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村庄资源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建设新模式
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实践与经验总结
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实践与经验总结随着城市化发展的不断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农村社区建设是指利用农村自然、人文资源,以及农民自发组织力量,开展自己的组织活动,推动社区自身发展的一种形式。
以下是笔者对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实践与经验总结。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区发展首先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比如修建宽敞的道路,安装清洁的饮水设施,添置公共厕所等。
同时,建设健全的垃圾处理系统,提供便捷的垃圾分类环保服务,使农村社区成为宜居宜游的地方。
二、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社区建设应紧跟时代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
通过引进新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此外,鼓励农民参与农机合作社,加强农业合作社的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发展。
三、提供全面的社区服务农村社区的发展需要提供全面的社区服务。
应设立社区医院,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加强健康宣传与教育。
同时,为社区居民提供教育资源,设立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
四、鼓励农村社区经济发展农村社区建设需要依靠经济发展的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社区经济的扶持力度,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提供创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鼓励农村社区与城市进行产业对接,促进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双赢发展。
五、强化社区文化建设农村社区建设应注重社区文化的传承和建设。
鼓励农民参与社区文艺活动,举办庙会、村民文化节等活动,弘扬民俗文化。
此外,建设村史馆,记录和传承村庄的历史文化,加强族谱、家谱的整理与保护,挖掘农村文化的深厚内涵。
六、加强社区自治,激发社区活力农村社区建设需要发挥社区自治的力量,激发社区活力。
通过建立农村社区自治组织,选举产生社区自治委员会,实施基层民主管理。
同时,鼓励农民参与社区事务的讨论和决策,调动社区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社区建设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引言概述:乡村治理是指对农村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进行管理和调控的过程,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乡村治理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乡村治理新模式,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1.1 建立健全村级自治组织乡村治理新模式的第一步是建立健全村级自治组织。
通过选举产生村委会,加强村级决策和管理能力,提高基层自治水平。
同时,要加强村级干部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
1.2 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乡村治理现代化需要建立健全农村社区。
通过设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提供便民服务和社区活动场所,加强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同时,要加强社区治理,建立社区居民自治组织,推动社区自治。
1.3 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乡村治理新模式的成功离不开党组织的领导和支持。
要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提高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战斗力。
通过开展党员教育和培训,提高党员的意识和素质,推动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推进农村产业发展2.1 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乡村治理现代化需要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通过挖掘农村的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培育壮大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农村品牌经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2.2 加强农村产业合作组织建设乡村治理新模式需要加强农村产业合作组织建设。
通过组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形式,促进农民的组织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的收入水平。
2.3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治理现代化需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通过发展农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三、改善农村基础设施3.1 加强农村道路建设乡村治理新模式需要加强农村道路建设。
通过修建和改造农村道路,提高农村交通便利度,加快农产品流通速度,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2 完善农村供水供电设施乡村治理现代化需要完善农村供水供电设施。
农村社区建设的创新思路
农村社区建设的创新思路农村社区建设是实现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为了推动农村社区建设走上一条创新发展的道路,需要我们拥抱新思维、开拓新模式。
本文将探讨农村社区建设的创新思路,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促进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农村产业农村社区的发展离不开农业产业的发展,但传统的农业产业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因此,创新农村产业成为必然选择。
通过引进高效、科技含量高的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改变传统农业经营模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使农民从中得到更多收益,实现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推动农村电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商已经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同样,农村社区可以通过电商的方式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农民收入。
可以通过成立农村电商合作社,建立电商平台,为农产品销售搭建桥梁,打通农产品从产地到市场的直接通道。
三、发展农村旅游农村社区的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这为农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可以通过发展乡村民宿、农家乐等形式,吸引更多游客到农村观光游玩,提高农民收入。
四、加强教育培训农村社区的教育水平落后于城市,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民的社会发展。
为了创新农村社区建设,需要加强对农村居民的教育培训。
可以通过开办职业技能培训班、提供在线学习资源等方式,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五、改善基础设施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给农民生活带来了困扰。
为了创新农村社区建设,需要改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水、电网等。
通过引入新技术,改善基础设施水平,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六、加强农村治理农村社区的治理水平直接影响到社区的发展。
为了创新农村社区建设,需要加强农村治理,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治能力和参与度。
可以通过成立村民委员会、设立社区共治机构等方式,加强农村社区的治理工作,增强居民的自治意识。
七、引入社会组织农村社区建设需要各种资源的支持,而社会组织具有丰富的人力、物力和资金资源。
创新村庄建设和管理整体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
行 免 费义 务 教 育 ,实 行 区直 管 农 村 中
投入 , 实现城 乡基 础设施 的对 接与统一 。
一
里 的 生 态林 带 建 设 ,通 过 了省 级 生态 环境 优 美乡镇 。
三 是 积 极 实施 “ 个 一 ” 农村 文 五
极 培 育 特 色 文 化 队伍 , 目前 已有 “ 獬
村 供 水 、供 电 、 交 通 、 通 信 等 设 施 , 完成 了全 区 4 6万 户农 民 自来 水 的… .
