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科学教案

合集下载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完美版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完美版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问、探究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我们身边的科学1. 认识周围的物体和材料2. 探究物体的形状和空间第二章:植物的世界1. 了解植物的生长和变化2. 探究植物的生存环境第三章:人体的奥秘1. 认识人体的基本结构2. 探究人体生理功能第四章:地球与天气1. 认识地球的基本面貌2. 探究天气的变化规律第五章:科学探究方法1. 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2. 实践科学探究的过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观察、思考、提问、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2. 运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 结合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实验操作。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

3. 学生科学素养:通过课堂表现、实验操作、探究报告等多方面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我们生活中的科学1. 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2. 学习科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第七章:简单的机械1. 认识简单的机械装置2. 探究机械原理及其应用第八章:声音与音乐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 探索音乐与科学的联系第九章:能源与环保1. 认识常见的能源类型2. 探究能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第十章:科学实验技能1. 学习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2. 实践实验操作,培养实验素养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掌握简单的机械原理,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认识能源类型,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完整版)2018年春湘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推荐文档

(完整版)2018年春湘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推荐文档

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教材一年级下册从儿童的已有经验、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要素出发,在卡通人“指南车”的引导下,前4个单元以认识周围常见物体——水和空气、常见动植物的特征或性质为线索,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

最后一个单元是“制造产品”(纸飞机)的工程技术单元,旨在引领学生围绕工程的核心“设计”,在可利用的条件下制造纸飞机,开始具体地学习如何“做技术”。

本册共布设28个丰富有趣的探究活动,继续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比较、分类、小制作、小实验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从而学习有关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观察、比较、分类,动手做实验,进行设计制作的基本技能,重点发展学生观察、描述、比较、分类的认知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感悟什么是科学,体会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本册教材安排了“水”“空气”“形形色色的动物”“各种各样的植物”“纸飞机”5个主题单元,共计15篇课文。

5个主题单元可以分为3组,第一组是物质科学领域的水和空气单元;第二组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动物和植物单元;第三组是工程与技术领域的纸飞机。

第一单元“水”: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并研究我们所熟悉的物质“水”,从水的基本特征人手,通过观察、辨识、比较、实验等方法认识“水”,了解人们对水力的应用,体会事物具有两面性。

第二单元“空气”:空气和水相比,最大的差别是看不见它。

正由于看不见,所以儿童常常忽略它的存在。

学生认识空气要难于认识水。

因此本单元置于水单元之后,同时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要将观察和研究水的方法迁移运用到认识空气当中去,教材按“找空气一观察并研究空气”的顺序组织教学,始终通过对水和空气的比较去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空气和水的基本特征。

第三单元“形形色色的动物”:本单元将开始带领学生从身边常见的动物入手,继续感受动物是生物,感受动物的多样性,体会动物与人类关系密切,并初步树立保护身边动物的意识。

青岛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青岛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师:我们知道了蚯蚓的样子,小朋友,你们知道蚯蚓生活在什么地方吗?(蚯蚓生活在泥土里。)
师:蚯蚓为什么喜欢这个地方呢?(蚯蚓喜欢泥土里,因为泥土潮湿。)
三、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
1、师:我们知道蚯蚓生活在哪里,它对我们有没有什么作用呢?
(蚯蚓喜欢在土壤中钻洞,能帮人们松土,它是松土能手呢!)(它的粪便是好肥料,能使庄稼会长的壮。)
不足之处:
1.应完善评价体系,加强小组评价。
2.板书字体较小,应加强板书的艺术性和合理性。
年级:一年级学科:科学备课时间(周次):十一
课题
13蚯蚓的家
课型
新授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科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单元的第1课,主要是通过探究“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环境”让学生认识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从学生熟悉的动物的生活环境为切入点,通过查资料、观察、实验探究、搜集和整理信息等手段,探究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事实,知道环境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等也有影响。
2、评价活动
自评与互评来进行评价,主要从搜集资料,方案设计、猜想与预测、表达与交流等方面进行。
拓展活动:
继续观察、记录实验情况。(课后作业)这个实验需要较长时间来观察,要坚持不懈。
教师通过复习与本课相关的知识入手,直接提出问题,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学习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创设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充分自由交流、探讨进而培养学生独立的研究能力和查阅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并让学生学会倾听的良好学习习惯,小组合作有序并富有实效。通过查阅资料、猜想预测、设计实验等环节,让学生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自行设计实验、大胆猜想及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的能力。

