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第七章技能的形成+实战演练word版本
教育心理学课件大纲讲义第7、8、9章精编随身背缩微版
教育心理学课件大纲讲义第7、8、9章精编随身背缩微版教育心理学课件7、8、9章第七章学习技能第一节、技能的一般概述第二节、动作技能的形成第三节、心智技能的形成第一节、技能的一般概述一、技能及其特点技能:指通过练习而获得的,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
第一,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第二,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第三,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技能与能力的关系:1.区别:从性质上说,技能属于具体的操作程序,能力属于个性心理特征。
从范围说,技能有特定性,能力具有普遍性。
2.联系:技能的形成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技能的形成促进能力的发展。
二、技能的种类按本身性质和特点,可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一)动作技能动作技能也叫操作技能、运动技能指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完善、合理方式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
1.种类①连续性、非连续性动作技能(调节方式)连续性:需要完成的动作序列比较长,且过程中需要不断对外部情景进行不断的调节非连续性:只包括较短序列,是对特殊反应做出特殊反应的活动。
②封闭、开放型动作技能(利用程度)封闭型:指完全依赖肌肉的内部反馈信息指导的开放型:需根据外部刺激的变化来调节自身动作③精细、粗大动作技能(动作幅度大小)精细动作技能:只涉及身体和四肢小肌肉群的运动粗大动作技能:需调整整个身体和大肌肉群的运动2.动作技能特点第一,活动对象具有客观性第二,动作执行具有外显性第三,动作结构具有展开性(二)心智技能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1.种类①一般、专门心智技能(适用范围)一般:在一般的心智活动中形成的,可广泛应用于各领域专门:在某种专门的心智活动中形成的心智技能。
②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学习结果)智慧技能:运用规则对外办事的能力认知策略:由头脑内部组织起来的,用以支配和调控自己心智加工过程的技能,也称认知技能。
2.心智技能的特点第一,对象具有观念性第二,执行具有内潜性第三,结构具有简缩性三、技能的作用(一)调节和控制动作(二)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前提条件(三)影响学习者的个性品质第二节、动作技能的形成一、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动作技能的学习既是一个身体的过程,也是一个心理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第7章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第七章技能的形成一、选择题:l、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 B 】A.本能行为 B.活动方式 c.知识 D.习惯动作2、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A 】P106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B.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c.观念性、内隐性、简缩性D.观念性、内隐性、展开性3、下面哪一项是心智技能的三个特点【 A 】P107A.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b.客观性、内潜性、简缩性c.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4、操作技能模仿阶段的动作特点之一是主要靠何种感觉控制【 B 】P109A.动觉 B.视觉 C.听觉 D.触觉5、操作技能熟练阶段的动作特点之一是何种控制增强? 【 D 】P111A.视觉 B.听觉 c.触觉 D.动觉6、动作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精确性,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各个动作之间相互干扰减少,这个动作阶段是【 C 】P110A.操作的定向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7、在智力技能形成过程中,需要把智力活动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予以实施的阶段是【 C 】P118A.原型定向 B操作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8、在练习的中或后期,进步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D 】P111A.练习曲线 B.负迁移 C.学习干扰现象 D.高原现缘9、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是【 C 】P111A.示范与讲解 B.模仿 C.练习 D.有效反应lO、练习曲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停顿期。
这个时期称为【 B 】P111A.过度学习期 B.高原期 C.疲劳期 D.潜伏期11、学生在学习弹奏钢琴曲的练习中,当练习到一定阶段时,常会感到自己的进步似乎停止了。
这种现象属技能学习中的。
【 A 】P111A.高原现象 B.倒摄抑制 C.生理极限 D.及时反馈12、吹拉弹唱属于。
【 C 】P106A.识记技能 B.心智技能 C.操作技能 D.认知技能13、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三个阶段是。
教师资格证《中学心理学》备考重点:第七章.doc
教师资格证《中学心理学》备考重点:第七章2018教师资格证《中学心理学》备考重点:第七章第七章技能的形成第一节技能的概述1、定义: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2、特点(三点P105-106):①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不同于本能行为。
②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③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3、种类:(P106-107)①操作技能:动作技能、运动技能②心智技能:能力技能、认知技能4、作用(P108):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还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
第二节操作技能的形成(P108-113)一、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1、操作定向:含义,定向映象2、操作模仿:含义,动作特点(四点)3、操作整合:含义,动作特点(四点)4、操作熟练:含义,动作特点(四点)二、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第三节心智技能的形成(P113-121)一、理论1、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加理培林前苏联)动作的定向阶段→物质与物质化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2、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安德森):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3、我国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P117-119)①原型定向:4注意点②原型操作:4注意点③原型内化:4注意点二、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您。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第七章技能的形成+实战演练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七章技能的形成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技能的两大分类及形成阶段。
