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试卷质量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中考试卷质量分析

一、谈谈今年中考的卷面情况

1、选择题得分情况:

从选择题的得分率来看,得分率过半的是24、25、28、29、33、35、36题,得分率最低的是34、37题。

2、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的得分情况:

0分率比较高的题为:40、41、42、47、48题,学生失分在哪里?下面我们就针对2010年中考情况找归因、寻对策。

二、针对2010年中考情况找归因、寻对策

2009年中考化学学科的难度系数为:0.59,今年中考化学学科的难度系数为:0.518,比2009年稍难。纵观今年的中考试题,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相对前几年的海南中考化学试题,有很大的突破和创新,试题中考查学生的死记硬背知识少了,而着重考查学生能力培养的知识多了。

(一) 选择题:

24题:该题巧妙地将化学知识与生活中的物质联系在一起,成功地将矿泉水瓶底的标志作为载体,考查了回收标志。命题者出此题的目的何在呢?就是要求我们教师们要将化学与身边的物质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化学的价值所在,趣味而有意义!这也提醒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关注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的联系,逐渐将STS的教学理念渗透进教学中。在所有的选择题中,24题的得分率是最高的90.1973%,说明老师们在教学中已经注重了STS的教学。类似于24题的题目还有25、29、31、33、35、46题,都是以生活中身边的物质为载体,考查了相关的化学知识。

25题:考查的是物质的变化,但4个答案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教授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时候,可以当堂让学生以身边的物质为例子进行判断和区分,既起到加深的记忆,又达到以身边的物质为载体的目的,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枯燥无味,而且形象具体。就在刚刚学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我的学生是见到什么变化都会问“老师,这是什么变化?”养成了关注身边的物质变化的习惯,那么无论命题者以什么题材为载体出题,学生都能顺利地进行判断。

28题:有关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几乎是年年考查,考查的内容不外是交点、变化情况、溶解度大小的比较,以及某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判断。这类题型变化不大,通常我们只要将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画出来作为例子,着重将上述考查的知识点渗透到例题中讲解,再辅助以相似的练习巩固,这样失分率就降低了。

37题:应该是属于信息给予题,命题者的目的在于什么?应该是想告诉我们初中化学中燃烧概念的局限性,在我们的教学中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将燃烧的概念进一步的拓展,知道燃烧并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也为高中化学的燃烧教学做好了铺垫,也就是将初中化学的教学与高中化学的教学很好的联接起来,初中化学的教学不能孤立,不可以与高中化学的教学脱节,而应该做好前提工作。

(二)非选择题部分

45题是实验题,从评卷结果来看,本小题6分,平均得分是3.27分,难度系数为0.49。全省123088人考试,本小题0分人数约有二万一千多人,约占考试人数的17.2%,3分以下约有二万六千多人,约占21.3%,满分(6分)人数约有二万二千人,占17.9% 。装置A与C的主要区别在于:对反应物的量的控制。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制备氧气(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二氧化碳的原料均为固体与液体,且不需要加热,但是,反应的速率差别较大,这正是选择不同装置的主要原因。希望教学中教师重视“量的控制”思想的渗透。

象36题、45题、46题都是实验考查题。0分率长年居高不下,原因很多。大部分老师将原因归于学校仪器设备缺乏,缺少实验室、实验员。无法开展学生探究实验,甚至于无法备齐教师的演示实验所需要,谈起活动探究,常常是摇头叹气的多,除此之外,就是耗课时,学生动手能力差无法开展活动探究。甚至有老师提到,他们都是播放实验光碟上实验课的,从不进行演示实验,虽说解决了实验失败的漏洞和仪器设备的短缺,但是却有失真实、可信度下降。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解决仪器短缺的问题,可以采取身边的、生活中的物质和仪器代替。每年的调教课评比中,我们都看到许多优秀的教师利用身边的物质和仪器自创出可视度高,说服力强的实验装置。比如:没有试剂瓶,矿泉水瓶可以代替;没有导管,吸管、胶管可

以代替;没有胶头滴管,眼药水瓶可以代替;没有长颈漏斗,针筒可以代替;没有二氧化锰,红砖粉可以代替;没有铁丝,用圆珠笔芯中的小弹簧代替;现象既明显又持久,等等这些都证明了教师在教学中已不满足于教材中所提供的实验探究,而是主动去挖掘教学资源,成为探究实验的先驱者,我们是否应该向他们学习?

39、41、42、48题中涉及到了化学用语的书写,每年中考评卷时,学生的化学用语错的非常多,失分情况严重。每年都强调化学用语的教学,但是效果并没有好转。我们对老师们进行了问卷调查,老师们都归因于学生厌学、受社会上学习无用论影响;但是极少有老师会选择是因为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过于传统、陈旧造成的。

在化学用语的教学中,传统式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多硬的馒头都要啃下来,学生学得辛苦又无趣味,耗力、耗时过多,但是效果并不佳。那么我们在教学方法上是否应该反思,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增强学生的记忆?如何降低书写的不规范等等情况?下面提出几点建议,大家可以参考参考:

(1)化学用语教学要打破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的常规,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为突破口,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下明白规范书写化学用语的意义,这是学好化学用语的基础。

(2)化学学科语言的科学性、规范性、准确性训练要常态化。

(3)关注、关心中下游学生,正确处理好扶差、辅中、培优的关系。

对此有老师就提出了纠错练习,学生在进行纠错练习的同时,自身也获得了信息,效果确实不错;还有我们可以采用分散性学习记忆,在一开始学习化学时,就有意识的渗透化学符号的学习,长期积累,到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的学习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此时只是归纳性的学习,对学生而言,就不会觉得任务重,压力大了。还有可以编成歌谣、谚语、口诀等进行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