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评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54dc483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e8.png)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评课稿一、教材概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概念、解决实际问题而编写的教材。
本册数学教材的内容重点是百分数的应用,其中包括了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
本节课通过列方程的方法,教授学生如何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 百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 百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2.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 理解百分数的含义和表示方法 - 掌握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的能力 - 能够运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 -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包括: - 理解百分数的概念和含义 - 掌握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的能力 - 熟练运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激发兴趣在教学开始前,可以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复习上次课学到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状态和话题氛围。
可以通过简单的数学题目或实际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 概念解释与示例分析在本节课中,首先需要讲解百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可以结合例子,向学生解释百分数的含义。
例如,“百分之一”表示一百分之一,可以用1除以100来表示,即1/100,可以进一步用小数0.01来表示。
通过多个示例,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概念和用法。
3. 实际问题引入通过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中的百分数要素,并启发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程来描述和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小明考试得了班级第一名的百分之80,请问他的成绩是多少?”,通过这样的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在思考中理解百分数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4. 列方程解决问题在引入实际问题后,可以向学生介绍如何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
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的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的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9048437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95.png)
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的教学反思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的教学反思今天教学了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这一例题上学期的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拓展到了百分数,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对学生有较大的困难。
只想简单谈几点——1、很多想法,很多灵感,往往在课堂上才能突然出现,这时,会想,如果我在设计时这样做或那样做,效果会好得多。
但事情已不可改变,而且这样想多了,反而会影响当前的教学。
2、课前我就想到今天这节练习课的任务会很重,压力一点也不比新授课的压力小。
果然如此,我在教学“建造一座污水处理池实际投资比原计划节约10%,节约了4.8万元,原计划投资多少万元?这一题时,学生的错误率较高,即使在随后的练习中,出现了一道相类似的题目,仍有少数学生犯错,原因何在呢?我想一是此类型的题目出现较少,学生不够熟悉;二是学生头脑中抽象的分析能力仍然不够,如果在学生的头脑中有清晰的解题模型或能较快地将题目条件转化为线段图来分析的话,这道题目就简单了,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而能力较高的学生解这道题不会困难,这样一看,简单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从本质上说,学生对数量之间“量”、“率”的本质,没有分清,对“量”、“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没有清晰的认识,这样在解这类题时,没有这些经验的引领和指导,学生只能在模仿能力的驱动下,做类似题,而出现次数较少的这类题,就无法可解了。
我想关键还是培养学生找等量关系式的能力,判断单位“1”的能力,看线段图,作线段图,标对应量率的能力,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也就成了学生的解题能力了,这些应该贯串于每一节课中,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解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3、在解答如“小星看一本课外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5,第二天看了全书的1/6 ,两天共看了33页,这本书有多少页?”之类的题目时,学生能够很快理解,甚至我简单的几句解析,学生就了然了,做起作业来正确率也很高,这可就值得深思了,与其他题目一对比,就发现,学生解例6类的题目,难度就在于“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这种结构,理解了这种结构三种量之间的关系,学生的解答也就会顺畅了。
苏教版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后反思
![苏教版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8498f50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3f.png)
苏教版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后反思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苏教版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后反思篇1教学内容:练习四第10~16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2通过练习,沟通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找准应用题的等量关系.教学准备:教学光盘、ppt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1、找出下列各题中的单位“1”,并说出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 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60%。
