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国际收支理论
国际金融名词解释
![国际金融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d4c8ee19e31433239689350.png)
第一章国际收支⏹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BOP)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因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货币记录。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指将国际收支按特定账户分类和复式记账原则表示出来的报表。
⏹国际收支平衡: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自主性交易项目差额为零⏹国际收支均衡(BOP Equilibrium):指国内经济处于均衡状态下的自主性国际收支平衡,即国内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下的自主性国际收支平衡。
⏹经常账户记录一国对外最经常发生的经济交易。
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账户。
它反映了一国和他国之间实际资源的转移,表现了一国的创汇能力,影响和制约着其他账户的变化。
货币和服务账户;初次收入账户(收入);二次收入账户(经常转移)⏹资本和金融账户是对引起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转移的交易以及引起对外资产和负债发生变化的交易进行记载的账户,主要反映资本的国际流动。
资本账户(Capital Account):主要反映资产所有权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转移。
包括两个子项:资本转移:包括债务减免和投资捐赠;非生产资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放弃。
金融账户(Financial Account ):主要记录引起一经济体对外资产和负债增减变化的交易。
(1)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
具体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金融衍生工具和雇员认股权。
其他投资:包括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等。
(2)储备资产: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用来调节国际收支的资产。
错误与遗漏(Errors and Omission)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人为设置的、以轧平借贷差额的一个项目。
(原因:资料来源渠道复杂,资料不够全面,资料本身不够准确和真实)⏹自主性交易(Autonomous Transactions):指一国居民根据自主的或自发的获取商业利润的动机而进行的交易。
⏹调节性交易(Accommodating Transactions):指为调节或弥补自主性交易不平衡而进行的交易,又称补偿性交易。
国际经济学 第6 章补充 关税与配额.ppt
![国际经济学 第6 章补充 关税与配额.ppt](https://img.taocdn.com/s3/m/0e3c9876c850ad02de8041dc.png)
• 以上所讨论的各种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征税 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弹性及关税税率高低。对 于相同的关税税率,需求曲线越富有弹性, 消费效应越大;同样,供给曲线越富有弹性, 生产效应越大。因此,一国对某商品的供给 与需求越富弹性,税收效应越小。
• 关税的负担决定于进口需求与出口供给的弹 性大小,弹性越大者,关税的负担越轻;弹 性越小者,关税的负担越重。由于小国进口 所面对的出口供给弹性无限大,因此小国课 征进口关税,关税完全由本国消费者负担, 而关税收入全部由小国的政府所获得。
• (2)消费效应:关税的消费效应是指征收关 税对进口商品消费的影响。只要国内的需求 弹性大于零,征收关税就会使国内价格提高, 而国内价格的提高必然导致消费量的减少。 消费量减少可用消费者剩余的减少来表示, 即征收关税后使国内消费者剩余从面积 a+b+c+d+e+f减少到e+f,损失了a+b+c+d。
• 若该国对进口产品Y征收一定的关税,征税后, 国际市场对X产品的相对价格不变,而国内Y产品
的价格则相对提高,国内价格线变为比较平缓的 曲线T1,因此,国内生产者把资源从X产品转向 Y产品,直至生产Y产品的边际成本与Y产品的国
内相对价格一致,这种资源转移才会终止,即新 的生产均衡点在国内价格线T1与生产可能性曲线 相切的S1点上。同时,也使国内消费者做出相应 的调整,即增加价格相对下降的X产品的消费, 减少价格相对上升的Y产品的消费,直到使两种
P
SF
P
E
SF
Pt
a Pw
b
c
d
c’
P’w
DX
DF
D’F
O Q1 Q2
Q3 Q4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六章习题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六章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9f087f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be.png)
一、名词解释国际贸易政策:是从世界范围考察的贸易政策,它是世界各国贸易政策措施的总和,体现了世界贸易体制和贸易政策系统。
自由贸易政策:主要是指政府取消对货物和服务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货物和服务贸易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货物自由进出口,服务自由经营,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保护贸易政策:是指政府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和控制经营领域与范围的措施,保护本国货物和服务在本国市场上免受外国货物和服务的竞争,并对本国货物和服务的出口给予优待和补贴以加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关税:是指进出口货物通过一国关境时,由该国政府所设立的海关向进出口商征收的一种赋税。
进口税:是进口国家的海关在外国商品输入时,根据海关税则对本国进口商所征收的关税。
反倾销税:是对实行商品倾销的进口货物征收的一种临时性进口附加税,即在倾销商品进口时除征收进口关税外,再征收反倾销税。
反补贴税:是指为了抵消进口商品在制造、生产或输出过程中直接或间接接受的奖金或补贴而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特惠税:是对来自特定区域或国家的进口商品给予特别优惠的低关税或免关税待遇。