户 一 表 改 造 和 农村 有 线 电视 数字 化 整
体转 换 工 程 ;推 进 了农 村 联 网 公路 建
40 \ \ ( 、£ , f£P0R c 7 +
参与 ,充分 发挥群 众主体 作用 ,加快推
进城 乡…一 发展 。 体化
是 公 共 服 务 网 络 。 实 施 城 乡
一
、
务实基础 , 注重 “ 三大建设” 7个 。 先 后 投 入 近 6亿 元 用 于 生 态 绿
化 ,建 成 生 态 公 益 林 1 5万 亩 ,新 增 . 绿 化 面 积 l . 3万 平 方 米 ,完成 了海 14
小 学 体 制 , 年 基 础 教 育 普 及 率 已 达
道) 、村两 级公 共 文化服务 网络 ,以打
是 加 强 基 础建 设 。 全面 改 造 农
区创建。九龙湖镇、獬浦镇成为全国 9 .4 , 省 、 91% 居 市前 列 。 建立健全 镇 ( 街 造 “ 雄镇大舞台”为品牌 ,从 新镇海
民人 均纯 收入 突破 1万元 ,达到 14 7 0 4
元 , 比 卜年 增 长 1 . % 。近 年 来 ,区 43
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创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现就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的重要意义农村社区是农村社会服务管理的基本单元。
随着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我国农村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村基层社会治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农村人口结构加剧变化,部分地区非户籍居民大幅增加,非户籍居民的社会融入问题凸显,部分地区存在村庄空心化现象,农村“三留守”群体持续扩大;农村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农村居民服务需求更加多样,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明显滞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难以适应;村民自治机制和法律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等。
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有利于推动户籍居民和非户籍居民和谐相处,有利于促进政府行政管理、公共服务与农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更好地衔接互动,有利于增强农村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为农民幸福安康、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中央高度重视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对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农村社区建设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行政村范围内,依靠全体居民,整合各类资源,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促进农村社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素养,努力构建新型乡村治理体制机制。
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组织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实践证明,农村社区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配套工程,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举措。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主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顺应农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增强做好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深入推进试点工作。
二、总体要求(一)工作目标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全面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素养为根本,完善村民自治与多元主体参与有机结合的农村社区共建共享机制,健全村民自我服务与政府公共服务、社会公益服务有效衔接的农村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形成乡土文化和现代文明融合发展的文化纽带,构建生态功能与生产生活功能协调发展的人居环境,打造一批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农村社区建设示范点,为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合村聚居创建农村社区——中国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
图 B I ^ N 舢 J I N G J I y u 删H u ^
蔡 蔚 。朱 秀英 :合 村聚居 创 建农 村社 区
— —
中国新农 村建设的路径选择
蔡 蔚 ,朱秀英
( 德州学院 政法学院 ,山东 德州 2 5 3 0 2 3)
摘 要:2 1 世纪 中国农村 出现 了合村聚居现象,随之农村社 区作 为新居民点应运而生,为新农村建设增 添
了亮丽的光环。诸 多地 区如山 东德 州,在 尊重农民意愿 、保护农 民权 益的基础上 ,按 照城镇建设规划 ,选择 了
一
、
农村 改革 中始 出合 村建社 区
2 0 0 1 年初 中共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 村税费改革将有助于保持中国农村的社会稳定 , 并 促进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随之,一项有利 于农民减负增收的农村税费改革在中国农村广泛开 展 。当时理 论界 、学术 界 、实业界 都认 为这 是继 土 地 改革 、实行 家庭 承包 经 营之后 中 国农 村 的又一项 重 大改革 。2 0 0 3年地 处洞庭 湖 区的湖南省华 容县 开 始 了合 村 并组 ,上 半 年合 村 3 3个 ,并 组 1 4 4 O个 , 减少村干部 1 7 4 人 ,组长 1 1 2 6 人 ,清退临时人员 1 0 8 0人 ,可 节 约人 员 补贴 开 支 8 0 0多 万元 。他们 认识到 “ 在实行税改后 ,积极推进配套改革 ,其 中 项重要举措是调整 、合并现有的村组。 ” “ 华容 县 的合村并组 ,取得 了显著成效 :减轻了农 民负
村 庄 合 并 、集 中居 住 、建 设农 村 社 区的发 展 之 路 ,加 速 了城 乡一 体化 进 程 ,从 而 推进 农村 的经 济 发 展 、政 治安
村庄整治背景下新农村社区规划研究探析——以合肥市撮镇镇为例
的地 理 区 位 和 区 域 环 境 中有 可 能 承 担 其 他 村 与 城 镇 之 间 的一 个 过 渡 等 级 。因 此根 据 对 现 状 镇 村 职 能 组合 特征 及 未 来 发 展 态 势 分 析 , 出 镇 村 职 能组 合 结 构 设 想 , 强 镇 村 体 系 职 能 结 构 提 加 的优 化 组 合 : 区 中 心 : 镇 镇 政 治 、 济 、 化 中 心 , 镇 撮 经 文 以轻 工业 为 基 础 , 型 加 工 业 为 主 导 , 善 市 场 网 络 为 特 色 的 城 市 功 能 轻 完
构成 区域 发 展 核 心 ; 以镇 域 主 要 道 路 与 节 点 结 合 构 筑 区 域 发 展
轴 结 构 。而 城 镇 布 局 规 划 中 的农 村 社 区分 布 形 态 则是 非 常 简 明
