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与几何教学思考分解

合集下载

2011年版课标将“空间与图形”改为“图形与几何”,强调了...

2011年版课标将“空间与图形”改为“图形与几何”,强调了...

2011年版课标将“空间与图形”改为“图形与几何”,强调了数学课程要反映数学本质。

“图形与几何”的课程内容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应用意识等为核心展开的,与实验稿数学课标相比,其内容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但具体课程内容和目标要求有部分调整。

调整后的“图形与几何”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为核心展开,课程内容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教学目标要求更加合理、明确,可操作性更强。

把准变化内涵调整教学策略——“图形与几何”第一学段教学建议莆田市城厢区教师进修学校徐国裕林海萍一、课程变化分析“图形与几何”第一学段删移了部分偏难的教学内容,如将“会看简单的路线图”移到第二学段,并作了微小改动。

同时,对课程内容的要求层次进行了调整,或提出限制性要求(如“在方格纸上……”),或强调结合实例(生活情境)进行教学。

要做好教学策略的调整,搞清“图形与几何”的编排特点和要求,分析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特点,对于课程的实施和目标的达成是相当必要的。

1.图形的认识2011年版课标关于“图形的认识”内容,是以“立体——平面——立体”的混合螺旋结构编排的,且在三个学段中认识同一个或同一类图形的要求有明显的层次性:从“辨认”到“初步认识”,再从“认识”到“探索并证明”。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教学,第一学段要求“辨认”,第二学段要求“认识”,第三学段要求“探索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

这种循序渐进,逐渐深入,层次明朗,要求明确的编排体系,体现了从生活到数学、从直观到抽象、从整体到局部的特点,有利于分散难点,也符合儿童生活经验和几何图形的认识规律。

第一学段既涉及对简单几何体的认识,也涉及经过抽象后的三维图形和二维图形。

2011年版课标中较多地使用“结合实例(生活情境)了解……”“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了解……”“通过观察、操作,认识……”的表述,强调教学中要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实例(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经历观察、操作、抽象的过程。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反思反思一: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反思作为初中几何学习的起始课,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下,我认为这节课基本成功完成了几何知识从小学到初中的第一个过渡。

但由于本人准备不够充分,初一学生缺乏上公开课的经验,这节课上的比较紧张,所以效果离本来自己预期的效果还是有点差距。

下面我就自己的感觉和听课老师给我这节课的宝贵意见,从本节课的亮点和不足以及新的设想三方面对课件《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做个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亮点:1、老师在引入柱体概念的时候,学生找的棱柱的共同点,找了四个,回答的还是很精彩的,其中一个孩子回答到他们的各个面都是平面,另一个学生回答到它的上下两个底面都是大小相同,形状相同的多边形。

但当时可能是由于紧张,我没有接着把学生猜想粉笔是不是圆柱体具体分析一下,个人认为很遗憾。

所以我只能在练习中的圆台具体的补充介绍了。

2、淡化了概念,重点突出。

3、课件制作中能突出重点,图片和实际联系很大,学生反响很好。

特别是引入两个小玩偶的对话部分和立体图形的旋转,能很好的为课件服务,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去探索的兴趣。

4、学生动手用橡皮泥做立体图形,然后把它做成组合体,说一句话:学生的语言很好,也很有趣。

下面是我摘录下四组代表的发言:a、我们用圆柱、棱柱、圆锥、球体制作篱笆、小屋、绿树组成了迷人的乡村。

b、我们用圆锥、球体、四棱柱、圆柱做了我们温馨的家。

c、我们一组有球体、圆锥和三棱锥做成了愤怒的小鸟。

d、我们一组有球体、圆锥和圆柱做成了一份蔬菜大餐。

从这些例子看,可以完全相信学生。

本节课体现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新型师生关系。

本节课的不足:1、课件方面,立体图形的三维有个别不是太清楚。

同时在讲分类前展示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如何变成数学中规范的立体图形,从而让学生熟悉他们的特点这个课件是好的,但图形种类太少。

2、在柱体的分类里可以先讲圆柱,再根据他们的不同得出棱柱的概念,可能更清楚。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做一次教学实践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做一次教学实践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做一次教学实践射线、直线和角》教学案例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数学第七册《射线、直线和角》教材分析:本课教材内容包括射线、直线和角的认识。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二年级初步认识了线段和角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几何形体知识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认识三角形等图形以及进一步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基础。

