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
张乐天《教育学》第二版第九章 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
(二)教学风格的特征
1. 2.
3.
教学风格的独特性 教学风格的规律性:任一类型的教学风格 , 都应以一定的 教学理论为指导, 遵循教学规律, 合乎教学原则。 教学风格的稳定性:稳定并不意味着停止发展与创新 , 而 是指教师整体风格本质特征的相对成熟与稳定。
(三)教学风格的功能
1.有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有助于教师创造性教学能力的发挥; 3.教师的教学风格, 影响学生的学习风格和个性形成; 4.教学风格体现了教师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1.有效性 2.创造性 3.综合性
(三)教学艺术的功能
运用教学艺术, 追求的是一种最优的教学效果, 但最 优教学效果的取得, 却是综合运用和充分发挥教学艺术各 项功能的结果。教学艺术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激励与愉悦功能 2、调整与控制功能 3、审美与德育功能
二、教学风格概述
(一) 教学风格的概念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化、较稳定 的教学行为方式。它是教师的教育观念、审美理想、艺术 修养和性格特点等在教学活动中的综合体现。
3、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艺术
多媒体课件是教学内容与教育科学和技术的有机结合 , 也是教学艺术的新形式的体现。多媒体课件的艺术化制作 和应用, 能更为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视野,深化知识的讲授, 开拓学生的思维 , 在引领学生领悟科学真谛和欣赏科学之 美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索真理勇于创新的激情。
二、教学情境的调控与创设 艺术
(三) 教学情境的创新
1. 2. 3. 4.
5.
创新教学情境应具有生动性、开放性 创新教学情境应营造民主与合作的氛围 创新教学情境应促进学科知识的迁移与互补 创新教学情境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与认识水 平 创新教学情境应培养学生的交往、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艺术与风格》课件
民主型
课堂氛围融洽,学生积极性高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和批判性思维。
引导发现型
学生探究能力强,自主学习意 识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
解决能力和合作精神。
直接教学型
知识传授系统连贯,课堂效率 高,但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化
需求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不同教学风格的应用场景
权威型
适用于需要快速传授大量知识 的课程,如数学、物理等科目
。
民主型
适用于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培 养创新思维的课程,如语文、 历史等科目。
引导发现型
适用于需要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课程,如科 学实验、编程等科目。
直接教学型
适用于需要系统传授知识、注 重知识连贯性的课程,如英语
、化学等科目。
03教Biblioteka 艺术与风格的实践与提升提升教学艺术的策略
深入理解学科知识
教育产业升级
未来教学艺术与风格的发 展将带动教育产业的升级 和转型,促进经济发展和 社会进步。
05
教学艺术与风格的跨文化视角
跨文化视角下的教学艺术
1 2 3
文化敏感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具备对不同文化的敏感性和尊重 ,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 设计。
跨文化沟通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用恰 当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并理解学生在不同文化背 景下的表达方式。
提升教学风格的技巧
明确教学目标
清晰地阐述教学目标,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使用恰当的语言
使用简洁明了、生动有趣的语言,增强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记忆能力。
调整教学节奏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课堂氛围,适时调整教学 节奏,保持课堂氛围的活力和吸引力。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专题九 语文教学艺术风格和流派
(一)语文教学艺术风格的本质 所谓语文教学艺术风格,是指教师在一 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艺术 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独具个性魅力的教学风貌, 是教师在教学语言的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过程的安排及教学情趣、教学作风等方 面所显示出来的较为成熟、稳定的教学活动 特征的综合。 理解该定义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语文教学艺术风格和流派
一、语文教学艺术风格
教学艺术风格是教学艺术所能企及的最 高境界,也是教师达到高度成功时才具有的 重要标志。一旦风格形成,就意味着自己的 教学臻于成熟和完美,以独特的个性魅力而 卓然立于教艺之林。努力形成自己独特而鲜 明的教学艺术风格,已成为众多语文教师的 共同追求。但是,语文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 离不开长期的实践磨练,需要教师了解教学 艺术风格的有关理论问题,唯其如此,教学 艺术风格的形成过程才能真正变成教师自觉 的、目的明确的创造过程。
(三)语文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 1.影响教学艺术风格形成的因素 (1)个性与人格特征
