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的概念及意义
第十二章 人际关系

环境,使我们在该环境中的行为有一个明确的定向。
幻灯片 32
情境的不明确,或不能达到对情境的把握,会引起机体的强烈焦虑。 对于人来说,不仅对物理环境的不明确和不能把握会引起焦虑,对社会环境的不明确和
幻灯片 29 (三)人际吸引水平的增减规律 阿龙森与林德 1965 年所做的一个著名实验。这一实验发现了人际吸引的增减规律。 研究结果发现,人们对于原来否定自己而最终变得肯定自己的交往对象喜欢程度最高,
明显高于一直肯定自己的交往对象。而对于从肯定到否定变化的交往对象喜欢程度最 低,大大低于一直否定自己的交往对象。这一现象被称为人际吸引的增减原则或得失原 则(gain-loss principle)。
幻灯片 27 (二)自我阻抑策略 社会心理学家有关自我阻抑策略的最新研究,使人们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得到了更好
的证明。 所谓自我阻抑策略(self-handicapping strategies),指个人为未来可能的失败制造
保护性借口(protective excuses)所采取的措施。其目的在于保护或促进自己自我胜 任(self-competence)的概念。 有关自我阻抑策略的一个代表性研究,是由社会心理学家伯格拉斯等人
幻灯片 7
人际情感关系的基本指向,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与维持一定的相互接纳和支持的友好情 感。它没有明确对应的社会职能这种关系的产生、发展、保持与消亡,只遵循人的情感 心理规律。
人际情感关系不是人的类与类的关系,而纯粹是个人与其他所有人的更为一般的关系, 是一种个人凭个人自然情感状态选择的自由关系。由人际情感关系带来的社会生活,对 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高度特异的。由其所带来的独特生活经验,使得每个人都有与其他人 不同的独特心态与个性。人由此而获得个性化。
人际关系的概念及意义

人际关系的概念及意义首先,人际关系意味着社会互动。
人类是社会群体的一员,无论是在家庭、学校、工作场所还是社会团体中,人们都需要与他人进行互动和沟通。
通过与他人交换信息、分享经验和共同解决问题,人们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建立起相互依赖和信任的关系,并从中获取支持和帮助。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改善生活质量。
其次,人际关系对个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幸福感往往与其人际关系的质量密切相关。
与他人的亲密关系和稳定支持网络可以提供安全感和满足感,减轻压力和孤独感。
同时,人际关系也是实现自我认同和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个体可以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从而形成更加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自尊感。
此外,人际关系对个人的自我认知和成长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个体不仅能够认识他人,更能够认识自己。
他人的反馈和评价可以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情感取向和行为模式,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促使个体进行自我调整和改变。
同时,通过与他人合作和协作,个体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实现个人的自我成长和发展。
此外,人际关系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人际关系是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减少冲突和摩擦,促进社会的协作和合作。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个体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智慧,实现共同的目标和利益,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首先,我们要建立真诚、开放和支持的沟通方式。
只有真诚地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才能建立起互相信任和理解的关系。
其次,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交活动。
参加各种聚会、会议和社交活动,可以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增进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
此外,我们还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协商。
通过分享资源、互相帮助和相互支持,可以增加彼此的信任和友好,建立起持久稳定的合作关系。
社会心理学之人际关系

第三章人际关系第一节人际关系概述一、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看,人际关系包括社会中所有的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切方面,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心理关系等。
显然,这种定义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概括,没有揭示出人际关系的特殊性。
从狭义上看,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它的发展变化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
在人们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如果各自的社会需要得到了满足,相互之间就能形成接近的心理关系,表现为友好、接纳的情感;如果人们之间的社会需要受到了损害或人与人之间发生了矛盾和冲突,心理上的距离就会拉大,彼此之间就会形成不愉快的关系甚至敌对状态。
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中较低层次的关系,受生产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制约;同时,它又渗透在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是社会关系的“横切面”,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每个个体都是活在各种各样现实的、具体的人际关系之中。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它有以下特征:首先,人际关系主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
它反映人与人之间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如友好关系、亲密关系、敌对关系等。
这种心理上的关系是由心理倾向性及其相应的行为反映出来的。
其次,人际关系由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等一系列心理成分所构成。
认知成分是心理关系的基础,反映个体对人际关系状况的认知和理解。
人际关系的发展、变化,往往是由认知成分的改变而引起的,相互之间信息交流越多,了解越深刻,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就越接近。
情感成分是对交往的评价态度的体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如何是人际关系的动力成分。
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亲密情感,促使彼此心理相容;二是分离性情感,促进人们疏远排斥。
行为成分是双方实际交往的外在表现和结果,如言行举止、仪表风度等。
第六章人际关系

