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六 章 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

合集下载

高层管理者的激励机制

高层管理者的激励机制

高层管理者的激励机制公司高管的激励机制是我国公司越来越关注的热点话题,通过公司治理的探讨以及对我国国有企业公司的公司高管激励现状的分析,我们知道在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对其高管的激励依然停留在较低层次,高管激励政策不能使高管的短期利益与企业的长期利益捆绑在一起,因此我们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激励措施,努力使高管将自身的利益与公司经营业绩摆在一致的方向上,让他们认识到他们自己的个人财富依赖他们通过自己的服务为公司创造价值的能力。

1 我国高管激励现状分析1.1 传统的薪酬及奖金机制缺陷在我国,在多数企业中,尤其是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一般是传统的三位一体的模式,即收入=工资+奖金+福利,这种简单的模式并不能充分体现企业中存在的委托与代理的关系,所有者既不能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的监督控制,也不能对经营者起到有效的激励机制的作用。

而很多企业更是从来没有考虑一个长效的激励手段,只用很简单的短期激励方式对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激励,这样的结果是高层管理人员不能充分调动积极性,而激励机制的不完善,使高管没有更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能使高管的短期利益与企业的长期利益捆绑在一起。

1.2 目标激励的持续性缺陷目标激励,就是确定适当的目标,诱发人的动机和行为,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

目标作为一种诱引,具有引发、导向和激励的作用。

一个人只有不断启发对高目标的追求,才能启发其奋而向上的内在动力。

每个人实际上除了金钱目标外,还有如权力目标或成就目标等。

管理者就是要将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这种或隐或现的目标挖掘出来,并协助他们制定详细的实施步骤,在随后的工作中引导和帮助他们努力实现目标。

当每个人的目标强烈和迫切地需要实现时,他们就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热切的关注,对工作产生强大的责任感,平时不用别人监督就能自觉地把工作搞好。

而高管的激励机制中,更需要长远而持续的目标激励做为前提,只有这样,才能让高管的激励机制形成有续系统,才能使这种机制发挥效用,使管理最大化,而目标激励的长远性和持续性则是目前最为缺乏的。

公司治理第6章 高层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

公司治理第6章 高层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
剩余控制权:事前没有在契约中加以明确的控制 权,如任命和解雇总经理、重大投资、合并等, 一般由董事会掌握。
3.剩余索取权激励机制
股东向高层管理者让渡部分剩余索取权。
4.声誉激励机制:心理成就感与未来货币收入
5.聘用与解聘激励机制 经理市场竞争:外部与内部的双重压力。
6.知识激励制度 为高层管理者提供知识更新机会。
约束主体社会化
• 外部约束包括上级主管部门、审计、税务、银行、纪检委、监 察部门、组织部、人事部;内部约束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党 委、工会、职代会等。
约束对象扩大化
• 高层管理者监督、管理者监督、党务工作者监督、员工监督
约束原则绝对化
• 求全责备,“不求无功,但求无过”
约束形式简单化
优势
将高层管理者的收益与公司发展和股市紧密结合起来, 激励管理者在任期和行权期内重视优化决策,减少短期 行为。
劣势
加大了高管人员与普通员工之间的报酬鸿沟
诱导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过分关注股票价格的波动,甚至 不惜采取激进的会计政策、虚假的财务信息或 “报喜不 报忧” 以抬高股价。
高层管理者的股票期权制
第6章 高层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
主要内容
1 高层管理者的激励机制 2 高层管理者的约束机制 3 高层管理者的股票期权制
1.高层管理者的激励机制
高层管理者激励机制设计的理论依据
激励相容理论
• 强调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最终目标的一致性
信息显露性理论
• 通过代理人行为的信息设计激励机制
锦标赛理论
• 较大的薪酬差距可以诱使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更加努力 的工作和产出较大的绩效。
权变激励理论
• 提出与具体情况适宜的组织设计和管理激励,它否认 存在普遍适应于所有环境的管理制度

第六章高层管理者

第六章高层管理者

第六章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本章学习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能够:1.了解高层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理论依据、概念及主要内容;2.掌握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之间的关系;3.把握国内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的现状和对策;4.尝试构建高层管理者激励约束长效机制设计的框架。

本章关键词高层管理者激励机制约束机制长效机制股票期权在知识经济社会,高层管理者是公司的核心和灵魂,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是稀缺的生产要素。

公司的长远发展关键取决于高层管理者的素质。

剖析目前中国企业家的“59岁现象”、“于志安现象”、“褚时健现象”,除人生价值观发生滑坡这个根本因素外,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缺乏有效的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制度。

公司治理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高层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我们从狭义方面理解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高层管理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

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地配置所有者与高层管理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

公司治理的目标是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防止高层管理者对所有者利益的背离。

公司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实质是以公司经营状况为标准决定对高层管理者奖惩的制度,是搞活公司、保证所有者权益的重要机制。

面对新世纪的机遇与挑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拥有大大小小800 多万个企业的当代中国,造就高素质的高层管理者队伍,已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工程,其关键就是建立和健全高层管理者的激励机制与此相应的约束机制。

关于中国高层管理者的实证研究也证明了激励约束机制建设的重要性。

李维安等在对中国上市公司经理层治理状况进行指数化评价后发现,公司经理层在任免制度、执行保障及激励约束制度三个方面得分有较大的水平差异,任免制度和执行保障的平均得分分别为63.07 和61.77,而激励约束机制的平均得分只有33.02,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在经理层治理的激励约束的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着较大不足,为了激发我国上市公司经理层的工作积极性,加强激励与约束变得尤为重要。

李维安《公司治理学》读后感

李维安《公司治理学》读后感

李维安《公司治理学》的启发杜茜(2007110039)参考了南开大学李维安老师《公司治理学》的课件第六章:《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结合自己的想法,对如何在上市公司建立有效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出一些建议。

我的建议是:第一,建立企业家市场,到市场上选老总。

如果管理者是通过行政任命的,这不仅有可能使企业得不到合适的管理者,而且在这个前提下,若对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制定一个较高的工资标准,则有可能是滋生新的平均主义的温床,培养出一个高薪管理者阶层,而体现不出不同能力的经营者价值的差异性,使一些很有作为的企业家得不到真正的激励。

所以管理者要真正各得其所,并与企业真正生死与共,应以老总的选拔市场化为前提条件。

第二,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给他们期权。

在这方面,除了推行年薪制、继续注重精神奖励外,还要积极探索对管理者的激励机制。

其中一种较好的方式就是给高层管理人员以股票期权,在国际上通常的做法是给予企业的管理人员一种权利,允许他们在特定时期内(一般3-5年),按某一预定价格购买本企业普通股,这种权利不能转让,但所购股票仍能在市场出售。

股票期权行权所需股票的来源渠道有两个:一是公司发行的新股票;二是通过留存股票账户回购股票。

根据我国企业的情况,其具体作法是经股东大会同意,将预留报酬中的一部分,无偿但有条件地分配或奖励给公司高管人员。

这种激励制度将企业经营者的个人所得与企业的长远利益、企业的资本升值及广大股东的利益得以很好地结合,不仅有利于激发高管人员经营管理的能动性,更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和素质。