射线和直线都是把线段“无限延长”得到的几何图形,小学生理解“无限延长”往往有些困难,如果不能理解把线段无限延长,就难以建立射线和直线的表象。

因此,教材在教学射线和直线时从生活现象引入,突出射线和直线的几何图形。

以线段为生长点教学射线和直线,从有限到无限,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在教学射线后,继续帮助学生建立有关角的初步概念。

让学生通过画一画、看一看,理解对角的这种描述。

教材要求学生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体会画的这个角的两条边都是射线,顶点是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

在角的图形里面一段红色的弧线,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角是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是两条射线所夹的平面部分,从而使角的概念更清楚。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线段和角的初步认识时,已会直观描述它们的特点。

本课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有限”到“无限”,引导学生认识直线和射线,掌握角的概念。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画图认识直线、射线,知道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经过猜想、画一画活动,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联系生活实际知道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理解两点间的距离的含义。

3、加深对角的认识,结合角的图形认识角的符号,知道角的记法和相应的读法。

4、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掌握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直线、线段、射线之间的联系、角的形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手电筒。

学生尺子,铅笔,本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孩子们,欣赏一下老师今天穿的裙子,怎样?生:漂亮!师:是吗,为什么?生:裙子上有线条构成的美丽图案。

图形与几何二级培训讲稿分解

图形与几何二级培训讲稿分解

《小学数学教学指导意见》继续教育二级培训讲稿青铜峡市教研室田淑珍第二模块:《图形与几何》总述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四大内容领域之一,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图形与几何”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

图形与几何的内容主要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解决生活问题并进行交流的必备工具。

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的学习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像能力。

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必要基础,其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体验密切联系,它是学生更好地适应人类生活空间的必由之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现实空间。

第二,图形与几何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三,图形与几何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获得必需的知识和必要的几何技能,并初步发展空间观念,学会推理。

第四,图形与几何不仅包括推理论证和相关的计算等内容,而且包括直观感知、操作确认以及由此发展起来的几何直觉、学习情感等,因此,学习图形与几何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学习“图形与几何”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从中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丰富对现实图形与几何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模型思想、推理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这几个关键词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核心概念。

而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观是《数学课程课标(2011版)》在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领域学习的基本要求,因此,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三个主要的核心概念。

【空间观念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

几何直观是《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新增的核心概念,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浅谈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有效教学策略摘要:小学阶段,学生们的认知能力、逻辑能力、以及空间能力比较弱。

而“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组成。

因此,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注重培养学生们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能力是当前首要任务。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图形与几何”一直是困扰学生们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对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

“图形与几何”作为小学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学生们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逻辑能力,对于培养学生们的图形意识、空间认知能力有着重大意义。

[1]学生们通过学习“图形与几何”的知识来了解现实世界空间形式,恩格斯曾说过,世间一切存在的事物的基本形式是时间和空间,而任何东西的形状是它的空间形状,我们按知觉对象的空间和时间存在形式来对其分类,一类是空间知觉,一类是时间知觉,然而,空间想象能力的形成便源于空间知觉的培养。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的创造适当的情景,从而让学生们在所设定的情景中培养空间想象能力,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水平。

一、教师运用教学模具,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感性的认知是空间想象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教师利用教学模具把抽象的图形以实物体现出来,学生们通过对模具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感知认识,从而对图形形成空间框架,[2]此时,学生们在观察图形时,由图想面、由面想形,从而形成“一图为一形”的观念。

学生们在头脑中储存的立体信息越多,提取的立体图形就越多,空间思维能力就越强,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感性认知,并且,培养了学生们的空间逻辑能力,提高学生们学习兴趣,以及课堂的趣味性。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数学模具进行授课,这样学生们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清晰。

二、学生们动手操作,提高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小学阶段,动手操作能够简化学生对深奥知识的理解与探索,学生们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多种感官协调参与学习,也是探究数学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

幼儿园小班数学:《复习几何图形》教案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复习几何图形》教案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复习几何图形》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并正确说出圆形、三角形、矩形、正方形、五边形这几种常见的几何图形。

2.能够基本正确绘制这几种几何图形。

3.能够根据提示,正确说出不同几何图形的名称。

二、教学准备1.PPT课件:包含圆形、三角形、矩形、正方形、五边形等几何图形的图片和名称。

2.白板和彩色粉笔。

3.每个学生一份几何图形复习卡片,上面标有不同图形的名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PPT上的几何图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提问:“大家看到了哪些图形?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通过引导让学生回忆起之前学过的几何图形知识。

