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35ebd30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f9.png)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状态、密度和溶解性等。
(2)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如不可燃、不助燃,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等。
(3)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包括灭火、人工降雨、光合作用、工业原料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对比、归纳等方法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2)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认识到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二氧化碳的用途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1)二氧化碳与水、澄清石灰水的化学反应原理。
(2)二氧化碳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的相关知识。
2、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二氧化碳的性质。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对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灭火器灭火的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二氧化碳。
提问学生:“为什么灭火器能够灭火?其中涉及到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质?”2、讲授新课(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展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并闻其气味。
通过实验,将二氧化碳气体倒入放有高低不同蜡烛的烧杯中,观察蜡烛的熄灭情况,得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结论。
向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倒入约 1/3 体积的水,振荡,观察塑料瓶的变化,得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性质。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①不可燃、不助燃回顾刚才蜡烛熄灭的实验,强调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的化学性质。
②与水反应进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初中化学_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9e4775aa0116c175e0e4813.png)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能用化学方程式熟练表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能解释验证二氧化碳的方法的原理,并学会操作;能初步通过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并尝试分析具体问题。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训练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通过探究活动过程,即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理解和运用,体验化学方法的科学性。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设问题的情景,丰富学生的科学体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的动机;通过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增多对气候的不良影响,来帮助学生初步树立环保意识;对二氧化碳存在的辩证理解,帮助学生树立应用一分为二的科学观念看待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三、教学难点: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式、方法——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实验验证,归纳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四、教法手段与方法分析:本节课以教师引导探究为基本策略,通过实验、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探究的方式方法。
课上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
其中,采取了比较法、讨论法、归纳法、练习法等。
五、学法指导:要想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必须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会学习的目的不是掌握知识,而是掌握获得知识的途径。
本节课引导学生探究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探究。
六、课前准备:学生分组准备一瓶可乐或雪碧、白醋、软矿泉水瓶。
老师准备锥形瓶、双孔塞、石灰石、稀盐酸、石蕊试液、蓝色石蕊试纸、澄清石灰水、高低两支蜡烛及烧杯、大集气瓶、单孔塞、三只小烧杯、蒸馏水七、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打开可乐瓶,冒出的气泡是什么气体?(猜想),如何验证?让生动手操作(通往澄清石灰水)。
师:把二氧化碳加入饮料中有什么作用,利用了它的什么性质?现在我们就深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二).探究新知:1.根据你要探究的物理性质,设计你的实验方案,写出来并小组内交流展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学生活动1:将放在阶梯上的两支燃着的蜡烛小心地放入大烧杯中,然后把CO2气体慢慢倒入(如图所示)。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58caa5d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47.png)
二氧化碳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一-、课前准备【教材分析】二氧化碳是在教材第二章的第二节,是继氧气之后的另一非常重要的气体。
二氧化碳的密度、干冰等物理性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与石灰水反应的原理等,这些知识和自然界的生命活动、日常生活都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
本节课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节课重在帮助学生形成研究物质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
在学生形成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意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设计】[1]在教材处理上:教材把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的性质、二氧化碳制法、用途都放到了一起,如果分成两部分(性质和用途为第一部分,制法为第二部分)会更好一些。
[2]在教学方法上:二氧化碳是学生熟悉的物质,生物课也学过它的某些知识。
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师生共同学习讨论,研究的情景,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节活动简单易行,要尽量让学生自己思考。
同时辅助以多媒体教学,增加了课堂的吸引力。
【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的方法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且会用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2.结合实验和同学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究精神,通过对二氧化碳“功”与“过”的认识,培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形成“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
