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探索宇宙单元计划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利用多种途径或媒体搜集关于宇宙的图片、录像和文字资料。
并能对搜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总结评价2、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计算等方法整理、加工有关的数据。
科学知识1、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知道环形山的形成。
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
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第一课登月之旅)2、知道太阳系的构成,知道八大行星的名字及排列顺序。
了解四季的成因(第二课)太阳系大家族3、认识四季的主要星座(大熊星座和小熊星座)天空中的主要星星(北斗星、北极星)(第三课看星星)4、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认识各种典型的航天器,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进步的。
体会到科学探究需要恒心和毅力。
2、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1、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2、了解组成太阳系的主要天体。
3、看夜空,认识星座。
4、了解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
5、唤起学生探索外星生命的欲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1、体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2、探究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的关系。
3、利用北斗七星找北极星。
4、认识逐级加速火箭是如何摆脱地球引力的。
5、有理有据、简明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课时安排:1、登月之旅 1课时2、太阳系大家族 1课时3、看星座 1课时4、探索宇宙 1课时5、地球以外有生命吗 1课时1、登月之旅教学目标:1、知道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环形山的成因。
2、了解人类对月球探索的经历。
3、知道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为人类探究月球提供了支撑。
4、进行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教学重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体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沙盘、大小不一的石子、手电筒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上课前,老师给同学们出一个小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全部教案(共8课)
教科版六上科学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教案(共8课)1.校园生物大搜索【教材简析】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重点是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进一步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
对于生物多样性,学生在朦胧中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
然而这样的认识,在学生的头脑中是模糊的、凌乱的。
因此,帮助学生梳理他们的认识,建立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是六年级学生发展的需要。
这一课以校园生物为研究对象,认识常见的校园动植物以及调查校园中的动植物两个活动,目的是通过对校园生物种类的调查,感受校园生物的多种多样,帮助学生初步构建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调查活动强调分区域进行,及时记录,并说明这样的方法也是生物学家调查、研究地球生物的方法。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能清楚地区分植物和动物,让学生将校园生物分为植物和动物两类进行记录,旨在发展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研究繁杂事物或现象的意识。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图片,认识常见的动植物,能准确说出他们的名字。
探索板块,引导学生进行分区域的调查研究模式,如何记录和观察校园中的生物。
活动版块:通过学生活动,观察校园中的动植物,并且记录他们的地点和名字。
通过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校园中有哪些动植物,以及他们生活(生长)的地点和周围环境特点。
拓展板块,如何将我们的观察记录更加直观的展现,例如在地图上标注。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仔细观察了一些小动物和植物,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过一些校园常见的动植物,但是没有系统的梳理过。
对于生物生活的环境和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也没有特别关注。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我们周围生活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
科学探究目标1、分区域调查,认识多种多样的生物。
2、选用适合的工具对生物进行调查和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1、感受校园生物的美丽。
2、体会到用心观察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发展科学学习的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生物和环境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细致的观察和记录。
部编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一、单元概述本单元的主题是“地球上的水”,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水的重要性、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保护水资源。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让学生了解水的重要性,认识到水资源的有限性和珍贵性,学会合理利用水资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单元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及作用;(2)掌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3)学会通过实验探究水的三态变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了解水资源的状况;(2)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水资源问题;(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地球,珍惜水资源的环保意识;(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责任感;(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乐于合作的科学精神。
