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惊蛰诗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惊蛰诗词

【篇一:《古诗词中的24节气:惊蛰》讲义】

古诗中的24节气:惊蛰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三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6日左右。惊是惊动,蛰是藏。此时气温上升,土地解冻,春雷始鸣,蛰

伏冬眠的动物惊起活动,故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

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意思是说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

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当然,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是因为天气变

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翻页】

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节气,在农忙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惊蛰

时节,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有些地区已是桃花红、李

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春耕季节。

因此,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在我们后边学习的唐代韦应物《观田家》诗中便讲到:“微雨众

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

惊蛰节,春耕不能歇”。有谚语云:“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

如泥”。这是说惊蛰日或惊蛰日后听到雷声是正常的,证明今年风调

雨顺会有一个好收成。

【翻页】

那么,同学们都知道惊蛰节气里有哪些习俗吗?接下来,我们在一

块了解一下惊蛰节气里的习俗。【惊蛰习俗】

惊蛰祭雷神

惊蛰的节气神乃雷神。雷神作为九天之神,地位崇高。各地客家均

有俗谚云:“天上雷公,地下舅公。”此语一方面指出了舅父在家族

中突出地位,另一方面也暗示雷公是天庭中继天公之后的重要神祗。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

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

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

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打小人”驱赶霉运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

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

习惯,亦

即“打小人”的前身。

所以每年惊蛰那天便会出现一个有趣的场景: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

打纸公仔,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念:“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冇

定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小人咒语。

惊蛰吃梨寓意离家创业

山西民间在惊蛰日要吃梨,即使十里不同俗的城市乡村皆然。

惊蛰之蛰,此指藏。惊蛰即冬眠的小动物被雷震惊醒后出来活动,

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标志大地回暖,进入春耕之节气。《月令七

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

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拟古九首》其三)。

在草木纵横舒的惊蛰时节,晋地乍暖还寒,天气干燥,容易使人口

干舌燥、外感咳嗽。梨,味甘汁多,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功效,

此时于人们如自然甘露,去火怡神。

【诗中惊蛰】

韦应物《观田家》

一雷惊蛰始,是一种农事的提醒,预示着来年会有好的收成。说到

惊蛰这一节气,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这首诗歌,韦应物的这首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惊蛰时节的景象。

《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①,饮犊西涧水。

饥劬②不自苦,膏泽③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④。

注释:①景常晏:指天晚。②劬:劳苦。③膏泽:指雨下到田里。

④闾里:民间、乡里。

【赏析】这是一首田园诗。诗人前面两句描写了春雨过后一片美好

的田园景象,农民自惊蛰起就要开始春耕。一家人整天起早贪黑地

忙碌于农活,家中却无隔夜粮,劳役还远没有结束。后面一句,诗

人想起自己不从事耕种,但是棒禄却来自乡里,心中万分惭愧自责。这种思想感情的抒发是唐代田园诗中的一个特点,也是中国古典诗

歌中的一个优良传统。【翻页】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首诗歌,陶渊明的《拟古九首其三》。

《拟古》九首是陶渊明在弃官归隐之后写的一组诗歌。下面这首诗

是第三首,它以春燕返巢托兴,表现诗人不因贫穷而改变隐居的决心,同时也寓有对晋室为刘宋所取代而产生的愤慨。

《拟古九首其三》

【晋陶渊明】

促春透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人

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得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陶渊明的诗以田园生活

为主要题材。这首诗描写了春雷后天气转暖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安

于现状、安于山野的田园生活。

鉴赏山水田园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陶渊明《惊蛰》“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

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

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

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

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