教师的个性特征表现在个人的兴趣、爱好、 情感与气质等等。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授受过 程,更是师生情感交流和共鸣的过程;它不仅要 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更要使学生的情意态度 得到发展。这些都需要教师具有吸引学生的情感 特征。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学中最宝贵的财富。 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师能否促进学生的人 格健康的发展,而且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 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有着重要意义。
一是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是一个逐步成熟的 发展过程。 二是教学艺术风格基本形成后,也处在发展 变化之中。这种发展变化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表 现形式或技巧的变化,这种变化并不是质变,而 是“万变不离其宗”,还是原来的风格;另一种 是风格的质的变化,即发展为另一种教学风格。 就整体而言,语文教学艺术风格的发展以前一种 形式居多,后者则相对较少,再加上这种质的变 化一般比较缓慢,需要较长时间,因而,一般来 说,它并不否认教学艺术风格的稳定性。
教学艺术及风格PPT(优秀课件) 通用
.中国现代学者迥然不同的教学风格
闻一多的学生冯夷在《混着血丝的记忆》中
这样回忆闻一多在清华大学讲课时的情景:
当学生们乱七八糟地起立敬礼又复坐下之后, 他也坐下了;但并不即刻开讲,却慢条斯理地 掏出自己的纸烟盒,打开来,对着学生露出他 那洁白的牙齿蔼然一笑,问道:“哪位吸?” 学生们笑了,自然并没有谁坦直地接受这风味 的礼让。于是,闻先生自己擦火吸了一支,使 一阵烟雾在电灯下更浓重了他道士般神秘的面 容。
一、什么是教学艺术
一、什么是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相对于教学技术而言的。 教学技术(技法、技能、技巧)指的是已经客观化了比较 线性的教学操作方式、方法、规则和要领。一般说来,教学技 术是能够通过教与学或通过训练与模仿来习得的。它能以显性 知识的形态而存在。
一、什么是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指的是在大体遵循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比较综合地体现 出来的具有主观性、创造性、灵活性、情感性和感染力的教学的智慧 、个性、美感和灵性。一般说来,教学艺术是难以通过教与学或通过 训练与简单模仿来习得的,而是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内省、反 思、感悟和修炼(内功)去意会、去尝试。它往往以缄默知识(默会 知识)的形态存在,通常具有某种意义上的神秘感而难以琢磨(如教 学机智、教学幽默)。
二、教学艺术的要旨
.创造性
教学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高水平的 教学,其场景是变化的、流动的、有生命 活力的和令人兴奋的,要求教师具有一定 的敏锐性和敏感性,积极地洞察、捕捉、 判断、选择,机智、灵活、巧妙、智慧并 适时适度地处理各种事务,包括突发事件。 这就是教学艺术中创造性的主旨。
二、教学艺术的要旨
.审美性
审美是艺术的主要功能,没有美也就没 有艺术。纯艺术的审美可以是超功利而将其 发挥到极致。教学艺术当然也具有审美的特 性,但它应主要服务于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教学艺术
浅谈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教学艺术摘要:高中语文教学是一门以人为中心,以情感以纽带的人文学科。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所呈现出来的场景美,包括对大自然的描述,对社会的描述,对人物的描述等。
教师在驾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以及独特的教学风格等,可以吸引学生参与师生互动,在展现教师教学个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吸取他人的先进经验,并且逐步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教学;教学风格;教学艺术;教学能力教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除了要传授知识,更要热爱教育事业。
为人师表的教师要学会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尤其是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根据教学法则与美学尺度的要求,灵活运用教学语言、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教学手段,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开展具备创造性的语文教学活动。
换句话说,教师要明确高中语文教学是需要体现一定的艺术内涵的,通过教学过程潜在的艺术性,随机应变地处理教学中出现的复杂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在改革创新的浪潮中彰显教师个性作为语文教师,要做到开朗大方,幽默诙谐,德才兼备,这是教师应该具备的明显个人特征。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保持幽默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备活跃的教学思维,打造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氛围。
尤其是在当前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事业的引路人,更是指导学生人际交往的艺术家,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传播者。
因此,教师要具备改革创新的精神,勇于打破常规课堂教学模式,在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过程中突出自身个性。
