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1]

合集下载

如何理解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如何理解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定义:(1)什么是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2)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资源节约观念、资源节约型主体、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机制、资源节约型体系等。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紧迫性(背景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也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基本国策,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适时提出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战略目标,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指针,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

”。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转变现有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关键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和实践形式,是我国当前阶段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政策目标。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建设上已经取得了惊人成就。

但现有的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却有着不可持续的局限性。

简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因、意义和基本措施

简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因、意义和基本措施

简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因、意义和基本措施前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是从我国国情出发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本文主要从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因及其意义和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四个方面着手认识这一重大战略政策。

并在最后提出大学生应当在这方面如何表现。

正文: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概述(一)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基本内涵。

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

(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涵。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社会的生产与生活以对生态环境无害的方式进行,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因我国资源相对紧缺,如果不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不在全社会进行强化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经济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约束,将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观目标的实现。

我国资源利用问题非常突出。

问题主要有两个第一个问题是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从工业能源效应来看,目前我国8个主要耗能工业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以上;我国粮食作物的平均水分生产率约为每立方米水产出1公斤粮食,仅是发达国家的一半;我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要比发达国家低15% 25%;我国矿产资源的总回收率约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我国节能型居住建筑仅占全国城市居住建筑面积的3.5%,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侯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 3倍。

第二个问题是,近年来我国资源需求增长加快,资源约束矛盾不断增大。

我国单位GDP能耗从2002年开始又出现增长趋势,尤其是电力消费增长快于GDP增长,资源的约束矛盾不断加大。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引领着我们当前和未来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社会和上下一心共享伦理观念,公平正义成为一股新鲜而被认可的社会风气。

我们努力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一方面是对无边无际的资源的尊重,另一方面是为了让未来的上一代有安全可靠的环境。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将有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气候变化,从而有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意味着开拓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把节约、绿色的理念发展为一种具体的、真实的生活。

它倒逼着社会组织去发挥社会责任,压箱底的能力来实现新的生产节能,同时还要加大对污染的管控,建立完善的资源可持续利用机制。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还有助于引领新的发展方向,推动未来经济发展走向更加节约、高效和可持续方向。

像绿色能源、节能减排、循环经济、资源舆论、再生资源利用等诸多新兴技术和产业,形成不一样的发展局面。

这可以促进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的提升,拓宽社会的发展思路。

此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同时也意味着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而是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让人们开始重新认识自然,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同时也保护环境,增加社会财富。

比如日益流行的低碳出行,行业内也研发出多种新型低碳交通工具,比如电动自行车、低碳汽车等,减少了有害物质的排放,为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了贡献。

总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关乎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仅是基于对资源和环境的尊重,也是人类迈向新的发展方向进程中的必修课程。

结合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实际,谈谈如何理解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结合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实际,谈谈如何理解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结合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实际,谈谈如何理解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答:当前全球气候问题主要表现为全球变暖,而问题的严峻性早已上升到国家的高度。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

(1)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含义①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它不仅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

②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具体说来,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做法①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②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生态文明既包括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和探索的认识成果,又包括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实践成果,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提高和人们生态观念的增强。

③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

④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大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更加科学地利用自然为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坚决禁止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污染防治,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加快实施生态工程。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共五篇)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共五篇)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共五篇)第一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依据有哪些?答:1)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2)当前,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增强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从而推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5)保护和改善环境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保护好环境就能增强投资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6)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7)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

8)是党和政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表现;9)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2、请你就如何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出自己的建议。

答:国家、社会:①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②完善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严惩破坏环境和浪费资源的违法行为;③依靠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④加强环保宣传与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提倡健康文明、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公民:①提高自身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积极同浪费的行为作斗争;②自觉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两面用纸处处省;③灯泡换成节能灯;④无人房间灯不亮,人走灯灭成习惯,养成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

