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第一章-绪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结构力学(全套课件131P) ppt课件
![结构力学(全套课件131P)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5342660e53a580217fcfe0e.png)
的两根链杆的杆轴可以平行、交叉,或延长线交于
一点。
当两个刚片是由有交汇点的虚铰相连时,两个刚
片绕该交点(瞬时中心,简称瞬心)作相对转动。
从微小运动角度考虑,虚铰的作用相当于在瞬时
中心的一个实铰的作用。
19
20
规则二 (三刚片规则): 三个刚片用不全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单铰(可以
是虚铰)两两相连,组成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 系。
两个平行链杆构成沿平行方向上的无穷远虚铰。
三个刚片由三个单铰两两相连,若三个铰都有交 点,容易由三个铰的位置得出体系几何组成的结论 。当三个单铰中有或者全部为无穷远虚铰时,可由 分析得出以下依据和结论:
1、当有一个无穷远虚铰时,若另两个铰心的连 线与该无穷远虚铰方向不平行,体系几何不变;若 平行,体系瞬变。
3、通过依次从外部拆除二元体或从内部(基础、 基本三角形)加二元体的方法,简化体系后再作分 析。
41
第一部分 静定结构内力计算
静定结构的特性: 1、几何组成特性 2、静力特性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依据静力平衡原理。
第三章 静定梁和静定刚架
§3-1 单 跨 静 定 梁
单跨静定梁的类型:简支梁、伸臂梁、悬臂梁 一、截面法求某一指定截面的内力
15
1、单约束(见图2-2-2) 连接两个物体(刚片或点)的约束叫单约束。
1)单链杆(链杆)(上图) 一根单链杆或一个可动铰(一根支座链杆)具
有1个约束。 2)单铰(下图)
一个单铰或一个固定铰支座(两个支座链杆) 具有两个约束。 3)单刚结点
一个单刚结点或一个固定支座具有3个约束。
16
2、复约束 连接3个(含3个)以上物体的约束叫复约束。
三、对体系作几何组成分析的一般途径
第一章 绪论《管理学研究方法》PPT课件
![第一章 绪论《管理学研究方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3dbf1c3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c8.png)
▫ 3.研究是一种天职
研究者是一种职业,研究是研究者的天职 天职的观念使研究者对自己的职业具有神圣感和使命感,
也使自己的生命信仰与自己的工作联系在了一起。
1.1什么是研究
接近天职观的研究者的职业标准是什么?
以敬业为标准的职业精神; 以成果为标准的职业水平; 以诚信为标准的职业道德; 以专业为标准的职业技能; 以得体为标准的职业形象。
1.1什么是研究
▫ 2.方法类知识的重要性
首先,只有发育了方法类知识,一个学科领域才能真正 独立出来。
其次,方法是内容的效率要素。
孔茨将发展到他所在的时代为止的管理学,按研究方法的不 同分成了12大类
(1)经验方法; (2)人际关系方法; (3)组织行为方法;
1.1什么是研究
(4)社会协作系统方法; (5)社会技术系统方法; (6)决策方法; (7)系统方法; (8)数理方法; (9)权变方法; (10)角色方法; (11)7S方法; (12)管理过程方法。
会思考,是做研究的必要能力;能写,是做研究的充分 能力。
1.1什么是研究
• 1.1.2研究的目的
▫ 1.多给自己几个写论文的目的
写论文搞科研不会是单一目的,我们认为至少有三大目的:
一是为发现新知识,有价值于社会; 二是为提升你自己,真正掌握科学或系统地发现问题、分析事物、
表述观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为拿文凭、评职称或者拿科研奖金
第二,研究者通过发表落实自己的著作权等权益,并为同行 提供继续研究的前提。
第三,研究者通过应用于实践实现知识的价值,并使实践者 在实践中检验和推进理论。
1.1什么是研究
(3)唯“悟”模型
如果将实践要素加到研究模型中来,就产生了基于“唯‘悟’ 主义”立场的实践、经验、思考、理论的模型
研究者是一种职业,研究是研究者的天职 天职的观念使研究者对自己的职业具有神圣感和使命感,
也使自己的生命信仰与自己的工作联系在了一起。
1.1什么是研究
接近天职观的研究者的职业标准是什么?