【用具】酒精灯、火柴、烧杯(内放高低蜡烛)、集气瓶、软质塑料瓶、试管、试管夹、试管架、滴管【药品】紫色石蕊试液、石灰水、二氧化碳气体(三瓶)、雪碧一瓶【教学流程】探究活动性质决定用途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探究,体会探究乐趣,增强学习化学的自信。
活动请一位同学,在酒精灯上加热含有石蕊的碳酸溶液,观察现象。
学生观察现象并填写探究报提出假设①是水,②是二氧化碳③是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探究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 把浸过石蕊试液后烘干的只棉球分别进行实验对比:板书能与反应。
九年级化学上册8.2.2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案(新版)北京课改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8.2.2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案(新版)北京课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14576523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24.png)
5. 课堂提问(5分钟)
教师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二氧化碳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教师对答案进行点评和指导。
目的: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6. 总结与拓展(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策略
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探索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
2. 运用案例研究和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解决办法:1.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利用实验演示二氧化碳与水、碱的反应,让学生亲眼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2. 通过实际案例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灭火、化工原料等,并引导学生思考二氧化碳的用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 通过科普视频或资料,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如温室效应,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4. 对于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相互学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操作不当的地方。
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关注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
2. 讲授新课(1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等。
通过实验演示二氧化碳与水、碱的反应,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化学性质。
九年级化学上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03b6915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2e.png)
7.课后作业和拓展活动:
a.设计具有实践性的课后作业,如查找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b.组织拓展活动,如低碳生活宣传、环保小制作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8.教学评价:
a.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1.好奇心强: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二氧化碳作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实践能力强:经过前期的化学学习,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但操作规范和安全意识仍有待提高;
3.思维逐渐成熟: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逐渐从具体形象转向抽象逻辑,但还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引导和启发;
3.研究性学习:
a.分组进行课题研究,每组选择一个与二氧化碳相关的主题,如“二氧化碳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二氧化碳减排措施”等。
b.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行实地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信息,并整理成研究报告,以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拓展阅读:
a.推荐学生阅读与二氧化碳相关的科普书籍或文章,如《二氧化碳的奇妙世界》等,以拓宽知识视野。
九年级化学上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如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等;
2.学会使用化学式表示二氧化碳,并能正确书写其化学方程式;
3.掌握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4.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以及其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b.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小短文,介绍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其影响,鼓励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案例进行阐述。
高二年级化学教案:《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高二年级化学教案:《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https://img.taocdn.com/s3/m/d00cd9d9e2bd960591c677d0.png)
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下面为您推荐高二年级化学教案:《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教案一】一、教材分析本课题的主要内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对生活环境的影响等。
在本节课内容中再次充分体现“结构──性质──用途”三者间的密切关系,还蕴含了“对比”的学科思想,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学科思想的渗透。
二、重难点突破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或“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可溶于水(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加压溶解更多些)。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变成液体或固体。
固态二氧化碳叫做“干冰”。
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
因此干冰常用作“制冷剂”,还可用来“人工降雨”。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1)二氧化碳是继氧气之后,学生能够相对系统学习的又一种身边的化学物质,应该关注让学生进一步建构“物理性质”的知识体系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熔沸点、硬度”等内容,从而为学生在后续(乃至高中)物质的学习奠定基础。
(2)在认识二氧化碳状态的时候,帮助学生建构起“物质存在的状态与外界条件有关”的意识。
(3)对于物理性质的获取途径,应该帮助学生建立如下学科方法:物质的颜色、状态可通过观察获取(观察法);气味可通过鼻闻获取(实验法);密度即可通过对“存放时瓶口方向的观察”获取(观察法),还可通过实验的方法(实验法);溶解性则要通过实验的方法(实验法),或者查阅数据的方法来判断(文献法)。
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高低蜡烛”、“瓶瘪”、“干冰升华”等几个看似简单的实验的教学功能,不要忽视几个简单实验对学生学科思想方法建构所产生的影响。