②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20%。
③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25%。
④加工一批零件,已完成了80%。
⑤树苗的成活率是95%。
⑥今年的猪肉单价比去年上涨了80%。
激发兴趣,让其体验成功。
2、根据下面图意编应用题,并列式解答。
二、题目的变式综合练习。
1、做练习四的第11题。
(为方便变式,我把书上的25%改为20%,21千克改为28千克)(1)先让学生画线段图(2)选择合适的数量关系(3)列出方程解答(4)进行对比进行变式:一桶油共35千克,用去的是剩下的25%,用去和剩下各是多少千克?一桶油用去的比剩下的少21千克,用去的是剩下的25%,用去和剩下各是多少千克?一桶油剩下的是28千克,用去的是剩下的25%,用去的是多少千克?一桶油用去了7千克,用去的是剩下的25%,用去的是多少千克?2、一条绳子,第一次剪去全长的25%,第二次剪去全长的35%,两次共剪去6米,这条绳子共长多少米?一条绳子,第一次剪去全长的25%,第二次剪去全长的35%,第二次比第一次多剪了1米,这条绳子长多少米?3、指导完成第14、15题;独立完成第10、12、13、16三、补充的综合练习:1、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30%,第二天修了40米,两天正好修了全长的一半,这条路全长多少米?2、一根钢管长30米,第一次接去全长的1/3 ,第二次截去1/3 米,还剩多少米?三、全课总结。
《百分数应用题》的教学反思2
![《百分数应用题》的教学反思2](https://img.taocdn.com/s3/m/ca550ce0770bf78a65295489.png)
《百分数应用题》的教学反思2《百分数应用题》的教学反思2提要: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寻找数量关系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个关键、是列方程的支撑;可是很多学生就是找不到数量关系(什么等于什么于《百分数应用题》的教学反思2《百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的一个重点难点问题。
按理来说,百分数应用(三)用方程来解,用线段图来理解题意是最好的一种办法。
但是对学生来说:一、学生不喜欢去画线段图,也没有画线段图的习惯。
二、学生很多不喜欢用方程去解,觉得用方程解太麻烦,太烦琐。
三、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寻找数量关系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个关键、是列方程的支撑;可是很多学生就是找不到数量关系(什么等于什么),好象感觉生活中的很多常识到了数学上就是一个深奥的难题。
针对学生的这种学习状况有没有直接有用的办法呢?经过前思后想,我举了这样一组对比题,让学生去解答(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最拿手的方法)。
对比题目如下(因为学生对“增加或者减少百分之几”的理解掌握还可以):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多25%,篮球有多少个?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多25%,篮球有多少个?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少25%,篮球有多少个?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少25%,篮球有多少个?首先让学生自己去做。
果真学生(2)(4)用方程的很少,用算术方法的居多。
而且不管优生还是差生这两题做对的人不是很多。
那么我就让学生回到题目:1、用画线段图的办法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找出数量关系。
2、写出数量关系式。
3、将题目中已知和问题对号入座,进行正确的解答(其实要不是课堂上,很多学生才不会这么烦琐的照你的去做)。
接着去反思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再让学生去比较这几个题目的差异。
学生还是可以发现题目中的差异:1、都知道多(少)的百分数,求的都是篮球的个数,已知的都是足球的个数2、有的是求可以看作单位“1”的数量,有的不是。
差异发现后将每个题目的算术方法写在黑板上面。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学反思(5篇材料)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学反思(5篇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14831831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e9.png)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学反思(5篇材料)第一篇:《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学反思《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1)》教学反思例5是已知朝阳小学美术组的总人数,以及其中女生人数是男生的百分之几,求男、女生各有多少人的实际问题。
这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数量之间进行比较的问题,对题中的两个数量关系学生并不难理解,难点在于如何合适的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题中两个未知的数量。
教学中,我进行了铺垫。
我将“女生人数是男生的80%”改成了“女生人数是男生的”后,让学生方程解决问题。
集体订正时,要求学生说说单位“1”是哪个,怎么找,解方程后要注意什么。
然后将题目改回“女生人数是男生的80%”让学生尝试。
结果是出乎意料的好,仅有两人做错。
一问,学生齐答:“80%就是,跟刚才的题目一样的。
”哈哈,以不变应万变。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2)》教学反思例6是这个单元比较难的内容,它集中了单位“1”未知和多(或少)百分之几两大知识点在内,上学期求单位“1”的方程,只学了单位“1”未知时求多(或少)多少的一步方程。
所以这一知识点还是有难度的,难在找数量关系式。
学生不太习惯从“比九月份节约20%”这样的条件中找数量关系式,虽然这一条件上学期已经常分析,但是主要是应用“九月份用水量×20%=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的用水量”,而本例题确要利用这一关系句和线段图找出“九月分用水量-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的用水量=十月分用水量”,因而这是此例的难点所在。
今天教学了这一课的内容,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找单位“1”的量学生是没问题的,主要是数量关系式有一部分学生还是掌握得不好。
练习四的第6、8、9两题我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第六题形同例题,仅有3个孩子解答不正确。
第八题正如我所料,错的学生不少。
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用乘法;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用解方程或除法。