(3)感情需要: 表现为在感情上与他 人建立和维持良好关系的愿望。 舒茨认为,每种人际关系需要的强度都 应处于一个较适宜的水平,欲求不足或 欲求过度都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与维持。 人满足三种人际关系需要的方式有主动 和被动之分。三种基本人际关系需求与 主动和被动两种满足方式组合起来,就 构成六种基本人际关系倾向
第七章: 人际交往
一、人际关系的内涵
(一 )人际关系的概念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在交往中形成 的直接心理关系,主要表现为心理上的 好恶喜厌,远近亲疏,即心理距离。 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个侧面,因此 它根本上受着经济、政治、法律等关系 的制约,而这些社会关系又总是通过人 际关系具体地,鲜活地表现出来,对人 们的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2)冲突的层次与类型 布瑞克(H.B.Braiker)等学者区分 了三个层次的冲突: 第一层次是特定行为上的冲突,即双方 对于某个具体问题存在不同意见,; 第二层次是关系规则或角色上的冲突, 即双方对于如何处理双方的关系,在关 系中各自的权利、义务有不同的理解; 第三层次是个人性格与态度上的冲突, 这往往涉及到双方人格与价值观的差异, 因此是比较深层次的冲突。
(3)由一方发出的同意、合作、友好等 行为,导致另一方的协助、温和等反应; (4)由一方发出的尊敬、信任、赞扬、 求援等行为,导致另一方的劝导、帮助 等反应; (5)由一方发出的害羞、礼貌、服从、 屈服等行为,导致另一方的骄傲、控制 等反应; (6)由一方发出的反抗、怀疑等行为, 导致另一方的惩罚、拒绝等反应;
(2)合作与竞争对个体的影响 有不少研究表明,在合作条件下,群 体成员之间能建立和保持友好协调的 人际关系,个体的活动效率因此得到 了提高。 也有很多的研究证明,由于竞争能够 使个体增强自己的主体意识,激发强 烈的行为动机,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所以它同样可以大大提高个人的活动 效率。
人际关系的定义

人际关系的定义人际关系的定义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在一段过程中,彼此借由思想、感情、行为所表现的吸引、排拒、合作、竞争、领导、服从等互动之关系,广义地说亦包含文化制度模式与社会关系。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人际关系的定义,欢迎大家分享。
人际关系的定义1人际关系的定义是: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人与人交往关系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
人际关系这个词是在20世纪初由美国人事管理协会率先提出的,也被称为人际关系论,1933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约创立。
这个概念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1、人际关系表明人与人相互交往过程中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的程度2、人际关系有三种心理成分组成。
认知、情感和行为成分3、人际关系是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社会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
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中文常指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也被称为“人际交往”,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
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个体均有其独特之思想、背景、态度、个性、行为模式及价值观,然而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组织气氛、组织沟通、组织运作、组织效率及个人与组织之关系均有极大的影响。
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1、人际吸引力思想态度的相似性需要的互补性感情的相悦性兴趣爱好的一致性能力、特长、仪表和风格2、时空上的接近生态距离交往的频率3、社会文化因素社会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社会风气、道德风尚文化因素良好人际关系的四大意义1、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生幸福的需要人生的幸福是构建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础上的。
人生幸福必然包含有物质生活的内容,创造人生物质生活的幸福,会受到人际关系状况的影响。
第九章 人际关系