具体来讲,教师在备课时不应拘泥于教材,而是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课堂教学时,不应拘泥于教案,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当堂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在课堂师生互动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教师张扬自信的个性,而这种个性意识会感染学生,使学生的个性特征更加完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教学艺术及其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深入解读课文,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 字的魅力,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 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案例二:某高中数学老师的逻辑思维课堂
强化逻辑思维训练
通过数学证明、推理、归纳等方 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缜密的思维品质。
问题解决式教学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 究、合作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 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对学生需求的理解
随着教学经验的增加,教师会更加深入地理解学生的需求 和学习特点,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风格以更好地满足学生 的需求。
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反思
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会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反思 和改进,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学方法与手段对教学风格的影响
教学方法的选择
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 讨论法、案例法等,会对教师 的教学风格产生影响。例如, 采用讨论法的教师可能更注重 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学手段的运用也会影响教师 的教学风格。例如,善于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可能更注 重教学的形象化和生动性。
教学评价的方式
教学评价的方式也会对教师的 教学风格产生影响。例如,注 重过程评价的教师可能更注重 学生的表现和进步过程。
04
教学艺术的发展
传统教学艺术与现代教学艺术的比较
80%
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形成多样化的教学风 格是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汇报范围
分析教学风格的形成因 素、分类及特点。
探讨教学艺术与教学风 格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 。
提出提高教师教学艺术 水平和形成个性化教学 风格的策略和建议。
介绍教学艺术的概念、 内涵及其重要性。
02
教学艺术概述
教学艺术的定义与特点
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
第一节 教学艺术
5、审美感人
如在《大海的歌》一文中,作者写到“蓝天,白云,
碧绿的海,正在东方升起的朝阳。”教师板书时有意 用蓝粉笔写“天”,
用白粉笔写“云”,
用绿粉笔写“海”, 用红粉笔写“朝阳”, 整个板书色彩绚丽,别具一番情趣。
第一节 教学艺术
1、提纲式板书:比பைடு நூலகம்《藤野先生》一文
第一节 教学艺术
教学目标:
一、识记:教学艺术、教学板书、教学艺术风格; 二、了解:教学艺术的分类; 影响因素及其形成过程;
三、理解:教学艺术的特点、教学艺术风格的特点、 四、应用:尝试某种教学艺术,总结和发展有个人
自身特色的教学艺术及其风格。
内容要点:
一、教学艺术; 二、教学风格。
第一节 教学艺术 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5 分钟,只是不同的教师,为什么学生的学 习情感、态度及效果就迥然不同呢?问题 的关键在于对教育教学内涵的把握和自身 教学艺术修养水平的差异。 教师资格----讲坛稳定度----教学艺 术----名师风格。全国名师李健教授强调: “名教授驻足于本科课堂决非是屈尊,而 恰恰是最大的价值体现”。
第一节 教学艺术 三、教学环境的调控艺术 教学环境是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的影响 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物理与心理因素的总和。 物理环境包括教学场所、教学设施和课堂 的自然条件等;心理环境则指教学活动中 蕴含的无形的、动态的软环境部分,如教 学氛围、人际关系、班级文化等。
第一节 教学艺术
(一)教学物理环境的调控 教学的光线、温度、色调、声音和空间大小等环 境因素可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智力活动水平 (二)教学心理环境的调控 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心理环境,通常主要指课堂气 氛,它涉及教学环境中不太有形的东西,如师生 关系、参与状态、内聚程度、竞争态度等。课堂 教学心理环境的质量,可通过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习兴趣、学习情绪和师生合作程度等表现出来
教学艺术及其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目录
添加目录项标题 教学风格的形成 教学艺术的实践应用
教学艺术的定义与特征 教学艺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艺术的评价与反思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教学艺术的定义与 特征