小学数学精编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1)
![小学数学精编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1)](https://img.taocdn.com/s3/m/6579f74e7e21af45b307a860.png)
教学 内容 课 课 题 时 百分数的应用整理与练习 第十一课时 讨论 记录 二次 备课
1.通过综合练习 。 进一步巩固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 考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 2.通过探索和实践 ,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 目标 应用,感受百分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3.通过评价与反思,激励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 进一步巩固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 提高学生 重点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 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发展抽象思维,增强数 难点 感。 课前 习题小黑板 准备 一、引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继续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你们有没有 信心?板书课题。 二、练习与应用 1.出示 16 页第 7 题 问:91.6%对应的是哪部分人数?与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2.出示 16 页第 8 题 帮助理解题意,适当解释“合金”的意思 明确:一块黄铜的千克数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铜的千克数,另一是 教 锌的千克数。 3. 完成第 9 题,说说自己的思路。 学 提问:通过解答以上 3 题,你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列算 式解答?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列方程解答吗? 过 三、复习纳税、利息、折扣的问题 (一)纳税。 程 1.问;生活中有哪些纳税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2.出示 16 页 10 题 问:这题提到了哪些税?5%和 7%分别是以什么为单位“1”,你能 根据关系句写出其中的数量关系吗?这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除了求税收之外 , 还可能出现哪些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在前 面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作业题,总结它们的解题方法和规律。 学生回忆曾经遇到的实际问题并交流。 补充:在纳税过程中有一种是分段纳税的,教师举例说明。
《稍复杂的方程》教学反思
![《稍复杂的方程》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d95983e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ee.png)
《稍复杂的方程》教学反思《稍复杂的方程》教学反思1例6是这个单元比较难的内容,它集中了单位“1”未知和多(或少)百分之几两大知识点在内,上学期求单位“1”的方程,只学了单位“1”未知时求多(或少)多少的一步方程。
所以这一知识点还是有难度的,难在找数量关系式。
学生不太习惯从“比九月份节约20%”这样的条件中找数量关系式,虽然这一条件上学期已经常分析,但是主要是应用“九月份用水量×20%=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的用水量”,而本例题确要利用这一关系句和线段图找出“九月分用水量-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的用水量=十月分用水量”,因而这是此例的难点所在。
今天教学了这一课的内容,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找单位“1”的量学生是没问题的,主要是数量关系式有一部分学生还是掌握得不好。
练习四的第6、8、9两题我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第六题形同例题,仅有3个孩子解答不正确。
第八题正如我所料,错的学生不少。
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用乘法;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用解方程或除法。
第9题的第(1)个问题学生错的较多,尽管在例题和做练一练的时候已经强调多的量或少的量,但做这题的时候有一部分学生还是不会把10%X与节约的量对应起来,学得不够灵活。
《稍复杂的方程》教学反思2通过对五年级数学第四章《简易方程》中《稍复杂的方程》的教学,透过学生的作业,我发现了一些问题。
学生对单纯的计算部分掌握的比较好,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是在解决实际应用的问题中就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
一、学生没有一种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的思维,而且在很多时候也不习惯用方程来解决问题。
二、因为学生在之前已经习惯了问什么就设什么,而现在不行,问什么不一定就要设什么,而设的量又不止一个。
通常设第一个量的时候还比较好设,但是后一个量就不知道该如何来设,或者有些学生就干脆不设。
三、在解方程的时候,只解了x,但是所设的另一个量就没有再进行计算,被忽略了。
2023年《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2023年《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2cf44d7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06.png)
2023年《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学反思《方程解决稍困难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学反思1这一小节内容是在前面初步学会列方程解比较简单的应用题的基础上,教学解答稍困难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重难点是驾驭较困难方程的解法,会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教学目的是进一步驾驭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1若用算术方法解,需逆思索,思维难度大,学生简单出现先除后减的错误,用方程解,思路比较顺,体现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
一、爱好入手,降低难度。
解答例1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找题里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我通过介绍黑白相间的足球的学问(1970年墨西哥世界杯用球)激发学生爱好,为学习新学问做了许多的铺垫。
二、放手思索,选择最佳。