得大于失。
双输:重外在物质利益的人
15
四、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一)自我价值保护倾向
保护自我价值不受威胁和提高自我价值,是个人先定的优势心理 倾向
(二)自我阻抑策略
指个人为未来可能的失败制造保护性借口所采取的措施。目的在 于保护或促进自己自我胜任的概念。 *伯格拉斯(S.Berglas,1978)的实验:服药;经验;面临能力挑战时, 自加困难 合理化作用——不期望的行为结果出现后,有意无意地寻找各种理由来 解释行为后果,使行为看起来合理化,从而减轻自己心理压力。 区别:预先与事后。 挑战越是缺乏信心,恐惧感越强,引发的自我阻抑作用也越强。
要: 单独地争吵,远离孩子; 准确地定义问题,以你自己的语言复 述对方的论点; 让你的积极或消极的感受暴露出来; 愉快地接受关于你行为的反馈; 澄清什么是你所赞同和反对的,什么 是对双方来说最关键的; 提问,以帮助对方找到词语来表达他 /她的关注点; 发生冲动的情感爆发时,等待它平息 ,而不要以牙还牙; 就双方的共同改进提出积极的建议。
16
(三)人际吸引水平的增减规律
阿龙森与林德(1965年)喜欢水平的增降趋势
条件 肯定—否定
喜欢水平 +0.87
否定—肯定
否定—否定
+7.67
+2.52
肯定—肯定
+6.42
表中得分是-10—+10等级评定量表上的得分。-10为最厌恶,+10为最喜欢。 17
人际吸引的增减原则或得失原则——我们最喜欢的是对我们的喜欢水 平不断增加的人,而最厌恶的是喜欢我们的水平不断减少的人。 自我价值定向理论的解释: 既有的自我价值支持力量,无论多大,都已成为自我价值感的有 机构成部分,不带来任何特别的注意。既有的否定力量,人们在自 我价值概念中,已经将其置于一个特定的位置并适应它的存在,不 用时刻对其设定心理上的防卫。 参照信息出现变化时,引起自我价值感相应变化。符合期望时,自我 价值支持力量增加;与期望相反时,面临自我价值威胁,否定自己 或保护自我价值而贬低评价者。 应用: 支持别人的自我价值,才可能被别人接受和赢得别人。威胁到 别人的自我价值,别人就会防范、拒绝和贬低我们,进行自我 价值保护。 支持不是处处讨好。虚伪的讨好同样会引起人们的警惕。在人际 交往方面,人很敏感。真心支持,即便是批评,对方也能感受到 真情的支持。
人际关系的概念及意义

人际关系的概念及意义
首先,人际关系对个体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人际关系中,个
体能够获得知识、技能、经验等各种资源,这对于个体的学习、工作和成
长都有积极的影响。
同时,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个体也能够获得自
我认同和自我价值的肯定,增加自信心和勇气,激发个体的潜能和创造力,对个体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再次,人际关系对于个体的成就和成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职场上,个体所处的团队和组织网络关系密切,能够为个体提供资源、机会和
支持,帮助个体实现职业目标和获得职业发展。
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有助于
个体获得更多的合作机会和项目,提高竞争力和影响力,实现事业的突破
和成功。
在社交场合,个体能够通过广泛的人际关系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子,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在学术和创新领域,个体与同行的学术交流和合
作不仅能够促进知识的更新和创新,还能拓展个体的学术影响力和声誉。
最后,人际关系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人类是社会
性动物,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需要个体之间的相互合作和交往。
良好的人际
关系能够促进社会的互信和团结,减少冲突和纷争,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
稳定性。
同时,人际关系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也能够促进社会的创新和进步,激发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提
高社会的整体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总之,人际关系在个体的发展、生活质量、成就和社会稳定与发展方
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个体应该重视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努力
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其成为个体生活的支持和推动力。
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

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互动和交往。
它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影响着个体的生活和发展。
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互动性:人际关系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在互动过程中,人们通过言语、行为、表情等方式进行交流和沟通。
2. 相互依赖:人际关系中的个体相互依赖,彼此需要对方的支持、关心和帮助。
每个个体的行为和决策都受到其他人的影响和制约。
3. 双向性:人际关系是双向的,包括给予和接受的过程。
人们既需要倾听和理解他人,也需要被他人倾听和理解。
4. 多样性:人际关系的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包括家庭关系、朋友关系、恋爱关系、同事关系等。
每种关系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规则。
5. 变动性:人际关系是动态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人们需要不断调整和适应关系中的变化。
6. 影响力:人际关系对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产生重要影响。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提供支持和安全感,促进个体的发展和幸福感。
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带来支持、安慰和帮助,促进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不良的人际关系则可能导致冲突、孤独和压力,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
因此,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个体的幸福和成功至关重要。
人际关系