定义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方 法,强调教师运用个人独特的技 巧和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 力,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分析未来教学艺术的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与教学 艺术的结合
个性化与定制化 教学的兴起
跨学科与综合性 教学的趋势
情感与心理在教 学中的重要地位
探讨如何应对教学艺术的挑战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和艺术素养。 关注学生需求: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高教学质量。 融合科技手段: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教学艺术培训有助于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
06
教学艺术的评价与 反思
建立教学艺术的评价标准
教学目标: 是否明确、 具体、可衡 量
教学内容: 是否符合学 科特点和学 生需求
教学过程 是否灵活多 样,富有实 效性
教学艺术具有审美性、创造性、 个性化和情感性等特征,能够让 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提高综合素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教学艺术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 互动和沟通,通过富有创造性和 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 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多种 因素的影响,包括教师个人素质、 教育环境、教学方法和时代发展 等。
教学风格与艺术
小学语文感悟式教学——浅谈我的教学风格与艺术我在多年的思考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总结出“小学语文感悟式教学”的理论,以阅读教学为突破口,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某些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
所谓“小学语文感悟式教学”,就是以学生为本,以生活为源,以内化为宗,以老师引导学生自实践和感悟为主要活动方式的一种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论和操作体系。
它的基本理念包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生活为源”的理念和“实践·感悟·内化”的理念。
本文主要谈谈第三个理念——“实践·感悟·内化”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从学习过程上看,语文学习是实践、感悟、内化三个过程相统一的立体活动过程;从方法论上讲,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实践、注重感悟、注重内化。
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言语实践过程、感悟过程和言语内化过程是并存的,而且是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
言语实践的关键是量的问题,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的提升,学生在课堂上要读多少时间,一个学期的课外阅读量是多少,书面表达要达到多少字数,都要有明确的要求,要设置底线。
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才能有保障。
语文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言语内化的过程,是学生在言语实践中让优秀的言语“入于耳,根于心,布于肺腑,而发乎四体”,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
这种内化所生成的言语不是原来课文的言语,而是在课文言语的影响下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生成的自己的言语。
它最终作为学生自身言语结构的一部分融入学生的生命和心灵中去。
从言语基础上看,这个内化过程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将言语材料纳入学生自己的言语结构中去,在言语活动中运用自如;(2)将优秀的言语作品融入学生的心灵中去,使学生的情感与精神得到补益;(3)将丰富的语文经历充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4)使言语技能初步提升,能比较自如地进行书写、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
注重内化要落实到学生的身心之中,要体现在学生的言语行为之中。
《教育学》第二版第九章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
因素可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智力活动水平。光线、声音和 温度过强或过弱,会对教学产生多方面的不利影响。 (二) 教学心理环境的调控
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心理环境,通常主要指课堂气氛, 它涉及师生关系、参与状态、内聚程度、竞争态度等。积 极的课堂气氛表现为学生广泛参与教学活动,学习兴趣浓 厚,积极性高, 师生配合默契。
第二节 教学艺术的表现与应用
一、教学信息的传递艺术
(一) 言语信息的传递艺术
1、科学规范 2、准确得体 3、生动形象 4、情感丰沛 5、优美动听 6、幽默风趣
(二)非言语信息的传递艺术
1、体态语的表达艺术 (1)姿态表达艺术 (2)手势表达艺术 (3)表情表达艺术 2、板书艺术
板书艺术的总体要求是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内容与学生 的特点,力求使板书形式多样化、内容系列化、结构整体 化、表达情境化。做到科学合理、布局得当、庄重端正、 色彩协调。
教学艺术以体现教学形式的审美价值为基础,以优化 教学质量为宗旨的,同样能够体现教师教学活动的创造性 特点。教学风格则是教师在娴熟运用教学艺术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的个性特点,体现自身的人格魅力 。 教 学 风 格 体 现了教学过程中不同教师的个体差异,突出了教师教学的 个性化特征。