第三,建立风险机制,给他们风险。

管理者承担的风险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经济上的风险和职业上的风险。

只有奖励没有风险的机制,则管理者可能会为得到奖励而使企业冒较高的风险。

成功了,管理者获得巨奖;失败了,没有多大损失。

尤其是国家对国有资产的控制权不强的时候,更容易发生这方面的冒险行为,从而增加企业的风险。

所以一种好的分配制度,既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又要尽可能防范风险。

《公司治理》课程教学大纲

《公司治理》课程教学大纲

预期学习成果 (能力) 教学方式 评分体系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公司治理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 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了体现本课程的实务特色,课堂教学采取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论 文研讨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考试(50%-60%);案例讨论、论文研讨课堂表现及考勤(50%-40%)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公司治理:理论框架与基本问题 2.股东权益:谁是治理主体 3.董事会与监事会:单层制还是双层制 4.独立董事:实质重于形式 5.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 6.证券市场与控制全配置:走向成熟

难点:





MPAcc 教育中心
1.公司治理内部治理结构的特征 2.公司治理的本质 3.董事会的作用 4.独立董事在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中的作用 5.如何进行高管激励
教学内容 按章、节具体列出教学内容
第一章 公司治理学:新兴学科的诞生 (1)企业制度的演进与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 (2)公司治理研究的主题与内涵;
基本要求 具体列出教学的基本要求,如了解、理 解、掌握及应用等。
(1)了解企业制度演进的脉络与公司制企业的特 征; (2)明确公司治理理论的历史发展线索;






MPAcc 教育中心
《公司治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 MPAcc 学员 中文:公司治理 英文:Corporate Governance 学分 2 学分
《公司治理》是会计专业硕士选修课程之一。该课程探讨公司治理实践 中具有共性的基本原理、运作规范和方法的学科。该课程主要讲授包括代理 问题、资本结构、股权结构、激励机制、公司控制全市场、信息披露、集团 公司治理、公司治理模式等专题,以治理和管理相统一的系统论观点,强调

对高层人员管理的规定(3篇)

对高层人员管理的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高层人员的管理,提高公司整体运营效率,确保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全体高层人员,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监、部门经理等。

第三条高层人员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法治原则:依法依规,确保公司各项决策合法合规。

2. 效率原则: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流程。

3. 公平原则:公平公正,激发员工潜能。

4. 激励原则:建立激励机制,激发高层人员工作积极性。

第二章职责与权限第四条高层人员职责:1. 贯彻执行公司战略目标和决策。

2. 制定并实施公司年度工作计划。

3. 管理和协调各部门工作,确保公司运营顺利进行。

4. 负责公司重大项目的决策与实施。

5. 负责公司内部管理和对外协调。

6. 完成公司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第五条高层人员权限:1. 制定公司年度工作计划及各部门年度工作计划。

2. 任命和调整部门经理及以下级别的人员。

3. 审批公司重大投资项目。

4. 制定公司内部管理制度。

5. 负责公司内部审计和外部协调工作。

6. 完成公司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第三章任免与考核第六条高层人员任免:1. 高层人员任免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2. 董事长由董事会提名,股东大会选举产生。

3. 总经理、副总经理由董事长提名,董事会任命。

4. 监事会成员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

5. 部门经理由总经理提名,董事长批准。

第七条高层人员考核:1. 高层人员考核应定期进行,每年至少一次。

2. 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团队建设、创新能力、领导能力等。

3. 考核结果作为高层人员晋升、调岗、降职、解聘的依据。

第四章激励与约束第八条激励机制:1. 建立薪酬激励机制,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股权激励等。

2. 设立年度优秀员工奖、突出贡献奖等荣誉奖项。

3. 对高层人员实施绩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给予相应奖励。

第九条约束机制:1. 高层人员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

2. 对违反公司规章制度、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公司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公司治理案例6

公司治理案例6

第六章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案例6-1】上海船用设备公司: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失衡上海船用设备公司有14个事业部,每个事业部分别从事23个船用产品的生产与经营。

该公司对各个事业部采用利润分成的方式,激励各个事业部的发展,分成比例在最后阶段达到50%,而同时关于业务管理等的各项制度却非常粗略,合同管理、生产管理、采购管理等方面均缺乏实质性的约束,属于典型的“强激励、弱约束”组合模式。

后来随着各事业部越来越熟悉了各种机会性的做法,导致公司的业务量虽然在整体增加,但公司的利润率却越来越低,以至于公司提存的利润总额不足于支付各项管理费用。

2002年2月,该公司取消了利润分成,实施目标管理,不再和各事业部分成利润,这样,当年公司实现的利润增加了一倍(原分成给事业部的50%利润部分变为公司利润)。

同时,其他各项约束制度没变。

公司本意是想通过经济目标的约束迫使各事业部发展,代替原来激励发展模式,即向“弱激励、强约束”组合发展,但由于各项业务制度并没完善,业务约束弱化留下的黑洞仍然存在。

这样,该公司在这一段时间内实际上处于“弱激励、弱约束”组合状态。

2002年下半年以后,该公司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为:各事业部的业务总量增长缓慢,甚至有的在下降;事业部内的生产人员不愿多干,生产任务拖期现象严重;成本上升很快,利润率进一步下降。

2003年3月,该公司委托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为其提供管理咨询服务。

通过调研,咨询组人员认为,问题不在于原来的利润分成政策不好,而是同时缺乏相应的约束,导致公司利益流失严重;而现在的管理变革,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做法,是一种更加低级的激励、约束组合做法。

