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气温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初中地理知识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初中地理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4cc4e9bfe4733687f21aaad.png)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知识点的认识】
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
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
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气温下降 0.6℃.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的认识,基础知识,中考的重点,多以选择、识图题形式出题.
例: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看出,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2)从赤道向两极,气温的变化规律是随纬度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解答:(1)从图中可看出,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2)纬度低处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热量多,气温高,纬度高处太阳高度角小,获得的热量少,气温低;从而形成变化规律:随纬度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故答案为:(1)高;低;(2)随纬度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该知识点是重点内容.
【解题思路点拔】
解题关键是熟记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可结合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来理解记忆.。
初中地理知识要点总结:气温篇
![初中地理知识要点总结:气温篇](https://img.taocdn.com/s3/m/8993179633687e21ae45a9ab.png)
一、温度计算:•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为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焚风效应气温垂直递增率,每下沉100m,气温增加1℃;•常温层以下地温垂直递增率,每往下100m,地温增加3℃。
二、影响某地气温高低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水文、人类活动。
1. 位置: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纬度:全球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等温线与纬线平行)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
•海陆分布:(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气温变化缓和;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相反。
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2. 大气:包括锋面活动和天气状况。
•锋面活动:主要指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气温的影响。
如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时大风降温;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
暖锋相反。
•天气状况:白天多云,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往往比晴天低;夜晚多云,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好,往往比晴朗的夜晚温暖;多云时,往往昼夜温差小,晴天时相反。
•季风•西风3. 地形。
•(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海拔--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0.6℃/100米),因此同一热量带内,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地形类型--高大地形往往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因此山间盆地、河谷气温往往偏高。
•坡向--山地同一高度,阳坡比阴坡气温略高山脉的走向.4. 洋流:暖流能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 植被:主要指植被覆盖率。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因其对太阳辐射的屏蔽作用和对蒸发量的影响,气温变化小于裸地。
此外冰雪的反射率6. 水文。
•湖区、库区、沼泽、湿地等由于热容量大,对太阳的反射率低,故温差小。
7. 人类活动。
•城市的热岛效应,大气的温室效应,人类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与围湖造田等活动对气温都有很大影响。
三、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
初中地理中考复习5气温与降水
![初中地理中考复习5气温与降水](https://img.taocdn.com/s3/m/de0fdf2f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2a.png)
30
(3)A、B、C三地都位于_____北___半球(南、北)。
课标解读
考点精讲
要点探究
第5课时┃ 气温与降水
解 析 此题考查气温的分布及气温曲线图 的判读。A地全年高温,各月气温在20℃以上, 所以为热带。B地气温冬冷夏热,四季气温变化 明显,为北温带。C地全年寒冷,8月为气温最 高月,最高为5°,为北寒带。
探究点三 如何根据降水量柱状图掌握世界降水 的时空变化
世界各地年平均降水量不同。通过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看出 一个地方的降水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通过下面几幅降水量柱状 图来掌握世界降水的变化规律。
图5-5
课标解读
考点精讲
要点探究
第5课时┃ 气 温与降水
1.要识图,了解绘图方法。 降水量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不一样,气温曲线图是根据各月 的平均气温连成曲线。而降水量柱状图是把各月的降水量用柱状 表示出来的图。 2.要读图,观察降水的变化。 从柱状的高低能直观地看出某个月降水量的多少,比如图① 中2月份的降水量为100毫米,7月份的降水量为10毫米以下。从图 中,我们还能从对应气温的变化读出:某地什么季节多雨,什么 季节少雨等。
第5课时┃ 气 温与降水
考点2 气温的分布规律
1.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____降_低___。 2.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____高__,海洋气温____低;冬季 陆地气温_____低_,海洋气温_____高_。 3.同纬度地区,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____降__低__。大 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________0._6_℃__。
考点精讲
要点探究
图5-1
例1 读“三 个地方的气温 变化图”,回 答问题。
【经典例题】
第5课时┃ 气 温与降水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重要知识点解析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重要知识点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fc19d98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40.png)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重要知识点解析一、气温分布特点(一)特殊高温与低温地区1. 三大火炉:重庆、南京、武汉被称为我国的“三大火炉”。
南京是由于夏季常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气温特别高;武汉是由于水网特别密集,常常水汽笼罩,特别闷热;重庆就是被山地包围,造成整个重庆气温高。
因此重庆、武汉、南京并成为我国的三大火炉。
2. 夏季低温区: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是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同时地势高导致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所以夏季气温相对较低。
3. 夏季高温区: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
这里地处内陆,地势低洼,热量不易散失,且周围多沙漠,比热容小,升温快;加上降水稀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使得气温极高。
4. 冬季低温区: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
漠河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最北端,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获得的太阳辐射少,且冬季受西伯利亚寒冷气流影响大,气温极低。
(二)温度带划分我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一个青藏高原区。
1. 热带: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包括云南、广西、广东、台湾的南部以及海南等地区。
这里全年高温,农作物可一年三熟,主要种植热带经济作物,如橡胶、椰子等。
2. 亚热带: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以北的广大地区。
冬季温和,夏季炎热,农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盛产水稻、油菜等作物。
3. 暖温带: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中温带以南。