2. 学习1.教师逐一介绍圆形、三角形、矩形、正方形、五边形的特点和名称,让学生跟读几何图形的名称。

2.老师和学生一起绘制这几种几何图形,教师可以先示范一遍,然后让学生模仿进行练习。

3.让学生在几何图形复习卡片上标出各个图形的名称,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3. 操练教师出示几何图形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说出图形的名称。

然后教师提问,例如:“这个图形有几个角?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去描述每种几何图形的特点。

4. 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学习到的几何图形知识,再进行一次快速复习,让学生能够熟练说出各个几何图形的名称。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知还比较浅显,很多学生对图形的名称仍然有些混淆,下一步可以增加图形的分类、比较练习,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知深度与广度。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才能更好地吸收知识。

关注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关注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关注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发展学生空间观念1. 引言1.1 重视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在当今社会,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逐渐受到人们重视。

作为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图形与几何不仅具有理论性强、抽象性高的特点,更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能够帮助学生培养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

重视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意味着我们将更多地关注学生在空间思维、空间认知和空间推理方面的发展,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变换规律,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重视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还能够为他们的综合素养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注入更多的动力和可能性。

1.2 重视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在教育学界,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对其未来学习与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

空间观念是人们对于空间关系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包括方位感、距离感、大小感等。

在当今社会,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们的重要任务之一。

空间观念的发展不仅在数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对学生进行空间观念的培养,可以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视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向之一。

教师们需要不断探索和提供各种有效的方法,以帮助学生在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中发展出较强的空间观念,从而为其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正文2.1 图形与几何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图形与几何作为数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学习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图形与几何是培养学生空间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各种形状和几何关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空间结构和布局,进而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和创造能力。

图形与几何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做几何题的思路与方法

做几何题的思路与方法

做几何题的思路与方法做几何题在数学学科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在初中数学中,几何题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比例。

在学习几何题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几何知识的相关基本概念,还要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下面就做几何题的思路与方法做一个详细地介绍。

一、正确的几何思维方式正确的几何思维方式是在做几何题的时候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正确的思维方式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几何题,下面介绍一些正确的几何思维方式:1. 观察细节在做几何题的时候,要时刻关注图形的每一个细节,并且从细节中寻找提示,这通常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找到解题思路,例如,我们可以在图中找到对称,相似,平行等关系。

2. 建立合理的模型对于复杂的几何问题,我们可以根据图形特点进行模型建立,通过建立与原图相同的平面几何图形,不断转化和简化问题,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解题分析与思考。

3. 合理运用公式和定理在学习几何过程中,掌握基本几何公式和定理是非常重要的,在解决几何问题的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公式和定理,找到定理和公式间的联系、结合图形去寻找答案。

4. 注意整体把握对于一个复杂的几何问题,进行整体把握是非常重要的。

在解题时,通常需要先对整体形状进行考虑,从总体出发再逐步深入细节和特点,找到符合问题需要的解决方法。

二、几何题切入点几何问题解决之法,可以从很多角度来入手,下面着重介绍一些比较常见的题目切入点。

1. 图形相似性对于图形的相似性,不同尺寸大小的图形会呈现出相同或者近似的形状,从中寻找关系,会引导我们解题方向。

例如,在解决三角形相似性问题时,从三角形各边之比的相等来考虑,从而找到解题思路。

2. 图形对称性图形的对称性指的是图形中存在镜像对称、轴对称等对称关系,根据对称特性来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

例如,在矩形的对角线垂直的情况下,若横坐标长为a,纵坐标长为b,则矩形面积为a×b,也就是横坐标和纵坐标的乘积。

3. 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特点是其中一个角度为90度,若两边的长度均已知,则可以通过使用勾股定理来确定另外一边的长度。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几何图形》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几何图形》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几何图形》一、活动目标:1. 能够辨认并命名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几何图形。

2. 能够理解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二、活动准备:1. PPT课件。

2. 黑板和彩色粉笔。

3. 图形卡片和大型几何图形图板。

三、活动安排:1.引入:(10分钟)老师向学生展示各种几何图形卡片,让学生辨认并说出它的名称。

引导学生思考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例如:圆形是有着相等半径的所有点的形状。

2. 实践探究活动:(40分钟)A.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平面几何图形,鼓励学生说出它的名称和性质。

B.引导学生观察以下几何图形,并用特定的名称来命名它们: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请学生说出每个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C.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张几何图形图板来探究它的性质和特点,并用黑板和粉笔来呈现他们的想法。

D.在每个小组分享结束后,教师可以评论学生的作品,讨论学生的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