(2)操作技能及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3)心智技能形成的有关理论。
考纲链接1.技能的概念: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技能的特点:(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认知经验的知识;(3)技能中的各种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3.技能的种类:(1)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指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完善、合理的方式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
它具有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的特点。
(2)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它具有以下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4.技能的作用:(1)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2)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3)影响着学习者的个性品质。
5.操作技能的分类:(1)从对外部刺激的调节方式看,分为连续性动作技能和非连续性动作技能;(2)从对外部条件的利用程度看,可分为封闭型动作技能和开放性动作技能;(3)从所涉及的骨骼、肌肉及动作幅度大小,可分为精细动作技能和粗放动作技能。
6.心智技能的分类:(1)根据适用范围不同,分为一般心智技能和专门心智技能;(2)根据学生学习的结果,分为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
7.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8.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
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像应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操作活动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的认识;二是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9.操作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1)动作品质: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2)动作结构:各个动作之间的协调性较差;(3)动作控制: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水平较低;(4)动作效能:完成一个动作往往比标准速度要慢,个体经常感到疲劳紧张。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试题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试题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测试题第七章技能的形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
A.讲解B.观察C.示范D.练习2.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o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低谷现象3.阅读技能是一种( )。
A.操作技能B.运动技能C.心智技能D.学习技能7.吹拉弹唱属于( )。
A.识记技能B.心智技能C.操作技能D.认知技能8.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是用( )。
A.图示 B.坐标 C.遗忘曲线 D.练习曲线9.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徒手操作技能与( )。
A.器械型操作技能B.细微型操作技能C.连续型操作技能D.开放型操作技能10.提出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的是( )。
A.桑代克 B.加里培林 C.加涅 D.巴甫洛夫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一、单项选择题1.D 【解析】练习是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2.C 【解析】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高原现象。
3.C【解析】阅读技能属于心智技能。
4.D 【解析】应用是技能形成的必要条件。
5.D 【解析】操作熟练阶段,动觉控制增强,不需要视觉的专门控制和有意识的活动。
6.B.【解析】学生学习体操的过程属于操作模仿。
由操作模仿阶段的动作特点可知应为动作结构。
7.C 【解析】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2.ABCD 【解析】心理学家通过分析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动作特点,并从实际出发,整合了有关研究,认为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3.ACD 【解析】操作技能具有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5.ABC 【解析】练习曲线的特点表现在:第一,开始进步快;第二,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第三,后期进步较慢;第四,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七章技能的形成章节试题及答案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七章技能的形成章节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根据练习时间分配不同,练习方式分为( A )。
A.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 B.整体练习与部分练习C.模拟练习与实际练习 D.实际练习与心理练习2.从所涉及骨髂、肌肉大小,弹钢琴属于( C )。
A.闭合型操作技能 B.开放型操作技能C.精细动作技能D.粗大动作技能3.下列属于连续操作技能的活动是( B )。
A.打开收音机 B.练字 c.实弹射击 D.开车4.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用( D )。
A.图示 B.坐标 C.遗忘曲线 D.练习曲线5.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称为( D )。
A.操作的定向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6.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阶段称为( C )。
A.原型启发 B.原型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7.动作技能的特点是( A )。
A.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 B.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C.客观性、外显性、简缩性 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8.( B )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反馈。
