,油量达到规定的深度。

7.箱体内壁涂耐油油漆,减速器外表面涂灰色油漆。

8.按试验规程进行试验。

变速箱齿轮装配技术要求:1、各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

机械装配工艺标准机械装配工艺标准规范

机械装配工艺标准机械装配工艺标准规范

机械装配工艺标准机械装配工艺标准规范机械结构件装配工艺标准机械结构装配施工工艺标准1适用范围本工艺适用于公司产品机械结构件装配加工的过程,本标准规定了一般机械结构,比如孔轴配合,螺丝、螺栓连接等等装配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机械产品的装配。

2引用标准(1)JBT5994机械装配基础装配要求(2)GB5226机床电气设备通用技术条件(3)GB6557挠性转子的机械平衡(4)GB6558挠性转子的平衡评定准则(5)GB7932气动系统通用技术条件(6)GB7935液压元件通用技术条件(7)GB9239刚性转子品质许用不平衡的确定(8)GB10089圆柱蜗杆蜗轮精度(9)GB10095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10)GB10096齿条精度(11)GB11365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精度(12)GB11368齿轮传动装置清洁度3机械装配专业术语3.1.1工艺使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成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

3.1.2机械制造工艺各种机械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过程的总称。

3.1.3典型工艺根据零件的结构和工艺特征进行分类、分组,对同组零件制订的统一加工方法和过程。

3.1.4产品结构工艺性所设计的产品在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维修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3.1.5零件结构工艺性所设计的产品在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3.1.6工艺性分析在产品技术设计阶段,工艺人员对产品和零件结构工艺性进行全面审查并提出意见或建议的过程。

3.1.7工艺性审查在产品图设计阶段,工艺人员对产品和零件结构工艺性进行全面审查并提出意见或建议的过程。

3.1.8可加工性在一定生产条件下,材料加工的难易程度。

3.1.9生产过程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3.1.10工艺过程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

3.1.11工艺文件指导工人操作和用于生产、工艺管理等和各种技术文件。

3.1.12工艺方案根据产品设计要求、生产类型和企业的生产能力,提出工艺技术准备工作具体任务和措施的指导性文件。

第三节机械零部件的装配

第三节机械零部件的装配

第三节机械零部件的装配一、机械装配的一般工艺原则和要求任何一部浩大简单的机械设备都是由很多零件和部件组成的。

依据规定的技术要求.将假设干个零件组合成组件.将假设干个组件和零件组合成部件..最终将全部的部件和零件组合成整台机械设备的过程..分别称为组装、部装和总装..统称为装配。

1.装配的技术预备工作1)争论和生疏机械设备及各部件总成装配图和有关技术文件与技术资料。

2)依据零部件的构造特点和技术要求..确定适宜的装配工艺、方法和程序.预备好必备的工具、量具、夹具和材料。

3)按清单清理检测各备装零件的尺寸精度与制造或修复质量..核查技术要求..凡有不合格者一律不得装配。

4)零件装配前必需进展清洗。

2.装配的一般工艺原则1)对于过渡协作和过盈协作零件的装配..如滚动轴承的内、外圈等..必需承受相应的铜棒、铜套等特地工具和工艺措施进展手工装配..或按技术条件借助设备进展加温加压装配。

2)对油封件必需使认真棒压入..对协作外表要认真检查和擦净.. 如有毛刺应修整前方可装配..螺柱联接按规定的转矩值分屡次均匀紧固..螺母紧固后..螺柱的露出螺牙不少于两个且应等高。

3)但凡摩擦外表..装配前均应涂上适量的润滑油..如轴颈、轴承、轴套、活塞、活塞销和缸壁等。

4)过盈协作件装配时..应先涂润滑油脂..以利于装配和削减协作外表的初磨损。

5)对某些有装配技术要求的零部件..如装配间隙、过盈量、敏捷度、啮合印痕等.. 应边安装边检查..并随时进展调整..以避开装配后返工。

6)在装配前..要对有平衡要求的旋转零件按要求进展静平衡或动平衡试验..合格后才能装配。

7)每一个部件装配完毕..都必需严格认真地检查和清理..防止有遗漏或错装的零件.尤其是对要求固定安装的零部件。

3.机械设备的组成及零部件的连接方式(1)机械设备的组成按装配工艺划分..机械设备可分为零件、合件、组件及部件..在有关的标准文件中将合件、组件也都统称为部件。

机械装配工艺的技术要求

机械装配工艺的技术要求

机械装配工艺的技术要求一、引言机械装配工艺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将各种零部件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式进行组装,形成完整的机械产品的过程。

