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八年级上册-几何证明讲义
沪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册第十九章几何证明: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课件
∴PA=P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N
总结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 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已知) ∴PA=PB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这条线 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
A
M P
B
N
猜想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这条线段 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14cm.
有没有什么体会和大家分享?
运用3
练习1. 已知:如图, 在△ ABC中,AB=AC , DE是AB边
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E,CBE 30o
求:A 多少度?
A
x
及时反思?
D
合理设参数,引入方程 求角度。
E
x 30o x 30o
B
C
运用4
例题2. 已知:如图,ΔABC中,BA=BC,边AB,BC的垂直平 分线交于P.
求:∠B等于多少度?
A
50°
D 50° E
B
C
学会运用
作图2,七宝镇政府打算修建一个体育中心.在选址 过程中,有人建议该体育中心所在位置到三个中学 (如图中P,Q,R表示)的距离相等.
P●
(1) Q●
R●
P● Q●
R● (2)
(1)根据上述建议,试在图(1)中画出体育中心G的位置;
(2)如果这三个中学的位置如图(2)所示,∠RPQ是一个钝 角,那么根据上述建议,体育中心G应在什么位置?
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
驶向胜利的彼岸
思考: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有哪些?
点P在线 段AB的垂 直平分线 上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PA=PB
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几何证明》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几何证明》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几何证明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掌握基本的几何证明方法,如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3.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几何证明方法解决问题;4.培养学生的证明思维和可视化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3.证明思维的培养。
难点1.多边形内部角和公式的证明;2.解决实际问题的证明方法。
三、教学内容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两底角相等,两腰相等;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如城门上的双旗筒、音响演奏时的对称等,引导学生思考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 讲解教师通过图像和实例详细讲解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特别是两底角相等是等腰三角形最基本、最重要的性质,要重点讲解,让学生深刻理解。
3. 训练教师提供一些较为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知识点1.直角三角形的定义;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3.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以勾股定理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引入,让学生认识到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
2. 讲解教师通过图像和实例讲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特别是勾股定理是解决直角三角形问题的基本方法,要重点讲解,让学生深刻理解。
教师提供一些较为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勾股定理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多边形内部角和公式的证明知识点1.多边形内部角和公式的定义;2.多边形内部角和公式的证明。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以正多边形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它的内部角和。
通过引入正十二边形、正二十边形等一些例子,让学生感受到探究的乐趣。
2. 讲解教师通过推理、证明等方法讲解多边形内部角和公式的证明过程。
特别是对于较为困难的证明,要逐步分析,在保证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探究。
沪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册第十九章几何证明:1证明举例(第1课时)课件
求证:EF∥AC
分析:
A
要证明EF ∥AC,只要证明 ∠DFE=∠FDC
又已知∠DFE=∠A ,因此只要
﹖ 证明 ∠A=∠FDC ,而这由
E D
﹖ 已知条件DF∥AB得到的。
B
C
F
例2 已知:如图,点D,E,F分别是AC、AB、BC 上的点,DF∥AB, ∠DFE=∠A
求证:EF∥AC
分析:
要证明EF ∥AC,只要证明 ∠A+∠AEF=1800
平行?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传递性: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
直线也平行;
例1 已知:如图,AB∥CD, ∠B+ ∠D=180O 求证:CB∥DE
分析: 要证明CB∥DE,只要证
A
. C ﹖B
明 ∠C+ ∠D=180O ,已知 ∠B+ ∠D=1800 ,因此只要证
(3) 若GP、HN分别平分∠BGF、∠EHD, 探索:GP、HN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必做题:练习册 习题19.2(1) 选做题:提高题
又已知∠DFE=∠A ,因此只要 证明 ∠DFE+∠AEF=1800 , 而这由已知条件DF∥AB得到的。 B
A
﹖E ﹖D C F
例2变式练习: 已知:如图,DF∥AB, EF∥AC
求证: ∠DFE=∠A
﹖A
E
D
﹖ B
C
F
练习1 已知:如图,∠1=∠B, ∠2=∠D 求证:AB∥CD
A
B
E1
F
2
C
D
练习2 已知:如图,∠C=∠1, ∠B=∠D
沪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册第十九章几何证明:1命题和证明课件
第三段因果关系: 因:“∠1+∠2=∠2+∠3”; 果:“∠1=∠3”;“根据”是“等量减等量,差相等”.
再尝试说一说“三角 E
A
F
形内角和”证明过程中
的因果关系.
B
C
注意:寻找因果关系可以从条件出发找到由条件能够 直接得到的结果,也可以从结论出发去寻找得到这个 结论所需要的条件,同时还要注意导致这个结果的原 因往往不止一个,需要从前面的段落中去寻找.
得 ∠1+∠2=∠2+∠3(等量代换). 所以∠1=∠3(等量减等量,差相等).
辩一辩
这三种方法中,哪一种最可靠,最有说服力?
像上述第三种方法,我们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得到 “对顶角相等”这个结论,演绎推理的过程就是演绎证 明.
演绎证明:从已知的概念、条件出发,根据已被 确认的事实和公认的逻辑规则,推导出某结论为正 确的过程.
