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教学设计案例(2)
《望岳》教案通用-范本两篇
《望岳》教案通用范本两篇第一篇:教师版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望岳》,掌握诗中的生僻字词,分析古诗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理解并尊重古典文学的价值。
二、教学内容1. 主要知识点:古诗《望岳》的背景、字词解释、诗句解析。
2. 教学资源:教科书、多媒体课件、补充阅读材料。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小组讨论、朗读、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泰山的图片,引入本课主题。
2. 朗读诗歌(10分钟):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讲解背景及生僻字词(15分钟):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解释生僻字词。
4. 分析诗句(20分钟):小组讨论,分析诗句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6.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管理1. 座位安排:小组围坐,便于讨论。
六、学生活动1. 问答: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参与讨论。
2. 小组合作:分析诗句,共同完成任务。
3. 课堂练习:完成随堂练习,检验学习效果。
七、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
3. 测验:定期进行测验,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作业布置1. 抄写并背诵《望岳》。
九、教学反思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2. 教学内容中生僻字词的讲解。
3. 教学方法中小组讨论的引导。
4. 教学步骤中的课堂小结和随堂练习。
5. 课堂管理中的座位安排和纪律维护。
6. 教学评估中的课堂提问和作业布置。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望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敬仰之情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古诗《望岳》教学设计7篇
古诗《望岳》教学设计7篇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大意。
2、力量目标:背诵、默写名句,并作简要分析。
2、情感目标: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及其难点1、教学重点:情景交融,托物寓理。
2、教学难点:古诗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或蕴含的哲理。
教学手段和方法1、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2、教学方法:讲授法为主,适当佐以朗读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12-4-52)教学内容及其过程1、学习杜甫的《望岳》(1)杜甫简介(资料卡片)杜甫(712—770),字子美,巩县(今属河南)人,出身于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封建官僚家庭。
祖父是初唐闻名诗人杜审言。
开元中,年轻的杜甫曾漫游吴、越、齐、赵一带。
天宝三载(744)在洛阳与李白相识,结下了深厚友情。
天宝五载(746)赴长安应试落第,困顿京城十年。
天宝十四载(755)四十四岁时,才被授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微职。
安史乱起,在流离颠沛中被叛军所俘,后从长安只身逃奔凤翔,受任左拾遗。
不久,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乾元二年(759),弃官西行,经关陇、秦州、同谷入蜀,定居成都浣花溪草堂。
西川节度使严武荐举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社工部。
永泰元年(765),离蜀东下,滞留夔州二年。
大历三年(768),携家出峡,漂泊于江陵、公安、岳州、衡阳一带。
五年(770),病逝于湘水舟中。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表、祸乱迭起的时代。
在政局日趋腐败的形势下,他那“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彻底破灭,饱经忧患的不幸遭受使他对人民群众的苦难有了亲身的感受。
他的诗歌相当真实地反映了宽阔的社会生活,布满着剧烈的忧国忧民感情,被誉为“诗史”。
他是我国古代最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擅长从一切优秀文学传统中吸取养分并加以发扬光大,形成了“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
他兼长各体,尤其对七律的进展作出了出色奉献。
他的很多反映民生苦难的诗歌,继承了《诗经》和汉乐府的传统,又有自己的开拓和艺术制造,是白居易提倡的新乐府运动的先声。
《望岳》教案设计模板5篇
《望岳》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望岳》。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我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望岳》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本篇课文是一首诗歌,是现存杜诗中最早的一首。
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不畏惧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学习本诗,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了解杜甫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创造风格和杜甫宽广的心胸和凌云的壮志,体会杜诗的高妙。
二、说学情我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学生从小就背诵诗歌,但是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还稍显不足。
她们已经接触过杜甫的诗歌,对杜甫有了一定的了解。
大多数学生只听过,没有亲眼见过泰山,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世界还是有着一颗强烈的好奇心,因为有了一定的诗歌学习基础,再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能够理解这首诗歌的内容,本课的重点是教学生如何分析诗歌。
三、说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背诵诗歌。
2.通过赏析诗歌,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解读思想感情的能力。
3.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四、说教学重难点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重点:同小组讨论和朗读,重点解读“望”。
难点:领略泰山雄奇的景色,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学方法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朗诵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情境体验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堂好课,必然有一个漂亮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节课我将以“泰山”为切入点,从诗歌入手,吊起学生的胃口。