2018年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2018年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2018年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2)学生根据已有器材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实验方案交流、评价、补充,完善方案。

(4)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实验汇报。

(6)小结:各组比较的方法虽然不同,但都事先确定了一个标准来进行对比。

这就是“统一标准”。

2.自制刻度杯(1)思考:我们知道了哪杯水多,但要知道多多少,该怎么办?(2)出示一个小杯子。

(3)引导学生讨论后发现:看看各能装满几小杯,来比多少。

但同时操作麻烦,费时,容易将水洒出来。

(4)出示一个大杯子。

(5)再思考:加一个更大的杯子,怎么利用一大一小来比较更多的水的多少?(6)引导学生讨论后发现:可以将小杯中的水倒进大杯,每倒一杯水则标记一条刻度线,直至刻度线标记至大杯最高位置。

制作一个刻度杯之后,再来比较水的多少。

(7)小组成员合作制作刻度杯(8)用自制的刻度杯,比较水的多少。

(9)说一说刻度杯的优点以及生活中的“刻度杯”及用途。

(三)整理,下课第3课小水轮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流动的水有力量并能举例说明。

初步了解人类科学利用流水的历史。

2.科学探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教材图示,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制作小水轮模型;能对如何使小水轮转得更快做出设想,并用实验证明。

3.科学态度积极思考、大胆设想;注重实践,尊重事实;能意识到事物的两面性,初步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

4.认识到人类利用小水轮帮助工作,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捷。

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制作小水轮的材料教师准备材料:与流水有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等。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前面我们认识了水,那么水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机械装置,它可是我国古代先民们的伟大发明呢,大家猜一猜它是什么?(二)新课学习1.猜一猜(1)展示水轮图片,让学生回答它是什么。

(2)提问:它是怎样转动的?2.制作小水轮(1)分发资料包,每小组一套。

(2)展示小水轮完全组装好之后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小水轮的各个部位。

一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空气3《观察空气》教学设计大象版

一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空气3《观察空气》教学设计大象版

3.观察空气【教学分析】在一年级上册《五官兄弟》单元的感官观察能力的训练和一年级下册《水和溶解》单元对水的观察活动的基础上,《观察空气》一课活动的难度就不大了。

因此,本课的教学,我们在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搜集证据——得出结论等)引领学生对空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观察认识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地、有意识地给学生多留一些时间和空间,教师可以尝试将此活动放手由学生自己去观察寻找证据,并描述取证过程,同时发展学生描述与交流的能力。

此外,虽然一年级学生年龄还小,但是在空气单元引导学生对空气污染现象进行适当关注还是必须的,特别是雾霾现象对于小学生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他们对于雾霾现象是有一定生活经验和浅显认知的,因此对学生进行雾霾的自我保护的教学目标还是可以达成的。

【教学目标】(1)知道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物质。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和证据的意思,提高学生搜集证据的探究能力。

(3)关注生活中空气被污染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并渗透环保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白纸(验证“空气是白色的吗”);透明矿泉水瓶(保持干净);其他材料(根据教师指定的观察空气的特征内容调整活动材料);资料:关于空气污染,尤其是雾霾的相关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

(2)活动场地:教室。

【教学过程】(1)回忆旧知,聚焦话题,提出猜想师:不久前的科学课上,我们一起观察了水,还记得水有哪些特征码?生: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物质。

生:水还是可以流动的。

师:水是我们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物质,空气也是一种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空气又有哪些特征呢?哪位同学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生:空气是白色的。

生:不对,空气是无色的。

生:空气和水一样,也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

生:空气有时候有气味。

有人放屁后,空气就会变成有臭味了。

(全班哄堂大笑)(教师没有批评这个学生,等学生笑声止住后,对这名学生提了一个问题)师:在我们闻到臭的气味之前,你闻过空气本来的气味吗?生:空气本来是没有气味的。

部编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部编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部编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 了解四季的变化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 掌握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点和不同。

- 了解不同季节的天气、景物和人们的活动。

教学内容
1. 春天的特点:
- 天气温暖,适合播种和生长。

- 大自然万物复苏,花开草长。

- 人们可以踏青、放风筝等活动。

2. 夏天的特点:
- 天气炎热,阳光强烈。

- 雨水较多,植物生长茂盛。

- 人们可以游泳、野餐等活动。

3. 秋天的特点:
- 天气逐渐转凉,温度适宜。

-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农作物成熟。

- 人们可以观赏秋叶、采摘水果等活动。

4. 冬天的特点:
- 天气寒冷,有时下雪。

- 大自然一片寂静,植物进入休眠期。

- 人们可以打雪仗、堆雪人等活动。

教学活动
1. 观察和感受四季的变化,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不同季节的景物和人们的活动。