3.结论回顾:(10分钟)向学生展示一张几何图形图板并问学生它是什么形状以及有何特点和性质,以此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反思:这次公开课的主题是“认识几何图形”,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帮助学生学习了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学生区分不同的几何图形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和性质方面表现良好,但在用黑板和粉笔探究和呈现它们的特点和性质时,有些学生还存在初步的一些不成熟的认知,需要老师引导和纠正。

下一步要重点关注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采取更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图形拼接、剪纸拼贴等,依托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图形与几何》教学反思

《图形与几何》教学反思

《图形与几何》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 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 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 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作者收集整理的《图形与几何》教学反思, 仅供参考, 欢迎大家阅读。

《图形与几何》教学反思1本节课主要复习三角形的认识。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更多地要依赖表象的支撑。

教材安排了认识三角形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认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认识什么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以及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四边形的内角和。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取决于对操作活动的正确认识和有效实施。

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发现,尽管操作活动组织得很好,学生对三角形相关特征的认识也比较到位,但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还是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错误。

究其原因,还是多数学生尚不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能将这些知识点融合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因此,总复习时,又有意识地设计了一些相关练习,以沟通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知识的脉络层次;同时加强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图形与几何》教学反思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 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 并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 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的过程中, 重视对物体的原有感知, 逐步掌物物体的形状、特征、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 并以此为材料进行思维, 将图形、表象进行加工、组合, 逐步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

因此, 学会这部分教材对于学生培养空间观念, 发展思维力、想象力,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同时也为学生以后学习几何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但是, 在概念教学中往往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忽视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师往往把一个新的概念和盘托出, 让学生死记硬背法则、定义;二是忽视概念间的联系, 把许多本来有联系的概念, 拆散成一粒粒散落的珠子, 分散、孤立地保存在学生的脑海里, 没能将珠子串成项链, 概念不成系统, 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几何图形(3、5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几何图形(3、5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1.基础知识巩固:请学生完成教材第3、5单元的相关练习题,重点复习几何图形的性质、分类、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实践与应用: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观察并收集身边的几何图形,如家居、建筑、艺术品等,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测量和计算。
要求:提交一份观察报告,包括收集的图形图片、名称、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过程及结果。
4.能够运用分类、归纳和推理等数学方法,对几何图形进行整理和复习,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知。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学会用严谨的数学语言描述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3.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对几何图形进行整理和复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发现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规律,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几何概念的理解。
3.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和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层面上得到提高。
4.小组合作: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3.小组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复杂的几何图形,如组合图形或立体图形,探讨其构成、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要求:完成一份小组报告,内容包括图形的构成分析、计算过程、解决方案及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情况。
4.拓展提高: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布置一些拓展性题目,如几何图形的变换、优化问题等。
要求:学生自主选择题目,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形成解题思路,并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
3.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或谜语,如“一个圆形的家,没有门和窗,里面住着无数小蚂蚁”,引发学生思考,揭示谜底为“圆”,进而导入新课。

大班科学教案图形大变身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图形大变身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图形大变身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属性和分类•能够正确地用几何图形进行组合、分解和转换•培养小学生观察能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教学流程导入(5分钟)本节课的主题是“图形大变身”,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几何图形的名称和基本属性。

教师展示几张常见的几何图形,让学生自己命名,并说出每种图形的特征。

学习(25分钟)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几何图形的组合、分解和转换。

教师先介绍三种基本的图形操作:组合、分解和转换。

组合组合两个或多个几何图形,可以得到一个新的复合图形。

教师现场示范组合操作,并让学生根据提示组合出不同的图形。

请同学们尝试组合下列图形:•两个正方形组合成一个长方形•一个三角形和一个矩形组合成一个梯形•一个圆和一个矩形组合成一个不规则图形同学们可以用自己的方法组合,然后分享给全班。

分解分解指将一个复合图形按照不同的方式分解为多个简单图形。

教师现场示范分解操作,并让学生根据提示分解出不同的图形。

请同学们尝试分解下列图形:•一个长方形分解为两个正方形•一个梯形分解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矩形•一个不规则图形分解为一个圆和一个矩形同学们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分解,并分享给全班。

转换几何图形的转换包括平移、旋转、翻转和缩放。

教师现场示范转换操作,并让学生根据提示转换出不同的图形。

请同学们尝试转换下列图形:•一个正方形平移成一个矩形•一个三角形旋转成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翻转成一个倒立的长方形•一个圆缩放成一个更小的圆同学们可以用自己的方法转换,并分享给全班。

拓展(20分钟)本节课的拓展部分包括两个部分:独立思考和创意设计。

独立思考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1.有哪些几何图形是可以组合成一颗圣诞树的?请画出图形并解释原因。