以敬业为标准的职业精神; 以成果为标准的职业水平; 以诚信为标准的职业道德; 以专业为标准的职业技能; 以得体为标准的职业形象。
1.1什么是研究
▫ 2.方法类知识的重要性
首先,只有发育了方法类知识,一个学科领域才能真正 独立出来。
其次,方法是内容的效率要素。
孔茨将发展到他所在的时代为止的管理学,按研究方法的不 同分成了12大类
(1)经验方法; (2)人际关系方法; (3)组织行为方法;
1.1什么是研究
(4)社会协作系统方法; (5)社会技术系统方法; (6)决策方法; (7)系统方法; (8)数理方法; (9)权变方法; (10)角色方法; (11)7S方法; (12)管理过程方法。
会思考,是做研究的必要能力;能写,是做研究的充分 能力。
1.1什么是研究
• 1.1.2研究的目的
▫ 1.多给自己几个写论文的目的
写论文搞科研不会是单一目的,我们认为至少有三大目的:
一是为发现新知识,有价值于社会; 二是为提升你自己,真正掌握科学或系统地发现问题、分析事物、
表述观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为拿文凭、评职称或者拿科研奖金
第二,研究者通过发表落实自己的著作权等权益,并为同行 提供继续研究的前提。
第三,研究者通过应用于实践实现知识的价值,并使实践者 在实践中检验和推进理论。
1.1什么是研究
(3)唯“悟”模型
如果将实践要素加到研究模型中来,就产生了基于“唯‘悟’ 主义”立场的实践、经验、思考、理论的模型
第一章 绪论《行政管理学》ppt 课件
![第一章 绪论《行政管理学》ppt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2ebfe2e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74.png)
二、国外行政管理学发展的几个时期 (一)形成时期 (二)成长时期 (三)发展时期 三、我国行政管理学的发展
第三节 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的意义 (一)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是适应世界以经济、科技
为主综合国力竞争的需要 (二)学习行政管理学是推进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
改革的需要 (三)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是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素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需要
二、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方法 (一)系统研究法 (二)行为科学和心理研究法 (三)案例分析法 (四)比较分析法 (五)历史研究法
第二节 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行政管理学的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满足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对国家行政管理提出的
要求 (二)“文官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三)科学管理运动的兴起,使管理科学成为传统公共行
政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来源 (四)西方近代政治学、行政法学等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提
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行政管理学概述
一、行政和行政管理的涵义 (一)行政的本质及特点 (二)行政管理的界定 (三)行政管理学的特点 1.阶级性与社会性 2.客观性和实践性 3.综合性与交叉性
二、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及与其他学科 的关系
(一)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二)行政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一章生理学绪论PPT课件
![第一章生理学绪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240f7d4ba1aa8114531d96b.png)
一、神经调节
(Nervous regulation)
反射(reflex) 反射弧(reflex arc)
神经调节
可分为 非条件反射(unconditioned reflex) 条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ex)
特点:反应迅速 起作用快 调节精确。
二、体液调节
(Humoral regulation)
体液(body fluid) 细胞内液(intracellular fluid) 细胞外液(extracellular fluid)
二、稳态 homeostasis
内环境的稳态并不是静止不变的固定状态,而是各种理化因素 在变化中达到动态平衡的一种相对恒定状态。
第五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