机械装配工艺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为了确保装配工艺的顺利进行,提高装配效率和质量,需要遵循以下技术要求。

二、装配顺序的确定装配顺序的确定是机械装配工艺的基础。

在确定装配顺序时,应先按照产品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分析各零部件之间的依赖关系和装配顺序。

同时,应考虑到装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安装困难、零部件损坏等,合理安排装配顺序,确保装配工艺的顺利进行。

三、零部件的配合要求在机械装配过程中,零部件之间的配合是十分重要的。

配合不良会导致装配困难、零部件损坏甚至装配失败。

因此,需要根据产品设计要求,合理选择零部件的尺寸和公差,确保零部件之间的配合良好。

同时,在装配过程中,应注意零部件的清洁和润滑,以减小装配摩擦力,提高装配效率。

四、装配工具的选择和使用在机械装配过程中,正确选择和使用装配工具是十分重要的。

装配工具的选择应根据零部件的特点和装配要求来确定。

同时,装配工具的使用要注意力度的掌握和力的均匀施加,避免过度或不足的力度,以防止零部件损坏或装配不牢固。

五、装配工艺的优化为了提高装配效率和质量,需要不断优化装配工艺。

在装配工艺优化过程中,应重点解决装配中的瓶颈问题和关键工序,通过改进工艺流程、优化装配顺序和改进装配方法等手段,提高装配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六、装配过程的质量控制在机械装配过程中,质量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质量控制包括装配工艺参数的控制、装配零部件的质量检验和装配过程的质量监控等环节。

通过严格控制装配工艺参数,合理安排装配顺序,提供合格的零部件和检测工具,加强装配过程的质量监控和质量检验,可以有效提高装配质量。

七、装配工艺的培训和技能提升为了确保装配工艺的顺利进行,需要对装配人员进行培训和技能提升。

培训内容包括装配工艺的基本知识、装配工具的使用方法、装配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等。

机械设计制造常用技术要求汇总

机械设计制造常用技术要求汇总

机械设计制造常用技术要求汇总机械设计制造是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它涉及到了各个方面的技术和要求。

在机械设计制造的过程中,有一些常用的技术要求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将对这些技术要求进行汇总和介绍。

一、材料选择与使用在机械设计制造中,材料选择与使用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根据机械所需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等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材料的选择需要考虑到机械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以及预算等因素。

同时,在使用材料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材料的储存和保护,避免出现腐蚀、变形等问题。

二、设计与制造的精度要求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中,精度要求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要求。

精度要求涉及到机械的尺寸精度、形位公差等方面。

设计师需要合理地设置尺寸和公差,确保机械的运转和配合的精度符合要求。

在制造过程中,需要采用适当的加工工艺和设备,保证零件和构件的加工精度。

三、装配与调试要求机械的装配与调试是机械设计制造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关键的一环。

装配过程中,需要注意零部件之间的配合和连接方式,确保装配过程顺利进行并能达到设计要求。

在调试过程中,需要进行各个部件的功能测试和性能验证,以确保机械能够正常工作。

同时,还需要对机械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四、安全与环保要求在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中,安全与环保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设计师需要预先考虑到机械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护和保护。

同时,在机械的材料选择和制造过程中,还需注意使用环保材料和工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五、维护与保养要求机械的维护与保养工作对于机械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设计师在机械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维护和保养的方便性,合理设置检修口和保护装置。

同时,在机械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对机械进行维护和保养,保证机械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六、质量标准与检测要求机械的质量标准与检测是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