D 3
2 1
E C
其中,因: BE平分∠ABC 证明:因为 BE平分∠ABC(已知);
果:∠1=∠2.
所以 ∠1=∠2(角平分线的意义).
因: BD=DE
因为 BD=DE(已知) ;
果:∠2=∠3.
所以 ∠2=∠3(等边对等角);
因:∠1=∠2, ∠2=∠3
所以 ∠1=∠3(等量代换);
果:∠1=∠3.
Hale Waihona Puke 演绎推理是数学证明的一种常用的、完全可靠的方 法.演绎证明是一种严格的数学证明.
在本书中,演绎证明简称证明. 学习演绎证明可以使我们的思维严格、缜密,其表 达条理清楚、无可辩驳 .
沪教版(上海)八年级第一学期 第十九章 第1讲 几何证明
例
逆命题:如果一个角是钝角,那么这个角是两个钝角的和.
4
逆命题:直角三角形其中一边上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
逆命题:如果两个三角形关于某点成中心对称,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逆命题: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其中两边及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
逆命题: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不是对顶角.
例 5
例
逆命题:如果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第一讲
几何证明
命题 可以判断正误的陈述句
滚出去! 站起来.
命题的组成
如果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那么这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内错角相等.
如果一个人骑着白马,那么他一定是唐僧。
对顶角相等.
逆命题
原命题: 如果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那么这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内错角相等.
逆命题: 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内错角相等, 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l
例 6
例 6
例 6
例 7
例 7
例 8
练 习 1
练 习 2
练 习 3练 习 4练 习 5练 习 6
对顶角相等.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如果一个人骑着白马,那么他一定是唐僧。
如果一个人是唐僧,那么他骑着白马。
例 1
例 1
例 2
例 2
如果一个四边形有三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个四边形是矩形.
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如果两个数都是无理数,那么他们的积是无理数.
例 3
例 3
例 4
5
逆命题: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逆命题:等角对等边.
逆命题: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旁内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逆命题:如果 a+b 为奇数,那么a,b两数一奇一偶.
沪教版(五四制)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九章几何证明提高讲义【无答案】
几何证明提高学生姓名 授课日期 教师姓名授课时长【本讲内容】通过“倍长中线”、“截长补短”、“图形旋转”等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构造全等三角形,实现边与角的转化及转移,最终得到证明结果。
【重点难点】添加合适的辅助线,解决证明问题知识梳理1.倍长中线法几何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考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在证明举例中,主要学习了以下几种题型:题型一: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等腰三角形,三角形全等) 题型二:证明两线平行;(利用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 题型三:证明两线垂直(证明角90度);题型四:证明两角相等(等腰三角形,三角形全等); 题型五:证明线段或角的和差倍;有一部分题目,只要应用我们的一些定理公理即可证明,但有部分题需要做出辅助线才能完成。
有的时候,做不出恰当的辅助线,或者做不出辅助线,就没有办法完成该题的解答。
为了能够更好的让学生在做几何题时得心应手,现在将八年级数学中几何题的辅助线添加方法总结如下。
倍长中线法:1.线段的中点: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2.若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则:① 从线段来看:12AC BC AB ==;② 从点与点的相对位置来看:点C 在点A B 、之间,且点A B 、关于点C 对称。
3.三角形的中线:连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和它所对的边的中点所得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① 一个三角形有三条中线; ② 每条中线平分三角形的面积;③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每条中线被该点(重心)分成1:2的两段;④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把三角形分成六个面积相等的小三角形。
如何延长三角形的中线 1.延长1倍的中线:如图,线段AD 是ABC ∆的中线,延长线段AD 至E ,使DE AD =(即延长1倍的中线),再连接BE CE 、。
①总的来说,就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ABCD 和两对(中心选转型)全等三角形ABD ECD ∆≅∆、ACD EBD ∆≅∆,且每对全等三角形都关于点D 中心对称;②详细地说,就是可以转移角:BAD CED ∠=∠,CAD BED ∠=∠,ABD ECD ∠=∠,ACD EBD ∠=∠,ADB ECD ∠=∠,ADC EDB ∠=∠;可以移边:AB EC =,AC EB =;可以构造平行线:AB ∥EC ,AC ∥EB ;可以构造边长与AB 、AC 、AD 有关的三角形:ABE ∆、ACE ∆。
几何证明(4个概念2个性质3个判定2个定理2个应用2种思想方法1个轨迹)八年级数学上册沪教版
2 个性质3个判定
考点05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7.在锐角三角形ABC内一点P,,满足PA=PB=PC,则点P是△ABC
A.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B.三条中线的交点
C.三条高的交点
D.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D )
8.已知: 如图,QA=QB.
求证: 点Q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2)区别:定义、公理、定理都是真命题,都可以作为进一步判断其
他命题真假的依据,只不过公理是最原始的依据;而命题不一定是真
命题,因而不能作为进一步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
考点04 互逆定理
6. [2022·江苏无锡宜兴市二模]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成立的是
①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①④ .
②等边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证明:过点Q作MN⊥AB,垂足为点C,
故∠QCA=∠QCB=90°.