2. 利用实验或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季节的特点,如播种观察春季植物生长、观察冬季雪的形态等。

3. 借助游戏,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体验与不同季节相关的活动,如冰雪世界游戏、果园采摘游戏等。

教学评价
1. 教师观察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口头回答与四季变化相关的问题。

3. 学生完成相关练或作业的质量和准确性。

注意事项
1.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季节的内容都能充分涵盖和展示。

一年级科学下册电子教案

一年级科学下册电子教案

一年级科学下册电子教案第一章:地球和天空1.1 地球学习目标: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内容: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活动:1. 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形状和特征。

2. 制作地球仪模型,加深对地球形状的理解。

3. 通过图片和视频,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4. 进行户外观察,观察太阳的升起和落下,理解地球的自转。

1.2 天空学习目标:认识天空中的基本元素,如太阳、云、雨、风等。

学习天空的变化和天气现象。

教学内容:天空中的基本元素。

天空的变化和天气现象。

教学活动:1. 观察天空,认识太阳、云、雨、风等基本元素。

2. 学习天空的变化,如日出日落、云的形状变化等。

3. 学习天气现象,如雨、雪、风等。

4. 进行户外观察,观察天气变化,加深对天气现象的理解。

第二章:水和液体2.1 水学习目标:理解水的基本特性,如透明、无色、流动等。

学习水的循环过程。

教学内容:水的基本特性。

水的循环过程。

教学活动:1. 观察水的特性,如透明、无色、流动等。

2. 学习水的循环过程,如蒸发、降水、流入河流等。

3. 进行实验,观察水的蒸发过程。

4. 进行户外观察,观察降水和流入河流的现象。

2.2 液体学习目标:认识不同种类的液体,如水、牛奶、果汁等。

学习液体的特性,如流动性、不可压缩性等。

教学内容:不同种类的液体。

液体的特性。

教学活动:1. 观察不同种类的液体,如水、牛奶、果汁等。

2. 学习液体的特性,如流动性、不可压缩性等。

3. 进行实验,观察液体的流动性和不可压缩性。

4. 进行户外观察,观察液体流动的现象。

第三章:植物和动物3.1 植物学习目标:认识不同种类的植物,如树木、花草、蔬菜等。

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教学内容:不同种类的植物。

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教学活动:1. 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如树木、花草、蔬菜等。

2. 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如种子发芽、叶子生长等。

3. 进行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一年级下册科学备课第四单元

一年级下册科学备课第四单元
学生回答。
3.设计实验方案
(1)根据老师给出的这些实验材料,同学们认为应该怎样做?怎么设计实验进行观察?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2)小组讨论交流,补充完善实验方案。
4.实验注意事项
(1)做实验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注意事项。
(2)教师强调具体做法及注意事项。
①4个人为一组。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一个纸盒,纸盒中有蚯蚓。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土壤中的小动物。
教师板书课题。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一)土壤中生活着哪些小动物?
1.同学们,你们观察过蚂蚁、捉过蝉的幼虫吗?谁来说说你们与这些小动物之间有趣的事?
师生交流。
2.同学们知道土壤中有哪些小动物呢?
学生交流。
3.老师带来许多小动物的图片,仔细观察,同学们认识它们吗?
课件展示:土壤里面生活着许多小动物,有蚯蚓、蚂蚁等。
一年级四单元集体备课
年级
一年级
科目
科学
单元
第四单元
课题
土壤与动植物
教学内容
本单元共4课,分别是11、我们周围的植物1 2、土壤与植物1 3、蚯蚓的家14、土壤中的小动物
知识点系列
科学知识
●知道周围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动物。
●了解蚯引的生活环境,初步认识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科学探究
●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土壤与动植物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能依据已有经验对问题作出猜想
学生描述自己观察到的土壤中的小动物的特点。
生:我观察了蚂蚁,我发现蚂蚁头上有触角,有6条腿。
生:西瓜虫很有意思,只要一碰它就会蜷起来一动不动。我用放大镜看到它有很多腿。
……
(2)播放视频资料:利用课件补充一些小动物的视频资料。