普遍优惠制:是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一种关税优惠制度。
从量税:是按照商品的重量、数量、容量、长度和面积等计量单位为标准计征的关税。
从价税:是以进口商品价格为标准计征一定比率的关税,其税率表现为货物价格的百分率。
有效保护率:是关税等保护措施对某工业单位产品“增值”部分增多给予的影响,即一国整个的贸易壁垒体系使某产业单位产出的增值提高的百分比。
非关税壁垒:是指一国政府采取的,除了关税以外的,任何可以对国际贸易形成阻碍的措施的总和,包括一国的法律和行政规定、对本国对外贸易活动进行调节、管理和控制的所有政策。
非关税措施和关税措施一起充当政府干预贸易的政策工具。
进口配额:是一国(或地位)政府在一定时期(如一年、一季度)内,对于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在规定时间内,超过配额的商品不许进口,或者被征收较高的关税或罚款才能进口。
韩玉军《国际商务》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圣才出品】
![韩玉军《国际商务》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6a975d59a6c30c2259019ee0.png)
第六章国际直接投资理论1.试析大量外资流入对东道国贸易条件的影响。
答:贸易条件通常是从一国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相对比较的角度来进行观察和分析的。
(1)FDI通过国际收支变动效应间接影响东道国的贸易条件①外资的流入在短期内会造成国际收支盈余。
如果不转化成为额外进口,外资的流入会使东道国贸易条件好转。
但长期看,外资终究代表一种债权或利润索取权,利息、利润、管理费等的流出,要求国际收支的其他项目特别是经常项目处于盈余状态。
因此,东道国必须扩大出口,造成出口价格下降,会对一国的贸易条件产生不利影响。
②如果东道国对母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大于母国对该产品的需求弹性,东道国的贸易条件将会恶化。
反之,东道国的贸易条件将会好转。
(2)FDI的工资效应与东道国价格贸易条件由于工资差异能够决定物价水平差异进而决定价格贸易条件差异,故从理论上讲,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国工资水平提高会使相应产品的价格提高,如果该产品是出口品,工资水平提高会引起该国出口品价格上升,由此导致价格贸易条件改善。
以此推论,FDI 提高东道国工资水平这一效应,将导致东道国出口品的价格上升,价格贸易条件改善。
从供给角度看,工资提高意味着劳动力成本提高,如果需求等条件不变,劳动力成本提高将导致一国出口品的供给减少,由此也会带来该国出口品价格提高,价格贸易条件改善。
(3)FDI的产业流向与东道国价格贸易条件变化①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利用外资过程中,过度扩张其比较优势行业,出口扩张,改变了国际市场的供求状态,造成出口价格下降,引起贸易条件恶化。
②如果FDI大量投入各国的相同产业,将会引起同类行业出口产品的恶性竞争,出口价格下降,贸易条件恶化,还会引起贸易战和保护主义泛滥。
2.在下列情况中,哪些属于对外直接投资?哪些不是?(1)一个沙特阿拉伯商人购买了1000万美元的IBM公司股票。
(2)一个外国商人在纽约买了一幢公寓楼。
(3)一家法国公司与一家英国公司合并,英国公司的股票持有人将他们的股票换成法国公司的股票。
第6章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第6章国际收支调节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fa80b3fe680203d8ce2f24db.png)
四、弹性分析理论的评析
2. J曲线效应 “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实现受到“J曲线效
应”(J Curve Effect)的制约。所谓的J曲线效应 是麦吉(Magee·S)在1973年提出的,它揭示了一国 货币贬值后,贸易收支变动对汇率变动做出反应的 过程或变动的轨迹。实证研究表明,汇率变动存在 着时滞效应(Time Lag),一般地长期弹性(两年以上 )比短期弹性(0—6个月)要大出近一倍,短期弹性之 和达不到1,而长期弹性之和经常大于1。
二、货币分析理论的评析
1. 渊源: 可以追溯到大卫·休谟的“价格—现金流动机
制”,是休谟理论在现代条件下的新发展。它与休谟 理论的不同之处在于:休谟的分析强调货币流动、相 对价格与国际收支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而货币分析理 论则更多地强调货币供求对国际收支的直接影响。 2. 特点: 这一理论强调国际收支是基本的货币现象,它并不 强调贬值的作用,认为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中有暂时 的有利影响。
一、货币分析理论的基本内容
货币分析理论认为,国际收支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 象,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本质上是货币供求的不平衡: 一国对货币的需求大于供给,其结果就会导致该国国 际收支出现顺差;对货币的需求小于货币的供给,结 果就会导致国际收支逆差;对货币的需求与货币供给 处于平衡状态,就会使国际收支平衡。货币分析理论 认为,一国对货币的需求属于存量需求,国际收支的 不平衡意味着货币供求双方存量的失衡,但经济本身 具有最终自动纠正这种不均衡的作用,而传统的调节 手段,只有当它们消除了货币供求存量不均衡时才能 成功。
一、货币分析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国的货币供给有两个来源:第一个来源是国内 银行体系创造的信用;第二个来源是国际收支中由 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所形成的国外资金的 流入。 因此对货币的需求只能从这两个方面得到满足
《国际金融》知识点归纳
![《国际金融》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88f5a107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73.png)
《国际金融》知识点归纳第二章1.国际收支:指一具国家或地区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由于贸易、非贸易和资本往来而引起的国际资金挪移,从而发生的一种国际资金收支行为。