在Rt△QCA 和Rt△QCB中,
∵QA=QB,QC=QC,
∴Rt△QCA≌Rt△QCB(H.L.).
∴AC=BC.
∴点Q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你能根据分析
中后一种添加辅
助线的方法,写
出它的证明过程
吗?
考点06 角 平 分 线
AB=CB,
∴Rt△ABE≌Rt△CBF(HL).
15.如图,点B,E,F,C在同一条直线上,AE⊥BC,DF⊥BC,
AB=DC,BE=CF.试判断AB与CD的位置关系,并证明.
A
解:AB//CD,理由如下:
∵AE⊥BC,DF⊥BC,
∴∠AEB=∠DFC=90°
B
F
∵在Rt△ABE和Rt△DCF中, AB=DC,
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几何证明》说课稿
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几何证明》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几何证明》是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中的一篇重要的知识点。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几何证明,从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基本概念:学生将回顾和巩固几何中的基本概念,如线段、角度、旁征博引和同位角等。
2.三角形的性质:学生将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和的性质,并掌握七类常见的特殊三角形。
3.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学生将探究平行线与相交线之间的性质,如同位角、内错角、对应角等,并学习如何运用这些性质进行证明。
4.四边形的性质:学生将学习四边形的性质,如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等,并重点讲解这些四边形的性质和特征。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熟悉几何中的基本概念,并能正确应用它们进行证明。
•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和的性质,并能应用于具体问题。
•理解平行线与相交线之间的关系,包括同位角、内错角、对应角等,并能进行几何证明。
•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等四边形的性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几何证明能力,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几何学科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耐心和毅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如何利用基本几何概念进行证明。
2.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和的性质。
3.平行线与相交线之间的性质及其应用。
4.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等四边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1.如何运用已有的几何定理和性质进行证明。
2.如何通过合理的推理和思考解决综合性的几何问题。
四、教学过程及设计第一步:导入与激发兴趣(5分钟)通过问题、情境等导入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
第二步:知识讲解与示范(15分钟)1.回顾和讲解几何中的基本概念,如线段、角度、旁征博引和同位角等,明确其定义和性质。
沪教版初二上册《几何证明》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基础)
沪教版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几何证明》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基础)【学习目标】1.理解命题、逆命题、定理、逆定理等的含义;2.掌握证明真命题正确性的方法步骤,会举反例说明假命题的错误;掌握证明线段相等角度相等的基本方法和思路;3.理解轨迹的定义,掌握三种基本轨迹;4.能判断直角三角形全等,能应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几何证明1.命题和证明(1)命题定义: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判断为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判断为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2)演绎证明(简称证明)从已知的概念、条件出发,依据已被确认的事实和公认的逻辑规则,推导出某结论为正确的过程. 要点诠释:命题通常由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2.公理和定理(1)公理:人们从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真命题叫做公理,它们可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2)定理:从公理或其他真命题出发,用推理方法证明为正确的,并能进一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3.逆命题与逆定理(1)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又是第二个命题的题设,则这两个命题叫互逆命题. 其中一个命题叫原命题;另一个命题叫它的逆命题.(2)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也是定理,则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叫另一个的逆定理.4.证明真命题的一般步骤(1)理解题意,分清命题的条件(已知)、结论(求证)(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在图中标出必要的字母或符号(3)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写出“已知”和“求证”(4)分析题意,探索证明思路(由“因”导“果”,执“果”索“因”)(5)依据思路,运用数学符号和数学语言条理清晰的写出证明过程(6)检查表达过程是否正确、完善要点诠释:(1)一个命题(定理)的逆命题(逆定理)并不是唯一的,这是因为一个命题的题设中可能有两个或多个条件,结论也可能不止一个;(2)逆命题的真假与原命题的真假没有关系.要点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的平分线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如图:∵MN 垂直平分线段AB∴PA=PB(3)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要点诠释: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与逆定理往往与边相等、角相等的证明密切相关,它提供了证明边、角相等 的又一种重要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与直角三角形、角平分线、勾股定理等连在一起综合应用.2.角的平分线(1)角的平分线的定义: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2)角的平分线有下面的性质定理:①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②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如图:∵OP 平分∠AOB , PD ⊥OA ,PE ⊥OB ,∴PD=PE.3.