在学生独立思索数量关系有困难的状况下,采纳小组沟通互助的方法,再加上线段图协助,学生渐渐弄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展示讲解自己的思索过程和结果,这样既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念,又培育学生分析问题的`实力,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然后,让学生在探讨沟通中选取最优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这样既突出了最佳解题思路,又强化了列方程解题的优越性和解题的关键,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三、教会方法,同比学问。
应用题的教学,关键是理清思路,教给方法,启迪思维,提高解题实力。
这节课的教学中,老师敢于大胆放手,让学生视察图画,了解画面信息,白色皮多少块,黑色皮多少块,白色皮比黑色皮少多少等信息,组织学生小组探讨沟通,再在练习本上画线段图,然后指导学生依据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探讨沟通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子,参加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去。
所以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一句话,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教会学问更重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老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
《方程解决稍困难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学反思2 在教学时,我从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动身,让学生经验了:复习引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实践应用——总结拓展这5个学习过程。
《解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解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68c541c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8d.png)
《解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学反思1、《解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学反思学生从五年级就开始接触简易方程,经历一年多的学习对于方程有了一定的认识,然而为何要设单位“1”的量为未知数这个问题在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时就一直困扰着学生。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有关方程学习的单元,因此有必要从本质上去拨开学生心中为何要设单位“1”的量为未知数的那团云。
正好借助这节课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很好的解决这个困惑。
案例描述: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教材例5:朝阳小学美术组有36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
美术组男生、女生各多少人?学生能很快根据题目条件进行相关的找单位“1”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前期准备,经历这这两步后学生通过已有经验可以很快确定用方程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故意提出:这里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都是未知的`,那么你们觉得怎样设未知数比较合理呢?学生在底下开始异口同声地回答设单位“1”的量也就是男生人数为未知数比较合理。
设美术组有男生X人,女生就有80%X人。
那么根据等量关系式:男人人数+女生人数=36学生很自然地列出方程X+80%X=36。
就在大家十分“得意”的时候,一个小男孩发表了自己不同的意见:“也可以把女生人数设为X。
”刚开始很多同学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以前做这类问题不都是将男生人数(单位“1”)设为未知数X的吗?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就让他说说他是怎么想的。
他是这么说的:设女生人数是X人,男生人数是X÷80%人,根据等量关系式:男人人数+女生人数=36列出方程:X+X÷80%=36。
听完他精彩的发言,大家恍然大悟,原来还可以这样?仔细回想这个聪明男孩的问题,原来数学真的需要动脑。
这个问题在学习分数除法之前教材是一直在回避的,到了这里我灵机一动将题目改成:教材例5:朝阳小学美术组有36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倍。
小学数学六下《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案+实录+反思
![小学数学六下《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案+实录+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c170ecb3169a4517623a32d.png)
《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学案《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课堂教学实录课题: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列方程解稍复杂的仃分数实际问题》第九课时执教时间:2010年2月25日执教班级:执教老师:(-)基本训练师:同学们,前面两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白分数实际问题(练习)师:我们先来看看这一道题目根据所给信息,说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1.一条路,已修了全长的60%2.一种彩电视机,现价比原价降低10%3.松树的棵数比柏树多1/54.红花和黄花一共有100朵5.一种商品,打七折出售。
师:先请大家同桌之间互相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思考片刻后同桌交流)师:哪些同学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跟大家交流一下的?生L第一题的等量关系式是:一条路的总长度X 60%=已经修的长度生2:第二题我是这样想的:原价一原价X 10%=现价生3:第三题我是这样想的:柏树的棵数+柏树的棵数X 1/5 =松树的棵数生4:第四题我是这样做的:红花的朵数+黄花的朵数=红花和黄花的总朵数生5:这道题我还有两种方法:红花和黄花的总朵数一红花的朵数=黄花的朵数红花和黄花的总朵数一黄花的朵数=红花的朵数师:你说得很好!还有最后一题谁来说?生6:一种商品的原价X70%=现价师:大家刚才的回答都很正确,说明同学们对一些基本的数量关系掌握得还是很好的。
下面我们大家再一起来做下面的题目:(老师出示题目)解方程。
x+3/8x=55 x—25%x=15 l/8x+37. 5浓=4. 2 1 —l/4x=4/5 师:这儿的题目每人任意选择两题进行计算。
(稍后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评讲(二)对比练习师:下面我们来做练习四的第11题先让大家画出线段图,选择合适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老师巡视。
)师:先请大家同桌交流一下,发现问题可先进行讨论。