三、单元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水的重要性(1)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及作用;(2)人类生活对水资源的需求。
2. 第二课时: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1)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2)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3)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问题。
3. 第三课时:保护水资源(1)水资源保护的意义;(2)水资源保护的方法;(3)倡导节约用水。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资源问题;2. 利用实验、调查、讨论等方法,丰富学生的研究体验;3.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水资源的重要性;4. 采用分组合作、同伴互助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水资源知识的掌握程度;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展现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3. 学生对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行为表现。
六、集体备课安排1. 第一课时:水的重要性(1)讲解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及作用;(2)讨论人类生活对水资源的需求;(3)分享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
2. 第二课时: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1)分析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2)探讨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3)研究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问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和掌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够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和归纳- 培养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的能力,提高动手实践的技能教学内容1.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概念2. 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形状、硬度、透明度等3. 物质的化学性质:燃烧、溶解、酸碱性等4. 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教学重点- 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和特征- 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培养实践能力教学难点- 区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和实验器材- 适合学生年龄的物质样本(如纸张、铁片、盐、糖等)- 实验记录表格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思考,如:“什么是物质的性质?举例说明一个物质的性质。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概念,以及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实验观察(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以不同物质样本为对象,观察物质的颜色、形状、硬度等物理性质,以及燃烧、溶解等化学性质,并记录实验结果。
组织归纳(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和总结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特征,归纳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拓展应用(15分钟)通过一些拓展性的实验或案例,让学生进一步应用所学知识,观察和解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进行小结,强调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适当的作业,如练题目、观察报告等,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观察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加深了对物质性质和变化的理解。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使学生易于理解。
然而,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考虑增加更多的案例和实际应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主要讲述了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等内容。
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态系统的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生态系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学生通过前面对生物学的学习,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能够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构建。
2.难点: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相关内容。
2.课件、教案、学生活动材料。
3.教学视频、图片等辅助材料。
4.小组讨论的场地和设施。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自然风光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学生对生态系统的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生态系统吗?”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或板书,简要介绍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同时,展示生态系统的实例,如森林、湖泊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生态系统,分析其中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构建食物链和食物网。
2021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能量教学设计(教案)
第四单元能量教学设计(教案)1.各种形式的能量【教材分析】《各种形式的能量》是六年级上册《能量》单元的起始课,学生从本课开始了解身边能量的表现形式,形成对能量的初步感知。