第二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航船一路高歌猛进。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考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考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考作者:王芳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9期摘要: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已经成为相当严重的问题。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又是经济发展的必要资源条件,在有限的资源和资金条件下,优先解决哪些环境问题,采用怎么样的战略、技术来解决,以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显得十分重要。

我们不能只为了经济的高速发展而毁了环境,毁了我们共同生存的空间。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一项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正在激励着全国人民为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而上下一心,团结奋斗。

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势在必行。

关键词:资源;环境;节约;友好;社会中图分类号: B82-058文献标识码:A一. 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 有关专家指出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

建设节约型社会,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在企业层次通过技术创新和提高管理水平减少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在区域层次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系统的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国民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在国家社会层次,通过强化资源节约意识,改变消费模式,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展 [1];;2.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社会的生产与生活以对生态环境无害的方式进行。

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由于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时期,就业压力大,经济增长具有强大的内在冲动。

浅析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浅析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浅析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摘要] 资源环境因素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

改革开放以来,从某种意义来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是以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取得的,使得我国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资源的利用效率,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

[关键词]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经济文明型我国在“十二五”时期(2011年至2015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1、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把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合理有效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完善节能法规和标准,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和对企业的激励与约束,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节能。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积极开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加强规划指导、完善法律法规,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

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

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

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

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的发展,资源的不断的开发,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变得更加的重要。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全社会才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的良性互动的关系。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遇到的困难和障碍。

1.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无法让该标准顺利的执行的下去。

2.目前的各项工作都没有体现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旨。

3.缺乏关键技术的支持,没有掌握核心科技技术,导致生产和装备水平不能与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良好的相适应。

4.全民的节约意识还不够强烈,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方法与措施1.树立良好的文明观念,大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要充分认识到地球是人类的唯一家园,大自然提供的可利用资源是有限的,各种能源危机的不断出现,要建设“两型社会”,就必须把保护环境和合理开发资源的观念根植,树立热爱地球、爱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理念。

大力的宣传环境保护,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新理念,意识到人与自然的不可分割性。

2.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转变产业发展模式。

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转变产业结构。

控制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末端治理式的生产模式和消费理念及“资源--产品--排放物”的生产消费模式。

实现生产和消费模式的转变。

对资源集中型的产业实行“重点关照”,在政策上和经济上给其优处。

促进高污企业的转变和升级。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

论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几点思考

论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几点思考

论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几点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而作为我们生存的地球,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当前亟需思考和努力实现的目标之一。

在这篇文档中,我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加强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对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只有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才能有效地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

因此,政府应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让人们在法律的约束下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并积极贯彻资源节约的理念。

二、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科技循环经济是以可持续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能够使得资源的使用率进一步提高。

我们需要发展循环经济,从生产、消费、废弃物等全方位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利用。

同时,大力发展绿色科技,加强技术创新,通过科技的手段让经济高效、环境可持续、社会和谐。

只有这样,才能在保护环境的情况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环保意识教育人们的环保意识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前提。

政府、学校、媒体等社会机构应该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同时,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自觉地改掉浪费的习惯,本着“勤俭节约,绿色发展”的原则,从个人层面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落实政府责任政府是推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最重要的力量之一,应该承担起保护环境的政治责任。

政府要加强规划和管理,压缩资源浪费,提高:环境可持续性,完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监管制度:对不合法行为严格打击,使环境保护从权力保护向公共参与和社会调节转型。

在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需要各方面共同的努力。

我们应该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只有把保护环境、实现节约作为团结的共识,不断推进资源环境工作的深入开展,才能够营造出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美丽的环境,共创美好生活的未来。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要建设节约型经济就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一是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建立一批一流的科技研发机构;大力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加强原始性创新,着力提高国家和企业选择研发主攻方向、配置研发资源的能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二是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系。

整合现有的电子与信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软件产业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高新技术企业等科研资源,建立资源共享、合理利用的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加强科技创新的基础建设,形成比较完备的科技创新体系。

三是建立科技创新机制。

出台激励科技创新的政策,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快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抓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工作。