杜甫《望岳》教案(优秀3篇)
杜甫《望岳》教案(优秀3篇)《望岳》教学设计篇一第一部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文的学习是青少年了解民族传统,接受优秀民族文化熏陶的捷径。
《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文的学习作了明确要求,要求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古今优秀诗文。
本期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时,我进行了一些探讨,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教学《望岳》这堂课的教学设计。
一、关于教学目标的设计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1、体会《望岳》诗歌的意境及作品风格;2、领略诗歌和音乐完美结合的神韵,吟唱仿写古诗词;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是:1、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首先要多角度激发诵读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
让学生在开阔的意境中,受到美的熏陶。
2、确定第二个教学目标主要源于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新的教学理念。
诗歌的广阔意境给学生留下了自主开掘的空间,课后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闻乐见的方式重现诗歌。
3、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诗词语言大多可以配乐吟唱,因而具有极强的音乐性,让学生在吟唱中产生特定的审美心境。
柏拉图说过:“音乐把节奏与乐调的强烈力量进入心灵的最深处。
”教古诗时应充分利用音乐盒带,通过听、唱把学生带入音乐的天地、艺术的王国,领会诗歌与音乐完美结合的神韵。
4、吟唱古诗词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运用。
一是指在写作中恰当引用诗句,帮助表达内容,美化文章语言;二是在写作中创造性的使用、模仿、改写诗句。
二、关于教学重点的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是领会《望岳》一诗的意境,并谱曲自唱,尝试古诗词的的写作,古诗的格律不作过多要求。
三、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以吟唱、仿写为主。
针对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
我尝试过借鉴过很多古诗词的教学方法:如诵读法、品析法、故事导读法、以画配诗法等等,效果都不错。
我现在所教班级的学生,人才济济。
他们喜欢唱流行歌曲,喜欢模仿,喜欢尝试。
所以,我采用吟唱——仿写的方法来教《望岳》。
望岳教案设计 望岳公开课教案(优秀4篇)
望岳教案设计望岳公开课教案(优秀4篇)望岳篇一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
我们的生活处处也有诗歌,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在读唐诗300首诗,我领略了李白的豪迈奔放,清新飘逸和杜甫那种永不衰退的政治热情、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胸怀开阔的乐观精神。
我最喜欢的是杜甫写的《望岳》因为从这首诗中,我明白了人生的哲理。
《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每一句都在写望见的风景。
还有到泰山边上,甚至是还没有进入齐鲁故地,远远的望见了泰山,他便发出了感叹,那传说中的泰山会是何等的雄奇呢?即便是不在齐鲁境内,却绿色作文网依旧可以看到青山连绵,巍峨屹立。
那泰山似乎被造物主所钟爱,将各种美丽的景色都汇聚在了它这里,任由它将山南与山北的阳光割断,一面是清晨,一面是黄昏。
写诗的那年,杜甫才二十四岁,刚刚在洛阳应试,落弟不中,悻悻而归,心中不快。
在被生活和现实所打击后,杜甫开始了他的游学旅程,在这种漫无目的的游荡中。
杜甫来到了泰山,见到了层峦叠嶂,千峰万壑的泰山。
发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呐喊,更是述志,更是自我激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如果踩不过荆棘的小道,如果受不了攀登的辛苦,那么便不配得到绝美的风光。
《望岳》教案设计望岳公开课教案篇二一、激趣以“走近五岳”“走近泰山”“走近杜甫”为题,在介绍某作家及其写作的时代背景的同时,解说本诗的含义,从而提高辨析和想象能力。
二、品读按照“听——读——品——评”的模式让学生在情境中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把握感情,激发想象。
三、领悟这里的领悟是带领学生悟读诗质。
着重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训练学生理解古诗能力,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从重点字词到整首诗意的理解以及诗文的写作技法赏析等都让学生在“自助、互动”中训练,在交流中质疑研讨,并在讨论的基础上做出结论,教师只起“适时点拨,相机诱导”的作用。
四、立志“诗言志”是历代诗人的共识,“志”不仅反映在诗人的言谈中,更体现在他们的诗作里,作何一首诗歌,或对某事物表示一种态度,或抒发一种情感,或揭示某种哲理;无不表现为人之“志”,教学古诗,就要让学生从学习过程中深刻体会诗的本质所在。
杜甫《望岳》教案(6篇)
杜甫《望岳》教案(6篇)杜甫《望岳》教案篇一【教学目标】: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理解并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教学重点】:a、重点字词的含义;b、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教学难点】:a、名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教学准备】:ppt【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幻灯1)诗歌,是一种文学体裁,透过语言,除了表达文字的意义外,也表达情感与美感。
诗歌是观照诗人情感的一面镜子。
诗配上音乐则称为歌。
诗歌作为中国文学领域的一颗璀璨的名珠,好多诗人的形象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看下面这句话是对哪个诗人的评价?二、作者并背景介绍1.说说你印象中的杜甫师补充要点(幻灯3)我们今天就来欣赏下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笔下的泰山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板书课题,并释题)“泰山” 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又称东岳2.《望岳》写于唐开元盛世时期,诗人二十四五岁,正值青年时期。
三、初步朗读1、听范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节奏。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句式特点为“二二一”或“二一二”)2、自由读、指名读、全体学生齐读。
四、整体感知(分组讨论)1.结合注释,了解诗歌内容。
2.快速抢答,字词解释。
3、释句。