2.有哪些几何图形可以组成各种不同的动物形象?请画出几种不同的动物形象。

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提供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创意设计请同学们参考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创意图形。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以图形与几何为例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以图形与几何为例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以图形与几何为例[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纯粹按照例题教学知识点,要把握学段、学期与单元的具体需求,并对教材进行全面的解读,以便利用“大任务”统摄单元教学。

教师应该设计进阶活动,凸显实践经验,设计小组学习过程。

本文简单阐述了新课标视域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大单元的教学优势,并从建立大单元教学主题的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前置性教学设计、教学进阶活动等方面对大单元教学的实施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大单元教学目前小学数学教材中一个单元,通常是一种知识结构下某个知识点的几个例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 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

所以现在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应该是教师在对照教材、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形成相对完整的教学主题,或者说是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知识结构单元。

它是指向特定素养目标,拥有相对完整教学内容和议题,具有整合学科内容、蕴含问题情境的课程实施。

大单元教学最大的特征就是整合性,教师将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例题均融入知识单元、情感态度、核心素养等要素,从而提升教学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大单元教学将零碎的知识整合在一起,构成一张具有系统性的知识网络,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学生学习单个“课程零件”知识的时间,还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使学生形成深刻记忆。

从课程特点和学习方法入手更新教材的单元概念,让单元成为一个联结数学核心素养的学习个体。

教师根据新课标要求,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确立大单元教学主题,落实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这就需要教师能打破教材和课堂的时间、空间界限,灵活运用教材及相关的课程资源,对不同学段同一内容的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进行分析、梳理,并将这些教学目标统整、转化为一个贯穿大单元教学始终的数学学习任务,以此来统摄单元整体教学,使各节课的教学都在大单元整体要求中循序渐进。

小学数学基于空间图形的教学思路

小学数学基于空间图形的教学思路

小学数学基于空间图形的教学思路数字是小学数学教育的核心,但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字的含义,空间图形非常重要。

因此,基于空间图形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思路。

第一步:认识形状和位置在学习数学之前,孩子们需要学会识别各种不同形状和它们的位置。

这个步骤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帮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理解数字。

在识别和分类二维形状和三维形状之后,孩子们应该学会判断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例如,哪个形状在哪个形状的上面或下面;两个形状之间有何种关系,如相邻或垂直等。

第二步:分析分解形状在认识形状和位置之后,孩子们应该学会分析和分解形状。

不同的形状可以由不同的简单形状组成。

通过学习形状的组合和分解,孩子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形状和数字之间的联系。

例如,一个正方形可以分解为四个小正方形。

第三步:空间概念和空间推理在掌握了基本的形状和位置关系之后,孩子们应该继续学习空间概念和空间推理。

这项技能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各种动态和复杂的几何形状。

例如,他们可以学习大的正方形旋转成小的正方形,将几何图形沿特定轴线翻转等。

这些技能可以用于解决许多数学问题。

例如,孩子们可以通过了解正方形、矩形、圆形等形状之间的相似性来计算面积和周长。

第四步:空间图形的应用在理解了空间图形的基本概念和运用之后,孩子们可以开始学习如何将这些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和职业中。

无论是在建筑设计、机械设备操作、化学实验还是其他各种职业中,准确地理解和应用几何和空间概念都是重要的技能。

总之,基于空间图形的教学思路非常重要,它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字的含义,推进数学教育。

在教学中,老师应该通过使用多种教学方式(例如幻灯片、视频、一对一教学、实地教学等)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此外,老师还应根据孩子们的不同水平和学习需求,量身定制适合他们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资源,以确保他们能够掌握这些重要的数学技能。

初中数学_相似三角形中的基本图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相似三角形中的基本图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专题6:相似三角形中的基本图形教学目标:1.通过梳理使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中的基本图形,熟悉这些基本图形的特征,能在复杂图形中加以识别。

2.在综合题目中较快识别出相似的基本图形,能根据条件找出隐藏的基本图形,或者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出完整的基本图形来建立数学模型,从而解决相关问题。

3、通过问题的解决,体验探究问题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几何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重点:在综合题中识别出相似的基本图形,,灵活运用相似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深化学生对基本图形模型的理解。

难点:从复杂图形中识别相似的基本图形,并利用相似知识解决问题。

相似有关的综合性问题的解决技巧和方法的渗透。

教学过程:一、教师赠言: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世上最难攀登的山其实是自己往上走哪怕只有一小步也有新高度做最好的自己我能(设计意图:让学生斗志昂扬的宣读赠言,教师鼓励同学们每天都能更进一步,奋力拼搏,做最棒的自己。