四是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重点培育一批专业化服务水平高、组织协调能力强的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及科技评估和风险投资中介、技术产权交易中心等科技中介机构,形成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政府部门有机结合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
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反过来,良好的环境 也会促进生产、改善生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 社会,就是要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 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 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实现可持续发 展。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掌控人心方位上 。01:35:5301: 35:5301:35Friday, February 12, 2021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1.2.1221.2.1201:35:5301: 35:53February 12, 2021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1年2月 12日上 午1时35分21.2.1221.2.12
而忽略了环境保护,以至于现在环境污染严重。
各各种资源浪费
在我国各种资源严重浪费造成不可回收资源太多。
人口众多
资源人均越来越少
环境污染严重
各种资源浪费
如何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 社会?
在政府的引导下,能够认识到现阶段社会 发展现状,自觉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 友好型社会做贡献
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一点一滴的节约资源;从自己身边做起, 为保护环境做贡献,如拒绝使用一次性塑 料制品等。
在节能减排等方便能够理解和遵守国家的 法律法规,节能减排、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认真做好规划,同时加快实施建设。在立 法方面要完善现行法律法规在环境保护, 节能减排等方面的不足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广泛开展国际合 作,在新能源,能源合理利用等方面加快 研究步伐
发展循环经济、节能经济,加强资源节约 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促进生态保 护和修复,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等

我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历程.

我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历程.

我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历程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相对不足,而且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近年来,生态环境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止。

作为一名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我常思考如何充分地利用资源,保护环境这个课题。

大一我加入了环保协会,在和同学的交流过程中,经过讨论我们渐渐形成了一些想法,比如全民的环境意识需要从小培养,于是我们决定走进小学宣传环保知识。

在一所小学里,我们努力宣传让节约和环保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为了更形象地表达我们的观点,我用一次性筷子做成了一棵树的模型,举着这棵树,我列举了系列数字:一棵生长了20年的树能制成3000~4000双方便筷,我国每年共要砍伐2000万棵大树;同样,我们用废弃的电池制作了济南市地图,并介绍了废弃的电池给环境带来的危害,比如一粒纽扣电池足以污染600立方米的水体,换句话说,不到2000粒电池就能将济南大明湖的水污染;我们还用幻灯片介绍了白色污染。

我们的宣传得到了热烈的回应,小同学们踊跃地和我们展开了讨论:为了保护宝贵的森林,我们可以自己带餐具,减少对方便筷的依赖;尽量使用充电电池,环保又省钱;购物时拎着布袋代替塑料袋。

最让我们欣喜的是,同学们还要把讨论的感受带回家和父母分享,就这样我们的活动取得了更大范围的影响。

大二暑假,我有幸参加了山东大学寻访杰出校友的活动。

我的任务是联系西部大开发中活跃在环境保护行业的校友,并考察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

在云南这个被琼瑶谓之彩云之南的地方,我第一次看见山涧里清澈的水又绿又蓝,那种是只在唐诗里才会有的景象——“春来江水绿如蓝”。

不幸的是,西南丰富的资源在成为经济发展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比如金属加工业,开采、选矿、冶炼不仅造成景观上的破坏,而且由于技术落后,大量原料流失导致重金属污染,使下游农民的生活和生产受到了威胁。

在柳州,我访问了山大校友广西环保专家潭师兄,他创办了一家工业固废处理公司。

谭师兄介绍了公司的业务,首先回收化学废物中的有用成份,再进行无害化处理,这样同时取得了环境和经济效益。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1]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1]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我国资源相对紧缺,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经济已经保持了近30年的持续快速增长,现实告诉我们,如果不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不在全社会进行强化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经济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约束,将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观目标的实现。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提出加快两个根本性改变以来,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取得了积极进展,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但是总体上看,我们国家的增长方式还基本上是属于粗放型的,资源消耗高,浪费大,污染重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

未来的十五到二十年,我们国家仍将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资源消耗强度将进一步增大,面对着人口不断增长,环境压力加大的挑战,必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否则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受,新兴工业化难以实现。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的提出,丰富了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文明观的内涵。