讲明:国际收支>外汇收支与国际借贷→金融资产→商品劳务2.国际收支平衡表:⑴编制原则:复式记账法: 借:资金占用类项目(外汇支出:进口 - )贷:资金来源类项目(外汇收入:出口+ )权责发生制:先付后收,先收后付市场价格原则单一货币原则⑵内容:经常项目:贸易收支(出口>进口,贸易顺差/盈余,出超)(出口>进口,贸易逆差/赤字,入超)非贸易收支(服务、收入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长期资本、短期资本)平衡项目(储配资产、净误差与遗漏)3.国际收支分析(按交易性质的别同):⑴自主性交易: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中的长期资本与短期资本中的私人部分。
⑵调节性交易:调节性交易、短期资本中的政府部分与平衡项目。
注:①贸易差额=出口- 进口②经常项目差额=贸易差额+劳务差额+转移差额差额:③基本差额=经常项目差额+长期资本差额④官方结算差额=基本差额+私人短期资本差额⑤综合差额=官方结算差额+官方短期资本差额①微观动态分析法:差额分析法、比较分析法⑶国际收支与国民收入的关系:(封闭)Y=C+I+G分析法:②宏观动态分析法:(开放)Y=C+I+G+X-M与货币供给量的关系:Ms=D×R×E4.国际收支失衡的缘故及经济妨碍:⑴缘故:①季节性、偶然性缘故②周期性因素:a.繁荣期:X↑M↓,劳务输出↓劳务输入↑,资本流入↑,资本流出↓→顺差b.萧条期:X↓M↑,劳务输出↑劳务输入↓,资本流入↓,资本流出↑→逆差③结构性因素:产出结构调整④货币因素: 货币 a.对内价值→贬值→P↑→X↓M↑→国际收支变化价值 b.对外价值→贬值→e↑→X↑M↓→国际收支改善⑤收入因素:C、S→X、M↑I↑→X、M,资本流淌⑥别稳定的投机和资本流淌⑵妨碍:①对国民收入的妨碍:Y=C+I+G+X-M②对金融市场的妨碍:Ms↑→物价↑→利润率r↑(商品市场)流入Ms↑→r↓→I↑(货币市场)↑ Ms↑→有效证券价格↑→经济过热房价↑→泡沫(资本市场)③对国际储备的妨碍:国际储备↑→Ms↑→扩张性国际储备↓→Ms↓→紧缩性5.国际收支理论的演变:⑴重商主义阶段:大卫休默“物价,铸币流淌机制”⑵一战后:弹性理论⑶二战后:汲取理论⑷20世纪60年代—70年代:货币分析办法6.国际收支理论(一)物价—铸币流淌机制理论:逆差→黄金净流出→黄金供给量↓→P↓→X↑→M↓→平衡↓平衡←P↑←X↓←M↑←黄金数量↑←黄金流入←顺差(二)弹性理论:⑴弹性系数: Ed>1,富有弹性,P↓Ed=ΔQ/Q÷ΔP/P Ed<1,缺乏弹性,P↑Ed=1,单位弹性⑵贬值对后出口的妨碍:e↑→x↑m↓①Es别变:Ed>1→x↑ Ed<1→x↓ Ed=1→x②Ed别变:a. Es=0时,→x↑(E↑→P↓→Q↑→P↑收入增加时由于供给别脚而导致价格上升使收入增加而非由于出口量的增加)b. Es=∞时, Ed<1,x↓Ed>1,x↑c.0<Es Px↓→Qx↑→出口的成本↑→x↓Sa. b. c.③Ed、Es并且作用: Ed<1,x↓;Es越小越有利Ed>1,x↑;Es越大越有利⑶贬值对进口的妨碍:e↑→贬值→Pm↑→m↓①当Ems=∞时,e↑→Pm↑→m↓别利于进口②当Ems<∞时,e↑→Pm↑→m↓dx>1,不管dm=0 或dm>0,国际收支盈余总结: dx=1,dm>0 X-M↑dx1⑷马歇尔—勒纳条件:指以贬值手段改善贸易收支逆差的充分条件在于: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
6国际贸易政策分析
![6国际贸易政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aa8929d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f0.png)
30
巴斯塔布尔:引入成本-效益分析,认为保护幼 稚产业所需的社会成本不能超过该产业将来收 益的现值。对保护产业要求更高。从静态到动 态。 R
效应的大小取决于需求弹性的大小,需求弹性大 则效应大,反之则小。
3.贸易效应:保护、消费效应之和,即替代进口的 部分加上消费减少造成的进口的下降。
即Q1Q3与Q2Q4之和。
11
4.税收效应:政府对于进口征收关税的财政收入。 在图中这部分税收为 PwPt ×Q3Q4
5.国际收支效应:因进口下降引起的对外支付降 低,即外汇的节约。其数量等于
关税谈判属于重复博弈。关税谈判中最常见战略是 威胁和承诺。威胁体现在报复上。关税战略中,报 复是为承诺服务,承诺才是目的。
20
两个大国A、B, B
A
无关税
有关税
两种商品,
无关税 (8,8 ) (2,10)
一次性博弈:
有关税 (10,2) (4,4)
两个静态均衡状态
1、双方均采取高关 关税谈判就是为了达到无关税最优,这时
国产品竞争的部门,技术部门 关税保护措施——对工业品禁止输入或规定适当的税率 课收关税应当有一定的限度 关税保护措施应当有步骤地进行
民族主义----世界主义 利益冲突,产业结构动态调整 各种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
28
(二)新贸易保护理论 国际贸易中,价值转移或国际剥削,贸易利益极端
5
(二)关税的特征
1.透明性 2.非歧视性:与配额相比较 3.稳定性:变动须立法 4.市场功能性:反映市场供求 5.防止寻租 6.保证国家利益:关税收入直接交给国家
宏观经济学第六章 国际收支
![宏观经济学第六章 国际收支](https://img.taocdn.com/s3/m/4d11cac65fbfc77da369b105.png)
第三阶段:国际收支指全部国际经济交易。
国际收支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居 民之间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要理解此概念,必须把握以下三点:
不是存量
☆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
☆国际收支的内容是全部国际经济交易
国际经济交易的内容: 1、商品、劳务与商品、劳务的交换 2、金融资产与商品、劳务的交换 3、金融资产与金融资产的交换 4、商品、劳务由一方向另一方无偿转移 5、金融资产由一方向另一方无偿转移
(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
内容有: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净差错与遗漏等等。 1、经常项目 包括货物、服务、收益、经常转移四个二级项目。 (1)货物——有形贸易收支 该账户记录商品的进出口。出口记入贷方,进口记入借
方。 商品进出口额均按FOB.计算。 除包括一般商品的进出口外,还包括: ☆用于加工的货物。如来料加工、来件装配。 ☆交通工具修理费。 ☆各种运输工具在港口采购的货物。如燃料。 ☆非货币性黄金。
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则反之。
2、货币政策
是指货币当局通过调整再贴现率、法定存款准备金 率、公开市场业务等手段来调节国际收支。 (1)贴现政策 当一国国际收支逆差时,可调高再贴现率来调节 国际收支。 再贴现率 利率 外资流入 ,本国资金流出 逆差 再贴现率 利率 投资需求 ,消费需求 社 会总需求 物价 出口 ,进口 逆差
三、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
(一)国际收支逆差的影响
通常会带来本币汇率下降,若本币急剧 下跌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即抛售外币和买 进本币。
贸易收支逆差会导致国内失业增加。 资本流出大于资本流入,国内资金紧 张,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第六章 国际收支统计.