(同桌交流、讨论)师:下面请哪位同学将作业拿到台上来跟大家交流一下。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1.3.5 列方程解决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练习课 教学反思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1.3.5 列方程解决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练习课 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5b07c49844769eae009edac.png)
1.3.5 列方程解决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练习课
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教材中使用比较多的一种解决逆思维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它改变了以往解决逆思维题目用算术方法解答而学生很难理解的困惑,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基础,易于学生运用知识的正迁移、结合思维方法正确解决此类的实际问题,学生学得轻松、灵活、有效,很好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找出题目中的关键句,根据关键句找出题目中的直接的相等关系,这样可以便于学生列出方程,解答问题。
在分析关键句的同时,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会解答实际问题的层面上,要通过找出关键句、用语言分析关键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关注他们探究知识的方法和过程,理解学生的思维方法,通过交流与学习相互补充和提高。
在学生学会找准关键句、分析关键句的基础上,通过教学我觉得还要结合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基础性训练、对比性训练等训练,使学生的直觉顿悟思维等有层次、有条理得到训练与提高。
在教学中我多次通过训练学生的基础表达拓展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来,学生学的轻松、愉快、有效。
教学中我多次通过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让学生在学习、辨析、交流与反馈表达中使学生的思维在顿悟中豁然开朗,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和反思,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训练和培养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促进了教与学的共同提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6.14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2)|苏教版(2014秋)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6.14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2)|苏教版(2014秋)](https://img.taocdn.com/s3/m/d6c3cf8328ea81c758f57898.png)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学反思昨天教了“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1)”,那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数量之间进行比较的问题,学生对这样的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不错,主要的问题是出在如何用合适的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题中的两个未知的量。
(例题:美术小组有36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美术组男、女各有多少人?)事实上,学生对这样的题并不陌生。
因此,我出示题目时没有出示80%,而是把80%改成4/5,题目一出示,学生们一个个地“哦”,表示他们会的。
很快,大家各显神通。
有用“份数”的方法解决的,也有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的,总之,方法很多。
随后,我把4/5改成80%,学生立马就说:“不是一样的吗?还是那样做呗。
”于是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几个思维敏捷的家伙很快“快人快语”说出来了:“用方程”。
于是大家自觉开始用方程解。
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在“如何用合适的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题中的两个未知的量”上有点困难。
于是,在学生碰壁的基础上,我开始引导学生通过找“单位1”、画线段图、找等量关系式等程序真正理解这类题。
期间,虽然强调了“检验”,但事实上,学生真正在练习时一点都不重视“检验”,好多同学出现算错、方法错误等现象岂不都是“不检验”的后果?今天准备上“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2)”,课前认真琢磨了例题6,思考着如何精讲精练。
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感觉学生在理解上会碰到问题。
于是和钱豪峰探讨了一下,钱豪峰昨天就教了这一内容,他从作业中反馈的情况是:学生给搞糊涂了,单位“1”已知的都用方程做了(这是单纯教例6引发的问题)。
他今天的课就是要帮助学生如何区分用什么方法解题。
呀,这可谓“前车之鉴”啊。
于是,我决定,要把例题“青云小学十月份用水440立方米,比九月份节约20%.九月份用水多少立方米?”先改成“青云小学九月份用水550立方米,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20%.十月份用水多少立方米?”(这样的题型学生已经熟练了),并把两道题目进行比较异同点。
《百分数应用题》教学反思
![《百分数应用题》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7ae1a23453610661ed9f49c.png)
《百分数应用题》教学反思
《百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的一个重点难点问题。
根据以往的经验不管是优生还是差生这一堂课是学生最难懂的,也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一个环节。
按理来说,百分数应用(三)用方程来解,用线段图来理解题意是最好的一种办法。
但是对学生来说,1.学生不喜欢去画线段图,也没有画线段图的习惯。
2.学生很多不喜欢用方程去解,觉得用方程解太麻烦,太烦琐。
还有一点就是寻找数量关系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个关键。
这又是列方程的支撑。
可是学生往往最不喜欢的就是数量关系,好象感觉生活中的很多常识到了数学上就是一个深奥的难题。
因此在整个过程之中学生的习惯就是希望直接列出算式。
针对学生的这种思维习惯和学习状况有没有直接有用的办法呢?能否找出一条捷径达到他们心中所想,所要的一种解题方法呢?经过前思后想,确定本章节的教学思路如下
将解题重点放在学生对题目意思“增加百分之几”的理解上。
用线段图去理解,用百分数的意义去理解。
找出数量关系。
列方程或者除法算式(两种方法让学生自己去选择)
我的想法是:在新课的教学时尽量让学生能自己理解每种方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 1 -。