的镇 区一 管 理 区一 居 民点 三 级 规 划 , 理 区 由 于 承接 了农 村 地 管
区发 展 的 主要 资金 流 、 力 资 源 流 、 通 运 输 流 和 物 流 . 特定 人 交 在
新 农 村 建 设
农 经 与 技20 第2卷 4 总 4期 村 济 科 0 年 1 第0期(第2 ) 1 3
材庄整治背景下新农村社区规划研究探析
以合 肥 市撮 镇 镇 为例
蔡 丽 艳
( 苏州科技 学院 建 筑与城 市规 划 学院 , 苏 苏州 2 5 1) 江 101
[ 摘 要 ] 农村 社 区 建设 的 目的是 为农 村 居 民提 供 适 宜 的 生 活 场所 与 工作 条件 , 正 促 进 农 村 人 口和 农 村 地 区 新 真
根 据 镇 村 体 系 发 展 战 略 和 空 间 结 构 “ 一 一 ” 本 布 局 点 线 面 基
浅析新时代下研究卢作孚乡村建设理念及启示
浅析新时代下研究卢作孚乡村建设理念及启示中国现代农村建设发展至今,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农业专家、乡村建设者,这其中卢作孚先生无疑是其中一个值得我们借鉴的人物。
卢作孚先生是一位乡村建设领域的权威人士,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参与了华北的抗日战争,并在1949年后曾任职于国家领导层,重点参与了中国农村改革和发展工作。
卢作孚先生所发表的一系列关于乡村建设和农业发展的理论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的。
卢作孚先生的乡村建设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卢作孚先生认为,农业是乡村经济的基础,是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条件和决定因素。
他强调,要实现乡村的现代化,必须立足于农业,取得农业现代化的胜利。
他提出了“种粮兼果、养殖同时”的生产方式,推广了新机耕、新水旱田和新机械化等农业生产技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业现代化。
二、强化基层组织卢作孚先生认为,建设现代农村必须依托和加强基层组织,建立健全村委会制度,提高村庄的自我管理能力。
他提出“三级群众自治组织、三级统筹管理”的原则,即建立村、镇、县三级组织,实现统一管理和自治相结合。
同时,他还主张在村庄注重社会保障工作,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障农民权益。
三、整合资源,拓宽农村经济发展渠道卢作孚先生认为,要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必须积极开展整合资金、技术、市场等资源的工作,拓宽乡村经济的发展渠道。
他提倡发展农村合作社,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和知识普及,引导和帮助农民走出简单粗放的农业生产模式,进一步实现农产品产业化和品牌化。
他还提出建立粮油店和农村电商等销售渠道,让乡村流通市场更加畅通,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首先,要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重视农村经济和农民的地位,实行产业导向,支持农业企业的发展,大力培育农村新型经济。
其次,要注重基层组织建设,提升村庄自治水平,促进社区治理,加强基层干部的培养和管理。
第三,要创新创业,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发挥各地优势和潜力,增强乡村自我发展能力。
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思考
21 年 9 02 月
工会论坛
T a eUn o s’ r Ul rd in T i l b e
V0 .8 No5 11 . S p2 2 e .01
积极推进农村社 区建设 的思考
杨香 菊
( 东茌平 县委 党校 , 山 山东 茌平 22 0 ) 5 10
二、 农村 社 区建设 面 临的 主要 问题
决 于 相互 的 自愿合 作 。农 村 社 区治理 模 式适 应 了 农村经 济 、 治和 社会 发展 的必 然要 求 , 政 是我 国农 村
治理 方式 的又 一创 新 。
不足 。城市社 区建 设的成功为我们提供 了有益借
鉴 。通过 农 村 社 区建 设 , 以把 原先 乡镇 ( 道 ) 可 街 政 府 部 门的职 能承 接下 来 , 进行 一站 式服 务 , 改变 农村 公 共 服 务“ 边缘 化 ” 况 , 一定 程 度 上 实现 城 乡 公 状 在 共 服 务 与社 会 管 理 的一 体 化 , 农 民享 受 到和 城里 让 人 一样 便利 的公 共服 务 , 升农 民的生 活 品质 。 提
居 民生 活 的 自然 区 域环 境 , 也包 括 在 这 些辖 区 内进 行经济 、 治、 政 文化 、 会 活 动 的社 会 群 体 。社 区 组 社 织 既借 助 于 自然村 、 产 队等传 统组 织资 源 , 生 又不 限
于 传 统 的 天然 的 、 血缘 的、 政 的组织 限制 , 要 取 行 主
的 。 当前 新 农村 社区 建设 正成 为我 国新 农村 治理 模 式 的发 展 趋 势 。它是 在 党和 政 府 的 领 导下 , 靠 社 依 区 力量 , 利用 社 区资源 , 化社 区功 能 , 决社 区 问 强 解
“大村庄制”改革——农村社区化建设的新探索
原有 的管 理模 式 、 政府 职 能 和干 部 作风 已不 能适 应新 农
户” 成本较 高 。 ( ) 户 “ 弱 ” 规 模 化 程 度 低 , 济 发 展 相 对 落 2农 散 , 经
一
方面, 由于服 务半径 过 大 , 群众 到 驻地办 事最 远要走 五
有4 0 8 个。散居现象使得新农村规划建设难以开展, 村庄
宅 基 地 利用 效率 低 , 础 设施 建 设和 公共 服 务 “ 村入 基 进
六十里 , 办完一件程序较 为复杂的事情通常要往返驻地 几次 , 群众 意见 较大 。
村 发 展和 农 民增 收 , 且 限制 了社会 主 义新 农 村 建设 的 并
直 沿 用 旧有 的 管 区 管 理 模 式 , 个 管 区 下 辖 l 个 村 左 每 0
右 , 管 区 书记 1 、 区主 任 1 , 作人 员 1 , 设 人 管 人 工 人 而且
进程 。实行“ 大村庄制” 改革, 探索农村社区化建设是促 进 农 业 发展 、 民增 收 的题 中之意 , 农 是打 破“ 乡 二元制 城
人 均 占有 耕 地 11 . 5亩 。2 0 0 8年 农 村 经 济 总 收 入 1 6 2 亿 元 ,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6 4 元 , 村 、 业 取 得 了 巨大 发 农 53 农 农 展 , 民收入 得 到 很大 提 高 。但 是 目前 农村 存 在着 村 庄 农
散居 、 农户散弱 、 一些村庄党组织散乱的现象, 现有的管 理模式、 政府 职 能 和机 关 工作 作 风不 适 应 目前 的农业 农
科学谋划---积极探索
科学谋划---积极探索科学谋划有效运作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省、平顶山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坚持“四个重在”、“四个带动”和“学比看”实践要领,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总体要求,以“两提、两创”为抓手,以构筑“三二一六”工作推动平台为重点,以实现农村发展方式“三个转变”为目标,把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做为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促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切入点,抢抓机遇,蹲位担当,科学谋划,有效运作,有力推动了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汝州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一、汝州市基本情况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现状汝州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总面积1573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96万亩,辖20个乡镇、街道,总人口9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6万。