)二、温故知新:1.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设计意图:新旧知识之间有相互一致的特征,学生通过复习旧知识,激活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知识,为促其顺利迁移,获得本节知识奠定基础。

)三、相似三角形基本图形梳理:(8种类型)A BCD E D E A BC (D)E ABC ABCD EA BCD E AEBC(D)1221ABCD E(学生课前积累平时学习中的各类基本图形,体会这些基本图形之间的联系) 四、构建模型、探求方法:(设计意图:通过题组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各类型的基本图形。

掌握这些基本图形的性质与特点,熟悉的模型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抽象出数学概念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有效学习方法。

)(一)基本图形一:平行型相似三角形 如图①~③所示,在△ABC 中,点D,E 分别是AB ,AC 上(或延长线上或反向延长线上)的点,且DE ∥BC,则△ADE ∽ △ABC 。

(引导学生给每一个基本图形命名,“A ”型和“X ”型。

) 【培优训练】:1.(2014.随州)如图,在△ABC 中,两条中线BE,CD 相交于点O,则S △DOE ∶S △COB=( )A.1∶4B.2∶3C.1∶3D.1∶2 2.(2013•乌鲁木齐)如图,AB ∥GH ∥CD ,点H 在BC 上,AC 与BD 交于点G ,AB=2,CD=3,则GH的长为 .【方法归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抢答并总结方法) (二)基本图形二:相交型相似三角形 【知识点睛】如图①,∠AED=∠B,则△AED ∽△ABC; 如图②,∠ACD=∠B,则△ACD ∽△ABC; 如图③,∠A=∠D,则△AOB ∽△DOC.(引导学生给每一个基本图形命名,反“A ”型和反“X ”型。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第3课时的内容,即图形与几何。

课程内容将涵盖基本的几何图形识别、图形的测量、图形的变换以及空间与位置等知识点。

学生将通过观察、操作、推理和交流等方式,理解和运用几何知识,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常见的二维和三维几何图形,掌握图形的测量方法,理解图形的变换规律,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和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审美意识,增强学生对几何图形在生活中应用的意识。

教学难点1. 几何图形的识别和描述:学生对一些复杂的几何图形可能难以准确识别和描述,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具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 图形的测量方法:学生在测量图形的面积、周长等参数时可能会遇到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例来引导学生掌握测量方法。

3. 图形的变换规律:学生对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变换规律可能不太熟悉,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几何图形模型、尺子、量角器、直角三角形板、圆形板等。

2. 学具:学生用尺子、量角器、彩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实例,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新课导入:通过教具展示和讲解,引导学生识别和描述常见的几何图形,讲解图形的测量方法和变换规律。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通过测量、剪纸、拼图等活动,加深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运用。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回答学生的问题。

《几何图形的比较与分类》教案设计

《几何图形的比较与分类》教案设计

本文将对教师为主导设计的《几何图形的比较与分类》课程进行分析和讨论。

该教案针对的是小学一年级学生,旨在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和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形状,并能够进行图形的比较和分类。

该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参与,在教学过程中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

下面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形状,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掌握不同图形的名称和特点。

2.帮助学生学会用几何图形比较大小,如:两个正方形、两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的大小比较。

3.帮助学生学会用几何图形进行分类,如:将所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按照形状分成不同的组别。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能够正确使用几何图形进行比较和分类。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题:1.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特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定义、名称、特点及举例说明。

2.几何图形的比较:用相同、不同、大于、小于等词语描述不同几何图形之间的大小关系。

3.几何图形的分类:将所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按照形状分成不同的组别。

4.教学游戏:通过游戏引导,巩固学生所学内容。

三、教学策略: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兴趣,同时加深学生的理解。

1.观察:教师通过展示真实物体、图片、幻灯片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和辨认几何图形,并整理出图形的名称和特点。

2.操作:针对学生年龄特点,通过让学生对几何图形进行拼图、拼贴、切割等操作,更直观地体会几何图形的特性。

3.游戏:通过学习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思维方式和习惯。

4.综合训练:教师通过教材习题和其他形式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四、教学评价:对于小学生,教学评价的方法应该倡导多样化,既能够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也能够评价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念。

“图形与几何”教学如何培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图形与几何”教学如何培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图形与几何”教学如何培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作者:孔凡哲来源:《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0年第11期孔凡哲教育学博士,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民族大学教育硕士学位中心主任,湖北民族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全国高考数学命题专家,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成员,教育部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研制组成员、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专家、教育现代化县级示范区评估专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重点项目评审专家;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2项;出版专著47部;先后获得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奖、教育部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奖、教育部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奖等奖项。