A.内部反馈 B.外部反馈 C.动觉反馈 D.过程反馈9.心智技能的结构具有( A ),执行具有( C ),对象具有( D )。
A.简缩性 B.外显性 C.内潜性 D.观念性10.加里培林及其心理学派的著作中,被称为“物质或物质化阶段”的是( C )。
A.原型设计阶段B.原型内化阶段C.原型操作阶段D.原型定向阶段11.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C )。
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c.高原现象 D.低谷现象13.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把模仿阶段练习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种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称为( C )。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第七章技能的形成+实战演练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七章技能的形成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技能的两大分类及形成阶段。
(2)操作技能及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3)心智技能形成的有关理论。
考纲链接1.技能的概念: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技能的特点:(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认知经验的知识;(3)技能中的各种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3.技能的种类:(1)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指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完善、合理的方式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
它具有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的特点。
(2)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它具有以下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4.技能的作用:(1)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2)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3)影响着学习者的个性品质。
5.操作技能的分类:(1)从对外部刺激的调节方式看,分为连续性动作技能和非连续性动作技能;(2)从对外部条件的利用程度看,可分为封闭型动作技能和开放性动作技能;(3)从所涉及的骨骼、肌肉及动作幅度大小,可分为精细动作技能和粗放动作技能。
6.心智技能的分类:(1)根据适用范围不同,分为一般心智技能和专门心智技能;(2)根据学生学习的结果,分为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
7.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8.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
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像应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操作活动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的认识;二是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
9.操作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教育学考试重点第七章 教学(上)+实战演练
教育学考试重点提示:第七章教学(上)重点提示本章一直是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的重点内容,考试中不仅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形式出现,而且还有论述题、案例分析题,所以,本章是考生迎考复习的重中之重。
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教学的意义和任务。
(2)教学过程的特点和教学过程的结构。
(3)教学原则。
(4)常用的教学方法。
考纲链接1.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教学包含以下方面:(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2.教学的地位和意义。
地位:在教育中,教学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学校全部工作的中心,教学目的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凭借教学活动实现的。
意义:(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主要手段。
(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3)教学是教育工作的主体,学校教育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3.教学的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4.历史上的教学过程:(1)孔子,把教学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2)孟学派,强调学生主动的学习思考和实践。
(3)夸美纽斯,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从对事物的感性知觉出发展开教学。
(4)赫尔巴特,提出教学过程由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阶段构成。
(5)杜威,通过从做中学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6)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5.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的表现: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交往性。
6.教学过程的特点:(I)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①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②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 第七章 技能的形成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一、单项选择题1.所谓(),就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A.知识 B.策略 C.技能 D.能力2.对于技能,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 B.属于动作经验C.技能的学习要以陈述性知识的掌握为前提 D.是一种活动方式3.技能学习的前提是要以( )的掌握。
A.基础性知识 B.概念性知识 C.科学知识 D.程序性知识4.操作技能也叫()。
A.认知技能 B.智慧技能 C.智力技能 D.动作技能5.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不同,可以分为()操作技能和()操作技能。
A.连续型;断续型 B.细微型;粗放型C.闭合型;开放型 D.徒手型;器械型6.根据动作连贯与否可以分为()操作技能和()操作技能。