一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科技与生活》教案冀教版

一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科技与生活》教案冀教版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2身边的科技产品冀人版【教材分析】本课的目的让学生发现近在身边的种种科技产品。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发现身边的科技产品;2.讨论并认识更多的科技产品;(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在课堂中运用实例,并且要求同学们积极讨论,了解身边的科技产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具体的实例探讨,使得同学们更多地了解自己生活中的科技产品。

【教学重点】1.了解大大小小的基本科技产品;2.这些科技产品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什么不同。

【教学难点】让同学们认识到更多陌生的科技产品。

【教学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素材。

2.学生:做好预习,找一找身边都有哪些科技产品。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我们日常生活中总能见到许多科技产品,那么,你们都认识它们吗?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开始我们今天的课程吧。

(二)探究新知:活动一:同学们能够找到教室里的科技产品吗?同学们,在上节课前老师有告诉你们需要做好课前预习,你们可以找出我们的教室里都有哪一些科技产品呢?1.同学们述说。

2.老师小结:同学们,看来你们都有认真地预习课本,并且也认真观察了,没错,我们身边就有着许许多多的科技产品呢,就让我们走进本节课的主题,好好认识它们吧。

活动二:同学们都用这些科技产品做什么呢?1.同学们,刚才我们说到了你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种种科技产品,那么你们都用他们来做些什么呢?2.同学们积极发言3.老师总结:同学们,看来你们都很好地运用了你们身边的科技产品呀,我们的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的确有着十足的作用,我们的日常生活都很需要科技产品。

活动三:如果离开了这些科技产品,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1.同学们,在上面的问题中,我们谈到了各自对于科技产品的使用,但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这些科技产品,那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呢?2.同学们思考,发言。

3.老师总结:同学们都十分的善于动脑啊,没错,失去了这些科技产品,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很不方便,由此可见,我们的生活和科技产品是密切相关的。

大象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找空气

大象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找空气

大象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找空气一、教材分析《找空气》是大象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空气》中的第二课。

这是一节充满探究乐趣的实验课,本节课引导学生借助一些实验器材和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找到空气并证实空气的客观存在,同时又为下节课探究空气的特征做好知识铺垫。

二、教学目标1.通过找空气活动,知道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空气。

2.在证实空气客观存在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搜集证据能力。

3.通过了解压缩棉被技术,了解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我们的周围有空气。

难点:运用多种方法,证实空气客观存在。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塑料袋、空矿泉水瓶、粉笔、土块、水槽、抽气筒、密封袋。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激趣乐迪送来包裹,里面有神秘礼物。

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发现什么也没有。

4.导入连线乐迪,乐迪出谜语,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以乐迪送包裹的情景导入,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

】(一)猜想假设1.猜一猜:哪里有空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2.想一想:怎样能找到空气?学生试着找教室里的空气。

【设计意图:唤起对空气的认知,引导学生以问题驱动式进行大胆猜想。

】(三)实验找证据1.找教室里的空气每个同学借助塑料袋寻找空气存在的证据。

观察塑料袋的变化,发现用塑料袋一兜,再收紧袋口,塑料袋就鼓起来了,说明教室里有空气。

小结:用塑料袋一兜,再收紧袋口,塑料袋就鼓了起来,说明我们找到了教室里的空气。

3.找瓶子里的空气(1)老师演示,学生观察。

(2)小组分工合作尝试做实验,全班交流。

(3)小结:我们把空瓶子瓶口朝下放入水中,然后用力挤压瓶子,看到了水里冒出了气泡,说明空瓶子里有空气。

4.找粉笔、土块里的空气(1)出示实验要求。

(2)学生实验,探究粉笔、土块里有无空气。

(3)交流展示(4)小结:我们把粉笔和土块分别放入水中,都能看到气泡冒出,说明粉笔和土块里都有空气。

5.总结:通过一系列的找空气活动,我们发现空气在教室、塑料袋里、在瓶子里、在土块里,在很多地方都能找到空气,从而得到: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空气。

2018春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47页

2018春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47页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1.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知识概念目标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科学态度目标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

难点:学会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征。

【器材准备】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单、课件等。

【板书设计】发现物体的特征看大小、颜色、形状闻气味两两对比观察法摸表面粗糙程度掂轻重【教学过程】一、聚焦1.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猜谜语的游戏吗?那我来说你来猜。

(出示谜语:体形有圆又有方,皮肤有白又有黄,发现哪个字写错,马上摇头来帮忙。

谜底:橡皮)2.你为什么猜它是橡皮呢?(学生可以从橡皮的颜色、形状、用途来表述自己的理由。

)3.每个物体都有它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征,我们要学会发现。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再让别人猜猜它是什么吗?4.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而且还能把它准确地描述出来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发现物体的特征)二、观察物体(一)观察一个物体1.我们如何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呢?(要认真观察)2.应该怎样观察呢?回忆一下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过的观察植物的方法,谁来说说。