![第六章 国际收支统计.](https://img.taocdn.com/s3/m/def331e87c1cfad6195fa73f.png)
线上项目和线下项目的划分:
一般情况下,线上项目包括经常项目和 资本项目;线下项目就是储备资产增减额。
线上项目交易贷方大于借方时,即为净 贷(顺差),此时线下项目也即储备项目为 净借(储备资产增加),净贷和净借金额相 等。反之,线上项目表现为净借(逆差)时, 线下项目就为净贷(储备资产减少)。
8.我国向柬埔寨等国提供100万美元的工业 品援助;
9.海外华侨汇回300万美元,增加了国家外 汇储备;
10.我国在日本发行10年期的债券,价值 1000万美元,该款存在日本东京银行;
11.港澳台地区在上海直接投资价值10000 万美元设备;
12.我国从IMF借入短期资金1500万美元, 以增加外汇储备;
融账 户 金 长期证券投资
(不 含储
融 账
其他长期投资
备资 户 短期证券投资
产) 其他短期投资
储备资产
借方 ①
392 107 40 39
4 25 3 6 3 6 45
贷 方 差 额 线上差额
②
③=②—①
④=③逐 行累计
462
70
70
有形贸易差额
78
-29
41
有形和无形贸易差额
69
29
10
-29
41
经常差额
表5.1 国际收支平衡表 单位:亿美元
项目
差 借 贷 项目 额 方方
差 借贷 额 方方
一、经常项目
(一)对外贸易 1.货物 2.服务 (二)收益 1.职工报酬 2.投资收益 (三)经常转移 1.各级部门 2.其他部门
(二)金融项目 (二)短期资本往来
三、储备资产增减额
06 第六章 国际贸易中的政治经济
![06 第六章 国际贸易中的政治经济](https://img.taocdn.com/s3/m/0f94be61a417866fb84a8ecb.png)
第六章国际贸易中的政治经济一、贸易政策措施限制贸易的方式主要有关税、配额、禁运、外汇管制、自愿出口限制、国产化规定和行政管理政策以及反倾销政策等。
近几十年来,关税壁垒下降,非关税壁垒如补贴、配额、自愿出口限制和反倾销政策呈现上升趋势。
1. 关税◆关税是对进口或出口商品征收的一种税收。
关税分两类:从量关税是按进口商品每单位征收一个固定的税额;从价关税是按进口商品价值的一定比例征收的税额。
在大多数情况下,向进口品收取关税以提高进口品的价格,是为了保护国内生产商免受国外的竞争;同时,关税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征收关税:政府得益,因为税收增加了政府收入;国内生产者得益:因为关税通过增加进口商品的成本给他们以某种保护,使其免遭来自外国的竞争;消费者受损:因为他们必须为某些进口品支付高价。
政府和生产者获得的利益是否超过消费者的损失取决于各种因素。
◆从经济角度分析进口关税的影响可以得到两个结论:①关税无疑地是保护生产者而损害消费者的,当它们保护生产者免遭外国竞争时,对供给的限制也提高了国内价格。
②关税降低了世界经济的总体效率。
这是由于保护性的关税鼓励国内企业把理论上在国外生产效率更高的那些产品放在国内生产,其结果是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有时关税是向出口到别国的商品征收的,总的来说,出口关税有两个目的:第一,提高政府收入;第二,通常是因为政治原因限制一个部门的出口。
2. 进口配额和自愿出口限制◆进口配额是对进入一个国家某种商品数量的直接控制,这种限制通常是通过对个人组成的团体或企业发放进口许可证强制实行的。
关税和配额的结合产生了关税配额,在关税配额下,向超过配额的进口品征收的关税超过配额内的。
◆自愿出口限制是由出口国政府——通常是在进口国政府的要求下——对贸易强制采取的一种配额。
外国生产商同意自愿出口限制是因为他们害怕如果不这么做,可能遭到更具破坏性的惩罚关税或进口配额。
同意自愿出口限制被看成是缓解一国保护主义者的压力,扭转不利形势的最好方式。
国际收支理论
![国际收支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221b7d1e02768e9951e73886.png)
Y X 1 1 c m
移项得:
Y 1 X 1 c m
国民收入增量 与出口增量之比
对外贸易乘数
凯恩斯主义的国民收入模型为:
Y C0 I G X M 0
引入对外贸易乘数后,该模型变为:
Y
1 1c m
(C0
I
G
X
M0)
2、哈伯格条件(Harberger Condition)
弹性即衡量数量对价格变化敏感性的一个系数关系。
供求的价格弹性系数说明的问题是:在市场相对价格变化后, 市场的供求数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所以, 供求的价格弹性 系数就是供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化的百分比之比。如果用Ex 代表供求弹性系数,则有:
Ex
Q% P%
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 Ex)
设: QX 外国对本国出口商品需求量 PXF 以外币标价的出口商品价格水平 Dx :出口商品需求曲线
生产消费品的厂商增加60万美元的产量,形成60万美 元的国民收入第二轮增加。
消费支出增加42万美元
进口增加6万美元
国内消费品支出增加36万美元
这个过程继续下去,因出口增加,导致国民收入成倍增加:
国民收入第一轮增加
100=100×1
国民收入第二轮增加
100×(70%-10%)=60
国民收入第三轮增加
在乘数分析法中,因贬值而引起的出口和自主性进口的变动除了 直接带来国际收支的变动外,还会通过国民收入的变化,导致进口 的变动,从而进一步影响国际收支状况。所以马歇尔—勒纳条件应 修正如下:
Ex+Em>1 + m
这一条件由哈伯格提出,故称为哈伯格条件。
3、乘数分析法的政策主张
国际金融 第六章 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
![国际金融 第六章 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https://img.taocdn.com/s3/m/e1d48ccabe1e650e53ea9964.png)
时间: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中期•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A. Mundell)○哈里·约翰逊(Harry G. Johnson)○雅各布·弗兰克尔(Jacob A. Frenkel)○创始人:•源于货币学派○国际收支不平衡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从经济的货币层面来分析国际收支失衡○理论基础•货币分析法(monetary approach)前者大于后者,这部分超额的货币供给就必须通过外汇储备的下降来消除,从而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如果国内信贷小于对本国的货币需求,这就必须通过国际储备的增加来弥补,即出现国际收支顺差。
○本国金融机构提供的货币供给(国内信贷)与居民对本国的货币需求不一致形成了国际收支的失衡。
•国际收支失衡本质上是一种货币失衡现象,国际收支的差额反映了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均为存量意义)的失衡下的流量差额。
•货币论的主要内容○○对于国际收支差额而言,购买力平价线的上方是国际收支逆差状态,下方是国际收支顺差状态。
购买力平价线本身则是国际收支平衡状态。
○假设1: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情况下,绝对购买力平价始终成立,即•○k为马歇尔的k,即货币需求相对于名义收入的比重;○P d 为本国价格水平;○y为本国实际国民收入。
○假设2:货币需求的函数是稳定的,且可以表示为•货币论的主要假设第六章 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2020年4月24日14:17□给定货币存量,在货币均衡条件下可得双曲线当货币供给数量增加,该曲线向右移动。
当曲线上的点从M移动到N时,名义国民收入Y不变,但同时意味着价格水平下降以及实际国民收入上升。
○○当出现技术进步使得劳动生产率提高时,总供给曲线会向右移动。
○假设3:总供给曲线垂直。
这意味着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国内物价上涨不会带来产出的增加•D为中央银行的国内信贷;○R为中央银行持有的国际储备;○假设4:本国名义货币供给为M S =D+R•通常认为,基础货币是流通中现金与存款准备金之和,即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负债。
国际金融名词解释