(The regulation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
特点:调节强度较弱,影响范围小,且灵敏度较低,调节常局限 于某些器官或组织细胞内,但对于该器官或组织细胞生理活动 的功能调节仍然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六节 人体内自动控制系统
(Adaptive control system in human body)
一、反馈控制系统(Feedback control system)
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能迅速产生某种特定生理反应 的组织。
兴奋(excitation): 由相对静止变为显著的运动状态,或原有的活动 由弱变强。
抑制(inhibition): 由运动转为相对静止,或活动由强变弱。
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 :能引起活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 强度。
体液调节是指机体的某些组织细胞所分泌的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 液途径到达并作用于靶器官,调节靶器官生理活动的一种调节方式。
(Nervous regulation)
反射(reflex) 反射弧(reflex arc)
神经调节
可分为 非条件反射(unconditioned reflex) 条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ex)
特点:反应迅速 起作用快 调节精确。
二、体液调节
(Humoral regulation)
体液(body fluid) 细胞内液(intracellular fluid) 细胞外液(extracellular fluid)
二、稳态 homeostasis
内环境的稳态并不是静止不变的固定状态,而是各种理化因素 在变化中达到动态平衡的一种相对恒定状态。
第五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
(The regulation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
特点:调节强度较弱,影响范围小,且灵敏度较低,调节常局限 于某些器官或组织细胞内,但对于该器官或组织细胞生理活动 的功能调节仍然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六节 人体内自动控制系统
(Adaptive control system in human body)
一、反馈控制系统(Feedback control system)
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能迅速产生某种特定生理反应 的组织。
兴奋(excitation): 由相对静止变为显著的运动状态,或原有的活动 由弱变强。
抑制(inhibition): 由运动转为相对静止,或活动由强变弱。
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 :能引起活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 强度。
体液调节是指机体的某些组织细胞所分泌的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 液途径到达并作用于靶器官,调节靶器官生理活动的一种调节方式。
中药药剂学课件PPT第01章_绪论
![中药药剂学课件PPT第01章_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9db57fdb360cba1aa811dad7.png)
4.研究重点 : 如何将中药原料制成适 宜药物剂型的工艺 、质量的技术与理 论研究 。 5.形成基础: 中药调剂—前店后坊(丸散膏丹、饮片) 临床药学 —问病卖药 制剂学—中药 生产
2、 中药药剂学学科的基本任务
①学习、继承传统中医药理论、技术与经验
发掘整理传统剂型和品种
发掘整理中成药的理论、技术和经验
中 药 药 剂 学
双黄连制剂
云南白药制剂
鲑鱼降钙素喷鼻剂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概述 中药药剂学的基本内容 药物药剂学的发展简史 中药药剂工作的依据 剂型的分类与选择原则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学习目的要求】: 掌握《中药药剂学》 : 定义、性质与特点; 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 中药药剂工作的依据, 药典、部颁标准与有关药品法规 性 质、特点与使用方法。
第二节 中药药剂学的基本内容
一、中药药剂学的基本理论 (一)传统药剂学的基本理论 1、剂型理论 2、制药理论 3、施药理论
(二)、现代药剂学
工业药剂学——制剂工业生产、工艺技术、 生产设备、质量管理。 生物药剂学——研究药物因素、剂型因素、 生理因素(用药对象)与临 床药效关系。 物理药剂学——应用物理化学原理、方法 和手段,研究剂型性质 临床药剂学——以 患者为对象,合理、安全、有效用药 药物动力学和药用辅料与高分子材料学
战国时代(公元前221年以前)
《黄帝内经》:
方剂的组方原则(君、 臣、佐、使)
《汤液醪醴论》:汤(饮)、 丸、散、丹、涂剂等。
秦汉时代:公元前221-公元219年
汉:《五十二病方》 口服、外敷 药浴法、烟熏或蒸气熏法、药物熨法 丸剂:
第一章-绪论(现代电子技术与应用)PPT课件