这里四季分明,农作物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等。
4. 中温带: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内蒙古大部分地区以及新疆北部等地。
冬季寒冷,夏季温暖,农作物一年一熟,适宜种植春小麦、大豆等。
5. 寒温带:主要在我国黑龙江省北部和内蒙古东北部。
这里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温暖,农作物生长季节较短,以种植早熟的春小麦等为主。
6. 青藏高原区:由于海拔高,气候独特,形成了高寒气候。
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种植青稞等作物。
初中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知识点
![初中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b110d845acfa1c7ab00cc5e.png)
初中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知识点一、气温的变化与分布1、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
生活中,人们比较关心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2、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还需要使用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3、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日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年变化。
4、通过用气温曲线图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
5、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气温日较差。
6、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大陆上7月份最高,1月份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南半球相反)。
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气温年较差。
7、气温的观测仪器有温度计、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都放置在百叶箱(离地面1.5米高)中。
自动气象观测每逢整点记录一次,人工时8、14、20、2各记录一次。
8、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的分布有很大差别,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在等温线图上,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9、根据等温线的延伸方向,来判读气温递变的方向:如等温线沿东西方面延伸,说明南北方向存在气温差异。
10、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分析气温差异(简称温差)的大小:如等温线稀疏的地区,气温差异小;而相反,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气温差异大(新疆有说法:早穿皮袄午穿纱)。
11、根据等温线的'闭合情况,判断高低温中心的分布:如:等温线呈闭合形状时,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过来就是高温中心。
12、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可以发现: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减,也就是说: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气温降低)。
13、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也就是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气温的垂直变化]如江西庐山成为夏季避暑胜地的原因就是因为地势高,所以气温低。
初中地理人教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怎样读气温曲线图PPT
![初中地理人教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怎样读气温曲线图PPT](https://img.taocdn.com/s3/m/d860a80f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fe.png)
单位:摄氏度 表示符号:℃
百 叶 箱 里 的 温 度 计
8℃
16℃ 12℃ 4℃
2.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
就是 日平均气温 。
8℃+16℃+12℃+ 4℃ 4
=10℃
3.一月中各日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就是 月平均气温 。
4.一年中各月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就是 年平均气温 。
31℃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午后2时(14点)左右
一天中,最低气温 出现在日出前后
6.5℃
气温日变化
8.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就是 气温的 年变化 。
气温℃
-5℃
气温年变化
25℃
一年中,北半球气 温,陆地1月最低
一年中,北半球气 温,陆地7月最高
30℃
一年中,北半球气温,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月份
阶段小结
一、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
时间段
日变化
变化规律
最高温出现在 午后2时
,
最低温出现在 日出前后
。
年变化
热带气温年变化 小 , 温带寒带气温年变化 大 。 北半球陆地 7 月平均气温最高,
1 月平均气温最低。
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
5.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叫作 气温日较差 。
2020/11/3
-11~-5℃ -10~-1℃ -15~-5最低月平
均气温的差叫作 气温年较差 。 气温年较差为 39 ℃
某地各月平均气温
7.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
气温的 日变化 。
24.5℃
初中地理教案气温
![初中地理教案气温](https://img.taocdn.com/s3/m/1bdd69b4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50.png)
初中地理教案气温课程目标:1. 了解气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掌握气温的单位、测量工具及影响气温的因素;3. 能够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气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气温的单位、测量工具及影响气温的因素;3. 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气温的单位、测量工具及影响气温的因素;2. 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气温图表;3. 测量气温的工具(如温度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温度计,提问:你们知道这是用来测量什么的吗?2. 学生回答:温度。
3. 教师总结:温度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它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舒适度和健康。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关于气温的知识。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展示PPT,介绍气温的概念: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通常用摄氏度(℃)作为单位。
2. 教师讲解气温的重要性:气温直接影响到生物的生存、地理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3. 学生听讲,记录重要内容。
三、气温的测量(10分钟)1. 教师介绍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
2. 教师演示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3.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练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四、影响气温的因素(10分钟)1. 教师介绍影响气温的因素:纬度、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2. 学生听讲,记录重要内容。
五、气温的变化规律(10分钟)1. 教师展示气温图表,引导学生观察气温的变化规律。
2. 学生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六、气温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气温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七、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要内容。
2. 学生复述重要内容。
八、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观察家庭所在地的气温变化规律,分析其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2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课件(共24张PPT)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2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课件(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4d4f2f3f524ccbff0218427.png)
【展示平台】
1.从赤道向两极,气温有
什么变化规律?变化原因
是什么?