![国际金融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736c975eefdc8d376ee3256.png)
国际金融名词解释By经济管理学院陈引娣第一章国际货币体系1、货币体系(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指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为满足国际间各类交易的需要,各国政府对货币在国际间的职能作用,以及其他有关国际货币金融问题所制定的协议、规则和建立的相关组织机构的总称。
2、特里芬难题:以一国货币(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之一)3、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1)浮动汇率合法化(2)黄金非货币化(3)提高特别提款权(SDRs)的国际储备地位(4)增加成员国在基金组织中的基金份额(5)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4、牙买加体系的特点:(1)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2)以浮动汇率为中心的多种汇率制度(3)国际收支调节方式多样化:A、总需求调节 B、汇率调节 C、对商品贸易和资本流动实施控制第二章:汇率理论1、外汇从动态角度理解,外汇是指人们将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来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行为。
广义静态角度理解,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在国际上可以自由兑换且能被各国普遍接受与使用的所有金融资产。
包括外国货币、外币支付凭证、外币有价证券、特别提款权和其他外汇资产。
狭义静态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进行国际之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自由兑换货币:对国际间经常往来的付款与资金转移不加限制,互相之间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只要一方有要求,另一方有义务随时予以兑换.3、汇率:两国之间货币的比价和交换关系4、汇率的标价法(1)直接标价法:以单位外币为标准折算成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2)间接标价法:以单位本币为标准折算成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3)美元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美元为标准来计算应该兑换多少其他国家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5、汇率按照经济意义分类(1)名义汇率:某一市场的汇率或官定汇率.(2)实际汇率:是以相同货币计量外国商品和本国商品的比率(3)有效汇率:是各种双边汇率的加权平均.A 币有效汇率=∑A 国货币对i 国货币的汇率×(A 国同i 国的贸易值/A 国的全部对外贸易值)6、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1)长期因素A 、经常帐户差额B 、通货膨胀率的差异C 、经济增长率差异 a.收入和进口 b.生产率 c.资本流入(2)短期因素A 、利率差异B 、信息的获取或捕捉C 、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D 、人们的心理预期E 、宏观经济政策a.逆差时会实行(双紧的政策)b.货币政策中的货币供应量增加-本币贬值7、汇率变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1)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以贬值为例)A 、对进出口贸易收支B 、对非贸易收支(旅游和劳务的出口增加,进口减少)C 、对国际资本流动(对影响长期资本影响不大)——(汇率预期会影响短期资本)(2)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以贬值为例)A 、物价效应(a.出口增加而引起的抢购 b.进口价上升而引起的攀比 c.原材料价格的上升 d.会影响一国的宏观经济总量用外币表示的规模)B 、收入分配效应(出口商,进口商,国外的进口商收入增加)C 、产业结构(出口和进口替代品会获得发展)D 、就业率(增加,但条件是工资不变或变动幅度小于汇率变动的幅度)(3)贬值对国际经济的影响A 、小国货币贬值:会影响邻国和贸易伙伴国B 、大国货币贬值:a.工业大国主要是进口国,贬值会使其进口减少b.汇率大战,贸易大战c.国际储备体系金融体系的动荡8、购买力平价理论:该理论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时期,是世界经济动荡不安的产物。
国际收支文档
![国际收支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59a40635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84.png)
国际收支简介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 BOP)是一个国家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的统计汇总。
它包括了货物和服务的进出口、资本流动、转移支付、储备变动等各个方面的国际经济往来。
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否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和竞争力。
如果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逆差较大,意味着该国进口多于出口,资本外流较高等,可能会对国内经济带来一定的压力。
组成部分国际收支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1.货物和服务贸易2.资本与金融账户3.净错误与遗漏货物和服务贸易货物和服务贸易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买卖。
这包括了物质商品的进出口,如农产品、工业品等,以及各种服务的交易,如旅游、金融服务等。
货物和服务贸易的平衡状况反映了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如果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顺差较大,意味着该国的出口比进口多,通常也代表该国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资本与金融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记录了一个国家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资本流动。
这包括了外国直接投资、投资组合和其他投资等。
外国直接投资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或企业在其他国家的直接投资,包括购买其他国家的企业股权或设立子公司等。
投资组合是指国际间的证券投资,包括股票、债券、外汇等。
其他投资包括了国际间的贷款和存款等。
净错误与遗漏净错误与遗漏是指一些无法归类或遗漏的国际经济往来的统计。
它主要包括了由于统计不准确或者漏报等原因引起的差错。
影响因素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否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汇率:货币的汇率对国际收支有直接的影响。
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贬值,出口商品价格会更具竞争力,从而增加对外出口,改善国际收支。
2.国际市场需求:国际市场对一个国家的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量也会对国际收支产生影响。
如果国际市场需求增加,一个国家的出口会增加,进而改善国际收支。
3.国内经济政策: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也会对国际收支产生影响。