机械装配技术

机械装配技术

15.4 轴承的装配
图15-13 连轧机支承辊油膜轴承总图 1—衬套 2—套筒 3(见图15-17)—甩油环 4(见图15-17)、7(见图15-17)、9(见图15-17)、 23(见图15-18)、24(见图15-17)、27(见图15-14)—内六角螺钉 5(见图15-17)—伸出环 6(见图15-17)、 10(见图15-17)、11(见图15-17)、13(见图15-17)—密封环 8(见图15-17)—护圈 12(见图15-17)、 20(见图15-17)—油封 14(见图15-16)—挡环 15、17—螺钉 16—推力轴承箱体 18、26(见图15-14)—O形密 封圈 19—轴承护圈 21(见图15-17)—防鳞环 22(见图15-18)—套筒固定键 25(见图15-14)—锁销 28—推力轴承 29(见图15-16)—弹簧座 30(见图15-16)—弹簧 31(见图15-20)—调整环托架 32(见图15-20)—调整环 33-止推板 34(见图15-20)—键 A—轴承箱 B—支承辊
焙烧加热。
15.2 过盈配合的装配
(4)炉内加热法 炉内加热法是将零件臵于专用加热炉内进行加热 的方法。 (5)煤气加热法 煤气加热法是利用煤气火焰对零件直接加热的方
法,操作简单,适用于大型零件。 (6)电阻加热法 电阻加热法是将镍-铬电阻丝缠绕在耐热瓷管上, 放在被加热零件的孔中,对镍-铬丝通电便可实现加热。 (7)电感应加热法 电感应加热法是利用交变电流通过铁心(即被加 热零件)外的线圈,将电能转化成热能,使零件加热的方法。
(1)钢直尺塞规法 用塞规测量联轴器的端面间隙,以判断两轴线 是否平行。 (2)双表法 采用双表法对联轴器进行找正,精度较高。
图15-5 双表法找正及测量记录图 a)百分表找正示意图 b)测量记录图 1—百分表 2—磁性座 3—滑杆

机械装配技术规范

机械装配技术规范

机械装配技术规范除了螺栓联接外,销连接也是一种常用的联接方法。

同步带轮的装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主从动同步带轮轴必须互相平行,不许有歪斜和摆动,倾斜度误差不应超过2‰。

当两带轮宽度相同时,它们的端面应该位于同一平面上。

两带轮轴向错位不得超过轮缘宽度的5%。

(3) 在装配同步带时,不能强行撬入带轮,应该通过缩短两个带轮中心距的方法来装配,否则会损伤同步带的抗拉层。

10. 安装平皮带(1) 在安装前,要调整所有输送平面的水平。

(2) 带轮中心点的连线应该调整至同一竖直面上,并且轴线应该相互平行。

11. 安装电机和减速器(1) 要检查电机和减速器的型号是否正确。

(2) 在装配前,要清洁电机轴和减速器的连接部分。

(3) 在紧固电机法兰螺丝之前,应该转动电机来纠正电机轴和减速机联轴器的同心度,然后再将电机法兰与减速机连接好,并对角拧紧固定螺栓。

(4) 在安装伺服电机时,应该确保电机后部编码器不受外力作用,并且严禁敲打伺服电机轴。

(5) 安装伺服减速机的步骤:A. 移动减速机法兰外侧的密封螺丝以便于调整夹紧螺丝。

B. 旋开夹紧螺丝,将电机法兰与减速机连接好,并对角拧紧定位螺栓。

C. 使用合适的扭力将夹紧环拧紧,然后拧紧密封螺丝。

D. 将电机法兰螺栓扭至松动,点动伺服电机轴或用手转动电机轴几圈,纠正电机轴与减速机联轴器的同心度。

12. 调整和连接机架(1) 不同段的机架高度调节应该按照同一基准点,调整到同一高度。

(2) 所有机架的墙板应该调整至同一竖直面上。

13. 安装气动元件(1) 每套气动驱动装置的配置必须严格按照设计部提供的气路图进行连接,阀体、管接头、气缸等连接时必须核对无误。

(2) 总进气减压阀应该按照箭头方向进行进出口连接,空气过滤器和油雾器的水杯和油杯必须竖直向下安装。

(3) 在配管前应该充分吹净管内的切削粉末和灰尘。

(4) 管接头是螺纹拧入的,如果管螺纹不带螺纹胶,则应该缠绕生料带,缠绕方向从正面看,朝顺时针方向缠绕,不得将生料带混入阀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配技术要求
1、基本要求
1.1 必须按照设计、工艺要求及本规定和有关标准进行装配。