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
低,变化原因是太阳辐射量
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
纬度分布规律: 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高, 高纬度气温低。
南北回归线之间 (23.5°S~ 23.5°N)
极圈( 66.5°S~ 90°S; 66.5°N~
90°N )以内
1月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7月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气温与生活:气温高低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
日平均气温 气温的测定:温度计、摄氏度(℃) 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
含义: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日变化
最高气温在午后2时左右 极端值:
气温日较差
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 气
温
含义: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份
1.读出最高月平均气温的 数值和月份 2.读出最低月平均气温的 数值和月份 3.算出该地的气温年较差 4.说明该地的气温年变化
1.22℃、7月 2.1.5℃、1月
3.20.5℃
4.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
【能力提升】
分析:A、B分别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你是怎样判 断的?
;
(3) 位于温带的是 B
;
(4) 位于寒带的是 C
。
A,
1.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大地就不会春华秋实。2.瀑布跨过险峻陡壁时,才显得格外雄伟壮观。3.诽谤,同时造了无数的罪业,这是嫉妒;自己欢喜4.在茫茫沙漠,唯有前时进的脚步才是希望的象征。5.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 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6.我们只要每天睁开眼睛,看到自己还活着,就该庆幸自己多么的幸运7.赞叹,同时积累了同样的功德利益,这是随喜。怎么做,完全在于自己。8.盲目的上进,就像在死胡同里打转。 你浪费的人生,原本可以有更多的精彩。9.其他烦心的事,想开点,看开点,再苦再难的日子,熬着熬着也就挨过来了。10.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着不公平,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接受,还要试着做一些反抗。11.懦弱的人只会裹 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12.精神健康的人,总是努力地工作及爱人,只要能做到这两件事,其它的事就没有什么困难。13.命,是失败者的借口;运,是成功者的谦词。带着青春的印 记,我们这代人,慢慢的随着时间的流淌,渐渐老去。晚安!14.努力不是为了做给谁看,无论什么结果都能问心无愧;努力是因为你可以不接受命运的框定,靠自己来场漂亮的反击。15.美国人口普查局的“世界人口时钟” 显示,全世界每秒钟有1.8人死亡,一小时就是6,360人,一天就有152,640人死亡。16.当你觉得老天对你不公的时候,别急着红眼,别急着抱怨,因为这样只会削弱你的意志,消磨你的斗志,最后让你变得平庸,一事无成。 17.昨天,再值得留恋,也不会为你的留恋停留;明天,再艰辛,也不会因为你的脆弱而怜悯;优雅之人心如止水,波谰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一个优雅从容的人,只有先稳下来,静下心,学会宽容,仁爱,温和。 18.无论你正经历着什么,过得是否开心,世界不会因为你的疲惫,而停下它的脚步。那些你不能释怀的人与事,总有一天会在你念念不忘之中遗忘。无论黑夜多么漫长不堪,黎明始终会如期而至。睡一觉,愿美梦治愈你的 难过。晚安!19.凡事顺其自然,凡事不可强求。人生,错过太多,我们都在重复,所以,我们不必为自己错过的悲哀,而应该为自己拥有的而喜悦。错过了漂亮,你还拥有健康;错过了健康,你还拥有智慧;错过了智慧,你还 拥有善良;错过了财富,你还拥有安逸;错过了安逸,你还拥有自由20.人生,总有乌云密布的低沉的时刻,但也会有蓦然抬头,拨云见日的一天。而最重要的是在低潮时要忍耐得住,不要放弃对光明的追求,永远不要以为走
【初中地理】八年级地理复习资料之我国的气温
![【初中地理】八年级地理复习资料之我国的气温](https://img.taocdn.com/s3/m/69ab5ee102020740bf1e9b6c.png)
【初中地理】八年级地理复习资料之我国的气温
【—八年级地理】地理知识要领:我国南北跨纬度很大,由于纬度(和冬季风)的影响,南北气温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那么下面就为大家带来八年级地理复习资料之南北气温的差异。
南北气温的差异
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
南北温差接近50℃。
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7月平均气温大多在20℃以上,南北温差不大(原因:北方白昼长,所得热量就与南方没有什么差异)。
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活动积温),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
5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此外还有一个地势较高的高原气候区。
◇活动积温:把≥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叫做活动
积温。
活动积温反映了一个地方气候对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是划分温度带的重要
指标。
上面的内容是八年级地理复习资料之南北气温的差异,相信大家都能掌握要领了吧。
接下来还有更多更全的知识等着大家来掌握呢。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初中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
![初中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9c4146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f4.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温的概念及其单位。
2. 使学生掌握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3. 帮助学生理解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4.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气温的概念及其单位2.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3. 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4. 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气温的概念、单位、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展示世界气温分布情况。
2. 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4.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气温分布现象。