是河南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市、改革开放特别试点市、加快城镇化建设重点市、对外开放重点市、畜牧业发展重点市。
先后荣获全国科技、体育、广电、老龄工作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城市和河南省文明城市、园林城市、林业生态市等荣誉称号,是全国小麦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国肉类百强县和商品猪生产基地。
近年来,汝州市紧紧围绕提前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走在全省县域发展前列的战略目标,强力实施“经济强市、和谐立市、文化名市、生态靓市”战略,经济社会保持科学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目前,汝州已经发展成为河南省最大的水泥、玉米淀粉、饼干生产基地,河南省重要的煤炭、电力基地,全国重要的高速铁路无砟轨枕、轨道板生产基地,全国最大、世界第三的L—色氨酸生产基地,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铁路重载高速机车合金钢配件和火车轮生产基地。
(一)新型农村社区设置情况。
我市根据农村经济发展、自然条件、人口分布等现状,共设置新型农村社区128个、中心社区21个。
按照“抓点带面、分类指导”的工作方针,我市设置示范新型农村社区37个、示范中心社区10个,市委书记、市长各分包2个示范新型农村社区,市委副书记、市人大主任、政协主席和15个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各分包1个示范新型农村社区,街道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各分包一个示范中心社区。
村庄合并和农村社区建设实施方案
村庄合并和农村社区建设实施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了我办公室的角落,思绪随着这温暖的阳光蔓延开来。
十年了,从一个小小的文案策划,到如今负责整个村庄合并和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方案,这一路走来,感慨万千。
好了,不说感慨,咱们言归正传,来谈谈这个方案。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流失严重,村庄空心化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村庄合并和农村社区建设应运而生。
本项目旨在通过合理规划,将分散的村庄整合为具有规模效应的社区,实现农村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目标1.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居住环境。
2.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提升农村社区的治理水平,增强社区凝聚力。
三、实施方案1.合并原则(1)地理位置相邻的村庄优先合并;(2)人口规模较小的村庄优先合并;(3)产业发展相近的村庄优先合并;(4)历史文化底蕴相近的村庄优先合并。
2.合并方式(1)整体合并:将两个或多个村庄整体合并,成立新的社区;(2)部分合并:将部分村庄纳入现有社区,实现资源共享;(3)异地合并:将地理位置较远的村庄合并至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的地区。
3.社区建设(1)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社区内的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生活品质;(2)产业发展:根据社区特点,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居民收入;(3)教育医疗:提升社区内的教育、医疗水平,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求;(4)文化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5)环境保护:加强社区环境保护,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4.治理体系(1)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社区工作有序开展;(2)社区居民委员会:加强社区居民自治,提高社区治理水平;(3)社区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方便居民办事;(4)社区志愿者队伍:发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增强社区凝聚力。
四、项目推进1.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合并村庄的基本情况,为合并提供依据;2.制定方案: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制定详细的合并和建设方案;3.宣传发动: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合并和建设的目的、意义,提高居民认知度;4.实施推进:按照方案,有序推进合并和建设工作;5.监督评估:设立项目监督小组,定期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评估,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探索村庄“有机更新”破解农民建房难题一以海盐县为例
国土资源TANSUOYANJIULAND&RESOURCES43探索研究近年来,随着海盐县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越来越多富裕起来的农民为了改善居住条件,建房的要求十分强烈。
但受诸多因素影响,农民建房愈发困难。
妥善解决和依法管理农民建房已成为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是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环节和根本要求。
海盐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大科学论断,积极探索新常态下产业至上、业态优先的美丽乡村建设机制,按照“水净、人文、村美、民富”的建设要求,精心打造优美乐居、优闲乐游、优质乐业、优雅乐活的江南水乡典范。
从2014年起,海盐县在逐步规范和推进农民建房宅基地审批工作的基础上,打造村庄“有机更新”,建设美丽乡村模式的村庄整治,走合理撤并、有序发展之路。
村庄有机更新,就是尊重现存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传承村庄业已形成的空间机理和发展格局,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等原则的基础上,对村庄这个有机整体进行循序渐进的更新、整治和改造。
笔者结合近几年的工作实践,对海盐县如何通过村庄有机更新,破解农民建房难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
一、背景分析海盐县有9个镇(街道),105个行政村,通过对不在城镇区征迁范围的82个行政村进行调查,82个行政村中:农户40300户,人口149146人,现有房屋占地面积6030235平方米,村庄布点规划中14671户为保留点,25659户为撤并点。
全县村庄规划面积38696亩,其中新市镇规划面积14566亩,规划户数34259户,现已进点户数8856户;新社区规划面积7380亩,规划户数13678户,现已进点户数1530户;保留点规划面积16750亩,规划户数20694户,现已进点户数16662户。