垂线的性质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性质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要点诠释:(1)当题目中的条件涉及到角平分线上的点与角的两边的垂直关系时,利用角的平分线性质可直接得到垂线段相等,而不必用全等三角形来证,但是在书写过程中,不要漏掉垂直关系;A B O D E P(2)已知角的平分线,有两种常用的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一是把角沿着角平分线翻折,在这个角的两边截取相等线段,从而创设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二是过角平分线上的点向角两边做垂线段,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来解题.要点三、轨迹1.轨迹的定义把符合某些条件的所有点的集合叫做点的轨迹.要点诠释:轨迹定义包含以下两层含义:其一、轨迹图形是由符合条件的那些点组成的,就是说,图形上的任何一点都符合条件(也称图形的纯粹性);其二、轨迹图形包含了符合条件的所有的点,就是说,符合条件的任何一点都在图形上(也称图形的完备性);所谓轨迹问题的证明就是用论证的方法证明得到的轨迹符合上述两层含义.2.三条基本轨迹轨迹1: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轨迹2: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轨迹3: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以定长为半径的圆.3.交轨法作图利用轨迹相交进行作图的方法叫做交轨法.如果要求作的点(图形)同时要满足两个条件时,我们通常先作出满足条件A的轨迹,然后再作出满足条件B的轨迹,两轨迹的交点则同时满足条件A和条件B.交轨法是常用的作图方法,我们在利用尺规作三角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时,都运用了交轨法.要点诠释:“尺规作图”是指限用无刻度直尺和圆规来作几何图形,基本的尺规作图有如下几种:(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3)作已知角的平分线;(4)经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5)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要点四、直角三角形1.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直角三角形全等一般判定定理: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也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即(SAS、ASA、SSS、AAS)(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判定定理: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记为:HL)综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SAS、ASA、SSS、AAS、HL.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推论: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推论: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 3.勾股定理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一条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条边的平方和,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证明思路:面积分割法(勾股定理逆定理证明思路:三角形全等)勾股数组:如果正整数满足,那么叫做勾股数组,常见的勾股数组有:3、4、5;5、12、13;7、24、25;8、15、17.4.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如果直角坐标平面内有两点,那么A、B两点的距离为:.两种特殊情况:(1)在直角坐标平面内,轴或平行于轴的直线上的两点的距离为:(2)在直角坐标平面内,轴或平行于轴的直线上的两点的距离为:要点诠释:几何证明的分析思路:(1)从结论出发,即:根据所要证明的结论→去寻找条件.例如:要证线段相等,则需先证:①⊿全等,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性质得到线段相等;②角相等,然后利用等角对等边(前提:在同一个三角形中)③寻找中间变量,然后利用等量代换得出结论;④观察图形,看是否可以直接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或角平分线定理来得出结论;要证角相等,则需先证:①⊿全等,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性质得到角相等;②线段相等,然后利用等边对等角(前提:在同一个三角形中)③寻找中间变量,然后利用等量代换得出结论;④观察图形,看是否可以直接利用角平分线逆定理来得出结论;要证垂直,则需先证:①两条直线所夹的角为90°;②先证等腰三角形,然后利用“三线合一”来得出结论(前提:在同一个三角形中);要证三角形全等,则需先要从已知找条件,看要判定全等还却什么条件,然后再去寻找.(2)从已知出发,即:根据所给条件、利用相关定理→直接可得的结论.例如: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线段相等;已知角平分线→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或角相等;已知直线平行→角相等;已知边相等→角相等(前提:在同一三角形中).【典型例题】类型一、命题与证明1.下列语句不是命题的是()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不平行的两条直线有一个交点C、x与y的和等于0吗?D、对顶角不相等。
沪教版初中数学第十九章-几何证明
反证法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
(1)假设: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
(2)归谬:从这个假设出发,运用正确的推理方法,得出定义、公理、已证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
(3)结论:由矛盾的结果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正确。
【典型例题】
【例1】 证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
【分析】 已知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如何证明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利用两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进行证明。证明过程中每一步推理都要有依据,依据作为推理的理由,可写在每一步后的括号里。
【解答】(2)、(4)不是命题;(1)、(3)是命题,其中(1)为假命题,(3)为真命题.
【注】真假命题的判别,主要是根据真假命题的定义,如实反映事物情况的命题是真命题,没有如实反映事物情况的命题是假命题。
【例2】 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与结论,并改写成如果 ,那么 ”的形式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解答】 延长 至 ,使 ,连接 。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图3
(等角对等边)
(等量代换)
【例4】如图4,在四边形 中, 试证明线段 能构成直角三角形。
【分析】本题的关键是要将 三条线段放到一个三角形中,然后才能判断其形状,其中的60°角又是构造等边三角形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通过旋转60°,既保证了图形的不变性,又构造了等边三角形.
图1
即
在 和 中
【例2】 如图2,已知在 中, 是中线, 交 于点 , .
求证: .
【分析】本例通过添加辅助线,把要证明的两条线段“移”到同一个三角形内,构造等腰三角形证得.
【解答】 延长 到点 ,使 ,连接 .