2. 讲解气温的概念及其单位,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气象知识。
3. 分析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让学生了解气温变化的周期性。
4. 讲解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地区的气温差异。
5. 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如纬度、海陆位置、地形等。
6.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气温分布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理解气温的概念,掌握气温的单位,描述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分析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气温分布规律,通过案例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并能在小组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观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关注气温分布现象,认识不同地区的气温差异,培养关爱环境、珍爱生命的意识。
七、教学资源:1. 地图:世界气温分布图、各大洲气温分布图2. 图片:世界各地气温变化示意图3. 案例资料:不同地区气温分布的实例4. 教学软件:用于展示气温分布的动态地图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2.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讲解气温的概念及其单位,分析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
初中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
![初中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d33b35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4e.png)
初中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气温的概念及其单位;(2)掌握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3)了解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气温计,学会正确测量气温;(2)利用地图和图表,分析世界气温分布规律;(3)运用实践活动,探究气温变化的原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2)增强环保意识,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气温的概念及其单位2.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3. 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4. 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5. 气温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气温的概念及其单位;(2)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3)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1)气温分布规律的解读;(2)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分析。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气温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 图表教学法:利用地图和统计图表,分析世界气温分布规律;3.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测量气温,体验气温变化。
五、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地图、气温计、统计图表;2.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气温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气温的概念及其单位,掌握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4. 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6.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测量气温,体验气温变化。
7.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重点知识。
八、课堂练习(1)气温的概念及其单位是什么?(2)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是什么?(3)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有哪些?2. 分析下列案例,回答问题:案例:近年来,我国某地区冬季气温逐年升高,导致供暖需求增加。
初中地理气温划分标准
![初中地理气温划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4787280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69.png)
初中地理气温划分标准:
冬季寒冷:0~15度
冬季温和:15度以上
夏季炎热:25度以上
全年低温:0度以下
最冷月均温低于0度是冬季寒冷,0~15度是冬季温和,最冷月均温15度以上就可以算全年高温了。
夏季一般说25度以上是炎热,20度上下(温带海洋性气候)用夏季凉爽,如果全年都低于0度就可以说终年寒冷了。
热带是指全年温度在15摄氏度以上的地区,通常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亚热带是估计我国的说法,按照我国的划分,是指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通常年温度在0摄氏度以上。
南北温带是从南北回归线到南北极圈之间。
温度影响白天,阳光普照,大地接收热量后地面的温度逐渐升高。
到太阳落山以后,近地面的气温渐渐降低,地表的温度也随之开始下降。
可见,日出日落,地温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
同时随着四季变化,也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
这些变化一般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地温最高、最低值的出现时间,随深度增加而延迟。
地温的高低对近地面气温和植物的种子发芽及其生长发育,微生物的繁殖及其活动,有很大影响。
3.2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课件-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3.2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课件-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821a6cc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a8.png)
思考???