什么是人际关系:狭义: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关系。
它的发展变化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
几层含义:1.亲密性、融洽性、和谐性——心理关系2.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心理成分构成3.是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建立和发现起来的,积极的交往是建立、巩固和发展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
λ“人际关系”作为专用名词是在20世纪初由美国人事管理协会最先提出来的。
又称为人群关系论1933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创立,其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新观点:强调企业管理人员及其下属之间的交往关系,强调生产中人的因素,其宗旨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
λ认知成分——理性条件情感成分——人际关系的基础行为成分——能表现个性的一切外在行为。
人际关系的分类:从心理学角度分四类:λ1. 按需求性质:工具性关系2. 按欢喜程度:吸引性关系和排斥性关系3. 按双方相互地位:支配性关系和平等性关系4. 按关系存在的时间:长期性关系和临时性关系λ什么是人际关系心理学: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本质上是一门正在形成的社会心理学分支或应用心理学分支学科。
本质上人际心理学是一门正在形成的社会心理学分支或应用心理学分支学科。
λ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莱维特等对人际关系行为模式是研究,纽科姆等对人际关系结构的研究,梅奥等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研究。
——为诞生奠定了基础。
λ米德——象征性交往理论勒温——群体动力学、T组理论考夫曼——社会互动理论修茨——人际特质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费斯汀格——认知不协调理论海德和凯利——归因理论弗鲁斯——期望理论亚当斯——公平理论λ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现场研究法等。
测量法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莫雷诺的社会测量法、彼得罗夫斯的参考测量法。
简述人际关系学说

简述人际关系学说1. 简介人际关系学说是研究和探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交流与影响的学科领域。
它涉及到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旨在理解和解释人际互动的过程和结果。
人际关系学说有助于我们认识和改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增进人际关系的质量,并在个人发展、组织管理、社会交往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 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人际关系指的是个体之间相互联系和互动的关系。
它包括亲密关系(如家庭关系、恋爱关系)、友好关系(如友谊关系、同事关系)以及社会关系(如政治关系、商业关系)等不同类型的关系。
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需要双方的努力与配合,涉及到沟通、合作、相互支持和信任等方面的因素。
3.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个人的发展和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个体的自我价值感和满意度,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此外,良好的人际关系还有助于促进合作、共享资源和知识,对于组织的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4.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理论在人际关系学说中,有许多重要的理论框架和模型被提出,用于解释和理解人际交往的特点和规律。
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的理论:4.1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在交往过程中会通过自身的心理过程来解释和理解他人的行为和意图。
这一理论强调了个体对他人行为的观察、解释和推断过程,并认为这些认知过程对于人际关系的形成和维持起到重要作用。
4.2 交往的规范与规则交往的规范与规则理论关注人际交往中的行为规范和社会规则。
它认为,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会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和社会规则,以确保交往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社会影响理论研究人际关系中的权力和影响力。
它认为,人们在交往中会使用各种策略和手段来影响他人的行为和态度,并通过权力和影响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4.4 互惠理论互惠理论认为,人际关系中的互惠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交换过程。
根据互惠理论,人们在交往中会根据对方的付出和回报来评价关系的公平性,从而决定是否继续维持或放弃关系。
社会心理学第七章