利用眼、鼻、手等多种感官进行细致观察(特别提醒学生在未经教师允许的情况下,不能用嘴接触任何物体)。

(板贴:眼睛看、鼻子闻、手摸,同时进行闻和摸的安全教育)3.教师出示要观察的物体,逐个认识8种物体: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

苏教版教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多姿多彩的植物》

苏教版教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多姿多彩的植物》

苏教版教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多姿多彩的植物》一、课程基本信息科目:小学科学年级:一年级教材版本:苏教版教学内容:第四单元第二课《多姿多彩的植物》课时数:一课时(45分钟)二、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颜色的植物有不同的营养成分,为身体健康提供帮助。

2.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并通过实际体验来感受和理解植物的生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实际观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力。

4.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让学生逐渐了解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课前准备1.准备一些油彩和黑色白板笔。

2.准备各种颜色的植物,如黄瓜、番茄、葫芦、青椒、菜心等。

3.准备放大镜、拍照器材等实验工具。

4.将教师所带的植物用影视展示设备展示给学生观看。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首先,教师向学生展示几种不同颜色的植物,如黄瓜、番茄、葫芦、青椒、菜心等。

然后,教师可以问学生:“这些植物的颜色不一样,它们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尝试回答。

2.激发兴趣(10分钟)教师可以用放大镜让学生观察不同颜色植物的细节,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植物的构造、形状等有什么不同。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摆出它们心目中最喜欢的植物的姿势,再画出它们的特点,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

3.实验(15分钟)教师可以让学生拿起黑色白板笔,用油彩在植物表面画上圆形或方形等形状,并用拍照器材记录下来。

等到一段时间后,让学生再次观察画过油彩和没有画过油彩的植物有何不同,并问学生有何发现。

4.总结(10分钟)让学生交流自己在实验过程中有何发现。

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观察结果汇总,比较不同颜色的植物生长的区别。

最后,教师让学生探讨如何保护植物及环境。

5.作业(5分钟)每位学生都清除实验现场,巩固学习内容。

布置相应的作业,如用图画的方式表达学生的观察和探究结果,让学生在家中和家人一起保护植物和环境。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程将实验形式融入到教学中,通过实际观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力。

部编版下册一年级科学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部编版下册一年级科学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部编版下册一年级科学第四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熟悉第四单元的科学知识点和概念。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 培养观察、思考和实验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水1. 水的五大性质- 无色透明- 无味无臭- 没有固定形状- 可溶解一些物质- 可变气体、液体和固体2. 水的存在形态和变化- 水的三态:气体、液体、固体- 气化、凝固、溶解等变化3. 水的用途和保护- 生活用水- 农业用水- 工业用水- 水的保护意义及措施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引发学生主动探究。

2.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水的性质和变化。

3. 讨论交流法: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对水的认识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 提出问题:你知道水有哪些性质?- 引发学生思考,激发研究兴趣。

2. 研究任务一:了解水的五大性质- 观察实验:请学生在实验室中对水进行观察,并记录水的颜色、气味等特点。

-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总结水的五大性质。

3. 研究任务二:探究水的存在形态和变化- 实验演示:进行水的加热和冷却实验,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 学生实验:分小组进行水的溶解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 讨论交流:带领学生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归纳水的存在形态和变化。

4. 研究任务三:了解水的用途和保护- 图片展示:展示水在生活、农业和工业中的用途。

- 讨论交流:让学生思考水的重要性并探讨水的保护意义及具体措施。

5. 总结巩固- 编排练:设计一些与水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和解决。

- 小结概念:对本单元的重点概念进行小结,让学生进行复。

6. 作业布置- 完成相关练册上的题。

- 设计一份海报或手抄报,介绍水的用途和保护。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记录学生在实验中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记录能力。

2. 学生完成练册上的题,检查答案。

3. 教师评价学生设计的海报或手抄报的内容质量和创意。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室设备:、加热器具等。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复习教案(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复习教案(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复习教案(部编版)教学目标1. 复第四单元的科学知识和概念。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一些物体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复第四单元的知识点和概念,包括有关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材质等方面的认识。

2. 进行一些生活实例的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特点和功能。

3. 进行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1. 复知识点:通过回顾第四单元的课堂内容和课外练,复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材质等方面的认识。