通过调控内部需求和外部竞争力,国内经济政策可以对国际收支进行干预。
国际贸易学各章的知识点
![国际贸易学各章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6881bb477232f60dccca1c2.png)
第一章导论,主讲范爱军教授(博导)重点难点:1、国际贸易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国际贸易的各种基本槪念。
3、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相比有何特点?4、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知识点:1.出口依存度: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贸易额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2.间接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没有直接发生贸易关系,而是通过第三国买卖商品的行为。
3.转口贸易:是间接贸易的主要表现形式。
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方进行贸易,对第三国来讲,属转口贸易。
即使有些商品是直接从生产国运到消费国去的,但只要两国之间并未直接发生贸易关系,而是由第三国商人分别与生产国和消费国发生的贸易关系,这种活动仍然属于转口贸易.4.贸易条件指数: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历史与现状,主讲范爱军教授(博导)讲授重点难点:1、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
2、当代国际贸易的新特点。
知识点:1.国际贸易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是经济条件,即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较大发展,能提供交换用的剩余产品;第二是政治条件,即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人类发展到奴隶社会之后,才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国际贸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是指16世纪至18世纪中叶的资本原始积累和工场手工业大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的国际贸易既表现出了开拓性,也表现岀了掠夺性。
3.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这一时期欧洲主要国家先后发生了产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确立。
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猛提髙,社会产品快速增加,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4.当代国际贸易的新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朿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虽然还不断爆发地区性的局部战争,但总体上看,世界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左的和平与发展时期。
国际收支理论完整版
![国际收支理论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7fdea884580216fc710afd1b.png)
国际收支理论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第6章国际收支理论国际收支理论是国际金融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这一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可以有助于对各国宏观金融政策的认识,也为一国宏观金融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国际收支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关于国际收支的决定问题;二是为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政策选择问题。
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探索,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国际收支理论。
最早对国际收支问题作出系统分析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大卫.休谟(),他在1752年认为,在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存在着一种自动调节机制,即“价格——铸币流机制”(Price Specie—Flow Mechanism),因此,倡导自由放任,反对政府干预。
这一思想一直支配着国际收支的分析。
直到20世纪30年代,国际金本位制的崩溃,各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了混乱,才使得经济学家展开了对国际收支问题的重新研究。
其中有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和A勒纳()以马歇尔的局部均衡分析为基础而提出的“国际收支弹性论”;马克鲁普和梅茨勒()将凯恩斯的乘数原理应用于国际收支分析而提出的“国际收支乘数论”;亚历山大(Sidney Stuart Alexander)以凯恩斯宏观经济分析模型为基础提出的“国际收支吸收论”;货币学派以货币数量论为基础提出的“国际收支货币论”等。
这些理论的提出,不仅丰富了对国际收支问题的分析,而且为政府制定调节国际收支问题的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Elasticity Approach),是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和金本位制崩溃之后,主要由琼.罗宾逊在马歇尔局部均衡分析的基础上于1937年提出来的,着重分析货币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的影响,其后的经济学家对此理论作了一定的扩展。
(一)国际收支弹性分析法的基本假设弹性分析法对国际收支问题的分析是建立于以下的基本假设之上的:(1)假定一个经济体的收入、其他商品价格、消费偏好等其它条件保持不变,单纯考虑汇率变化引起的进出口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及由此对贸易收支的影响;(2)进出口商品供给具有无限弹性,即进出口的变化并不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供给价格;(3)没有资本的国际流动,国际收支主要表现为由商品进出口引起的贸易收支;(4)初始国际收支处于均衡状态。
《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介绍
![《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4d4652e6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8c.png)
《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介绍一、课程性质与任务《金融理论与实务》为我院金融系各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
2000年,为了适应高职院校的办学要求,加强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我院开设了此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对金融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业务有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为进一步学习金融专业的其他业务课程打下比较全面的理论基础。