它是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观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如果不计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必然导致能源资源约束突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与自然关系紧张,反过来影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然而当前形势十分复杂。

从国际层面看,一方面是国际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国际分工体系不断更新,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性日趋紧密;另一方面是全球性资源竞争更加激烈,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增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要求愈加强烈。

从国内层面看,二十余年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给我国的经济社会状况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相对粗放的增长方式和较不均衡的发展次序和格局,也带来了相当多的增长本身和增长之外的新问题和新矛盾,成为当前我国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障碍和瓶颈。

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和首要任务。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我们的地球只有一个,资源、环境对我们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财富。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大的方面说就是协调人和自然、人和地球关系的问题。

纵观社会发展史,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了对自然的严重破坏,进而影响了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

正如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都会报复我们。

目前人类所面临的人与自然的不和谐问题,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和严峻。

支撑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大多是不可再生的,如果我们今天肆意挥霍,我们的子孙后代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实现新形势下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经验,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资源和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而我国资源相对不足,粗放的发展模式对环境和生态都产生了严重的破坏,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保护并且合理的利用了资源,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此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国资源消耗高、利用率低,影响了我国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以及国际竞争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能够控制和降低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能够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是保障国家安全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总之,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十分必要的。

对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

对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

对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近几年,和谐之风愈吹愈烈,机会席卷了整个神州大地。

在这个讲究和谐,追求和谐的年代,广大人民的意识是否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探讨和深思。

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之一。

那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概念是什么?从有关资料得知: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它不仅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它要求在生产、流通、消费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节约使用能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尽可能下小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具体来说,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这只是字面上的说法而已,很多情况下,政府发表的条文真正落实到地方和个人,就很容易“变味”!这种“变味”的现象在我们身边就时常发生。

在大多数人看来,高等教育学府算是一个素质较高的场所。

但是在今天的大学校园里,浪费资源的现象比比皆是:吃饭的时候,大了很多的饭菜却吃不完,最后只能倒掉;在宿舍洗衣服的时候,让装满水的水桶继续装那些装不下的水;又或者洗手后,随便地拧一下水龙头却浑然没发觉水在一滴滴流;每一次去商场的时候,都要买一个塑料袋装东西……如果说大学校园是一个小型社会的话,情况尚且如此。

那么我们放眼到真正的社会呢?与大社会相比,大学校园的现象真可谓“小巫见大巫“。

黄河是我么中华名族的母亲河,自古以来,她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但近代以来,黄河的水流量越来越少,甚至多次出现断流的现象。

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想汇报

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想汇报

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想汇报尊敬的领导: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为了响应党中央关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号召,我对于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考和建议进行如下汇报。

一、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环境保护法规为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首先应当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环境保护法规。

当前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相关法律法规的刚性实施亟待加强。

应进一步提高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规的刚性约束力,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为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二、加强环境教育,增强公众环保意识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广大公众积极参与。

因此,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至关重要。

应通过各类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环保知识,引导公众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培养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

同时,通过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责任感和法治观念,从而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三、加快绿色产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离不开绿色产业的发展。

应加快绿色产业的培育和壮大,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发展转型。

通过促进新型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资源高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还应积极引导企业加强环境责任意识,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贡献。

四、加强区域间合作,共同应对环境挑战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能仅仅依靠一个区域或国家的努力,而需要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协调。

应推动相关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加强信息共享,共同研究解决方案,共同应对环境挑战。

同时,还应加强区域间环境保护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推动形成全球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发展格局。

五、加大环保投入,优化环境治理手段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充足的投入作为支撑。

对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几点思考

对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几点思考

对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几点思考摘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本文简要介绍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指出了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意义;结合九华示范区项目,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了建设“两型”社会的一些有效措施。

关键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型;社会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自此以后,建设“两型”社会成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并逐渐受到了各阶层日益广泛的关注。