在 和 中
(已知)
(对顶角相等)
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九章《几何证明》全章复习和巩固--知识讲解
《几何证明》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提高)【学习目标】1.理解命题、逆命题、定理、逆定理等的含义;2.掌握证明真命题正确性的方法步骤,会举反例说明假命题的错误;掌握证明线段相等角度相等的基本方法和思路;3.理解轨迹的定义,掌握三种基本轨迹;4.能判断直角三角形全等,能应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几何证明1.命题和证明(1)命题定义: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判断为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判断为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2)演绎证明(简称证明)从已知的概念、条件出发,依据已被确认的事实和公认的逻辑规则,推导出某结论为正确的过程. 要点诠释:命题通常由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2.公理和定理(1)公理:人们从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真命题叫做公理,它们可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2)定理:从公理或其他真命题出发,用推理方法证明为正确的,并能进一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3.逆命题与逆定理(1)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又是第二个命题的题设,则这两个命题叫互逆命题. 其中一个命题叫原命题;另一个命题叫它的逆命题.(2)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也是定理,则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叫另一个的逆定理.4.证明真命题的一般步骤(1)理解题意,分清命题的条件(已知)、结论(求证)(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在图中标出必要的字母或符号(3)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写出“已知”和“求证”(4)分析题意,探索证明思路(由“因”导“果”,执“果”索“因”)(5)依据思路,运用数学符号和数学语言条理清晰的写出证明过程(6)检查表达过程是否正确、完善要点诠释:(1)一个命题(定理)的逆命题(逆定理)并不是唯一的,这是因为一个命题的题设中可能有两个或多个条件,结论也可能不止一个;(2)逆命题的真假与原命题的真假没有关系.要点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的平分线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如图:∵MN 垂直平分线段AB ∴PA=PB(3)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要点诠释: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与逆定理往往与边相等、角相等的证明密切相关,它提供了证明边、角相等的又一种重要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与直角三角形、角平分线、勾股定理等连在一起综合应用.2.角的平分线(1)角的平分线的定义: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2)角的平分线有下面的性质定理:①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②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如图:∵OP 平分∠AOB , PD ⊥OA ,PE ⊥OB ,∴PD=PE.MN B A P A B O D E P3.垂线的性质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性质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要点诠释:(1)当题目中的条件涉及到角平分线上的点与角的两边的垂直关系时,利用角的平分线性质可直接得到垂线段相等,而不必用全等三角形来证,但是在书写过程中,不要漏掉垂直关系;(2)已知角的平分线,有两种常用的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一是把角沿着角平分线翻折,在这个角的两边截取相等线段,从而创设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二是过角平分线上的点向角两边做垂线段,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来解题.要点三、轨迹1.轨迹的定义把符合某些条件的所有点的集合叫做点的轨迹.要点诠释:轨迹定义包含以下两层含义:其一、轨迹图形是由符合条件的那些点组成的,就是说,图形上的任何一点都符合条件(也称图形的纯粹性);其二、轨迹图形包含了符合条件的所有的点,就是说,符合条件的任何一点都在图形上(也称图形的完备性);所谓轨迹问题的证明就是用论证的方法证明得到的轨迹符合上述两层含义.2.三条基本轨迹轨迹1: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轨迹2: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轨迹3: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以定长为半径的圆.3.交轨法作图利用轨迹相交进行作图的方法叫做交轨法.如果要求作的点(图形)同时要满足两个条件时,我们通常先作出满足条件A的轨迹,然后再作出满足条件B的轨迹,两轨迹的交点则同时满足条件A和条件B.交轨法是常用的作图方法,我们在利用尺规作三角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时,都运用了交轨法.要点诠释:“尺规作图”是指限用无刻度直尺和圆规来作几何图形,基本的尺规作图有如下几种:(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3)作已知角的平分线;(4)经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5)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要点四、直角三角形1.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直角三角形全等一般判定定理: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也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即(SAS、ASA、SSS、AAS)(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 判定定理: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记为:HL ) 综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SAS 、ASA 、SSS 、AAS 、HL.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推论: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推论: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3.勾股定理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一条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条边的平方和,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证明思路:面积分割法(勾股定理逆定理证明思路:三角形全等)勾股数组:如果正整数c b a 、、满足222c b a =+,那么c b a 、、叫做勾股数组,常见的勾股数组有:3、4、5;5、12、13;7、24、25;8、15、17.4.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如果直角坐标平面内有两点()()2211,,y x B y x A 、,那么A 、B 两点的距离为: ()()221221y y x x AB -+-=.两种特殊情况:(1)在直角坐标平面内,x 轴或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的两点()()y x B y x A ,,21、的距离为: ()()()212212221x x x x y y x x AB -=-=-+-=(2)在直角坐标平面内,y 轴或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上的两点()()21,,y x B y x A 、的距离为: ()()()212212212y y y y y y x x AB -=-=-+-=要点诠释:几何证明的分析思路:(1)从结论出发,即:根据所要证明的结论→去寻找条件.例如:要证线段相等,则需先证:①⊿全等,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性质得到线段相等;②角相等,然后利用等角对等边(前提:在同一个三角形中)③寻找中间变量,然后利用等量代换得出结论;④观察图形,看是否可以直接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或角平分线定理来得出结论;要证角相等,则需先证:①⊿全等,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性质得到角相等;②线段相等,然后利用等边对等角(前提:在同一个三角形中)③寻找中间变量,然后利用等量代换得出结论;④观察图形,看是否可以直接利用角平分线逆定理来得出结论;要证垂直,则需先证:①两条直线所夹的角为90°;②先证等腰三角形,然后利用“三线合一”来得出结论(前提:在同一个三角形中);要证三角形全等,则需先要从已知找条件,看要判定全等还却什么条件,然后再去寻找.(2)从已知出发,即:根据所给条件、利用相关定理→直接可得的结论.例如: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线段相等;已知角平分线→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或角相等;已知直线平行→角相等;已知边相等→角相等(前提:在同一三角形中).【典型例题】类型一、命题与证明1. 命题:①对顶角相等;②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③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④同位角相等。