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
• 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 • 教学方法的动态、形象性 • 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性
教师在教学方法的优化过程中, 一方面应不断改造完 善原有的方法使之适应自己的教学, 同时也要勇于突破 与革新, 不断探索教学的新方法。
四、教学活动的应变艺术
(一) 教学失误的处理艺术
1.从容镇定,把握时机 2.妙语补失,体面纠错 3.转换话题,巧下台阶 4.将错就错,自然得体
教学艺术风格的特点
教学艺术风格的特点要准确的认识和有效地把握教学艺术风格,把握其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教学实践的发展,教学艺术风格已经成为每个教师自觉追求的目标。
构成教学艺术风格的诸因素的内容和制约条件都不同,根据个人特点存在很大差异,但是我们认为,基于对教学艺术风格本质的把握,即教学风格是教师独具个性的教学思想、教学技能技巧、教学风度的稳定性表现,其主要特点应有三方面。
(一)独特性独特性是教学风格的最基本特性,因为教师的教学艺术风格是来源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与自身的个性、学识、习惯以及生活际遇等,这种主体自身的独特性,就决定了教学风格的独特性。
教学艺术风格的独特性,使许多教师在炉火纯青的基础上形成了鲜明的自我性,因此即使在执教同一课本时,也表现出不同的特色来。
对于体育教学来说,教学艺术风格体现的更加明显,不同的教师在同一个操场上课,有时教学内容相同,但教学方式却各不相同,同学们的反映也有教大差距。
这就充分体现了教学艺术风格的不同。
只有教学艺术风格显现出千姿百态,百花齐放之势,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一个高峰。
(二)发展性教学艺术风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
这并不是否定一个教学艺术风格而建立一个新的教学艺术风格。
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但是作为一个系统,教学艺术风格不是封闭的,而是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自我的教学艺术风格,不断吸取新的思想和新的技术,思维方式也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上精益求精和实现风格的转换,需要对各家教学特色进行潜心体验,广采博取、不断求索,才能与时代要求达到高度统一,这就决定了一个教师的教学艺术风格的发展前景。
(三)稳定性教学艺术风格一旦基本形成以后,就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不变,这是风格的相对稳定性。
也就是说教学艺术风格是某些特点的一贯表现呈稳定状态的标志。
而这种稳定性仅仅是相对意义上的,因为教学艺术的相对稳定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艺术追求上的固布自封、停滞不前,更不是没有创造性可言的单纯重复。
第九章 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
人 名 郑 和 时 间 1405 年 船只数 62 最大船只 长 147 米,宽 60 米,重 1000 吨 长 24.5 米,宽 6 米 重 120 吨 人 数 278000 人
达·伽马绕过好望角
和哥伦布发现美洲新
大陆等史实进行比较, 达·伽马 1492 年 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 这三次航海的概况, 而且揭示出我国古代 航海和造船技术的先 进水平。其板书如下:
哥伦布 1497 年
17
1500 人
4
160 人
第一节 教学艺术 3、语词式板书:如《桂林山水》一课的重 点是桂林山水的美,教师可以通过如下板 书来加以概括
第一节 教学艺术
4、图画式板书: 如《狼牙山五壮 士》一文
第一节 教学艺术
上课艺术
开课艺术——开课敲响“第一锤” 续课艺术——续课奏出最强音(创编形成 立体教学活动空间) 结课艺术——结课留下“满口香”
案例分析:
我的思考:教学内容选择必须坚持“一个中心, 两个碁本点”。 这个案例涉及的实际问题是:课前如何选择教学 内容,确立教学中心。我个人意见是要坚持: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课 标为中心;两个基本点:以学生实际和教师实际 为出发点。 教师使用课本时,有如一个贤明的家庭主妇到市 场购物,只需要选择自己需要与合用的东西。课 本提供的丰富内容,有的可能对你很适用,有的 则不然,教师当知道取舍、选择,或改编成适合 你和学生需用的内容与方法,然后想办法把这些 基本内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中心。
案例分析:
案例:历史复习课《罗斯福新政》。 本周的星期一下午听了一节高三老师的历史复习课《罗斯 福新政》,教师从两张人物图片“罗斯福”和“奥巴马” 入手,分别讲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特点。 听完课后,上课老师来找我,要我谈谈自己的看法。我谈 了一点:“假如我上这节课,我会怎样上”。同样利用这 两图片导入:“请同学们辨认一上图片中两人是谁”“对, 罗斯福和奥巴马”,这两个人,一个过去美国总统;一个 是未来美国的总统。我们为什么把这两不同时期的人物, 联系在一起呢?因为这两个人物有惊人的相似。他们同是 在美国经济危机时上台,上台后最迫切任务就是解决危机。 下面,请你借鉴“罗斯福新政”为即将上台的奥巴马写一 份施政报告。最后,教师再结合学生作品,对相关内容进 行分析。这样,学生在对历史知识进行一次运用的过程中, 不自觉地深化和巩固了历史知识。
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所谓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适合自己个性特征的教学观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独特结合与表现。
众所周知,成熟的艺术家往往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如京剧中的“四大名旦”:梅兰芳的雍容富丽、程砚秋的深沉委婉、荀慧生的潇洒清新、尚小云的刚劲洒脱,莫不自成一家,各有风韵。