“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培养和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

与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是“统计与概率”领域的中心目标、发展运算能力与数学抽象素养是“数与代数”领域的中心目标相比,“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核心目标在于发展直观想象素养,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进一步提升数学抽象素养,而运算能力、数学建模是“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的“副產品”。

一、结合具体的几何内容的教学,培养相应的核心素养小学“图形与几何”包含“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

这些内容分别隶属于直观几何、度量几何、变换几何和坐标几何领域。

在“图形的认识”教学中培养直观想象素养、数学抽象素养。

在“图形的认识”中,学习是从学生生活经验中所熟悉的形体入手,借由学生本身的知觉,经过操作与实测,以察觉、辨识几何形体的组成要素及其与几何形体之间的关系,进而确定空间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性质,对几何图形及其性质形成直观感受,进行初步推理。

因而,在学生的几何学习历程中,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探索、观察、感觉、构建和分解身边的几何形体,经历图形概念的抽象过程、几何操作过程,发展数学抽象素养、直观想象素养;经历观察、展开、折叠、拼摆、画图等几何活动,积淀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直观想象素养和初步的数学推理能力。

初中数学分解几何图形教案

初中数学分解几何图形教案

初中数学分解几何图形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方法,能够将简单几何图形分解为基本几何形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掌握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方法。

2. 能够将简单几何图形分解为基本几何形状。

教学难点:1. 几何图形的正确分解。

2. 对分解后的图形进行合理组合。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几何模型。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找出由基本几何形状组合而成的物体。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物体,教师总结。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介绍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方法。

讲解如何将几何图形分解为基本几何形状,如三角形、矩形、圆形等。

2. 学生动手操作,尝试分解几何图形。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几何图形进行分解,并展示成果。

3. 教师点评,总结分解方法。

针对学生的分解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强调分解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解。

2. 教师辅导,解答疑难问题。

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巡回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将分解后的几何图形进行合理组合。

学生发挥想象力,尝试将基本几何形状组合成新的几何图形。

2. 学生展示成果,教师点评。

学生将组合后的几何图形展示给大家,教师进行点评,鼓励创意。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2.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分解几何图形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方法,能够将简单几何图形分解为基本几何形状。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早教分解几何图形教案及反思

早教分解几何图形教案及反思

早教分解几何图形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早教分解几何图形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常见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和矩形。

2. 学生能够通过分解几何图形的方法,理解图形的组成和特征。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图形组合和创作。

教学资源:1. 彩色卡片或图形模型: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和矩形。

2. 白板和马克笔。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包括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和矩形。

鼓励学生观察和描述每个图形的特征。

2.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你能告诉我这个图形的名字吗?它有多少个边和角?”主体活动:3. 将一个图形展示给学生,例如一个正方形。

要求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个图形。

4.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个正方形分解成更小的几何图形。

例如,将正方形分解成四个小正方形。

5. 让学生亲自动手,使用彩色卡片或图形模型,将正方形分解成四个小正方形,并将其放在白板上展示给全班。

6. 重复步骤3-5,将其他几何图形进行分解,例如将圆形分解成半圆、将三角形分解成三个小三角形等。

7. 引导学生总结分解后的图形有什么特征和组成部分。

巩固活动:8. 给学生分发一些彩色卡片或图形模型,让他们自由组合和创作图形。

9. 鼓励学生互相展示和分享自己的创作,并让其他学生尝试识别和描述这些图形。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分解几何图形的方法,理解图形的组成和特征。

通过观察和亲自动手操作,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每个图形的构成要素,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图形的组合和创作。

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了观察、描述和分解图形的活动,他们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将分解后的图形展示给全班。

这样的互动和实践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图形的组成和特征。

在巩固活动中,学生有机会自由组合和创作图形,这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同时,通过分享和观察他人的作品,学生也学会了欣赏和尊重他人的创作。

然而,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改进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紧密联系学生的经验积累
● 在学生的生活中,他们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 体验,课堂上的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的有关 数学现象和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每一个学生都 从他们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教材内容发生 相互作用,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 ● 因此,“图形与几何”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 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 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 实际教学中可以用以下方式来体现其文化价值。 一是展示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如用上海南浦大桥 揭示角在生活中的用途,用电梯的上下移动、水 龙头开关的转动、索道缆车、大风车等来解释平 移与旋转的应用。 ● 二是介绍数学发展的历史材料,如通过七巧板的 史料、圆周率π产生的史料,使学生了解“图形 与几何”有着丰富的历史渊源,认识我们祖先的 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3.体现“做数学”的理性精神
● “图形与几何”的学习,重在让学生通过经历 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从现实的生活 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以及探索图形性质及其 变化规律的过程,掌握观察、实验、操作、推 理、类比、归纳的基本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提高推理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LOGO