![第一章-绪论(现代电子技术与应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f63f30e7f1922791788e855.png)
7 2021/3/12
1.2 现代电子信息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五、响应速度 ▪ 被测对象的信号频率越来越高,而且动态测量和快
速控制是现代电子仪器发展的方向,这就要求处理 电路有较快的响应速度,以便进行实时测量和控制。 ▪ 如果电路的响应速度太低,会导致信号失真和回路 振荡等现象,使测量精度减低或控制系统不稳定。
8 2021/3/12
1.3 现代电子信息系统设计方法
一、总体方案设计 ▪ 处理器选择。处理器主要类型有单片机、DSP、
CPLD/FPGA、ARM和嵌入式计算机主板等。 ▪ 软件、硬件功能分配。为降低产品成本和提高系统
可靠性和稳定性,尽量考虑用软件实现系统的功能。 在实时性要求高的场合下考虑选择硬件实现方式。 ▪ 低功耗设计。尽量采用低电压供电方式和低功耗电 子元件。 ▪ 信号传输方式。有线通讯方式具有信号传输可靠、 传输速度快等特点,但在布线困难和有线方式使用 不便等场合下,考虑采用无线通讯方式。
10 2021/3/12
1.3 现代电子信息系统设计方法
三单元电路设计 ▪ 模拟电路的设计需要计算电路参数、选择元器件。。若单元
电路采用高集成度芯片,则单元电路的指标主要由芯片的性 能决定,电阻和电容等元件参数根据单元电路的指标要求和 集成芯片使用手册确定。 ▪ 数字电路的实现可以采用数字集成芯片或可编程器件。可编 程器件的设计依靠VHDL和Verilog等硬件描述语言以及可编 程器件编程环境。 ▪ 考虑到电阻噪声的影响和导线电阻存在等因素,电阻值不能 选择太大和太小,一般在几百欧以上到几兆欧以下。还要考 虑电阻功率和其电感量大小。 ▪ 电容选择主要考虑信号的频带范围和电容标称值,还要考虑 其耐压、泄漏电阻和极性要求。
现代电子技术及应用
1.2 现代电子信息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五、响应速度 ▪ 被测对象的信号频率越来越高,而且动态测量和快
速控制是现代电子仪器发展的方向,这就要求处理 电路有较快的响应速度,以便进行实时测量和控制。 ▪ 如果电路的响应速度太低,会导致信号失真和回路 振荡等现象,使测量精度减低或控制系统不稳定。
8 2021/3/12
1.3 现代电子信息系统设计方法
一、总体方案设计 ▪ 处理器选择。处理器主要类型有单片机、DSP、
CPLD/FPGA、ARM和嵌入式计算机主板等。 ▪ 软件、硬件功能分配。为降低产品成本和提高系统
可靠性和稳定性,尽量考虑用软件实现系统的功能。 在实时性要求高的场合下考虑选择硬件实现方式。 ▪ 低功耗设计。尽量采用低电压供电方式和低功耗电 子元件。 ▪ 信号传输方式。有线通讯方式具有信号传输可靠、 传输速度快等特点,但在布线困难和有线方式使用 不便等场合下,考虑采用无线通讯方式。
10 2021/3/12
1.3 现代电子信息系统设计方法
三单元电路设计 ▪ 模拟电路的设计需要计算电路参数、选择元器件。。若单元
电路采用高集成度芯片,则单元电路的指标主要由芯片的性 能决定,电阻和电容等元件参数根据单元电路的指标要求和 集成芯片使用手册确定。 ▪ 数字电路的实现可以采用数字集成芯片或可编程器件。可编 程器件的设计依靠VHDL和Verilog等硬件描述语言以及可编 程器件编程环境。 ▪ 考虑到电阻噪声的影响和导线电阻存在等因素,电阻值不能 选择太大和太小,一般在几百欧以上到几兆欧以下。还要考 虑电阻功率和其电感量大小。 ▪ 电容选择主要考虑信号的频带范围和电容标称值,还要考虑 其耐压、泄漏电阻和极性要求。
现代电子技术及应用
第一章生理学绪论PPT课件
![第一章生理学绪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4c2d244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d6.png)
组织细胞通过改变代谢途径和速率, 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04
机体对刺激的反应
应激反应
01
02
03
定义
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在受到 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 所发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 全身性适应反应。
生理意义
应激反应能够帮助机体应 对各种有害刺激,维持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保证生 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分类
根据应激原的性质和应激 反应的特点,可将应激反 应分为生理性应激和病理 性应激。
第一章生理学绪论PPT 课件
目录
• 生理学概述 •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 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 机体对刺激的反应 • 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 生理学的学习方法与建议
01
生理学概述
生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生理学的定义
研究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 学,包括器官、组织和细胞等各个 层次的生理功能。