2. 观察实例:选择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其形状、大小、颜色、材质等特点,并让学生讨论这些特点的作用和功能。

3.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实际问题,让他们合作解决问题,引导他们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思维方法。

4. 总结讨论:回顾小组活动的结果和解决方法,总结复内容,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他们的研究体会和收获。

教学评价1. 在观察实例和小组活动中,评价学生对物体特点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听取学生的总结讨论,评价他们对复内容的掌握程度和研究收获。

教学资源1. 第四单元教材和练册。

2. 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样本、图片或实物。

3. 分组活动的问题和材料。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寻找答案。

2. 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索科学世界。

2018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科学教案

2018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科学教案

2018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科学教案第一篇:2018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科学教案第四单元动物与植物第十课形形色色的动物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等方式说出常见动物的名称。

2.能够通过语言、动作、声音等方式描述出动物的不同特征。

3.分辨出非动物与动物的区别。

4.寻找出校园里的动物。

教学重点:观察描述出动物的不同特征。

教学难点:分辨出动物与非动物的不同。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动物图片、学生模仿动物视频、动物活动资料、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水彩笔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在今天的课开始之前,先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根据老师所给的提示,你能猜出是什么动物吗?(4个提示包括:1.文字描述 2.动物的声音 3.学生模仿动物动作的视频 4.动物的外形剪影)(谜底:大象)师:除了大象以外,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其他的动物,今天,老师就要带领大家一起来认识大自然中的形形色色的动物。

(教师板书:形形色色的动物)二、观察探究,实践新知1.提问:刚刚同学们猜谜语的时候,老师给了你们4个提示,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是哪4个提示吗?(板书:外形声音动作生活习性)2.提问:你能用这些方法来介绍一下其他动物吗?(播放教材中动物的图片,教师示范从多个方面介绍动物)3.师:看了大家对动物都已经有了很多的了解,那么今天我们就要来做一个游戏。

师介绍游戏规则,老师手中的信封里面有动物的图片和名称,小组内的成员仔细观察这种动物,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这种动物,但是不能直接说出这个动物的名称,通过自己的描述或者表演让其他小组来猜一猜你们组观察的是什么动物,活动期间内不能偷看别人的信息哦。

4.分组进行活动,教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

5.活动:集体展示,请每个小组上台,合作完成表演,其他小组来猜一猜。

6.小结:刚才大家对于动物的展示,都是从刚刚老师所说的外形、声音、动作和生活习性来描述的,由此可见,全方位地去观察一个物体才会比较真实。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动物,声音,皮毛,颜色,外形……)7.刚才是同学给出提示,现在老师这里也有一种动物的图片,不过动物的图片被4张小方块给遮住了,现在老师揭开小方块,你能猜出这是一种什么动物吗?(揭示图片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推断出来的?)三、巩固新知,延伸拓展 1.比较动物与非动物的区别提问: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位神秘嘉宾(出示玩具机器猫,遥控器控制动一动)它是动物吗?你能说一说为什么不是呢?(出示真实的小猫喂奶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与非动物的本质区别)那玩具熊猫是动物吗?师小结:地球上目前已经发现超过150万种以上的动物,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各自的特征,正是这些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动物与我们人类组成地球这个大家园,所以平时同学们要注意爱护和保护好动物。

一下科学第四单元单元备课

一下科学第四单元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目标
具体目标
1.科学知识:通过感知、观察、实验,了解土壤、认识植物、知道土壤与动植物之间的关系。
2.科学探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植物的叶、茎等辨认植物;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简单动手操作解决提出的问题
3.科学态度: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身边的具体事物的存在提出自己的问题;通过做实验感知探究活动的乐趣,对科学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土壤中的小动物》是在学生探究了蚯蚓喜欢什么样的家, 初步认识动物和土壤的关系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究土壤中小动生活着很多小动物,知道土壤是小动物的家。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教科书用图片的形式提示了本课探究需要准备的材料:放大镜、昆虫盒、防护手套,为学生课堂探究土壤中有哪些小动物提供了材料上的保证。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三个活动,活动一:土壤中生活着哪些小 动物。激发学生探究土壤 中小动物的兴趣,让学生感性的认识到土壤中有很多小动物,并初步感知土壤与动物的关系。 活动二: 找一找,校园的土壤中生活着哪些小动物。引导学生通过感官和工具观察并描述校园土壤中生活着的动物,开阔学生的视 野,让学生感性的认识到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土壤是小动物的家。活动三:说一说土壤中一种小动物的样子。 描述观察到的土壤中的小动物。 使学生初步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我们应关心珍爱小动物; 激发学生研究常见 动物的兴趣。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安排学生课后到不同的地方去观察土壤中的小动物。让学生课后继续观察土壤中的小动物,开展长期观察活动,有利于培 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初步养成长期观察的习惯。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通过亲历观察、实验活动,掌握认植物的方法,感知土壤与动植物之的联系
单元教-学-评一致性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动物与植物
第十课形形色色的动物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等方式说出常见动物的名称。