而且能够增强业务操作的能力,为完成学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更快地适应工作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目的和要求1.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与金融相关学科的基本概念、金融理论与实务的基本构架与运行范围及金融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2.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与金融现象的能力,掌握主要金融业务的一般操作程序。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融意识和全新的金融理念,努力提高学生的金融理论和知识素养,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三、课程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体系结构,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6章)为金融理论,包括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与利息、货币需求与供给、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外汇与国际收支等基本原理。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掌握货币、信用的内涵,货币、信用制度和理论怎样在商品经济中发展、演进以及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了解掌握金融市场、国内外金融体系的构成及其相应的地位、作用;掌握外汇、汇率基本理论以及国际收支项目内容,能够应用所学原理分析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了解对外收支与国内经济循环的联系。
第二部分(7~12章)为金融实务,对商业银行业务、证券投资业务、信托与租赁业务、保险业务、中央银行业务和外汇业务进行系统介绍。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银行、证券、金融信托与租赁、保险及外汇等主要金融业务的基本内容和操作程序,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本课程突出三个方面特点:最新理论发展动态:本课程立足于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实际,力求服务于中国的经济金融实践,及时了解和跟踪国内外金融业的发展与改革现状,结合时代发展的主流,重点培养学生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国际贸易】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43915f3d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50.png)
《国际贸易》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主讲:李健龙】要点一: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P187)【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在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总目标下,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对对外贸易活动活动进行管理和调节的行为。
要点二: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P187)1.促进经济发展与稳定2.加强和完善经济体制3.改善国际经济与政治环境要点三: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P188)1-【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以直接干预,既不鼓励出口,也不限制进口,是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国与国之间自由流动,在国内外市场进行自由竞争。
2-【保护贸易政策】是指政府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服务和投资的竞争,并对本国商品、服务出口和对外投资给予优惠和补贴。
▲“二战”后的贸易政策演变3-【新贸易保护主义】 4-【战略贸易政策】要点一:重商主义的含义(P191)1-早期重商主义(重金主义)绝对禁止贵重金属的外流,追求与每个贸易伙伴的贸易顺差。
2.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奖励出口、限制进口,保证和扩大贸易顺差,追求总的贸易顺差。
要点二:晚期重商主义的政策与措施的主要内容(P192)1.限制进口的政策:(1)限制非生产性产品进口(2)实行差别式的保护关税2.促进出口的措施:(1)减免关税(2)出口退税3.管制短缺物资出口4.独占殖民地贸易与航运5.其他措施:(1)保护农业(3)奖励国内工厂手工业的发展(2)鼓励外国技工的移入(4)由本国船只运输货物,奖励生育要点三: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P193)1-早期重商主义以威廉•斯塔福为代表2-晚期重商主义以托马斯•孟为代表托马斯·孟的代表作《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被认为是重商主义的“圣经”第三节自由贸易政策与理论要点一:古典派自由贸易理论的要点(P196) 1-自由贸易可以形成相互有利的国际分工。
2-自由贸易可以扩大国民真实收入。
3-自由贸易可以防止垄断。
4-自由贸易有利于资本积累。
国际金融习题1-10
![国际金融习题1-10](https://img.taocdn.com/s3/m/181ff31727d3240c8447efd9.png)
第一章国际收支一、填空1、是指一国在一定日期对外债权债务的综合情况。
2、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实体的居民同非居民之间所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3、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照的原理编制的。
4、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当收入大于支出时,我们称之为;反之当支出大于收入时,我们称之为。
5、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项目。
6、国际收支平衡表按交易性质分为、、和三大类。
7、经常项目可细分为、和三个项目8、资本项目可分为和两大类。
9、平衡或结算项目包括和两个项目。
10一国的官方储备主要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即、、和。
11、将所有国际经济交易划分成和,可作为判断国际收支在性质上是否平衡。
12、考察国际收支在性质上是否平衡的四个口径:、、和。
13、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和。
14、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对策、、和。
15、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从作用途径来看,可分为和两大类。
二、选择一)单选1、是指一国在一定日期(如某年某月某日)对外债权债务的综合情况。
A、国际收支B、国际借贷C、贸易收支D、资本收支2、国际收支是一个。
A、存量B、流量C、不一定D、都不是3、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项目。
A、经常项目B、资本项目C、贸易收支D、平衡项目4、股息、红利等投资收益属于。