第七章人际关系第一节人际关系的概念一、人际关系的概念(一)人际关系的含义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直接交往形成起来的相互之间的情感联系。
这种联系是交往所产生的情感的积淀,是人与人之间相对稳定的情感纽带。
关系一经形成,就会作为进一步相互作用的背景和导向系统,对后续的交往形成定向性影响。
(二)人际关系与社会角色关系从联系的角度说,一方面,人生来就被被置于一个特定位置并承担一定角色,并开始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生活。
另一方面,任何人在与别人发生交往时,由于先定性的社会位置的限制和社会角色的束缚,都不可能还原成为没有社会角色概念的一个抽象的人,其与别人的交往和由此形成的情感关系,都必定受到其所处的社会位置和所担负的社会角色影响。
从区别的角度说,社会角色关系的基本指向,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合作而履行社会角色,执行个人的社会职能。
社会角色关系首先遵循社会现实原则,受社会习俗、伦理、政治与法律等原则支配。
二、人际关系的意义心理学家的大量研究和人们亲身的生活实践都已经证明,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都是其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必要前提。
(一)人际关系与心理发展(二)人际关系与身心健康(三)人际关系与生活幸福(四)人际关系与事业成功第二节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一、人际关系的状态和深度二、人际关系发展阶段(一)交往定向阶段:交往定向阶段涉及交往对象的选择,包含着对交往对象的注意、抉择和初步沟通等多方面的心理活动。
(二)情感探索阶段:情感探索是双方探索彼此在哪些方面可以建立信任和真实的情感联系。
(三)感情交流阶段:感情交流阶段,双方在通常生活领域中涉及到的人际关系安全感和信任感已经得到确立,因而沟通和交往的内容也开始广泛涉及自我的许多方面,并有较深的情感卷入。
(四)稳定交往阶段:此阶段,心理上的相容性会进一步增加,自我表露也更为广泛和深刻。
人际关系概念

人际关系概念
人际关系是指个体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社会关系。
这种关系可以存在于家庭、社交、工作等各个领域,对于个体的生活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人际关系的概念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相互依存:人际关系意味着个体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彼此相互影响、相互支持或相互制约。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需要与他人交往,从而满足自身的情感、社会和心理需求。
2、沟通和互动: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离不开有效的沟通和积极的互动。
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双方能够真诚地表达自己、倾听对方的想法,并在相互之间建立信任和理解。
3、社会支持:人际关系可以为个体提供各种形式的支持,包括情感上的支持、实质性的帮助以及信息分享等。
这些支持可以增强个体的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
4、影响和塑造:人际关系对于个体的态度、行为和价值观具有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是个体自我认知和身份建构的重要来源。
5、规范和冲突:人际关系中存在各种规范和期望,同时也可能产生冲突和矛盾。
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是人际关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人际关系1

七、人际关系的基本形态
(一)良好形态: 1、互补形态:关系双方在交往中相互依存,彼此吸取 对方有利于自己的因素,通过思想、情感的交流和物质、 能量的转换而使各自的需要得到满足。 2、稳定形态:多出现在较长时间交往之后,如多年患 难与共的夫妻、经过长期考验的朋友、相互配合默契的同 事、彼此坦诚相待的同学间等。 特点: (1 ) 具有深刻稳定的认知和情感基础,熟悉对方各种信息; (2)交往的频率高、信息量大、物质或能量转换好; (3)对对方的吸引和需要高而稳定,对交往结果的满意高, 为维护关系而不惜牺牲个人的重大利益; (4)关系本身的自调节功能强而稳定,双方充分理解和信 任,交往中出现的问题也较容易弱化和解决
(二)社会需要理论 心理学家魏斯分析了人类的亲和需要,提出了六条 基本的“社会关系律”。即: 1、依附的需要。这是由最亲密的人际关系所提 供的安全感和舒适感。 2、社会整合的需要。这是渴望与人共同分享相 同的兴趣及态度的需要。 3、价值保证的需要。 4、可靠保证的需要。 5、寻求指导的需要。每个人都不断地学习生活, 以丰富自己的经验体系。 6、关心他人的需要。在关心、照顾他人的时候, 个体本身也体验到一种被重视、被需要的感觉。
进一步相互作用的背景和导向系统,对后续的交往
形成定向性影响。
二、人际交往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交换理论
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认为社会互相行为是一种商品交换, 不仅是物质商品的交换,而且是非物质商品交换(诸如赞许、 荣誉或声望之类的)。 在商品生产的社会里,人际交往就如同商品的交换原则一 样是等价的,是公平交易。 认为在人际交往的相互作用中,也要使双方的报酬与代价 收支平衡,获得利润。
心理学: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心理上
社会心理学第8章人际关系