本课内容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从有哪些办法使汽车运动起来,引出能量概念和核心问题“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能量的表现形式”和“这些能量让身边的物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二部分“探索”,由学生联系生活,从提供的材料和回忆中探寻更多的能量形式和能量产生的变化。
第三部分“研讨”,学生从交流中,发现物体变化往往还伴随着能量形式的转换。
第四部分“拓展”,布置并指导“调查家里的家用电器使用情况”课后的调查活动,为下一课做铺垫。
【学生分析】关于“能量”一词,学生并不陌生,在之前的学科学习及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值得留意学生理解的含义是否是科学层面的。
由于能量概念是抽象的,我们所能观察到的是能能量产生的效应,所以本课将从学生身边常见的、熟悉的、有一定经验积累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了解身边的能量表现形式,知道能量能使物体发生变化,形成对能量的初步感知。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自然界存在声、光、电、热、磁等各种能量的表现形式。
2.机械能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
[科学探究目标]通过观察,寻找能量存在的证据。
[科学态度目标]激发起探索自然界不同形式能量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各种形式的能量与我们生活的世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交流,认识到自然界存在着各种能量的表现形式,发现物体变化时能量转化的证据。
[难点]开展基于“能量”视角的探索和交流。
【教学准备】[学生]磁铁、螺母(铁质小件物品均可)、手提电风扇、超声波清洗器(如无实物可找寻视频资源)。
[教师]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板书磁【教学过程】1.聚焦(1)出示:给汽车加油图片。
教师提问:汽车是如何运动起来的?能量来自哪里?学生思考:是什么使得汽车发动机运作?汽油提供了什么能量?教师活动:总结提炼学生发言,形成汽油所能提供了汽车运动的能量,这种能量称为“化学能”,并板书:能量、化学能。
小学科学新课标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教案(2022新版)
小学科学新课标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教案(2022新版)一. 教材分析《能量》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能量的概念、形式和转换。
教科书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探究能量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对能量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进一步拓展。
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勇于尝试,但有时缺乏耐心和细致观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能量的概念、形式和转换,学会用能量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创新精神,树立节能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能量的概念和各种形式。
2.能量的转换和守恒定律。
3.用能量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用能量的观点解释现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
2.预习作业:让学生提前了解能量的基本概念。
3.教学设计: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能量现象?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能量是物体做功的能力,存在于各种形式。
呈现(10分钟)1.讲解能量的基本概念和各种形式。
2.展示实验:动能、势能、热能、电能等。
操练(15分钟)1.分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量的转化。
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讲解。
巩固(10分钟)1.讨论:能量转换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注意安全、节能环保等。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4.1各种各样的能量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能量能使物体动起来;能量有很多种形式,声、光、电、热都是能量的形式;能量还储存在食物、燃料中。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生活经验、资料和实验来认识能量,了解周围存在的能量和形式;经历光、热、声是否是能量的探究过程;能与同伴一起交流和探讨一些有关能量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积极地从事有关能量的探究活动;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合作、交流;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对研究能量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各种各样的能量。
2、难点:认识食物. 燃料中的能量。
三、【教学准备】实验用的大烧杯、圆底烧瓶、橡皮塞、开水、塑料杯、线、一小截火柴棍等;图片资料或课件等;事先也可让学生收集有关能量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当我们听到“能量”这个词时,会想到些什么?(由于学生们先前已经接触到能量的一些知识,因此对能量的概念会有自己的解释,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简单地板书几个关键词。
其中学生们可能会想到:能量会使物体动起来。
教师暗示将“能使物体动起来”作为能量存在的标准,但不必强调)我们已经了解了太阳具有太阳能,食物给了我们身体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同学们还知道一些其他能量,看来对能量的认识还不少,其实,我们就生活在一个能量的世界里,我们周围到处都存在着能量。
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将深入地研究能量。
今天我们先来认识各种各样的能量。
(板书)(二)认识哪里有能量1、谈话:刚才同学们听到“能量”这个词时,就想到了那些有“力量”的东西,它们能使物体动起来。
那么风、流水、电、汽油能使什么动起来呢?教师出示书本插图,让学生说说图中物体是什么使它们动起来的?教师小结:风、流水、电、汽油等都能使物体动起来,它们都具有能量(简称“能”)。
风和流水具有的能量叫机械能。
电具有的能量叫电能。
汽油具有的能量叫化学能,它燃烧时即发生化学变化时,才释放出它的能量。
2、讨论:热、光和声音是能量吗?(1) “能量能使物体动起来!”先让学生再一次明确能量的判断标准。
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4单元《冲出地球》教案
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4单元《冲出地球》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太空及其探索的概念和过程。
2.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和规律。