A、劳务收支B、贸易收支C、转移收支D、资本项目5、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出国留学的奖学金应计入项目。
A、资本项目B、贸易收支C、转移收支D、劳务收支6、在经济繁荣时期,由于国内需求旺盛,进出口业务会发生相应的变动,则国际收支可能出现。
A、顺差B、逆差C、平衡D、不确定7、只有才能在总体上反映一国自主性交易的状况。
A、经常项目B、资本项目C、贸易收支D、官方结算8、通过减少国民收入,使用于进口的支出下降,这一对策是。
A、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作用B、国际收支的调节手段C、国际收支的融资手段D、支出减少政策9、支出减少政策的核心是。
第六章 国际收支习题答案
![第六章 国际收支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a391e45ef7ba0d4a733b3e.png)
第六章国际收支一、单项选择题1.一国的利息、股息和股利收支属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B )。
A.储备账户 B.经常收入账户 C.单方转移收支账户 D.资本与金融账户2.若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储备资产项目为一100亿美元,则表示该国(A )。
A.增加100亿美元的储备 B.减少100亿美元的储备C.人为账面平衡,不说明问题 D.无法判断3.在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统计进出口商品。
按下列哪种术语计算( C )。
A.CIF B. CFR C. FOB D. DDP4.在我国的国际收支总体顺差中,以下哪个账户的贡献最大(A )。
A.经常账户 B.资本账户C.金融账户 D.境外投资二、多项选择题1. 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以下哪些项目列入经常项目( ABCD )。
A.进出口 B.服务 C.投资收入 D.侨汇2. 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属于中国居民的机构是( ABC )。
A.在我国建立的外资企业 B.我国的国营企业C.我国驻外使馆工作的外交人员D.IMF等驻华机构3. 下列项目应记入贷方的是( BD )。
A.反映进口商品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B.反映出口商品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C.反映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的资本与金融项目D.反映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的资本与金融项目4. 国际收支逆差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包括( ABC )。
A.外汇储备减少 B.影响投资者的信心C.国内通货膨胀 D.该国货币升值三、判断题1.国际收支是一个存量概念。
(×)2.国际收支所反映的内容是以支付为基础的。
(×)3.国际收支记录的是一国居民与非居民间的交易。
(√)4.在美国留学已经两年的中国留学生放假回到中国去黄山旅游购买门票的支出应记录到我国的国际收支中。
(×)5.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是复式簿记原理,即每一笔对外交易需要同时留下两个记录,金额相同,方向相反。
(√)6.当一国经常帐户顺差时,则该国的储蓄大于国内投资。
(√)7.当一国经常帐户顺差时,该国收入小于国内支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国际收支理论
一、名词解释
货币价格机制收入机制利率机制需求调节政策供给调节政策资金融通政策米德冲突丁伯根原则有效市场分类原则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支出转换政策与支出增减政策的搭配弹性马歇尔—勒纳条件
J曲线效应贸易条件闲置资源的作用弹性论吸收论货币论乘数论结构论
二、填空题
1.“货币—价格机制”与“价格—现金流动机制”的主要区别是。
2.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包括和。
3.是国际收支成功调节的核心。
4.造成内外均衡冲突的根源在于。
5.按对需求的不同影响,国际收支的各种调节政策可分为政策和政策两大类。
6.试根据蒙代尔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的原理填空:
7.在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贬值对贸易收支改善的时滞效应被称为。
8.货币论认为,国际收支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对的调整过程。
其重要的贡献之一是从开放经济角度把货币供应的来源分为和。
三、选择题(不定项选择)
1.国际收支政策调节主要包括:
A.需求调节政策B.供给调节政策
C.融资政策D.政策搭配
2.支出转换型政策主要包括:
A.汇率政策B.政府补贴
C.关税政策D.直接管制
3.从供给角度讲,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有:
A.财政政策B.产业政策
C.科技政策D.货币政策
E.融资政策
4.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矛盾及政策搭配,是由哪位经济学家首先提出来的?
A.James Meade B.Robert Mundell
C.Johnson D.Swan
5.()提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可解决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矛盾。
A.James Meade B.Robert Mundell
C.Johnson D.Swan
6.当处于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逆差的经济状况时,应采用下列什么政策搭配:
A.紧缩国内支出,本币升值B.扩张国内支出,本币贬值
C.扩张国内支出,本币升值D.紧缩国内支出,本币贬值
7.引起国际收支长期逆差的结构问题有以下表现形式:
A.经济结构单一B.经济结构落后
C.经济结构老化D.经济结构雷同
四、判断题
1.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可存在于任何经济条件下。
2.补贴和关税政策属于支出增减型政策,而汇率政策属于支出转换型政策。
3.“融资还是调整”表明融资政策与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支出政策之间仅存在替代关系。
4.直接管制属于单独的国际收支调节政策。
5.马歇尔-勒纳条件是指货币贬值后,只有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之和大于1,贸易收支才能改善。
6.汇率贬值一定会恶化贸易条件。
7.弹性论采用的是一般均衡分析方法。
8.吸收论含有强烈的政策搭配取向。
9.国际收支调节的结构分析法的着眼点是国内的供给结构。
五、简答题
1.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有几种?自动调节机制在什么环境下才能产生效用?
2.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分类和政策搭配的核心精神是什么?
3.试沦述内外均衡目标之间的关系。
4.为什么会产生内外均衡目标之间的冲突?
5.请简述开放条件下政策搭配的基本原理和目标。
6.请简单说明本章中介绍的实现内外均衡目标的政策搭配方案。
六、论述题
1.论述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对调节国际收支的作用。
2.试总结各派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前提条件与核心内容的异同。
3.评述吸收分析法。
4.评述货币分析法的政策主张。
5,我国的国际收支与宏观经济运行之间有什么关系?
6.试分析J曲线效应存在的原因。
7、评述乘数分析法。
8、论述米德冲突及其解决路径选择。
七、证明题
试用推导证明马歇尔—勒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