----资料来源: 王岩诗:经营者持股网,《中经研究》,2003年第7期。

【案例讨论题6】新59岁现象:国有企业老总改制情结与新心病改制是国有企业老总最渴望的事,越是临近退休,改制的愿望越强烈。

无论是谢幕的长虹倪润峰,还是退休的三九集团总经理赵新先,都有一个难舍的情结——渴望改制。

公司治理学考试要点

公司治理学考试要点

第一章新兴学科的诞生1.企业制度演进的脉络:古典企业制度业主制合伙制现代企业制度公司制2.公司治理内涵:是通过一套包括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的一种制度安排;3.公司智力学在管理学科中的地位与其他专业管理学的区别:①、导向:战略导向“公司向何处去”vs 任务导向“使公司怎样到达那儿”②、侧重点:对是否恰当决策与经营管理进行监督控制vs 业务经营管理③、主要作用:保证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的正当有效性vs 如何使专业经营管理更有效率效力4. 公司治理的学科性质:交叉学科、应用学科、新兴学科5. 公司治理学的特点: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文化性、演化性6. 公司治理学的研究方法:①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②制度分析方法③比较分析法④实验研究方法第二章理论框架与基本问题1.公司治理的当事人:①债权人、经营者、雇员;②供应商、客户和社区、政府2.公司边界:①财产边界;②组织边界;③法人边界3.公司治理边界:指公司当事人在公司中专用性资产的维度和半径所形成的范围公司治理边界的内容包括:①主要当事人组成的组织结构,形成一定的制衡关系②董事与董事会作为股东代表在相互博弈以及与其他当事人的博弈均衡③接管威胁、代理权争夺、财务结构等博弈形态4.母公司治理边界>子公司治理边界公司治理边界主要类型:①有限责任与集团子公司的治理边界②集团母公司的治理边界③网络经济中的公司治理边界5.公司治理机制设计的主要原则:①激励相容原则②资产专用性原则③等级分解原则④效用最大化的动机和信息不对称假设的原则第三章股东权益:谁是治理主体1.股东权益:是股东基于其对公司投资的那部分财产而享有的权益2.普通股的权利:剩余收益请求权和剩余财产清偿权;监督决策权;优先认股权;股票转让权3.优先股的权利:利润分配权;剩余财产清偿权;管理权4.股东权益与债权人权益的比较:①在公司经营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参与权益vs不参与权益②承担的风险不同③偿还期限不同5.股东会议的形式:普通股东会议每年一次和非常股东会议非定期临时6. 股东会议的表决制度:①举手表决一人一票②投票表决法定表决制累加表决制③代理投票制7. 中小股东维护机制:①累计投票权制度;②强化小股东对股东大会的请求权召集权和提案权;③类别股东表决制度;④建立有效的股东民事赔偿制度;⑤建立表决权排除制度;⑥完善小股东的委托投票制度⑦引入异议股东股份价值评估权制度⑧建立中小股东维权组织8. 类别股东表决制度:指一项涉及不同类别股东权益的提案,需要各类别股东及其他类别股东分别审议,并获得各自的绝对多数同意才能通过;9. 表决权排除制度:指当某一股东与股东大会讨论的决议事项有特别的利害关系是,该股东或其代理人均不得就其持有的股份行使表决权的制度10.异议股东股份价值评估权:指对于提交股东大会表决的公司重大交易事项持有异议的股东,在该事项经股东大会资本多数表决通过时,有权依法定程序要求对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的“公平价值”进行评估并由公司以此价格买回股票,从而实现自身退出公司的目的;其实质是一种中小股东在特定条件下的解约退出权11. 股东权益至上理论:根据古典的资本雇佣劳动理论,资本家出资购买设备、原材料,雇用工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就是实现资本增值,因此,资本的投入者即是企业的所有者,企业是资本投入者的企业,企业经意以股东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管理者服务于股东,股东是公司剩余风险的承担者,股东拥有使用、处置、转让其产权的权力,管理者的目标就是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12. 股东利益至上理论的局限性:①企业价值增值来源包括物质资本和非物质要素,现代企业中,无形资产占公司总资产的份额提高,知识资本发挥重要价值增值作用②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增值的重要资源,企业职工与股东一样承担了与企业经营效益相关的风险③股权的分散和流动降低了股东承担的风险,其关注企业的积极性减弱④经营环境变化使越来越多的个人和群体的利益受到企业业绩的影响,企业演变为“社会的企业”13.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要点:①股东并不是唯一的所有者,他们只能拥有企业的一部分②职工、债权人、供应商都可能是剩余风险的承担者,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应该参与公司治理③从企业发展的贡献上说明了重视非股东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必要性④从产权角度论证了其“新所有权观”的合理性;14.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不足:①将股东利益至上的企业单一目标转向服务于满足相关利益主体的多目标,导致公司无目标②企业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公司治理成本高、效率低③强调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企业管理者对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负责,相当于让他们对谁都不负责④没有具体标准难以构建模型缺乏可操作性第四章董事会和监事会:设置与运作1.董事的权利一般权利:①出席董事会会议②表决权③董事会临时会议召集的提议权④参与行使董事会职权的权利2.董事的义务①勤勉义务②诚信义务③私人交易限制义务3.董事会的运作:①董事会决策②规划董事会会议③召开董事会会议4.监事会设置的国别差异:①德国:股东与职工双向控制下的监督机制②日本:可选择的监督方式③美国:公司内部不设监事会,相应的监督职能由独立董事发挥第五章独立董事:实质重于形式1.一般独立性:描述一个具有对称信息、完全流动性的经济主体个人或企业根据自身的偏好目标,选择进入或退出某一契约的自然状态;2.特殊独立性:描述一个具有非对称信息、不完全流动的经济主体个人或企业根据自身的偏好目标,基于已有信息和流动性状况,选择进入或退出某一契约的自然状态;3.名义独立性:指担任独立董事的人员符合市场监管部门有关独立董事“独立性”的相关规定,具备担任独立董事的资格;4.事实独立性:指独立董事在公司重大决策参与方面能够做出独立判断并发挥相应的作用;5.制约独立董事发挥作用的因素:①过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导致独立董事缺乏流动性②上市公司经理人员缺乏聘请独立董事的动力③独立董事能力欠缺④独立董事受制于诉讼风险6.独立董事决策参与机制的设计:①强化董事会②独立董事战略参与③独立董事战略参与的具体措施:战略审计第六章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1.高层管理者激励机制的理论依据:①激励相容理论②信息显露性原理2.高层管理者激励机制的主要内容:①报酬激励机制②经营控制权激励机制③剩余索取权激励机制④声誉或荣誉激励机制⑤聘用与解雇激励机制⑥知识激励机制3. 报酬激励机制:对高层管理者的报酬激励一般由固定薪金、股票与股票期权、退休金计划等构成其中股票期权既是激励又是约束4.高层管理者的约束机制①内部约束:公司章程、合同约束、偏好约束、机构约束、在激励中体现约束②外部约束:法律约束、市场约束、道德约束、新闻媒介约束5.高层管理者约束机制建立的理论基础:①现代公司理论:公司产权与委托-代理中的利益冲突、非对称信息②公司监督机制原理:内部权力的分立与制衡6.当前我国国有企业高层管理者约束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①约束主体社会化②约束对象扩大化③约束原则绝对化④约束形式简单化7.西方国家在高管激励与约束机制经验:①新加坡:卓有成效的国有企业监管方式②日本:富有特色的升级提干标准第七章证券市场与控制权配置:走向成熟1.证券市场与公司治理的关系:通过证券市场进行控制权配置是公司外部治理的重要方式之一2.