二、人际关系的类型
(5)主从-合作型 这是一种互补和对称的混合型人际关系。
此种人际关系较为理想,在这种关系中双方能够和 谐共处,即使有些摩擦也没有多大危害性。
如果在这种关系中合作因素超过主从因素,那么双 方会感到更加融洽。
二、人际关系的类型
(6)竞争-合作型 这是一种自相矛盾的混合型人际关系。此种人际关 系的双方,时而呈现出竞争关系,时而呈现出合 作关系,如此反复循环。 这种关系类型比较适合朋友之间,而对夫妻关系来 说则不甚适合,这是因为,要维持这种关系需要 有一定的距离以避免双方过于频繁的互动。
(二)人际关系建立的基础
1.容纳的需要 2.控制的需要 3.情谊的需要
基本人际关系倾向
表现 需要 容纳 控制 情谊 主动性 被动性
主动与他人交往 期待他人接纳自己 支配他人 期待他人引导自己 对他人表示亲密 期待他人对自己表示亲密
二、人际关系的类型
1.霍尼的三类型说 (1)逊顺型
其特征是“朝向他人”。这种类型的人无论遇到什 么人,在什么场合下,首先想到的是“我受人喜 欢吗?”在得到肯定或者否定的答案后,再采取自 己认为适当的行动。
这种寻求自我价值确立和情绪安全感的倾向,会引 导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愿意表现自己,对吸引别人 的注意感兴趣,并处处期待别人首先接纳自己、 喜欢自己。
(二)人际交往中交互的原因
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保持自身与别人保持某种关系 的适当性,并根据这种适当性来解释自己的行为 及与别人的关系。 另一方面,当我们自己对别人做出一个友好行动, 表示对别人的接纳以后,我们也会期望别人做出 相应的友好应答。
小测试
1.在两栋房子之中,你会画些什么? A. 太阳 B. 河流 C. 草坪 D. 白云 2.假如某天你在屋外散步时, 一不小心跌个四脚朝天, 你很狼 狈的站起来后, 发现有个人一直盯着你, 害你羞愧不已, 请问你, 对方会是怎样的人呢? A. 捧着课本的学生 B. 英俊的男士或漂亮的女子 C. 运动场上 的健儿 D. 年长的老师 E. 戴耳机,穿牛仔裤的酷哥酷妹 3. 假如你在屋外散步, 看到一个小男孩在玩篮球, 当他用力 把球丢向前方时, 你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A. 球撞到墙壁又弹回来 B. 球打破窗户上的玻璃 C. 球只是掉到地上 4. 如果你家的庭院要造一座水池, 你会选择哪一种水池? A. 大水池 B. 小水池 C. 弯曲型的水池 D. 周围添加装饰品的 水池
第9章人际关系