五、深入研读师:诗题叫《望岳》,杜甫实际上望到了哪些景象?(幻灯7想一想)2、这首诗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3、诗题为《望岳》,但全诗没有一个“望”字,而句句写向岳而望,而且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分析。
4、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指导概括并板书:首联:远望绵延不绝、树木苍翠颔联:近望神奇秀丽、巍峨高大颈联:细望云涌云翻、鸟儿归巢尾联:不畏艰难俯视一切六、名句赏析有人说诗歌是要“品”的,就跟茶一样。
你不细细的品,是品不出它的味道的,你要一个字一个字的慢慢的品,才能品出他的味道。
例如这两个字:(幻灯8品一品)1、“阴阳割昏晓”中的“割”一直被后人推崇,为什么?2、赏析“造化钟神秀”中“钟”字的妙用。
八年级语文上册《望岳》优秀教学案例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2.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泰山壮丽景象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3.采用问题导向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4.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培养求异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问题、分享心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小组的学习进展,适时给予指导,引导他们围绕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四)反思与评价
教学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与不足。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及时、客观、公正的评价,既要肯定学生的优点,也要指出他们的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望岳》诗歌的基本内容,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理解泰山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杜甫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对泰山的敬仰之情。
3.学会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首以山水为主题的诗歌,展示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创作才能。
八年级语文上册《望岳》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望岳》是八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经典课文,诗人杜甫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泰山的巍峨壮丽,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本案例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课文内容,体验诗人的豪情壮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传承优秀文化的情感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在理解、鉴赏、表达和创造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本案例注重实用性,结合学科特点,采用情境教学、互动讨论等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杜甫《望岳》教案2
杜甫《望岳》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望岳》的背景和杜甫的生平。
学生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学生能够解读诗中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学生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
学生通过解读诗中的象征意义,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杜甫的爱国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
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望岳》,培养自己的文学兴趣和审美追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望岳》的诗意和诗意。
杜甫的生平和对诗的背景。
诗中的主要意象和修辞手法。
2.2 教学难点:诗中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杜甫的文学地位和影响。
诗的审美特点和鉴赏方法。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对诗的背景,引起学生对《望岳》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泰山的图片或播放相关的音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2 朗读与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3.3 讨论与思考: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4 写作与表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鼓励他们运用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创作自己的诗歌。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或写作分享,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四、教学评价4.1 评价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诗歌创作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或写作展示,评估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4.2 评价内容:学生对《望岳》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对诗中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的思考和理解。
五、教学资源5.1 教学材料:《望岳》的诗文。
长春版《望岳》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
长春版《望岳》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长春版《望岳》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长春版《望岳》优秀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长春版《望岳》优秀教学设计篇1一、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词、短语或语句来描绘你印象中的泰山呢?(出示视频及图片,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简单点评后转入杜甫的《望岳》)二、教学新课(一)作者及背景简介(出示幻灯)(二)朗读诗歌1、配乐诗朗诵《望岳》(出示视频和音频材料)。
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古筝曲)3、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4、教师范读,学生轻吟。