A.连续型;断续型 B.细微型;粗放型C.闭合型;开放型 D.徒手型;器械型7.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操作技能和()操作技能。
A.连续型;断续型 B.细微型;粗放型C.闭合型;开放型 D.徒手型;器械型8、( )阶段,活动的执行是在物质和物质化水平上进行的,相当于加里培林的“物质和物质化活动阶段”。
A、原型内化B、原型模拟C、原型定向D、原型操作9、()阶段的动作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准确性。
A、原型内化B、操作定向C、操作熟练D、操作模拟10.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将操作技能分为( )。
A.细微型与粗放型操作技能 B.连续型与断续型操作技能C.闭合性与开放性操作技能 D.徒手型与器械型操作技能11.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是()。
A.识记技能 B.心智技能 C.操作技能 D.认知技能12.体育方面的球类、体操、田径属于( )。
A.识记技能 B.心智技能 C.操作技能 D.认知技能13.不是操作技能特点的一项是()。
A.对象具有客观性 B.执行具有外显性C.执行具有内潜性 D.结构具有展开性14.不是心智技能特点的一项是()。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考试习题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考试习题命题人:XXXXXXX双向细目表题目题号章节选择题(20分)1 第七章第一节技能的一般概述技能的种类2 第七章第一节技能的一般概述技能的种类3 第七章第二节操作技能的形成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4 第七章第二节操作技能的形成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5 第七章第二节操作技能的形成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6 第七章第三节心智技能的形成有关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探讨7 第七章第三节心智技能的形成有关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探讨8 第七章第三节心智技能的形成心智技能的分段形成9 第七章第三节心智技能的形成有关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探讨10 第七章第三节心智技能的形成有关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探讨填空题(20分)1 第七章第一节技能的一般概述技能及其特点2 第七章第一节技能的一般概述技能的形成3 第七章第一节技能的一般概述技能的形成4 第七章第二节操作技能的形成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5 第七章第二节操作技能的形成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6 第七章第二节操作技能的形成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7 第七章第二节操作技能的形成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8 第七章第三节心智技能的形成有关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探讨9 第七章第三节心智技能的形成有关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探讨10 第七章第三节心智技能的形成有关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探讨名词解释(20分)1 第七章第一节技能的一般概述技能的种类2 第七章第二节操作技能的形成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3 第七章第三节心智技能的形成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4 第七章第三节心智技能的形成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简答题(20分)1 第七章第一节技能的一般概述技能及其特点2 第七章第一节技能的一般概述技能的种类3 第七章第二节操作技能的形成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4 第七章第三节心智技能的形成有关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探讨论述题(20分)1 第七章第二节操作技能的形成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2 第七章第三节心智技能的形成有关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探讨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测试题第七章技能的形成5
考答案及解析⼀、单项选择题1.C[解析]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式。
2.D[解析]见⼤纲106页~107页。
3.B[解析]根据内容完整性,练习可分为整体与部分练习。
4.D[解析]技能的学习要以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为前提。
5.C[解析]在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理学上称⾼原现象。
6.B[解析]内部反馈是操作者⾃⾝提供的感受反馈,外部反馈是⾃⾝以外的反馈。
7.B[解析]任何学习任务的完成均依赖于主体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学习的积极性取决于主体对学习任务的⾃觉需要。
8.D[解析]原型操作阶段是将头脑中的活动程序计划外显化的过程,相当于加⾥培林的“物质与物质化活动阶段”。
9.C[解析]在操作熟练阶段,动作的执⾏达到⾼度的完善化和⾃动化。
10.A[解析]见⼤纲121页。
11.B[解析]认知技能形成的第⼆阶段即联结阶段是程序化的过程。
2.CD[解析]操作技能根据动作的连贯性与否可以分为连续性操作技能和断续型操作技能。
3.BD[解析]见⼤纲106页。
4.ABCDE[解析]见⼤纲114页。
5.BDE[解析]见⼤纲114页。
6.CDE[解析]见⼤纲119页。
7.ACD[解析]操作技能具有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8.ABCD[解析]以上选项均属于操作整合阶段的动作特点。
9.ABC[解析]⼼智技能的三个特点即对象具有观念性、执⾏具有内潜性和结构具有简缩性。
10.ABCD[解析]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和操作熟练。
三、填空题1.活动⽅式 2.⼼智技能与学习策略的关系问题 3.细微型操作技能、粗放型操作技能 4.定向 5.知识向技能转化的规律6.练习 7.操作动作本⾝、操作技能学习 8.定向、认知 9.集中练习、分散练习 10.内部反馈 11.结果反馈 12.⼼智动作 13.内化 14.创拟确⽴模型、检验修正模型 15.原型定向四、名词解释1.操作技能: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式。
教育心理学第7章-技能形成
二、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一)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JPKC
(二)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三)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四)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练习曲线
开始进步快 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或长或短的停顿期(即高原 期,learning plateau) 后期进步慢 总的趋势是进步,但有时还会有暂时的退步。