3.掌握地球自转的影响,如日出日落和昼夜交替。
4.理解太阳系的组成及其特点。
5.学会运用科学实验的方法探究自然规律。
教学准备1.教师:掌握本单元的相关知识,了解学生的学情,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教具,如投影仪、PPT、视频。
2.学生:课本、笔、纸、实验器材等。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15分钟)1.制作一个线上问卷,调查学生有多少人对太空探索感兴趣,带着学生一起观看航天飞机的视频。
2.让学生谈谈观看视频后的感受,有多少人认为这个过程很有趣呢?这个过程需要怎样的科学技术呢?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本单元的学习。
二、知识讲解(40分钟)1.通过关于大家的讨论,再回到太空探索的一些问题,让学生知道我们是如何了解太空的。
2.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它们对生命的影响。
3.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四季变化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要告诉学生什么是春分秋分。
4.介绍太阳系的组成及其特点,告诉学生它们的轨道特征。
5.为学生呈现一些科学实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然规律和科学原理。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按照教师提前安排好的实验内容,进行实验操作。
2.引导他们探究实验的现象和规律,并帮助他们理解实验结果。
四、巩固练习(30分钟)1.提供相关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评估他们的掌握程度。
2.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通过积极互动和示范讲解,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知识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总结(10分钟)1.总结本节课行学习内容,并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2.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课后作业1.回答课后作业题目。
2.带着问题探索自然,发现身边的科学现象。
3.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的发现和思考。
教学策略1.学生主导学习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记录和表现,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探究,多发现,并尝试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课 各种形式的能量 教案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各种形式的能量教案4 能量活动,大自然中的绿色植物必须通过光合作用从阳光中获取能量,动物靠吃植物或其他动物来取得能量维持生命,一切生物都依赖能量才能生存。
本单元一共7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身边的能量形式,从而展开对能量的认识和探讨。
第1课“各种形式的能量”,从学生熟悉的驱动汽车的能量引入,引导学生了解身边的能量表现形式,使学生知道能量使物体发生了变化,形成对能量的初步感知,为下一课的学习做准备。
第2课“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以学生熟悉的“家”为能量认知场景,通过调查、分析、统计等方法,以电能消耗为突破口,发现家中的各种能量表现形式、能量来源和能量转换,并初步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
第3~6课“电和磁”“电能和磁能”“电磁铁”“神奇的小电动机”,都是围绕“电能和磁能的转换”开展教学的,让学生随着人类发现电和磁的脚步,循序渐进地了解人类是如何发现电能和磁能可以转换、转换过程又受哪些因素影响以及生活中有哪些具体应用实例。
第7课“能量从哪里来”,先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界最大的能量来源——太阳及其对生物体的意义,然后了解电能的来源和转换,最后利用班级记录表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体回顾,完善“能量”概念的建构。
六年级学生已经接触过“能量”这个词,并对能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
但是,学生的头脑里还没有形成关于能量守恒和转换的相关科学概念。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以“能量”为研究支点,以生活实例为研究载体,用“转换”的观念把声、光、热、电、磁等多种能量形式联系在一起,逐渐认识、理解“能量不会消失,只会转移或者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自然规律。
1.遵循学生年龄和学习特点组织教学。
由于能量看不见,只能观察到能量产生的某种具体效应。
因此,对于学生而言,能量是非常抽象的。
在教学时,考虑到六年级学生仍然以具象化思维为主,不宜从抽象的定义出发来演绎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换,应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出发,列举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能量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换。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的内容包括: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恒星、银河系、宇宙的起源和演化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简单的文字,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宇宙的基本认识。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了解到宇宙的浩瀚和神秘,感受到科学探索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宇宙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一些宇宙概念和现象产生好奇,也可能会遇到一些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认识太阳系、恒星、银河系等基本宇宙概念,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恒星、银河系等基本宇宙概念,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2.难点:恒星、银河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宇宙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3.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提前让学生预习教材,了解基本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张宇宙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宇宙的美丽和神秘。
提出问题:“你们对宇宙有什么认识和疑问?”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图表和视频,介绍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恒星、银河系等基本宇宙概念。