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所谓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通过采用法律、经济和行政等多种措施,规范和约束资源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资源浪费,提高资源使用率,在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同时实现资源的最小消耗。

资源节约型社会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更少的资源消耗、更低的环境污染、更大的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

所谓环境友好型社会,概括来讲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

其目标是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基础,最终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环境友好型社会,强调人类的发展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不能超过周围环境的承载能力,不能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倡导发展绿色科技,实现生态文明,坚持合理规划、有序开发,旨在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意义我国虽然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在全世界范围内处于较低的水平。

与此同时,在资源使用方面,从勘探、开发到利用,走的一直是高消耗、粗放式的路线,投入高、产出低、浪费严重等现象普遍存在,在对资源造成巨大损耗的同时,对环境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加之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对资源的需求增长迅速,资源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

构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体制机制梁子湖区沼山镇吕葵构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国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新理念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新要求,根据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提出的重要目标。

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和长期奋斗。

对鄂州来说,如何按照国家的部署,在实现资源和环境友好方面有所建树,需要在制度、政策、组织、技术、人才等各个方面积极探索,其中深化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我市实现率先创建资源友好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战略目标的关键。

当前形势十分复杂,从国内层面看,二十余年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给我国的经济社会状况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相对粗放的增长方式和较不均衡的发展次序和格局,也带来相当多的增长本身和增长之外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成为当前我国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障碍和瓶颈。

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和首要任务。

就鄂州而言,过去的发展成效是显著的。

经济容量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公共服务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方方面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不少的矛盾和问题。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确引导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不仅是中央对鄂州的要求,也是鄂州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但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发展理念,其实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仅需要在思想上实现统一,达成共识,而且更需要从经济、社会体制和机制方面进行解构和重塑,使之在改革中逐渐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相适应的新模。

显而易见,在当前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中,围绕着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战略目标,重点推进资源环境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是十分重要的。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项长期系统的任务,其过程也是对现有的社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修正、变革和重塑的过程。

近年来,我市在节能、降耗、减排和治污方面取得的成效与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是分不开的。

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概念和意义

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概念和意义

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概念和意义一、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定义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就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资源节约观念、资源节约型主体、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机制、资源节约型体系等。

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

反过来,良好的环境也会促进生产、改善生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骑型社会在我国的现实紧迫性(一)我国人口多给资源环境带来重大压力人口过多,大大增加了对资源的索取量和对自然界的排放量,从而使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与日俱增。

(二)我国资源相对不足、资源消耗高、资源利用效率低已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1)我国资源相对不足。

水、耕地、电、石油等短缺、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人均资源占有量,石油等一些重要矿产资源对外依赖程度不断上升。

(2)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消耗高浪费大。

例如,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8立方米,比国际平均水平高5倍,而美国是8立方米,日本只有6立方米。

我国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单位工业产值固体废物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10倍。

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精)

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精)

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把城市环境当作最大的国有资产来经营,变环境优势为经济优势。

主要为“拆、引、新、建”四个方面。

“拆”就是敢于对旧城市和落后工业企业动大手术,善于通过城市的总体规划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经营城市,用极少的实际投入,建城市为美丽。

“引”就是吸引资金,建立政府与企业“双赢”模式。

“新”就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选出具有带动作用的支柱产业,以新工业格局和高增长性产业群,建立多功能的工业园区,促进长沙市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

“建”就是用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建设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新长沙。

以城市规划引领城市发展,推行以人口、经济、资源、能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中心内容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将生态环境的建设体现和落实于城市规划各个层面,以生态和生态环境的观点来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城市人口与经济发展、交通发展战略、城市产业之间平衡、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配套完善、城市土地合理利用等。

同时对城市生态建设最直观体现的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各类自然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利用、城市大气环境保护规划、城市垃圾处理规划提出更完善明确的规划要求和控制性原则,寻求到一种既能应对发展挑战,又能解决环境问题的城市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发展中的一大突出问题。