为什么最高气温出现在下午14点左右,而不是正午12点? 就对流层大气来说,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很少,大气的热量主要
来自地面辐射。所以说,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正午12点的时 候,太阳辐射最大,但是地面辐射有滞后作用,到14点左右达到最大值。
为什么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日出以后,随着太阳高度角的逐渐增大,太阳辐射不断增强,地面
人们根据各地热量状况 的总体差异,将全国划 分为不同的温度带。
部分地区一年一 熟,青稞。
在不同的温度带内,生 长不同的农作物,耕作 制度也不一样。
寒温带
一年一熟,春小 麦、马铃薯等。
青藏高原高寒区 热带
中温带 暖温带
一年一熟,春小 麦、玉米、大豆、 甜菜。
两年三熟/一年 两熟,冬小麦、 玉米、玉米、甘 薯、花生等。
获得的热量不断增多,地面温度不断升高,地面辐射不断增强。大气 吸收地面辐射,气温也跟着不断上升。
2. 气温的年变化
气温在一年中的变化叫年变化。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计算公式: 气温年较差 = 最高月平均气温 — 最低月平均气温
请根据提供的A地气温数据,绘制气温的年变化曲线图
青藏高原高寒区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热带
练习
思考题:
1. 东北平原属于哪个温度带? 中温带
2. 华北平原属于哪个温度带? 暖温带
3. 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哪个温度带? 亚热带
4. 西藏自治区属于哪个温度带? 青藏高原高寒区
二、中国的温度带
在不同的温度带 内,生长不同的 农作物,耕作制 度也不一样。
部分地区一年一 熟,青稞。
气温在一天中的变化叫日变化。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上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上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d2a6a11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dc.png)
(3)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了解自己的学习进步和不足,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
4.教学拓展:
(1)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气温观测、气候调查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气温分布的理解。
(2)结合时事热点,如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等,引导学生关注气温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在学习地理学科时,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但对气温和气温分布的深入理解尚显不足。在认知发展方面,他们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解释能力有待提高。此外,学生对团队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渐熟悉,但还需在问题发现、信息处理和结论表达等方面加强引导和训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启发式教学策略,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气温分布的规律,培养地理学科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学习热情,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3)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如与数学、物理等学科相结合,探讨气温与能量、热量等相关问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例如:“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夏天我们这里很热,而冬天却又很冷呢?这是为什么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气温的变化和影响因素。
2.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区的气温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对气温分布规律的好奇心。
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数据的能力,学会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室或教室内的气温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案气温
![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案气温](https://img.taocdn.com/s3/m/a16159ec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50.png)
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案气温教学目标:1. 理解气温的概念与测量方法。
2. 掌握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
3. 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教学重点:1. 气温的概念与测量方法。
2. 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
3. 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1. 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
2. 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教学准备:1. 教材《地理》七年级上册。
2. 气温变化图。
3. 气温分布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温度计,提问:“你们知道这是用来测量什么的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是用来测量气温的。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气温的概念: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通常用摄氏度(℃)表示。
2. 讲解气温的测量方法:气温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常用的有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
3. 提问:“你们知道气温是如何变化的吗?”4.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气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什么时间。
三、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10分钟)1. 教师展示气温变化图,引导学生观察: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是什么?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通常出现在下午两点左右,最低值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3. 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规律呢?”4.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是因为太阳的辐射作用和地球的自转导致的。
四、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10分钟)1. 教师展示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是什么?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世界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呈现出纬度递减的趋势。