(三)了解诗的内容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学习小组交流,有否疑难及互答)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四)再次播放配乐诗朗诵(加幻灯图片),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想象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出示问题,小组研讨。
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来?2、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有远有近,有虚有实。
试以两句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研讨后,师生共同赏析:“岱宗”两句:“远望”(补充背景常识:此句说的是泰山山脉,它在山东中部,从东平湖东岸一直延伸到淄博市南,长约200公里。
)问(1):“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朗,也更强烈。
)问(2):此句写出了泰山的什么特点?诗人是如何写的?对你有何启发?(没有抽象地说,而是别出心裁的写出自己的体会,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的高。
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 3篇
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2、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教学重点】1、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2、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教学难点】诗中哲理的理解;【基础知识】1、作者生平;2、泰山的有关知识;3、字音、字形;【教学方法】朗读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
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
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呀。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二、讲授新课1、板书课题,指名简介作者:我们学过很多杜甫的诗篇,下面我首先请一位同学将杜甫介绍一下。
师板书: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人称诗圣;其诗被喻为“诗史”;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2、范读课文,强调字音、字形。
这首诗有一些字的注音和字形,同学们要注意一下。
如:岱宗、夫如何、决眦;同学们一齐读两遍。
3、初读课文,了解诗句大意。
下面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文中的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
阅读后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提问词句的含义。
然后老师将点名抽查掌握情况。
4、精读课文,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情感。
下面同学们将课文一齐朗读一遍。
缺乏感情。
第一、二两句,我们应该用什么感情来读呢?为什么?讨论一下,再试着读读。
同学们再一起将这首诗朗读一遍。
首联远望泰山,表现了作者惊叹之情;那么颔联、颈联、尾联又分别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泰山的景色的,又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讨论一下,然后我请同学来读。
诗人由远望到近望,由细望到想象将来登岳远望之景,全诗以“望”字贯穿全诗,“望”字成了全诗的线索。
在望岳的过程中表现了作者惊叹、赞美、陶醉、豪迈之情。
《唐诗四首》之《望岳》教案共3篇
《唐诗四首》之《望岳》教案共3篇《唐诗四首》之《望岳》教案1《唐诗四首》之《望岳》教案一、教学背景《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是唐诗中的经典之作,深受后人喜爱。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唐代的山水文化和文学风貌,激发学生的山水情怀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1、了解《望岳》的背景、意义和结构特点。
2、感受山水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述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过程设计1、课前准备了解杜甫的生平和文学成就,了解山水诗的特点和形式。
2、理解诗歌的背景通过讲述唐代的历史背景,向学生介绍《望岳》诗歌的创作背景。
学生了解之后,通过互动的形式讨论:为什么杜甫写这首诗?他对岳阳的所见所感是什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阐述,也可以引用自己所了解到的历史、文化知识或者其他文化现象。
3、掌握诗歌的意义理解诗歌的意义是阅读诗歌的重要环节。
通过介绍《望岳》诗歌的主题和思想内涵,让学生能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同时,通过分析文本语言,理解其中的隐喻和象征,更好地领悟诗歌的意境。
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适当指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理解,引导学生对诗歌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理解。
4、体会文学的魅力通过讲解山水诗的形式和特点,比如所用词汇、句式和韵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独特性和美学价值,感受到文学艺术的魅力。
另外,可以让学生欣赏不同版本的《望岳》诗歌朗诵,用声音表达出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5、语言表达让学生模仿《望岳》的诗歌形式,自己创作一首以“望……山”为题材的山水诗。
让每个学生向全班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同时,老师给予每个学生反馈和评价。
此环节,可以让学生在体验文学的魅力中,通过语言的表达,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课堂总结在总结中,老师可以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比如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发展、审美情趣等。
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较大难度或疑问,也要对比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回答和解决。
望岳优秀教案(完整文档)
望岳优秀教案(完整文档)望岳优秀教案3篇第一篇:望岳优秀教案《望岳》优秀教案1、自主学习,认识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象2、理解、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3、探究文学作品风格与作家个人遭遇之间的关系一、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词、短语或语句来描绘你印象中的泰山呢?(简单点评后转入杜甫的《望岳》)二、教学新课(一)作者及背景简介(二)朗读诗歌1、老师范读《望岳》。