二、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一)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JPKC
(二)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三)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11
JPKC
12
操作技能的特点 1.活动对象的客观性 2.活动执行的外显性 3.活动结构的展开性
心智技能的特点 1.活动对象的观念性 2.活动执行的内潜性 3.活动结构的简缩性
6
三、技能的作用
第一,技能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
JPKC
第二,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七章
技能形成
JPKC
1
主要内容
1
JPKC
第一节 技能概述
第二节 操作技能的形成 第三节 心智技能的形成
2
3
2
【评价目标】
识记:技能;操作技能;心智技能
JPKC
理解:
①操作技能的基本特征、形成阶段和培训要求
②心智技能的基本特征、形成阶段和培训要求
运用:运用有效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心智
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按照执行方式构成 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3.技能中各个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 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5
二、技能的种类
JPKC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七章技能的形成★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技能的两大分类及形成阶段。
(2)操作技能及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3)心智技能形成的有关理论。
★考纲链接1.技能的概念: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技能的特点:(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认知经验的知识;(3)技能中的各种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3.技能的种类:(1)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指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完善、合理的方式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
它具有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的特点。
(2)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它具有以下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4.技能的作用:(1)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2)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3)影响着学习者的个性品质。
5.操作技能的分类:(1)从对外部刺激的调节方式看,分为连续性动作技能和非连续性动作技能;(2)从对外部条件的利用程度看,可分为封闭型动作技能和开放性动作技能;(3)从所涉及的骨骼、肌肉及动作幅度大小,可分为精细动作技能和粗放动作技能。
6.心智技能的分类:(1)根据适用范围不同,分为一般心智技能和专门心智技能;(2)根据学生学习的结果,分为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
7.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8.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
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像应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操作活动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的认识;二是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
9.操作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
第七章学习技能练习题一、选择1.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A.智力技能 B.知识迁移 C.智力 D.思维程序2.吹啦弹唱属于()技能A.认知 B.心智 C.操作 D.评价3. 技能学习最基本的条件是()A.讲解 B.示范 C.练习 D.反馈4、把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成为()A.操作的定向 B.操作的模仿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5.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C.操作整合 D.原型内化6、安德林的心理技能形成三阶段的第三个阶段是()A 认知阶段B 联结阶段C 评价阶段D 自动化阶段7、对于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区别,描述不正确的是()A操作技能的对象是具体的物质实体,心智技能的对象是观念性的B 操作技能的执行过程是外显的,心智技能形成是内潜性的C 操作技能的动作可以合并的,心智技能的动作不能合并D 操作技能对动作不能合并,必须切实执行,心智技能的动作可以合并8、在心智活动的研究上,最早进行心智活动系统研究的是()A.兰达 B.赫钦斯 C.加里培林 D.库恩9、操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一次是()A 原型定向、原型内化、原型操作B 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原型定向、C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D 原型内化、原型定向、原型操作10、在智力技能形成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A 原型启发B 原型定向C 原型操作D 原型内化11、以下不属于言语讲解应注意的一项是()A 言语要简洁、概括或形象化B 同时讲解动作的结构和具体要求,以及动作包含的基本原则C 不仅讲解动作的物理特性,也要指导学生注意体验执行工作时的肌肉动作知觉D 过度的讲解,数量一般应控制在100%-150%12、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是用()A 图式B 坐标C 遗忘曲线D 联系曲线13、在技能形成的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多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A 抑制现象B 挫折现象C 高原现象D 低谷现象14. 根据练习时间分配的不同,练习可分为()A.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 B.整体练习与部分练习C.口头练习与书面练习 D.实际练习与心理练习15. 在技能学习的最初阶段,()对技能学习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动作技能演示文稿
第二十九页,共33页。
二、动作技能的指导要求
(一)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教师的讲解内容应包括: ①学习动作技能的目的 ②动作技能的性质 ③学习程序与步骤 ④注意事项
第三十页,共33页。
(二)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练习曲线的一般趋势如下:
第一,练习成绩逐步提高的总趋势, 表现在速度回忆和准确性提高上。
第二十页,共33页。
(四)动作技能的保持 不易遗忘的原因?