1.2 装配环境必须清洁。

高精度产品的装配环境温度、湿度、防尘量、照明防震等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1.3 所有零部件(包括外购、外协件)必须具有检验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

1.4 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砂粒、灰尘和油污等,并应符合相应清洁度要求。

1.5 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得磕碰、划伤和锈蚀。

1.6 油漆未干的零件不得进行装配。

1.7 相对运动的零件,装配时接触面间应加润滑油(脂)。

1.8 各零、部件装配后相对位置应准确。

1.9 装配时原则上不允许踩机操作,特殊部位必须上机操作时应采取特
殊措施,应用防护罩盖住被踩部位,操作者须穿平底步鞋以防止破坏漆膜,电瓶及非金属等强度较低部位严禁踩踏。

2、联接方法的要求
2.1 螺钉、螺栓联接
2.1.1
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与板手,紧固后螺钉槽、螺母、螺钉及螺栓头部不得损伤。

2.1.2
有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应采用力矩扳手按规定拧紧力矩紧固。

未规定拧紧力矩的螺栓,其拧紧力矩可参考附录一的规定。

2.1.3
同一零件用多个螺钉或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顺时针、交错、对称逐步拧紧,如有定位销,应从靠近定位销的螺钉或螺栓开始。

2.1.4
用双螺母时,应先装薄螺母后装厚螺母。

2.1.5
螺钉、螺栓和螺母拧紧后,螺钉、螺栓一般应露出螺母1-2个螺距。

2.1.6
螺钉、螺栓和螺母拧紧后,其支承面应与被紧固零件贴合。

2.2销连接
2.2.1
定位销的端面一般应略高出零件表面,带螺尾的锥销装入相关零件后,其大端应沉入孔内。

2.2.2
开口销装入相关零件后,其尾部应分开60°一90°。

2.2.3重要的圆锥销装配时应与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长度不应小于工作长度的60%,并应分布在接合面的两侧。

2.3 键连接
2.3.1
平键与固定键的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间不得有间隙。

2.3.2
间隙配合的键(或花键)装配后,相对运动的零件沿着轴向移动时,不得有松紧不均现象。

2.2.3
钩头键、锲键装配后其接触面积应不小于工作面积的70%,且不接触部分不得集中于一处;外露部分的长度应为斜面长度的10%~15%。

2.4 .铆接
2.4.1
铆接的材料和规格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铆钉孔的加工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2.4.2
铆接时不得破坏被铆接零件的表面,也不得使被铆接零件的表面变形。

2.4.3
除有特殊要求外,一般铆接后不得出现松动现象,铆钉的头部
必须与被铆接零件紧密接触,并应光滑圆整。

2.5 滚动轴承的装配
2.5.1
轴承在装配前必须是清洁的。

2.5.2
对于油脂润滑的轴承,装配后一般应注入约二分之一空腔符合规定的润滑脂。

2.5.3
用压入法装配时,应用专门压具或在过盈配合环上垫以棒或套,不得通过滚动体和保持架传递压力或打击力。

2.5.4
轴承内圈端面一般应紧靠轴肩,对圆锥滚子轴承和向心推力轴承应不大于0.05mm,其它轴承应不大于0.1mm。

2.5.5
轴承外圈装配后,其定位端轴承盖与垫圈或外圈的接触应均匀。

2.5.6
装配可拆卸的轴承时,必须按内外圈和对位标记安装,不得装反或与别的轴承内外圈混装。

2.5.7
可调头装配的轴承,在装配时应将有编号的一端向外,以便识别。

2.5.8
带偏心套的轴承,在装配时偏心套的拧紧方向应与轴的旋转方向一致。

2.5.9
滚动轴承装好后,相对运动件的转动应灵活、轻便,不得有卡滞现象。

.
2.5.10
单列圆锥滚子轴承、推力角接触轴承、双向推力球轴承在装配时轴向间隙应符合图纸及工艺要求。

2.5.11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均应接触良好,用涂色法检验时,与轴承座在对称于中心线的120°范围内应均匀接触;与轴承盖在对称于中心线90°范围内就均匀接触。