(4)对于“升华”(指固态物质不经液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的概念,不仅需要学生清楚概念的含义,同时强调化学用语的正确书写,不要写成“升化”、“生化”、“生华”等错误写法,化学用语是化学的语言,不能正确使用化学语言也是缺少化学素养的一种体现。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e0eb78ff5335a8103d2200f.png)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安陆市实验初中王爱丽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要求掌握的重要的化合物之一,学习二氧化碳对氧气的掌握起着巩固和提高的作用,同时也为学习酸、碱、盐起到铺垫作用。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能够认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和对生活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一些简单实验,了解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原理,能运用二氧化碳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通过分组探究、质疑、讨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二氧化碳有关知识的讨论,培养学生全面认识自然界中的物质,学会辩证看待化学物质。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合作精神及科学的态度。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探究过程二、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初步了解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性质,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温室效应等2能力基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初步具有对化学问题进行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3.学习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合作交流三、教法分析直观演示法实验探究法设疑诱导法合作交流法四、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掌握知识,收获方法五、教学反思1.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化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各方面的价值,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积极参与过程体验,倡导学生自主、协作、勇于探究的学习精神和情感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教学活动设计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活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发展,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
教师只作为“引路人”,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由被动接受式向互动探究式的转变。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说课案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说课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e24447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4f.png)
活动四
让学生回忆检验二氧化碳的方 法。引导学生由白色浑浊,石 灰水的主要成份和化学反应前 后元素种类不变得出反应物和 生成物,突破难点。
新课探究
(二)二氧化碳的用途
学生看图片归纳用途。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碳 的物理性质、化学性 质,了解其用途并关 注温室效应。
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
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和 学生的动手实验,进一 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动 手分析的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 培养学生科学的 态度,通过了解 温室效应培养学 生关心自然和社 会的情感。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与水和石灰水反应 的原理
说教法
1 目标导学法
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学功能,激发学生主动 学习,探索问题的欲望,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2 引导启发法
层层开展,步步深入,使学生领会从特珠到一 般的探究过程。
3 实验探究法
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法,观察讨论法,课堂合 作交流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 归纳总结法 5 多媒体辅助法
对二氧化碳的性质,通过教师的点拔及实验探究之后,学 生间交流讨论,总结。有助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
精心设计的动画课件,再现了实验的过程,二氧化碳在生 活中的一些具体应用可突破时空的局限,展现在学生面前, 拓宽了知识视野。
说学法
1、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利用生活素材和 实验探究提炼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能溶于水。 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5.3.1二氧化碳的用途和性质教学设计
![5.3.1二氧化碳的用途和性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30daa8caef8941ea76e0585.png)
5.3.1 二氧化碳的用途和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和物理性质。
2.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记住相关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和化学方程式。
3.会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
2.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通过交流和应用培养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低碳意识,让学生学会生活中低碳的一些做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从生活视角观察二氧化碳的存在及用途,再从社会视角分析其使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2.通过对温室气体之一的二氧化碳的介绍,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增强环保意识。
3.通过对二氧化碳利与弊的讨论学习,使学生能够从矛盾的两个方面认识和评价自然界中的物质。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关注社会与环境责任感的培养。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证明。
教学准备1.仪器与药品:制备CO2装置、石灰石、稀盐酸、集气瓶、镊子、烧杯、阶梯、蜡烛、火柴、漏斗、试管、石蕊、试管夹、酒精灯、吸管、试剂瓶、铁架台、纸杯、软塑料瓶、生石灰、火把、打气筒、气球。
2.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二、合作交流、互动探究1.二氧化碳的用途探究活动一:(1)指导学生阅读P146有关内容,总结CO2的用途: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对“温室效应的理解”(3)从二氧化碳的产生、吸收等方面总结出控制温室效应的基本方法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探究活动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42倒数第二自然段,完成下面问题:(1)常温下是________色________味的气体。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b675ec3b0717fd5360cdcf9.png)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科学探究”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对可能的答案做出假设与猜想,并设计方案,通过实验、操作、调查、搜集证据,对获得的信息实行处理,得出初步结论。