医学对生理学的影响和推动
医学发展推动生理学研究
医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为生理学研究提供方向和动力。
医学技术对生理学的促进作用
医学技术的进步为生理学研究提供更精确、便捷的方法和手段。
医学与生理学的互动关系
医学实践验证生理学理论,同时生理学理论又指导医学实践,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06
生理学的学习方法与建议
免疫反应
01
定义
免疫反应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以排除抗原为目的的生
理过程。
02
生理意义
免疫反应能够识别和清除体内外抗原,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防止感
染性疾病的发生。
03
分类
根据免疫反应的特点和机制,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大类。
非特异性免疫包括天然屏障、吞噬作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等;特异性
(逻辑学课程课件)第一章绪论
![(逻辑学课程课件)第一章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4f1a500d524de518974b7daa.png)
一、形式逻辑是认识客观世界的辅助工具
资料:形式逻辑的作用———从未知到已知的方法
二、形式逻辑是论证思想和表达思想的必要工具
例如:有一份关于重大责任事故案的判决中写道:“李XX在这次事故中 不负责任”。
还有一份判决书中:“由于被告王XX长期与流氓鬼混,经常旷工,致使 该厂连续3个多月没有完成生产任务。”
第二节 形式逻辑、数理逻辑和辩证逻辑
辩证逻辑
逻 辑
形式逻辑
归纳逻辑 演绎逻辑
传统的演绎逻辑 现代的演绎逻辑
数理逻辑 内涵逻辑
数理逻辑与形式逻辑
数理逻辑是近三百年才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数理逻辑在它发展的初期,是 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形式逻辑中的某些问题。例如,用数学中原来代表数量的变 项“x”、“y”、“z”来代表概念,用数学中原来代表数量运算的符号“+”“”、“X”来代表概念间的关系。这样,就把由概念构成的判断形式转变为类似数 学的公式。
如,“逻辑性强”,“不合逻 辑”。
(4)逻辑学。
如,“逻辑讲座”。
练习题
指出下列语句中的“逻辑”一词的含义 1. 帝国主义者的逻辑和人民的逻辑是这样的不同,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
直至灭亡——这就是帝国主义和世界上一切反动派对待人民事业的逻辑,他们决 不会违背这个逻辑的。(客观事物的规律) 2. 写文章要讲逻辑。(思维的规律性) 3. 在某些人看来,清官比贪官还要坏,这真是奇怪的逻辑。(特殊的理论、观点) 4. 关于思维过程本身有规律的学说,即逻辑和辩证法。(逻辑学) 5. 干部要学点逻辑与文法。(逻辑学)
(1)三种基本思维形式的特点及其表现形式;
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式
(2)四种逻辑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 律)的内容和逻辑要求;
生理学ppt课件-第一章---绪论
![生理学ppt课件-第一章---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6f21b62d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0f.png)
反射结构基础:反射弧 (reflex arc)
感受器
传入神经
效应器
传出神经Βιβλιοθήκη 神经调节特点:较迅速、精确
(二)体液调节 Humoral regulation
概念: 是指机体的某些组织细胞分泌的特殊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
径作用于靶器官或细胞,调节其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 如激素→靶细胞受体
包括远距分泌、旁分泌、自分泌、神经分泌等方式。
3、整体水平 心血管系统与呼吸系统活动的协调
第二节 机体内环境和稳态
体液:占体重60%
细胞内液 (2/3) 细胞外液 (1/3)
约占体重40% 血浆 约占体重 5%
组织液 约占体重 15%
其它:少量淋巴液、脑脊液等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
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类型: 1. 全身性体液调节
2. 局部性体液调节
特点: 缓慢、持久、弥散
神经-体液调节
(三)自身调节 Autoregulation
概念:环境变化时,器官、组织、细胞不依赖神 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特点:调节幅度小,不灵敏,局限
二、体内的控制系统
(一) 非自动控制系统(开环系统)
控制部分不受受控部分的影响 单向控制
三、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n 动物实验
急 性 ( acute) 实 验 和 慢 性 ( chronic) 实 验 在 体 ( in vivo) 实 验 和 离 体 ( in vitro) 实 验