据调查,近三年有建房意愿的有12673户。
海盐县农村土地整治开始于2009年,7年来共立项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47个,已完成21个计划复垦新增耕地5569亩,其中宅基地复垦新增耕地5459亩,新增建设用地5582亩,其中用于安置区3808亩,安置搬迁农户5079户,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城镇化。
村庄合并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一种选择
体化提供了新的经验和思路。
一
、
典 型 事 例
少 、 源少 、 力 弱 等难 题 。 兰 山 区 义 堂 镇 是 该 市 建 设 农 村 资 财
新 社 区 的先 进 典 型 。该 镇 本 着 适 度 超 前 、 步 到 位 的 原 则 , 一
1 山 东 省在 部 分农 村推 进 “ 地 城 市化 改 造 ” . 就 山东 省 2 0 0 4年 提 出 , 省 村 镇 建 设 要 牢 固 树 立 城 乡 一 全 体 化 的 发 展 思 路 , 照 群 众 自愿 的 原 则 , 步 开 展 迁 村 并 点 按 稳 工 作 , 村 向大 村 集 中 , 通 不便 利 村 向交 通 便 利 村 集 中 , 小 交 弱
d i1 . 9 9 .sn 10 o :0 3 6 /j is . 0 8—3 2 2 0 . 5 0 4 9 8.0 9 0 .0
中 图 分 类 号 :9 3 C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9 8 2 0 ) 5— 0 5— 3 10 3 2 (0 9 0 0 1 0
近 年来 ,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的 热 潮 中 , 少 地 方 大 在 不 胆 探 索 村 庄 合 并 、 设 新 型 农 村 社 区 的 路 子 , 且 取 得 了 显 建 并
著 成 效 , 现 出一 批 好 的 典 型 , 统筹 城 乡 发 展 、 施 城 乡 一 涌 为 实
t村 , 5 构筑 新 型 城 镇 体 系 , 节 约 土 地 1 可 0万 亩 。 目 前 , 个 这
战 略 正 在 加 紧实 施 。 临沂市 自20 0 4年 起 , 过 4年 的 努 力 , 合 并 减 少 行 政 经 共
2024年村综合治理工作总结8篇
2024年村综合治理工作总结8篇第1篇示例:2024年是我国村综合治理工作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努力改善农村社会治理工作,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以下是2024年村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一、政府部门加大了对农村综合治理工作的投入,加强了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建设。
各级政府在财政资金分配上给予了更多的支持,加大了对农村治理工作的经费投入,确保了基层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政府对村级干部进行了培训,提高了他们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使他们更加适应新时代农村综合治理的要求。
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农村综合治理工作。
在2024年,社会各界对农村综合治理工作的关注度大大增加,多方参与推动了农村综合治理工作。
企业、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纷纷加入到农村综合治理工作中,为村庄的规划、整治、改善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
这种多方参与的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综合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村民自治意识不断提升,农村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2024年,农村村民自治意识进一步增强,村民对自己村庄的管理和治理参与程度更高,更加主动。
在农村综合治理工作中,村民们积极参与各种民主决策,共同参与村庄规划和建设,为美好家园贡献了力量。
四、农村综合治理工作得到了技术的支持,推动了村庄的智慧化发展。
在2024年,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了农村综合治理工作的智慧化发展。
通过建设智慧村庄平台,有效整合了村庄资源,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精准度。
村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也得到了大幅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2024年是我国农村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的一年。
政府部门加大投入,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村民自治意识不断提升,技术的支持等多方因素共同推动了农村综合治理工作的不断完善。
我们相信,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未来的农村综合治理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贡献更大力量。
第2篇示例:2024年已经过去了,回顾这一年的村综合治理工作,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加快农村城镇化的有效路径——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加快农村城镇化的有效路径——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探索与思考河南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和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日前圆满结束,在两会审议讨论期间有14名代表提出:河南省应大力推行大村庄制。
大村庄制,就是用村庄合并的方式实现农民聚集居住。
在河南省平原地区,把几个相邻的村庄合并,建设6层左右的楼房,可节省大量土地。
建设楼房的费用,可由农民分摊,但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
建议每个农民每年补偿500元,补贴20年。
合村后,富余的土地由农业工人负责生产。
新城镇的建设,使得原先没有市场价值的村落有了市场价值。
人口聚集,会使得当地的市场价值放大,产生新的产业,餐饮、百货都会因此而兴起。
聚集的程度高,投资者才会去投资。
这些就是聚集的好处。
另外,关系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也会加快。
现在农村很多都是设置简单的小诊所,如果人口聚集了,就可以建设较高标准的医院。
近年来,全国各地不少地方按照中央实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重大战略部署的历史机遇,积极进行新型农村住宅社区的探索、建设,不仅改善了农民居住环境,加快了新农村建设进程,而且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1月27日,笔者随同河南省孟州市河阳街道和河阳国土所组织的部分村组干部、国土协管员到河南省新乡市两个县共五个农村社区参观学习,收获颇丰。
现结合当前部分地区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的实际情况及存在问题,思考并整理后有如下建议:一是加强对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建房规划的引导。