青海小学数学教师培训班
LOGO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1.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背景
● “图形与几何”的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 生活空间,关注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 问题,内容的选取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 富有挑战性的”。

● 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常会出
现一些困难。这些困难往往与学习的难点有关。 ● 教师应当分析产生困难的原因:是技能问题还是 认知问题,进而“对症下药”。 ● 以左、右的教学为例。心理学的实验研究表明,
儿童辨别左、右的依据主要是手(优势手即右手)。
● 通过提供现实场景,选取生活现象,呈现实物 模型等,以“身边的生活数学”来拓宽学习的 背景。

● 例如,“认位置”以小朋友熟悉的看电影的现实情境为例,帮助 学生认识几排几号的位置;
● “点、线、面”的教学以学生现实中经常看到的生活现象:“雪 地上的脚印——点变线、汽车里的雨刮器——线变面、长方形的 旋转——面变体”,将抽象的概念“点、线、面”具体化; ● 通过足球、积木、茶叶罐、鞋盒、圆木等来认识各种立体图形; ● 通过描画篮球场的边线、量一个人的腰围等实践活动,初步了解 周长的意义等等。 ● 通过这样的现实背景促使学生主动地将数学与他们的生活架起桥 梁,拓宽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感性认识。

● 重在对客观事实的尊重,养成质疑反思的习惯和 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 重在活动探究、问题解决、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实践应用; ● 重在合情推理,削弱以演绎推理为主的定理证明, 理解证明的必要性,淡化几何证明的技巧,降低 论证过程形式化的要求; ● 重在感性与理性相结合,让学生借助感性经验来 自主发现问题、探究规律、理解数学的思想和方 法,培养尊重客观事实的精神;重在过程中学会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4.注重“空间与图形”的实践应用
● “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一定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 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学 生的实践能力是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培养起来的, 可通过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或选择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或事物进行调查,研究 它的的变化情况。 ● 如: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方法“量一量”学校篮球场的 长的实践活动、记录蒜头发芽后蒜叶一周内的生长情 况等开放性的活动内容。实践应用过程要让学生自主 探索、合作交流,如,用四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 成哪些图形?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5.把握教学目标的适切性
● 图形的变换从概念到性质再到应用,内容本身有很大的 发展空间,教师必须注意把握教学目标的适切性。 ● 如前面,我们把“图形与变换”这部分内容的学习目标, 从可操作、可测量的角度概括为两个外显的学习行为 “能识别”与“会画图”。 ● 这里“能识别”的范围,是指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典型 的、常见的平移、旋转现象;“会画图”的限制条件, 一是利用方格纸,二是简单的图形,三是两个特殊方向 上的平移和90度的旋转。 ● 控制在这样的范围内,一般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要求。

● 激活学生已有的常识性、经验性的知识储备,如 通过“有趣的拼搭——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 搭一搭”来认识物体、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觉; ● 注重在活动中丰富体验、积淀活动经验,如“对 称图形”、“千米”的认识教学,应该让学生通 过操作、观察、实践等活动丰富学生的体验; ● 对生活经验加工、改造与提升,如数学中的“线” 是由点组成的集合,有别于生活中的线,它没有 粗细、没有软硬、没有颜色,是抽象的图形。

● 学生受现实生活中的“线”的干扰,所认识的线均 是实在的、有形的。如果不跳出这一框框,则培养 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无从谈起。 ● 我们可以请学生将手电筒打开后射出去,让学生观 察手电筒的光形成的形状,再将手电筒摇晃,看一 看形成了什么形状。 ● 让学生经历这种“数学化”的学习过程,帮助他们 消除日常概念的负迁移现象,有利于抽象出数学模 型、建立正确表象、形成空间观念。

● 因此教学时,可以从举右手开始,让学生说明左、 右手的习惯性分工,将左、右与自己的左、右手对 应起来,以建立左、右的标准。学生初学时即使发 生错误,也可以提醒他们联系左手和右手加以纠正。 ● 再如,图形与位置这部分内容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 具有天然的联系。利用这一联系,让学生在感兴趣 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有利于唤起学生已有的常识和 经验,提高感知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