教学同样如此,一名优秀教师应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雕塑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在艺术中,有风格的作品才是最美的。
其实,在教学中也可以这么说,有风格的课堂教学才是最美的。
教学风格是教师的个性特征在课堂教学上的全面反映,它因教师的学识、修养、兴趣、特长等的不同而各异。
例如,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善“导”,导学生生情,引学生入胜;有的教师善“问”,巧于设疑,激疑问难;有的教师重“情”,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还有的教师善“评”,提纲挈领,勾玄提要等等,不胜枚举。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上成熟的标志,是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而且,教师的教学风格也直接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发展,没有自己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也难以培养出富有个性的学生。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学习、探索和创新的结果。
一般而言,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入格”这是教学风格形成的起点。
这一阶段最突出的特点是模仿,包括对他人的教学语言、表情、教态和板书等的学习运用。
在“入格”的过程中,虽然模仿成分多,创造成分少,但模仿却是必不可少的。
没有模仿,就无从创新,正如不学习知识,就无法发展智力一样。
但模仿的一个很大缺陷就是带有不成熟的“他人性”,从自己的教学中总能看到别人风格的影子,缺乏个性,自己的东西还没有确立起来。
但是,模仿并不等于简单搬用、死板遵从,更不是“照葫芦画瓢”。
教师如果一味模仿,就会抑制自己的创造性,最终无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因此,模仿必须注意高标准、严要求,善于琢磨思考,得其精髓。
2.“立格”在模仿达到相当熟练的程度后,教师通过自己的思考,刻苦锻炼教学基本功,逐步能做到把别人的经验“为我所用”,开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方法来探索性地进行课堂教学,迈出了建构自己独特教学风格的重要一步。
教学艺术及其风格
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教学作为艺术是有着多层含义的:其一,指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教学方法体系的技能技巧;其二,指遵循美的规律、贯彻美的原则而进行的创造性教学;其三,指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师个性而独具特色的艺术创造活动。
其实,教学艺术的这三层含义还可以有机地统一起来。
这样我们就可以给教学艺术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即教学艺术乃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
教学艺术虽然属于教学实践活动范畴,但是却与教师的教学思想,诸如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息息相关。
它不仅仅是教学形式问题,更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
可以说它是形神兼备的,其形是教学的技能技巧,而神则是内在的先进教学思想。
教学艺术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创造性、审美性等重要特点,并以整合的方式发挥其陶冶、转化、谐悦等教育功能。
所谓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之标志。
它指的是优秀教师教学艺术的风格,既不是泛指一切“教风”,也不包括不良的矫饰作风。
只有在教学领域里善于总结经验、摸索教学规律的教师,才会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艺术风格。
教学风格是教师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
不少人认为教学风格仅是教学语言、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形式方面的东西,而否认教师教学思想对教学风格的意义,这是不对的。
因为任何意义上的教学艺术,都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在纯粹形式上谈教学艺术,是没有现实意义的。
所以福楼拜强调说风格是思想的血液,别林斯基也说风格是“思想的浮雕”。
可以说教学风格根源于思想内容而表现于外部形式。
如果背离了正确的思想指导,只是在某种形式和方法上搞花架子,则只能形成风格的僵化躯壳,而不可能具备风格的生命活力。
教学风格的形成,是教师教学上创造性活动的结果及其表现。
教师的创造性在教学上的表现就在于带上鲜明的个人特色。
有些人做了一辈子教师,但充其量也不过是知识的搬运工、教材的传声筒罢了。
教学艺术及风格 PPT课件
2.中国现代学者迥然不同的教学风格
闻一多的学生冯夷在《混着血丝的记忆》中
这样回忆闻一多在清华大学讲课时的情景:
当学生们乱七八糟地起立敬礼又复坐下之后, 他也坐下了;但并不即刻开讲,却慢条斯理地 掏出自己的纸烟盒,打开来,对着学生露出他 那洁白的牙齿蔼然一笑,问道:“哪位吸?” 学生们笑了,自然并没有谁坦直地接受这 gentleman风味的礼让。于是,闻先生自己擦火 吸了一支,使一阵烟雾在电灯下更浓重了他道 士般神秘的面容。
2.中国现代学者迥然不同的教学风格
曾任北大国文系教授、辅仁大学教务长的刘半农 留欧六年,专心致力于实验语音学,他在教学中强调 实验,注重考据,精微繁密,主张“借着科学上的死 方法,来研究不易凭空断定的事”。刘半农在教学和 研究的过程中尤其注意方法上的指导,他告诫学生做 学问不能贪多求大,而应“在小事上用水磨功夫”; 要用“死方法去驾驭活事”。值得一提的是,强调治 学要注意方法的刘半农在讲授语音学的过程中亦“谈 笑风生,庄谐杂出”。
2.中国现代学者迥然不同的教学风格
1)清新自然的名士风格
名士风格的主体是名士。名士风格的最大特 点是独立不羁,清新自然,超凡脱俗。具有名士 风格的教师在教学中,“散发着一种落拓不羁, 飘逸不群的神仙风味”。“这样的教师与其说是 主要传知识予学生,不如说主要传诗风予学生。” (张放.中国现代文人的教 书.,2006年1月12日。) 闻一多、梁启超、徐志摩是这种风格的代表。