适应农村发展新阶段的要求,需要引入工业化理念,在保护耕地、确保粮食安全基础上,通过政策措施的规划引导,推动城市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民通过转移就业实现持续增收。
在新一轮农民建房热潮到来之际,如果农户仍在原址按传统习俗建房,十几年后还会再拆再建,不仅造成巨大的土地资源和资金浪费,而且难以从整体上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留下历史遗憾。
建议将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纳入新型工业化体系规划,将农民建房纳入城镇体系规划,积极加以引导支持。
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模式和途径有哪些
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模式和途径有哪些?我们在制定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导思想和原则时,强调要因地制宜、民主决策、不搞一刀切。
坚持按照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合则合、宜搬则搬的原则,坚持先易后难,稳步推进,具备条件的先建,不具备条件的待时机成熟时逐步建。
根据不同类型,总结探索了符合各地实际情况建设模式和基本途径。
六种建设模式是:一是城中村改造型(占14%)。
主要是依托城市及县城城中村旧城改造项目,按规划启动新村建设。
二是旧村完善型(占22.4%)。
主要是原有村庄规模较大、规划合理、区域位置优越、建设条件良好、经济水平较高、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完善有一定基础的村庄,在原有村庄基础上,对规划、建筑、环境、设施进行完善提高建设的新型农村社区。
三是村庄合并型(占47.5%)。
主要是按照规划建设的中心村,几个村整合为一个村。
通过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服务功能,采取政府扶持、金融支持和搬迁农户建筑材料补助、享受就业、低保、养老保险等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农民到新村建房。
四是产业带动型(占8%)。
主要是产业聚集区内村庄,依托聚集区产业促进人口和生产要素聚集,整合村庄,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五是服务共享型(占3.7%)。
主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紧邻的村庄,针对位置相对集中、规划基础好、达到一定规模的村,通过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和实施社区化改造,实现资源共享和利用最大化。
六是整体搬迁型(占4.4%)。
主要是针对深山区、滩区等生活环境恶劣,不适宜居住散居户地方,包括南水北调库区移民搬迁,通过上级政策扶持、社会帮助、群众自筹等方式,选择条件较好的地方统一搬迁建设住宅区。
四个建设基本途径是:一是群众自建型,以农民自筹资金建设为特点。
二是集体代建型,以集体统一组织、统一图纸、统一招标、统一建设为特点;三是招商建设型,以招商引资开发建设为特点;四是社会援建型,以社会力量无偿援助为特点。
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调查报告做法与成效近年来,县政府坚持把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按照试点示范、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不断强化措施,持续加大投入,积极探索实践,集中开展了以建阵地、优环境、促服务、惠民生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努力缩小城乡之间的空间距离和设施落差,使农村生活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实现了城乡和谐发展,建成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和全省农村社区建设先进县,受到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及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1、明确工作思路,科学合理布局。
坚持以农村群众需求为导向,把社区理念引入新农村建设,按照土地节约利用、居住相对集中、便于管理服务的原则,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通盘考虑农村空间布局、生产力布局、交通布局、生态布局和人口布局,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小区,推进农民居住由分散向集中转变、平房向楼房转变、村庄向社区转变,提出了居住向小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服务向社区集中的农村社区建设思路。
按照城区改造型、镇区聚集型、多村联建型、园区带动型、整村搬迁型五种模式,对现有自然村进行整合,把全县97个行政村规划为45个农村社区,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促进城乡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2、突出建设重点,稳步全面推进。
坚持高起点规化、高标准建设、统一功能布局,依托原有的农村服务阵地和活动场所,采取争取省市补助、县级财政配套和村组自筹的办法,按照服务用房不少于20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所不少于1xxx平方米的标准,投资7xxx多万元改扩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万多平方米。
抢抓六盘山片区扶贫开发机遇,整合扶贫搬迁、生态移民、危房改造等项目,将各项涉农资金进行捆绑,启动以告别深山区、土坯房、土窑洞、独居户和加快农民向城区、镇区、中心村集中为主要内容的三集中、四告别工程,建设大社区,从根本上改善山区群众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村庄合并和农村社区建设实施方案
村庄合并和农村社区建设实施方案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农村地区逐渐呈现出人口外流、土地荒芜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央政府提出了“村庄合并、土地流转、农村社区建设”等一系列措施,旨在促进农村振兴、改善农民生活。
本文以“村庄合并和农村社区建设实施方案”为主题,探讨如何落实这些政策措施,促进农村发展。
二、村庄合并的必要性
传统的农村村庄规模较小,资源分散,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农村发展需要。
村庄合并可以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提高社会服务和经济效益,兼顾城乡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
同时,合并后的村庄规模大、管理方便,也能更好地提高乡村治理能力。
三、村庄合并的实施策略
1.科学规划
首先,需要进行科学规划,充分考虑到各村庄的地理位置、产业特点、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
在这个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合并方案。
以充分整合村庄的各种资源,提高其综合竞争力。
2.政府引导。
整合村庄资源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建设新模式