2.能够通过语言、动作、声音等方式描述出动物的不同特征。

3.分辨出非动物与动物的区别。

4.寻找出校园里的动物。

教学重点:观察描述出动物的不同特征。

教学难点:分辨出动物与非动物的不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动物图片、学生模仿动物视频、动物活动资料、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水彩笔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在今天的课开始之前,先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根据老师所给的提示,你能猜出是什么动物吗?
(4个提示包括:1.文字描述2.动物的声音 3.学生模仿动物动作的视频 4.动物的外形剪影)(谜底:大象)
师:除了大象以外,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其他的动物,今天,老师就要带领大家一起来认识大自然中的形形色色的动物。

(教师板书:形形色色的动物)
二、观察探究,实践新知
1. 提问:刚刚同学们猜谜语的时候,老师给了你们4个提示,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是哪4个提示吗?(板书:外形声音动作生活习性)
2. 提问:你能用这些方法来介绍一下其他动物吗?
(播放教材中动物的图片,教师示范从多个方面介绍动物)
3.师:看了大家对动物都已经有了很多的了解,那么今天我们就要来做一个游戏。

师介绍游戏规则,老师手中的信封里面有动物的图片和名称,小组内的成员仔细观察这种动物,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这种动物,但是不能直接说出这个动物的名称,通过自己的描述或者表演让其他小组来猜一猜你们组观察的是什么动物,活动期间内不能偷看别人的信息哦。

4.分组进行活动,教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

5. 活动:集体展示,请每个小组上台,合作完成表演,其他小组来猜一猜。

6.小结:刚才大家对于动物的展示,都是从刚刚老师所说的外形、声音、动作和生活习性来描述的,由此可见,全方位地去观察一个物体才会比较真实。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动物,声音,皮毛,颜色,外形……)
7. 刚才是同学给出提示,现在老师这里也有一种动物的图片,不过动物的图片被4张小方块给遮住了,现在老师揭开小方块,你能猜出这是一种什么动物吗?(揭示图片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推断出来的?)
三、巩固新知,延伸拓展
1. 比较动物与非动物的区别
提问: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位神秘嘉宾(出示玩具机器猫,遥控器控制动一动)它是动物吗?你能说一说为什么不是呢?(出示真实的小猫喂奶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与非动物的本质区别)
那玩具熊猫是动物吗?
师小结:地球上目前已经发现超过150万种以上的动物,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各自的特征,正是这些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动物与我们人类组成地球这个大家园,所以平时同学们要注意爱护和保护好动物。

(板书课题)
四、走出教室,综合应用
1. 平常同学们在我们的校园里能看到什么动物吗?(播放视频,看一看其他小朋友是如何记录下在校园中发现的动物的)
2. 今天下课以后同学们可以走出教室,到校园到小区到户外找一找,看看你能找到那些小动物,并且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

五、板书设计
形形色色的动物
动作声音形态花纹颜色
第十一课多姿多彩的植物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说出常见植物的名称。

2.通过测量树的粗细、拓树皮、用鼻子闻、用眼睛看等用多种方法,初步认识并描述植物的特征。

3.通过讨论真花与假花的区别,意识到植物共有的特征和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植物。

教学重点:描述植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初步描述植物的主要特征。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植物、任务表、假花、植物图片、植物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水彩笔、绳子、胶水、蜡笔、胶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谜语导入:绿头发,长又长,天天河边梳头忙。

谁来梳,风来梳,小河当镜亮光光。

梳好了,风走了,谢谢风儿来帮忙。

它是谁呢?“柳树”
出示柳树图片。

二、观察探究,实践新知
1. 提问:除了柳树,同学们你们还认识它们吗?说一说它们的特点。

(出示常见植物图片)
2. 提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这些植物,但同学们仔细地观察过他们吗?你都是怎么观察的呢?
3. 师:今天给同学们介绍几种观察植物的方法。