学生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际水平等方面的发展。
依据这个理论,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指导思想:确定假设成立---实验验证---与假设矛盾---确定另一种假设---实验验证---假设成立、获得新知识。
设计探究实验可使学生亲自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协助他们用各种方法研究化学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全盘接受老师的结论。
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重点在于: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获得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创设情境、温故知新:通过展示图片:碳酸饮料、灭火器、温室效应,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初步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为下部探究实验提供假设依据。
二、实践操作、分享交流:1、通过探究实验得出二氧化碳物理性质。
2、通过探究实验得出二氧化碳化学性质。
(1)实验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实验结论与假设产生矛盾,调整假设,另作实验,获得准确结论。
(2)实验探究二氧化碳为什么使石灰水变浑浊?并设计实验证明浑浊物的成分。
三、图片展示二氧化碳的功与过,培养学生从辩证的角度看事物。
四、归纳总结、拓展提升学情分析:一、已有的知识和技能:1、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氢气、碳单质等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知道了学习元素化合物的一般过程:结构-----性质-----用途,这为顺利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奠定了方法基础。
2、在生物课上学生已学习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知识,对社会热点话题:温室效应也有所了解.3、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所以,在知识背景上具备了学习本课题的条件。
二、有待提升的知识和技能:1、本节课之前对二氧化碳性质的理解都是分散的,大多都是了解它们的现象,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甚至对有些现象的解释是错误的。
九年级化学 CO2的性质和用途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化学 CO2的性质和用途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55fb635b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e8.png)
CO2的性质和用途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2) 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2.过程与方法(1)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归纳。
(2)会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化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1.CO2与水的反应。
2.C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四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总结、联系实际。
五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一、创设情境1、组织学生对碳酸饮料中冒出的主要气体提出猜想、设计方案,然后分组实验验证。
1、观察、实验探究。
①对冒出气体进行猜想: 。
②设计方案进行验证,并填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2、交流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获取结论、解释交流”这2、对活动与探究一进行反馈评价、小结出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性质,并板书。
一探究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方法。
培养和引发学生科学探究欲望。
二、探索新知识1、探究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①出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引导学生观察,结合对碳酸饮料的上述探究,分析有关性质并板书。
②制取干冰并介绍有关资料,板书。
③用实验室制得的二氧化碳,组织学生完成P114图6-12和图6-13所示实验。
1、①观察、思考。
回答:颜色状态密度(与空气相比较)溶解性是否支持燃烧是否能燃烧CO2②观测、倾听。
③根据P114图6-12、6-13完成实验探究二。
并填表:现象证明CO2具有什么性质?【实验6-4】【实验6-5】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归纳。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整理知识的能力。
④组织学生对P114【实验6-4】和【实验6-5】进行分析,加深对CO2有关性质的认识: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①演示1:向稀盐酸中加入石蕊试液。
出示资料:简介指示剂--石蕊。
②演示2:取【实验6-5】所得液体,滴加石蕊试液。
③引导学生分析是什么物质使石蕊变红色?并做出的猜想。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案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6b828a2360cba1aa911da44.png)
问:很多物质溶于水和水不反 观察现象
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后与水 活动二
是否发生反应呢?
探究石蕊溶液变红的原
取学生实验后瓶中的液体 因。
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向其中滴 填写实验报告、得出结论。
小组合探
加紫色石蕊溶液。 问:石蕊溶液为什么变红?
CO2+H2O=H2CO3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备注(建议、修改、 课后反思)
2/3
教师引探 1
教师引探 2 拓展 运用再探 小结
问:常温常压下存在碳酸吗? 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展示半瓶雪碧,振荡,将产生 1.H2CO3=H2O+CO2
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2.CO2+Ca(OH)2=CaCO3
在观察放置一段时间后的红 +H2O
色溶液颜色变化。
要求:观察现象
问题:该实验现象说明了什
问:它们利用了二氧化碳得哪 活动一:
些性质呢?
二氧化碳物理性质
设疑、自探
课题展示:(略)
快速浏览教材第一段(30
板书:(略)
秒)
回答:(略)
问题 1:二氧化碳固体为什么 看视频
俗称“干冰”,有什么用途? 实验验证:振荡
问题 2:二氧化碳真的能溶于 水吗?
VC02:VH2O=1;1 的矿泉水 瓶,观察现象解释原因。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ab7c505f78a6529647d535e.png)
碳和碳的化合物
课题3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设计
海南华侨中学林冬霓
教学目标
(1)能说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包括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让学生能够描述它们的反应现象并能写出反应方程式。
(3)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包括灭火﹑光合作用﹑人工降雨等。
(4)观察高低蜡烛的演示实验,进一步形成微粒观;通过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学生实验,培养动手能力;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探究性实验,体会控制变量的科学态度。
(5)通过对二氧化碳利弊的分析,形成一分为二的物质观.