证券市场在控制权配置中的作用:①证券市场的价格定位职能为企业控制权配置主体的价值评定奠定了基础②发达的资本市场造就了控制权配置主体③资本市场上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的职能多样化为企业控制权配置提供了重要推动力3. 企业并购战略:波士顿法、波特法、适应法4.公司防御与应变:公司接管防御、公司应变5.公司剥离的方式:部门出售、股权分离、持股分立6.信息披露的必要性:①公司管理层缺乏主动披露的激励②信息披露是有成本的7.信息披露的价值:公司披露信息的动力在于获得资源的低成本,真实、完整、及时的信息可以增强投资者的信息8.信息披露的目标:提升信息透明度9.信息披露的作用:①有利于保护投资者②加强对经营者的约束和激励③促进控制权市场的发展10.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包括三类:①上市信息披露如对一级市场的招股说明书和对二级市场的上市公告书②定期信息披露如年度报告、中期报告③临时信息披露重要事件公告、收购与合并公告第八章银行治理:从治理者到被治理者1. 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作用:①专家式债权监督②市场评价式监督③作为公司股东而参与公司治理2. 银行作为债权人对公司治理的参与:①约束作用:债权的现金流约束和期限约束;债务契约的限制;破产机制的作用②监督作用:债务契约所授予银行的监督权力;公司存在接受银行监督以提高自身声誉的激励4.银行治理的特殊性:①商业银行有特殊的经营目标②委托-代理关系复杂③存款保险制度的负激励④市场及竞争程度的特殊性⑤管制的影响⑥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特殊性⑦银行业的并购成本大大超过一般公司⑧银行合约的特殊性⑨银行产品的特殊性5.银行管理的一般模式:①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应更多地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②目标应包括商业银行本身的安全和稳健③治理机制设计应偏重内部治理机制,审慎运用外部治理机制第九章机构投资者治理:从幕后到台前1.机构投资者:指用自有资金或者从分散的公众手中筹集的资金专门进行有价证券投资活动的法人机构,包括证券投资基金、社会保障基金、商业保险公司和各种投资公司等2.机构投资者的种类: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共同基金与投资公司;养老基金3.机构投资者的特点:①在进行投资时追求的是具有中长期投资价值的股票②都拥有行业及公司分析专家、财务顾问等,具有人才优势③可以利用股东身份,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参与上市公司的治理4.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途径:①行为干预②外界干预5.我国的主要机构投资者:证券投资基金、证券公司、三类企业国企、国控、上市公司6.成熟的机构投资者的特征:专业、理性、守法第十章集团治理:解开法人的面纱1.母子公司:当公司A绝对控股B公司,或没有处于绝对控股状态但却控制其董事会,使得公司A的意志能够在B公司的决策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则称公司B为公司A的子公司2.关联公司:公司A以少数股权参股B公司,且公司A在B公司的董事会中只有发言权,其意志在公司B的体现程度取决于B公司董事会成员间讨价还价的结果,此时称公司B为公司A的关联公司;或者公司A和公司B同为一公司的子公司,则二者为关联公司3.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①间接控制②直接控制③混合控制4.关联公司间的合作:①信息交流②高级管理者互派③关联交易5母公司滥用关联交易的形式:①产品买卖中滥用关联交易②转让、置换和出售资产中的滥用关联交易③资金拆借中的滥用关联交易④托管经营中的滥用关联交易⑤贷款担保中的滥用关联交易⑥债务充抵中的滥用关联交易⑦无形资产的使用和买卖中的滥用关联交易7.企业集团:是指作为独立法人的市场交易主体在长期交易中为了克服市场失灵与组织失灵、更有效率的实现交易,通过产权和战略性契约的连接而形成的中间型组织;第十一章跨国公司治理:文化对接的瓶颈1.跨国公司治理的内涵和特征问题:①跨国公司治理面临更加多样的法律制度框架②跨国公司内部交易超越了单一国家监督的范围③跨国公司治理凸显了社会责任监督机制的缺失2.母公司的治理传统:①美国模式:两极中心②日本模式:集权制③欧洲模式:分权制3.跨国公司不同发展阶段的母子公司治理:集中控制→分权→再集中4.跨国公司战略与母子公司治理①国际战略条件下的母子公司治理:母公司始终保持对国外子公司的战略、营销、财务和生产活动的严格控制,国外子公司仅仅是母公司生产与销售机构的“微型复制品”②多国战略条件下的母子公司治理:母公司仅控制底线,将其海外子公司作为独立的业务来对待;子公司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自主管理自身的经营,拥有自己的当地生产设施、营销战略和分销体系,利用当地的原材料并雇用主要来自东道国的人员③全球战略条件下的母子公司治理:采用一切方法来实现其产品在成本和质量上的最佳定位;营销战略一般由母公司统一制定,一旦母公司退出一项新产品,子公司的角色就转变为执行者④跨国战略条件下的母子公司治理:超越国际战略、多国战略和全球战略的局限性,重新对公司的资产和能力进行组合5.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特殊性:①形成机制:发端于计划经济体制②网络组织属性:基于行政治理和关系治理6.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的治理难点:①行政型治理模式向经济型治理模式转变②跨国经营过程中控制权力的合理设计第十二章网络治理:公司治理的延伸1.网络组织的兴起:①社会平台②经济平台③技术平台2.网络治理:以治理目标为导向、治理结构为框架、治理机制为核心、治理模式为路径、治理绩效为结果的复杂运作系统;网络治理是对网络组织的治理,治理行为的主体是合作诸结点,客体是网络组织这一新型组织形态,治理过程是具有自组织特性的自我治理;网络治理具有活动的多维性和要素的多样性第十三章治理模式:是否趋同1.外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的特点:①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比例较大②公司控制权市场在外部约束中居于核心地位③经理报酬中的股票期权的比例较大④信息披露完备2.内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的特点:①董事会和监事会分立②企业与银行共同治理③公司之间交叉持股3.家族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的特点:①所有权主要由家族控制②企业主要经营管理权掌握在家族成员手中,企业决策家长化③经营者激励约束双重化④企业员工管理家庭化⑤来自银行的外部监督很弱4.公司治理模式的趋同化:①OECD准则正逐渐成为公司治理的国际标准②机构投资者作用加强,相对控股模式出现③财务报告准则趋同④利益相关者日益受到重视⑤法律的趋同第十四章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路在何方1.内部人控制:在私有化场合,多数或相当大量的股权为内部人持有,在企业仍为国有场合,在企业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内部人的利益得到有力的强调狭义:在所有者出资人缺位的条件下,由企业经营者或员工实际控制了企业的情况广义:的内部人控制部件包括经营者和职工雇员群体,也包括大股东2.“内部人控制”在俄罗斯的具体表现:①股权结构:“内部人控股”、“股权高度集中”和“寡头控股”②治理结构:“经理控制”与“寡头控制”3. 中国案例:“内部人控制”还是“行政控制”①股权结构:股权分割与国有股“一股独大”②治理结构:“行政控制”下的经营者控制第十五章公司治理原则与评价1.公司治理原则:指导公司治理实务的基本原则2.在诸多公司治理原则中,影响最大的是OECD公司治理原则,它对许多新兴市场和经济接轨国家公司治理原则的制定起到很强的指导意义3.公司治理原则是介于经济理论与法律之间的不具有法律强制力的事务细则,它不谋求替代或否定有关的法律法规4.公司治理原则的层级体系:①国际性组织层次②政府与各类中介组织层次③机构投资者层次④金融机构层次⑤企业层次5.公司治理评价的根源:两权分离6.中国公司治理指数系统CCGI:评价内容--公司评分:股东权益、控股股东行为与股东大会,董事和董事会,监事和监事会,经理层,信息披露,利益相关者六个维度7.中国公司治理评价原则:①目的性②科学性③可比性④定量与定性相结合⑤整体性⑥可行性8. 中国公司治理评价指数的作用:①加强监督②指导投资③强化信用④诊断控制⑤提升研究水平。

