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5周周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_修正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度第5周理综周测
1.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有磷酸二酯键,RNA没有磷酸二酯键
B. 一种病毒同时含有DNA和RNA
C. 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
D. 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
【答案】C
【解析】
DNA与RNA中均含有磷酸二酯键,A错误;一种病毒只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B错误;原核细胞虽然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具有DNA和RNA两种核酸,C正确;核糖体含有RNA而不含有DNA,D错误。
2.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常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内各种细胞器
B. 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吞噬并杀死侵人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C. 中心体只分布于动物细胞内
D.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可以相互转化,原因是具有共同的物质组成和相似的空间结构
【答案】C
【解析】
根据细胞器密度不同,常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内各种细胞器,A项正确;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B项正确;中心体分布于低等植物和动物细胞内,C项错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膜结构均以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支架,可以通过囊泡相互转化,D项正确。
3.下列有关细胞增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如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了4种精细胞,则增殖过程很可能发生了交叉互换
B. 减数分裂不能保证卵母细胞的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去
C. 大肠杆菌增殖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但不属于无丝分裂
D. 细胞内姐妹染色单体消失时,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且不应存在同源染色体
【答案】D
【解析】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此时往往发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的交叉互换现象,A正确;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子细胞中,从而保证了核DNA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去,由于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是不均等分裂的,因此
不能保证细胞质中遗传物质DNA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去,B正确;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其原核细胞中没有染色体,增殖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但不属于无丝分裂,因为无丝分裂属于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之一,C正确;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内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消失,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但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D错误。
4.下图是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如果图中乙神经元兴奋,会引起丙神经元兴奋
B. 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同
C. 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
D. 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
如果图中乙神经元兴奋,会释放抑制性递质5—羟色胺,使丙神经元不能产生兴奋,A项错误;乙酰胆碱属于兴奋性递质,和5—-羟色胺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不相同,B项错误;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会使乙酰胆碱无法与乙神经元上的受体结合,影响乙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C项正确;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Ca2+无法内流,突触前膜无法释放神经递质,不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D项错误。
5.下列有关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调查丹顶鹤种群密度时,应在其聚集区进行捕获
B. 利用黑光灯诱捕方法可以调查各种昆虫的种群密度
C. 可采用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研究某种生物种群数量变化
D.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群密度通常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答案】C
【解析】
调查丹顶鹤种群密度时,若在其聚集区进行捕获会导致结果偏大,A错误;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才可以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错误;可采用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研究某种生物种群数量变化,C正确;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通常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D错误。
6.抗利尿激素(ADH)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的过程如图,对其理解错误的是
A. 抗利尿激素增加管腔膜上的水通道蛋白,从而增加水的通透性
B. 抗利尿激素缺乏时,管腔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形成吞饮小泡进入胞浆
C. 含水通道蛋白的小泡可调节管腔膜对水的通透性
D. 机体缺水时会引起肾小管管腔膜上水通道蛋白减少
【答案】D
【解析】
据图分析,抗利尿激素随体液运输到肾小管和肾小管后,与肾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管周膜上的受体结合后,通过G蛋白激活膜内的腺苷酸环化酶,使上皮细胞中cAMP的生成增加;cAMP激活上皮细胞中的蛋白激酶,激活的蛋白激酶使管腔膜的膜蛋白磷酸化而发生构性改变,促使管腔膜附近的含有水通道蛋白的小泡镶嵌在管腔膜上,增加管腔膜上的水通道数量,促进水分的重吸收,AC正确;抗利尿激素缺乏时,管腔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形成吞饮小泡进入胞浆,B正确;机体缺水时会引起肾小管管腔膜上水通道蛋白增加,D错误。
7.下丘脑在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甲、乙、丙、丁为人体内某种结构或细胞,A、B、C、D为激素)。
(1)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图中激素A________ (填名称)在血液中的含量明显升高,同时激素
D________ (填名称)分泌也增多,并且骨胳肌产生不自主战栗。引起骨胳肌战栗的神经传导途径为:
______________→传入神经→______ 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
(2)如果血液中物质A的含量过高,会抑制下丘脑和甲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作用称为________。
(3)人在抵御寒冷时的体温调节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激素调节的特点有:
微量和高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人体内的血糖浓度降低时,丁可以直接感知血糖浓度的变化,也可以接受下丘脑的控制,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使分泌的________(填激素名称)增多;同时激素D也增多。上述过程从反射类型看属于________(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
(5)下丘脑除参与图中的调节过程外,还能分泌________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由甲释放到血液中,调节人体内水盐的平衡。
【答案】(1). 甲状腺激素(2). 肾上腺素(3). (皮肤冷觉)感受器(4). 下丘脑(5). 反馈调节(6). 通过体液运输(7).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8). 胰高血糖素(9). 非条件(10). 抗利尿激素
【解析】
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图中甲为垂体、乙为甲状腺等腺体;丙分泌的激素B能使血糖浓度降低,因此丙为胰岛B细胞,激素B为胰岛素;丁分泌的激素C能使血糖浓度升高,因此丁为胰岛A细胞,激素C为胰高血糖素;肾上腺分泌的D是肾上腺素。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寒冷条件下,乙为甲状腺,分泌的激素A是甲状腺激素,激素D是肾上腺素。引起骨骼肌战栗的神经传导途径为: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2)当甲状腺激素(激素A)含量过多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该过程称为反馈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