3. 提问:“为什么世界气温会呈现出这样的分布特点呢?”4.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是因为太阳辐射的强度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弱,导致气温降低。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气温的概念与测量方法,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2. 提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绘制一张气温变化图,标注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出现的时间。
初中地理我国气温分布特点
![初中地理我国气温分布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be5a3260242a8956aece4ad.png)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气温:气温是一种地理名词,一般指大气的温度。
国际上标准气温度量单位是摄氏度(℃)。
最高气温是一日内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14-15时,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早晨5-6时。
中国用摄氏温标,以℃表示摄氏度。
气温是用来衡量地球表面大气温度分布状况和变化态势的重要指标。
它可根据需要分为日均温,月均温和年均温。
它还是指导人们正常生活和生产活动的重要参考依据。
气温季节变化:气温季节变化-气温季节变化是指气温以一年为周期的有规律的变化。
地球上绝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
由于气温的高低取决于地面储存热量的多少,地面储存热量最多的时期,就是气温最高值出现的时间;储存热量最少的时期,也就是气温最低值出现的时间。
因此,一年中气温最高和最低值出现的时间,不是太阳辐射最强和最弱所在的一天(北半球的夏至和冬至日),也不是太阳辐射最强和最弱一天所在的月份(北半球的六月和十二月),而是比这一天要落后1~2个月。
即最低值出现在一月或二月,最高值出现在七月或八月。
海洋上落后较多,陆地上落后较少。
北半球,中、高纬度内陆的气温,以七月为最高,一月为最低;海洋的气温,以八月为最高,二月为最低。
气温分布图:气温图是表示空气温度(0℃或°F)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及变异情况的地图。
包括气温平均值、极端值、较差、界限气温等内容。
常以等值线法表示各时段气温的空间分布,以定位(气象测站)图表法表示气温一年中的变化过程。
等温线间距视制图范围内温度跨度与地图比例尺而定,同一幅图内间距基本相同。
等温线色层的色调及色饱和度,直观地反映气温的冷暖和数量特征及相应温度条件下的地理情况。
•我国气温分布特点:1.受纬度影响显著,南北温差大,纬度越高,温度越低;2.受地势影响显著;平原温差与高原温差大;3.受气候带和大气压影响;同一纬度不同气候带温差大;4.受海陆位置影响;内地与沿海不同的季节,温差大。
•气温的变化:1.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动动手
气温观测 气温日变化 气温年变化
室内温度计的使用
前后4名同学组成一小组,观测室内 温度计并记录室温。
判读提示: 1、看温度时眼睛平视温度计液面高度。 2、液面所对应的刻度,就是此时的室温。 切记手不能触踫温度计底端有液体的部位, 否则,所测温度就不准确。
世界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气温年变化
世界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读图填表
气温观测 气温日变化 气温年变化
观测时间 02时 08时 14时 20时 日平均
(24小时制)
气温
气温(℃) 24.8 27.0 30.5 26.1 27.1
●
● ●
●
世界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绘制气温年变化图
气温观测
根据下表中的乌鲁木齐地区某年各月平均 气温数据,绘制乌鲁木齐地区的气温年变化图。 绘制步骤见教科书第54页。
探究问题:夏季南山为什么成为乌鲁木齐
人的避暑之地?
1月份气温最高 7月份气温最低
南半球陆地
世界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解释谚语
气温观测 气温日变化 气温年变化
1.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2.三月三,脱了棉袄换布衫。 3.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4.柳树发芽暖洋洋,冷天不会有几长。
世界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动动脑
拓展思维
新疆网讯 乌鲁木齐南山 是一个非常好的避暑胜地。 盛夏之际,同友人去南山 避暑旅游,行至山间,眼 前山峦叠嶂,林海茫茫, 羊儿正在明媚的阳光下悠 闲品尝着“中草药”,一 副美丽的“牧羊曲”美景 展现在了我的眼前,我情 不自禁地按下了照相机快 门。
义务教育教科书 地理 七年级上册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世界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气温观测 气温日变化 气温年变化
气象观测站
世界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气温观测 气温日变化 气温年变化
百叶箱
观测仪器
地面气象观测中
测定的气温是离地面 1.5米处的气温,温度 计放在百叶箱中。百 叶箱能让空气自由流 通,防止太阳对仪器 的辐射,使仪器免受 强风、雨、雪等的影 响,保证测得的数据 更加准确。
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以一天为周期,探究气温的
气温观测
日变化规律
气温日变化 想一想: 气温年变化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估计一天最高
气温与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段。
看一看
气温观测 气温日变化 气温年变化
读教科书第53页图3.11《气温日变 化图》,观察最高气温出现在几时? 最低气温出现在几时?
世界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23.7 ℃ -12.6 ℃
世界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阅读气温年变化图
气温观测 气温日变化 气温年变化
世界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阅读气温年变化图
气温观测 气温日变化 气温年变化
7月份气温最高; 1月份气温最低.
北半球陆地
世界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阅读气温年变化图
气温观测 气温日变化 气温年变化
-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
世界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阅读气温年变化图
结合乌鲁木齐地区 气温年变化图,回答以 下问题:
气温观测 1、判读乌鲁木齐月平 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几
气温日变化 月?
2、判读乌鲁木齐月平 气温年变化 均气温最低值出现在几
月?
3、计算乌鲁木齐的气 温年较差。
探究活动
气温观测 气温日变化 气温年变化
某地气温日变化
●31 ℃
●
24.3 ℃ 子 夜
日
正
日
出
午不是出现在正午12时? 最低气温为什么不是出现在子夜24时?
气温观测 气温日变化 气温年变化
31 ℃ 24.3 ℃
日 出
正 午
日 落
子 夜
算一算
根据公式:
气温观测
气温日变化 气温日较差=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 计算气温日较差。
气温日变化
月份
1
2345 6
气温/℃ -12.6 -9.7 -1.7 9.9 16.7 21.5
气温年变化
月份 7 8 9 10 11 12
气温/℃ 23.7 22.4 16.7 7.7 -2.5 -9.8
世界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绘制年变化图
气温/℃
30
气温观测 气温日变化 气温年变化
20 10 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