第六章_高层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

第六章_高层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

3.高层管理者的股票期权制
股票期权的优势
这种制度比现金方式的奖励有更大的激励作用, 将未来的收益与公司发展和股市紧密结合起来, 有利于激发公司高层管理者进行经营管理的能动 性。 公司高层管理者在任期和行权期内比较重视优化 决策,减少短期行为,提高效率和创新,这种行 为对公司有正面作用,从而使激励显效,部分解 决“59岁现象”,有利于激励国有企业高层管理 者的长期化行为。
1.高层管理者的激励机制
我国高层管理者激励现状
收入结构主要是固定薪酬附加灰色的职位消费和 隐性收入 报酬水平偏低 成员之间报酬水平悬殊 报酬的确定与成员的经营绩效关系不大 报酬结构中长短期激励失衡 持股比例偏低
1.高层管理者的激励机制
剖析我国59岁现象
经济领域的“59岁现象”则主要是描述一些国有 企业企业家甚至非常优秀的企业家在退休前一反 几十年守法努力工作的常态,为自己大谋私利,侵 吞国有资产的现象。 “59岁现象”都是由于某种权力或者利益的丧失, 引起心里的不平衡,产生不安、压力、恐惧等症 状,为了摆脱这些症状而采取的一些极端的,以 损坏他人利益为前提的,为自己牟利的、不正当 的、甚至不合法的行为。 “59岁现象”还演变到了“新59岁现象”,即 “恋岗症”;以及年轻化,及一些较年轻的领导 干部滥用或私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牟利。
3.高层管理者的股票期权制
股票期权的不利影响
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广泛运用,不仅加大了高管 人员与普通员工之间的报酬鸿沟,而且诱导少数 上市公司的高管人员过分关注股票价格的波动, 甚至不惜采取激进的会计政策以抬高股价。 股票期权激励机制有可能滋生“报喜不报忧”的 氛围,使高管人员不能及时、如实地向投资者报 告公司的经营状况。 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可能使董事会将太多时间精力 耗费在薪酬事务,忽略了对公司财务报告系统真 实性和可靠性的监督,客观上助长了高管人员伪 造账册,掩盖真相,通过股票期权牟取暴利。

李维安《公司治理学》读后感

李维安《公司治理学》读后感

李维安《公司治理学》的启发杜茜(2007110039)参考了南开大学李维安老师《公司治理学》的课件第六章:《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结合自己的想法,对如何在上市公司建立有效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出一些建议。

我的建议是:第一,建立企业家市场,到市场上选老总。

如果管理者是通过行政任命的,这不仅有可能使企业得不到合适的管理者,而且在这个前提下,若对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制定一个较高的工资标准,则有可能是滋生新的平均主义的温床,培养出一个高薪管理者阶层,而体现不出不同能力的经营者价值的差异性,使一些很有作为的企业家得不到真正的激励。

所以管理者要真正各得其所,并与企业真正生死与共,应以老总的选拔市场化为前提条件。

第二,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给他们期权。

在这方面,除了推行年薪制、继续注重精神奖励外,还要积极探索对管理者的激励机制。

其中一种较好的方式就是给高层管理人员以股票期权,在国际上通常的做法是给予企业的管理人员一种权利,允许他们在特定时期内(一般3-5年),按某一预定价格购买本企业普通股,这种权利不能转让,但所购股票仍能在市场出售。

股票期权行权所需股票的来源渠道有两个:一是公司发行的新股票;二是通过留存股票账户回购股票。

根据我国企业的情况,其具体作法是经股东大会同意,将预留报酬中的一部分,无偿但有条件地分配或奖励给公司高管人员。

这种激励制度将企业经营者的个人所得与企业的长远利益、企业的资本升值及广大股东的利益得以很好地结合,不仅有利于激发高管人员经营管理的能动性,更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和素质。

第三,建立风险机制,给他们风险。

管理者承担的风险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经济上的风险和职业上的风险。

只有奖励没有风险的机制,则管理者可能会为得到奖励而使企业冒较高的风险。

成功了,管理者获得巨奖;失败了,没有多大损失。

尤其是国家对国有资产的控制权不强的时候,更容易发生这方面的冒险行为,从而增加企业的风险。

所以一种好的分配制度,既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又要尽可能防范风险。

《公司治理》课程教学大纲

《公司治理》课程教学大纲

公司治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中文名称:公司治理课程英文名称:Corporate Governance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学分:2 学分课程学时数:32 学时授课对象:会计专业本课程的前导课程:《西方经济学》、《公司法》一、课程简介公司治理是企业长治久安的根本,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根基。

本课程介绍公司治理的概念、内容与主要模式,分析公司股权的安排、董事会的构成和运作、监事会的组成与运作、经理层的责权利等内容,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公司治理现状,介绍具体公司治理的案例,帮助学生梳理公司治理的思路,避免公司治理的风险。

二、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课程教学内容:(一)公司治理学:新兴学科的诞生1.企业制度的演进与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

2.公司治理研究的主题与内涵。

3.公司治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与研究方法。

(二)公司治理:理论框架与基本问题1.公司科层契约与公司治理体系。

2.公司治理边界及其原理。

3.有效公司治理机制的设计原则和企业竞争力。

(三)股东权益:谁是治理主体1.股东权益及其特征。

2.股东大会及中小股东权益保护。

3.公司治理主体的选择。

(四)董事会和监事会:设置与运作1.董事会的设置与运作。

2.监事会的设置与运作。

(五)独立董事:实质重于形式1.独立董事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2.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3.独立董事作用及其决策参与机制的设计。

(六)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1.高层管理者的激励机制。

2.高层管理者的约束机制。

3.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的长效机制。

(七)证劵市场与控制权配置:走向成熟1.股票市场、资本结构域控制权配置。

2.公司并购与公司剥离。

3.证劵市场监管与信息披露。

(八)银行治理:从治理者到被治理者1.商业银行与公司治理。

2.商业银行治理的一般性分析。

3.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治理及其改进。

(九)机构投资者治理:从幕后到台前1.机构投资者的种类和特点。

2.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机理分析。

内审员管理制度

内审员管理制度

内审员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转,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益和风险管理水平,保护公司股东和投资者的利益,加强公司治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内审员管理,包括内审员的组织架构、人员职责、招聘与任用、培训与考核、激励与约束等方面。

第三条公司内部审计部门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组建内审员团队,依法独立开展审计工作,向公司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汇报审计结果,对公司经营活动提出建议并监督其执行。

第四条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应当依法执业,遵守职业道德和审计准则,保障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第五条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定期对本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其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并接受公司董事会的监督。

第二章内审员职责第六条内审员是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从业人员,主要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一)参与内部审计项目的策划、实施和总结工作;(二)独立、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工作,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三)监督并推动审计结果的执行情况;(四)协助公司高层管理层改善公司经营管理工作,提高公司经营效益。

第七条内审员应当具备较强的分析、判断和沟通能力,严守职业操守,恪守保密义务,独立、客观地履行审计工作。

第八条内审员应当服从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管理,接受内部审计部门的指挥和分配,认真履行职责。

第九条内审员在经审计工作中发现违法、违规行为时,应当及时向公司管理层报告,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第三章内审员招聘与任用第十条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应当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制定内审员招聘与任用的规定,形成完善的招聘渠道和程序,确保招聘的内审员具备专业素养和才能。

第十一条内部审计部门对拟录用的内审员应当进行面试、资格测试、背景调查等必要的程序,确保内审员的合格性。

第十二条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应当严格遵守人才流动制度,选拔、任用、激励和约束内审员,保持内审员队伍的稳定性和技术实力。

国有企业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

国有企业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

48经 营 管 理现代企业教育 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从实践方面看,管理主义变革的具体策略都是以市场化为核心而展开的,因而对市场机制的迷信和崇拜亦是其受人诟病的重点。

管理主义认为,公共部门同私人部门一样,都在提供产品及服务,只是产品的属性有所不同,公共部门提供的是纯粹公共产品及准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共同消费性及不可分割性等特征。