同时,讲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让学生对宇宙有更深刻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刚刚呈现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 第1课时各种形式的能量
第四单元能量第1课时各种形式的能量【教学目标】1.自然界存在声、光、电、热、磁等各种能量的表现形式。
2.通过观察,寻找能量存在的证据。
3.激发探索自然界不同形式能量的兴趣。
4.体会到各种形式的能量与我们生活的世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交流,认识到自然界存在着各种能量的表现形式。
难点:通过观察,能够发现物体变化时能量转化的证据。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公园场景图、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1.出示:给汽车加油图片。
提问:今天我们研究的主题和这张图有关,你能看懂图中的内容吗?汽油为汽车提供了什么?是的,那就是——能量。
实际上,汽油所能提供的这种能量,我们叫它“化学能”。
(板书:化学能)2.那你知道吗?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些不用加油的汽车,这些汽车的能量又是来自哪里?预设:电能、太阳能。
教师板书,并出示图片。
3.小结:化学能、电能、太阳能,都是能量,只不过,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板书:各种各样的能量)设计意图:汽车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过对汽车驱动方式的讨绘,引出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更加便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1.除了这些能量形式,你还知道在我们生活周围存在哪些能量的表现形式吗?这些能量形式让这些物体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2.教师出示活动手册表格,以电风扇为例,向学生介绍活动手册表格如何填写,特别要强调写清楚能量的来源以及能量使物体发生的变化。
(后附活动手册)3.小组讨论交流,并填写在记录单上。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小组交流,共同回忆生活中诸多的能量存在形式以及能量带来的变化。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哪些能量形式可以让车动起来?2.公园里有许多能量的表现形式,我们能找出几种?这些能量引起了什么改变?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调查家里使用最多的10种用电器,如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电暖气、空调、电热水器、微波炉、电水壶等,查看并记录用电器说明书或铭牌上标注的功率、容量等信息。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 》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教案1、校园生物大搜索【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我们周围生活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
过程与方法●分区域调查,认识多种多样的生物。
●选用适合的工具对生物进行调查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校园生物的美丽。
●体会到用心观察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发展科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会选用适合的工具对校园生物进行调查和记录。
【教学难点】知道我们的校园中大概生活着多少种植物和动物。
理解校园生物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准备】分组准备:记录本,记录工具,观察工具,调查表为整个班级准备:校园常见生物的照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1、校园里有很多植物和动物,认识下面这些动物和植物吗?用幻灯片放校园内常见植物和动物,让学生辨认和观察。
2、:校园里还有哪些植物和动物?我们校园里有多少种植物,多少种动物?让我们一起去调查。
二、设计调查方案1、师:如何去调查呢(意图:引导学生制订周密的调查计划)2、学生分组制定调查计划,汇报,师点拨:A像科学家那样,将校园分为几个区域分别进行调查;B要对校园生物展开全面调查,包括土壤中和曾经来过的动物;调查时不仅要记录地面看的见的动物和植物,还要搜索地下的动物,要根据所发现的动物踪迹推测哪些动物也在这里生活过。
将这些发现都及时记录下来。
C用绘画、拍照等适宜的方法记录不知名的动植物;D将调查的校园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两类分别记录,既要记录生物的名称、又要记录它们生长和经常活动的地点。
E在调查时可能会出现具有不同特征的同一种生物,比如不同花色的蝴蝶;开黄、白、红不同颜色花的郁金香等,记录时可以都记录成蝴蝶或郁金香,也可分别记录某某样的蝴蝶;某某颜色的郁金香。
F要爱护动植物三、开展校园动植物调查活动将校园划分为几个区域,每个小组确定一个区域作为调查的重点,开展调查活动,边调查边记录,尽量不要漏掉校园中的任一种动植物,鼓励学生认真记录,对认真调查的组给予加星评价。
(意图:为后面形成生物种类多种多样,同种生物也具有千差万别的不同个体这样一个生物多样性的认识积累感性经验。
2021~2022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能量》教案
2021~2022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能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能量》是小学科学教育中的一重要概念。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能量的概念、能量的转化和能量的守恒。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生活中各种能量的转化现象,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能量转化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生活中的能量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深入理解能量的概念和能量的转化。
三. 教学目标1.知道能量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各种能量形式。
2.能够观察和思考能量的转化现象,理解能量的守恒定律。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能量转化问题。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能量的概念和各种能量形式的识别。
2.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能量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能量的转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验器材。
2.学具:笔记本、实验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如力、热、光、声等,引出能量的概念。
提问:你们知道能量是什么吗?生活中有哪些能量形式?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各种能量形式,如机械能、热能、光能、声能等,让学生认识并区分这些能量形式。