爱
较多幻想 狂热 情欲 独占、排他
• 喜欢你的人:半夜会找你打电话聊天到很晚 爱你的人:半夜看你在网上会赶你下线 喜欢你的人:他会找你出去玩,叫你放弃正事或逃课 爱你的人:他会催你快写作业或者与你讨论功课 喜欢你的人:在你生病时,会讲好话关心你 爱你的人:在你生病时,他会关心到你烦,并强迫你去看医 生 喜欢你的人:他会尽量说好话来讨好你,你也会觉得很开心 爱你的人:他所说的话,都是关心你的,但是通常象是在命 令 喜欢你的人:他什么事情都会配合你,只要你开心 爱你的人:他会帮你辨别是非,但是你会感觉他管的太多 喜欢你的人:他说他要给你最大的快乐 爱你的人:他只能给你保证,你跟他在一起,他是最快乐的
二、人际关系建立和发展的阶段
• • • • 定向阶段 情感探索阶段 情感交流阶段 稳定交往阶段
三、人际关系建立和发展的原则 • 1.真诚原则 • 安德森 1968
• 2.相互性原则(交互原则)
•
人际关系的基础是彼此间的相互重视 与支持。任何个体都不会无缘无故地接纳 他人。喜欢是有前提的,相互性就是前提, 我们喜欢那些也喜欢我们的人。人际交往 中的接近与疏远、喜欢与不喜欢是相互的。
3、独处需要与交往需要 平衡
二、人际吸引规则
(一)熟悉效应与邻近效应 1、熟悉与人际吸引 熟悉引起喜欢
[Zajonc,1968]考察照片呈现次数与被试喜 欢照片人物程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熟悉增加了被喜欢的水平 “同桌的你” 原因? “但对于一开始就讨厌的人,却没有这种效应”
2、居住环境的邻近性对人际吸引的影 响
5、情境控制原则 人都需要达到对所处情 境的自我控制。
四、人际关系的维度与类型
(一)两个最基本的维度: • 情感上的“亲疏” • 地位上的“尊卑”
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相互影响的一种社会现象,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支持、合作和友谊,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和一些重要的理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改善人际关系。
一、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1.1 人际关系的定义人际关系是指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它是社会交往的核心内容,包括亲属关系、友谊关系、爱情关系、同事关系等各种人际交往。
1.2 人际关系的特点人际关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人际关系是双向的。
个体之间的交往和影响是相互的,每个人在人际交往中既是影响者又是被影响者。
其次,人际关系是动态的。
人际关系的状态和质量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需要不断地调整和维护。
再次,人际关系是多元的。
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种类繁多,涉及到不同的角色和身份,如亲属、朋友、同事、领导等。
最后,人际关系是复杂的。
人际交往中存在着各种复杂的社会心理和行为因素,如信任、合作、竞争、冲突等。
二、人际关系的重要理论2.1 交往理论交往理论是人际关系研究中的核心理论之一,它着重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规律和问题解决策略。
根据交往理论,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在相互理解、尊重和支持的基础上,通过积极的沟通和互动来提高交往效果。
2.2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关注人的认知过程和社会环境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该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和解释他人的行为来理解和评价他们,同时个体的行为也受到社会环境和他人评价的影响。
因此,了解社会认知理论对人际关系的形成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2.3 自我揭示理论自我揭示理论认为,人们在人际交往中通过向他人透露自己的内心感受和经历,来建立更深入和亲密的关系。
自我揭示是人际关系中的重要因素,它可以增加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信任,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
2.4 社会支持理论社会支持理论认为,社会支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重要资源,能够提供情感上的安慰、实质上的帮助和信息上的指导。
组织中的人际关系