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2、全体学生齐读。
3、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三)了解诗的内容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出示问题,小组研讨: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来?2、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有远有近,有虚有实。
试以两句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研讨后,师生共同赏析:“岱宗”两句:“远望”(补充背景常识:此句说的是泰山山脉,它在山东中部,从东平湖东岸一直延伸到淄博市南,长约200公里。
)问(1):“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朗,也更强烈。
)问(2):此句写出了泰山的什么特点?诗人是如何写的?对你有何启发?(没有抽象地说,而是别出心裁的写出自己的体会,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的高。
“造化”两句:“近望”问:能否通过对这两句品度,各用一个字分别概括诗人眼中泰山的特点?(“神”或“秀”,“高”。
这两句诗突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荡胸”两句:“细望”问:展开合理的联系和想象,用你的语言再现当时的画面。
“会当”两句:由“望岳”想到了将来的“登岳”。
(五)进一步感悟作者情感1、问:年轻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历齐赵,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在诗中你能看出任何科举败后消极颓废情绪吗?那整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望岳》教案(精选19篇)
《望岳》教案《望岳》教案(精选1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望岳》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望岳》教案篇1一、导入介绍泰山:1、展示泰山图片。
“天下第一山”的美誉,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之一。
位于山东省中部的泰山,古称东岳,又称岱岳,被尊为五岳之首。
自古有许多吟诵泰山的诗作,而以杜甫的这首《望岳》最为著名,因此被刻于碑碣,立于山麓。
教师可补充;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敬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它们是:东岳泰山(1532米),位于山东泰安市。
西岳华山(1997米),位于陕西华阴市。
南岳衡山(1512米),位于湖南长沙以南的衡山县。
北岳恒山(2017米),位于山西浑源县。
中岳嵩山(1440米),位于河南登封市。
古代封建帝王把五岳看成是神的象征。
东岳泰山为五岳之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历代曾有72个皇帝到泰山封禅。
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北岳恒山之幽,中岳嵩山之峻,南岳衡山之秀,早已闻名于世界。
人们常说五岳归来不看山,也有“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岳独如飞”的说法。
2、背景:杜甫20—35岁时曾遍游中国的大江南北。
《望岳》这组诗就是在他24岁时写成的。
这组诗共三首,分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书上这首诗即东岳泰山,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壮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
二、介绍杜甫杜甫,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世人称为杜少陵。
开元后期,举士不第,漫游各地。
后居长安近十年。
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
后曾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存诗1400首,这些诗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及衰这一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展现出广阔的生活画面,成为唐代社会的历史,历来被称为“诗史”。
语文课《望岳》说课教学设计(精选5篇)
《望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创作背景。
(二)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三)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中所蕴含的道理。
(重点、难点)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快乐语文旅行社》。
说到旅游,老师想到了几年前流行的一句话: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是的,我们祖国山川秀美,有许多名胜古迹,单说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之称的五岳,而位于五岳之首的泰山更是神奇秀美。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当诗人中的诗圣和泰山相遇后,它们会上演怎样的奇迹呢?今天老师就化身为导游带领大家一起领略泰山之美。
(二)旅游卡片——走进作者1、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一个“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立功立言的家族传统对杜甫忠君恋阙、仁民爱物的思想有巨大影响。
7岁学诗,15岁扬名。
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杜诗的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杜甫的诗现存1400多首,它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
他的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了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是古代诗歌的顶峰,对后世影响长远。
2、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在青年时期所作。
开元年间,诗人赴洛阳赶考,落第后漫游山河,途经泰山所作。
杜甫出自书香门第,祖父杜审言是诗人,母亲出身名门望族崔氏。
在“立功立言”的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他自小好学,才思敏捷,有报国之志。
杜甫又成长在开元盛世,见证了王朝最辉煌最鼎盛的时刻,生逢盛世,让他更坚定“治国平天下”的信念。
对年轻的杜甫而言,区区一次落第不算什么,下次再战便可。
《望岳》优秀教案(精选10篇)
《望岳》优秀教案《望岳》优秀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望岳》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望岳》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认识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象2、理解、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3、探究文学作品风格与作家个人遭遇之间的关系【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词、短语或语句来描绘你印象中的泰山呢?(简单点评后转入杜甫的《望岳》)二、教学新课(一)作者及背景简介(二)朗读诗歌1、老师范读《望岳》。
