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复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习题
为什么极点的角速度为零呢?
因为地轴是不旋转的,极点在地轴上,所以极点不自转。
练习
1.当地球公转至春分点或秋分点时,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此时,北半球或南半球各纬度地带的昼夜长度相等,南、北极的太阳高角度为0°。
2.地球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赤道地段相对突出,两极比较扁平的扁球体。
3.由于地球的自转,所有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其运动方向都向右偏转,在南半球都向左偏转。
4.当北京(东8区)时间为星期五上午8点钟时,美国纽约(西5区)时间为星期四、19 点钟,伦敦格林威治时间为星期五、0点钟。
1.对于地球自转的速度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D
A.地球自转的速度在不断地加快
B.地球自转的速度一直在减慢
C.地球自转的速度是恒定不变的
D.地球自转的速度总的趋势是在减慢,但也有加快的阶段
2.地表从赤道向极地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越来越少,造成这种地表热量分布不均的根本原因是 D
A.离太阳的远近不同。
B.纬度大小不同。
C.地球不停地在自转和公转。
D.地球是一个球体,地表是一球面。
3.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即从东半球进入西半球,日期应 D
A.加上一天。 C.从早上开始。
B.不变。 D.减去一天。
4.国际日期变更线是 A
A.180经线。 C.A和B
B.0经线。 D.本初子午线。
5.地球赤道面无限扩大与天穹的交线称天赤道,它与黄道的两个交点,称为______ ,分别有一颗恒星与之相对应。 C
A.冬至点和夏至点
B.近日点和远日点
C.春分点和秋分点
D.二分点和二至点
问答题
1 试述地球自转及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重要意义 1.地球自转决定昼夜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奏。 2.地球自转使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 3.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 4.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使地球体发生弹性变形,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地球自转使潮汐波由东向西,沿周日运动的方向传播,阻碍其转动,维持一种平衡。5.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例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关系。 6.地球自转影响地球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地球公转的重要意义 a. 极昼极夜现象b. 四季的划分
天文学的划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2 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形状的地理意义:日地平均距离为14 960×104km,这样,就可以将投射到地面的太阳光线视为平行光线。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23.26),当平行光线射到地球表面时,不同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将各不相同。从而,造成地球上热量的带状分布和与地表热状况相关的自然现象的地带性分布。
地球大小的重要意义 1.地球的巨大质量,使它能够吸着周围的气体,保持一个具有一定质量和厚度的大气圈。2.没有现在这样的大气圈,就没有海洋和河湖,没有风,没有生物。3.速度:角速度和线速度。自转速度并非固定不变,有时快有时慢,以变慢为主;同时表现出季节变化,3-4月速度慢,8月速度最快。
3.试述地球各圈层的特点
地球的内部构造
1地壳是地表至莫霍洛维奇面之间厚度极不一致的岩石圈的一部分。地壳由富含SI、AL、Mg 的硅酸盐类岩石组成;厚度不一,大陆 33km,最厚70km;大洋6km,最薄5km;双层结构,花岗岩层和玄武岩层;大陆型地壳古老、变形;大洋型地壳年轻、未变形;地壳体积是地球总体积的1%,质量的0.7% 2地幔:地幔分上下两层。上地幔深35~1 000km,上地幔主要由橄榄岩质的超基性岩石构成,岩浆侵入,火山喷发,地震,板块构造等一系列影响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过程都由此发生。因物质处于熔融状态,有软流圈之称。下地幔深1 000~2 900km,除硅酸盐、金属氧化物及硫化物外,铁、镍显著增加。其下界为古登堡面。3地核:外核S波不能通过,为液态的Fe、Ni,厚1742km,过渡层已测得速度不大的S波,液态向固态过渡,厚515km;内核是固态的Fe、Ni ,厚1216km
地球的外部构造
1大气圈: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为氮(78%)和氧(21%),其次为氩、臭氧、二氧化碳和水蒸气。2 水圈:水圈的主体是地球上的海洋,其面积约占全球面积的71%。3生物圈:地球生物及其分布范围所构成的一个及其特殊又及其重要的圈层。在地理环境中,生物圈并不独占任何空间,而是渗透于水圈,大气圈下层和地壳即岩石圈表层。
上述地球构造中的同心圈层,在分布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在高空和地球内部,它们基本上是上下平行分布的,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层却是相互渗透相互重叠的。
第二章教学重点:
1 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研究方法
水平运动:地壳块体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造山运动)
相邻地块相背分离拉开;相向靠拢挤压;剪切错动
垂直运动:地壳做差异性的上升或下降(造陆运动)
(1)相邻地块沿垂直面作相对上下运动;(2)相邻地块沿斜面作相对上下运动;(3)同一地块的不同部分上升或下降速度不同而造成的相对运动。
垂直运动与水平运动关系:同一地区,交替进行;不同地区相互影响,因果关系;
2 地质构造类型及判断依据
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
习题
1.试述地壳运动的主要特点。
2.在野外怎样识别断层的存在?在野外工作中主要依据断层摩擦光滑面即镜面、断层擦痕,与擦痕方向垂直的陡缓坡连续过渡的小陡坎即阶步、拖拽褶皱、构造线不连续、断层角砾岩与磨砾岩、断层泥、密集节理、地层的重复与缺失等地质现象,断层崖、断层三角面、断层悬谷、错断山脊等地貌现象及泉水带分布、地下水矿化度等水文地质现象对断层进行判别。
3.地层接触关系有哪几种主要类型?它们各是在什么样的地壳运动条件下形成的?沉积岩