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
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和作用一、名词解释1、即讯息2、冷媒介和热媒介二、简答1、什么叫把关人?影响把关人的因素有哪些?2、简述大众传媒的公共性和公益性。
三、论述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主要观点。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媒介即讯息麦克卢汉的观点,主要是指从长远的角度看,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并不是各个时代的媒介所提示给人们的内容,而是媒介本身。
换句话说,人类只有在拥有了某种媒介之后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
媒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影响了我们理解和思考的习惯”。
因此,对于社会来说,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媒体所传播的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2、冷媒介和热媒介这是麦克卢汉关于媒介分类提出的两个概念。
“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收者不需要动用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就能理解。
“冷媒介”传递的信息少而模糊,在理解之际需要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的配合。
“热媒介”和“冷媒介”的分类本身并没有多少科学和实用价值,重要的是它给我们的启示:不同的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也各具特点,研究媒介应该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二、简答1、什么叫把关人?影响把关人的因素有哪些?把关人(gatekeeper)又译“守门人”,是指那些在新闻媒介系统中居于决断性的关键位置,对信息进行过滤和加工的人或组织,而这种对信息进行的过滤和加工的过程就是把关。
传播学先驱者库尔特·卢因最先提出了这个概念,传播学者怀特对把关人进行了系统的个案研究。
影响把关人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政治和法律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和文化因素、传播信息因素、传播组织的因素、受众因素、技术因素以及把关者自身的因素。
认识这些影响传播者把关的因素,可以使传播者的把关更加有效,更符合社会的需要。
2、简述梅罗维茨的媒介情景论。
第一,把情境视为信息系统,媒介或说接近信息的机会是确定情境的关键因素. 梅氏声称,媒介理论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研究媒介影响和社会变化的新方法”,以解释和说明人类传播活动中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这类变化现象.。
教学风格分析
教学风格分析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教学方式。
它是教师在组织和进行教学活动时采取的措施,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方式。
教学风格的选择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选择合适的教学风格。
一般来说,教学风格可以分为指导型、探究型和支持型三种。
指导型教学风格是教师主导学生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指导能力,给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
探究型教学风格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探究和实践,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
支持型教学风格是教师支持学生,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正确的教学风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风格,以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
一、解释名词
1.教学艺术
2.教学风格
二、填空题
1.教学艺术是教师遵循()和美的规律,为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而采用的()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2.教学艺术具有()、()和()特征。
3.教学艺术具有()、()和()功能。
4. 教师在教学中所运用的信息媒介主要有()和()两种。
5. 教学语言的音量要(),(),使学生有一种()。
6. 教师讲课的语速应该()。
7. 板书设计类型有()、()、()()和()。
8.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心理环境,通常主要指课堂气氛,如()、()()和()等。
9.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的教学行为方式。
它是教师的教育观念、审美理想、艺术修养和性格特点等在教学活动中的综合体现。
10.教学风格具有()、()和()特征。
11.()是教学风格形成的心理基础;()是形成教学风格的必要途径;()是教学风格成熟的标志。
三、判断正误并改错
1.教学风格的形成于教师的个性特征紧密相关,是教师个性心理品质在教学中的表现。
2.3.4.5.6.7.8.9.10.
四、简答题
1.教师教学言语艺术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2.简述板书艺术意义。
3.板书设计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4.简述教学失误处理艺术。
5.简述课堂意外是解决艺术。
五、论述题
1.试述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的关系。
2.现代教学方法改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