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2、全体学生齐读。
3、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三)了解诗的内容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四)再次朗诵,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想象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
出示问题,小组研讨: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来?2、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有远有近,有虚有实。
试以两句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研讨后,师生共同赏析:“岱宗”两句:“远望”(补充背景常识:此句说的是泰山山脉,它在山东中部,从东平湖东岸一直延伸到淄博市南,长约200公里。
) 问(1):“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朗,也更强烈。
)问(2):此句写出了泰山的什么特点?诗人是如何写的?对你有何启发?(没有抽象地说,而是别出心裁的写出自己的体会,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的高。
“造化”两句:“近望” 问:能否通过对这两句品度,各用一个字分别概括诗人眼中泰山的特点?(“神”或“秀”,“高”。
杜甫《望岳》教案2
杜甫《望岳》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杜甫的《望岳》,使学生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提高学生对文学历史的认识。
2. 分析《望岳》的韵律、意象、情感等诗歌要素,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哲理,激发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分析《望岳》的诗歌结构和艺术特色。
3. 理解诗中的哲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关键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诗歌意象的分析和把握。
3. 诗中哲理的深入探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讨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杜甫的其他作品,深入理解《望岳》的艺术特色。
3. 采用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资料。
2. 准备相关诗歌鉴赏的理论知识。
3. 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准备好课堂讨论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杜甫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初读诗歌:让学生自读《望岳》,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分析诗歌: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关键字词、意象,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4. 品味诗歌:讨论诗中的哲理,联系现实生活,体会诗歌对人生的启示。
5. 拓展延伸:对比分析杜甫的其他作品,加深对《望岳》的理解。
6.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七、课堂练习:1. 请简要概括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分析《望岳》的诗歌结构和艺术特色。
3. 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诗中哲理的理解和体会。
八、课后作业:1. 背诵《望岳》。
2. 选取杜甫的一首诗进行鉴赏,下周分享你的心得体会。
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杜甫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程度。
八(上)25-1《望岳》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望岳》教学设计与说课稿《望岳》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认识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象;2、理解、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3、探究文学作品风格与作家个人遭遇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词、短语或语句来描绘你印象中的泰山呢?(简单点评后转入杜甫的《望岳》)二、教学新课(一)作者及背景简介(二)朗读诗歌1、老师范读《望岳》。
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2、全体学生齐读。
3、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三)了解诗的内容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四)再次朗诵,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想象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
出示问题,小组研讨: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来?2、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有远有近,有虚有实。
试以两句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研讨后,师生共同赏析:“岱宗”两句:“远望”(补充背景常识:此句说的是泰山山脉,它在山东中部,从东平湖东岸一直延伸到淄博市南,长约200公里。
)问(1):“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朗,也更强烈。
)问(2):此句写出了泰山的什么特点?诗人是如何写的?对你有何启发?(没有抽象地说,而是别出心裁的写出自己的体会,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的高。
“造化”两句:“近望”问:能否通过对这两句品度,各用一个字分别概括诗人眼中泰山的特点?(“神”或“秀”,“高”。
这两句诗突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荡胸”两句:“细望”问:展开合理的联系和想象,用你的语言再现当时的画面。
“会当”两句:由“望岳”想到了将来的“登岳”。
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
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诗歌中蕴涵的)○(哲学道理。