在上述范围内,用0.03mm的塞尺检查时,不得塞入外环宽度的三分之一。

2.5.12在轴的两边装配径向间隙有可调的向心轴承,并且轴向位移是以两端端盖限位时,只能一端轴承紧靠端盖,另一端必须留有轴向间隙C=α△tl+0.15(L:两轴中心距(mm) α:轴的材料线胀系数△t:轴最高工作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 0.15:轴热胀后应剩余的间隙(mm))
3 链轮链条的装配
3.1 链轮与轴的配合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2 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的轮齿几何中心平面应重合,其偏移量不得超过设计要求。

若设计未规定,一般应小于或等于两轮中心距的千分之二。

3.3 链条与链轮啮合时,工作边必须拉紧,并保证啮合平稳。

3.4 链条非工作边的下垂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若设计未规定,应按两链轮中心距的1%~2%调整。

4 带与带轮的装配
4.1 同一回路的带轮轮槽对称中心面的位置度为:中心距小于1.2m时不大于带轮中心距的0.3%;大于或等于1.2m时不大于带轮中心距的0.5%。

4.2 各传动带的张紧度应达到福田“谷神2”系统检验卡的要求
5 液压系统的装配
5.1 液压系统的管路在装配前必须除锈、清洗,在装配和存放时应注意防尘、防锈。

5.2 各种管子不得有凹痕、皱折、压扁、破裂等现象,管路弯曲处应圆滑,不得有扭转现象。

5.3 管路的排列要整齐,并要便于液压系统的调整和维修。

5.4 注入液压系统的液压油应符合设计和工艺要求。

5.5 装配后液压管路及元件不得有渗漏油现象,为防止渗漏,装配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和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

5.6 液压操纵系统和转向系统应灵活、无卡滞现象。

5.7 液压系统装好后,应按有关标准进行运转试验。

5.8 有关液压系统和液压元件的其它要求应符合GB/T3766的规定。

6.电气系统的装配
6.1 电气元件在装配前应进行测试、检查,不合格者不能进行装配。

6.2 仪表、指示器显示的数码、信号应清晰准确,开关工作可靠。

6.3 应严格按照电气装配图样要求进行布线和连接。

6.4 所有导线的绝缘层必须完好无损,导线剥头处的细铜丝必须拧紧,需要时搪锡。

6.5 焊点必须牢固,不得有脱焊或虚焊现象。

焊点应光滑、均匀。

7 平衡
7.1 脱粒滚筒、无级变速和转速超过400r/min、重量大于5kg的带
轮应进行静平衡或动平衡试验,平衡精度均不应低于G6.3级。

7.2 对回转零部件的不平衡质量可用下述方法进行校正:
7.2.1
用补焊、螺纹连接等加配质量(配重)。

7.2.2
用钻销去除质量(去重)。

7.2.3
改变平衡块的数量和位置。

7.3 用加配质量的方法校正时,必须固定牢靠,以防止在工作过程中松动或飞出。

7.4 用去除质量的方法校正时,注意不得影响零件的刚度、强度和外观。

7.5 对于组合式回转体,经总体平衡后,不得再任意移动或调换零件。

8
各调节机构应保证操作方便,调节灵活、可靠。

各部件调节范围应能达到规定的极限位置。

9 各操纵机构应保证操作轻便灵活、松紧适度。

所有要求自动回位的操纵件,在操纵力去除后,应能自动返回原来位置。

10总装
10.1 总装时,对随机附件也应进行试装,并要保证设计要求。

10.2刚性割台离地间隙应一致,其差值允许不大于15mm。

10.3行走制动装置和停车制动装置,应保证收割机停车可靠。

10.4发动机启动应顺利平稳,熄火彻底可靠;在环境温度不低于-50C时,应能顺利起动。

10.5 所有整机标志应按设计要求粘贴到指定部位,不得偏斜或不平整。

10.6试验机器在出厂前应保证主机有2小时以上的运转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