(1)同学们都看过大树,可我们如何将大树的皮画下来呢?
老师有种简单的方法:拓树皮。

将一张白纸放在树干上,扶住白纸;用手反复按压白纸;平捏蜡笔轻轻地均匀的涂抹。

这样树皮就被我们画下来了。

(2)量树干的粗细。

我们要用到一根绳子,请同学们一手拿着绳子的头,另一手拿着绳子另外一头,围一圈,数一数有几个格子,然后记录在任务卡上。

(结合图片,讲解方法)(3)我们还可以捡叶子或者花瓣,把他们粘在纸上进行观察,也可以画叶子等。

4.师: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给的线索去校园里寻找植物,老师还给同学们出了点小难题,每一位同学找到植物后都要完成一个小任务。

每人拿一张任务卡,仔细阅读自己的任务卡。

5. 师:请同学们跟着线索的提示去校园里寻找植物吧!并且你要记住你找的这株植物在学校的哪个位置?
学生外出观察。

回到教室,学生汇报。

三、巩固新知,尝试应用
1. 师:刚才是老师提供线索考验了同学们,现在请你们给其他小组同学出题。

我们有五盆植物分别标上了1、2、3、4、5,请第一组同学观察1号植物,第二组同学观察2号植物,依次类推。

在观察时,回答老师的一些问题,如:它的花是什么样子的?可以使用刚才观察植物中的方法来回答这个问题。

每位同学拿一张小纸片上面写着一个问题,完成后就将纸条贴在我们的任务单上。

学生按小组活动。

2. 师:五个小组基本完成了,现在老师打乱顺序,把别的小组的任务单发给你们,请同学们猜一猜任务单上观察的是几号植物。

五、延伸拓展,总结全课
1. 提问:刚才我们看了一些花,老师这里也有一盆花,它是植物吗?(教师出示一盆假花)
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一些假花和假树,它跟真花和真树有什么区别?
2. 提问:既然这样我们就把外面的花和树全都换成假花和假树,可不可以?
(我们生活中是离不开植物的。


3. 师:我们地球上生活着多姿多彩的植物,同学们课后多用你们的小眼睛去发现、去观察。

第十二课动物人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游戏活动,能列举出人与动物的不同。

2.通过比较,能归纳出人与动物的相同点,知道这些是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特征。

3.通过观看黑猩猩的生活视频,会区分黑猩猩与人的相同与不同,能发现人类会创造工具,并会使用工具进行创造。

4.通过观看机器人的视频,能说出有生命物体与非生物的区别。

教学重点:归纳出有生命物体的相同特征。

教学难点:能发现人类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动物图片、黑猩猩生活视频、机器人活动视频、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胶水、水彩笔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游戏,引入新课
1.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课学习,我们越来越像一名小科学家了,今天我们尝试用科学课上所学的知识来完成一个挑战任务吧。

出示猫、蜥蜴、鱼、鸟、男人、女人、儿童的图片,并提问,你能将他们进行分类吗?
2.提问学生,什么是分类?提出分类要求,将以上事物分为两类,你会怎么分?
3.活动:学生分组完成分类,将结果粘贴在黑板上。

4.提问:为什么这样分?板书课题动物人。

二、观察探究,实践新知
1.原来人和动物大有不同,提问:人和动物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2.活动:根据老师提供的图片线索,用表演表现出这些人与动物相同的线索,请其他小组同学猜一猜,表示的是什么。

3.教师总结,科学家将这些称为有生命的物体。

提问:人与动物同为有生命的物体,你觉得他们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4.学生讨论,认为人会使用工具而动物不会。

5.活动:观看黑猩猩生活视频。

提问:黑猩猩会使用工具吗?补充鱼类和鸟类会使用工具的事例,让学生明白不仅黑猩猩会使用工具,也有一定的智慧,甚至其他动物也会使用工具并有一定的智慧。

6.播放一段人类改造扳手的视频,与学生讨论,通过这段视频,你发现人类使用工具与黑猩猩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发现,人类会创造工具,再用工具创造其他事物,而黑猩猩和其他的动物是直接使用自然界中的天然材料做为工具,较为简单地利用这些工具解决一些问题。

三、总结回顾,拓展应用
1.活动:观看机器人活动视频,提问,它们是人吗?它们有生命吗?
2.追问学生,机器人做的很多事和我们相同,为什么不是人类?
四、板书设计
动物·人
相同不同
需要食物人会创造工具
有生命的需要水
会生宝宝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