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精选6篇)
![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22c2d5ca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51.png)
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精选6篇)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精选6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例3。
让学生在已有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经验基础上,在解答较复杂的应用题中,探索解题思路。
现对于本节课谈一些自己的感想。
一、利用实物帮助解题。
教师在依托教材进行教学的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程度学会对数学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这样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这节课在教学例3时,我改变了直接看应用题列方程的做法,而是让学生带来了家里的水费帐单,这样做有两点好处:一是分散了解应用题的难点,让学生根据帐单说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从而逐步渗透到等量关系;二是为后面的变式应用题打下基础,让学生潜移默化通过例3感受到在解答较复杂应用题时,如何根据所给条件正确找出等量关系相等,从内心上接受用列方程的方法解此类应用题的优势所在。
二、合理组织安排教材。
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是通过例题、模仿变式练习题和综合练习题(练一练、试一试)所呈现的。
其呈现的内容不是在同一个背景下,而是以独立的形式逐一呈现,这样的分割呈现方式不利于学生进一步提炼解此类应用题的一般解题思路。
因此,设想改变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经验基础上创设情景,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要解决的问题以递进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其内容又处在同一背景下,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几个问题间的联系和差异,使学生明此类应用题的一般特征,根据特征有利于学生在各种关系的比较中寻找解答此类应用题的共同方法,便于学生进一步提炼解此类应用题一般解题思路。
三、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
自主探索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和解题策略。
《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例》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例》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3016414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2b.png)
《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例》教学反思1、《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例》教学反思大部分学生会解这样的题目了。
这节课还能上成新授课吗?批改预习作业后,发现新授的内容还是有的。
譬如“如何正确设未知数X的问题以及如何正确设另一个未知数的问题”,譬如,如何利用结果和条件中的数量关系来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当然,还有一个重点是如何寻找“可以依据它列方程的等量关系式”。
我就是围绕这三点展开教学的。
结果发现部分学生不会书面检验“练一练”第2题,有的只写了一个检验式,有的不动脑筋地写“8463=147(棵)”——事实上题目中根本没有“种蓖麻和向日葵一共147棵”这样的条件,学生根本没有弄懂检验的'实质。
种种现象表明:学生没有养成检验的习惯以及掌握合适的检验方法。
养成检验的习惯不是靠一堂课就能轻而易举地解决的。
关于练习四的第4题,由于我没有作出统一的作业要求,所以有学生用算式方法解来解决。
我要求他们再用方程来解。
这道比较题还没来得及比较——依据的数量关系式相同,但设未知数的方法不同——就已经下课了。
课前,还想到让学生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再一题多解,这个念头被自己否决了。
如果那样做,就冲淡列方程的主体了。
教学效果:一般。
遗憾之处:对个别学困生的当堂辅导只有三四个,面不广。
2、《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优秀教学反思今天上了一节复习课,课题是《列方程解应用题》。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很明确的,就是找准应用题中所反应的数量关系式,并以此来列出相应的方程来解答。
因为是整数和小数的应用题,学生在理解找数量关系的时候并不太难,所以从我巡视中所看到的以及学生的练习中所反应的,学生的错误并不是太多。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觉得有几点在这节课中被我忽略了。
1.复习的重点在于找准数量关系式。
课堂上大量提问了学生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并进行了专项训练,但在进行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只满足了让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是什么,应该让中下学生再说说关键句是什么,是根据哪句话找出来的`,要让他们知道怎样去找。
《应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应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d4de5d8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33.png)
《应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应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学反思一、以百分数的意义为突破口,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探索算法。
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其实质是用一种特定的形式(百分数)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无论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还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关键都是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正确判断把什么量看作标准,即我们通常说的单位1。
例如:求A是B的百分之几?是A与B两个量直接比较,以B 作标准,列式:AB;求A比B多百分之几?可以理解为求A比B多的部分相当于标准量B的百分之几,可以用(A-B)B,也可以用AB-1。
其实两种算法、两种思路最终都是求A比B多的部分相当于B的百分之几。