膨胀村庄规模整合村庄资源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建设新模式——关于对莒南县推行大村庄制农村社区建设的调研报告近日,山东省临沂市民政局组成考察组赴莒南县相沟乡利用两天的时间对大村庄制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采取了听汇报、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
调研中,共座谈39人,其中乡镇干部17人,社区干部13人,居民代表9人;发放调查问卷80份。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推行大村庄制农村社区建设的背景及原因2004年底,莒南县相沟乡结合市县开展的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将原有的54个行政村合并减少到45个,减少9个。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该乡在工作中发现存在部分合并村“貌合神不合”,村干部之间相互扯皮,互不服气,工作效率低,村庄管理混乱,村级社会服务事业发展缓慢等现象。
究其原因:一是部分村干部之间互相拆台;二是部分村宗族派性矛盾仍较突出;三是合并村强弱互补优势没有得到充分表达;四是中央惠农政策增多,村庄合并过程中坚持土地合同、债权债务、农业税负等不变的要求已不适应社会发展形势等。
2006年初,相沟乡审时度势,创新思路,借鉴外地经验,提出了建设农村社区的思路。
两年多来,全乡共整合32个村庄,建立10个农村社区,行政村数量减少到13个。
全乡4.2万人口,其中社区覆盖人口3.2万人,占全乡人口总数的76%。
通过社区整合资源,集聚力量,加快发展,有效地带动了全乡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为全市探索出了“大村庄制农村社区”的发展模式。
二、主要做法该乡坚持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选定三义口村作为试点,将三义口村改为三义农村社区。
三义口村是2004年由张家三义口、杨家三义口等6个行政村合并形成,合并后共有2300户,6060口人,221名党员,区域面积10平方公里,是全县第一大村。
在社区的建设过程中,该乡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调动广阔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性,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了过去村庄管理混乱、街道脏乱、发展滞后的局面。
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全乡进行了推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膨胀村庄规模整合村庄资源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建设新模式——关于对莒南县推行大村庄制农村社区建设的调研报告近日,山东省临沂市民政局组成考察组赴莒南县相沟乡利用两天的时间对大村庄制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采取了听汇报、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
调研中,共座谈39人,其中乡镇干部17人,社区干部13人,居民代表9人;发放调查问卷80份。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推行大村庄制农村社区建设的背景及原因2004年底,莒南县相沟乡结合市县开展的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将原有的54个行政村合并减少到45个,减少9个。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该乡在工作中发现存在部分合并村“貌合神不合”,村干部之间相互扯皮,互不服气,工作效率低,村庄管理混乱,村级社会服务事业发展缓慢等现象。
究其原因:一是部分村干部之间互相拆台;二是部分村宗族派性矛盾仍较突出;三是合并村强弱互补优势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四是中央惠农政策增多,村庄合并过程中坚持土地合同、债权债务、农业税负等不变的要求已不适应社会发展形势等。
2006年初,相沟乡审时度势,创新思路,借鉴外地经验,提出了建设农村社区的思路。
两年多来,全乡共整合32个村庄,建立10个农村社区,行政村数量减少到13个。
全乡4.2万人口,其中社区覆盖人口3.2万人,占全乡人口总数的76%。
通过社区整合资源,集聚力量,加快发展,有效地带动了全乡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为全市探索出了“大村庄制农村社区”的发展模式。
二、主要做法该乡坚持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选定三义口村作为试点,将三义口村改为三义农村社区。
三义口村是2004年由张家三义口、杨家三义口等6个行政村合并形成,合并后共有2300户,6060口人,221名党员,区域面积10平方公里,是全县第一大村。
在社区的建设过程中,该乡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性,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了过去村庄管理混乱、街道脏乱、发展滞后的局面。
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全乡进行了推广。
(一)整合村庄资源,促进社区管理规范化。
一是整合管理体制。
社区只成立一套领导班子,即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班子职数和交叉任职率根据社区人口数量确定。
撤销以前各自然村党支部,成立以社区为单位的党总支,并将支部建在社区各种协会组织上。
二是整合村庄资产。
将原来各村5%以内机动地、宅基地、建设规划预留地、“四荒”地、集体积累等集体资产全部整合起来,由社区统筹管理和使用。
对原自然村涉及的债务转移到社区承担,根据集体经济状况及政策情况,逐年偿还,逐步化解。
三是整合村庄同合。
原自然村的各业承包合同,全部收归社区集中管理,集中变更发包人。
对原自然村签订的未到期合同,继续维持合同期限。
待合同到期后,再由社区公开发包。
(二)搭建工作平台,加快社区建设城镇化。
一是为新农村建设搭建示范平台。
该乡在进行农村社区建设规划时,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把提升农村社区示范功能放在首位,引导社区按新农村标准进行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样板。
二是为社区群众提供集中服务平台。
在全乡农村社区建设中实施“十个一”工程,即:每个社区建设一条商贸大街、一处集贸市场、一处便民超市、一个为民服务中心、一处小学或幼儿园、一处卫生室、一处文化广场和老年、幼儿游乐中心、一处警务室、一处工业及养殖项目区、一处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区。
在此基础上,发展各种服务业,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生产资料及生活用品,方便广大居民。
三是为农业产业化提供组织平台。
社区内成立各类农业专业合作协会,发挥农村党员和农村能人的作用,把广大居民组织起来,促进农业产业化的迅速发展。
在生产经营上,通过有能力的党员和农村能人的带动,以协会为单位统一组织、统一销售,为农民提供技术、市场、信息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降低了农民生产经营风险。
四是为城镇化建设提供缓冲平台。
加快旧村改造,集中力量建设居民新区,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和环境,拉进了农村与城市的距离。
改造建设了学校、卫生室、活动中心、日用百货超市、农资超市、餐饮、家电等各种基础服务设施,为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
(三)支部建在协会上,带动社区经济产业化。
按照“围绕社区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思路,打破原来村党组织设置模式,对党员进行重新组合。