从效率的角度看,私人部门往往具有较高的效率,与公共部门效率低下形成强烈的对比,关键在于私人部门存在竞争,而公共部门只是一个垄断的供应者。

因而,要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引进市场机制乃是最佳选择。

从根本上说,市场机制并不适合在公共部门中广为应用,这不仅因为市场机制自身存在自发性、盲目性、调节的滞后性等重大缺陷,更重要的是由于市场机制并不适合提供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共同消费性及不可分割性等特征,对这类产品市场无法为其定价并收回成本,因而没有任何私人机构愿意提供公共产品,这从科斯灯塔的案例中可见一斑。

三、公共部门的变革取向:韦伯主义和管理主义的融合简・埃里克・莱恩认为,公共行政框架不会轻易为新管理途径所取代,因为前者具有后者所没有的一些特质[5]。

笔者认可莱恩的观点,并认为韦伯主义并未过时,其价值应该受到肯定,而不是一味的抛弃。

公共部门的变革应以韦伯主义和管理主义的融合为取向,以实现二者的优缺互补。

首先,韦伯主义的价值应该予以肯定。

在当前的公共部门变革中,一味的去官僚制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在公共行政的实践中,官僚制尽管带来了僵化、固守程序、繁文缛节、行动迟缓等这样那样的病症,但它依然是公共行政的主体框架。

它强调规则和程序,这些规则和程序并非任意设立,而是基于经验积累理性化固定下来,以保证处理行政事务的便捷和公职人员行为的合法性。

严格的规则和程序既避免了公共权力的滥用,又防止了人治的随意性,因而是公共部门治理高效的象征。

其次,管理主义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公司治理课后复习题答案(供参考)

公司治理课后复习题答案(供参考)

第一章公司治理概论1.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其特征?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合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

2.公司的含义及特征。

(1)含义:公司指依法定程序设立,以赢利为目的的法人组织。

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

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2)特征:①公司是一个法人团体,具有法人地位。

②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法人组织。

③公司的投资主体一般是多元化的。

④公司具有特定的治理结构。

⑤公司是依照有关法律进行登记、注册的经济组织。

3.说明公司治理的研究主题。

P6-9(1)国内公司治理研究的主题第一个主题:治理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经营者腐败问题。

第二个主题: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公司化改造。

(2)国外公司治理研究的主题第一个主题:围绕如何监督和控制经理人员的行为展开研究。

第二个主题:研究如何保护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4.公司治理如何界定?P13公司治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1)狭义的公司治理解决的是因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而产生的代理问题,它要处理的是公司股东与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问题。

(2)广义的公司治理可以理解为关于企业组织方式、控制机制、利益分配的一系列法律、机构、文化和制度安排,它界定的不仅仅是企业与其所有者之间的关系而且包括企业与其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3)公司治理是指,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的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的一种制度安排。

5. 解释公司治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

P17-20(1)学科性质①公司治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②公司治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③公司治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2)特点①科学性②艺术性③技术性④文化性⑤演化性第二章公司治理基本理论与框架1. 试阐述利益相关者理论。

P77-80①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企业不仅要对股东负责,而且要对与企业有经济利益关系的相关者负责,公司不能脱离其他个人和团体而存在,因而,公司应该对这些主体负有社会责任。

《公司治理学》(第三版) 5-第五章

《公司治理学》(第三版) 5-第五章
一、制约独立董事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
1. 过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导致独立董事缺乏流动性 2. 治理机制不相容限制了独立董事的影响力 3. 上市公司经理人员缺乏聘请独立董事的动力 4. 独立董事能力欠缺 5. 独立董事受制于诉讼风险
2021/8/2
20
二、独立董事作用评价
《公司治理学》
1. 独立董事提名 2. 独立董事来源 3. 独立董事人数 4. 独立董事兼任 5. 独立董事如何获取信息 6. 独立董事与执行董事的信息非对称 7. 独立董事报酬 8. 独立董事工作内容 9. 独立董事作用的主观评价
《公司治理学》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教材
公司治理学
李维安 主编 任课教师 ***
2021/8/2
1
第二篇 内部治理
《公司治理学》
第三章 股东权益:谁是治理主体 第四章 董事会与监事会:单层制还是双层制 第五章 独立董事:实质重于形式 第六章 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
4. 当公司由一个强有力的CEO控制时,独立董事可以避免其过度一手 遮天,及时识别和限制不当行为;
5. 当前投资者对公司的社会责任要求越来越高,来自社会各方的压力 促使董事会必须将公司的社会责任问题提到董事会的议程上来。
2021/8/2
7
《公司治理学》
三、我国公司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历程
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股份公司的引入,首先是从赴境外证券交易 所上市的公司中开始的。
出决定:对郑百文董事长和副董事长分别处以30万元和20万元罚
款;对包括独立董事在内的全部董事处以10万元罚款。这在我国
证券市场开了先河,使得我国独立董事的尴尬处境被凸显放大:一
方面可能成为“摆设”,另一方面又因“摆设”而被市场“打板

《公司治理》课程教学大纲

《公司治理》课程教学大纲

《公司治理》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1章公司治理与公司治理理论一、教学目标:1、了解公司治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理解企业制度的演变。

2、掌握公司治理的概念,理解公司治理的内容。

3、了解目前公司治理的基本模式,理解各种模式的特点。

4、重点掌握两种观点的公司治理理论,并对这两种理论进行分析比较。

5、理解公司治理的趋同性二、教学方法:讲解与提问三、教学时间:3课时四、教学内容1.1 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1.1.1 企业制度的演进1.1.2 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和表现1)业主制企业的治理问题特征本章思考题案例分析题推荐阅读资料网络资源参考文献第10章公司治理的外部制约机制一、教学目标1、理解证券市场的概念并掌握证券市场的主要特征。

2、了解证券市场有效性的概念,重点掌握如何加强和提高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

3、重点掌握机构投资者的概念及现状,掌握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思路。

4、理解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内涵,重点掌握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思路。

二、教学方法:讲解与提问三、教学时间:3课时四、教学内容证券市场的治理10.1.1 证券市场的发展和作用10.1.2 证券市场的有效性与公司治理10.1.3 证券市场的治理机制10.1.4 完善证券市场,促进公司治理信贷市场的治理10.1.5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内涵10.1.6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模式10.1.7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机构投资者的治理本章思考题案例分析题推荐阅读资料网络资源参考文献10成绩考核方式:考试(闭卷考试):占60%作业:占20%平时:20%教材与参考资料:教材:张咏莲《公司治理学(第三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参考资料:1、马连福,公司治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出版社,20172、陈万江,公司治理,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3、刘彦文,公司治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12)合伙制企业的治理问题特征3)公司制企业的治理问题特征⑴大股东控制和小股东控制的公司治理问题⑵经理人控制问题⑶债权人利益与有限责任的问题公司治理的意义公司治理的核心概念1.2.1 公司治理的概念1)经济学:主要是制度学说2)管理学:主要是决策学说和组织结构说1.2.2 公司治理的概念1.2.3 公司治理的内容公司治理的基本模式1.2.4 外部控制主导型的英美公司治理模式——证券市场主导(一)英美公司治理模式的成因分析(二)英美公司治理的特点1.2.5 日德公司治理模式:银行的外部主导和双层内部主导的治理模式(二)德国公司治理的特点(三)日本公司治理的特点1.2.6 韩国和东南亚的家族治理模式1.2.7 转轨经济国家的公司治理模式——内部人控制公司治理的理论概述1.2.8 以股东利益为中心的公司治理理论1)两权分离的背景2)代理理论1.2.9 以利益相关者为中心的公司治理理论1)人力资本理论背景2)利益相关者理论公司治理的最新发展1.2.10 全球化的背景1.2.11 各种公司治理模式的缺陷1.2.12 治理趋同(一)在治理理念方面(二)在内控结构方面(三)在约束机制方面(四)在银行对公司治理的作用方面(五)在持股比例方面1.2.13 相机治理1.3 公司治理学学科的研究对象1.3.1 公司治理学学科的研究对象1.3.2 公司治理学学科的性质1.3.3 公司治理学的研究方法1.3.4 公司治理学学科的发展1.3.5 目前对公司治理的研究本章思考题案例分析题推荐阅读资料网络资源参考文献第2章公司治理与股东权利制度一、教学目标:1、理解股东的概念并掌握股东权利分类的内容,掌握中国股东权利制度相关规定;2、理解股东会的概念并掌握股东会决议等相关内容;3、了解股东投票方式,重点掌握几种常用投票制度;4、了解中国公司治理中小股东现状,掌握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救济制度。