n 人体实验
n 其他
四、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
1、细胞和分子水平 如肌细胞的收缩机制
2、器官和系统水平 如心脏射血机制
第1章-绪论-药用高分子材料ppt课件
![第1章-绪论-药用高分子材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ca42222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c7.png)
聚维酮(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 聚维酮是一种水溶性的合成聚合物,主要 成分为N-乙烯吡咯烷酮。是一种具有高效 粘合性的聚合物,主要作为固体制剂湿法 制粒的粘合剂。
聚维酮在医药上有广泛的应用,为
国际倡导的三大药用新辅料之一。可作为 粘合剂,助流剂,润滑剂,助溶剂,分散 剂,酶及热敏药物的稳定剂。聚维酮还可 与碘合成PVP-I消毒杀菌剂。PVP在医药上 还可用作低温保存剂。采用PVP产品作辅料 的药物已有上百种。
胶原蛋白的结构与特性
胶原蛋白是一种生物性高分子 材料、是胶原纤维经过部分降解后 得到的具有较好水溶性的蛋白质。 具有稳定的三股螺旋结构。
此外,淀粉、多糖、蛋白质、胶质和粘液汁等 天然的高分子材料在传统的药剂中是不可缺少的 粘合剂、赋形剂、乳化剂、助悬剂,在我国古代 的医药典籍中己屡见不鲜。
1920年德国人史道丁格(Standinger)发表了划
• 无毒:不引起炎症或溶血作用。 • 生物相容性:材料在生物体内不被感到是异物
的物质。
• 抗原:凡诱发免疫反应的物质都可以称为抗原, 主要指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以及抗毒血清 和药物等。
• 抗原性:抗原与其所诱导产生的免疫效应物质 (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 性。
*长久以来,人们都把辅料看作是惰性物质,随着人们对药
粘合剂
• 古代:采用淀粉、树胶等天然高分子作为 粘结剂;
2.加强药物制剂稳定性,提高生物利用度或病人的顺应性。
3.有助于从外观鉴别药物制剂。
4.增强药物制剂在贮藏或应用时的安全和有效。
高分子材料作为药物载体的要求
1.适宜的载药能力; 2.载药后有适宜的释药能力;
不溶性骨架 片释药过程
3.无毒,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4.无抗原性。 5.适宜的分子量和物理机械性能,以适应加工成型 要求
生物化学绪论ppt课件(完整版)
![生物化学绪论ppt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95e7b12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f5.png)
作是最早的一部生物化学著作。 1864 Ernst Hoppe-Seyler分离血红蛋白并制成结晶。 1865 Johann Gregor Mendel提出“遗传因子”概念。 1868 Friedrick Miescher发现“核素”(核酸早期命名)。 1877 Ernst Hoppe-Seyler创立《生理化学杂志》。
1953 James D. Watson和Francis H. Crick提出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Maurice H.F.Wilkins和Rosalind Franklin发现 DNA螺旋结构。
Frederick Sanger完成胰岛素序列分析。
生化发展大事记
1955 Arthur Kornberg发现E. coli DNA聚合酶。 Mahlon Hoagland证明氨基酸参与蛋白质合成前需要 被活化。
➢ “燃烧”学说(Justus Von Liebig,19世纪20年 代) —动物通过呼吸获取空气中的O2,氧化分解摄 取的食物,产生水和CO2,并且释放热量,保持体 温,维持活力。
➢ 物质代谢概念的产生 —比希将食物分为糖、脂和蛋白质三大类主要
成分,并提出物质,生物化学是一门边缘学科,也是 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领头学科。
一、概念:
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 科学,它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生命的本质, 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 代谢与调节、及其遗传信息传递的分子 基础和调控作用的科学。
生化的初级阶段:生物体内的物质,如糖类、
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等等,它们的组成、结构、 性质、功能等
第一章 绪 论
Introduction to Biochemistry
生物:有生命现象 的物体 —— 新陈 代谢,遗传与繁殖
1953 James D. Watson和Francis H. Crick提出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Maurice H.F.Wilkins和Rosalind Franklin发现 DNA螺旋结构。
Frederick Sanger完成胰岛素序列分析。
生化发展大事记
1955 Arthur Kornberg发现E. coli DNA聚合酶。 Mahlon Hoagland证明氨基酸参与蛋白质合成前需要 被活化。