组织中的人际关系一、人际关系的概念指社会人群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确立的人与人之间心里与行为上的各种关系。
如亲属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等。
所谓群体中人际关系,是指在群体活动中,群体内部成员之间通过各种交往与联系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这个定义包括两层含义:· 群体中的人际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
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关系,它是一种微观社会关系; ·群体中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动态的关系,强调群体成员的交流与交往,影响与制约。
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是为了满足需要1、为什么要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假设〉基于三种需求:⑴包容需求:在相互容纳的水平上建立并维持良好人际关系。
⑵控制需求:在相互超越的水平上建立并维持良好人际关系。
⑶情感需求:在相互依存的水平上建立并维持良好人际关系。
2、结论:①如果交往双方处于同一需求水平且反应类型互补,则有利于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②如果交往双方处于同一需求水平,除控制需求外,反应类型均为主动型,有利于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③如果交往双方处于同一需求水平,反应类型均为被动型,不利于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④如果交往双方需求水平交叉不在同一水平,无论反应类型如何,都不利于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注意:如果想与对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⑴对双方的需求水平和发展方向作出准确判断; ⑵给对方信号,让其正确判断。
三、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1.交往距离:1.1直接交往时双方相互间的空间距离。
1.2心理物理量。
1.3特定的距离代表特定的人际关系。
1.4人际吸引力大会缩短交往距离; 1.5缩短交往距离,表明希望提高吸引力; 1.6允许交往距离缩短,说明吸引力增强。
交往距离分布: ~45厘米,亲密距离 45 ~120厘米,私人距离 120 ~240厘米,社交距离 240 ~ 厘米,公众距离⑴情景;⑵文化背景;⑶屏障;⑷屏障信号 ;典型:体前交叉。
2.交往频率; 2.1频率本身与人际关系并无直接联系,但频率的变化却能反映出 2.2关系的疏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当我们自己获得成功时,我们会倾向于将成功的 原因归因于自身,以显示自己优越于别人。而当 别人取得成功,我们在社会比较上处于不利地位 时,我们会将别人的成绩归因于外部条件,以说 明他们自身条件并不比我们优越。
4.人际水平的增减原则: 人们在面临自我价值威胁时的优先反应,不是否定自 身,而是尽可能保护自己。这样,先喜欢而后转向否 定我们的对象,必定会激发起我们强烈的自我价值保 护作用,使我们对其保持高度否定和拒绝的态度。
(二)人际关系的状态 人际关系状态分类
1.动态:人与人之间的
信息沟通和物品交换。
2.人与人之间相互关联 的状态从无关联到关 系密切,要经过一系 列的变换过程。
图解
人际关系状 相互作用水Biblioteka 态平零接触
低
单项注意
双向注意
表面接触
轻度卷入
中度卷入
深度卷入
高
图:人际关系状态及其相互作用水平
(三)人际关系对行为的影响
现实生活中,许多暂时的、久远的、 肤浅的、深刻的体验,无不与人际关系
相关联。现在我们就通过一个影片让
大家了解人际关系对我们的重要性。
究竟哪些体验与人际关系相关联呢?
烦恼
愉快
浅薄
缱绻
人际 关系
孤傲
相思
怨恨
想念
实际上,在人的所有生活经历中,最耐人寻味、 最五光十色的经验,通常都是与人际关系相联系 的。虽然,有人从与别人的关系中获得愉快和幸 福,有人却只获得烦恼与不幸。但是,在这两种 人中间,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他们都不能没有 人际关系,不能没有与他人的交往。
1.长期与短期人际关系的不同作用 ▪长期人际关系性质对双方的影响持久而深远,涉
及此类关系的人们经常发生交往,因而关系的作 用性质常为关系的卷入者所察觉。 ▪短期关系往往只影响具体的、表面的行为,通常 难以影响人们深层的态度与价值观。
2.社会角色与影响力 ▪社会角色的不同导致了人们在人际关系上的影响力存
返回
(一)沟通能力的提高 1.评价自己的沟通状况 2.提高沟通的准确性
①开列一个自己沟通情境和 沟通对象清单;
②评价自己沟通的状况;
③评价自己沟通的方式.
(二)正确使用身体语言 1.增加对自己身体语言的自觉性;
恰当使用身体语言与准确解释身体语言同样重要。要 想提高自己有效使用身体语言的能力,首先要增加自 己对身体语言的自觉性。 2.情境统一性
(三)人际关系改善的综合性心理学技术 1.敏感性训练:
从团体心理疗法发展起来的团体训练技术,即对正常 人在群体中的人际技能及其有效性获得反馈的方法。
2.角色扮演:
通过让别人充当或扮演某种角色,站在一个新的立场 去体验、了解和领会别人的内心世界,理解自己反映 的适当性,由此来增加扮演者的自我意识水平、移情 能力,并改变其过去的行为方式,使之更适合于自己 的社会角色,从而获得新的社交技能。
返回
交互原则
自
功
我
利
人际关系的原则
保
原
护
则
原
则
人际水平的增减原则
1.交互原则:
对于真心接纳、喜欢我们的人,我们也倾向于接 纳对方,愿意同他们交往并建立和维持关系。相 反,对于表现出不喜欢、排斥我们的人,我们也 倾向于排斥、疏远对方,避免与其有深层的交往。
2.功利原则: 对于那些对自己来说是值得的,或得大于失的人际关 系,人们就倾向于建立和保持;而对于那些对自己来 说不值得,或失大于得的人际关系,人们就倾向于逃 避、疏远或终止。
人际关系及其改善 人际关系及其建立与发展 人际关系的原则 人际关系的改善及技术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与意义 1.人际关系的概念:
人际关系指人与人通过交往(包括沟通和其他 各种形式的交流)过程发展起来的较为稳定的 倾向性情感联系。
2.人际关系的意义: 人作为社会性动物,其自身的意义是由其所存在的社 会系统决定的。为此,人际关系对于人的各个方面具 有重要影响,直接成为个人心理健康、工作成功和生 活幸福的重要背景条件。
在不均衡,致使许多人际关系的一方更依赖于另一方, 一方对另一方的影响力比相反方向的影响力大。
3.个人性与非个人性关系 ▪ 个人性的关系对人的态度与行为的影响,通常是在长
期交往过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渐进过程来实现的。 ▪ 非个人性关系对人的影响是间断性的,是通过交往目
的是否达成来实现的。
(四)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过程 ▪定向阶段; ▪情感探索阶段; ▪情感交流阶段; ▪稳定交往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