在形成与使用过程中 有了大量的过度学习
保持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 小脑等低级中枢,其可能有 更大的保持动作痕迹的能量
第二十一页,共33页。
许多连续的与不连续 的动作技能比较简单
第二十二页,共33页。
一、影响因素
(一)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目的具体
第三十二页,共33页。
所谓外部反馈是指操作者自身 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
称结果反馈,也就是教师、教
练、示范者、录像、计算机等外
部信息源对学习者的操作结果其 操作过程的反馈。 (四)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第三十三页,共33页。
获取的反馈信息,尤其是动觉反馈信息最有
代表性。
• 所谓外部反馈是指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
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称结果反馈,也就
是教师、教练、示范者、录像、计算机等
外部信息源对学习者的操作结果其操作过
程的反馈。
第二十七页,共33页。
(六)动作要求、信息负担是否合理
(七)身体练习与心理练习相结合
心理练习的效果取决于:
(二)动作技能的分类
1.徒手的 & 操纵
工具器械的
2.连续的 & 不连续的
第十页,共33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七章技能的形成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技能的两大分类及形成阶段。
(2)操作技能及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3)心智技能形成的有关理论。
考纲链接1.技能的概念: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技能的特点:(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认知经验的知识;(3)技能中的各种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3.技能的种类:(1)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指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完善、合理的方式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
它具有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的特点。
(2)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它具有以下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4.技能的作用:(1)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2)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3)影响着学习者的个性品质。
5.操作技能的分类:(1)从对外部刺激的调节方式看,分为连续性动作技能和非连续性动作技能;(2)从对外部条件的利用程度看,可分为封闭型动作技能和开放性动作技能;(3)从所涉及的骨骼、肌肉及动作幅度大小,可分为精细动作技能和粗放动作技能。
6.心智技能的分类:(1)根据适用范围不同,分为一般心智技能和专门心智技能;(2)根据学生学习的结果,分为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
7.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8.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
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像应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操作活动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的认识;二是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
9.操作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1)动作品质: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2)动作结构:各个动作之间的协调性较差;(3)动作控制: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水平较低;(4)动作效能:完成一个动作往往比标准速度要慢,个体经常感到疲劳紧张。
10.操作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1)动作品质:动作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2)动作结构:动作的各成分趋于精确,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3)动作控制: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4)动作效能:疲劳感、紧张感降低。
11.操作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1)动作品质:动作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准确性,在各种变化的条件下都能顺利完成动作;(2)动作结构:各个动作之间的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高度协调;(3)动作控制:动觉控制增强;(4)动作效能:心理消耗和体力消耗降至最低。
12.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13.示范的作用: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进而在实际的动作活动中可以调节动作的执行。
l4.教师示范要做到:(1)动作示范与言语解释相结合;(2)整体示范与分解示范相结合;(3)示范动作要重复,在示范中要指导学生观察。
15.练习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
这里的练习是指有意练习,即练习者抱有改进其作业水平的目的,而且这种练习要付出一定的努力。
16.练习的分类:(1)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可分为整体练习和局部练习;(2)根据练习时间分配不同可分为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3)根据练习途径不同可分为模拟练习、实际练习和心理练习。
17.练习中出现的高原现象:即学生在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技能学习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常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
18.反馈的作用:主要是提供给学生进一步加工的信息,是动作技能学习最重要的外部条件之一。
且在练习过后要给学生留出加工反馈信息的实践并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学生对反馈信息的加工。
反馈可来自两方面,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
在学生技能学习中给予反馈要注意反馈的方式、反馈的内容和反馈的频率。
19.动觉训练要注意:(1)减少对视觉的依赖;(2)采用分解法,让学生练习分解的个别动作;(3)利用各种辅助手段或辅助器械让学生体验伴随动作的运动感觉线索。