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3、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流露出的强烈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更可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还可以使他们接受不同的观点,扩展他们的视野,促进思维的发展让他们团结协作,锻炼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点讲可以帮助学生完善相关知识点学习。
通过拓展,让学生阅读水平进一步提高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屡受排挤,报国无门;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独上高楼,难寻知音。
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从心中来,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
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领略中华古诗的魅力。
全班分6个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将讨论结果写在大卡上。
一。
学习《幽州台歌》①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②你从诗句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并说说你是怎么体会到的?③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1.诗句研读:诗人登上幽州台,放眼山河,思绪万千。
他心中到底是忧虑大唐社稷还是感伤文化的萧条呢?诗句中的“独”该怎么理解?2.初步理解:诗意能帮我们更好地读书。
读全诗说说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3.诗人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表达诗人什么情感?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大卡,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结果点讲以上问题,并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二。
学习《望岳》(1)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那种欣喜惊叹仰慕的情形,非常传神。
《望岳》教学设计 (2)
望岳一、教学内容:望岳二、教学目标:1.能够读准字音,有节奏的诵读诗文。
2.感悟诗意,老师根据诗文内容,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让学生进入古诗文的情境中,感受诗人的心境和古诗文的语言美;3.涉及的知识点:1)诗词知识练习:判断体裁、找韵脚、分析对仗2)重点掌握的字词:岱、齐鲁、眦、览。
3)文学常识:五岳;泰山文化;盘古开天地。
三、教学重点:1.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了解文学常识。
3.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文的情境中,感受诗人的心境和古诗文的语言美。
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文的情境中,感受诗人的心境和古诗文的语言美。
五、教学时间:45分钟六、教学步骤:1.复习背一背前边学的诗文。
注:请两三个学生背前边所学的诗文,鼓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音调唱出来(吟诵)。
2.诗文讲解:2.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引言: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江南三大楼、五大淡水湖,那么你们知道中国的山哪个最有名吗?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
所谓五岳,有东岳泰山(海拔1545米,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南岳衡山(海拔1300.2米,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西岳华山(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北岳恒山(海拔2016.1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中岳嵩山(海拔1491.7米,位于河南省登封市郊)。
你们再来猜一猜,五岳中哪座最有名的?当然是泰山,因为“泰山归来不看岳”。
泰山是我们国家的世界与自然双重遗产,传说泰山是盘古开天辟地后其头颅幻化而成,因此中国人自古崇拜泰山。
历代帝王君主很多在泰山进行封禅和祭祀,各朝文人雅士也喜欢来这里游历,并留下许多诗文佳作。
年轻时候的杜甫漫游祖国河山,到了泰山,留下了一篇《望岳》。
我们读前几次课学习的杜甫的诗作,往往会觉得他是个沉郁寡欢的老人;可是,读这一首感觉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气都将使你感奋不已。
让我们来看看年轻的杜甫写下了什么样的诗句吧!文化常识:泰山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中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岳》教学设计案例(2)
《望岳》教学设计案例
3.自读诗歌。
四、整体感知内容
提问: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的内容。
参考: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五、诗句赏析
1.文题是《望岳》,在诗中哪些诗句写了诗人望到的景色?
明确:前三联。
2.最后一联和前三联有什么区别?
最后一联是诗人的想象,前三联是实写。
3.提问:分组研讨,理解诗句内容及情感,分析望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明确:
首联:泰山的雄伟壮阔——远望。
颔联:泰山的高大秀美——近望。
颈联:诗人的胸怀浩荡、眼界开阔。
表现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细望。
尾联:想像之景,也是作者的愿望,表现了诗人想要实现人生远大抱负,登临人生顶峰的雄心壮志。
六、交流启示
自学交流学习本诗得到的启示。
明确:胸怀雄心壮志。
不怕困难,勇于攀登。
七、拓展
诵读并积累杜甫的诗《春望》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八、作业
1.积累杜甫诗歌名句。
2.背诵并默写诗歌。
教学总结:
反思起来,我在诗词格律等方面还凭习惯直接给了知识,而没有通过探究学习掌握。
在备课时,我考虑到课堂时间的问题和诗词格律
难度大的问题,决定在课堂上对此不作过多探讨。
虽然在课堂引导学生归纳古诗词的特点,为下一步的仿写作准备、作指导。
大部分学生答出了古诗词的特点,但在仿写诗歌时并不能很好的运用诗词的知识。
我认为课后还需给学生讲清楚诗词的平仄押韵的要求,虽然这不在《课程标准》要求之内,但根据学生需求,适当让学生了解一些语文知识还是必要的,否则将给学生留下误区。
虽然这堂课结束了,但时常听到学生吟唱自己谱曲的古诗词,在作文中看到学生恰倒好处的仿写一两句古诗,我感到很欣慰,从这个角度来说,采取吟唱、仿写的方法来教古诗是可行的,是深受学生欢迎的。
同时我认为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给了教师一个更为广阔的天空,给了教师展示教学个性的平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与同伴合作探究的快乐,体会到自己自主学习获得成功的幸福。
一位语文教育前辈曾说过,在学生的幸福中,我们感觉到自己生命的延续;在学生的快乐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自己语文教育的成功。
我以此来勉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