教学重点、难点
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教学过程
板书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固体叫干冰;
2、能溶于水;
3、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本身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供呼吸;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H2O + CO2=H2CO3
H2CO3 = CO2↑+ H2O
3、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Ca(OH)2+CO2=CaCO3 ↓+H2O。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baad712d5bbfd0a78567338.png)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有关用途。
(3)了解自然界的二氧化碳循环以及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学会观察和描述化学现象,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科学方法的认知。
(2)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3)通过对二氧化碳知识的探究,学习全面认识和评价自然界中的物质,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二氧化碳有关知识的讨论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认识和评价自然界中的物质。
(2)树立关注社会、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意识。
二.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跟水和石灰水反应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与石灰水的反应四.教学疑点:二氧化碳是否不支持任何物质的燃烧。
五、设计思路教法:“实验探究”为主,情境激学、启发讨论、多媒体动态展示为辅。
教具: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稀醋酸、石蕊试液、蜡烛、稀盐酸、水、小纸花、质软塑料瓶、铁皮、烧杯、胶头滴管、试管、吸管。
教学过程学生探究实验【小结并引入】好!看来同学们对二氧化碳都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对二氧化碳作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吧!【探究实验一】将水倒入一个集满二氧化碳的质软塑料瓶至1/3体积,立即旋紧瓶塞,振荡。
试猜想会看到什么想象?(探究实验,检验猜想是否正确)。
提出猜想、动手探究、观察现象、分析原理、得出结论。
通过探究试验,初步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讨论交流指导实验【点拨】在通常情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CO2,增大压强还会溶解得更多。
生产汽水等碳酸型饮料就是利用了CO2的这一性质。
【学生演示】打开一瓶可乐的瓶盖。
【讨论】你还有别的方法证明二氧化碳是能溶于水的吗?学生认真听教师的分析学生兴趣浓厚学生积极讨论具体的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上册化学6.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设计)
![九年级上册化学6.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2932e3959eef8c75ebfb310.png)
《二氧化碳性质与用途》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激情引入→提出问题→科学探究→巩固新知→综合运用→反思评价。
教学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获得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社会的能力、并尝试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有关用途。
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合作创新精神、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二氧化碳有关知识的讨论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认识和评价自然界中有物质。
2、树立关注社会、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3、培养学生树立化学知识来源于社会实践,运用于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二氧化碳的性质(2)二氧化碳与水和石灰水的反应教学手段:多媒体开展实验探究、课堂讨论教学实验准备:试管、集气瓶、烧杯、蜡烛、导气管、吸管、石蕊试液、石灰水二、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激情引入[多媒体展示动画]:在意大利的深山谷中有一个神秘的山洞,人称“死狗洞”,当人走进山洞时没有任何异样感觉,但人牵一只进去,狗很快就会窒息而亡,当人蹲下看狗的时候,就会觉得呼吸困难。
你能解开这个迷吗?小组讨论:同学们很快就投入热烈的讨论中,教师在教师里走动,不时参与讨论。
(小组派代表发言)1组:这种气体可能是一氧化碳,因为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狗缺氧而死。
4组:如果气体是一氧化碳的话,人应该也会中毒,但人没有感到任何异样,所以1组的推断不对,我们觉得这种气体应该是二氧化碳。
教师:好!同学们已初步具有分析问题的能力,4组的分析是对的,杀死狗的凶手就是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气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
(第1课时)
金孔中学刘凤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经过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与石蕊溶液相互混合的各种情况来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以及碳酸的不稳定性
2、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
教具准备
新制二氧化碳、雪碧、试管、紫色石蕊试剂、盐酸、酒精灯、试管夹、澄清石灰水、装满二氧化碳的可乐瓶、烧杯、蜡烛、等
教学设计
3、课堂小结(学生自己完成)
4、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课题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2)与水发生反应CO2+H2O== H2CO3
H2CO3== H2O+ CO2
(3)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 + +H2O 3、用途
灭火、化工原料、人工降雨、气体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