沪教版(五四制)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九章 几何证明讲义(无答案)
命题与证明(概念)演绎证明①推理的依据,可以是已知条件和已证事项(简称为已知和已证),也可以是已有的概念、性质等。
②演绎推理是数学证明的一种常用的、完全可靠的方法,演绎证明也简称为证明。
③整个证明由一段一段的因果关系连接而成。
④通常证明是由若干个推理组成,即有多层因果关系,从整体上看,前一段中果为后一段提供了因,一连串这样连贯、有序的因果关系组成完整的证明。
命题,证明,定理一、定义: 能说明一个名词的含义,能界定某一个对象含义的句子叫做定义。
二、命题:①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
②其判断为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其判断为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③数学命题通常由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这样的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用“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用“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
三、公理:①人们从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真命题叫做公理,它们可以作为判断其它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
②严格意义的几何公理,其正确性不需证明,也不能证明。
③初中9大公理: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第六讲 几何证明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垂线段最短.4.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5.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平行公理)6.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7.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8.有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9.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例题1】⑴推理的依据,可以是_______和_______(简称为_______和_______),也可以是已有的_______、_______等。
⑵演绎推理是数学证明的一种_______的、_______的方法,演绎证明也简称为_______。
⑶整个证明由一段一段的_______连接而成。
⑷通常证明是由若干个推理组成,即有多层因果关系,从整体上看,前一段中_______为后一段提供了_______,一连串这样连贯、有序的_______组成完整的证明。
沪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第一学期 证明举例 课件 优秀课件资料
A
E
F
(4)∵∠BDE=∠_C_____(已知) B
D
C
∴DE∥A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A+∠_A__F_D__=180°(已知) ∴DF∥AB (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6)∵∠DFC=∠E__D_F___(已知) ∴DE∥AC (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平行的传递性)
平行线的判定: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9、不问收获,但问耕耘!自有天道酬勤。 29.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 12. 相信就是强大,怀疑只会抑制能力,而信仰就是力量。 6、如果可以重新活一次,每个人都将是成功者。 16. 不敢高声语,恐惊读书人。 5、最热烈的火焰,冰封在最沉默的火山深处。 4、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5.人生要经历挫折,人才会变得坚强起来,生命必须有裂缝,阳光才能照的进来,路上有坎坷,风景才会显得格外美丽。 7. 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因它充满了希望。 1.成功没有快车道,幸福没有高速路。所有的成功,都来自不倦的努力和奔跑;所有幸福,都来自平凡的奋斗和坚持。 29.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 4.努力 ,不是为了成为多强的人,而是既可以安心的不求别人,又可以精彩的自力更生 ! 4、告诉你一个宝藏的地点,它就在你的生命里。 13、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充满光明。 25.一日一钱,十日十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2. 所有的人都生活在希望之中,希望是积极心态的催生剂,有了希望,又有一颗积极的心,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37.向着某一天终于要达到的那个终极目标迈步还不够,还要把每一步骤看成目标,使它作为步骤而起作用。 4. 曾经的肆无忌惮,放声的哭闹,想笑就笑,想使小性子就使,不必怕别人说些什么,因为我们会自豪的说——我们还青春。
沪教版(上海)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十九章 几何证明 复习课件-
知识梳理: 定义
概念
几 何 证 明
命题 真命题 假命题 基本事实 定理 互逆命题
几何证明
证明步骤
平行线 三角形内角和 全等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角平分线 垂直平分线 直角三角形
知识回顾
定义:用来说明一个名词含义的语句叫做定义。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
轴对称图形,有三条对称轴
知识梳理: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名称
图形
判定
等
边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
三
角
A
三个角都等于60°的三角形
形
B
C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
三角形
知识梳理: 角平分线
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逆定理: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定理: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
精讲点拨
例 已知:如图,在△ABC中,∠1是它的一个外角,E为边
AC上一点,延长BC到D,连接DE。
D 2
求证:∠1>∠2。 C
证明:∵∠1是△ABC的一个外角(已知),
∴∠1>∠3(
)。
E5
3
∵∠3是△CDE的一个外角,
4
∴∠3>∠2(
)。 A
1 BF
∴∠1>∠2(
)。
把你所悟到的证明真命题的方法,步骤,书写格
)。
),
), )。
谢谢
一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这个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 心)。 三角形一个内角和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外角的平分线 交于一点,这个的点到三边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 这样点有三个。
沪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册第十九章几何证明:1证明举例(第2课时)课件
A
E
B
D
C
3、已知:如图,AB=AD,BE=DE,C是 AE延长线上一点. 求证:∠BCA=∠DCA.
A
E
B
D
C
课堂小结:
谈谈你在这节课上学到了哪些 证明线段或角相等的常用方法?
例1变式:已知:如图,AC与BD相交于点O, AB=DC ,∠ABC=∠DCB. 求证: OA=OD.
A
O
D
B
C
例2、 已知:如图,AB=AC,DB=DC. 求证:∠B=∠C.
A
B
C
D
例2变式(1):图形变换成如图,能否证明? 例2变式(1): 已知:如图,AB=AC,DB=DC.