20.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探讨:加里培林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21.加里培林的五阶段论:(1)活动定向阶段;(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3)有声言语活动阶段;(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22.心智技能的三阶段论:(1)原型定向;(2)原型操作;(3)原型内化。
23.原型定向:即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运作,明确活动的方向。
教师应注意:(1)让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使学生对活动有一个完整的映像;(2)让学生了解围绕各个动作的结构而形成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3)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
24.原型操作: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
教师应注意:(1)让心智活动的所有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2)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采用变式加以概括;(3)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适时地向下一阶段转化;(4)动作的执行注意与言语相结合。
25.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教师应注意:(1)动作的执行应从外部言语开始,再逐步转向内部言语;(2)开始时,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再依据活动的掌握程度简缩;(3)要注意变换动作对象,对活动方式进行概括;(4)要注意适时地实现转化。
26.心智技能形成的特征:(1)从心智活动的方式看,心智活动的各个环节联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2)从心智活动的调节看,心智活动已经不需要意识的过多控制就能自动进行;(3)从心智活动的品质看,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独立性和批判性、灵活性等都大为增强。
27.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1)遵循心智技能按阶段形成的理论;(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熟练掌握心智活动规则和课题解答程序;(4)创设条件,提供心智技能应用的机会。
实战演练: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根据练习时间分配不同,练习方式分为()。
A.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B.整体练习与部分练习C.模拟练习与实际练习D.实际练习与心理练习2.按照肌肉运动强度的不同分类,弹钢琴属于()。
A.闭合型操作技能B.开放型操作技能C.细微型操作技能D.粗放型操作技能3.下列属于连续操作技能的活动是()。
A.打开收音机B.练字C.实弹射击D.开车4.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用()。
A.图示B.坐标C.遗忘曲线D.练习曲线5.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称为()。
A.操作的定向B.操作的模仿C.操作的整合D.操作的熟练6.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阶段称为()。
A.原型启发B.原型定向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7.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B.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C.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8.()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
A.内部反馈B.外部反馈C.动觉反馈D.过程反馈9.心智技能的结构具有()。
A.简缩性B.外显性C.内潜性D.观念性10.加里培林及其心理学派的著作中,被称为“物质或物质化阶段”的是()。
A.原型设计阶段B.原型内化阶段C.原型操作阶段D.原型定向阶段11.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A.抑制现象B.挫折现象C.高原现象D.低谷现象12.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在结构上的特点是()。
A.具有观念性B.具有内潜行C.具有简缩性D.具有整体性13.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把模仿阶段练习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种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称为()。
A.操作的定向B.操作的模仿C.操作的整合D.操作的熟练14.()是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A.认识技能B.动作技能C.知识迁移D.思维15.依据技能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技能的种类有()。
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B.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C.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D.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16.在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
A.原型定向B.操作定向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17.安德森的心理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三个阶段是()。
A.认知阶段B.联结阶段C.评价阶段D.自动化阶段18.在学校学习中,技能的学习以()的掌握为前提。
A.感性知识B.理性知识C.陈述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19.在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主要依靠视觉控制,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差,常常出现顾此失彼现象的阶段是()。
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整合D.操作熟练20.阅读技能、写作技能、运算技能、解题技能都属于()。
A.操作技能B.心智技能C.应用技能D.学习技能21.吹拉弹唱属于()。
A.识记技能B.心智技能C.操作技能D.认知技能22.练习扔铅球的动作时,宜采用的练习形式是()。
A.心理练习B.整体练习C.区组练习D.分配练习23.人借助于骨骼、肌肉实现的,以合理的、完善的方式组织起来的一系列外部动作方式,称之为()。
A.心智技能B.演讲技能C.驾驶技能D.操作技能24.操作动作符合规范要求,符合动作原理。
无论是在动作的力量、速度、幅度还是结构等方面都符合标准。
这是指操作动作的()。
A.合法性B.客观性C.适应性D.精确性25.心智技能的对象具有()。
A.外显性B.客观性C.展开性D.观念性26.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A.讲解B.观察C.示范D.练习27.在原型内化阶段,培养的重点应放在考查学生言语的()。
A.动作效应上B.动作本身C.对动作的认知D.利用言语来标志练习28.在动作技能学习的早期阶段,教师的示范不宜过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