激励与约束原则

激励与约束原则

年度固定薪资
奖金/短期激励
业绩股票计划/ 绩效单元利润分享
股票期权/ 限制性股票/ 股票增值权
• 通常以股票期权 、股票或现金等 价物的形式发放 • 基于长期的业绩
长期持股的要求
• 基于岗位和市场水 平的变化
• 通常基于一年的业 绩以现金的形式发 放
• 通常以现金或股 票的形式发放 • 基于3-5年的中期 的业绩
Steven Qin
Human Resources Center
来源
分配数量
职务高低与司龄长短、岗位重要性相兼顾(可以参考上次期权计划的 方案)
不低于以下两个价格中的较高者(如中捷股份上浮5%): (1)激励计划摘要草案公布前一个交易日的公司股票收盘价; 行权价格 (2)激励计划摘要草案公布前三十个交易日内公司股票平均收盘价 。 有效期 3-5年 授权日 定于年度考核结束之后,2009年度初 行权时间 一年后第一次行权 (等待期) 公司资格要求、激励对象资格要求及业绩要求(含公司财务指标与个 行权条件 人考核指标)三者同时满足 行权比例 首次行权30-50%,其佘的分几年匀速行权。 禁售期 六个月(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持有本公司股份5%以上的 股东,将其持有的本公司股票在买入后6个月内卖出,或者在卖出后6 个月内又买入,由此所得收益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董事会将收回其 所得收益。) 如调整方法、各方权利与义务、终止条件等的有关规定 Steven Qin
司获得的一定数量的本公司股票。激励对象在限制期 责经营时,不适合 内不得随意处置股票,只有在工作年限或业绩目标符 限制股权(狭 合股权激励计划规定条件的,才可出售限制性股票并 激励对象经济承受能力不足 从中获益。(业绩股票由公司出钱购买,狭义限制股 时,不适合。 义) 权由个人出钱购买;另外也可由公司和个人共同出钱)

如何激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

如何激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

如何激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如何激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表现为人才的竞争,人才的流动率成为了企业的一大隐患,特别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流失。

至于要如何去激励高层管理人员,且留住人才呢?下面就随爱汇网一起来了解下吧!激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办法在国家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我国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流动性大大提高。

一方面,高层管理人员的合理流动可以促进社会和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高层管理人员的高流失率往往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直接与间接成本,极大地影响到企业员工的士气,降低了企业的整体绩效水平。

如何设计出一种能够吸引和利用高级人才,把人力资本开发到最大、人力资源配置到最优的激励制度,是中国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

1我国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制度激励的现状对于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企业来说,制度激励问题相对于管理激励问题来说更具有根本决定性和现时意义。

特别是在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制度激励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高管薪酬结构不合理基本薪酬所占比例偏大,浮动薪酬,尤其是与产权相关的股权激励部分,所占比例偏低。

在中国上市公司中,高管人员未持有公司股份的公司超过60%。

另一方面,高管持股收益只占高管们总薪酬的约20%,这说明中国的高管薪酬还主要集中在短期激励。

1.2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由于许多企业大股东一股独大的原因,以至在上市公司里,大股东滥用控制权的现象非常严重,企业内部缺乏必要的制约机制。

企业的整个权力也因此而掌握在董事长及其以董事长为核心的极少数人手中。

董事会也因此而成了董事长一人的董事会,公司的一切皆由董事长说了算,所谓的公司治理则完全成了一个空架子。

一方面是大权在握,而另一方面则是私欲的膨胀由于自己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高管流失就很平常,更有甚者,受贿、贪污、挪用公-款,不惜走上犯罪的道路。