至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涉及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出现的增加了百分之几、降低了百分之几等等,只要同学们理解了这些概念的含义,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都是一样。
二、以分数乘法的意义为主线,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选择算法。
分数乘法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是解决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一条主线。
无论是关于纳税、利息、折扣的实际问题,还是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问题,都离不开对基本数量关系的分析与理解。
只有切实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解决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并沟通各种具体方法之间的联系,才能对百分数的应用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例如:纳税就是解决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从实际问题中寻找数学问题,如营业税是按营业额的5%上缴,即求营业额的5%是多少,把这种数量关系纳入原有的经验系统,学生就会想到用乘法计算。
关于利息和折扣的实际问题也是如此,关键是要引导学生抓住求什么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进行思考。
如打八折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基本数量关系是原价80%=实际售价,根据乘法算式因数与积的关系,想必同学们会清楚,当告诉我们原价怎么求实际售价,如果知道实际售价也不难求出原价。
《应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应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4a4b763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94.png)
《应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课反省◆您此刻正在阅读的《应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课反省文章内容由采集 !本站将为您供给更多的精选教课资源 !《应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课反省应用百分数解决问题这一内容是在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了分数四则混淆运算并能用分数四则运算解决一些本质问题的基础长进行的。
怎样应用百分数的意义解决有关的本质问题,怎样交流百分数与分数等数学知识与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完美学生的认知构造。
以百分数的意义为打破口,剖析数目之间的关系,探究算法。
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其本质是用一种特定的形式(百分数)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不论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仍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关键都是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正确判断把什么量看作标准,即我们往常说的单位 1。
比如:求 A 是 B 的百分之几?是 A 与 B 两个量直接比较,以 B 作标准,列式: AB ;求 A 比 B 多百分之几?能够理解为求 A 比 B 多的部分相当于标准量 B 的百分之几,能够用( A-B )B,也能够用 AB-1 。
其实两种算法、两种思路最后都是求 A 比 B 多的部分相当于 B 的百分之几。
至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波及到解决本质问题中出现的增添了百分之几、降低了百分之几等等,只需同学们理解了这些观点的含义,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都是同样。
二、以分数乘法的意义为主线,理清数目之间的关系,选择算法。
分数乘法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能够用乘法计算,是解决分数、百分数本质问题的一条主线。
不论是对于纳税、利息、折扣的本质问题,仍是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问题,都离不开对基本数目关系的剖析与理解。
只有确实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解决百分数本质问题的基本思虑方法,并交流各样详细方法之间的联系,才能对百分数的应用形成相对完好的认识。
“教书先生”唯恐是街市百姓最为熟习的一种称号,从最先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仰慕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教学反思教学思路: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习的,而且学生已经会用方程解答和倍、和差问题。
那么这节课知识点的生长点在哪儿,新知识的起点又在哪儿呢?我设计了两个基础训练:一是找单位“1”和说数量关系,二是把例题改成了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以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回忆,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中。
新知识的学习我设计了二个环节,1、例题的学习围绕“如何画线段图、如何找等量关系式、如何正确设未知数X的问题以及如何正确设另一个未知数的问题、如何利用结果和条件中的数量关系来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展开。
2、三组对比练习,第一组和、差对比,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析数量间相等关系的方法,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考特点。
第二组单位“1”已知和未知的对比,防止学生思维定势;第三次对比明确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倍数、分数、百分数,它们在解题思路上是相同的。
教学反思:在画线段图时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学生在表示女生人数时有一定困难,我及时调整思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而练一练时涉及到了小数除法,学生的计算速度明显慢下来,需关注根据数据特点灵活计算能力的培养。
对检验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在检验时有的只写了一个检验式,有的不动脑筋地乱写,学生根本没有弄懂检验的实质。
种种现象表明:学生没有养成检验的习惯以及掌握合适的检验方法。
养成检验的习惯不是靠一堂课就能轻而易举地解决的。
学完例题后,我问学生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学生有的用除法做,有的转化成
分数应用题用份数做,在练习时有个别学生用份数做了,感觉有一点冲淡列方程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