求证:∠B=∠C.
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三个内角都等于60 °。
例1、已知:如图,AC与BD相交于点O,
OA=OD,∠OBC=∠OCB.
求证:AB=DC.
A
标出已 知条件
O
D
两个三角形,能否
B
C
推理这两个三角形全
等来证明线段相等。
学会发掘图形中的隐含条 件,如:对顶角相等、公 共边、公共角等.
复习:
1、三角形的边、角的有关性质: 三角形的边的性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
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角的性质: 内角和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外角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
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
邻的内角。
复习: 2、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
(S、S、S);(S、A、S);(A、S、A);(A、A、S);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沪教版(上海)初中数学八年级第一学期1(6)几何证明课件
有思路的同学组内交流
A
详写过程,投影展示,
D
注意倾听,评价质疑补充
B
C
引例:如图,已知:∠1=∠2, AD⊥BC,垂足为点D, 求证:AB=AC
A
12
B
D
C
变式三:如图,∠1=∠2,BD=CD,
求证:AB=AC
A
活动三:先独立思考
12
有思路后小组内讨论交流
详写过程,板书展示
B D C 你对发言同学进行点评。
思维拓展:
如图,已知:AD//BC,点E是DC的中点, BE平分∠ABC 求证:(1) AE平分∠BAD
(2)AD+BC=AB
A
D
E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B
C
活动四:
先独立思考, 有思路后小组内交流 代表到前面展示 讲授分析思路, 你来点评补充
课外延伸:
如图,已知:AD//BC,点E是DC的中点, BE平分∠ABC 求证:(1) AE平分∠BAD
A
有思路后小组2人交流
小组派代表到前面展示讲
授分析思路
B
C
D
说说你的收获:
方法小结: 什么形状的三角形,怎么做辅助线
变式一:已知AB=AC, ∠BAD=90° 求证:∠BAC=2∠D
A
B
C
D
变式二:
已知:如图,在△ABC中,CD⊥AB,
点D为垂足,∠A=2∠BCD.求证:
AB=AC 活动二:先独立思考,
19.2(6) 几何证明
学习目标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和中线倍长的方法添辅助线, 来证明边角之间的等量关系。
引例:如图,已知:1 2
AD BC 垂足为点 D , 求证:AB AC
沪教数学八上1证明举例课件
A
A′
B D C B′ D′ C′
思考:
若将上述命题改为“有两边及第三边上的 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该命 题为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你还可以进一步思考:
三、课堂练习
练习1、如图,ABC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BDC
是顶角为 BDC 120 的等腰三角形,以D为顶点作一个
60 角,角的两边分别交AB于M,交AC于N,联结MN,
我们需要 过折点作平行线
A1
A A
C
B1
B
D
E
O
B
C
还有更多的一些基本图形…
3、几何证明中我们常涉及的两类基本问题 (1)数量关系:线段、角
相等、和、差、倍、分
(2)位置关系:直线(线段)
平行、垂直
4、如何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证明真命题的步骤:
• (1)根据题意做出图形,并在图中标出必要的 字母和符号;
(1)求证:ADE BFE
A
D
(2)联结EG,判断EG与DF的 E 位置关系并证明
EG DF
F
B
G
C
例1 图
例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BF 45
求证:EF=AE+FC
G
A
ED辅助线:F源自延长DA至点G,使AG=CF,
联结BG
B
C
证BEG BEF
例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BF 45
• (2)根据题设和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 和“求证”;
• (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结论的途径, 写出证明过程.
证明假命题的方法——举出一个反例
二、例题分析
例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是AB的 中点,联结DE并延长交CB的延长线于点F,点G在边 BC上,且 GDF AD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EF
第二种:FB =CE ,AC =DF 添加 ③∠ACB =∠DFE
证明:因为FB =CE ,所以BC =EF ,又∠ACB =∠DFE AC =EF ,所以ABC ≅DEF 所以∠ABC =∠DEF 所以AB//ED
精讲名题
例1、已知:如图所示,∆A B C 中,∠=︒===C AC BC AD DB AE CF 90,,,。
求证:DE =DF 证明:连结CD
A C
B C
A B
A C
B A D D B
C
D B D A D D C B B A
A E C F A D C
B A D
C D
=∴∠=∠∠
=︒=∴==∠=∠=∠=∠=∠=90,,,,
∴≅∴=∆∆A D E C D F D E D F
说明:在直角三角形中,作斜边上的中线是常用的辅助线;在等腰三角形中,作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或高是常用的辅助线。