在部分公司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情况下,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和严重,破坏了立法时所设计的公司权力制衡体系,导致高管层共谋和内部人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是按市场经济规范管理国有企业 二是公司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
(三)日本:富有特色的升级提干 日本 富有特色的升级提干
以高层管理者等级晋升为主,而不以物质激励为主 法人相互持股、交叉持股为主体的公司产权制度
公司治理学》 《公司治理学》
第三节 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的长效机制
(四)欧美当代重大财务舞弊案例带来的重要警示
第三节 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的长效机制
一 、 西方国家在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机 制方面的经验借鉴
(一)美国:发达完备的经理市场环境 美国:
经理人市场成熟 资本股票市场发达
公司治理学》 《公司治理学》
第三节 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的长效机制
(二)新加坡:卓有成效的国有企业监管方式 新加坡:
新加坡政府对国有企业管理 (500多家无一亏损)
案例6-1】上海船用设备公司: 【案例 】上海船用设备公司: 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失衡
公司治理学》 《公司治理学》
上海船用设备公司有14个事业部,每个事业部分别从 事23个船用产品的生产与经营。该公司对各个事业部采用 利润分成的方式,激励各个事业部的发展,分成比例在最 后阶段达到50%,而同时关于业务管理等的各项制度却非 常粗略,合同管理、生产管理、采购管理等方面均缺乏实 质性的约束,属于典型的“强激励、弱约束”组合模式。 后来随着各事业部越来越熟悉了各种机会性的做法,导致 公司的业务量虽然在整体增加,但公司的利润率却越来越 低,以至于公司提存的利润总额不足于支付各项管理费 用……… 资料来源: 王岩诗:经营者持股网,《中经研究》, 2003年第7期。
公司治理学》 《公司治理学》
第三节 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的长效机制
二、经理股票期权:高层管理者激励约 经理股票期权: 束机制的重要实现形式
(二)我国实行股票期权制过程中应注意的 问题
1.确定受益对象 2.确定授权期权数量 3.确定行权价格 4.确定行权期
公司治理学》 《公司治理学》
第三节 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的长效机制
公司治理学》 《公司治理学》
第三节 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的长效机制
(一)股票期权的涵义及其利弊
1.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广泛运用,不仅加大了高管 人员与普通员工之间的报酬鸿沟,而且诱导少数上 市公司的高管人员过分关注股票价格的波动,甚至 不惜采取激进的会计政策以抬高股价。 2.股票期权激励机制有可能滋生“报喜不报忧”的 氛围,使高管人员不能及时、如实地向投资者报告 公司的经营状况。 3.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可能使董事会将太多时间精力 耗费在薪酬事务,忽略了对公司财务报告系统真实 性和可靠性的监督,客观上助长了高管人员伪造账 册,掩盖真相,通过股票期权牟取暴利。
公司治理学》 《公司治理学》
第二节
高层管理者的约束机制
三、我国高层管理者行为约束机制的设计
(一)公司内部约束机制
1.组织制度约束 2.管理制度约束
公司治理学》 《公司治理学》
第二节
高层管理者的约束机制
(二)公司外部约束机制
1.市场约束 2.债权人约束 3.法律法规约束
公司治理学》 《公司治理学》
公司治理学》 《公司治理学》
希望改制没有错,但操之过急就会出问题。“新59岁现象”的成因是那些即将 退位的国有企业老总希望通过改制持股甚至持大股,而高层管理者持股的最大难 题是如何筹措资金。长期低收入的高层管理者如果急于持大股,只有几种可能: 要么做小蛋糕(做亏、低价评估),要么隐匿资产,要么转移利润,要么空手套 白狼,要么资金来路不明,显然,这些做法都是违规甚至违法的。所以,在国有 企业老总激励机制尚未健全的今天,高层管理者持股应是长期行为。 一些睿智的59岁左右的国有企业老总在推动改制时,不选择“一口吃成胖 子”的办法,而是会选择一条易于操作的现实之路,如保留部分国有股,吸引部 分外来投资者,融进部分职工股。只有当他具有足够的能力左右局势时,他才会 坚定地选择MBO或ESOP,其目的很明确——在所剩无几的时间完成改制。 由此看来,仅几年的功夫,高层管理者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褚时 健引发的“59岁现象”已发生变异——如果褚时健所代表的“59岁现象”是“恋 钱症”的话,那现今流行的“新59岁现象”则是“恋岗症”。
公司治理学》 《公司治理学》
高层管理者: 第六章 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
学习目的 1.了解高层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理论依据、概念及主 要内容; 2.掌握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之间的关系; 3.把握国内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的现状和对策; 4.尝试构建高层管理者激励约束长效机制设计的框架。 关键词 高层管理者 长效机制 激励机制 股票期权 约束机制
三、我国培育高层管理者长效机制的建 议
(一)高层管理者选任治理的制度安排
1.竞争选聘安排 2.指派产生安排
公司治理学》 《公司治理学》
第三节 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的长效机制
三、我国培育高层管理者长效机制的建 议
(二)高层管理者激励的制度安排
1.报酬激励 2.控制权激励 3.誉激励 4.市场竞争
公司治理学》 《公司治理学》
网络链接6 公司科学发展战略观: 【网络链接6-2】公司科学发展战略观: 要适应两个“上帝” 要适应两个“上帝”
公司治理学》 《公司治理学》
…………为了实现公司可持续经营,我们必须在适应产品市场中 “顾客”这个上帝的同时,适应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这第二个“上 帝”。适应“顾客”这个“上帝”,确保了我们的公司能够有效完成商 品和服务的供需交易;而适应“投资者”这个“上帝,可以保证我们的 公司象一艘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破浪航行的战舰。因为,适应了“投资 者”这个“上帝”,就意味着公司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资本:供给能量。 有了适应这两个“上帝”的能力,公司就能在下游的产品市场和上游的 资本市场上百战不殆。 由此不难得出,公司科学发展的战略观,不仅要在产品市场上强 调顾客关系管理的作用,而且还要在资本市场上持续强调基于公司治理 的投资者关系管理的重要性。 ----资料来源:李维安:《南开管理评论》,2004年第2 期,主 编寄语。
公司治理学》 《公司治理学》
第三节 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的长效机制
经理股票期权: 二 、 经理股票期权 : 高层管理者激励约束 机制的重要实现形式
(一)股票期权的涵义及其利弊
经理股票期权(Executive Stock Option,简称ESO) 源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公司最富有成效的激励制度, 是从员工持股计划中分离出来的,在国外取得了很 大的成功。 ESO作为金融衍生工具,是指买卖双方按约定的价格 在特定的时间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某种股票的权 利,也是公司股东(或董事会)给予高级管理人员 的一种权利。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公司治理学
李维安 主编
第 六 章 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 高层管理者:
学习目的 & 关键词 第一节 高层管理者的激励机制 第二节 高层管理者的约束机制 第三节 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的长效机制 复习思考题 案例讨论题:新59岁现象: 国有企业老总改制情结与新心病
公司治理学》 《公司治理学》
第一节 高层管理者的激励机制
二、高层管理者激励机制的主要内容
(二)经营控制权激励机制 (三)剩余支配权激励机制 (四)声誉或荣誉激励机制
公司治理学》 《公司治理学》
第一节 高层管理者的激励机制
(五)聘用与解雇激励机制 (六)知识激励制度
公司治理学》 《公司治理学》
第二节
第三节 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的长效机制
(三)高层管理者约束的制度安排
高层管理者约束在此特指董事会、监事会等基于 公司治理结构框架的对高层管理者的经营结果、 行为或决策所进行的一系列审核、监察和督导的 行动,这种约束是法律法规所确认的一种正式制 度安排 包括对高层管理者的监督问责机制、业绩考核安 排、罢免安排以及重大事项的决策机制
公司治理学》 《公司治理学》
【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
当前为什么要建立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机制? 1. 当前为什么要建立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机制? 2. 为何说高层管理者激励机制的理论依据是激励相 容性与信息显露性? 容性与信息显露性? 3. 谈谈公司高层管理者约束机制的基本原理和实施 方式。 方式。 4. 如何理解股票期权是激励约束机制的重要实现形 式? 5.如何认识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之间的关系 如何认识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之间的关系? 5.如何认识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高层管理者的激励机制
二、高层管理者激励机制的主要内容
(一)报酬激励机制
1.年薪制 2.股票期权
公司治理学》 《公司治理学》
网络链接 6-1
美国股票期权: 美国股票期权:有效的管理者激励途径
股票期权始于上世纪70年代,是西方近二十年来兴起的一种用来激励经理人员的报酬 制度。以期权计划为代表的长期激励机制在美国已得到广泛的推行,股票期权创造性的以 股票升值所产生的差价作为对公司经营人员人力资本的一种补偿,成功地将经营人员的个 人目标与公司的长期利益结合起来。 Motorola公司 1993年提出了一个包括其CEO在内的高级管理人员最小股票持有指 引方案,该指引方案规定,如果CEO所拥有的股票少于其基本工资的4倍,或者其他高级管 理人员所拥有的股票少于其基本工资的3倍,则这些高级管理人员必须保留50%从1993年12 月起开始行权所获得的股票。直到达到指引方案规定的最小持股标准。Motorola的最小持 股标准为:elected officers所持有的股票不能少于5000股,而appointed vicepresidents则不少于1000股…… -----资料来源: 孙习祥、陈政华: “股票期权:企业家激励与约束 手段”,《宏观经济管理》,2001年第6期
高层管理者的约束机制
一、高层管理者约束机制建立的理论基础
现代公司理论: (一) 现代公司理论:公司产权与委托代理中 的利益冲突、 的利益冲突、非对称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