按照产业趋同、规模适度的原则,在专业协会中成立了青年、老年、妇女、农业、商会、经纪人、平安创建和社区服务区8个协会党支部,把党员全部纳入各协会党支部中,每名党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和行业特点加入多个协会,但只能加入一个党支部。
党员在协会中担任会长、副会长和理事等职务。
各协会中的理事会成员、优秀党员、产业大户和经营能人等组成协会成员联谊会,定期开展座谈、联谊活动,交流经验,协调关系,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实行协会“1+4”帮扶制,即协会中的每个党员经营户负责培植一个文明户、带动一个中间户、帮扶一个困难户、转化一个特困户,及时为群众提供系列化服务。
通过协会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园、养殖区、商业区等,带动了社区经济产业化发展。
三、取得的成效莒南县大村庄制农村社区建设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了初步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政治稳定、社会发展和各项事业的进步。
(一)减少了干部职数,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
农村社区成立前,该乡共有村“两委”干部192人,成立社区后,村干部减少到74人,减少了118人,每年为乡政府节约208.7万元。
干部职数的减少,不但没有影响工作,反而工作效率比以前提高很多。
过去三义社区几个自然村从04年就开始准备村村通自来水,各村分别制定规划和方案,一直没形成统一的意见,两年多也没能解决吃水问题。
社区成立后,一套班子制定一套方案,仅用20天的时间就解决了吃水问题。
不仅效率提高,也减轻了百姓负担。
其中张大路自然村仅有480人,如果自己村通自来水,每人至少需要筹资1000元,而现在每户仅需170元就解决了问题。
(二)整合了村庄资源,拓宽了发展空间,改善了居民生活条件。
农村社区成立后,通过整合各种资源,组建社区公益事业服务中心,动员群众兴修水利,修改道路等,增强了群众的集体意识,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
各社区都设立了老年活动中心或老年人协会,解决了农年人老有所养问题。
健全和建立了商店、幼儿园、卫生室、图书室、农资超市等配套服务设施,村民高兴地说,现在社区服务功能齐全,日子越过越好,为社区居民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
从调查问卷来看,100%调查对象认为农村社区比原来要好,95%的居民对当前的生产生活条件感到满意。
三义社区通过整合土地资源,调整、置换出200多亩土地成立经济项目区,用于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拓宽了发展空间,促进了社区经济的发展。
石河社区是由五个村整合的社区,其中张家和胡家两个村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占用土地较多,土地非常紧张,而其他三个村闲置土地较多,通过合并,整合土地用于发展矿业资源,还解决了三个村剩余劳动力,既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又增加了居民收入。
(三)缩小了对立面,化解了矛盾,保持了社会稳定。
过去,自然村间各自为战,一些仅有几百人的小村,因利益之争分成两派甚至多派。
每次换届选举,派与派之间相互争斗,不可开交,村干部分之间勾心斗角,相互扯皮。
王庄社区中的原万东王庄村,仅有几百口人,从99年开始,支部书记一年换三次,三年换九次,全村22名党员,除了年龄大的,基本上都干了一遍,整个村子处于瘫痪状态。
成立社区后,宗族派性对立面小了,矛盾化解了。
通过落实农村政策,调整土地,该村多年遗留的“宅田合一”的问题也得到了彻底。
为了便于服务居民,各社区还印制了便民联系卡,将社区干部及社区工作人员的联系电话印在上面,发放的居民家中。
社区居民发现问题时,能够及时跟社区联系。
一位居民在田间劳动时,发现有人偷路沿石,及时拨打联系卡上的电话号码,抓住了小偷,避免了集体损失。
花沟社区过去有几个村是老上访村,集体承包费连续五年没有收上来,通过整合,老百姓不上访了,多年的承包费也收上来了。
从座谈的对象中,98%的人认为,实行大村庄制农村社区,化解了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
(四)赢得了群众认可,提高了干部威信,增强了服务意识。
过去,村干部干工作主要依靠行政命令。
如今,社区干部转变了观念,由管理转向服务,主动为居民服务,提高了自己的威信,赢得了群众的拥护。
王庄社区是由八个村组成的社区,原来的万东、寺东、万西村民吃水主要是河水,村子集体经济薄弱,干群矛盾比较突出,自来水问题一直没有解决,群众有怨言。
农村社区成立后,社区干部首先解决了三个村吃水难问题。
万西村过去街道狭窄、高低不平,老百姓称“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腿泥”,连拖拉机都进不去。
社区干部了解后,统一社区财力,解决了老百姓行路难的问题。
花沟社区原是由东花沟和西花沟合并成的,西花沟村地处山地,连块像样的宅基地都没有,而东花沟地势相对平坦,空地较多,两村合并后,经过社区干部商议,征求群众意见,同意西花沟在东花沟划宅基地建房子。
三义社区为更好服务老百姓,每年年初,社区干部还要征求居民意见,要求每人至少提五条有关社区的意见,建议一旦被采用,居民可以获得奖励,进一步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积极性。
四、几点启示在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大力推进大村庄制农村社区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从莒南县农村社区建设实践中,我们既积累了经验,也获得了不少启示。
(一)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必须整合各种资源。
一是整合人力资源,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
建设农村社区,需要广大村民的广泛参与,更需要社区干部的正确引导。
通过整合人力资源,扩大选人用人视野,能够把优秀的人才选进社区队伍。
二是整合闲置资源,解决“有地方办事”的问题。
具备一定的办公和活动场所,是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条件。
大村庄制社区可以挖掘各村闲置资源,根据群众需求,建设不同层次的社区服务站点,既方便了群众,又不增加群众负担。
(二)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加大资金投入。
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关键靠投入。
要采取政府扶持和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办法,着力建立农村社区建设长效投入机制。
要将新农村建设资金重点投向农村社区,强化财政投入的导向作用。
要放手发动群众,充分运用“一事一议”机制筹集公益事业投入资金,为农村社区健康有序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要实行市场运作,把村集体资源通过公开拍卖、承包加以开发利用,获得收益用于社区建设,解决资金短缺困难。
(三)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创新管理体制。
要逐步理顺乡镇政府与社区居委会之间的关系,增强农村社区的管理、服务功能,逐步实现社区建设与居民自治的有机统一。
进一步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居民自治机制,完善居委会选举制度,规范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制度,健全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保证居民群众各项民主权利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