➢ “燃烧”学说(Justus Von Liebig,19世纪20年 代) —动物通过呼吸获取空气中的O2,氧化分解摄 取的食物,产生水和CO2,并且释放热量,保持体 温,维持活力。
➢ 物质代谢概念的产生 —比希将食物分为糖、脂和蛋白质三大类主要
成分,并提出物质,生物化学是一门边缘学科,也是 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领头学科。
一、概念:
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 科学,它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生命的本质, 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 代谢与调节、及其遗传信息传递的分子 基础和调控作用的科学。
生化的初级阶段:生物体内的物质,如糖类、
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等等,它们的组成、结构、 性质、功能等
第一章 绪 论
Introduction to Biochemistry
生物:有生命现象 的物体 —— 新陈 代谢,遗传与繁殖
第一章 绪论PPT教学课件
![第一章 绪论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b6f6e09561252d380eb6eef.png)
科研工作: Leroy D. Vandam: “without vision and research, the profession
is die ” “临床工作向前一步就是科研”
2020/12/09
9
PPT精品课件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2020/12/09
10
第一节 概述
麻醉学的内涵:涵盖整个围手术期 麻醉学研究范畴:临床麻醉、生命机能调
控、重症监测治疗、疼痛诊疗
2020/12/09
1
第二节 麻醉学的发展
麻醉术:1840’起:100年 临床麻醉:1940’初-1950’末:20年 麻醉学或称麻醉与重症医学:1950’末-今
麻醉学的精髓:生命机能调控Leabharlann 2020/12/092
第三节 麻醉科的结构与内涵
临床医疗工作 科研工作 教学工作
2020/12/09
3
第三节 麻醉科的结构与内涵
临床医疗工作
• 麻醉科门诊 • 临床麻醉
• RR
• ICU
• 疼痛诊疗
• 实验室
2020/12/09
4
第三节 麻醉科的结构与内涵
麻醉前会诊或咨询 疼痛诊疗
麻醉前检查与准备
吸入全麻
临
全麻
静脉全麻
床
麻
醉
方
蛛网膜下隙阻滞
法
局麻(区域
硬膜外阻滞
麻醉)
神经干(丛)阻滞
2020/12/09
局部浸润麻醉
7
第三节 麻醉科的结构与内涵
复合麻醉(平衡麻醉)
临 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麻醉药/或辅助药 床 麻 醉 方 联合麻醉 法 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麻醉方法
is die ” “临床工作向前一步就是科研”
2020/12/09
9
PPT精品课件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2020/12/09
10
第一节 概述
麻醉学的内涵:涵盖整个围手术期 麻醉学研究范畴:临床麻醉、生命机能调
控、重症监测治疗、疼痛诊疗
2020/12/09
1
第二节 麻醉学的发展
麻醉术:1840’起:100年 临床麻醉:1940’初-1950’末:20年 麻醉学或称麻醉与重症医学:1950’末-今
麻醉学的精髓:生命机能调控Leabharlann 2020/12/092
第三节 麻醉科的结构与内涵
临床医疗工作 科研工作 教学工作
2020/12/09
3
第三节 麻醉科的结构与内涵
临床医疗工作
• 麻醉科门诊 • 临床麻醉
• RR
• ICU
• 疼痛诊疗
• 实验室
2020/12/09
4
第三节 麻醉科的结构与内涵
麻醉前会诊或咨询 疼痛诊疗
麻醉前检查与准备
吸入全麻
临
全麻
静脉全麻
床
麻
醉
方
蛛网膜下隙阻滞
法
局麻(区域
硬膜外阻滞
麻醉)
神经干(丛)阻滞
2020/12/09
局部浸润麻醉
7
第三节 麻醉科的结构与内涵
复合麻醉(平衡麻醉)
临 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麻醉药/或辅助药 床 麻 醉 方 联合麻醉 法 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麻醉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01.2021
10
✓ 在世界范围内,煤矿重、特大伤亡事故较严重,而中国尤甚。 ✓ 世界煤矿重大事故80%发生在中国,中国煤矿重大事故的80%为
瓦斯事故(窒息、突出、爆炸),而瓦斯事故的80%以上为瓦斯 爆炸事故。
✓ 2009年11月05日 09:36 新华网数据: ✓ 骆琳3日在郑州召开的全国煤矿学习推广“白国周班组管理法”
27.01.2021
7
正是由于安全与人类所从事的各种活动的不可分性和各 种不安全事情的危害性,安全一直是人们重视的话题。
各个行业已经形成了基本能适应本行业特点的安全技术 与方法。
27.01.2021
8
1.2 为什么学习安全学原理
目前,人们对事物安全性的认识大多数仍停留在表象阶 段,无法对灾害事故进行有效地预测和防治。
27.01.2021
18
(2)安全工程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1) 安全指标:所产生的事故损失的可承受水平。 2) 本质安全化:
27.01.2021
4
工业经济时代:
人类对自然界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发明了能够代替人做工 的普通机械和动力机器,进一步改善了自身的安全生存条 件和劳动条件,学会了分工协作,开发利用大自然并与各 种灾害事故进行斗争,各个行业经过无数血的教训形成了 各自较为系统的安全理论与技术(局部的安全认识阶段) 。
27.01.2021
5
知识经济时代:
高新技术与产品的生产与高速广泛流通,这就要求知识的 传播系统和高新技术与产品本身必须具有高安全可靠性。
人类对安全的依赖比以往更加强烈,对安全的需要也将变 得更为迫切。
人类为了自身的安全生存必须进一步改造自然、控制自然; 学会控制和禁止人类自身的发明创造对人类生存环境与条 件的破坏。
27.01.2021
12
➢ 2005年,全国煤矿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58起 (其中,死亡30人以上的事故11起,死亡100人以上的事故4 起),死亡1739人,平均每6.3天发生1起。
➢ 2008年,全国煤矿发生重特大事故35起,死亡707人,平均每 10.4天发生1起。
➢ 2009年1-9月,全国煤矿发生重特大事故11起,死亡303人, 平均每25天发生1起。
推进班组安全基础建设工作会议上说,我国煤矿事故总量和死亡 人数逐年下降。我国煤矿事故高峰时的2002年,全国煤矿发生事 故4344起,死亡6995人。
27.01.2021
11
➢ 2003年,煤矿安全形势出现拐点后,安全事故总量和死亡人 数逐年下降,2008年发生事故1954起,死亡3215人。
➢ 2009年1-9月,全国煤矿事故比去年同期减少286起,死亡人 数减少591人,分别下降19.4%和23.8%。
安全学原理
西南石油大学
刘宇程 副教授 13551308326
27.01.2021
1
第1章 绪论
Intruduction
27.01.2021
2
第1节 引言
安全学原理: 研究伤亡事故的发生、发展及预防的原理,是安全科学的
基础理论之一,是指导安全工作实践的基础理论。
27.01.2021
3
1.1 安全学
安全科学正是在这种新形势下应运而生的一门新兴的交叉 学科。
27.01.2021
16
第 2 节 安全基本概念及特征
★ 安全是指人的身心免受外界危害、感到有保障的事物存在与 变化状态。
首先指外界使人的身心处于健康状态; 也指人的身心处于健康状态的客观保障条件(因素); 将人的身心存在的安全状态及其事物保障的安全条件有机结
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要求,是生命与健康的基本保障;人 类的一切生活、生产活动都源于生命的存在,如果人们失去了生命,也 就失去了一切,所以安全就是生命。纵观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历程, 安全思想贯穿其始终。
★对安全的认识主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早在农业经济时代:
人类为了满足自我基本安全生存条件的需要,就已经学会了利用大自 然并尽可能逃避各种灾难,形成了最基本的安全观(不自觉的安全认 识阶段)。
27.01.2021
6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起全面的安全观、安全科学理论与工程技术 体系,从而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系统的、动态的安全认 识阶段) 。
★ 不同人员应该处于不同的人类安全认识阶段;
★ 针对不同人员应该达到的认识程度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 以提高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合就构成安全整体。
27.01.2021
17
2.1 安全的基本概念
1、安全科学的概念及其认识
(1)安全与安全科学 安全分为狭义安全和广义安全。
➢ 狭义的安全是指某一领域或系统中的安全,具有技术安全的含义。 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某一领域或系统中的技术。如生产安全、机械 安全、矿业安全、交通安全等等。
➢ 广义安全。即大安全。是以某一系统或领域为主的技术安全扩展 到生活安全与生存安全领域,形成了生产、生活、生存领域的大 安全,是全民、全社会的安全。
27.01.2021
14
✓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20年内第 28次飞行返程途中失事,7名宇航员全部丧生。
27.01.2021
15
这种安全状态与现代化生产不适应的严重情况,迫使从事 安全工作的专家、学者和管理人员探索事故或灾害孕育、 发生、发展的规律,去寻求一种对事物的安全性可以进行 本质的定性与定量描述,能够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预 测的新的安全科学方法。
27.01.2021
13
➢ 煤矿“第一杀手”即瓦斯事故对矿工生命安全的威胁有所缓 解。2005年,全国煤矿发生瓦斯事故414起,死亡2171人。
➢ 2008年,全国煤矿发生瓦斯事故272起,死亡1084人。 ➢ 2009年1-9月,全国煤矿瓦斯事故比去年同期减少28起,死亡
人数减少102人,分别下降了19.4%和16.5%。
主要问题表现在:
揭示事物安全本基本技术和方法
研究方面还未取得大的进展。
27.01.2021
9
例如: 每年在世界各国都时有灾难性的重大事故发生(矿难、工业事故、泥石流、 山体滑坡、地震、海啸等),造成严重的人身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