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能量的转化。
如机械能转化为热能、光能转化为电能等。
要求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巩固(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能量的转化现象,如为什么机械能会转化为热能?能量转化过程中是否会有损失?让学生理解能量的守恒定律。
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能量转化问题,如为什么烧水时水会变热?为什么太阳能电池能够发电?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巩固学生对能量概念和能量转化的理解。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浩瀚宇宙:1地月系》教学设计
新2024秋季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浩瀚宇宙:1 地月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特征和相对位置关系。
•学生能够理解地月系的基本概念,包括月球的轨道运动、相位变化等。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了解地月系的特点。
•学生能够使用简单的工具(如地球仪、月球模型)模拟地月系的相对运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特征。
•地月系的基本概念和相对运动。
三、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月球的轨道运动和相位变化的原理。
•学生能够准确模拟地月系的相对运动。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地球和月球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地球仪、月球模型等实物教具,用于模拟地月系的相对运动。
•教材、教辅资料,用于学生阅读和参考。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特征以及地月系的基本概念。
•演示法:使用实物教具(如地球仪、月球模型)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地月系的相对运动。
•探究法: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自主探究地月系的特点。
六、教学过程1.教学导入•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地球和月球是什么关系吗?你们见过月球的不同相位吗?•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观察月球的经验,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1.新课学习•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特征•讲解地球和月球的大小、形状、表面特征等基本知识。
•展示地球和月球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它们的特征。
•地月系的基本概念•讲解地月系的概念,包括月球的轨道运动、相位变化等。
•使用地球仪和月球模型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地月系的相对运动。
•引导学生观察模型运动,并尝试解释月球相位变化的原因。
•模拟地月系的相对运动•组织学生分组使用地球仪和月球模型进行模拟实验。
•学生观察并记录月球在地球仪周围的运动轨迹和相位变化。
•分享实验结果,并讨论其中的规律和原因。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单元第二课《校园生物分布图》(教案)
《校园生物分布图》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根据生活环境制作生物分布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汇集调查结果,观察校园生物的分布情况,能够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和搜集我国珍稀生物的资料,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生物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教学难点】(1)分析不同生物分布不同的原因。
(2)认识我国的珍稀动植物。
【教学方法】交流汇集法、展示分析法【课前准备】珍稀动植物的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去极地馆玩过吗?在极地馆里,你可能会看到企鹅、海豚、狼、北极熊等动物,知道了它们生活的环境。
走出极地馆,上节课我们也对校园中的生物进行了调查,这节课我们就来分享一下大家的调查资料,一起来学习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二、交流汇报(一)交流汇集我们的调查结果首先,我们先交流一下我们的调查结果。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汇总:1.各小组在校园里搜索到哪些植物和动物?2.一共有多少种动物和植物?3.它们各自生活在什么地方?填写调查表提示:对不知名的小动物,应当详细描述它的样子,说明在哪里找到的。
不要遗漏了一些校园生物。
调查后发现:动物、植物一年四季都会有所变化。
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二)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注意事项:1.遇到不知名的动物或植物,可以把它们的图画或照片贴在分布图旁边。
2.如果某一个地方植物很多的话,可以给它们编号。
3.要把生物的名称写在相应的位置上,不要有遗漏。
校园生物分布包括教室、操场和花坛等地方。
观察发现:在花坛中的生物种类比较多,教室、操场中的生物种类比较少。
思考:为什么花坛里的生物种类比较多呢?因为花坛里有土壤,适合植物的生长。
植物作为动物的食物,动物也会来这里安家,在花坛中会形成食物链,甚至是食物网,因此花坛中的生物比较多。
(三)中国稀有植物、动物的分布我国的生物种类非常丰富,有些珍稀动植物是我国所特有的。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教学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能量》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能量的基本概念、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生活中能量的应用等知识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能量的概念,知道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能够运用能量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能量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深入理解和运用能量的知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能量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能量的概念,知道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2.培养学生运用能量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能量的概念。
2.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3.运用能量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教学视频或图片。