我国城市经济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大破传统上过于粗放的城市发展模式,实现环境与经济建设有机结合,以环境革命整合城市发展诸要素,提升城市价值,成为城市管理者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共识。

从近些年的城市发展经验来看,以生态、环境为基础,构建良好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实施“经营城市”战略,是其成功的核心所在。

同时政府要正确履行职责,切实完善各项配套政策和措施,引导社会资源,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保障规划有效实施。

一、加强规划宣传力度要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营造社会各界认知规划、监督规划实施的氛围;对规划实施过程中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要采取公示和听证制度,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健全规划咨询制度,扩大专家队伍,完善咨询方式,形成规范化的规划决策咨询机制;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发挥能动性和创造力,努力实现规划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
我国资源相对紧缺,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经济已经保持了近30年的持续快速增长,现实告诉我们,如果不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不在全社会进行强化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经济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约束,将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观目标的实现。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提出加快两个根本性改变以来,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取得了积极进展,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但是总体上看,我们国家的增长方式还基本上是属于粗放型的,资源消耗高,浪费大,污染重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

未来的十五到二十年,我们国家仍将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资源消耗强度将进一步增大,面对着人口不断增长,环境压力加大的挑战,必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否则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受,新兴工业化难以实现。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的提出,丰富了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文明观的内涵。

它是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观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如果不计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必然导致能源资源约束突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与自然关系紧张,反过来影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然而当前形势十分复杂。

从国际层面看,一方面是国际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国际分工体系不断更新,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性日趋紧密;另一方面是全球性资源竞争更加激烈,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增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要求愈加强烈。

从国内层面看,二十余年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给我国的经济社会状况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相对粗放的增长方式和较不均衡的发展次序和格局,也带来了相当多的增长本身和增长之外的新问题和新矛盾,成为当前我国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障碍和瓶颈。

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和首要任务。

首先,要把环境问题放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行动中来看。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关爱生命。

如果经济发展了,物质生活丰富了,人却变成了瘸子、拐子,不健康的人,这将是对现代化的一种讽刺。

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就是燃烧。

烧掉的是资源,留下的是污染,产生的是GDP。

科学发展就是消耗的资源越少越好,产生的污染越小越好,最好是“零排放”。

前者是“资源节约”,后者是“环境友好”。

其次,以强化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强城市的环境保护。

世界瞩目的世界工业博览会已经在上海召开,是上海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基本形成“四个中心”框架的关键阶段。

进一步提高环境科技工作水平,为成功举办世界最好的世博会为环境保护目标,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这既是环境科技工作发展的良好机遇,也是环境科技工作面临的更新的挑战。

再次,完善环保的投入机制和环境经济的政策,加大政府、社会、企业对环保的投资力度,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的环保投融资机制。

制定和实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价格、税收、信贷、贸易、土地和政府采购等方面的环境经济政策。

比如上海市环境保护投入占当年GDP 的比例始终保持在3%以上,近年来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为新世纪环境保护工作开好了局、起好了步。

最后,依靠科技进步,尽快建立环境科技的创新体系,加快环保产业的发展。

第四是加强社会监督,环境保护事业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需要广大的人民群众积极地参与,加强监督,国务院决定要求要不断地扩大环境信息的覆盖范围,把环境质量的情况告诉老百姓,鼓
励老百姓,监督环境保护。

加强对环保工作的领导,决定规定,要实行环境保护的目标责任制,并且明确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是地方的主要领导和部门的主要领导,并且决定当中规定,要把环境保护纳入领导干部的考核,实行绿色GDP,要实行规划的环评,要加强社会监督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等等,通过这些制度推进环境保护和发展。

上海再在最近几年内经过人民群众与有关部门不断的整合治理下,中心城区河道全面消除黑臭,郊区河道水质普遍改善,苏州河、黄浦江水生态系统不断好转。

崇明岛生态保护体系初步构成。

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科学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培育全民生态道德意识,必须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育节约型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出一份力,最大程度地减轻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加速推进、消费迅速升级带来的巨大环境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