例2、已知:如图所示,AB =CD ,AD =BC ,AE =CF 。
求证:∠E =∠F 证明:连结AC 在∆A B C 和∆C D A
中, AB CD BC AD AC CA ABC CD A SSS B D AB CD AE CF
BE D F
===∴≅∴∠=∠==∴=,,,∆∆()
在∆B C E 和∆D A F 中,
BE D F
B D B
C
D A BC
E D A
F SAS E F
=∠=∠=⎧⎨⎪
⎩
⎪∴≅∴∠=∠∆∆()
说明: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求角相等。
常须添辅助线,制造全等三角形,这时应注意: (1)制造的全等三角形应分别包括求证中一量; (2)添辅助线能够直接得到的两个全等三角形。
例3、已知:如图所示,AB =AC ,∠,,A A E B F B D D C =︒==90。
求证:FD ⊥ED 证明一:连结AD
AB AC BD D C
D A
E D AB
BAC BD D C
BD AD
B D AB D AE
==∴+=︒==︒=∴=∴==,∠∠,∠∠∠,∠∠∠129090
在∆A D E 和∆B D F 中,
A E
B F B D A E A D B D
A D E
B D F
F D E D
===∴≅∴∠=∠∴∠+∠=︒∴⊥,∠∠,∆∆31
3290
说明:有等腰三角形条件时,作底边上的高,或作底边上中线,或作顶角平分线是常用辅助线。
证明二:如图所示,延长ED 到M ,使DM =ED ,连结FE ,FM ,BM
B
C
A E
F
D M
图5
B D D C
B D M
C
D
E D M D E B D M C D E C E B M C C B M
B M A C
A A
B M A A B A
C B F A E A F C E B M
=∠=∠=∴≅∴=∠=∠∴∠=︒∴∠=︒=∠==∴==,,,∆∆//9090
E
A B C
D
例4、已知:如图所示在∆A B C 中,∠=︒B 60,∠BAC 、∠BCA 的角平分线AD 、CE 相交于O 。
求证:AC =AE +CD
分析:在AC 上截取AF =AE 。
易知∆∆A E O A F O ≅,∴∠=∠12。
由∠=︒
B 60,知∠+∠=︒∠=︒∠+∠=︒566016023120,,。
∴∠=∠=∠=∠=︒123460,得:∆∆F O CD O
C F C
D C
≅∴=, 证明:在AC 上截取AF =AE
()
∠=∠=∴≅∴∠=∠B A D C A D A O A O
A E O A F OS A S ,∆∆42
又∠=︒
B 60 ∴∠+∠=︒
∴∠=︒
∴∠+∠=︒∴∠=∠=∠=∠=︒∴≅∴=566016023120123460∆∆FOC DOC AAS FC DC
()
即A C A E C D =+
备选例题
例1、 已知:在⊿ABC 中,AB=AC ,延长AB 到D ,使AB=BD ,E 是AB 的中点。
求证:CD=2CE 。
证明:延长CE 到F ,使EF=CE ,连结BF 易证△AEC ≌△FEB ,(SAS ) ∴BF=AC ,∠A=∠FBE 因为AB=AC=BD
∴∠ABC=∠ACB ,BF=BD 因为∠FBC=∠ABC+∠FBE ∠DBC=∠A+∠ACB ∴∠FBC=∠DBC (等量代换) 所以易证△BCD ≌△BCF (SAS ) ∴CF=CD
∴∠EGB=∠B
∴BE=EG ∴BE=CF
6、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BAC=0
90,BD 是角平分线,CE ⊥BE ,交BD 延长线于点E ,求证:BD=2CE 。
证明:延长CE 、BA 交于点F A
因为∠BAC=0
90,CE ⊥BE D E 所以∠F+∠ACF=0
90,∠F+∠ABD=0
90 D
所以∠ACF=∠ABD , B C 易得△ABD ≌△ACF 所以BD=CF
因为BD 是角平分线,∠BEC=∠BEF=0
90 所以△BCE ≌△BFE 所以CF=FE ,即BD=2CE
自我测试
1、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是( C )
A .过点
B 作直线B
C B .线段BC C .π是无理数
D .画正方形
2、 如图,下列判断:①∠A 与∠1是同位角;②∠A 与∠B 是同旁内角;③∠4与∠1是内错角;④∠1与∠3是同位角.其中正确的是…………………………………( A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3、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
A .等边对等角
B .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全等
C .线段有两条对称轴
D .等腰三角形高是它的对称轴。
4、 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B )
A .同位角相等
B .对顶角相等
C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D .同旁内角互补
5、已知线段AC 与BD 相交于点O ,联结AB 、DC ,E 为BO 的中点,F 为OC 的中点,联结EF , (1)添加条件∠A=∠D ,∠OEF=∠OFE ,求证:AB=DC ;
(2)分别将“∠A=∠D”记为①,“∠OEF=∠OFE”记为②,“AB=DC”记为③,添加条件①、③,以②为结论构成的命题1;添加条件②、③,以①为结论构成命题2。
命题1是 命题,命题2是 命题。
A D (1) 提示:要证AB=DC ,只需证明△ABO ≌△DCO O (2) 真、假 E F
B C
6、已知:如图所示,∆A B C 中,∠=︒C 90,D 是AB 上一点,DE ⊥CD 于D ,交BC 于E ,且有A C A D C E
==。
求证:DE CD =1
2
证明:取CD 的中点F ,连结AF
3
E
A
D
41
C
B
F
A C A D
A F C D
A F C C D E =∴⊥∴∠=∠=︒
90 ∴∠=∠=∴≅∴=∴=431
2
A C C E
A C F C E D A S A C F E D
D E C D
∆∆() 又∠+∠=︒∠+∠=︒14901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