3.实验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现象,如摩擦生热,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能量?能量有哪些表现形式?2.呈现(10分钟)利用PPT课件,介绍能量的基本概念、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等知识点。
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能量的概念和能量的转化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能量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能量的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能量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能量在生产、交通、通讯等方面的应用。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能量的概念、能量的转化和转移以及能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能量的实践作业,如调查家庭中的能源使用情况,分析能源的转化和转移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备课
一、填空题:
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着(太阳)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圈的时间为(一年)。
2、月球绕着(地球)公转,是地球的(卫)星,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7.3)天,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上的(1/6)。
3、人们把星空分成88个区域,称为(星座)。
4、月球上没有(空气),也没有(液态水)。
5、月球表面(温差)很大,最高可达(100℃),最低可降至(零下170℃)。
6、(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一部分,(北极星)是小熊星座中最亮的恒星。
7、当太阳的直射点照在斜向太阳的半球时,该半球是(夏)季,另外半球就是(冬)季。
8、八大行星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9、银河又称(天河)是由许许多多(恒星)构成的。
10、像太阳这样发光、发热的天体,叫做(恒星),像地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叫做(行星),像月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地球运行的天体,叫做(卫星)。
11、2003年10月15~16日,我国宇航员(杨利伟)搭载“神舟5号”飞船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了(14)圈,他是中国第(一)个进入宇宙空间的。
12、2005年10月12~17日,中国“神舟6号”在太空中经过(115)小时的安全飞行,航天员是(费俊龙)和(聂海胜)。
13、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宇宙空间的是(苏联)航天员(加加林)。
14、1969年,世界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
15、世界上制作第一架天文望远镜的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
现在有(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空间天文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
16、银河是从东北向西南方向划开整个天空。
17、中国“神舟7号”航天员是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
二、判断题。
1.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
2.北极星是大熊星座中最亮的恒星。
(×)
3.人们把星空分成68个区域,称为星座。
(×)
4. 当太阳的直射点照在斜向太阳的半球时,该半球是冬季,另外半球就是夏季。
(×)
5.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着太阳公转,公转一圈的时间为一年。
(√)
6. 射电望远镜专门接收天体发出的无线电波。
(√)
7、太阳总是直射地球的赤道。
(×)
8、不能用望远镜直接看太阳。
(√)
9、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
10、银河,我国民间又称“天河”。
(√)
11、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上的1/4。
(×)
12、北斗七星是小熊星座的一部分。
(×)
13、银河是从东南向西北方向划开整个天空。
(×)
14、地球是月球的卫星。
(×)
二、选择题。
1、(A)专门接收天体发出的无线电波。
A、射电望远镜
B、光学望远镜
C、天文望远镜
2、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C)。
A、金星B、土星C、木星
3、太阳系中第二大行星是(B) A、金星B、土星C、火星
4、太阳是一颗(A)。
A、恒星B、行星C、卫星
5、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B)。
A、水星B、金星C、火星
6、当运载火箭的速度达到(C)千米/秒时,它才会脱离地球的引力而飞向太空。
A、5.9
B、6.9
C、7.9
7、观察发现星座在不同时期的同一时刻的位置(B)。
A、是固定不变的
B、会慢慢向西移动
8、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B),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A)。
A、水星
B、金星
C、火星
D、木星
9、最亮的行星是(B),最热的行星是(B)。
A、水星
B、金星
C、火星
D、木星
10、最大的行星是(D),最小的行星是(A)。
A、水星
B、金星
C、火星
D、木星
11、没有行星的卫星是(A)。
A、水星 B、金星 C、火星 D、木星
12.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通过自制的望远镜观察了( )。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13.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上的( )。
A、四分之一
B、五分之一
C、六分之一
14.太阳系中第二大行星是( ) A、金星B、土星C、火星
15.银河是由许许多多( )构成的。
A、行星B、卫星C、恒星
16.“先驱者10号”宇宙飞船成为第( )个飞出太阳系的太空探测器。
A、1
B、2
C、3
17.与地球相似的行星是()A、木星B、金星C、火星
四、问答题:
2、在太阳系中,目前已知绕太阳公转的八大行星是什么?
答:八大行星特指太阳系八大行星,从离太阳的距离从小到大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你还知道那些有关月亮的神话?
答: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朱元璋与月饼起义,天狗蝕月,日月神,布农族的月亮神话,月亮女神阿尔忒弥斯(希腊神话)
五、实验部分:
、请你设计环行山的形成的模拟实验。
答:材料:盘子、细沙、石子等。
步骤:(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纱。
(2)从不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下一些相同大小的石子。
(3)再从同一高度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
现象:坑面积比石块的大。
结论:石块扔下的高度[力度]与坑面积的大小都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